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3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氨基肽酶N受体结合区Fc融合表达及其病毒结合活性分析
1
作者 郭宏伟 刘妍 +4 位作者 赵绪永 龚婷 马辉 刘薇 郑鸣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2,共9页
为了探究猪氨基肽酶N(pAPN)病毒结合受体功能区域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结合活性,本试验采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SOE-PCR)技术将pAPN胞外区分为5段并与Fc片段融合,构建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A-pAPN... 为了探究猪氨基肽酶N(pAPN)病毒结合受体功能区域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结合活性,本试验采用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式反应(SOE-PCR)技术将pAPN胞外区分为5段并与Fc片段融合,构建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A-pAPN-Fc进行融合表达,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对比分析5个Fc融合蛋白与PEDV和TGEV结合能力及对病毒核衣壳蛋白(N)基因mRNA转录和复制的影响,筛选潜在病毒结合受体功能关键区。结果显示,pAPN1-Fc、pAPN_(2)-Fc、pAPN_(3)-Fc、pAPN_(4)-Fc和pAPN_(5)-Fc共5个融合片段均可在毕赤酵母X33中高效分泌表达,并可与pAPN兔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PEDV和TGEV结合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结果显示,pAPN_(2)-Fc、pAPN_(3)-Fc、pAPN_(4)-Fc、pAPN_(5)-Fc融合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的PEDV和TGEV结合活性,且同种融合蛋白与TGEV的结合能力高于PEDV,其中pAPN_(2)(574~678aa)和pAPN_(3)(669~773aa)区域与病毒的结合能力较强。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荧光共聚焦试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pAPN_(2)和pAPN_(3)-Fc抑制PEDV和TGEV N基因mRNA转录和复制的能力较强。结果表明,pAPN胞外区域574~773aa可同时结合PEDV和TGEV,并能抑制病毒N基因mRNA转录和复制能力,pAPN 574~773aa可能是PEDV和TGEV结合受体的共同关键区域。本试验结果可为PEDV和TGEV的感染机制研究及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氨基肽酶N 肠道冠状病毒 fc融合表达 病毒结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裂化催化剂FC-86与FC-76的工业应用效果对比
2
作者 李世伟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7,共6页
FC-86催化剂在某石化企业加氢裂化装置上成功进行了工业应用。FC-86催化剂采用新型混捏技术制备,高效DMY分子筛的创制和低成本氧化铝的应用简化了制备操作单元,提高了L酸酸量、降低了堆密度。对比FC-86催化剂与FC-76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 FC-86催化剂在某石化企业加氢裂化装置上成功进行了工业应用。FC-86催化剂采用新型混捏技术制备,高效DMY分子筛的创制和低成本氧化铝的应用简化了制备操作单元,提高了L酸酸量、降低了堆密度。对比FC-86催化剂与FC-76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发现:在二者加氢裂化性能相近的前提下,与FC-76催化剂使用周期相比,使用FC-86催化剂的重石脑油收率增加0.62百分点,喷气燃料收率下降0.43百分点,柴油收率保持相当,催化剂装填量下降3.29 t;同时,重石脑油芳烃潜含量下降0.95百分点,柴油十六烷指数提高2.1,喷气燃料烟点提高4.1 mm,尾油质量基本相当。这说明,FC-86催化剂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催化剂成本和装填量,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 DMY分子筛 fc-86催化剂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通过FcγRⅡB/c-Src通路干预自噬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分子机制
3
作者 侯文晓 司蕊豪 +4 位作者 刘羽茜 朱仲康 殷正达 王旭 赵丹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4-738,共15页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SAMP8小鼠及Aβ刺激的BV2细胞模型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补肾填精法通过干预自噬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10只7月龄雄性抗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常组,40只7月龄雄性...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SAMP8小鼠及Aβ刺激的BV2细胞模型自噬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补肾填精法通过干预自噬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分子机制。方法 取10只7月龄雄性抗老化小鼠(SAMR1)作为正常组,40只7月龄雄性快速老化小鼠(SAMP8)随机均分成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9、1.18、2.36 g·kg-1六味地黄丸浓缩液,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灌胃2次,连续灌胃给药4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A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FcγRⅡB、SHP-1、c-Src的表达水平;培养BV2细胞并构建Fcγ受体Ⅱ-b(FcγRⅡB)过表达载体;用5μmol·L-1Aβ1-42处理BV2细胞建立AD状态细胞模型,制备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细胞分为NC组,Aβ1-42组,空白血清组,含药血清组,Vector组,FcγRⅡB OE组,含药血清+FcγRⅡB