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泥窑PM_(2.5)排放特性及其PAHs风险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韦琳 唐海龙 +2 位作者 郭盈盈 邹正禹 刘阳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3-1118,共6页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稀释系统,对国内3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厂(5条生产线)的水泥窑(包括窑头和窑尾)进行现场采样,分析水泥窑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粒数浓度及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对呼吸致癌风险...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稀释系统,对国内3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厂(5条生产线)的水泥窑(包括窑头和窑尾)进行现场采样,分析水泥窑排放PM2.5的质量浓度、粒数浓度及其中的多环芳烃(PAHs)浓度,对呼吸致癌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粒数浓度分析,PM2.5中70%以上为PM0.33,这部分颗粒物主要是由气化凝结形成的.各采样点排放的PAHs主要以二环和三环的低环PAHs为主.第3个水泥厂窑头排放的PAHs含量最高,而且苯并[a]芘(BaP)超过国家所规定的8ng/m3标准限值,同时其呼吸致癌风险水平为4.46×10-4,高于可接受致癌风险水平的上限,需要有效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水泥窑 多环芳烃 致癌风险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PM_(2.5))的物理化学特性 被引量:42
2
作者 赵承美 孙俊民 +1 位作者 邓寅生 鲁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80,共4页
研究了小龙潭电厂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显微结构、颗粒类型以及As,Se,Cd,Pb,Cr和Be等6种微量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燃煤排放的PM2 5以球形颗粒为主,但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非球形颗粒的数量有所增加;多数P... 研究了小龙潭电厂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显微结构、颗粒类型以及As,Se,Cd,Pb,Cr和Be等6种微量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燃煤排放的PM2 5以球形颗粒为主,但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非球形颗粒的数量有所增加;多数PM2 5的表面并不光滑,不同粒径颗粒之间存在逐级吸附的现象;微量重金属As,Se,Cd,Pb和Cr大部分富集在粒径小于2 1μm的细颗粒上,高钙飞灰对As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细颗粒物(pm2.5)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青清 吴丽萍 +4 位作者 赵雪艳 王静 欧盛菊 孟凡胜 张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48-1357,共10页
为探究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9日在临沂大学、兰山区政府、高新区翠湖嘉园、汤庄办事处、河东区政府、临沂开发区6个采样点开展样品采集.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全市ρ(PM2.5)日... 为探究临沂市冬季环境空气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6年12月11日—2017年1月9日在临沂大学、兰山区政府、高新区翠湖嘉园、汤庄办事处、河东区政府、临沂开发区6个采样点开展样品采集.结果表明:①采样期间全市ρ(PM2.5)日均值的平均值为144.86 μg/m^3,ρ(PM2.5)日均值在2016年12月20日和2017年1月4日出现峰值,分别为304.46 和341.65 μg/m^3.②水溶性离子日均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依次为ρ(NO3^-)>ρ(SO4^2-)>ρ(NH4^+)>ρ(Cl^-)>ρ(K^+)>ρ(Ca^2+)>ρ(Na^+)>ρ(F^-)>ρ(Mg^2+)>ρ(NO^2-),其中,在PM2.5中w(NO3^-)、w(SO4^2-)、w(NH4^+)分别为22.33%、16.57%、13.62%,说明NO3^-、SO4^2-和NH4^+是临沂市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③临沂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ρ(PM2.5)日均值分别为164.00和56.86 μg/m^3.随污染水平增加,PM2.5中w(NO3^-)明显增高,w(SO4^2-)和w(NH4^+)基本不变,说明w(NO3^-)的增加导致ρ(PM2.5)的升高.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NOR (氮氧化率)分别为0.28和 0.11,SOR (硫氧化率)分别为0.34和0.28,说明污染越重,NOR和SOR越高,并且NO x 的气-粒转化速率较SO 2慢.污染天ρ(Cl^-)和ρ(K^+)分别为7.22和1.77 μg/m^3,分别是非污染天的2.5和3.0倍.④采样期间非污染天和污染天的N/S 〔ρ(NO3^-)/ρ(SO4^2-)〕分别为0.85和1.39,说明非污染天时固定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而污染天时移动源对PM2.5的贡献相对较大.⑤通过PMF模型法解析出3个因子.因子1对PM2.5中水溶性离子的贡献率为56.13%,代表二次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因子2的贡献率为25.22%,代表工业源和垃圾焚烧源;因子3的贡献率为18.65%,代表扬尘源.研究显示,临沂市冬季PM2.5污染严重,水溶性离子来源复杂,应采取多源控制的污染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pm2.5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相变促进可溶PM_(2.5)凝结增长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温高森 凡凤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9-1124,共6页
为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氨法脱硫系统排放细颗粒物(PM2.5)的脱除,建立多分散颗粒的凝结增长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可溶硫酸铵颗粒的凝结增长规律,并将典型粒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 为利用蒸汽相变原理促进氨法脱硫系统排放细颗粒物(PM2.5)的脱除,建立多分散颗粒的凝结增长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可溶硫酸铵颗粒的凝结增长规律,并将典型粒径可溶与不可溶颗粒的凝结增长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硫酸铵颗粒的增长速率相近,等温系统的凝结增长效果优于绝热系统;对于同一初始粒径分布下的可溶和不可溶颗粒,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始终大于不可溶颗粒,亚微米尺度可溶颗粒的增长速率先大于而后小于不可溶颗粒,使得二者的增长曲线存在一个交叉点;蒸汽饱和度增大能显著促进硫酸铵颗粒的增长;等温系统中温度对硫酸铵颗粒的增长影响显著,绝热系统中温度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硫酸铵 可溶颗粒 相变凝结 增长 fine particles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不同尺度大气颗粒物元素组成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淑兰 柴发合 杨天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12,共3页
