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热胀管道正回火制度对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1
作者 韩丽青 李根 +6 位作者 李鑫 赵雷 涂凯 燕春光 赵吉庆 徐海涛 包汉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5-172,共8页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相更加弥散,室温及高温强度提高约20 MPa,但继续提高正火温度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升高,板条状马氏体合并为块状马氏体,晶界总长度减少,且马氏体板条回复加剧,位错密度下降,强度迅速降低;随回火时间延长至2 h以上,析出相充分析出导致基体强度降低、冲击功提高,组织基本达到稳定,继续延长回火时间或焊后热处理时间强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建议采用1060℃×1 h正火、770℃×2 h回火制度进行热处理,以保障工艺管道长寿期安全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工艺管道 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含量对12%Cr铁素体耐热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马廷威 王平 +2 位作者 王玉红 郝宪朝 雷腾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392,共6页
对3种不同氮含量(0.005%,0.020%,0.050%,均为质量分数)下的12%Cr铁素体耐热钢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了氮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50%时,其马氏体板条尺寸从... 对3种不同氮含量(0.005%,0.020%,0.050%,均为质量分数)下的12%Cr铁素体耐热钢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进行观察与测试,研究了氮含量对其微观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50%时,其马氏体板条尺寸从468 nm减小到264 nm, MX相(即钒的氮化物)的摩尔分数从0.03%增加到0.26%;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05%增加到0.020%时,第二相析出强化作用明显,其韧脆转变温度升高了10.2℃,高阶能减小了29.8 J;当试验钢中氮的质量分数从0.020%增加到0.050%时,细晶强化作用显著,其韧脆转变温度降低了7.6℃,高阶能增加了19.1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12%Cr铁素体耐热钢 冲击性能 韧脆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9%Cr铁素体耐热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马廷威 王玉红 +3 位作者 郝宪朝 王平 杨荣堃 丛琳馨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5-50,共6页
采用真空熔炼、锻造、热处理等工艺制备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5%,0.10%的9%Cr铁素体耐热钢,研究了碳含量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含量试验钢均由回火板条马氏体和析出相组成,析出相包括分布于晶界和板条界... 采用真空熔炼、锻造、热处理等工艺制备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05%,0.10%的9%Cr铁素体耐热钢,研究了碳含量对该钢显微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含量试验钢均由回火板条马氏体和析出相组成,析出相包括分布于晶界和板条界的M_(23)C_(6)相和板条内的MX相。随着碳含量增加,试验钢的平均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基本不变,马氏体板条宽度先减小后增大,M_(23)C_(6)相含量增加、尺寸增大,试验钢的高阶能先增后降,韧脆转变温度先降后升。晶粒尺寸对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较显著,而M_(23)C_(6)尺寸和含量对高阶能影响较明显。碳质量分数0.05%试验钢的冲击性能最好,其韧脆转变温度为-90.0℃,高阶能为341.0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含量 9%Cr铁素体耐热钢 韧脆转变温度 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P91耐热钢中δ-铁素体和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建斌 刘帆 薛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8-1322,共5页
P91耐热钢热加工(轧制、焊接、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δ-铁素体,且其形态、数量和分布与热加工温度关系密切。通过设计P91耐热钢热处理工艺,在1 150℃、1 250℃、1 300℃温度下正火获得马氏体+δ-铁素体混合组织,并对1 300℃正火组织进行1... P91耐热钢热加工(轧制、焊接、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δ-铁素体,且其形态、数量和分布与热加工温度关系密切。通过设计P91耐热钢热处理工艺,在1 150℃、1 250℃、1 300℃温度下正火获得马氏体+δ-铁素体混合组织,并对1 300℃正火组织进行1 050℃(油冷)+760℃(空冷)。采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研究δ-铁素体数量、形态、分布的变化,并测试各热处理状态下的冲击韧性和失效模式。结果表明,P91钢随着正火温度升高,δ-铁素体数量增加;形态呈细条状、细条状+块状和多边形块状分布;1 050℃正火+760℃回火不能消除在1 300℃正火时产生的δ-铁素体,但能减少其数量、改变其形态与分布。随δ-铁素体含量增加冲击功减小,冲击断口形貌从韧/脆混合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边界平直的块状多边形δ-铁素体较条状形态更不利于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钢 热处理 Δ-铁素体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12CrMoWVNbN10-1-1铁素体耐热钢中的马氏体相变过程 被引量:5
