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代理模型的风力机尾流模拟
1
作者 李正农 晏凯 +2 位作者 李亚飞 特日根 龙海芳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0,I0002,共12页
为研究风力机尾流风场特性,本文将风轮简化为多孔介质球体,提出了一种新的风力机三维代理模型。以河南省濮阳市某地区陆上风电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测风系统采集风电场的自由流与尾流数据,以实测来流风场为入流条件,采用修正的湍流... 为研究风力机尾流风场特性,本文将风轮简化为多孔介质球体,提出了一种新的风力机三维代理模型。以河南省濮阳市某地区陆上风电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测风系统采集风电场的自由流与尾流数据,以实测来流风场为入流条件,采用修正的湍流模型参数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风力机尾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多孔介质模型的阻力系数可有效模拟风轮对流场的阻力效应;水平方向的尾流风速和湍流度呈对称分布,且近尾流区的湍流分布呈现双峰形式,垂直方向的尾流则表现为非对称分布。在轮毂高度处,尾流风速在下游2倍风轮直径(2D)处削减为来流风速的46%;随着尾流向下游发展至6D位置处,逐渐恢复为来流风速的75%,同时湍流水平整体下降,叶尖高度的湍流增强效应也逐渐减弱。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表明,模拟风速的均方根误差均在10%以内,湍流强度的误差大多在15%以内,说明所提出的代理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尾流风速与湍流强度,为风力机尾流仿真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尾流 三维代理模型 多孔介质 无人机测风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大气飞机尾涡演化分析与预测研究
2
作者 李瑞鑫 许春晓 +2 位作者 黄伟希 赵立豪 崔桂香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20,I0002,共17页
飞机起降过程中产生的尾涡会对后机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飞机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而缩短尾流间隔是提高机场起降能力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涡模拟方法与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不稳定大气不同高度范围的尾涡演化进行了研究,考虑了阵风和稳... 飞机起降过程中产生的尾涡会对后机安全性造成影响,因此飞机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安全间隔,而缩短尾流间隔是提高机场起降能力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涡模拟方法与自适应网格技术,对不稳定大气不同高度范围的尾涡演化进行了研究,考虑了阵风和稳定度对尾涡演化的影响,发现大逆风和强不稳定大气中尾涡耗散更快。在此基础上针对近地面以风速和稳定度为参数建立大涡模拟数据库;将现有高空模型拓展到不稳定大气并引入湍动能的影响,提高了预测精度;对衔接过渡区域提出了相应的预测方案,且该方法适用于任何稳定度条件。尾涡环量演化可以直接采用近地数据库数据,而尾涡高度演化需要进行额外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涡 大涡模拟 大气稳定度 环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力机偏航三维动态尾流特性及现场实验验证
3
作者 高晓霞 吕陶 +3 位作者 马万里 朱霄珣 王瑜 赵飞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7-543,共7页
对三维偏航全尾流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偏航风力机尾流的动态时延特性并进一步考虑其对尾流场空间分布的影响,提出一种风力机偏航三维动态全尾流模型,即Y-3DJGF-T模型。在某陆上风电场使用2台垂直式激光雷达进行现场实验,并结合数据采集... 对三维偏航全尾流模型进行了改进,考虑偏航风力机尾流的动态时延特性并进一步考虑其对尾流场空间分布的影响,提出一种风力机偏航三维动态全尾流模型,即Y-3DJGF-T模型。在某陆上风电场使用2台垂直式激光雷达进行现场实验,并结合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数据分析了偏航状态下尾流延迟时间及速度变化,以验证Y-3DJGF-T模型在尾流中心线和垂直剖面风速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Y-3DJGF-T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尾流模型 动态时变 风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依赖尾流模型的风电场能效提升与机组载荷抑制控制
4
作者 姚琦 梁泽民 +2 位作者 胡阳 房方 刘吉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8-1500,I0021,共14页
针对大规模风电利用中的风场尾流和机组载荷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尾流模型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案。通过对风电场能效水平和机组疲劳特性的分析,利用机组有功功率、关键结构转矩和推力系数构造风电场能效提升和机组载荷抑制的优化目标。基于... 针对大规模风电利用中的风场尾流和机组载荷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尾流模型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案。通过对风电场能效水平和机组疲劳特性的分析,利用机组有功功率、关键结构转矩和推力系数构造风电场能效提升和机组载荷抑制的优化目标。基于小信号法和多目标模型预测控制设计线性化机组控制器,利用基于电磁转矩和桨距角的二自由度机组控制框架实现机组优化控制。所提方案基于风电机组自身运行状态优化调整,无需在风电场范围内利用预置尾流模型迭代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风速不准确测量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实现中低风速范围内的风电场能效提升和机组载荷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尾流效应 疲劳载荷 能效提升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荡工况下叶片柔性对15 MW级浮式风力机气动特性影响研究
