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 direct current resistivity forward modeling by adaptive multigrid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9
1
作者 汤井田 王飞燕 +1 位作者 任政勇 郭荣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3期587-592,共6页
Based on the fact that 3-D model discretization by artificial could not always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especially for large-scaled problems when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were required, a new adaptive multigri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3-D model discretization by artificial could not always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especially for large-scaled problems when high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were required, a new adaptive multigrid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algorithm, a-posteriori error estimator was employed to generate adaptively refined mesh on a given initial mesh. On these iterative meshes, V-cycle based multigrid method was adopted to fast solve each linear equation with each initial iterative term interpolated from last mesh. With this error estimator, the unknowns were nearly optimally distributed on the final mesh which guaranteed the accuracy.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ultigrid solver is faster and more stable compared with ICCG solver. Meanwhile, the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final model discretization approximate the analytical solutions with maximal relative errors less than 1%, which remarkably validates this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ptive multigrid a-posteriori error estimator unstructured mesh V-CYCLE finite elemen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棒束通道丝网传感器两相流探测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周洋 周文雄 +1 位作者 谭煦滨 潘良明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84,共10页
加热棒束通道内的气液两相特性分析对反应堆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常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棒束通道内的两相流特性展开研究。常温下棒束通道的实验中丝网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手段,但其在带电棒束通道中的应用较少。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中... 加热棒束通道内的气液两相特性分析对反应堆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通常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棒束通道内的两相流特性展开研究。常温下棒束通道的实验中丝网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手段,但其在带电棒束通道中的应用较少。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中的静电场方法分析了带电棒束通道内电场的存在对丝网传感器的测量影响,并通过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带电棒束通道中,施加给发射电极的激励电压越大,测量区域对气液两相的敏感性越强,越有利于丝网传感器对气液两相的识别。通过20V激励电压下的成像实验验证了该条件下丝网传感器测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两相流 丝网传感器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面体-四面体混合有限元法的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正演模拟
3
作者 刘强 殷长春 +3 位作者 王立宝 柯智渊 李俊 梁昊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82-2893,共12页
正演模拟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是制约电磁勘探数据反演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开发出高效、精确三维正演模拟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六面体-四面体单元耦合的混合网格有限元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中,旨在通过这种... 正演模拟的计算效率和精度是制约电磁勘探数据反演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开发出高效、精确三维正演模拟算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六面体-四面体单元耦合的混合网格有限元算法,并将其应用于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三维正演模拟中,旨在通过这种混合网格策略,实现对目标区进行精细剖分,非目标区采用粗网格剖分,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快速地求解大规模海洋电磁三维数值模拟问题.该算法首先采用四面体单元将需要精细剖分的计算区域进行网格离散,然后在狄利克雷边界条件所要求的大面积扩边区域采用六面体单元离散,在两种单元的交界面上采用金字塔单元进行耦合.由于六面体单元受纵横比限制较小,且能够在任意方向进行拉伸同时具有较高的单元质量,因此能够避免海洋电磁浅水区或含有薄层模型时,由于大范围扩边而产生大量的冗余单元.本文首先通过海底均匀半空间模型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后通过与传统四面体网格对经典高阻模型和带地形复杂异常体的正演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算法的高效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 混合网格 正演模拟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
