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荸荠冲击损伤有限元仿真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国忠 李子涵 +4 位作者 刘婉茹 张清洪 陈立明 裴蕾 刘浩蓬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9,共10页
荸荠机械采收及采后加工过程中常面临采收机械与荸荠间冲击而产生碰撞损伤等问题,为此采用Ansys软件开展荸荠冲击损伤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以期获取提高荸荠机械采收与采后处理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根据试验测量荸荠本征参数,以线性弹塑性和... 荸荠机械采收及采后加工过程中常面临采收机械与荸荠间冲击而产生碰撞损伤等问题,为此采用Ansys软件开展荸荠冲击损伤的有限元仿真分析,以期获取提高荸荠机械采收与采后处理质量的途径与方法。根据试验测量荸荠本征参数,以线性弹塑性和主应变失效耦合模型建立荸荠材料模型,通过跌落试验标定并验证了模型参数,开展三因素三水平全因子杆条碰撞仿真试验探究跌落高度、碰撞接触面直径、碰撞材料对荸荠损伤的影响,并以考虑淤伤软化和破裂的损伤易感性评价标准建立了损伤易感性经验公式。测量得到荸荠果肉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切线模量分别为7.916、0.586、4.554 MPa,主应变失效值为0.098,以失效网格体积和超过0.60 MPa应力区间体积对其冲击损伤分布进行模拟,淤伤体积、破裂体积及耗散能量与试验相对误差分别为7.18%、8.98%、6.62%,表明模型可用于描述荸荠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特性、破裂现象和能量耗散;杆条冲击试验结果表明,荸荠跌落高度与损伤易感性呈现线性增加关系,碰撞接触材料弹性模量对其损伤有显著影响,接触直径对损伤影响与接触材料有关,与结构钢碰撞时,损伤随直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现象,与PVC和橡胶碰撞时,损伤随接触直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荸荠机械化收获质量和采后处理技术与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机械损伤 损伤模型 有限元 杆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锥齿轮加载齿面接触分析的半解析计算方法
2
作者 尹凤 杜文龙 +4 位作者 丁撼 邓雄耀 王智泉 容铠彬 唐进元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1342,共12页
基于商业软件的传统模拟加载齿面接触分析(SLTCA)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用于加载齿面接触分析(LTCA)的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基于齿面模型的齿轮有限元模型为对象,对加载接触点精确的局部边界条件进行求解... 基于商业软件的传统模拟加载齿面接触分析(SLTCA)求解精度高,但耗时较长,为此,提出一种兼顾精度与效率的用于加载齿面接触分析(LTCA)的半解析计算方法。以基于齿面模型的齿轮有限元模型为对象,对加载接触点精确的局部边界条件进行求解。考虑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使用局部Rayleigh-Ritz方法对啮合刚度进行半解析计算。考虑到时变啮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线性规划方法对LTCA进行半解析求解。最后,以航空航天领域中应用的非正交弧齿锥齿轮为例,对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所提出的方法得到的齿面接触压力与由SLTCA得到的齿面接触压力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具有较高的求解精度,这可为具有高精度和高性能要求的弧齿锥齿轮制造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加载齿面接触分析 半解析 有限元建模 接触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屈曲建模及力学行为分析
3
作者 曹鹏宇 李娜 +3 位作者 崔亓官 李丽英 张涛 王凯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6-333,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屈曲理论模型,以更精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屈曲行为,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新屈曲理论模型,推导适用于整体与局部屈曲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形...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屈曲理论模型,以更精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屈曲行为,提高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基于弹性力学理论与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复合材料夹层板的新屈曲理论模型,推导适用于整体与局部屈曲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形式简洁,适用于工程中的快速设计与优化。同时,开展参数化研究,并结合有限元模拟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新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屈曲载荷,计算误差较小,较传统方法更具适用性。参数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的屈曲性能受面板的拉伸、弯曲和剪切刚度共同影响。但由于对于复合材料面板三者间缺乏直接定量关系,其屈曲行为与各向同性结构存在差异,如铺层顺序引起的弯曲刚度变化、剪切刚度较低导致的屈曲载荷差异等。结论提出的新屈曲理论模型为工程中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屈曲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高效精准的计算工具,对优化结构、提升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夹层结构 屈曲特性 解析解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M/BEM的燃料电池轿车结构声预测和控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荣 余卓平 周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84-1491,共8页