5
作者 马璐 周乐 +3 位作者 张险峰 雷肖 沈昕 杜朝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67-675,共9页
以IEA-15 MW风力机为对象,基于涡尾迹模型和几何精确梁模型研究了纵荡工况下叶片形变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台的纵荡运动所带来的附加速度会改变风力机的入流速度,从而使风力机的载荷出现波动;而相比于固定工况,纵荡工况下风... 以IEA-15 MW风力机为对象,基于涡尾迹模型和几何精确梁模型研究了纵荡工况下叶片形变对风力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台的纵荡运动所带来的附加速度会改变风力机的入流速度,从而使风力机的载荷出现波动;而相比于固定工况,纵荡工况下风力机的输出功率有所提升,且在考虑叶片柔性后风力机载荷有所下降。此外,在风力机纵荡运动过程中,风力机的载荷对入流速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延迟,同时叶片柔性形变带来的附加速度会加剧载荷响应的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力机 气动特性 柔性形变 自由尾迹模型 几何精确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大气稳定性对风电场运行特性
6
作者 乐可定 郁冶 +4 位作者 王异成 吴春雷 王强 罗坤 樊建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了了解大气稳定性决定的风速廓线分布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的影响,基于耦合风电场参数化方案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探索了不同大气稳定性下大型风电场的尾流效应和风力机功率输出规律.结果表明:风电场在稳定大气边界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尾流效... 为了了解大气稳定性决定的风速廓线分布对风电场运行特性的影响,基于耦合风电场参数化方案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探索了不同大气稳定性下大型风电场的尾流效应和风力机功率输出规律.结果表明:风电场在稳定大气边界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尾流效应,随着大气由非稳定性转为强稳定性,尾流呈现加强趋势.另外,上下游风电场的相互干扰在稳定大气边界层下较为明显;功率输出方面,稳定边界条件下风电场功率输出较平均功率高了约4%,而不稳定边界层下低于平均功率输出约9%.此外,地表切应力和大气稳定强度对风力机功率输出影响显著,在不稳定大气边界条件下,大气稳定度可以作为风功率的评估参数,因此传统上仅考虑风切变对功率的影响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大气稳定度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尾流效应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理论分析与风洞试验验证
7
作者 刘光辉 张博 +2 位作者 武鹏飞 伍川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在电网中应用广泛。其中钢管塔主要钢管构件长细比较大,低风速下易涡激振动,进而引起结构疲劳损伤,引起连接处损坏,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针对目前钢管塔杆件涡振理论研究不充分现状,基于Van Der Pol式尾流振子模型进行结构计算,采用中心差分法解模型耦合方程,编制圆钢管涡激振动计算程序并设计风洞试验验证其准确性,旨在研究圆钢管的涡激振动特性,为钢管塔涡振预测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该文建立的尾流振子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钢管的位移,由于理论模型采用理想铰接约束,试验测得的涡振锁定区较短,且锁定频率低于理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流振子模型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塔足尺钢管杆件涡激振动及阻尼控制研究
8
作者 炊晓毅 李巍 +3 位作者 武东亚 武鹏飞 陶亚光 陈文礼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5,共9页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 钢管塔力学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但其钢管杆件长细比较大,水平放置易在低风速下发生涡激共振现象。钢管构件长期振动易使钢结构疲劳损伤甚至破坏,严重影响输电塔结构正常服役安全。针对钢管塔构件涡激振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阻尼控制方法。首先,开展了原尺输电塔钢管杆件气动效应研究。对槽型插板节点钢管弱轴向涡激振动响应及尾流展向特性进行分析。其次,引入尾流振子模型,探究了增加阻尼比对钢管杆涡振响应的理论抑制效果的提升。最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开展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控制试验,通过加装TMD对钢管振动响应进行了控制,振幅最多可以下降95.8%,表明TMD可有效提高钢管塔在复杂风环境下的结构稳定性,保证钢管服役期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钢管 涡激振动 风洞试验 尾流振子模型 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转向舰船尾迹的电磁散射建模与SAR成像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鹏举 贾浩文 吴瑞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针对海面转向舰船尾迹的电磁散射建模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模拟问题,基于开尔文舰船尾迹生成理论和线性海面建模方法构建了海面与转向舰船尾迹复合模型。采用面元化双尺度思想,借助基尔霍夫近似和微扰法分... 针对海面转向舰船尾迹的电磁散射建模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模拟问题,基于开尔文舰船尾迹生成理论和线性海面建模方法构建了海面与转向舰船尾迹复合模型。采用面元化双尺度思想,借助基尔霍夫近似和微扰法分别计算面元的相干与非相干散射分量,获得了成像场景分辨单元的散射系数。将散射系数和SAR系统冲激响应函数卷积得到了波束照射区域的回波信号,利用ωK成像算法对SAR原始回波信号进行聚焦处理,获得了场景的二维SAR图像。将仿真尾迹SAR图像与TerraSAR-X实测SAR图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似性,验证了本文基于面元双尺度电磁散射建模和SAR成像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迹 面元双尺度模型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 SAR聚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域恒虚警处理的舰船尾流检测技术