OE组;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中Aβ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62、LC3Ⅱ/Ⅰ、FcγRⅡB、SHP-1、c-Src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Aβ、FcγRⅡB、SHP-1、c-Src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六味地黄丸低、中、高剂量组Aβ、FcγRⅡB、SHP-1、c-Src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NC组相比较,Aβ1-42组细胞Aβ、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Ⅱ/Ⅰ显著降低(P<0.01);与Aβ1-42组和空白血清组相比,含药血清组Aβ、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LC3Ⅱ/Ⅰ明显升高(P<0.01);与NC组和Vector组相比较,FcγRⅡB OE组Aβ表达升高,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LC3Ⅱ/Ⅰ明显降低(P<0.01);与含药血清组相比较,含药血清+FcγRⅡB OE组Aβ、p62、FcγRⅡB、SHP-1、c-Sr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LC3Ⅱ/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FcγRⅡB/c-Src通路,提高自噬水平,改善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六味地黄丸 fcγRⅡB C-SRC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Rn拮抗剂在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晓欢 曾文双 +2 位作者 肖海兵 林慧婷 李黎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通过与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再循环,是维持血清IgG稳态的重要受体。然而,致病性IgG的异常积累与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cRn拮抗剂通过阻断FcRn... 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通过与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再循环,是维持血清IgG稳态的重要受体。然而,致病性IgG的异常积累与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cRn拮抗剂通过阻断FcRn与IgG的结合,可显著降低致病性IgG水平,从而有效地缓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FcRn拮抗剂作为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展示了其治疗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潜力。本文对FcRn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种类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药物的长期安全性、适应证拓展及个体化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fc受体 fcRn拮抗剂 免疫球蛋白G 神经免疫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夫采用食品接触级Elastollan FC TPU制作的医用导管和传送带
5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47,共1页
巴斯夫将在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上展示采用食品接触级别Elastollan TPU(以下简称Elastollan FC)创新材料制作的医用导管和传送带。巴斯夫位于上海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装置现已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可供应符合食品接触级... 巴斯夫将在CHINAPLAS 2025国际橡塑展上展示采用食品接触级别Elastollan TPU(以下简称Elastollan FC)创新材料制作的医用导管和传送带。巴斯夫位于上海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装置现已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要求,可供应符合食品接触级材料要求的Elastollan FC产品规格。这使巴斯夫Elastollan FC的生产更贴近亚太地区的客户,满足本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导管 传送带 Elastollan fc CHINAPLAS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HTPB/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特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郁红陶 张庆明 何远航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6,共4页
为研究丁羟推进剂在高压水射流作用下的点火机理,采用哈特曼粉尘爆炸测试装置,进行了AP/HTPB/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浓度下限和最小点火能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高氯酸铵(AP)含量、二茂铁含量和环境湿度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 为研究丁羟推进剂在高压水射流作用下的点火机理,采用哈特曼粉尘爆炸测试装置,进行了AP/HTPB/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浓度下限和最小点火能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高氯酸铵(AP)含量、二茂铁含量和环境湿度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P和二茂铁含量增加,混合体系的粉尘爆炸浓度下限降低,最小点火能降低;当环境湿度由80%增加到90%时,含二茂铁的混合体系的爆炸浓度下限和最小点火能变化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粉尘爆炸 爆炸浓度下限 最小点火能 高氯酸铵(AP) 二茂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ion-Ferrocene修饰的次黄嘌呤传感器
7
作者 刘海鹰 邓家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7-10,共4页