4
作者 陈灯红 张心瀚 +3 位作者 刘云辉 胡昊文 刘云龙 梁羽翔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6-2599,2638,共15页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 传统有限元法对大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进行建模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了比例边界有限元方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BFEM)与八叉树网格的结合,建立了一种考虑真实地形的高拱坝-不规则地基-库水系统自动建模方法。利用构建的八叉树比例边界有限元法对某重力坝地震响应进行了数值验证。随后对NG5拱坝系统分别基于平整地基和不规则地基进行线弹性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相较于简化的平整地基拱坝系统,不规则地基拱坝系统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第一主应力峰值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73.5%和103.6%;考虑拱坝横缝以及材料非线性的情况下,坝顶与坝底横河向相对位移以及顺河向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分别增加了43.9%、32.0%和56.6%,同时边缝的法向开度增加尤为显著,增加了388.9%和381.8%,开度峰值增加了105%,在应力和损伤方面,第一主应力峰值增加了81.6%,损伤较大的区域也沿着坝体底部进行了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高拱坝 八叉树网格 非线性响应 不规则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新型组合格构式塔架优化研究
5
作者 孙香红 廖纪鹏 +2 位作者 沈月梅 赵子康 甘照圆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72-782,共11页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 针对传统单管风电塔架存在施工工艺复杂、运输安装难,结构用钢量高等问题,提出一种上部为单管钢塔筒、下部为三肢柱格构式的新型组合塔架结构。首先,基于空间矩阵位移法构建求力模型,求解新型组合塔架的杆件应力;其次,建立以截面最大应力一致性为优化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然后,以塔架的直径和厚度作为优化变量,考虑6个约束条件,编写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程序,实现了塔架下部-组合格构式塔架截面尺寸最优化;最后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3个角度(α=60°、α=45°和α=30°)的优化前后组合塔架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和对比该组合格构式塔架结构的应力。发现该求力模型能准确求解杆件应力;当=45°时,结构优化效果最佳,收敛速度最快。优化后格构式塔架用钢量减少48.8%,截面有效率提升70.3%,各肢柱杆应力差减少70.2%。验证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模型可行,其结果和方法可以为同类型塔架的设计以及相似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粒子群优化 有限元分析 空间矩阵位移法 求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齿轨列车轮对-轨道系统瞬态滚动接触模拟研究
6
作者 郏殿祥 么超凡 +3 位作者 杨吉忠 陈志辉 赵鑫 温泽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2-3956,共15页
一般铁路轮轨黏着牵引受限于黏着极限,爬升坡度有限,齿轨列车以齿轮齿条啮合驱动提供更大牵引力,可爬升上山地更大坡度。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建立120‰平直坡道山地齿轨列车轮对−轨道系统瞬态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将结构几何、弹性变形和... 一般铁路轮轨黏着牵引受限于黏着极限,爬升坡度有限,齿轨列车以齿轮齿条啮合驱动提供更大牵引力,可爬升上山地更大坡度。基于显式有限元法,建立120‰平直坡道山地齿轨列车轮对−轨道系统瞬态接触有限元分析模型,将结构几何、弹性变形和系统振动等复杂因素考虑在内,瞬态接触由基于罚函数的“面−面”接触算法求得,于时域内重现齿轮驱动模式下齿轨列车与轨道间瞬态动力相互作用模拟。基于设计型面,分析不同牵引力与运行速度下轮轨接触/轮齿啮合力、齿面应力及接触斑内相对滑移等的时变规律,提出基于解析有限元法的齿轮齿条系统动态时变啮合刚度求解方法,通过与渐开线齿轮特性和解析法啮合刚度结果对照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列车在齿轮驱动模式下平稳运行时,坡道法向力主要由轮轨接触提供,牵引力全部由轮齿啮合提供,轮齿啮入啮出冲击给系统以持续性动态激励,从而制约着齿轮牵引模式下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轮齿啮合刚度因单/双齿啮合转变而呈现周期性变化,齿轮侧啮合刚度比齿条侧更大,齿条离散支撑造成了齿条侧啮合刚度呈现另一个相对低频的周期性变化,齿轮齿条总啮合刚度在1600 MN/m和600 MN/m间动态波动。啮合力、接触面积、齿面应力以及啮合刚度均与牵引系数正相关,牵引系数从0.1增至0.3,齿面接触面积均值增加20%,总啮合刚度均值仅增加4%。未来可进一步在本模型中引入齿面磨耗和疲劳损伤,为研究非理想齿形下轮对−轨道系统瞬态啮合行为提供有效分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时变啮合刚度 齿面应力分布 山地齿轨列车 轮齿瞬态啮合 显式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网格蒙特卡罗的多物理耦合数据传递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锐 刘仕倡 +2 位作者 王立鹏 王振宇 陈义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7-1225,共9页
