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itudinal vibration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based on Rayleigh-Love rod theory and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被引量:6
1
作者 吕述晖 王奎华 +1 位作者 吴文兵 C.J.LE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909-1918,共10页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when considering th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Firstly, the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pile in layered soil i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when considering th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Firstly, the fictitious soil-pile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ile and the soil layers beneath pile toe. The dynamic interactions of adjacent soil layers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re simplified as distributed Voigt models.Meanwhile, the pile and fictitious soil-pile are assumed to be viscoelastic Rayleigh-Love rods, and both the radi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continuity conditions at the soil-pile interface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dynamic response at the pile head is deriv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corresponding quasi-analytical solution in the time domain is then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convolution theorem. Following this, the accuracy and parameter value of the hypothetical boundaries for soil-layer interfaces are discussed. Comparisons with published solution and measured data are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esent solution. Parametric analyses are further conducted by using the present solution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s and soil-pile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coelastic pile layered soil longitudinal vibration fictitious soil-pile transverse inertia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塞效应对管桩纵向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吴文兵 蒋国盛 +2 位作者 王奎华 谢帮华 黄生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9-1141,共13页
基于附加质量法,研究考虑土塞效应时成层地基中管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侧土、桩端土的成层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并采用虚土桩法和附加质量法建立了桩土系统的纵向振动控制方程。然后,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 基于附加质量法,研究考虑土塞效应时成层地基中管桩的纵向振动问题。首先,根据桩侧土、桩端土的成层性,将桩土系统沿纵向划分为有限个微元段,并采用虚土桩法和附加质量法建立了桩土系统的纵向振动控制方程。然后,运用Laplace变换技术和阻抗函数递推法,推导得到了考虑土塞效应时管桩纵向振动的桩顶速度频域响应解析解和半正弦脉冲激振力作用下相应的桩顶速度时域响应半解析解。最后,分析了附加质量法中Voigt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区间,讨论了土塞效应对管桩纵向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解的合理性。结果表明:①当附加质量法中的Voigt模型参数逐渐增大时,土塞与管桩之间的相互影响将逐渐增强;②在桩顶速度时域响应曲线上,土塞顶部界面位置处会出现类似扩颈桩段的反向反射信号;③由于土塞的存在,填充土塞桩段的综合波速会小于管桩材料的一维弹性纵波波速,且土塞高度越高,填充土塞桩段的综合波速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桩 土塞效应 附加质量法 动力特性 纵波波速 虚土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列双椭圆柱绕流的格子Boltzmann-虚拟区域方法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德明 郑梦娇 +1 位作者 高原 林建忠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7-525,共9页
采用格子Boltzmann-虚拟区域方法对并列双椭圆柱绕流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通过与并列双圆柱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对雷诺数为200时两种间距(g=0.5a和2.0a,g为柱体表面间距,a为椭圆长轴)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考察了... 采用格子Boltzmann-虚拟区域方法对并列双椭圆柱绕流进行了模拟研究。首先,通过与并列双圆柱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其次对雷诺数为200时两种间距(g=0.5a和2.0a,g为柱体表面间距,a为椭圆长轴)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椭圆长轴与短轴之比,即α值对柱体升阻力系数及涡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圆柱相比,对于g=0.5a椭圆柱的升阻力系数可能出现两种变化,一是升阻力随时间演化较规则,接近周期性;二是流场可能长时间偏向于其中一个椭圆柱,这些变化与α的值有关。对于g=2.0a,两个椭圆柱后的某一区域内会出现四列涡街,经过一段时间,四列涡街又会演化成两列向两侧扩张的涡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柱 格子BOLTZMANN方法 虚拟区域方法 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小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8