本文用Ferrocene(FC)作为黄嘌呤氧化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体,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和戊二醛交联剂,把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Nafion-Fc修饰电极表面,制备成次黄嘌呤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 本文用Ferrocene(FC)作为黄嘌呤氧化酶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体,通过牛血清白蛋白和戊二醛交联剂,把黄嘌呤氧化酶固定在Nafion-Fc修饰电极表面,制备成次黄嘌呤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5.0×10-5—7.5×10-4mol/L,响应时间小于7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电极 次黄嘌呤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l/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实验研究
8
作者 郁红陶 何远航 董静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1-1214,共4页
从粉尘点火模式探讨了高压水射流作用下复合推进剂的点火机理.采用改进的哈特曼管粉尘爆炸装置,进行了高氯酸铵/铝粉/二茂铁(AP/Al/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合体系粉尘爆炸的过程,研究了组分、环境... 从粉尘点火模式探讨了高压水射流作用下复合推进剂的点火机理.采用改进的哈特曼管粉尘爆炸装置,进行了高氯酸铵/铝粉/二茂铁(AP/Al/ferrocene)混合体系粉尘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合体系粉尘爆炸的过程,研究了组分、环境温度、湿度对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度的增加,粉尘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升高;而随着温度的增加,粉尘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则降低;此外,高氯酸铵和二茂铁的质量分数是影响混合体系爆炸下限质量浓度的敏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点火 爆炸下限质量浓度 复合推进剂 高氯酸铵 二茂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双黄连制剂对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Fc/C3b受体活性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史晗 戴浩然 +1 位作者 郭彬 刘群 《中国畜牧兽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目的】探究复方双黄连制剂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功能的影响,为复方双黄连的深度开发及畜禽用药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金银花、黄芩、连翘、穿心莲干燥粉碎后分别制备浸膏,按照比例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 【目的】探究复方双黄连制剂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分泌功能的影响,为复方双黄连的深度开发及畜禽用药的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金银花、黄芩、连翘、穿心莲干燥粉碎后分别制备浸膏,按照比例制备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1∶1∶2)、复方双黄连口服液(金银花∶黄芩∶连翘∶穿心莲=1∶1∶2∶2)及穿心莲口服液,调节pH为7.0,生药浓度为1 g/mL。3种药物作用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3种药物安全浓度,将药物最大安全浓度以二倍稀释法稀释为3个浓度;采用脂多糖(LPS)和氢化考的松琥珀酸钠(HCSS)作用于RAW264.7细胞模拟机体炎症和免疫抑制状态,3种药物作用于这2种状态的细胞和正常细胞,采用YC、EA玫瑰花环法及中性红吞噬法检测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和吞噬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分泌能力。【结果】复方双黄连、双黄连、穿心莲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625~2.5、3.125~12.5和0.625~2.5 mg/mL。不同浓度复方双黄连、双黄连、穿心莲作用于巨噬细胞,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复方双黄连可降低LPS巨噬细胞RAW264.7活跃的吞噬能力,增强HCSS巨噬细胞RAW264.7吞噬能力;不同浓度复方双黄连可使活化的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下降,低下的Fc/C3b受体活性增强;不同浓度复方双黄连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及溶菌酶(LZM)的作用,抑制LPS巨噬细胞NO、TNF-α、IFN-γ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结论】复方双黄连可通过活化巨噬细胞Fc/C3b受体活性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炎能力,同时对已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功能起到抑制作用,以减少由于免疫功能亢进造成的机体损伤。研究结果为中兽药复方双黄连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双黄连 巨噬细胞fc/C3b受体 吞噬能力 分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1-Fc融合蛋白对哮喘小鼠Th1/Th2和Th17/Treg免疫失衡的调节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津萌 卿吉琳 +4 位作者 朱莉雅 魏燕 赵艺莲 叶超 陈治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6,527,共9页
