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8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沉积构造类型及页岩气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施振生 张亚雄 +3 位作者 曾番惠 周天琪 郭伟 黄浩勇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54,共23页
沉积构造不仅能揭示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时的古水动力条件,还影响到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及可压裂性。文中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沉积构造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 沉积构造不仅能揭示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时的古水动力条件,还影响到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及可压裂性。文中通过系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了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沉积构造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主要发育物理成因、化学成因和生物成因3类沉积构造:物理成因构造主要有流动成因构造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前者包括交错纹理、水平层理(纹理)、块状构造、递变纹理和复合纹理,后者包括滑塌—滑移构造、负载构造、火焰状构造、球—枕构造、包卷层理、扭曲纹理、碎裂纹理和坠石;化学成因构造包括碳酸盐结核和黄铁矿结核;生物成因构造主要有生物遗迹构造和生物扰动构造。该3类沉积构造主要为细粒浊流沉积、等深流沉积和远洋—半远洋沉积成因,少数为沉积物变形成因。沉积构造类型直接影响页岩气储集层的渗透性、水力裂缝的生成及延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 水平纹理 交错纹理 递变纹理 软沉积物变形 沉积构造 可压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钒矿成矿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建华 张勇 +3 位作者 李立兴 叶会寿 李厚民 付雪瑞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42,共21页
【研究目的】钒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用途广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钒资源大国,无论是总资源量还是产量、消费量均排列全球第一,对中国钒矿资源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研究目的】钒金属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用途广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钒资源大国,无论是总资源量还是产量、消费量均排列全球第一,对中国钒矿资源进行成矿规律总结和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全国钒矿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钒矿资源潜力评价。【研究结果】与黑色岩系有关的沉积型钒矿是中国查明资源量占比最多的钒矿类型,主要集中分布于扬子地块南北缘、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及塔里木地块北缘,海侵、生物有机质、热水流体共同作用下沉积的黑色岩系地层是寻找该类型矿床最重要的找矿要素。其次为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钒矿,主要分布于攀西裂谷、华北地台北缘及天山一带,成矿主要与深大断裂有关,带状分布的构造-岩浆岩带是寻找该类型矿床最重要的要素。潜在资源预测共圈定了213个预测区,包括A类预测区32个,B类预测区85个,C类预测区96个。【结论】综合考虑中国钒矿资源在全球供需链中的位置,以及中国钒矿品位较低、共伴生矿多、矿物组成复杂的特点,结合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资源浪费较大的现状,建议为巩固和培养中国钒资源优势,对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应加大找矿投入,保证已有钒产业基地产能需求;对沉积型钒矿,应加强选冶技术研发,提高综合回收率;同时应加强高档钒产品的开发,提高对钒矿资源的高效、高端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 沉积黑色岩系型 岩浆钒钛磁铁矿型 成矿规律 资源潜力 矿产勘查工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沉积模式
3
作者 刘静静 李军 +5 位作者 邬长武 郭荣涛 郭永强 高蔚原 史丹妮 吴高奎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3,共10页