针对反应堆多物理耦合过程中的数据传递问题,本文研究非结构网格蒙特卡罗和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对于其中的核热力耦合问题,采用RMC与ABAQUS的传热和膨胀模块耦合的方法,并使用Godiva-Ⅰ脉冲堆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对比,峰值... 针对反应堆多物理耦合过程中的数据传递问题,本文研究非结构网格蒙特卡罗和有限元结合的方法。对于其中的核热力耦合问题,采用RMC与ABAQUS的传热和膨胀模块耦合的方法,并使用Godiva-Ⅰ脉冲堆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对比,峰值温度的差异在1 K以内,反应性负反馈的差异为0.87%。对于其中的核热流耦合问题,采用MCNP与ABAQUS的传热和CFD模块耦合的方法,并使用钠冷快堆燃料棒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峰值温度与参考文献的结果相差1 K。这两种方法在计算过程中保持了模型的一致性,确保了数据的精确传递,为反应堆多物理耦合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蒙特卡罗 多物理耦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的边坡稳定性上限分析
8
作者 范佳志 秦傲韩 +3 位作者 杨峰 杨鹰 赵炼恒 高益康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 边坡潜在滑动面可应用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方法,以“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模式搜索获取,由此速度间断线的排布方式,成为影响边坡稳定性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文中构思一种六方向贯通式速度间断线排布策略,提出对应三角网的生成流程并编程实现,作为自有上限有限元分析程序的前处理模块。经边坡稳定性算例验证表明: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以契合关键边界的多次一分为四及末次一分为六背景网格生成方式,不仅实现整个模型的大区域六方向间断线通路,又能在边坡坡脚处体现出多方向发散特性的网格。提出的模型非关键边界背景网格切割算法,可以局部分割新生单元的方式契合边界,维持边界处网格的六方向间断线通路特性。对于“常应变率三角形单元及速度间断线”网格离散模式,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较之三方向贯通及Delaunay三角剖分的情况,能更好地发挥速度间断线的效用,明显提高边坡稳定性问题的计算精度。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网格布局,还可以结合高阶变形单元、网格自适应等措施,扩展其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上限有限元方法 速度间断线 六方向贯通式间断线 网格拓扑结构 交互网格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加原理的闸门含孔结构等效简化仿真
9
作者 黄玉玺 李成 +1 位作者 薛清宸 陈栋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118,共5页
含孔结构在工程结构中广泛存在,孔洞周围的应力集中显著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因此对含孔结构进行精确的力学计算至关重要,但传统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处理含孔结构时面临网格划分复杂、计算资源消耗大及结果收敛性差等问题。为此,提... 含孔结构在工程结构中广泛存在,孔洞周围的应力集中显著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因此对含孔结构进行精确的力学计算至关重要,但传统有限元分析方法在处理含孔结构时面临网格划分复杂、计算资源消耗大及结果收敛性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原理的含孔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生成网格简单的等效模型替代原始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然后根据子模型应力场修正等效模型中孔周应力的计算结果。经过对比发现,等效模型与原始模型仿真结果差异在5%以内,主要模型网格数量降低了25.2%,仿真时间降低了75.1%,显著提高了仿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钢闸门 应力集中 网格生成 叠加法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近场有限元法的非结构网格划分及其断裂损伤分析
10
作者 张宪成 池宝涛 +3 位作者 于先泽 郭前建 袁伟 张耀明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67-476,490,共11页
工程材料的失效直接影响装备及其构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很难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对其断裂行为进行准确预测。近场动力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积分型非局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在模拟材料断裂失效问题上具有良好效果,但该方法不依赖于预生成的网... 工程材料的失效直接影响装备及其构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且很难采用传统测量方法对其断裂行为进行准确预测。近场动力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积分型非局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在模拟材料断裂失效问题上具有良好效果,但该方法不依赖于预生成的网格构造控制方程,在求解大规模问题时存在计算效率较低等挑战。为此,基于键型近场有限元法引入改进栅格法。针对含有任意裂纹的复杂实体模型,提出了基于改进栅格法的非结构网格划分方法,构建了以正交四边形为主的高质量网格自动划分。采用边界拟合算法实现了高质量实体边界拟合,解决了传统由外向内栅格法的实体边界拟合难题。另外,近场有限元法将键型近场动力学与非结构网格划分相结合,充分发挥近场动力学在表示材料非局部作用效应与非连续变形特征的天然优势,同时保持传统有限元法的节点快速遍历等特点。通过将近场有限元法与改进栅格法相结合,验证了该方法在对有限宽度板、L型板、双缺口板和中心缺口圆盘进行断裂损伤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有限元法 断裂损伤 改进栅格法 非结构网格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邻近几何特征的非结构面网格生成方法