采用有限元(FEM)和边界元(BEM)联合的方法对燃料电池轿车车内结构声进行预测和控制研究,提出了基于FEM/BEM的车内结构声分析方法和流程,建立了车身有限元模型和声学边界元模型,施加实测的激振力计算声学响应,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 采用有限元(FEM)和边界元(BEM)联合的方法对燃料电池轿车车内结构声进行预测和控制研究,提出了基于FEM/BEM的车内结构声分析方法和流程,建立了车身有限元模型和声学边界元模型,施加实测的激振力计算声学响应,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并进行误差分析.提出板件声学贡献分析的指导原则,介绍板件贡献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所关注频率的车身板件声学贡献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车身板件采取约束阻尼处理等控制措施,通过虚拟验证改进结果,车内低频噪声明显降低,其中后座椅和前地板改进最明显,证明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达到优化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轿车 有限元(fem) 边界元(BEM) 结构声预测和控制 板件声学贡献分析 阻尼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M/FEM的挤压铸造收缩缺陷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牛晓峰 梁伟 +1 位作者 赵宇辉 侯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40-43,共4页
建立了模拟挤压铸造凝固过程中收缩缺陷形成的有限差分/有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凝固过程中的潜热释放和体积收缩效应。在温度场模拟中采用了交替隐式算法,在应力场模拟中采用了热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A356铝合... 建立了模拟挤压铸造凝固过程中收缩缺陷形成的有限差分/有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包括了凝固过程中的潜热释放和体积收缩效应。在温度场模拟中采用了交替隐式算法,在应力场模拟中采用了热粘弹塑性本构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A356铝合金挤压铸造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铸造 收缩缺陷 数值模拟 FDM/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水位循环条件下斜坡桩基长期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张高峰 姚国文 +3 位作者 宋安祥 蒋欣健 冯梓航 王北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40,共13页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出采用FEM-SPH(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转换耦合算法建立三维斜坡桩-土有限元模型。结合工程案例,将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能对桩基的长期性能作出预测评估,二者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墩桩偏位预测平均误差在14%左右,承载力预测误差不超过12%;理论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桩基弹塑性阶段性能,而对于桩基破坏阶段适用性较差;有限元模型能较直观准确地揭示库岸边坡失稳演化过程、桩基损伤破坏机制以及桩-土长期相互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循环作用 斜坡桩 长期性能 预测模型 有限元模型 fem-SPH转换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役条件下螺栓弹性应力建模及性能保持研究
7
作者 高学敏 殷小健 +4 位作者 米保卫 冯德荣 张钦莹 谢洪斌 傅国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9,共9页
为了揭示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机理,对服役条件下螺栓连接的蠕变机理与性能保持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合简化解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对螺栓和法兰在不同服役时间内的应力松弛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解析方法,... 为了揭示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应力松弛机理,对服役条件下螺栓连接的蠕变机理与性能保持行为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合简化解析方法和有限元分析,对螺栓和法兰在不同服役时间内的应力松弛进行了深入探讨。采用了一种简化的解析方法,以解决螺栓法兰连接中的蠕变应力松弛问题,特别关注法兰和螺栓材料的蠕变松弛。通过与三维数值有限元方法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了不同服役时间对螺栓预紧力衰退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仿真模型1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45.2%,3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50.8%,6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63.3%。解析结果显示,解析模型1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53.4%,3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60.5%,6 000 h时整体蠕变松弛为73.4%。结果表明,服役时间越长,预紧力先快速下降,随后逐渐趋于稳定。总之,通过详细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了螺栓连接在长期服役中的应力松弛机理,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方法和设计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连接 应力松弛 弹性应力建模 解析方法 理论分析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的OOFEM框架模型研究
8
作者 徐绍忠 王乘 +2 位作者 李振环 王朝军 杨文兵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8-100,138,共4页
面向对象的有限元(OOFEM)通用框架的构造对于有限元算法和并行有限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Java和面向对象技术,初步实现了这种非线性有限元框架模型,并且对其理论基础、功能构造、类库实现和算法设计等进行了研究。算例表明:数... 面向对象的有限元(OOFEM)通用框架的构造对于有限元算法和并行有限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Java和面向对象技术,初步实现了这种非线性有限元框架模型,并且对其理论基础、功能构造、类库实现和算法设计等进行了研究。算例表明:数值结果与理论值是吻合的,框架模型是正确的和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 非线性有限元 框架模型 面向对象 OOfem框架模型 程序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isotrop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geomaterials based on true triaxial tes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1