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沉积特征是影响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主要为发育在古隆起之上的微生物礁和浅滩相碳酸盐岩。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及重力资料,重新厘定桑托斯盆地盐下构造单元和古隆起的分布,将盆地... 勘探实践表明,储层沉积特征是影响桑托斯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高产的关键因素,优质储层主要为发育在古隆起之上的微生物礁和浅滩相碳酸盐岩。基于地震资料构造解析及重力资料,重新厘定桑托斯盆地盐下构造单元和古隆起的分布,将盆地划分为5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外部隆起带是由南大西洋裂开过程中发生跃迁后产生的废弃洋中脊发育而来,非常有利于微生物礁的发育。基于钻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系列研究,明确盐下核心区坳陷地层沉积相展布,结合裂陷期构造特征及古地貌,建立大型缓坡型、孤立基底高型、台内高地型和陡坡型4类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模式,其中大型缓坡型、陡坡型沉积模式受单斜断块控制,台内高地型沉积模式受断隆构造控制,主要分布在外部隆起带;孤立基底高型沉积模式受断垒控制,主要分布在西部坳陷带和外部坳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托斯盆地 湖相碳酸盐岩 大型缓坡型沉积模式 孤立基底高型沉积模式 台内高地型沉积模式 陡坡型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杜三层细粒沉积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4
作者 李阳 李晓光 +7 位作者 陈昌 崔向东 赖鹏 郭鹏超 任铌 刘洋 戚雪晨 郭美伶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9,共13页
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杜三层沉积了以黏土、长英质、碳酸盐和方沸石矿物混合的湖相细粒沉积岩,为该区近年致密油和页岩油勘探重点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并结合无监督学习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 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杜三层沉积了以黏土、长英质、碳酸盐和方沸石矿物混合的湖相细粒沉积岩,为该区近年致密油和页岩油勘探重点对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使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并结合无监督学习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细粒沉积岩进行分类,研究细粒岩储层基本地质特征并对其评价和有利区带预测。对303个X射线衍射全岩定量分析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将杜三层岩性划分为碳酸盐岩类、长英质混合细粒岩类和方沸石质混合细粒岩类3种类型,其中碳酸盐岩类和方沸石质混合细粒岩类具有更好的脆性特征,容易产生裂缝,并且溶孔和溶洞沿着裂缝发育,使得此类岩石储渗性能更佳,杜三层储层孔喉半径细小,分选差,均质系数小,孔隙结构较差,形成有效储层依赖微孔隙和微裂缝。基于叠合概率评价方法,将脆性指数、碳酸盐岩和方沸石质混合细粒岩厚度、裂缝密度、平均孔隙度、平均渗透率和总有机碳含量6种影响储层发育因素进行融合并评价,储层发育有利区沿湖盆长轴雷15井—雷84井—雷59井—曙90井—雷93井等井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细粒沉积岩 无监督学习 叠合概率 储层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
5
作者 朱筱敏 李维 +3 位作者 王晓琳 叶蕾 董艳蕾 张琴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5-996,共12页
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不仅是主力烃源岩层,而且发育成分复杂的细粒混积岩,现已成为陆相湖盆非常规油气勘探重点层段。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研究对于其形成过程、岩相特征及甜点区段预测均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岩... 苏北盆地高邮—金湖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不仅是主力烃源岩层,而且发育成分复杂的细粒混积岩,现已成为陆相湖盆非常规油气勘探重点层段。细粒混积岩沉积环境研究对于其形成过程、岩相特征及甜点区段预测均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岩X衍射、黏土X衍射、微量元素和TOC分析成果恢复确认阜二段整体处于非硫化缺氧水体环境;5个特殊岩性层段依次表现为:“山字形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整体干旱,“四尖峰—七尖峰层段”沉积时期气候变得相对湿润,“王八盖层段”沉积时期气候相对湿润且稳定,“泥脖子层段”沉积时期气候较其他层段明显湿润;“山字形至王八盖层段”沉积时期湖平面整体较低、波动强烈、逐渐上升,“泥脖子层段”沉积时期发生了大规模湖侵;阜二段水体咸化,古盐度均大于10‰,垂向可分2段:“山字形—四尖峰层段”形成于咸水至超咸水环境,“七尖峰—王八盖—泥脖子层段”形成于半咸水至咸水环境。受古气候控制的半咸水环境是形成细粒混积岩的基本环境要素,进而建立了早期偏干旱和晚期偏湿润气候的混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混积岩 沉积环境 混合沉积模式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高邮—金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质紫色泥岩对酸性紫色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6