4
作者 邵雪明 刘杨 余钊圣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应用改进的拉格朗日乘子/虚拟区域算法对不同大小的两个圆形粒子在二维方槽中的沉降过程和相互作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的两个粒子在沉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可以描述为追尾、接触、旋转和分离...  应用改进的拉格朗日乘子/虚拟区域算法对不同大小的两个圆形粒子在二维方槽中的沉降过程和相互作用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结果表明不同大小的两个粒子在沉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可以描述为追尾、接触、旋转和分离4个过程,只有当两个粒子尺度差异很小时,才会重复进行DKT过程· 在两个粒子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小粒子的运动受到大粒子的影响更剧烈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运动 直接数值模拟 相互作用 沉降过程 拉格朗日乘子 实验验证 二维 影响 大小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元特征值分析及Burton-Miller法探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昌军 高海峰 +1 位作者 杜磊 陈海波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5-342,共8页
运用围道积分方法将边界元非线性特征值问题转化为规模很小的广义特征值问题,从而构造出一种边界元特征值分析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求解精度。针对外声场问题,通过对常规、法向导数和BurtonMiller边界积分方程的虚假特征频率的... 运用围道积分方法将边界元非线性特征值问题转化为规模很小的广义特征值问题,从而构造出一种边界元特征值分析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求解精度。针对外声场问题,通过对常规、法向导数和BurtonMiller边界积分方程的虚假特征频率的计算和比较,揭示了Burton-Miller法规避虚假特征频率的本质,并对其中的叠加常数的最优取值给出了一种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法 虚假特征频率 Burton-Miller法 叠加常数 围道积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底沉渣对桩的纵向振动特性影响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奎华 吴文兵 +1 位作者 马少俊 许进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27-1234,共8页
在桩底有限土层采用虚土桩模型情况下,对桩底沉渣对非均质土中桩的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桩端正下方土体模拟为与桩端完全接触的虚土桩模型;然后,对桩侧土采用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并考虑其径向非均匀性,利用剪切复刚度传递... 在桩底有限土层采用虚土桩模型情况下,对桩底沉渣对非均质土中桩的动力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将桩端正下方土体模拟为与桩端完全接触的虚土桩模型;然后,对桩侧土采用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并考虑其径向非均匀性,利用剪切复刚度传递的方法,递推得到了桩侧土作用在桩身的剪切复刚度,结合得到的剪切复刚度,利用阻抗函数递推方法,递推得到虚土桩顶部纵向振动复刚度,将其作为实际桩底的支撑刚度,求解桩顶频域和时域动力响应函数表达式;分析了桩底沉渣特性对桩的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桩底沉渣对桩基纵向振动响应影响的规律性。最后,利用本文解对工程桩低应变反射波法实测曲线进行了反演拟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底沉渣 非均质土 虚土桩 复刚度传递法 纵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流动法的输水明渠冰情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付辉 杨开林 +2 位作者 郭新蕾 王涛 郭永鑫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0年第4期7-12,共6页
对于北方地区的明渠输水工程来说,当冬季气温降低或春季气温回升时,明渠中会产生大量的流冰,在合适的水力条件下,流冰相互堆积形成冰塞,轻则降低渠道的输水能力,重则引发事故。研究了基于虚拟流动法的输水明渠冰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解决... 对于北方地区的明渠输水工程来说,当冬季气温降低或春季气温回升时,明渠中会产生大量的流冰,在合适的水力条件下,流冰相互堆积形成冰塞,轻则降低渠道的输水能力,重则引发事故。研究了基于虚拟流动法的输水明渠冰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解决了冰盖动态发展的计算问题,并对典型输水明渠冰情动态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流动法 输水明渠 冰情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非圆形巷道周边应力集中系数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林峰 余贤斌 侯克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2,共3页
使用边界单元法计算无限大弹性介质中孔洞周边应力集中系数,可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采用边界元虚应力法对矩形和直墙拱顶形巷道进行了计算,得到巷道周边关键点上的应力集中系数。将计算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多种岩石力学专著中相关数... 使用边界单元法计算无限大弹性介质中孔洞周边应力集中系数,可获得较高的计算精度。采用边界元虚应力法对矩形和直墙拱顶形巷道进行了计算,得到巷道周边关键点上的应力集中系数。将计算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出版的多种岩石力学专著中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这些文献中所引用的部分数据仍存在较大误差,建议相关文献再版时加以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应力集中系数 边界元虚应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方腔自然对流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凯 余钊圣 邵雪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9-554,共6页
