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DJ1液体发酵工艺优化
1
作者 姜威 张淑梅 +3 位作者 马俊秀 闫更轩 胡基华 吴皓琼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正交实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贝莱斯芽孢杆菌DJ1的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佳培养基组分为:麦芽糖2.5%、酵母粉0.5%、氯化钠1.0%、硫酸锰0.02%;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3 h、初始pH值8、发酵温度36℃,在此条件下,OD_(600)值为1.819,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发酵液的有效活菌数为2.34×10^(9) 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有效活菌数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酶协同发酵豆秸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祁帅 张艳丽 +4 位作者 万永杰 牛伟强 张积鑫 高雪 茆达干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201,共13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豆秸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48只4月龄健康湖羊公羔[(27.00±2.00) kg]随机分为4组(n=1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栏)4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2、3分别以33%、66%、100... 本试验旨在探究菌酶协同发酵豆秸对湖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48只4月龄健康湖羊公羔[(27.00±2.00) kg]随机分为4组(n=1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栏)4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1、2、3分别以33%、66%、100%的发酵豆秸替代饲料中原有的豆秸,预饲期7 d,正式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30 d和1~60 d试验2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3组的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高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和3组的球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各组的总蛋白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各组的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各组的免疫球蛋白A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和3组免疫球蛋白G和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的瘤胃异丁酸和氨态氮含量显著上升(P<0.05),戊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试验2组瘤胃拟杆菌门丰度显著提升(P<0.05),厚壁菌门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试验2组普雷沃氏菌科UCG-001丰度显著提高(P<0.05)。菌酶协同发酵豆秸提高了湖羊抗氧化能力、免疫力和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了湖羊瘤胃发酵和微生物结构组成,为发酵豆秸在湖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羊 生长性能 发酵豆秸 菌酶协同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淀粉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发酵米乳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杜若飞 郑慧心 +9 位作者 杨杨 王冰 王艳 刘晓飞 张光 马春敏 吴士国 吴双 张娜 边鑫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184,共7页
为了改良发酵米乳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该研究采用透明圈法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编号分别为YB9、YB36、LP-P2)、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编号LLA6115),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编号... 为了改良发酵米乳生产工艺,提升产品品质,该研究采用透明圈法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编号分别为YB9、YB36、LP-P2)、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编号LLA6115),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编号AD125)筛选具有降解淀粉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其发酵特性,然后将菌株接种至大米乳中制备发酵米乳饮料,考察不同菌株复配比例、料液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发酵米乳饮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LA6115、LP-P2和AD125降解淀粉的能力较强(透明圈直径>13 mm),当培养时间为24 h时,其淀粉酶活力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0.98 U/mL、9.66 U/mL和9.25 U/mL;分别培养12 h、18 h和14 h时,生长进入稳定期,且pH值<4;三株菌之间无拮抗作用。发酵米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菌株LLA6115与LP-P2复配比例1∶1,料液比1∶8(g∶mL),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米乳饮料的感官评分为86分,pH值4.92,酸度102.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淀粉乳酸菌 筛选 淀粉酶活力 发酵米乳饮料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褐藻胶裂解酶海洋细菌的筛选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4
作者 胡梦迪 黎耀祖 +2 位作者 张晓勇 莫梅清 高向阳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38,共7页