11
作者 王吉康 池宝涛 +3 位作者 王富顺 郭前建 袁伟 贾志超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0-1191,共12页
自主仿真分析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网格划分用时占据了前处理过程的73%,网格划分仍是整个数值模拟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瓶颈.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邻近几何特征的非结构面网格生成方法.该方法根据网格尺寸、边曲率、面曲率等几何参数进行网... 自主仿真分析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网格划分用时占据了前处理过程的73%,网格划分仍是整个数值模拟过程中的主要技术瓶颈.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邻近几何特征的非结构面网格生成方法.该方法根据网格尺寸、边曲率、面曲率等几何参数进行网格自适应细分,采用穿插法和最近距离法等对网格节点进行实体边界拟合;为了有效地构建核心锯齿状网格,提出一种快速求解网格拓扑元素与实体模型边界相交的方法;对于具有邻近几何特征的复杂实体模型(如疲劳裂纹扩展分析模型),提出基于邻近几何特征通用模板的高质量实体边界拟合方法,解决了传统“由外向内”栅格法的实体边界拟合难题.选取工程中典型零件(如扳手、齿轮、含V型口裂纹的构件及带裂纹的焊接结构件等)作为算例,通过计算三角形网格质量因子α和四边形网格质量因子β等几何准则评估网格质量,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将具有邻近特征的实体模型进行以四边形为主的网格划分,生成网格有单元质量高、区域关键特征表达准确等特点,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具有国产自主研发仿真内核的5aCAE软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法 邻近几何特征 非结构网格 迭代算法 网格质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裂纹压电材料的Cell-Based光滑有限元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立明 孟广伟 +1 位作者 王晖 李锋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81-1585,共5页
裂纹缺陷限制了压电材料更广泛的应用和相关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为提高求解压电材料断裂参数的精度和效率,将复势函数法和Cell-based光滑有限元法引入到含裂纹平面压电材料问题中,提出了含裂纹压电材料的Cell-based光滑有限元法.以含... 裂纹缺陷限制了压电材料更广泛的应用和相关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为提高求解压电材料断裂参数的精度和效率,将复势函数法和Cell-based光滑有限元法引入到含裂纹平面压电材料问题中,提出了含裂纹压电材料的Cell-based光滑有限元法.以含中心裂纹压电平板的问题为例,对不同材料、裂纹长度、网格和光滑子元数下的正则强度因子进行了讨论,并与FEM作了对比,数值算例结果表明,Cell-based光滑有限元法改善了有限元法刚度"偏硬"的缺点,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based光滑有限元法 压电材料 裂纹 正则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摄动随机Cell-Based光滑有限元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立明 孟广伟 +2 位作者 李鹏 李锋 李霄琳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随机性是实际工程结构的固有特性,如何更真实地描述含随机参数结构的随机响应及统计特性,对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Cell-Based光滑有限元,采用四边形单元,推导了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光滑... 随机性是实际工程结构的固有特性,如何更真实地描述含随机参数结构的随机响应及统计特性,对工程结构的可靠性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Cell-Based光滑有限元,采用四边形单元,推导了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光滑有限元公式,降低了网格划分要求,适应不规则网格,并采用离散剪切间隙有效地消除了剪切自锁;结合摄动法和随机场理论,导出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摄动随机光滑有限元平衡方程,并给出了结构随机响应数字特征的计算公式,求解了材料属性含随机性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随机响应问题,数值算例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动随机Cell-based光滑有限元 剪切自锁 高斯随机场 复合材料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车辆荷载断板病害防治措施
14
作者 聂晶 唐正光 +2 位作者 陈颖娜 李俊超 姚彪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8-193,共6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具有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及耐久性优异等特点,成为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结构形式。如何防治单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断板病害,是其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有防治措施多集中在材料、水泥... 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具有抗压强度高、稳定性好及耐久性优异等特点,成为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结构形式。如何防治单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断板病害,是其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有防治措施多集中在材料、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等方面。