9
作者 ZHANG Kun-yong Frederick Nai Charkley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430-1442,共13页
Series of testing on coarse grained soi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true triaxial testing apparatus.The loads were applied from the major principal and minor principal directions,respectively,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 Series of testing on coarse grained soils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true triaxial testing apparatus.The loads were applied from the major principal and minor principal directions,respectively,to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and water impounding process of a rock fill dam.The stress and strain relationships induced by the different loading methods were investigated.A remarkable stress-induced anisotropy under complex stress state was observed.Contrary to popular assumptions in traditional 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nstitutive models,it was found that different elastic modulus and Poisson ratio exist in different principal directions in rock fill dams.From the testing results,an anisotropic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Duncan-Chang nonlinear model is present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axi-symmetric assumptions in conventional triaxial experiments and constitutive models.Both models were then applied in FEM analysis of an under-construction earth core high rock soil filled dam with the focus on hydraulic fracturing.The study reveals the major biases that exist when numerical analysis and constitutive models do not give serious consideration to the intermediate principal stress and anisotropy effects in soil rock built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E TRIAXIAL test STRESS induced ANISOTROPY CONSTITUTIVE model complex STRESS stat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的多分辨FEM模型快速生成
10
作者 吴海胖 刘玉生 《机电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12-16,27,共6页
为了提高有限元分析效率,对零件进行不同精度的有限元分析应该使用不同分辨的零件有限元网格(FEM)模型。针对这一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多分辨FEM模型快速生成方法。首先确定出零件所有特征之间的接口;然后对零件所包含的每一个设... 为了提高有限元分析效率,对零件进行不同精度的有限元分析应该使用不同分辨的零件有限元网格(FEM)模型。针对这一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的多分辨FEM模型快速生成方法。首先确定出零件所有特征之间的接口;然后对零件所包含的每一个设计特征和分析特征进行了以相关接口为约束的网格划分;最后根据不同的特征层次结构选择相应的特征及其网格组合产生零件不同分辨的FEM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有限元分析 多分辨有限元网格 CAD模型简化 网格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风力机叶片前缘的雨滴冲击动力学响应机制
11
作者 张建宇 冯梦洁 +1 位作者 郭旭 杜晓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1,共11页
随着近年海上风力机设计的大型化,叶片前缘的雨蚀失效问题变得愈发突出,不仅影响机组的风能转化效率,对结构的稳定运行也构成潜在威胁。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法研究雨滴内部的本构关系,以有限元法... 随着近年海上风力机设计的大型化,叶片前缘的雨蚀失效问题变得愈发突出,不仅影响机组的风能转化效率,对结构的稳定运行也构成潜在威胁。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法研究雨滴内部的本构关系,以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建立叶片前缘的代表性体积单元(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模型,两者相互耦合,研究雨滴在叶片表面形成的冲击响应过程。考虑自然降雨的实际工况,建立与降雨强度相关联的雨滴尺寸模型,以及雨滴的空间分布模型;通过单雨滴的冲击仿真,研究叶片表面冲击载荷以及雨滴内部的速度分布,从而解构雨滴冲击的物理过程,并通过冲击的应力、应变场分析,为潜在损伤区提供评价;建立多雨滴冲击的仿真模型,研究冲击应力场之间的耦合作用以及涂层表面的塑性应变累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锤冲击是造成塑性应变累积的关键因素,虽然横向喷射阶段的应力响应幅值小并呈现一定的无序特征,但如果存在多雨滴耦合冲击的情况,则会在耦合区内出现应力峰值,并对叶片变形和失效存在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叶片前缘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法(SPH-fem)耦合模型 单雨滴冲击 多雨滴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残余应力离散元有限元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涛 李文辉 +2 位作者 温学杰 李秀红 杨胜强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7-1676,共10页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 为探究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对零件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提出一种适用于动态零件的离散元有限元(DEM-FEM)耦合仿真方法。