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沂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站点差异及PM_(2.5)空间代表性分析
1
作者 刘一伊 高文康 +5 位作者 王帅 孔凡华 白鹤鸣 马占云 田嘉菁 张井贝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3-1752,共10页
随着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持续加严和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研究不同站点类型、站点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和站点代表性问题,对于精准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和保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临沂市2015-2024年监测站点分布变化、不同站点... 随着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持续加严和污染物浓度进一步下降,研究不同站点类型、站点间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差异和站点代表性问题,对于精准制定环境治理政策和保护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临沂市2015-2024年监测站点分布变化、不同站点类型大气污染物浓度及其组分差异,并以PM_(2.5)为例,采用浓度相似频率方法评估了临沂市PM_(2.5)国控站点的空间代表性。结果表明:①2015-2024年,临沂市国控站点由4个增至7个。2024年,除O_(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均为182μg/m^(3)外,7个国控站点PM_(2.5)、PM10、SO_(2)、NO_(2)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51.3μg/m^(3)、97.3μg/m^(3)、16.4μg/m^(3)、35.5μg/m^(3)和0.9 mg/m^(3),而同年原4个国控站点PM_(2.5)、PM10、SO_(2)、NO_(2)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4μg/m^(3)、69.7μg/m^(3)、9.2μg/m^(3)、27.6μg/m^(3)和0.6 mg/m^(3)。②2022-2024年临沂市国控站点、城区站点、城区周边站点、农村站点、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的PM_(2.5)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9.3、42.6、38.6、39.3、42.0和23.5μg/m^(3),呈城区站点>交通站点>农村站点和国控站点>城区周边站点>背景站点的特征,其他污染物浓度分布与其基本一致;而背景站点O_(3)年平均浓度高于国控站点、城区站点、城区周边站点、农村站点、交通站点和背景站点,其余不同点位O_(3)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并不显著。③国控站点大气污染物浓度平均值已不足以代表城市整体污染情况,2018年国控站点PM_(2.5)浓度的空间代表性区域面积仅占整个城市面积的1.95%,2022年增至2.27%。研究显示:2015-2024年临沂市逐步增设不同类型监测站点,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中新增3个国控站点后,其覆盖区域污染情况较原4个国控站点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更明显;同时,不同类型监测站点VOCs和PM_(2.5)排放源贡献存在显著差异,2022年临沂市国控站点PM_(2.5)浓度空间代表性范围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环境空气质量 背景站点 细颗粒物(pm_(2.5)) 站点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预测方法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容硕 谢沛远 +5 位作者 陈宏飞 杨清荣 关民普 马南 尉鹏 朱仁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9-478,共10页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 近年来,我国面临着细颗粒物(PM_(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以及臭氧(O_(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为进一步准确预测郑州市大气PM_(2.5)与O_(3)浓度并探明气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使用2018−2022年郑州市大气污染物和气象因子逐时数据,结合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和机器学习LightGBM模型多因素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的PM_(2.5)与O_(3)浓度预测及气象因子影响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结果表明:①训练后的LightGBM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PM_(2.5)污染,准确率达80.8%;对O_(3)污染预测的准确率为52.5%.②郑州市大气PM_(2.5)浓度与气压呈正相关,与比湿和环境温度均呈负相关;大气O_(3)8 h滑动平均浓度(O_(3)-8 h浓度)与比湿和太阳辐射均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③有利的气象条件可能是2021年PM_(2.5)年均浓度得到显著改善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利的气象条件也促使2021年和2022年6月O_(3)月评价值(O_(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90百分位浓度)有所上升.研究显示,这种基于长时间序列的综合分析方法适用于大气PM_(2.5)与O_(3)浓度的气象因子影响分析,也能有效预测PM_(2.5)与O_(3)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防控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气象因素 机器学习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渭平原PM_(2.5)和O_(3)污染导致的健康效应及情景预测 被引量:9