5
作者 韩利战 顾剑锋 潘健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通过膨胀试验研究了X12CrMoWVNbN10—1—1铁素体耐热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条件下的马氏体相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1010~1200℃奥氏体化15min条件下,马氏体相变的开始温度点Ms与结束温度点Mf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在1070℃奥... 通过膨胀试验研究了X12CrMoWVNbN10—1—1铁素体耐热钢在不同奥氏体化条件下的马氏体相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1010~1200℃奥氏体化15min条件下,马氏体相变的开始温度点Ms与结束温度点Mf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在1070℃奥氏体化时,Mf随奥氏体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奥氏体化时间小于3h时,随着奥氏体化时间的增加,M5上升,在奥氏体化时间超过3h后,Ms稳定在460℃左右;根据膨胀曲线拟合得到在1070℃奥氏体化保温不同时间条件下的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12CrMoWVNbN10—1—1铁素体耐热钢 奥氏体化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9Cr-1Mo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胜利 杨新岐 +1 位作者 唐文珅 李会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5,I0002,共9页
采用钨铼合金搅拌工具对新型9Cr-1Mo钢进行搅拌摩擦焊工艺试验,探讨焊缝成形、组织及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00和400 r/min的转速,50 mm/min的焊接速度下可获得无缺陷接头;焊缝主要由搅拌区和热力影响区组成,具有明显的马氏体淬硬组... 采用钨铼合金搅拌工具对新型9Cr-1Mo钢进行搅拌摩擦焊工艺试验,探讨焊缝成形、组织及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300和400 r/min的转速,50 mm/min的焊接速度下可获得无缺陷接头;焊缝主要由搅拌区和热力影响区组成,具有明显的马氏体淬硬组织特征;高温热影响区为淬硬马氏体和回火马氏体混合组织,低温热影响区为过回火马氏体组织.焊缝区具有晶粒细化特征,其晶粒尺寸约为母材69.2%.焊缝区产生明显硬化,最高硬度约为母材硬度值的2.0倍.焊接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母材98%以上,搅拌区和热影响区冲击吸收能量分别达到母材的77.8%和87.4%,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仍具有较好强韧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耐热钢 搅拌摩擦焊 组织特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质纯度对超临界CO_(2)下材料腐蚀行为影响规律
7
作者 何闯 梁志远 +2 位作者 郭亭山 邵怀爽 赵钦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358-5368,I0002,共12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 )能够显著提升循环发电效率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高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是限制机组效率的主要因素,要求耐热钢能够满足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求。该文选取3种耐高温材料(铁素体...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 )能够显著提升循环发电效率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高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是限制机组效率的主要因素,要求耐热钢能够满足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需求。该文选取3种耐高温材料(铁素体耐热钢T91、奥氏体不锈钢304和镍基高温合金617),探究3种耐热材料在600℃、15 MPa的研究级和工业级S-CO_(2)环境下500 h的腐蚀行为。利用腐蚀动力学增重曲线、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能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和Raman图谱对腐蚀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91和304在工业级S-CO_(2)下的腐蚀增重量均大于研究级S-CO_(2);T91的双层氧化膜由外层Fe_(3)O_(4)和内层(Fe,Cr)_(3)O_(4)组成,在工业级S-CO_(2)腐蚀下氧化膜中出现Fe_(2)O_(3);304和617氧化膜是单层Cr_(2)O_(3)氧化物,能较好地阻止杂质气体的腐蚀和渗碳反应的发生,因此研究级与工业级S-CO_(2)下腐蚀差异较小。结果可为S-CO_(2)机组的选材和预防腐蚀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铁素体耐热钢 奥氏体不锈钢 镍基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0.1C-18Cr-1Al-1Si铁素体耐热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宏钢 李阳 张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28-131,共4页