在 2 0 0 0年 2个典型季节分别采集不同尺度的颗粒物样品 ,分析其中 2 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利用这些数据较详细地研究了北京市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分为地壳元素、污染元素和双重元素... 在 2 0 0 0年 2个典型季节分别采集不同尺度的颗粒物样品 ,分析其中 2 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利用这些数据较详细地研究了北京市颗粒物的元素组成特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元素主要分为地壳元素、污染元素和双重元素三大类。利用不同污染元素在各种尺度颗粒物中的富集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大气颗粒物 元素组成 特征分析 不同尺度颗粒物 富集因子 pm2.5 pm10 T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的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朔 陈辉伦 +4 位作者 盖楠 路国慧 郑宇 邵鹏威 杨永亮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9-557,共9页
人为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倾向于在细级大气颗粒物中富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粒径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有显著差异,而在我国北京地区PFASs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富集能力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五级大流... 人为排放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倾向于在细级大气颗粒物中富集,但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气颗粒物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粒径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区有显著差异,而在我国北京地区PFASs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的富集能力尚不清楚。本文采用五级大流量主动分级采样器采集了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样品,利用超声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负电离源串联质谱测定PFASs含量,探讨了该地区大气颗粒物中PFASs的浓度水平和粒径分布特征,以及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PFASs范围为10. 1~62. 9 pg/m3,76. 4%~83. 8%的PFASs集中分布在PM2. 5颗粒物中,其中含量较高的PFOA、PFNA和PFDA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占比最高,分别为26. 3%~43. 7%、30. 3%~68. 6%和30. 6%~49. 7%; PFOS在<0. 25μm细颗粒物中没有检出,主要分布在1~2. 5μm和0. 25~1μm颗粒物中。此外,研究发现北京市霾天大气颗粒物中∑PFASs为晴天的3. 5倍,且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对PFASs各化合物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能力,其中PFOA、PFOS、PFNA和PFDA等中链PFASs更易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烷基化合物 大气颗粒物 pm 2.5 粒径分布 富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细粒子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在线监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君峰 宋之光 李胤南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6,共4页
基于一种新型的大气颗粒物在线水萃取采样装置(PILS),通过该装置与快速有机碳分析仪的连接,建立了大气细粒子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在线监测系统(PILS-WSOC)。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获得大气细粒子中WSOC的实时变化数据... 基于一种新型的大气颗粒物在线水萃取采样装置(PILS),通过该装置与快速有机碳分析仪的连接,建立了大气细粒子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在线监测系统(PILS-WSOC)。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地获得大气细粒子中WSOC的实时变化数据。与滤膜法的平行实验结果相比,PILS装置对大气颗粒物中WSOC的采样效率远高于滤膜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pm2.5 大气细粒子 PILS 水溶性有机碳(WSOC)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鹤壁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范西彩 张新民 +3 位作者 张晓红 高志凤 赵文娟 马琳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8-565,共8页