3
作者 郝永佩 宋晓伟 +3 位作者 朱晓东 王京伟 程鹏 毕旭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6-707,共12页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 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已成为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本文选取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区域汾渭平原作为研究区,分析2014-2021年PM_(2.5)和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健康效应,并估算2030年实现不同减排标准的潜在健康效益.结果表明:①2014-2021年汾渭平原PM_(2.5)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而O_(3)年均浓度却呈波动上升趋势,PM_(2.5)和O_(3)复合污染天数下降趋势显著.②归因于PM_(2.5)污染的早逝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呈下降趋势;而归因于O_(3)污染的早逝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2021年归因于O_(3)污染的全因、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早逝人数较2014分别增加了60.36%、11.94%和74.32%,经济损失增加了136.60%、65.18%和157.20%,其中西安市和洛阳市健康风险与经济损失问题相对突出.③若2030年PM_(2.5)和O_(3)年均浓度均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汾渭平原归因于PM_(2.5)和O_(3)的早逝人数较2021年将分别下降15.99%和2.71%,而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增加,健康经济损失将分别增加6.39×10^(8)元(95%CI:5.20×10^(8)~7.56×10^(8)元)和30.05×10^(8)元(95%CI:16.17×10^(8)~43.26×10^(8)元);若进一步将PM_(2.5)和O_(3)浓度降至更低,可进一步避免早逝人数的增加,且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显示,汾渭平原PM_(2.5)治理有所成效,但是O_(3)污染问题凸显,其导致的健康死亡人数及经济损失均呈上升趋势,应保证达到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高目标标准,才能有效改善居民健康状况,并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臭氧(O_(3)) 汾渭平原 健康效益 情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窑PM_(2.5)排放特性及其PAHs风险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韦琳 唐海龙 +2 位作者 郭盈盈 邹正禹 刘阳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3-1118,共6页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稀释系统,对国内3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厂(5条生产线)的水泥窑(包括窑头和窑尾)进行现场采样,分析水泥窑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粒数浓度及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对呼吸致癌风险...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稀释系统,对国内3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厂(5条生产线)的水泥窑(包括窑头和窑尾)进行现场采样,分析水泥窑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粒数浓度及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对呼吸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粒数浓度分析,PM2.5中70%以上为PM0.33,这部分颗粒物主要是由气化凝结形成的.各采样点排放的PAHs主要以二环和三环的低环PAHs为主.第3个水泥厂窑头排放的PAHs含量最高,而且苯并[a]芘(BaP)超过国家所规定的8ng/m3标准限值,同时其呼吸致癌风险水平为4.46×10-4,高于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的上限,需要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水泥窑 多环芳烃 致癌风险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炉PM_(10)/PM_(2.5)排放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7
5
作者 刘建忠 范海燕 +2 位作者 周俊虎 曹欣玉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采用冲击式尘粒分级仪对煤粉锅炉电除尘器前后细灰组成进行测量,研究表明除尘器后PM10和PM2.5占总灰的比例为92.47%和35.56%,比除尘器前均有大幅度提高。除尘器对细灰捕集效率不高,PM2.5除尘效率为90.6%。煤粉细度、制粉系统投运方式、... 采用冲击式尘粒分级仪对煤粉锅炉电除尘器前后细灰组成进行测量,研究表明除尘器后PM10和PM2.5占总灰的比例为92.47%和35.56%,比除尘器前均有大幅度提高。除尘器对细灰捕集效率不高,PM2.5除尘效率为90.6%。煤粉细度、制粉系统投运方式、锅炉负荷是影响粉尘颗粒特性的主要因素。煤粉越细,乏气全部投入将使排放的粉尘组成越细,锅炉负荷越低,除尘效率会有所提高,但粉尘组成也将变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电除尘器 细灰组成 pml0/pm2.5排放规律 试验 制粉系统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β射线法的新型PM2.5自动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梁艳 张增福 +1 位作者 陈文亮 徐可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近年来大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准确监测颗粒物PM2.5迫在眉睫。