目的制备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1(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1,TIM-1)-Fc融合蛋白并探讨TIM-1-Fc融合蛋白对卵白蛋白(ova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 目的制备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1(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1,TIM-1)-Fc融合蛋白并探讨TIM-1-Fc融合蛋白对卵白蛋白(ova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TIM-1-Fc融合蛋白。采用腹腔注射OVA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TIM-1-Fc干预组。每次干预前20 min,使用40μL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OVA-NS)滴鼻,TIM-1-Fc融合蛋白干预包括TIM-1-Fc滴鼻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1μg/40μL TIM-1-Fc滴鼻)和TIM-1-Fc注射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6μg/200μL TIM-1-Fc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2(type 2 T helper cells,Th2)、辅助性T细胞17(type 17 T helper cells,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成功构建TIM-1-Fc融合蛋白,成功构建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与哮喘组相比,TIM-1-Fc融合蛋白干预后显著减轻了哮喘小鼠气道炎性损伤和肺组织损伤;TIM-1-Fc融合蛋白干预能显著降低外周血中TIM-1^(+)CD4^(+)T细胞和TIM-1^(+)Th17细胞比例,使TIM-1^(+)Treg细胞增多,显著降低Th2、Th17细胞比例,提高Treg细胞比例,调节哮喘中Th1/Th2和Th17/Treg免疫失衡。结论TIM-1-Fc融合蛋白改善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IM-1-Fc融合蛋白对Th1/Th2和Th17/Treg的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1 TIM-1-fc融合蛋白 过敏性哮喘 TH1/TH2 TH17/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三七皂苷Ft1和Fc治疗血栓的潜在位点分析
11
作者 田诗旸 刘欣瑜 +4 位作者 边巴卓玛 范云鹏 麻武仁 张为民 刘迎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94,共7页
为探讨三七中活性成分三七皂苷Ft1和Fc治疗血栓疾病的作用机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BindingDB数据库检索三七Ft1、Fc靶点,在OMIM、Gene Cards、Drug Bank数据库中检索与血栓疾病发生相关靶点,借助Venny网站和STR... 为探讨三七中活性成分三七皂苷Ft1和Fc治疗血栓疾病的作用机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BindingDB数据库检索三七Ft1、Fc靶点,在OMIM、Gene Cards、Drug Bank数据库中检索与血栓疾病发生相关靶点,借助Venny网站和STRING数据库建立靶蛋白互作网络模型,使用Centiscape 2.2进行拓扑参数分析,并且对三七Ft1和Fc核心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三七皂苷Ft1、Fc分别有90和149个预测靶点,4303个与血栓疾病发生相关靶点,维恩图分析核心靶点分别为14和18个,其中三七Ft1与其核心靶点STAT3、VEGFA、HSP90AA1紧密结合,三七Fc与其核心靶点STAT3、VEGFA、CXCR4紧密结合。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三七皂苷Ft1和Fc治疗血栓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性,为三七皂苷Ft1和Fc治疗血栓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Ft1 三七皂苷fc 网络药理学 血栓疾病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协作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文涛 崔馨怡 +1 位作者 朱玲林 陶雨晴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提供学习支架是解决协作学习效果欠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以往研究多是教师凭个人经验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所需资源或工具作为学习支架,较少考虑支架设计... 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提供学习支架是解决协作学习效果欠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以往研究多是教师凭个人经验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所需资源或工具作为学习支架,较少考虑支架设计步骤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难以回答支架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支架位置是否准确、对问题探究过程是否有益、还需进行哪些优化等细节问题。为此,研究倡导利用扩展FC知识图呈现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卡点、思维错路、易遗忘与混淆知识等信息作为学习支架设计的依据,提出了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支架设计原型,详细阐述了学习支架设计的具体流程与方法。此外,研究还据此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了支架的启用率及其对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言语交互水平、知识点激活范围和行为转换的影响,证明了该原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指出:支架内容量与表述方式是优化学习支架的两个重要维度,学习支架的启用并非越频繁越好,中等程度的支架启用率更利于协作学习的开展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知识图 问题解决 协作学习 学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煎通过IgE/FcεRⅠ途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改善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娟 陈桂芳 +4 位作者 谭伟 张洁 饶高雄 王睿睿 张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0,I0025,I0026,共8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过敏煎改善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methyl sulfoxide,DNCB)反复刺激皮肤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给予氯雷他定片及过敏煎低、中、高剂量(1.32、2.64、5.28 g/kg...