作者 陈晶晶 郭心怡 +3 位作者 李忠意 于俊峰 吴文春 周佳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6-778,共13页
大面积的紫色土存在酸化问题,而钙质紫色泥岩具有高pH、矿物组成丰富和低重金属含量特征,理论上可用于就近改良酸性紫色土。本研究通过80天的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了侏罗系沙溪庙组(J_(2)s)和侏罗系遂宁组(J_(3)sn)两种钙质紫色泥岩对酸性... 大面积的紫色土存在酸化问题,而钙质紫色泥岩具有高pH、矿物组成丰富和低重金属含量特征,理论上可用于就近改良酸性紫色土。本研究通过80天的室内培养试验,探究了侏罗系沙溪庙组(J_(2)s)和侏罗系遂宁组(J_(3)sn)两种钙质紫色泥岩对酸性紫色土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紫色泥岩对酸性紫色土均有较好的改良效果,降低了土壤酸度,增加了土壤钾素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钝化了土壤中的重金属。相比于J_(2)s泥岩,J_(3)sn泥岩由于钙质含量更为丰富等原因,对酸性紫色土的整体改良效果更佳。(1)J_(2)s泥岩在2%、5%和10%的添加量下,酸性紫色土的pH由空白处理的4.73分别提高至4.93、5.30、6.27,土壤交换性酸由空白处理的2.84 cmol·kg^(-1)分别降低至2.79、1.40、0.70 cmol·kg^(-1);J_(3)sn泥岩在2%、5%和10%的添加量下,酸性紫色土的pH分别提高至7.20、7.87、8.00,土壤pH已提高至中性至碱性范围,土壤中已无交换性H+和Al^(3+)。添加钙质泥岩还增加了土壤交换性Ca2+含量、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2)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和全钾含量整体表现出随着两种钙质泥岩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培养80天后,添加2%、5%和10%的J_(3)sn泥岩培养后的土壤有效态钾占全钾的比例从1.58%提高至1.91%、2.01%和2.24%,添加J_(2)s泥岩后的土壤有效态钾占比随用量的增加分别升至1.76%、1.88%和2.08%。(3)添加紫色泥岩后,土壤中Cu、Zn、Ni、Pb、Cd 5种重金属的全量含量无显著增加,但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及其占全量的比例均显著降低。在相同用量条件下,J_(3)sn泥岩对酸性紫色土中的重金属钝化效果优于J_(2)s泥岩。鉴于钙质紫色泥岩在紫色母岩出露区域具有价廉易得、破碎容易和施用方便的特点,可以低成本和高用量地就近改良酸性紫色土。建议在田间条件下改良酸性紫色土,高钙质含量的J_(3)sn泥岩每亩施用量1~3吨,钙质含量稍低的J_(2)s泥岩每亩施用量5~8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紫色土 钙质紫色泥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
7
作者 白云风 艾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9,共8页
为明确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基于岩心精描、薄片鉴定、元素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页岩岩相划分原则,深入分析古龙页岩岩相类型、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古沉积环境研究,探讨齐家-古龙凹陷页岩... 为明确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的岩相类型、特征及分布规律,基于岩心精描、薄片鉴定、元素分析等方法,建立了页岩岩相划分原则,深入分析古龙页岩岩相类型、地质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结合古沉积环境研究,探讨齐家-古龙凹陷页岩岩相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按照“沉积构造+岩石类型”的分类原则,将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岩相划分为薄纹层状页岩相、厚纹层状页岩相、块状粉砂质岩相、块状灰质岩相及块状云质岩相共5类;受古地貌及物源供给的影响,各类岩相呈半环带状分布;从古物源、古地貌、古气候、古盐度、古水深及古氧化还原性等方面分析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古沉积环境,此时松辽盆地为温暖湿润的古气候,促使生物勃发,大规模湖侵形成了陆源输入弱、缺氧、强还原的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为有机质的富集以及页岩储层的形成提供良好的背景条件。研究成果丰富了松辽盆地成熟页岩油勘探理论,为下步松辽盆地北部的页岩油有利富集区优选、井位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古龙凹陷 青山口组 细粒沉积岩 岩相类型 有利岩相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科睿 孙雨 +4 位作者 闫百泉 杨佳奇 马志强 于利民 王鑫锐 《沉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8,共19页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 【目的】强非均质性是陆相页岩层系的主要特征,其特性成因于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细粒岩”)的沉积环境距物源区较近且水深较浅,受水动力、气候、构造、生物扰动等因素的控制更加明显,尤其是纹层状湖盆细粒沉积岩(后文简称为“纹层状细粒岩”)在毫米尺度下,垂向上的成分、形态、结构等特征均可表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文献统计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发现纹层状细粒岩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能力明显优于不发育/弱发育的纹层状细粒岩,并且与发育程度具有极好的正相关性,但相关差异性的总结仍不清晰且有待揭示。