目前国外监测仪器已在国际上普遍使用,国内真正的知识产权产品比较少,产品的精度以及稳定性也有待提高。采用基于β射线法原理研制了PM2.5质量浓度在线监测系统,在仪器结构中... 近年来大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准确监测颗粒物PM2.5迫在眉睫。目前国外监测仪器已在国际上普遍使用,国内真正的知识产权产品比较少,产品的精度以及稳定性也有待提高。采用基于β射线法原理研制了PM2.5质量浓度在线监测系统,在仪器结构中提出采用原位检测的方法,并进行与标准称重法的比对实验来验证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两者测量数据的相关性为0.988。通过数据校正补偿后与监控站赛默飞仪器比对实时监测数据,日测量数据平均值相对偏差仅为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particulate Matter(pm2.5) 在线监测 Β射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杜青清 吴丽萍 +4 位作者 赵雪艳 王静 欧盛菊 孟凡胜 张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为探究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9日在临沂大学、兰山区政府、高新区翠湖嘉园、汤庄办事处、河东区政府、临沂开发区6个采样点开展样品采集.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全市ρ(PM2.5)日... 为探究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9日在临沂大学、兰山区政府、高新区翠湖嘉园、汤庄办事处、河东区政府、临沂开发区6个采样点开展样品采集.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全市ρ(PM2.5)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44.86 μg/m^3,ρ(PM2.5)日均值在2016年12月20日和2017年1月4日出现峰值,分别为304.46 和341.65 μg/m^3.②水溶性离子日均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ρ(NO3^-)>ρ(SO4^2-)>ρ(NH4^+)>ρ(Cl^-)>ρ(K^+)>ρ(Ca^2+)>ρ(Na^+)>ρ(F^-)>ρ(Mg^2+)>ρ(NO^2-),其中,在PM2.5中w(NO3^-)、w(SO4^2-)、w(NH4^+)分别为22.33%、16.57%、13.62%,说明NO3^-、SO4^2-和NH4^+是临沂市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③临沂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ρ(PM2.5)日均值分别为164.00和56.86 μg/m^3.随污染水平增加,PM2.5中w(NO3^-)明显增高,w(SO4^2-)和w(NH4^+)基本不变,说明w(NO3^-)的增加导致ρ(PM2.5)的升高.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NOR (氮氧化率)分别为0.28和 0.11,SOR (硫氧化率)分别为0.34和0.28,说明污染越重,NOR和SOR越高,并且NO x 的气-粒转化速率较SO 2慢.污染天ρ(Cl^-)和ρ(K^+)分别为7.22和1.77 μg/m^3,分别是非污染天的2.5和3.0倍.④采样期间非污染天和污染天的N/S 〔ρ(NO3^-)/ρ(SO4^2-)〕分别为0.85和1.39,说明非污染天时固定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污染天时移动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⑤通过PMF模型法解析出3个因子.因子1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贡献率为56.13%,代表二次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因子2的贡献率为25.22%,代表工业源和垃圾焚烧源;因子3的贡献率为18.65%,代表扬尘源.研究显示,临沂市冬季PM2.5污染严重,水溶性离子来源复杂,应采取多源控制的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2.5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典型农业区PM_(2.5)组分分析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曹宇坤 温天雪 +7 位作者 张小玲 司瑞瑞 武欣蕊 李安娜 刘光静 马永翔 刘子锐 辛金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832,共14页
华北大气污染区域化正在对农业生态区域产生显著影响,为了了解华北农业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季节分布特征,2017年7月、9月、12月以及2018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禹城农业生态综合实验站进行分季节PM_(2.5)样品采集,并测定分析了样品中3... 华北大气污染区域化正在对农业生态区域产生显著影响,为了了解华北农业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季节分布特征,2017年7月、9月、12月以及2018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禹城农业生态综合实验站进行分季节PM_(2.5)样品采集,并测定分析了样品中31种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碳质气溶胶总体的浓度水平为13.11±8.37μg m^(−3),有机碳(OC)冬春季节浓度较高,元素碳(EC)浓度在秋冬季节较高。同时OC/EC的比值在秋季明显偏低,表明在秋季二次碳质气溶胶对PM_(2.5)贡献较小。水溶性离子浓度总体在冬季最高。NO_(3)^(-)/SO_(4)^(2-)比值在夏季明显偏低为0.69,华北地区夏季固定点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相对较高。PM_(2.5)中金属元素以Na、Mg、Al、Ca、K、Fe等地壳元素为主,具有致癌风险的Co、Cr、Ni、Pb、As等金属元素年均浓度为0.32±0.24 ng m^(−3)、5.40±5.42 ng m^(−3)、10.23±7.46 ng m^(−3)、42.23±27.75 ng m^(−3)、5.66±3.79 ng m^(−3)。