本工作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松槽技术措施。该技术通过在基层碾压完成后沿道路中线实施松槽处理(松槽深10 cm,宽为混凝土板宽的1/3),构建非均匀支撑体系以优化荷载传递路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力学响应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设置基层松槽技术可显著降低超载工况下混凝土板底最大拉应力达25.6%(标准轴载)至28.4%(超载工况),使竖向位移减少1.03%~1.04%。数值模拟验证了松槽结构可通过诱导应力场重分布有效缓解应力集中现象,从而提升路面结构整体稳定性和服役寿命。所提出的方法兼具施工便捷性与工程普适性,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有限元分析 断板病害 基层松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筒排气管焊接有限元模拟及工序优化研究
15
作者 戴浩 韩海波 +4 位作者 刘湘波 高远洋 孙燕琼 池金虎 魏艳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7-241,共5页
直升机薄壁排气管焊接结构正面临由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引起的装配难、服役寿命短的问题。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GH3030单筒排气管TIG焊接过程进行模拟、验证,并对排气管的两道焊缝设计六种焊接工序进行优化研究,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及... 直升机薄壁排气管焊接结构正面临由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引起的装配难、服役寿命短的问题。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法对GH3030单筒排气管TIG焊接过程进行模拟、验证,并对排气管的两道焊缝设计六种焊接工序进行优化研究,以控制焊接残余应力及焊后变形。结果表明:单筒排气管采用先长后短的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相反的工艺方案,其焊接应力更小,焊后变形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弹-塑性有限元法 氩弧焊 GH3030镍基高温合金 残余应力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E的四面体非结构网格中子输运并行计算方法研究
16
作者 仲洋宇 张天铖 周夏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04-1216,共13页
异形复杂几何核反应堆堆芯的精细化中子输运求解一直是核反应堆物理计算的热点和难点,而非结构网格并行求解方法由于其优异的几何适应性,广泛应用于异形复杂几何堆芯的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基于华中科技大学虚拟反应堆耦合分析实验... 异形复杂几何核反应堆堆芯的精细化中子输运求解一直是核反应堆物理计算的热点和难点,而非结构网格并行求解方法由于其优异的几何适应性,广泛应用于异形复杂几何堆芯的大规模数值模拟研究。本文基于华中科技大学虚拟反应堆耦合分析实验室开发的COME耦合平台,开发了四面体非结构网格的三维多群并行中子输运求解程序TETRIS,TETRIS程序角度离散采用离散纵标法,空间离散采用间断有限元。由于异形复杂几何核反应堆堆芯材料分布不均匀,传统源迭代求解中子输运方程难度高,为加速中子输运方程的求解效率,TETRIS程序基于Matrix-Free方法在COME平台上实现Krylov子空间加速方法。此外,由于精细化刻画核反应堆需要大量的非结构网格,内存需求大且计算时间长,为减少计算时间与内存需求,TETRIS程序对空间变量实现基于MPI的block-Jacobi空间并行扫描方案,对能群实现基于MPI的并行求解,对角度方向实现基于OpenMP的并行求解。针对PinCell模型、六边形几何模型、C5G7基准模型以及KNK-Ⅱ实验快中子反应堆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TETRIS程序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并行效率和几何适用性,与多群蒙特卡罗的计算精度相当。与多群OpenMC蒙特卡罗参考结果相比,4个算例的有效增殖因数偏差低于100 pcm,功率相对偏差低于1.4%。不同并行策略计算消耗统计结果表明,TETRIS程序百核并行效率绝大部分在50%以上,Krylov子空间方法加速比最高为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纵标 非结构网格 KRYLOV子空间 间断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付文波 谢坤良 +1 位作者 张林贝子 丁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3-623,共11页
为了建立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准确与高效计算方法,研究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因素,基于势能法思想综合考虑线齿轮的弯曲势能、剪切势能与压缩势能,提出一种线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刚度分量、参变量取值区间... 为了建立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准确与高效计算方法,研究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因素,基于势能法思想综合考虑线齿轮的弯曲势能、剪切势能与压缩势能,提出一种线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刚度分量、参变量取值区间宽度及传动比对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线齿轮啮合刚度解析计算方法合理可行;在所研究的刚度分量中,弯曲刚度分量对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最显著,压缩刚度对线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最小;随着参变量取值区间宽度的增大,重合度增大,而啮合刚度均值、变化幅度及波动逐渐减小;随着传动比的增大,啮合刚度均值逐渐增大,啮合刚度变化幅度及波动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齿轮 啮合刚度 势能法 有限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磨削亚表面塑性变形研究
18
作者 刘鹏飞 巩强 +5 位作者 蔡明 于贵华 刘鹏宇 张美欣 高一航 赵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8-76,共9页