采用热处理试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0.1C-18Cr-1Al-1Si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增高后保持不变,伸长率和90℃下的冲击功先增高... 采用热处理试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铁素体耐热不锈钢0.1C-18Cr-1Al-1Si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先增高后保持不变,伸长率和90℃下的冲击功先增高后降低且在850℃退火达到最大值,断裂类型也从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再转变为脆性断裂;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90℃下的冲击功逐渐增高,伸长率逐渐降低;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硬度、20℃冲击功的影响不大;850℃/15 min退火后经不同温度的回火和不同条件的冷却,钢的强度和伸长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铁素体耐热不锈钢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91耐热钢相变过程的原位观察
9
作者 刘帆 王伟 +1 位作者 顾文喜 牛广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5,共4页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P91耐热钢的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到780℃时,组织向奥氏体(γ)转变;当温度达到965℃时,有微量的δ-铁素体产生;升温到1093℃时,P91表面晶界明显,并在升温中有块状δ-铁素体生成,直到1187℃左右时...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P91耐热钢的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到780℃时,组织向奥氏体(γ)转变;当温度达到965℃时,有微量的δ-铁素体产生;升温到1093℃时,P91表面晶界明显,并在升温中有块状δ-铁素体生成,直到1187℃左右时可见有大量的δ-铁素体,在1200℃保温时呈现不规则的多边形晶粒;在300℃/min的冷却速率下,在1164℃时组织为δ-铁素体并伴有少量的析出物,在909℃左右时已能看到δ-铁素体转化为奥氏体(α)的相变,这种相变也决定着残余δ-铁素体以及奥氏体(γ)相的数量和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91耐热钢 组织 原位观察 Δ-铁素体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临界压发电厂锅炉管用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景 被引量:46
10
作者 宁保群 刘永长 +2 位作者 殷红旗 韩雅静 杨留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86,共4页
铁素体耐热钢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成为超高临界压发电厂锅炉管用钢的首选材料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及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超高临界压发电对铁素体耐热钢的耐热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概况... 铁素体耐热钢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成为超高临界压发电厂锅炉管用钢的首选材料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及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突出,超高临界压发电对铁素体耐热钢的耐热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概况及研究现状,从材料的开发、性能、组织结构和生产应用等方面对目前世界上发电厂采用的典型钢种做了全面阐述。在对T91高温下强化机理与弱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形变热处理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新的高温强化途径,为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耐热钢 T91 形变热处理 强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91铁素体耐热钢强化新途径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宁保群 严泽生 +2 位作者 付继成 别利剑 刘永长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76,共5页
T91钢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高Cr铁素体耐热钢的代表钢种,被广泛应用于超临界发电厂锅炉管道上,同时也是开发更高使用温度的铁素体耐热钢材的研究基准。为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温度进而提高电厂热效率,在对T91钢组织结构及强化机理深入分... T91钢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高Cr铁素体耐热钢的代表钢种,被广泛应用于超临界发电厂锅炉管道上,同时也是开发更高使用温度的铁素体耐热钢材的研究基准。为进一步提高其耐热温度进而提高电厂热效率,在对T91钢组织结构及强化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形变热处理工艺通过优化组织来提高其性能的可行性,指出了高Cr铁素体耐热钢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铁素体耐热钢 组织结构 强化机理 形变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91铁素体耐热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临界冷却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宁保群 刘永长 +1 位作者 乔志霞 杨留栓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3,22,共6页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与微观组织分析,获得T91铁素体耐热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T91钢组织特征,确定了T91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的临界冷却速度。