为了研究多孔介质方腔的自然对流传热,通过在方腔内布置固体颗粒的方式来模拟多孔介质结构,并采用虚拟区域方法求解多孔介质中的流场和温度场,分析了固体颗粒的数目、布置方式和形状对传热效率的影响.在高Rayleigh数下,多孔介质方腔自... 为了研究多孔介质方腔的自然对流传热,通过在方腔内布置固体颗粒的方式来模拟多孔介质结构,并采用虚拟区域方法求解多孔介质中的流场和温度场,分析了固体颗粒的数目、布置方式和形状对传热效率的影响.在高Rayleigh数下,多孔介质方腔自然对流的传热主要是通过壁面附近热对流产生的环流.通过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当保持Rayleigh数和固体体积分数不变时,随着模拟多孔介质的颗粒数目的增加,壁面平均Nusselt数随之减小,即传热效率降低,进一步的流场分析表明规则排列时最外排颗粒到壁面距离对于传热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当固体颗粒数目和体积分数相同时,颗粒随机布置在高Rayleigh数时比颗粒规则布置有更高的传热效率,而颗粒形状对于传热效率的影响则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区域法 直接数值模拟 方腔 自然对流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颗粒在牛顿流体中沉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梦娇 聂德明 林建忠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3-858,991,共7页
采用格子Boltzmann-虚拟区域方法对多颗粒在牛顿流体中沉降的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颗粒之间的碰撞采用弹性力模型。考察了颗粒初始间距、雷诺数对颗粒沉降形态及沉降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奇数与偶数颗粒群的沉降形态及沉降速度差... 采用格子Boltzmann-虚拟区域方法对多颗粒在牛顿流体中沉降的过程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颗粒之间的碰撞采用弹性力模型。考察了颗粒初始间距、雷诺数对颗粒沉降形态及沉降速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奇数与偶数颗粒群的沉降形态及沉降速度差异较大。对于奇数颗粒群(5个),当雷诺数较低时颗粒群呈"凹"形沉降,而当雷诺数增大时中间颗粒会脱离颗粒群,剩下的颗粒群或呈"凹"形或呈"凸"形,这与初始间距有关,文献中仅获得雷诺数较低时的情况。对于偶数颗粒群(6个),当雷诺数较小时呈"凸"形沉降,而当雷诺数增大时颗粒会发生"DKT(DriftingKissing-Tumbling)"现象,且当初始间距增大时发生"DKT"的对象不再是靠近壁面的颗粒对,已有文献中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沉降 格子BOLTZMANN方法 虚拟区域方法 牛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土中基于虚土桩法的桩基纵向振动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杨冬英 王奎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21-2028,共8页
在考虑桩底有限土层影响的情况下,研究非均质土中桩在纵向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在将桩截面积范围内有限层桩底土模拟为虚土桩的基础上,建立虚土桩-土、桩-土耦合振动模型,采用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建立桩、虚土桩与桩侧土... 在考虑桩底有限土层影响的情况下,研究非均质土中桩在纵向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在将桩截面积范围内有限层桩底土模拟为虚土桩的基础上,建立虚土桩-土、桩-土耦合振动模型,采用复刚度传递多圈层平面应变模型建立桩、虚土桩与桩侧土的纵向振动动力方程,利用桩-土、虚土桩-土以及虚土桩-桩的耦合接触条件求解动力方程,得到桩顶频域响应解析解和时域响应半解析解.通过对虚土桩参数的研究检验桩底土对桩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一系列桩顶速度导纳曲线、时域反射波曲线以及复刚度曲线表现规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土桩法 非均质土 桩动力响应 纵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库门一维温度模型的建立和解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超 吕绪良 +2 位作者 沙建军 李磊 卢意红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1-594,共4页
为了分析洞库门表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洞库门的一维温度模型,详细讨论了模型的初始和边界条件。通过虚拟网格点法处理边界条件,得出了差分方程GE格式的完整形式。最后,实例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表观温度 温度模型 GE格式 虚拟网格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及构造应力影响下初始地应力场的3D-FSM反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秦忠诚 刘承论 +1 位作者 赵祉业 李青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48-1852,共5页
在分析国内外初始地应力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考虑地形及构造应力影响下,基于3D-FSM间接边界元法的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系统。利用工程实例说明了分析步骤,并验证了该方法的适应性及精度。
关键词 应力不连续法(FSM) 初始地应力 构造应力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快速路实时交通状态估计和行程时间预测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天东 孙立军 郝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55-1361,共7页
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和监控系统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实时估计和预测城市快速路上交通状态和任意两点间动态行程时间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引入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结合快速路上的固定检测设备,实时估计和预测未来几... 根据城市快速路交通诱导和监控系统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实时估计和预测城市快速路上交通状态和任意两点间动态行程时间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扩展卡尔曼滤波理论引入宏观动态交通流模型,结合快速路上的固定检测设备,实时估计和预测未来几个时段的交通状态,并利用"虚拟车"法预测动态的行程时间.通过对上海市快速路典型实测数据的实例分析,发现交通状态估计模型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在畅通状态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几乎完全重合,拥挤状态相对误差基本维持在10%以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适用性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可为城市快速路交通控制和诱导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动态交通模型 扩展卡尔曼滤波 “虚拟车”法 动态行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损伤裂纹扩展轨迹模拟与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永和 葛修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取样检测 ,系统分析了钢筋锈蚀形状变化特征、混凝土表面裂纹宽度变化特征 ;在取样检测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钢筋锈蚀层椭圆外轮廓线数学模型和相应的任一点锈蚀层厚度的计算公式 ;然后依据三个基本假定 ,给出锈蚀层虚拟边界位移离... 通过取样检测 ,系统分析了钢筋锈蚀形状变化特征、混凝土表面裂纹宽度变化特征 ;在取样检测分析的基础上 ,给出了钢筋锈蚀层椭圆外轮廓线数学模型和相应的任一点锈蚀层厚度的计算公式 ;然后依据三个基本假定 ,给出锈蚀层虚拟边界位移离散化力学模型和相应的虚拟边界位移解和虚拟边界应力解 ;最后在虚拟边界位移条件下 ,用数值流形元法模拟了二类锈胀随服役时间变化引起裂纹扩展轨迹的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腐蚀 损伤 虚拟边界 位移条件 数值流形元法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侧向刚度计算的分域样条虚边界元法 被引量:6