受体模型(PMF)计算结果表明,PM_(2.5)的主要来源为二次污染源、生物质燃烧源、燃煤燃油源、柴油车尾气和土壤源,贡献率分别达37.1%、18.2%、14.2%、9.4%和7.9%,表明农业区细颗粒物污染受到华北工业、农业与自然排放的多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fine particulate matter) 化学组分 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污染源 华北农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城市森林对大气PM_(2.5)的削减量及其占大气PM_(2.5)总量比例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家馨 韩立建 +3 位作者 张志明 周伟奇 李伟峰 钱雨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40-2649,共10页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限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PM_(2.5)去除的自然途径有两种,分别是干沉降和湿沉降,其中干沉降占据主导作用,且干沉降的过程和效率与城市森林紧...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_(2.5))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健康,限制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PM_(2.5)去除的自然途径有两种,分别是干沉降和湿沉降,其中干沉降占据主导作用,且干沉降的过程和效率与城市森林紧密关联。目前针对城市森林对干沉降作用的研究主要是在小尺度中从不同树种、不同群落结构、不同景观类型等角度来估算并比较其滞尘量,较少关注其占空气污染总量的比率,从而可能影响对城市森林滞尘服务能力的判断。因此,利用城市森林效益(Urban Forest Effect,UFORE)模型中的大气污染干沉降模块的核心算法,以2015年为例,估算了我国主要城市辖区的城市森林一年内对大气中的PM_(2.5)削减量以及其占空气中PM_(2.5)污染总量的比重。结果显示:(1)2015年全国主要城市单位绿地面积日均滞尘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其中北京30.47mg/m^(2),苏州24.63mg/m^(2),沈阳28.55mg/m^(2)。(2)城市森林的滞尘效果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冬季滞尘量明显高于夏季,而夏季滞尘率高于冬季。(3)虽然滞尘总量较大,但城市森林对城市空气污染物的滞尘量占空气PM_(2.5)污染总量的最大值不到4%,凸显出客观认识城市森林滞尘作用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大气污染的生态解决方案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细颗粒物(pm_(2.5)) 城市森林效益模型 绿地滞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相变促进可溶PM_(2.5)凝结增长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温高森 凡凤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9-1124,共6页
为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氨法脱硫系统排放细颗粒物(PM2.5)的脱除,建立多分散颗粒的凝结增长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可溶硫酸铵颗粒的凝结增长规律,并将典型粒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 为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氨法脱硫系统排放细颗粒物(PM2.5)的脱除,建立多分散颗粒的凝结增长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可溶硫酸铵颗粒的凝结增长规律,并将典型粒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硫酸铵颗粒的增长速率相近,等温系统的凝结增长效果优于绝热系统;对于同一初始粒径分布下的可溶和不可溶颗粒,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始终大于不可溶颗粒,亚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先大于而后小于不可溶颗粒,使得二者的增长曲线存在一个交叉点;蒸汽饱和度增大能显著促进硫酸铵颗粒的增长;等温系统中温度对硫酸铵颗粒的增长影响显著,绝热系统中温度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硫酸铵 可溶颗粒 相变凝结 增长 fine PARTICLES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上海市PM_(2.5)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倩彪 胡鸣 伏晴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36-5046,共11页
2016~2020年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6个点位开展了颗粒物系统性观测研究,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无机元素等化学组分,并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PM_(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上海PM_(2.5)浓度水... 2016~2020年在上海市区和郊区的6个点位开展了颗粒物系统性观测研究,分析了PM_(2.5)的质量浓度以及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无机元素等化学组分,并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PM_(2.5)的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上海PM_(2.5)浓度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年均质量浓度依次为46,43,37,40,39μg/m3,表现为冬高夏低,西高东低的时空分布特征.有机物在PM_(2.5)中占比最高(30%~32%),不同年份和季节间的差异较小.二次无机离子(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区域性特征明显,其中硝酸盐的占比在5a间升高最多,且在冬季污染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解析得到PM_(2.5)的来源有9类,分别为二次硝酸盐(30.6%)、二次硫酸盐(20.7%)、机动车(12.6%)、工业(8.0%)、生物质燃烧(7.7%)、扬尘(6.5%)、燃煤(5.8%)、海盐(4.8%)和船舶(3.2%).机动车和船舶等移动源、秸秆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等生物质燃烧源的贡献浓度在研究期间呈现下降趋势,体现了相关治理措施的管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上海 化学组分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M-LES模型用于城市街区细颗粒物浓度研究