分析了振动周期内颗粒运动状态以及颗粒间平均接触力的变化,构建了颗粒与零件间的随机接触模型,开展了不同振动参数下的残余应力仿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振动强度的增大,容器内颗粒运动更加剧烈,颗粒与零件间有效法向接触力发生概率及均值增大,导致零件表面残余压应力呈增大趋势。残余应力仿真值与实验值对振动参数的响应趋势一致,误差在3.6%~1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有限元 水平振动式滚磨光整加工 残余应力 颗粒运动 随机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端削弱形式对火灾下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
13
作者 赵冲 蒋媛媛 +2 位作者 黄嘉欢 邓炼 李治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520-9528,共9页
为探究不同梁端削弱形式对火灾下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对中柱失效2层2跨钢框架梁-柱子结构进行常温下Pushdown加载试验,研究其竖向抗力曲线和破坏模态。试验结果表明:中柱失效钢框架结构主要依靠弯曲机制和悬链线机制抵抗外加... 为探究不同梁端削弱形式对火灾下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对中柱失效2层2跨钢框架梁-柱子结构进行常温下Pushdown加载试验,研究其竖向抗力曲线和破坏模态。试验结果表明:中柱失效钢框架结构主要依靠弯曲机制和悬链线机制抵抗外加荷载,且悬链线机制具有滞后性。随后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ABAQUS建立二层平面钢框架模型,并对其展开常温下和火灾下的拟静力模拟,对出现的削弱型梁翼缘、二次削弱型梁翼缘、开洞梁腹板和开洞梁翼缘4种梁端削弱方式进行抗连续倒塌分析。有限元结果表明:削弱型梁翼缘和二次削弱型梁翼缘不论在常温还是高温下,都能提供比未削弱情况下的模型更高的结构竖向抗力和变形能力。较于其他梁端削弱形式,考虑悬链线效应,二次削弱型梁翼缘变形能力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框架结构 梁端削弱形式 Pushdown试验 有限元模拟 连续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变气隙结构下单相无刷直流电机齿槽转矩解析建模
14
作者 苏艳 王喜莲 +1 位作者 赵海洲 马彦深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4-103,116,共11页
齿槽转矩的准确计算是解决单相无刷直流电机起动死点问题的基础。针对单相无刷直流电机有限元建模繁琐耗时的问题,建立渐变气隙结构下单相无刷直流电机齿槽转矩的解析模型。首先推导渐变气隙结构下气隙磁密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能量法推... 齿槽转矩的准确计算是解决单相无刷直流电机起动死点问题的基础。针对单相无刷直流电机有限元建模繁琐耗时的问题,建立渐变气隙结构下单相无刷直流电机齿槽转矩的解析模型。首先推导渐变气隙结构下气隙磁密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能量法推导齿槽转矩的解析表达式,对其中的气隙磁密和有效气隙长度函数进行简化和傅里叶分解,最终得到齿槽转矩的解析模型。结合自适应复化梯形算法对该解析模型进行计算,避免传统模型中变量物理意义模糊,造成普适性差、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将渐变气隙结构下齿槽转矩的解析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并重点分析过零点偏移角度和峰值,验证所建立的齿槽转矩解析模型的正确性。该解析模型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快速准确地求解,且模型中各变量均与电机结构相关、物理意义清晰,便于设计人员优化齿槽转矩时寻找各变量之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模型 有限元法 齿槽转矩 单相无刷直流电机 起动 渐变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参数分析和蒙特卡洛法的甚低频用旋转式可调电感设计方法
15
作者 楼航船 龙根 +5 位作者 涂钧耀 巫翔龙 刘恒阳 查明 熊桥坡 孔武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889-7900,I0034,共13页
传统旋转式可调电感设计方法通过实物迭代进行制作,时效性和经济性较差。为满足感值设计要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参数分析和蒙特卡洛法的旋转式可调电感设计方法。首先,该文利用共轴圆环首次建立旋转式可调电感的解析模型,并在所提模... 传统旋转式可调电感设计方法通过实物迭代进行制作,时效性和经济性较差。为满足感值设计要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参数分析和蒙特卡洛法的旋转式可调电感设计方法。首先,该文利用共轴圆环首次建立旋转式可调电感的解析模型,并在所提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电感结构参数对可调电感感值的影响,包括导线半径、转子半径、定子半径、转子线圈匝数、定子线圈匝数。进一步,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旋转式可调电感设计方法,并利用电感结构参数影响改进算法提高搜索精度和收敛速度。最后,仿真和实验验证该文所提方法具有设计精度高和收敛速度快的优点。该设计方法可有效减少电感迭代设计所需的时间和材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式可调电感 电感设计 甚低频 有限元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工艺往复压缩机系统振动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唐斌 刘广彬 +4 位作者 许海平 杨启超 王乐 赵远扬 李连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73-877,共5页