研究表明:T91钢过冷奥氏体连续... 利用DIL805A/D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线膨胀行为测量与微观组织分析,获得T91铁素体耐热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相关动力学信息,结合冷却后T91钢组织特征,确定了T91钢过冷奥氏体转变过程中的临界冷却速度。研究表明:T91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只存在铁素体和马氏体转变区,而不出现贝氏体和珠光体转变。在冷却速度为10K/min时该钢获得完全板条马氏体组织,9K/min时组织中开始出现铁素体,即10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上临界冷却速度;当冷却速度介于3-9K/min时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冷却速度为2K/min时T91钢中不存在马氏体转变,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即2K/min可以定为T91钢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下临界冷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膨胀仪 T91铁素体耐热钢 过冷奥氏体 临界冷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铁素体耐热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闫超鹏 孙锋 +1 位作者 单爱党 吴建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共4页
高铬铁素体系耐热钢是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用的关键材料,对其近年来的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钢中合金元素钨、钴强化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铁素体耐热钢 超超临界机组 强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淬火速率对T91铁素体耐热钢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宁保群 刘永长 +3 位作者 高志眀 乔志霞 杨留栓 余小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3,71,共4页
利用Baehr DIL805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对线膨胀行为的测量与分析,获得相关动力学信息,系统研究了不同淬火速率(10~6000℃/min)对T91铁素体耐热钢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淬火速率对T91钢的Ms有较大影响,... 利用Baehr DIL805高精度差分膨胀仪,通过对线膨胀行为的测量与分析,获得相关动力学信息,系统研究了不同淬火速率(10~6000℃/min)对T91铁素体耐热钢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淬火速率对T91钢的Ms有较大影响,淬火速率为10~50℃/min时Ms点较高,并保持平稳;100~2000℃/min时,Ms相对减小,并随淬火速率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速率为3000~6000℃/min的快速淬火时,Ms点急剧下降,并随速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这种现象与碳原子气团、淬火空位和淬火内应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91铁素体耐热钢 淬火速率 碳原子气团 淬火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B对新型铁素体耐热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越 马煜林 +1 位作者 郭浩 刘春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8-23,28,共7页
介绍了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历程,综述了第四代耐热钢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Co和B元素对新型耐热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优化合金元素含量提升新型耐热钢的蠕变性能和降低成本是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铁素体耐热钢 Co元素 B元素 微观组织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火电机组SA335P91钢与12Cr1MoV钢焊接性能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楷 赵大军 张雪莲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80,117,共4页
国内超临界(SC)、超超临界(USC)火力发电机组锅炉制造及管道安装中,主蒸汽管道及锅炉受热面的再热器采用SA335P91钢与12Cr1MoV钢实施的焊接,对其异种铁素体耐热钢的焊接机理进行研究,阐述了两种耐热钢的金属结构特点和焊接性能.通过理... 国内超临界(SC)、超超临界(USC)火力发电机组锅炉制造及管道安装中,主蒸汽管道及锅炉受热面的再热器采用SA335P91钢与12Cr1MoV钢实施的焊接,对其异种铁素体耐热钢的焊接机理进行研究,阐述了两种耐热钢的金属结构特点和焊接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确认了该两种异种耐热钢在焊接过程产生热冷裂纹、韧性降低、脆化及Ⅳ型软化开裂的倾向和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了相适应的工艺措施和合理的热处理方案,获得了优良的焊接接头.对即将应用到实际生产的其它异种耐热钢,特别是铁素体异种钢的焊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超超临界 异种耐热钢 铁素体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9%~12%Cr转子钢发展现状及锻件国产化概况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吉庆 杨钢 +2 位作者 赵林 殷会芳 包汉生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6,共6页