12
作者 高然 叶舟 +3 位作者 杨强 梁艳霞 钱跃竑 李金页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1,共9页
掌握颗粒物在实际街区中的扩散过程可为及时采取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的三维LBM-LES模型,以金华市某街区2022年气象与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风场和颗粒物... 掌握颗粒物在实际街区中的扩散过程可为及时采取有效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该研究创新性地采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的三维LBM-LES模型,以金华市某街区2022年气象与颗粒物浓度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风场和颗粒物扩散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风向条件下,该街区扩散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南偏东风条件下扩散最佳,而东南偏南风下最差,主要受到街区建筑布局和其他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同高度处颗粒物浓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尤其在东南偏东风主导下,20 m高度的街区颗粒物浓度显著低于5 m高度处浓度;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该研究中LBM模型模拟的误差均小于20%,最小误差为6.84%,展示了LBM模型在模拟城市街区细颗粒物浓度的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扩散 细颗粒物 城市街区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13
作者 孙彦坤 辛华剑 +5 位作者 徐敏 吴彤 赵舒曼 徐冬鑫 周永吉 胡波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0-1426,共7页
本文利用2005~2020年北京地区观测得到的辐射资料,揭示近十多年来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呈现出明显的日、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变化规律,在正午... 本文利用2005~2020年北京地区观测得到的辐射资料,揭示近十多年来北京地区紫外辐射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影响紫外辐射长期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呈现出明显的日、季节变化特征。日变化呈现出单峰的变化规律,在正午时出现一天中的极大值,而早晚则是低值时段,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中午12时(北京时,下同;16.26 W m^(−2))和上午08时(5.64 W m^(−2))。紫外辐射从春季开始逐渐增强,到夏季出现一年中的极大值,随后开始下降,直到冬季出现一年中的极小值,月均极大值和极小值分别出现在6月(12.17 W m^(−2))和12月(5.4 W m^(−2))。紫外辐射年均值为9.74 W m^(−2)。紫外辐射与晴空指数呈现正相关,与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大气细颗粒物PM_(2.5)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辐射 气溶胶光学厚度 晴空指数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马酸二甲酯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细颗粒物对雌性大鼠胎盘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江珂 董恩恒 +2 位作者 张丰泉 张俊强 伍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9,共9页
近年来,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孕产妇暴露于PM_(2.5)可能导致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孕前PM_(2.5)暴露对大鼠胎盘的损伤及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对其调控机制。40只6周龄SPF级雌性SD大... 近年来,已有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孕产妇暴露于PM_(2.5)可能导致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孕前PM_(2.5)暴露对大鼠胎盘的损伤及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对其调控机制。40只6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PM_(2.5)组(1.5 mg/kg PM_(2.5))、高剂量PM_(2.5)组(7.5 mg/kg PM_(2.5))、DMF对照组(生理盐水+50 mg/kg DMF)和DMF干预组(7.5 mg/kg PM_(2.5)+50 mg/kg DMF)。大鼠每2 d染毒1次,共持续40 d。经PM_(2.5)暴露后,高剂量PM_(2.5)组胎鼠数量、胎鼠平均体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经DMF处理后,DMF干预组的T-AOC含量显著高于高剂量PM_(2.5)组(P<0.01),能够明显缓解PM_(2.5)诱导的氧化损伤作用。H&E染色结果显示,暴露组胎盘组织迷路区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高剂量PM_(2.5)组血管脉络不清晰,DMF干预组胎盘迷路区的血细胞明显增多,血管脉络清晰整齐。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低剂量PM_(2.5)组和高剂量PM_(2.5)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与高剂量PM_(2.5)组相比,DMF干预组的Nrf2、HO-1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P<0.05)。综上所述,DMF可能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孕前PM_(2.5)对胎盘造成的氧化损伤,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富马酸二甲酯 胎盘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遥感监测近地表细颗粒物多元回归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贾松林 苏林 +3 位作者 陶金花 王子峰 陈良富 尚华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5-573,共9页