【方法】聚焦近十年内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纹层状细粒岩的孔隙、裂缝类型与成因,并将纹层序列划分为砂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与泥质纹层—泥质纹层序列,分别阐述不同纹层序列的储集物性及油气富集的特征与机理。【结论与展望】纹层结构具有物质成分在垂向上频繁更替、内部微裂缝异常发育、内部有机质分布较为集中共三个优势特征,使其在细粒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油气富集的能力。总结了影响其储集物性和油气富集的五个主要控制因素:纹层成分、纹层连续性、纹层序列组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今后,应将纹层状细粒岩的无机成因机制与有机演化模式相结合,建立微观纹层类型及组合与宏观油气甜点区、优质储层评价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细粒沉积岩 储集物性 油气富集 页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宁地区二叠系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汝贤 吴涛 +1 位作者 孟中能 杨瑞东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0-372,共13页
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产物的沉积作用不仅对稀土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其风化产物的沉积场所也是稀土矿赋存的重要位置。因此,对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系统分析威宁地区二叠系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类... 峨眉山玄武岩风化产物的沉积作用不仅对稀土的富集具有重要作用,其风化产物的沉积场所也是稀土矿赋存的重要位置。因此,对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系统分析威宁地区二叠系稀土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类型,本研究针对毛家坪及小箐沟两个稀土含矿岩系剖面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环境分析。区内含矿岩系从下到上可依次划分为铁质岩段、铝质岩段及碎屑岩段。位于研究区北部的毛家坪剖面含矿层除了以铝土质泥岩为主外,富含炭质的泥岩层及粉砂岩层稀土元素也较为富集。位于研究区南部的小箐沟剖面未见炭质泥岩层沉积,稀土主要赋存于中部的铝土质泥岩层。基于区域古地理背景、含矿岩系沉积构造特征以及Sr/Ba值和δCe值等沉积环境指标的分析,本文认为本区稀土含矿岩系主要沉积于湖泊相、泥炭沼泽相、三角洲平原相、河流相沉积环境中。其中,湖泊相、三角洲平原相、泥炭沼泽相沉积环境均能形成稀土含矿层,据湖泊相沉积环境分布的广泛性,认为其可能是研究区稀土矿层最重要的沉积环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宁 二叠系 稀土含矿岩系 沉积型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镇宁-紫云地区晚泥盆世硅质岩成因机制研究
10
作者 涂灵玲 高军波 +4 位作者 杨瑞东 蒋元 谢兴友 刘灵 李鑫正 《矿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贵州镇宁-紫云地区晚泥盆世广泛发育了一套深水相硅质岩、硅质岩-灰岩建造。本文以贵州镇宁弄染和紫云那岩两条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镇宁弄染剖面硅质岩Al_(2)O_(3)、ΣREE、(La/Yb)_N和(La/Ce)_N值相对偏低... 贵州镇宁-紫云地区晚泥盆世广泛发育了一套深水相硅质岩、硅质岩-灰岩建造。本文以贵州镇宁弄染和紫云那岩两条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镇宁弄染剖面硅质岩Al_(2)O_(3)、ΣREE、(La/Yb)_N和(La/Ce)_N值相对偏低,δEu呈现正异常,δCe为弱负异常。紫云那岩硅质岩Al_(2)O_(3)、ΣREE、(La/Yb)_N和(La/Ce)_N都相对偏高,δEu表现为正异常,δCe为弱负异常。Fe_(2)O_(3)/TiO_(2)-Al_(2)O_(3)/(Al_(2)O_(3)+Fe_(2)O_(3))和(La/Ce)_N-Al_(2)O_(3)/(Al_(2)O_(3)+Fe_(2)O_(3))图解以及其它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集中显示硅质岩形成于远洋盆地环境。V/(V+Ni)和Th/U等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示硅质岩沉积时的水体条件为弱氧化-缺氧状态。Al-Fe-Mn和Al_(2)O_(3)/TiO_(2)-Al/(Al+Fe+Mn)图解等反映硅质岩主要为非热液成因,部分硅质岩沉积成岩过程受到一定程度的热液物质混入。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硅质岩总体产于水城-紫云-南丹断裂控制裂陷盆地内,沉积水体环境为弱氧化-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沉积环境 成因 晚泥盆世 镇宁-紫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三叠系克拉玛依组超深层碎屑岩沉积特征