对大型工艺往复式压缩机系统出现振动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了不平衡力/力矩,在扰力矩计算的基础上对压缩机基础振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压缩机-驱动电机轴系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轴系振动前六阶振型与相应频率;... 对大型工艺往复式压缩机系统出现振动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计算了不平衡力/力矩,在扰力矩计算的基础上对压缩机基础振动状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压缩机-驱动电机轴系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了轴系振动前六阶振型与相应频率;建立了气流脉动与管道系统振动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得到了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和相关研究节点的振幅。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扰力矩引起的机身振动在允许范围内;管路系统的流固耦合振动是导致压缩机系统发生振动故障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压缩机运行转速,改变了激振力频率;提出了管路系统优化方案,优化后的管路系统的固有频率显著提高,能有效避开激振力频率,明显降低管路系统的振幅,其最大振幅降至165μm,满足API618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往复压缩机 振动 轴系 管路系统 有限元模型 finite element model (f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磨损过程有限元分析及销磨损预测 被引量:25
17
作者 宿月文 陈渭 +1 位作者 朱爱斌 谢友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573-1576,1581,共5页
应用有限元理论和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滑动磨损过程预测模型,并采用ANSYS软件开发了通用程序。引入磨损步长的概念和移动接触边界节点的方法来描述材料的去除过程,利用结构优化算法中的边界位移法解决了边界节点变动导致的内部网格畸变... 应用有限元理论和数值仿真方法,建立了滑动磨损过程预测模型,并采用ANSYS软件开发了通用程序。引入磨损步长的概念和移动接触边界节点的方法来描述材料的去除过程,利用结构优化算法中的边界位移法解决了边界节点变动导致的内部网格畸变问题;然后通过方块-圆环磨损试验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某起吊设备的销连接副接触磨损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其误差约为12%。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方法从宏观接触的角度对磨损过程进行预测,可大大提高计算效率,为工程磨损设计提供了现实可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磨损 磨损建模 有限元方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飞机发动机吊挂部段静力试验与静强度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卫平 谭伟 +1 位作者 薛彩军 聂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2-737,共6页
根据民用飞机发动机吊挂部段静力试验技术需求,研制了一套用于吊挂部段静力试验的试验系统,解决了吊挂支持模拟、加载边界模拟等关键技术,完成了吊挂应急着陆、航向侧移两种危险工况试验,并结合试验台架-吊挂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吊挂进行... 根据民用飞机发动机吊挂部段静力试验技术需求,研制了一套用于吊挂部段静力试验的试验系统,解决了吊挂支持模拟、加载边界模拟等关键技术,完成了吊挂应急着陆、航向侧移两种危险工况试验,并结合试验台架-吊挂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吊挂进行了静强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吊挂在应急着陆等工况下未发生有害塑性变形,其强度、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对比显示:试验最大应力与有限元分析相对误差均小于8%,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试验结果可作为民用飞机发动机吊挂部段强度性能的评定依据,有限元建模方法可应用于吊挂部段改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用飞机 发动机吊挂 静力试验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超高速平面磨床整机动力学建模及模态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黄红武 赵小青 +1 位作者 宓海青 贺兵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2,共4页
以150m/s超高速平面磨床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建立其各部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前处理建立各部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机床结合部进行定义得到磨床整机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进行整机模态分... 以150m/s超高速平面磨床为研究对象,利用PRO/E建立其各部件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进行有限元前处理建立各部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机床结合部进行定义得到磨床整机动力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进行整机模态分析,初步识别了该类型磨床结构的薄弱环节,为超高速平面磨床结构的改进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 整机 有限元法 动力学模型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30kV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和屏蔽环位置的优化 被引量:21
20
作者 黄道春 阮江军 +1 位作者 刘佳 皇甫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计算330kV线路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和优化屏蔽环的位置,建立了考虑屏蔽环、分裂导线、杆塔、联板、悬垂线夹和其它连接金具的三维静电场有限元模型。计算并讨论了带和不带屏蔽环、带和不带联板的绝缘子串电压分布以及屏蔽环位置变化对电... 为计算330kV线路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和优化屏蔽环的位置,建立了考虑屏蔽环、分裂导线、杆塔、联板、悬垂线夹和其它连接金具的三维静电场有限元模型。计算并讨论了带和不带屏蔽环、带和不带联板的绝缘子串电压分布以及屏蔽环位置变化对电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导线和杆塔侧绝缘子承受较高电压,屏蔽环可有效改善其附近绝缘子上承受的电压,理论上有一最优位置;导线侧金具对电压分布影响较大,计算模型中应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有限元法 静电场模型 电压分布 屏蔽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