对地基监测PM2.5和气象数据、MODISAOD卫星数据与NCEP FNL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在与一元简单线性模型(模型1)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于北京及其附近地区遥感监测近地面颗粒物(PM2.5)浓度的多元线性(模型2)和非线性(模型3)回归模型,... 对地基监测PM2.5和气象数据、MODISAOD卫星数据与NCEP FNL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在与一元简单线性模型(模型1)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于北京及其附近地区遥感监测近地面颗粒物(PM2.5)浓度的多元线性(模型2)和非线性(模型3)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验证和遥感监测初步应用.结果表明:模型1,2,3分别能够解释PM2.5 32.5%,56.1%,62.7%的变异.反演的PM2.5浓度与站点监测值相关性分别为0.5488(R2=0.3012),0.7449(R2=0.5549),0.7431(R2=0.5523).对于站点监测PM2.5浓度63.1652μg/m3的均值,反演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43.5562,35.3321,36.8450μg/m3.模型2和3中气象因子分别能够解释PM2.5 23.6%和12.6%的变异,说明了气象因子影响北京地区春季PM2.5-AOD关系的显著性.3种模型整体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值高估和高值低估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细颗粒物浓度(pm 2 5 ) 卫星遥感监测 多元回归模型 气象要素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 5) 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杰 杨鹏 +2 位作者 吕文生 刘阿古达木 刘俊秀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339,共7页
为较好地了解当前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污染水平及变化规律,根据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城6区12个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点连续、实时的监测结果,构建多点位、完整时间序列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资料。应用... 为较好地了解当前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污染水平及变化规律,根据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城6区12个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点连续、实时的监测结果,构建多点位、完整时间序列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当前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频数分布、相关性和逐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全年实际气象特征,对引起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且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全年相关系数达0.9,10年间无显著变化;二者年均值达91.7μg/m^3和116.9μg/m^3,分别超标162%和67%;二者质量浓度比达78.4%,10年间同比增长约20%。颗粒物质量浓度逐时变化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总体呈现夜间最高、白天最低的趋势,变化周期为7~9 h。研究表明,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包括春季的大风和生物粒子、夏季的湿热和降雨、秋季和冬季的逆温现象和降雪等气象因素及规律性的人为源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大气颗粒物 pm(2.5) pm(10) 频数分布 相关性分析 逐时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市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康苏花 高康宁 +3 位作者 赵鑫 杨丽杰 李亚卿 靳伟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2,共6页
为研究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3年2月6—19日春节期间在石家庄市采集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样品,对其有机碳、元素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石家庄TSP、PM10、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89、330、245μg/m3... 为研究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2013年2月6—19日春节期间在石家庄市采集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样品,对其有机碳、元素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石家庄TSP、PM10、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89、330、245μg/m3,颗粒物污染严重;碳组分在颗粒物中占有较大比重,且随着粒径的减少,碳组分比重逐渐增加;存在不严重的次生有机碳污染;OC与EC的相关系数较高,说明两者有较为相似的污染源,主要为燃煤、机动车排放源。各种气象条件对PM2.5、OC、EC浓度和OC/EC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TSP pm10 pm2.5 元素碳 有机碳 二次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朔 陈辉伦 +4 位作者 盖楠 路国慧 郑宇 邵鹏威 杨永亮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7,共9页