11
作者 张文博 董臣强 +2 位作者 任新成 商丰凯 张奎华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8-50,共3页
现今世界范围内深层—超深层油气储量占到总油气储量的13%,而其中碎屑岩油藏占到深层总油气田的53%。准噶尔盆地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在6500 m以下碎屑岩孔隙度仍大于10%,具备效益勘探潜能。近几年,多口井在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克拉玛依组(T_... 现今世界范围内深层—超深层油气储量占到总油气储量的13%,而其中碎屑岩油藏占到深层总油气田的53%。准噶尔盆地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在6500 m以下碎屑岩孔隙度仍大于10%,具备效益勘探潜能。近几年,多口井在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克拉玛依组(T_(2)k)见到油层和油气显示,两口井获得勘探突破,表明T_(2)k是超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目前,T_(2)k勘探程度较低,沉积体系整体尚不明确,沉积相带类型和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基于区内外典型井的岩心观察、测录井资料、三维和二维地震资料、重矿物组合、薄片鉴定等分析手段,系统开展T_(2)k物源方向、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的研究。研究表明,西部车排子凸起为主要物源区;T_(2)k整体属于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分流砂坝发育区为有利砂体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湾凹陷 碎屑岩 沉积特征 沉积微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SMOTE-SVM的细粒沉积岩岩相智能预测: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为例
12
作者 唐佰强 孟庆涛 +6 位作者 杨亮 胡菲 谭悦 邢济麟 刘招君 张恩威 董秦玮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7-949,共13页
细粒沉积岩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是页岩油勘探的关键研究内容。由于高成本且稀缺的取心井限制了岩相的分析,测井预测岩相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为例,建立了“岩性+矿物+TOC+沉积构造”的岩相划分方案,确定了... 细粒沉积岩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征是页岩油勘探的关键研究内容。由于高成本且稀缺的取心井限制了岩相的分析,测井预测岩相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青一段)为例,建立了“岩性+矿物+TOC+沉积构造”的岩相划分方案,确定了7类岩相。结合6条常规测井曲线形成了X8井的岩相—测井数据库。综合使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RF)、XGBoost和支持向量机(SVM)3种模型评价岩相的预测效果,并确定SVM是最优分类模型,使用BSMOTE处理岩相样本的分类不平衡问题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SVM模型,建立了BSMOTE-SVM的岩相预测的组合模型。BSMOTE-SVM的预测效果最佳,准确率(A)、精确率(P)、召回率(R)和F1依次分别为86.49%、86.60%、86.49%和86.31%。该组合模型可快速且精准的预测多井的岩相,并确定了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一段的岩相分布,为下一步页岩油有利富集区的优选提供了一定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岩相 测井预测 BSMOTE-SVM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沙一中亚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13
作者 朱华汇 陈家旭 +5 位作者 张佼杨 张明振 石倩茹 董越崎 付东立 唐鹿鹿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6,共14页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沙一中亚段烃源岩评价和沉积环境研究薄弱,制约了油气勘探向海域拓展。基于滨海斜坡新钻揭的烃源岩样品,利用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质谱、元素录井技术等手段,对沙一中亚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发育模式进... 歧口凹陷滨海斜坡沙一中亚段烃源岩评价和沉积环境研究薄弱,制约了油气勘探向海域拓展。