10
作者 王泽欣 郝程鹏 +2 位作者 刘瑾妍 吴敏 刘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3-1600,共8页
针对舰船尾流检测中存在的水下环境复杂、探测目标形态未知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域恒虚警处理的尾流检测算法。利用在多波束声呐输出的多帧二维声呐图像,结合舰船尾流气泡的空间连续和缓慢时变的特点,通过时空联合恒虚警检测算... 针对舰船尾流检测中存在的水下环境复杂、探测目标形态未知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域恒虚警处理的尾流检测算法。利用在多波束声呐输出的多帧二维声呐图像,结合舰船尾流气泡的空间连续和缓慢时变的特点,通过时空联合恒虚警检测算法检测舰船尾流;利用背景杂波强度上随机的特点,设计交并检测,融合多帧检测结果以抑制虚警概率。外场试验表明:所提出的时空联合恒虚警检测算法相较于现有恒虚警检测算法,可以在更低的虚警概率下,有效提高舰船尾流的检测概率。本文结论可以为舰船尾流检测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流 多波束声呐 声呐图像 声学模型 几何特性 目标检测 恒虚警检测 二维恒虚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幂函数风亏分布的三维偏航尾流模型
11
作者 周品涵 沈炼 +3 位作者 韩艳 许家陆 米立华 蔡春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5,共9页
为了提升风机尾流模拟精度,基于风亏幂函数分布假定和Jensen尾流模型建立质量通量守恒方程.将连续性方程与各向异性经验公式作为补充约束,结合Jiménez偏航尾流中心偏移假定提出新型风机三维尾流模型,实现近尾流区域到远尾流区域的... 为了提升风机尾流模拟精度,基于风亏幂函数分布假定和Jensen尾流模型建立质量通量守恒方程.将连续性方程与各向异性经验公式作为补充约束,结合Jiménez偏航尾流中心偏移假定提出新型风机三维尾流模型,实现近尾流区域到远尾流区域的风亏形状过渡.利用风洞试验数据验证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在不考虑偏航运行的情况下,近尾流区域拟合的最大误差不超过8%,在远尾流区域,模拟误差不超过5%.在考虑偏航的工况中,所提模型能够准确描述尾迹中心水平方向的挠曲;在展向剖面内,所提模型与风洞试验实测数据对比的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5%.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精确描述有无偏航情况下的风机下游风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解析模型 三维尾流模型 幂律函数 偏航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尾流几何特性的统计建模
12
作者 周文进 何江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123,共4页
舰船尾流常作为对舰船跟踪识别的重要依据。受水文、试验装备等条件制约,国内开展海上尾流测量相关试验较少,对尾流全寿期几何与声散射特性的描述分析一直处于定性或半定量的阶段,同时鱼雷尾流自导仿真试验中的尾流模型尚有改进空间。... 舰船尾流常作为对舰船跟踪识别的重要依据。受水文、试验装备等条件制约,国内开展海上尾流测量相关试验较少,对尾流全寿期几何与声散射特性的描述分析一直处于定性或半定量的阶段,同时鱼雷尾流自导仿真试验中的尾流模型尚有改进空间。为了掌握尾流几何特征发展规律,提供更准确具体的尾流模型,本文基于多组数据样本统计分析,采用多项式、高斯函数等数学表达式建立尾流几何特性全寿期的统计模型。本文开发的模型可用于声尾流目标的制导与识别相关研究,可为仿真试验中的尾流模型改进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流 几何特性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流板对深海采矿收集器尾部羽流扩散抑制作用研究
13
作者 周银清 赵勇 +1 位作者 白天保 黄昆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6,共10页
近年来,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研究活动大幅增加,但深海采矿对环境影响程度仍有待确定,尤其是采矿车尾部沉积物羽流的排出对海底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了模拟商业采矿过程中羽流排放阶段的演变和扩散过程,基于欧拉-欧拉颗粒流模型,通过改变深... 近年来,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研究活动大幅增加,但深海采矿对环境影响程度仍有待确定,尤其是采矿车尾部沉积物羽流的排出对海底环境的影响程度。为了模拟商业采矿过程中羽流排放阶段的演变和扩散过程,基于欧拉-欧拉颗粒流模型,通过改变深海采矿车尾流板角度设计5种不同羽流排放数值模型,分析了尾流板和沉积物羽流在采矿距离一定时的动态相互作用,确定了不同羽流排放速度和采矿车速度以及不同排放质量流量下尾流板对沉积物羽流的影响。研究得出:当尾流板与羽流排放方向夹角为60°时对沉积物羽流排放阶段的扩散有明显抑制作用,有助于在实地采矿时减小羽流扩散范围;羽流排放速度与采矿车行进速度比率0.5<V_(p)/V_(m)<1.0时,尾流板对沉积物羽流的截留效果最好。对深海采矿沉积物羽流扩散抑制作用的研究可为减小深海采矿作业造成的环境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羽流 尾流板 欧拉-欧拉模型 环境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荡运动下逆旋双转子风力发电机气动性能研究
14