为了研究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损伤机制并提升制造精度,从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出发,探究其在磨削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情况。通过仿真研究磨削参数对亚表面塑性变形率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揭示亚表面变质层的形成和微观组织滑移... 为了研究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损伤机制并提升制造精度,从材料的塑性变形理论出发,探究其在磨削过程中的亚表面损伤情况。通过仿真研究磨削参数对亚表面塑性变形率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揭示亚表面变质层的形成和微观组织滑移现象。结果显示:磨削后的工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变质层,其亚表面微观结构表现出近45°的扭曲滑移现象;对亚表面塑性变形影响的因素次序为砂轮线速度>进给速度>磨削深度;磨削的最佳参数组合是砂轮线速度为35 m/s,磨削深度为20μm,进给速度为0.2 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磨削 亚表面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ronoi结构的多边形单元网格生成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石怡婧 邵国建 丁胜勇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6-7,共5页
针对多边形单元网格难以生成的问题,建立了基于Voronoi结构的多边形单元网格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区域内的一组初始点来构造Voronoi结构。对初始种子点的分布进行优化,以达到控制多边形单元网格密度的目的。利用Voronoi结构的特点,通过... 针对多边形单元网格难以生成的问题,建立了基于Voronoi结构的多边形单元网格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区域内的一组初始点来构造Voronoi结构。对初始种子点的分布进行优化,以达到控制多边形单元网格密度的目的。利用Voronoi结构的特点,通过添加种子点对应目标区域边界的映射点对边界进行拟合,实现Voronoi结构对复杂边界的逼近。对Voronoi结构进行质心化,改善生成多边形单元形态。给出了该方法的程序实施步骤,并结合网格生成实例,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多边形单元 网格生成 Voronoi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aded multi-tooth contac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for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with spur involute pinion 被引量:10
20
作者 唐进元 刘艳平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2期354-362,共9页
The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Hertz theory on normal contact of elastic solids" and the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calculating the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with spur inv... The analytical method based on "Hertz theory on normal contact of elastic solids" and the numerical method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calculating the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with spur involute pinion were introduced, and their relative errors are below 10%, except edge contact, which turns out that these two methods can compute contact stress of face-gear drive correctly and effectively. An agreement of the localized bearing contact stress is gotten for these two methods, making sure tha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FEM are reliable. The loaded meshing simulations of multi-tooth FEM model were developed,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error and the maximal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of face-gear drive under torques were given. A formula for the maximal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was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the maximal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in multi-tooth contact zone,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maximal contact stress in multi-tooth contact can be given. Compared to FEM, the results of these formulae are proved to be reliable, and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below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 gear contact stress finite element method loaded meshing simulation load distribution factor multi-tooth cont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