基于滨海斜坡新钻揭的烃源岩样品,利用岩石热解、饱和烃色谱-质谱、元素录井技术等手段,对沙一中亚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发育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滨海斜坡沙一中亚段烃源岩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介于0.21%~8.61%,平均为2.41%,生烃潜量平均为9.73 mg/g,以好-优质烃源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1~Ⅱ2型干酪根;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介于0.58%~1.32%,整体处于低熟-成熟阶段。滨海斜坡沙一中亚段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和水生生物混源,发育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湖盆环境,沉积时期湖盆水体较深,气候温暖潮湿,湖盆古生产力处于较高水平。滨海斜坡沙一中亚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适中,湖盆沉积环境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和保存,烃源岩生烃能力较强,具备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沉积环境 沙一中亚段 歧口凹陷 滨海斜坡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优质储集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兴悦 朱筱敏 +1 位作者 王晓琳 张美洲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71,共17页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 为了深化对湖相细粒沉积岩储集层的认识,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Es3L)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物性分析和测井曲线,揭示了储集层特征、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基于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有机质含量,将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类岩相:富有机质纹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1)、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2)、富有机质层状灰质细粒混积岩(LF3)、富有机质层状/块状长英质细粒碳酸盐岩(LF4)、富有机质层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5)、含有机质块状含长英细粒碳酸盐岩(LF6)。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层间微裂缝,储集层孔隙度主要介于0.67%~5.56%之间(平均值为4.93%),渗透率主要介于(0.02~4.87)×10^(-3)μm^(2)之间(平均值为0.59×10^(-3)μm^(2))。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分布的主控因素包括岩相、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渤南洼陷Es3L的中下部的陆源输入水平低、水体盐度大、水体分层性强,主要发育岩相LF2和LF4,容易发育Ⅰ类和Ⅱ类优质储集层。渤南洼陷Es3L细粒沉积岩储集层处于中成岩A阶段,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溶蚀作用、重结晶和白云石化以及有机质热演化产生次生孔缝,改善了储集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沙三下亚段 湖相细粒沉积岩 优质储集层 主控因素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部古近系沙四下亚段米兰科维奇旋回驱动的湖盆环境演化与沉积响应
15
作者 李荣堃 操应长 +2 位作者 林敉若 王艳忠 焦红岩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1,共14页
针对米兰科维奇旋回驱动的滨浅湖环境演化及细粒物质沉积过程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以东营凹陷南部沙四下亚段滨浅湖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分析、孢粉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频谱和小波分析等手段,识别出稳定的米兰科维奇旋... 针对米兰科维奇旋回驱动的滨浅湖环境演化及细粒物质沉积过程尚不明确的关键问题,以东营凹陷南部沙四下亚段滨浅湖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分析、孢粉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频谱和小波分析等手段,识别出稳定的米兰科维奇旋回信号,揭示长、短偏心率及斜率周期共同驱动的滨浅湖环境演化及其对细粒物质沉积作用的控制。结果表明,在长、短偏心率负相位叠加引起的相对干旱期,季节性较弱且湖平面整体较低,浅水三角洲大面积发育,斜率升高引起的短暂湖平面上升将促使浅水三角洲向湖盆南缘周期性退积,导致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薄层粉细砂岩与滩席微相的厚层泥岩交替沉积;当浅水三角洲不发育时,滨浅湖环境中粉砂级沉积物供给不足,主要发育泥坪微相的厚层泥岩;而斜率升高引起的短暂湿润气候将触发洪水事件,导致粉砂级细粒物质随洪水进入湖盆,并在湖浪改造下堆积形成砂坪微相的薄层粉砂岩。