作者 万远琛 王凯 +2 位作者 刘丹 肖忠铭 吴晓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以NREL 5 MW风机组成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采用自定义谐波函数赋予风机纵荡运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纵荡运动下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幅值和周期纵荡下双转子风机的尾迹流动特征,推力和转矩的时变、... 本文以NREL 5 MW风机组成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采用自定义谐波函数赋予风机纵荡运动,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纵荡运动下5 MW-5 MW逆旋双转子风机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幅值和周期纵荡下双转子风机的尾迹流动特征,推力和转矩的时变、统计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转子风机尾涡间隙距离随纵荡运动而变化,双转子风机2个转子叶尖涡在尾涡间隙减小时发生融合并脱落;双转子风机的转矩与推力产生与纵荡周期相一致的波动,其中双转子风机顺风转子转矩、推力对纵荡运动更为敏感。本文通过开展纵荡运动下逆旋双转子风机气动性能变化研究工作,探究平台运动对逆旋双转子风机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漂浮式双转子风机设计制造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旋双转子风机 纵荡运动 尾迹特征 气动特性 5MW风机 计算流体力学 k-ω湍流模型 三维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nlinear tight formation control of multiple UAVs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15
作者 Ruiping Zheng Yongxi Ly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69-75,共7页
A tight form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uel saving and deceiving enemy radar during battlefield entry. As a result, research on UAVs in close forma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 A tight formation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UAVs)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uel saving and deceiving enemy radar during battlefield entry. As a result, research on UAVs in close formation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nd the controller design for formation holding has become a popular research topic in the control field. However, there are many unknown disturbances in tight formation, and the tail aircraft is disturbed by the wak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wake vortices for tail aircraft that considers uncertainty and strong interference. Two UAVs are simulated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followed by the design of a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 scheme that suppresses uncertainty and interference sufficiently to enable the tail aircraft to accurately track the lead aircraft and maintain a stable, tight formation. The tight formation controller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emiphys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controller has an excellent control effect in the case of disturbance caused by the wake vor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Tight formation wake vortex model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尾流振子模型的柔性悬挂立管涡激振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丽 国奇 +1 位作者 金国庆 于宗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6,共10页
为了分析深海采矿柔性立管涡激振动响应特性,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针对特殊边界的处理方法.基于欧拉梁模型和尾流振子模型,结合有限差分方法,系统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中间仓质量和海流剪切参数对深海采矿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悬... 为了分析深海采矿柔性立管涡激振动响应特性,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针对特殊边界的处理方法.基于欧拉梁模型和尾流振子模型,结合有限差分方法,系统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中间仓质量和海流剪切参数对深海采矿立管涡激振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悬挂立管底部会产生较大位移,与传统两端铰接立管相比,相同激励下悬挂立管会激发出更高阶的振动模态,从原本5阶模态升至6阶;随着中间仓质量增加,立管振动的主导模态会随之降低,在同一模态下,悬挂立管底部位移逐渐减小,从0.460降至0.405,当模态转换时,底部位移均方根会迅速增大,由0.405升至0.413;底部位移随着均匀流速的增加呈现出波动趋势,在一定流速范围内,位移随流速线性变化;随着剪切参数增大,在同一模态下,立管底部的位移逐渐减小,当模态转换时,底部位移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采矿 柔性悬挂立管 涡激振动 尾流振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倾斜与偏航的漂浮式风电场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
17