16
作者 苏成 韩大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1-85,共5页
采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分域样条虚边界元法导出了高层建筑平面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矩阵.该方法只需要输入少量数据,便可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平面结构的侧向刚度矩阵,据此即可对整个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分域样条 虚边界元法 刚度 弹性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约束钢柱温度应力函数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屈立军 史可贞 张粲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为了利用基于试验所建立的温度应力函数计算钢构件的温度应力,给出温度应力函数计算公式的应用方式:当火灾中约束刚度变化不大或刚度值较大时可直接应用;当约束刚度值较小或约束刚度值因火作用而下降幅度较大时,采取分段叠加法计算较好... 为了利用基于试验所建立的温度应力函数计算钢构件的温度应力,给出温度应力函数计算公式的应用方式:当火灾中约束刚度变化不大或刚度值较大时可直接应用;当约束刚度值较小或约束刚度值因火作用而下降幅度较大时,采取分段叠加法计算较好;当双向框架柱在两个方向的长细比相差较大时,可提出利用对称虚拟框架法计算温度应力。由于温度应力的分析路径与实际结构的热-力路径一致,计算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应力函数 框架柱 分段叠加法 对称虚拟框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区域法在流固耦合问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及春宁 王元战 王建峰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9,共11页
将多相流领域内的虚拟区域法引入到流固耦合问题的分析中,将固体视为应变率为零的虚拟流体,对流体和虚拟流体均以速度和压强作为基本变量,采用Navier-Stoke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同时求解流体域和虚拟流体域,得到整个计算域的流场分布,应... 将多相流领域内的虚拟区域法引入到流固耦合问题的分析中,将固体视为应变率为零的虚拟流体,对流体和虚拟流体均以速度和压强作为基本变量,采用Navier-Stoke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同时求解流体域和虚拟流体域,得到整个计算域的流场分布,应用分布式拉格朗日乘子法在虚拟流体域上施加刚体约束,以保持虚拟流体的刚体外形和运动形式,最终建立一种流固耦合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方法.通过对粒子流问题和流固耦合问题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此模型的正确性和求解大变形/运动流固耦合问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区域法 流固耦合 联合控制方程 Navier—Stokes方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正辉 彭佳颖 张羽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4,共6页
基于1992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研究我国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阐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虚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体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实体经济各评价指标为因变量,以虚拟经济各评价指标为自变量的... 基于1992年至2011年相关数据,研究我国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阐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虚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体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实体经济各评价指标为因变量,以虚拟经济各评价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因变量对多自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实证结论表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程度很高,虚拟经济各部分对实体经济各部分既有积极促进的影响作用,也有负向阻碍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影响研究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悬浮大颗粒对湍槽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钊圣 王宇 +1 位作者 邵雪明 吴腾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9-115,130,共8页
采用虚拟区域方法对含有中性悬浮大颗粒的湍槽流进行双重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当摩擦雷诺数为180、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0.79%和2.36%时颗粒对湍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存在削弱了大尺度准流向涡结构,导致近壁处流向脉动速度强度的削弱,... 采用虚拟区域方法对含有中性悬浮大颗粒的湍槽流进行双重直接数值模拟,研究当摩擦雷诺数为180、颗粒体积分数分别为0.79%和2.36%时颗粒对湍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的存在削弱了大尺度准流向涡结构,导致近壁处流向脉动速度强度的削弱,且诱导出较小尺度的涡结构,导致近壁处横向和展向脉动速度的增强.颗粒的存在对近壁区脉动速度概率密度分布的影响显著:降低了流向和横向脉动速度概率分布的倾斜度;减小了流向出现大速度脉动的概率,增加了横向和展向出现大速度脉动的概率.对于以方差归一化的脉动速度概率分布,颗粒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悬浮流 虚拟区域方法 双重直接数值模拟 湍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