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过敏煎改善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methyl sulfoxide,DNCB)反复刺激皮肤建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模型,给予氯雷他定片及过敏煎低、中、高剂量(1.32、2.64、5.28 g/kg)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IL-4、IL-13水平,IHC法测定皮损组织中IL-4、IL-13的表达水平。体外运用anti-DNP-IgE/DNP-HSA诱导RBL-2H3细胞复制脱颗粒模型,MTS法检测过敏煎对RBL-2H3活力,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β-hex酶释放率,Histamine、LTB4、IL-4、IL-13水平,RT-PCR法检测细胞Histamine、IL-4、IL-13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ERK/ERK、p-JNK/JNK、p-p38/p-38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过敏煎各剂量组显著减轻AD小鼠血清总IgE、IL-4、IL-13水平(P<0.05,P<0.01),减轻AD小鼠皮损组织中IL-4、IL-13表达。明显下调RBL-2H3细胞脱颗粒后β-Hex酶释放率(P<0.05,P<0.01)和Histamine、LTB4、IL-4、IL-13水平(P<0.05,P<0.01),显著减少细胞Histamine、IL-4、IL-13mRNA表达(P<0.01)和p-ERK/ERK、p-JNK/JNK、p-p38/p38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过敏煎通过调控Th2型反应和血清中总IgE水平改善特应性皮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IgE/FcεRⅠ途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煎 特应性皮炎 IgE/fcεRⅠ 肥大细胞 脱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受体FcγRⅡB调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致神经元损伤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李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0-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B慢病毒液处理;造模后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持续30 d;30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FB染色评估脊髓髓鞘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大脑皮质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IL-6、IL-17、IL-10及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分布,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脊髓中出现脱髓鞘迹象,Neu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而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增强,TUNEL阳性着色细胞多,细胞凋亡数增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升高,IL-10和TGF-β水平降低,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EAE组比较,EAE+FcγRⅡ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脊髓脱髓鞘现象得到改善,Neu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减弱,TUNEL阳性着色细胞较少,细胞凋亡数减少,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降低,而IL-10和TGF-β水平升高,同时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比例升高,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下调而Foxp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FcγRⅡB对EAE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其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脱髓鞘现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fcγRⅡB 神经元损伤 TH17/TREG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网络控制器FC-AE-1553动态带宽调度机制
15
作者 李心茹 张馨月 +1 位作者 李铮 何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63-2974,共12页
由于航电系统通信需求的日趋复杂化,对基于FC-AE-1553组网的通信系统需要采用多网络控制器(NC)构建分布式网络环境,如何实施多个控制器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并解决跨域业务冲突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为实现多NC协同调度,提出了一种主从NC协... 由于航电系统通信需求的日趋复杂化,对基于FC-AE-1553组网的通信系统需要采用多网络控制器(NC)构建分布式网络环境,如何实施多个控制器之间的控制权分配,并解决跨域业务冲突的问题是其中的关键。为实现多NC协同调度,提出了一种主从NC协作的多NC动态带宽调度机制,采用并发通信方式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同时提升各类业务的传输保障能力。对于周期性业务采用固定时隙进行传输,对于强时效性突发业务采用抢占式带宽分配,对于一般突发业务按照“先跨域后域内”分别进行带宽分配。通过OMNeT++搭建FC-AE-1553网络仿真平台,结果表明:该调度机制可以满足多NC条件下不同类型通信业务的协同带宽分配和调度,对于周期性业务和强时效性突发业务,可以保障其实时性通信要求;对于一般突发业务,在网络负载不超过57%时也能为其提供合适的带宽进行传输。与单NC集中式相比,当网络负载大于0.5或跨域/域内业务比值大于0.8时,多NC控制具有较明显的时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AE-1553 多网络控制系统 动态调度 控制权分配 跨域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IgE与肥大细胞FcεRⅠ受体结合防治变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赵晶 刘思麟(综述) 彭华(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变应性疾病是全世界影响最广泛的慢性疾病之一,肥大细胞是Ⅰ型变态反应最主要的终末效应细胞,IgE与其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的结合是启动肥大细胞级联反应释放炎性介质的关键步骤。阻断或抑制肥大细胞膜上IgEFcεRⅠ的交联,... 变应性疾病是全世界影响最广泛的慢性疾病之一,肥大细胞是Ⅰ型变态反应最主要的终末效应细胞,IgE与其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的结合是启动肥大细胞级联反应释放炎性介质的关键步骤。阻断或抑制肥大细胞膜上IgEFcεRⅠ的交联,从而影响肥大细胞活化已成为变应性疾病防治的有效策略和研究热点。文章从阻断IgE抗体、IgE-FcεRⅠ结合以及FcεRⅠ受体三个方面就靶向肥大细胞上IgE和FcεRⅠ防治变应性疾病的策略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 fcεRⅠ 肥大细胞 变应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气隙磁通解耦控制技术