采用排放系数法与“自下而上”的活动水平数据收集方法,建立了鹤壁市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等固定源、移动源、餐饮油烟和生物质燃烧等面源的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鹤壁市2017年VOCs... 采用排放系数法与“自下而上”的活动水平数据收集方法,建立了鹤壁市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工艺过程源、溶剂使用源、储存运输源、废弃物处理源等固定源、移动源、餐饮油烟和生物质燃烧等面源的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鹤壁市2017年VOCs排放总量为8829.7t.其中,工艺过程源排放量最大(3052.5t),占VOCs总排放量的32%;其次是移动源(2712.8t)和溶剂使用源(1447.1t),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9%和15%;从空间分布看,浚县的VOCs排放量最大(3444.0t),其次为淇滨区(1519.4t)、山城区(1516.0t)、淇县(1103.8t)和鹤山区(1041.9t);其中,机动车(1932.0t)、建材冶金(903.6t)、化学制品制造(829.6t)、橡塑(646.8t)等VOCs排放量较大.对比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同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焦作市,鹤壁市的VOCs排放总量是郑州市的1/11,焦作市的1/3.但鹤壁市单位面积的VOCs排放量较大,是郑州市的1/3,焦作市的1/2,且鹤壁市单位GDP的VOCs排放量与郑州市和焦作市非常接近.说明鹤壁市VOCs排放总量低,但排放强度较高,仍需要加大减排力度.根据本清单的研究结果,建议鹤壁市可着重加强工艺过程源和移动源的减排,重点减排区域为浚县、鹤山区和淇滨区的交汇地带,重点减排机动车、建材冶金、化学制品制造等;此外,还应关注橡塑、餐饮油烟、工业生物质锅炉等行业的VOCs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细颗粒物(pm_(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特征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矿业城市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分布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欧金萍 郑刘根 杨叶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5期23-27,共5页
利用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在淮南市不同功能区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其水溶性离子时空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粗、细粒子中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3.45±4.53)μg/m^3、(27.81±17.65)μg/m^3和(12.... 利用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在淮南市不同功能区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其水溶性离子时空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粗、细粒子中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3.45±4.53)μg/m^3、(27.81±17.65)μg/m^3和(12.87±8.37)μg/m^3、(85.08±35.41)μg/m^3。淮南市大气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Ca^(2+)、NO^-_3和SO■。冬季各功能区PM_(2.5)中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普遍高于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土壤源、工业污染及二次转化,冬季二次污染源主要以流动源污染为主,而夏季流动源和固定源污染贡献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pm2.5 pm2.5~10 粒径分布 污染源 淮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条件下城市污泥和烟煤煤泥混烧对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柳 贾里 +4 位作者 王彦霖 王碧茹 张佳栋 金燕 向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08-2816,共9页
污泥/煤泥作为高灰分低热值燃料,燃烧是大规模减量化处理以上2种物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颗粒物的排放问题。基于流化床实验台,采用自行设计的颗粒物收集装置,并且利用BT-9300HT激光粒度分... 污泥/煤泥作为高灰分低热值燃料,燃烧是大规模减量化处理以上2种物质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雾霾问题的日益严重,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其颗粒物的排放问题。基于流化床实验台,采用自行设计的颗粒物收集装置,并且利用BT-9300HT激光粒度分析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分别得到生成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揭示了污泥/煤泥单独燃烧和污泥/煤泥混烧颗粒物的生成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污泥与煤泥在流化床中单独燃烧时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在800℃前后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差异,且PM_(2.5)/PM_(10)体积分数排放量与粒径分布峰值一致,为焦油对颗粒物的固定吸附作用、碱金属的熔融团聚作用与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气化、碰撞、破碎作用交互影响所致。燃烧产生的PM_(2.5)主要成分为K,Mg,S,Cl,P,PM_(10)主要成分为Si,Al,Fe,Ca,且污泥的PM_(2.5)中K,Mg,S,Cl,P较煤泥高,煤泥的PM_(10)中Si,Al,Fe,Ca较污泥高。燃烧温度和污泥/煤泥质量比会影响颗粒物的排放特性,其中燃烧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粗模态颗粒物对应的峰值呈现向小粒径方向且向上移动的趋势;不同质量比条件下颗粒物的实验值与线性加和值有明显差异,混烧明显减少了燃烧后PM_(2.5)的排放量,原因在于燃烧过程中污泥中的易气化元素(K,Cl,P,S等)与煤泥中的矿物质与焦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煤泥混燃 颗粒物 粒径分布 pm_(2.5)/pm_(10)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气氨与氮氧化物排放对细颗粒物污染的影响及减排潜力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显玉 吕雅琼 +7 位作者 邵平 潘月鹏 樊晋 王式功 张小玲 易家俊 乔玉红 吴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02-3511,共10页