概括了火电机组汽轮机转子用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生产与应用情况。介绍了首支COST-FB2国产化锻件的生产试制情况,并将国产锻件性能与国外报道的数据以及进口转子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产锻件能够达到国外水平,但距少... 概括了火电机组汽轮机转子用铁素体耐热钢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生产与应用情况。介绍了首支COST-FB2国产化锻件的生产试制情况,并将国产锻件性能与国外报道的数据以及进口转子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国产锻件能够达到国外水平,但距少数企业的高水平锻件仍存在差距。以国内现有的技术现状为基础,讨论了现阶段高性能转子锻件国产化存在的部分问题,未来需要在电渣冶炼与组织均匀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转子锻件 9%~12%Cr铁素体耐热钢 COST-F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高温短时时效对ZG12Cr9Mo1Co1NiVNbNB铁素体耐热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雪 孙兰 范洪远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8-163,共6页
为了解ZG12Cr9Mo1Co1NiVNbNB铁素体耐热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先进手段研究高温时效对该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时效100 h后,该钢的基体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板条、大量位错和析出相组成;... 为了解ZG12Cr9Mo1Co1NiVNbNB铁素体耐热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的组织演化规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先进手段研究高温时效对该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时效100 h后,该钢的基体组织主要由马氏体板条、大量位错和析出相组成;析出相主要是Fe(Cr,Mo)23C6、VC、Fe2Mo型Laves相;大尺寸的Fe(Cr,Mo)23C6型碳化物主要分布于马氏体板条界和原奥氏体晶界,细小的VC型碳氮化物主要分布于基体,且析出相的数量增加;在高温时效过程中,Fe(Cr,Mo)23C6的尺寸增大,VC颗粒尺寸变化不大,热稳定性比Fe(Cr,Mo)23C6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G12Cr9Mo1Co1NiVNbNB铁素体耐热钢 组织 析出相 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铁素体耐热钢在650℃的蠕变特性及氧化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俊亮 单爱党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55,共4页
应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观察并分析了新型12%Cr铁素体耐热钢在650℃、120MPa蠕变后的组织和氧化层。结果表明:试验钢蠕变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在3 980h发生断裂;蠕变后,试验钢中的原板条马氏体组织消失,大量的M23C6粒子... 应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等观察并分析了新型12%Cr铁素体耐热钢在650℃、120MPa蠕变后的组织和氧化层。结果表明:试验钢蠕变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在3 980h发生断裂;蠕变后,试验钢中的原板条马氏体组织消失,大量的M23C6粒子沿原奥氏体晶界长大并粗化,并在蠕变后期形成了Fe2(W,Mo)金属间化合物;在蠕变过程中试验钢表面形成了三层结构的氧化层,即以铬、锰和硅元素为主靠近基体的内层氧化物,以铁元素为主的中间层氧化物和以铬、锰和硅元素为主的最外层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耐热钢 蠕变 氧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超)临界锅炉管用材料的缺陷和失效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永宁 刘爽 魏玉忠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1,共6页
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不锈耐热钢制超(超)临界锅炉管在投入运行后,容易出现焊接接头裂纹、内壁氧化皮脱落等问题。对T91、T92钢管在运行中发生的过热爆管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表明胀粗部位金相组织为细碎的白亮铁素体、碳化物和灰色... 铁素体耐热钢和奥氏体不锈耐热钢制超(超)临界锅炉管在投入运行后,容易出现焊接接头裂纹、内壁氧化皮脱落等问题。对T91、T92钢管在运行中发生的过热爆管进行了组织性能分析,表明胀粗部位金相组织为细碎的白亮铁素体、碳化物和灰色岛状组织;爆管的拉伸强度Rp0.2和硬度值与吹损管相比均显著下降,爆口尖端的维氏硬度最低值下降到162,而相邻胀粗未爆管的维氏硬度值为175~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 锅炉管 铁素体耐热钢 奥氏体不锈耐热钢 焊接 裂纹 氧化皮 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