17
作者 汤龙飞 陈明俊 栾世旭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41-2450,2463,共11页
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分合闸线圈共用磁路,导致分合闸气隙磁通相互耦合,难以灵活控制永磁开关的动作特性,制约着开关的性能。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引入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了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分合闸气隙磁通的解耦控制方法。首先,通过... 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分合闸线圈共用磁路,导致分合闸气隙磁通相互耦合,难以灵活控制永磁开关的动作特性,制约着开关的性能。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引入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设计了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分合闸气隙磁通的解耦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影响操动机构矢量磁力变化的本质参量“分合闸气隙的磁通平方差”;其次,设计磁通预测模型,对下一时刻分合闸气隙磁通进行预测;然后,将分合闸气隙磁通及机构驱动电路视作整体,构建开关状态集与代价函数;最后,在多个控制周期的滚动优化过程中,使分合闸气隙磁通快速趋近于各自参考值,实现解耦控制。通过仿真与实验,证实了该方法在显著降低双稳态永磁操作机构操作功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机构的响应速度与控制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永磁开关 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IgG FcγRⅢ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31
18
作者 程勇前 聂青和 +2 位作者 周永兴 杜德伟 杨华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5-108,111,共5页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研究IgGFcγRⅢ (CD16)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CD16,从而为HCV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研究IgGFcγRⅢ (CD16)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CD16,从而为HCV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盘组织 ,以 3 5 %、4 5 %两个Percoll密度梯度进行分离纯化。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及体外分离培养的胎盘滋养层细胞进行染色。 结果 :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 ,血管内皮细胞及基质成分波形蛋白染色阳性 ,经该法分离纯化的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者(滋养层细胞 )占 90 %以上 ,胎盘组织切片的滋养层细胞及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抗CD16染色阳性 ,阳性信号定位于胞质 ,未见胞核着色。 结论 :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滋养层细胞 ,胎盘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均有CD16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 分离纯化 细胞培养 fc受体 体外实验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传感器、现场总线与FCS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付兴建 陈义俊 +1 位作者 申东日 李迎春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5-28,共4页
归纳了智能传感器的性能特点 ,介绍了现场总线的体系结构及特点 ,分析了FCS的构成特征及FCS对DCS的影响 ,讨论了基于现场总线企业网的完善性和突出性能。
关键词 智能传感器 现场总线 fcS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的RapidIO-FC转接桥设计 被引量:5
20
作者 史卫民 施春辉 +1 位作者 柴小丽 章乐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91-292,F0003,共3页
概要:针对现代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异构网络之间高速实时通信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RapidIO-FC转接桥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以Xilinx的Virtex5开发板为平台,基于RapidIO IP核和Fibre Channel IP核,设计转接控制逻辑以及转接桥硬件接... 概要:针对现代高性能嵌入式系统异构网络之间高速实时通信的应用需求,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RapidIO-FC转接桥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以Xilinx的Virtex5开发板为平台,基于RapidIO IP核和Fibre Channel IP核,设计转接控制逻辑以及转接桥硬件接口,对其功能进行验证。给出硬件结构图以及关键部分设计思想,并采用逻辑仿真和物理测试证明该设计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IO协议 fc协议 RapidIO—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