基于IASI、OMI与TROPOMI卫星数据识别了2008~2019年四川盆地氨与氮氧化物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采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2019年冬季四川盆地氨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估了氨与氮氧化物单独减排及氨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情景... 基于IASI、OMI与TROPOMI卫星数据识别了2008~2019年四川盆地氨与氮氧化物柱浓度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采用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2019年冬季四川盆地氨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研究,评估了氨与氮氧化物单独减排及氨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情景下对四川盆地颗粒物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2012年四川盆地氮氧化物排放逐年升高随后在2013~2019年迅速下降,而氨柱浓度在2008~2013年期间较为稳定,自2014年起迅速增长.四川盆地氨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为活动强烈的成都及周边地区和川南城市群以及农业源氨排放主导的川西北地区.铵根离子在川南城市群的PM_(2.5)当中占比高达11.4%,而对川西地区城市的PM_(2.5)贡献较低.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氨与氮氧化物协同减排50%能有效降低大气中硝酸铵与硫酸铵的浓度,从而减少细颗粒物污染,改善四川盆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四川盆地 WRF-CM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超 张红 +3 位作者 笪春年 汪水兵 秦志勇 包翔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00-906,共7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采集的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数据,对合肥市2018年1月中下旬一次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PM_(2.5))粒径分布及数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分为污染积累、重污染、污染反弹和污染消散4个阶段...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采集的颗粒物数浓度和粒径数据,对合肥市2018年1月中下旬一次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PM_(2.5))粒径分布及数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分为污染积累、重污染、污染反弹和污染消散4个阶段,不同污染阶段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不同,污染积累、重污染和反弹阶段的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0.5~1.5μm,污染消散阶段的颗粒物粒径主要分布在0.4~1.2μm;重污染过程中,气象因素和大气污染程度对颗粒物数浓度均有重要影响;气象因素方面,颗粒物数浓度与温度、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风速、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不是单一的相关关系;大气污染方面,SO_(2)和NO_(2)质量浓度越高,颗粒物数浓度越高,而O_(3)质量浓度则与颗粒物数浓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颗粒物数浓度 粒径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除尘器分级效率测量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臧电宗 梅东升 +3 位作者 梁丁宏 苏金海 王勇 商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48,共4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污染越来越关注。燃煤电厂是细微颗粒物的污染源之一。通过对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电除尘器出口排烟中PM10、PM2.5质量浓度的测试,证实不同型式除尘器对细微粉尘脱除存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污染越来越关注。燃煤电厂是细微颗粒物的污染源之一。通过对燃煤电厂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除尘器、电除尘器出口排烟中PM10、PM2.5质量浓度的测试,证实不同型式除尘器对细微粉尘脱除存在差异。因此,应特别重视除尘器分级效率,从而正确选择除尘器型式。除尘器出口烟气中PM10、PM2.5、PM1.0等细微颗粒采用串级低压冲击仪分级收集。测试数据表明,对PM1O、PM2.5的脱除效果及除尘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依次为电袋复合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电除尘器出口细微粉尘比例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电除尘器 袋式除尘器 电袋复合除尘器 分级效率 细微粉尘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袋复合除尘器细颗粒物测试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超凡 张渭添 +2 位作者 彭泽宏 郑华昌 苏湛清 《广东电力》 2015年第1期12-15,20,共5页
介绍了电袋复合除尘器颗粒物PM2.5、PM10的基本测试技术、方法,绘制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粒径分布图,对颗粒物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指出该型除尘器在去除细颗粒物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为进一步达到超净排放目标指明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袋除尘器 细颗粒物 pm2.5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团聚剂在微细颗粒除尘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海英 张军亚 +2 位作者 王烁鑫 董格伦 张亚超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67,共5页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PM_(2.5)、PM10微细粉尘颗粒较难去除问题,综述了化学团聚剂在微细颗粒预处理的应用情况,讨论了不同类型团聚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除尘效果、存在不足等。团聚剂按照作用机制分为易于黏附颗粒的黏结型团聚剂、...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PM_(2.5)、PM10微细粉尘颗粒较难去除问题,综述了化学团聚剂在微细颗粒预处理的应用情况,讨论了不同类型团聚剂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除尘效果、存在不足等。团聚剂按照作用机制分为易于黏附颗粒的黏结型团聚剂、降低颗粒表面张力的湿润型团聚剂、黏结型与湿润性结合的耦合型团聚剂、直接吸收细颗粒的吸附型团聚剂。通过团聚剂对微细颗粒去除效果的比较,发现黏结型团聚剂中效果较好的是聚丙烯酰胺(PAM),湿润型团聚剂中效果较优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耦合型团聚剂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湿润型和黏结型;吸附型团聚剂中研究较多的是高岭土。在应用化学团聚剂处理微细颗粒除尘时,为达到工业生产的超低排放标准,建议将耦合型团聚剂与吸附型团聚剂联合使用,效果好于单独使用某种团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颗粒 化学团聚剂 去除效率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