在长、短偏心率正相位叠加引起的相对潮湿期,季节性较强且湖平面整体较高,季风作用下的沿岸流易于改造浅水三角洲砂体,导致滨浅湖环境主要发育滩坝沉积,斜率周期驱动的高频湖平面波动将进一步引起滩脊微相的薄层粉砂岩与滩席微相的厚层泥岩频繁更替。在长偏心率正(负)相位与短偏心率负(正)相位叠加引起的气候过渡期,湖泊水位整体高于相对干旱期但低于相对潮湿期,季节性一般,斜率周期驱动的高频湖平面波动主要引起河口坝微相的薄层粉砂岩与滩席微相的厚层泥岩交替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东营凹陷 滨浅湖 细粒沉积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影响因素与模式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杰 孙雨 +5 位作者 吴科睿 闫百泉 杨大明 于涛 徐梓轩 白仕鑫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1-438,共18页
高含量有机质是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而有机质的富集通常具有层状和带状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展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对陆相页岩油勘探、页岩油成藏机理的研究及开发成本控制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有机... 高含量有机质是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的物质基础,而有机质的富集通常具有层状和带状的特征,在空间分布上展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对陆相页岩油勘探、页岩油成藏机理的研究及开发成本控制带来了重大挑战。因此,陆相页岩油气储层有机质富集机理与非均质分布等关键科学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阐明。通过综述有机质的来源、沉积与埋藏过程,强调该过程的复杂性受到有机质类型多样性的控制。整个过程涉及复杂的生物化学与电化学反应。进一步分析了古气候、古介质和古地理等因素对有机质生产、分解、保存和稀释的重要影响。结合我国陆相含页岩油气盆地的地质特征,总结并划分了3类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岩有机质富集模式,即咸水坳陷型“生产力”模式、咸水断陷型“混合”模式和淡水坳陷型“保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有机质富集 陆相页岩油 陆相湖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古老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佳庆 邓继新 +1 位作者 徐中华 宋连腾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6-2753,共18页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的古老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演化复杂,造成储层岩石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整体差别,也表现为同层系内的强非均质性.因而地震岩石物理研究必须融合储层地质信息与岩石特征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使地震参数能够反映区... 中国陆上叠合盆地的古老碳酸盐岩储层地质演化复杂,造成储层岩石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整体差别,也表现为同层系内的强非均质性.因而地震岩石物理研究必须融合储层地质信息与岩石特征以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使地震参数能够反映区域上的变化且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本文分别从四川盆地灯影组四段(镶边台地沉积体系)、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五段(蒸发台地沉积体系)和塔里木盆地鹰山组三段(缓坡台地沉积体系)收集了160块岩石样品,通过岩石学特征、储层特征测试以及高温高压条件下超声速度测量,揭示了地质过程对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的影响,形成了与地质过程适配的储层特征和地震岩石物理参数的实验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决定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岩路径是影响孔隙保持程度及孔隙结构的关键,而作为地质信息载体的岩石特征控制地震岩石物理性质.高能环境发育的白云岩保持型和白云岩改造型碳酸盐岩物性最佳,灰岩埋藏白云石化型碳酸盐岩次之,其两者的弹性性质变化趋势主要受孔隙结构控制,微裂隙使纵波速度和纵横波速度比明显降低.低能环境发育的碳酸盐岩物性最差,其弹性性质变化趋势受孔隙结构控制和矿物组分共同控制,相似矿物组成的样品具有较为一致的纵、横波速度关系.黏土、硬石膏和石英等矿物对纵波速度的影响与微裂缝作用相似,但纵横波速度比不同.受不同成岩路径成储效应差异影响,孔隙度-速度变化关系具有按沉积环境和成岩路径组合特征分区分布的整体特征.研究与地质过程适配的储层特征与岩石物理参数的映射关系,探讨岩石物理性质的地质意义,可为深层致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反映区域变化的、更为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特征 古老碳酸盐岩 沉积体系 成岩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水盾构排浆管砾石沉积特性及对泥浆影响规律