作者 王晓东 李彬彬 +3 位作者 刘颖明 朱若男 王若瑾 徐雪峰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5-242,共8页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的漂浮式风电场卷曲尾流模型。该模型针对漂浮式风电场内机组倾斜的尾流动态特征,基于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考虑倾斜与偏航偏差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方法,以... 针对漂浮式风电机组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的漂浮式风电场卷曲尾流模型。该模型针对漂浮式风电场内机组倾斜的尾流动态特征,基于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考虑倾斜与偏航偏差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方法,以漂浮式风电场输出功率最大为目标协调各机组出力。在FAST.Farm中,将所建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curl-N)与初始卷曲尾流模型(curl-O)、极性尾流模型(Polar)、大涡模拟(LES)计算的尾迹亏损速度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为证明优化控制方法有效性,与无尾流优化、传统尾流优化进行出力特性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准稳态卷曲尾流模型可适用于尾流优化控制,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可有效提高漂浮式风电场整场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尾流 模型预测控制 优化控制 发电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D和DMD的60°交叉管绕流分析
18
作者 张嶔 杨青青 +1 位作者 唐也婷 王天源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08,共9页
本文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分析雷诺数Re=200时三维60°交叉管在间隙比G=4下的涡量数据,并探究尾涡的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尾流场中的涡流... 本文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和动力学模态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分析雷诺数Re=200时三维60°交叉管在间隙比G=4下的涡量数据,并探究尾涡的演变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尾流场中的涡流尺度及重要程度随频率增加而减小,少数低频模态便可主导大尺度流动现象,而高频模态主要丰富尾流场中的小尺度湍流细节;上下游圆柱的涡结构以0.19 Hz的频率从两圆柱脱落,并在相同的频率下以平行形态向下游演变;上游圆柱脱落涡与下游圆柱的相互作用导致下游圆柱涡激振动明显,并产生多个高频升力频谱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模型 交叉双管 尾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式海上风力机三维尾流模型研究
19
作者 张萍 李成诚 +3 位作者 韩烨 解鹏飞 檀宇航 刘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2-617,共6页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接地系统所处的深海环境及特殊的系泊系统,综合考虑纵荡运动对入流风速和尾流区域膨胀的影响,基于二维BP工程尾流模型,提出一种三维尾流模型(3Dksg_BP),将该模型用于全尾流区域横向和垂向风速剖面的预测。预测结... 针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接地系统所处的深海环境及特殊的系泊系统,综合考虑纵荡运动对入流风速和尾流区域膨胀的影响,基于二维BP工程尾流模型,提出一种三维尾流模型(3Dksg_BP),将该模型用于全尾流区域横向和垂向风速剖面的预测。预测结果与风洞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下游1.7D、2.3D、5.0D和10.0D(D为风轮直径)等位置的预测精度均不低于97.6%。基于3Dksg_BP,研究不同频率和振幅下的纵荡运动对尾流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纵荡运动对尾迹的影响随频率和振幅的增大而增大,且随着下游距离的增加,纵荡运动对尾迹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海上风电 尾流 尾流模型 漂浮式风力机 平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迟延的风电场模型预测尾流优化控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赏赏 许昌 +1 位作者 阎洁 赵振宙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13-1822,I0012,共11页
降低风电场出力波动性有利于促进电网友好运行,而尾流优化控制是降低整场出力波动的重要措施。现有尾流优化控制大都基于稳态模型,却忽略尾流动态迟延特性。但尾流迟延在风速不确定性基础上会进一步增加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为此,该文... 降低风电场出力波动性有利于促进电网友好运行,而尾流优化控制是降低整场出力波动的重要措施。现有尾流优化控制大都基于稳态模型,却忽略尾流动态迟延特性。但尾流迟延在风速不确定性基础上会进一步增加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为此,该文基于稳态尾流模型辅以迟延计算,构建风电场准稳态尾流模型以同时兼顾尾流干涉作用与动态迟延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迟延的模型预测平稳控制方法(predictive control considering delay,MPC-D),以指令跟踪与功率波动最小为目标协调各机组出力。最后,在WFSim上构建含33台机组的风电场仿真模型,并基于此分析尾流迟延对风电机组以及整场运行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建准稳态尾流模型能同时模拟尾流速度损失、机组功率迟延和整场功率阶梯变化等特性。并且由MPC-D所得整场出力较基于稳态模型的控制方法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滑动均方根误差均得到改善,同时能防止机组桨距角频繁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尾流控制 模型预测 尾流迟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