人为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倾向于在细级大气颗粒物中富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粒径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有显著差异,而在我国北京地区PFASs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富集能力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五级大流... 人为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倾向于在细级大气颗粒物中富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粒径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有显著差异,而在我国北京地区PFASs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富集能力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五级大流量主动分级采样器采集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超声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测定PFASs含量,探讨了该地区大气颗粒物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PFASs范围为10. 1~62. 9 pg/m3,76. 4%~83. 8%的PFASs集中分布在PM2. 5颗粒物中,其中含量较高的PFOA、PFNA和PFDA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占比最高,分别为26. 3%~43. 7%、30. 3%~68. 6%和30. 6%~49. 7%; PFOS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没有检出,主要分布在1~2. 5μm和0. 25~1μm颗粒物中。此外,研究发现北京市霾天大气颗粒物中∑PFASs为晴天的3. 5倍,且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各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能力,其中PFOA、PFOS、PFNA和PFDA等中链PFASs更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 大气颗粒物 pm 2.5 粒径分布 富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在线监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君峰 宋之光 李胤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基于一种新型的大气颗粒物在线水萃取采样装置(PILS),通过该装置与快速有机碳分析仪的连接,建立了大气细粒子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在线监测系统(PILS-WSOC)。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获得大气细粒子中WSOC的实时变化数据... 基于一种新型的大气颗粒物在线水萃取采样装置(PILS),通过该装置与快速有机碳分析仪的连接,建立了大气细粒子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在线监测系统(PILS-WSOC)。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获得大气细粒子中WSOC的实时变化数据。与滤膜法的平行实验结果相比,PILS装置对大气颗粒物中WSOC的采样效率远高于滤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pm2.5 大气细粒子 PILS 水溶性有机碳(WSOC)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的社会成本与大气污染治理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春利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00-314,共15页
本文导入汽车的社会成本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经济学关于社会成本和外部性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就汽车社会的负面效应、尤其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做一重点分析。该文分析了汽车使用的社会成本和负外部性问题,从如何使"外部成... 本文导入汽车的社会成本这一核心概念,运用经济学关于社会成本和外部性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就汽车社会的负面效应、尤其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污染治理政策做一重点分析。该文分析了汽车使用的社会成本和负外部性问题,从如何使"外部成本内在化"的角度分析环境规制的必要性,阐明汽车的过度使用所导致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聚焦雾霾与汽车尾气问题,以日本为主要案例,系统分析了颗粒物(PM)与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控制历程;以东京治理柴油车尾气污染的政策为例,重点分析了大城市如何应对颗粒物排放的经验与方法,并对中国政策制定者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社会 社会成本 外部成本内部化 颗粒物(pm) pm2.5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