18
作者 李振 邓朝辉 +2 位作者 李树忱 袁超 彭科峰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859,共11页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风化岩层时排浆管内砾石的输送特性,基于CFD-DEM方法建立排浆管砾石输送模型,分析砾石输送过程中的速度分布、受力特征、运动形式,以及砾石床层对泥浆流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砾石尺寸、砾石形状、泥浆流速和泥浆相对质... 为研究泥水盾构掘进风化岩层时排浆管内砾石的输送特性,基于CFD-DEM方法建立排浆管砾石输送模型,分析砾石输送过程中的速度分布、受力特征、运动形式,以及砾石床层对泥浆流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砾石尺寸、砾石形状、泥浆流速和泥浆相对质量密度对砾石沉积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砾石颗粒以沙丘状床层间歇式推移。砾石速度沿高度分层,表层砾石速度快,运动以碰撞和滚动为主;近壁层砾石速度慢,运动以滑移为主。近壁层和表层砾石间存在过渡层。砾石床层使管道内泥浆流速和压力局部增大。砾石床层速度随泥浆流速增大呈现线性增大。砾石床层高度随砾石尺寸增大而增大。泥浆相对质量密度越大,砾石受到曳力越大。砾石形状系数越小,输送难度越大。建立砾石沉积风险评价指标,通过传速系数α和增压系数β对砾石沉积风险评价,并提出针对性调控方法,为预防和处理砾石沉积堵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CFD-DEM耦合 砾石输送 沉积堵塞 颗粒床推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蓬溪—盐亭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演化及鲕滩展布特征
19
作者 林诚诚 刘宏 +4 位作者 刘冉 徐唱 谭磊 王东 张坤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基于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川西北蓬溪—盐亭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开展层序特征、层序演化与鲕滩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飞仙关组整体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层序界面具有特征的岩电与地震响应。②SQ1层序具有高角度S形... 基于钻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对川西北蓬溪—盐亭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开展层序特征、层序演化与鲕滩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飞仙关组整体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层序界面具有特征的岩电与地震响应。②SQ1层序具有高角度S形前积反射结构,受高频层序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发育高频限制型鲕滩沉积,滩体主要沿各期前积体的上部发育,单期滩体规模较小,横向上呈北西向叠置迁移特征。③SQ2层序为低角度前积反射结构,地形坡度整体较缓,受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控制,层序内发育稳定广覆式鲕滩沉积,滩体厚度较大,平面上分布稳定。④SQ3层序为连续平行反射特征,发育局限—蒸发台地相,以泥岩、白云质膏岩互层为特征,厚度均一。该项成果为川西北飞仙关组台内鲕滩油气藏的精细勘探与高效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碳酸盐岩 鲕滩 沉积模式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口拗陷东北部山西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20
作者 刘恩然 郭天旭 石砥石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5-36,共2页
周口拗陷位于南华北盆地中部,属一级构造单元,面积约为32600 km^(2),是南华北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构造单元之一(刘恩然,2022)。本人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研究区的山西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模式,明确沉积微相分布主控因素。但是此... 周口拗陷位于南华北盆地中部,属一级构造单元,面积约为32600 km^(2),是南华北盆地勘探程度较高的构造单元之一(刘恩然,2022)。本人在前期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研究区的山西组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沉积模式,明确沉积微相分布主控因素。但是此研究结果是以钻井、测井和录井数据为基础,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完成的定性研究,缺乏主微量元素方面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口拗陷 山西组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富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