褐藻胶裂解酶大多来源于具有独特生存环境的海洋细菌,该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及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酶活复筛,从56株海洋细菌中筛选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 褐藻胶裂解酶大多来源于具有独特生存环境的海洋细菌,该研究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及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酶活复筛,从56株海洋细菌中筛选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并以褐藻胶裂解酶活力为响应值,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筛选菌株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I14,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其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海藻酸钠添加量5 g/L、可溶性淀粉添加量5 g/L、酵母粉添加量4.30 g/L、蛋白胨添加量10 g/L、NaCl添加量30 g/L、CaCl_(2)添加量0.30 g/L、初始pH 6.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 h、装液量30 mL/100 mL。在此优化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活力达81.29 U/mL,是优化前的4.76倍。该研究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菌种选择,同时拓展该菌株在降解褐藻胶、生产多糖裂解酶等食品、生物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筛选 鉴定 褐藻胶裂解酶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5
作者 吴蒙蒙 孔勇 +1 位作者 舒凤月 周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1期127-131,共5页
在南四湖新薛河采集沉积物,利用富集培养基富集其中的微生物,初步培养并梯度稀释后,在分离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经初筛得到74株细菌。利用显色反应对其进行复筛,得到1株反硝化细菌L48。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后发现L48... 在南四湖新薛河采集沉积物,利用富集培养基富集其中的微生物,初步培养并梯度稀释后,在分离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经初筛得到74株细菌。利用显色反应对其进行复筛,得到1株反硝化细菌L48。经过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后发现L48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处于同一分支,其亲缘关系最近。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初始pH值7.0、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反硝化细菌L48的活菌数目可达4.6×10^(14)CFU/mL。研究结果为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的分离和筛选提供了方法参考,并为其在废水处理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发酵条件 分离筛选 16S rDNA测序 系统进化树 南四湖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黑果腺肋花楸汁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悦 田风华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1-247,共7页
为考察不同乳酸菌对黑果腺肋花楸汁发酵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研究选取6株乳酸菌(植物乳植杆菌LP-G18、嗜酸乳杆菌LA-G80、干酪乳杆菌LC-G11、鼠李糖乳杆菌LR-G14、罗伊氏乳杆菌JYLB-291、副干酪乳杆JLPF-176)发酵黑果腺肋花楸汁,... 为考察不同乳酸菌对黑果腺肋花楸汁发酵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研究选取6株乳酸菌(植物乳植杆菌LP-G18、嗜酸乳杆菌LA-G80、干酪乳杆菌LC-G11、鼠李糖乳杆菌LR-G14、罗伊氏乳杆菌JYLB-291、副干酪乳杆JLPF-176)发酵黑果腺肋花楸汁,并对发酵后黑果腺肋花楸汁的乳酸菌数、理化指标、色泽、生物活性物质及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乳酸菌发酵可以增加乳酸菌数(均高于8.50 lg CFU/mL),降低pH、增加总酸、总黄酮和总多酚、总花色苷含量及主要黄酮、酚类和花色苷类化合物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色泽,提升体外抗氧化活性。综合来看,菌株LR-G14,LC-G11及JLPF-176的抗氧化活性较佳。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黄酮、总多酚、丁香酸和肉桂酸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黑果腺肋花楸汁 发酵 理化指标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菌中优势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
7
作者 梁欣怡 李倩 +4 位作者 付思仪 董登峰 张莹 江毅 廖鄂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3,共8页
为明确传统红茶菌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种类及特性,该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红茶菌中分离、筛选优势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发酵特性及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传统红茶菌中筛选得到酵母菌1... 为明确传统红茶菌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种类及特性,该研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红茶菌中分离、筛选优势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发酵特性及耐受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传统红茶菌中筛选得到酵母菌12株,包括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3株,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8株,达文波特星形酵母(Starmerella davenportii)1株;醋酸菌5株,包括中间驹形杆菌(Komagataeibacter intermedius)3株,氧化葡糖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2株;乳酸菌1株,为清酒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酵母菌P1-SC1、P1-SC3、P2-ZB4、P2-ZB5、P2-ZB7、P3-SD表现出较佳的产乙醇能力(乙醇含量>3.0%)和还原糖消耗能力(还原糖含量<0.42 g/L);其中,菌株P1-SC1、P1-SC3生长最为旺盛,且能在温度35℃、pH值3.0、葡萄糖含量>450 g/L条件下生长。菌株C1-KI1、C1-KI3、C2-GO1和M-LS的产酸能力较强(1.61 g/L~3.30 g/L);其中,菌株M-LS生长最为旺盛,且与菌株C1-KI1都能在温度40℃、乙醇体积分数12%条件下生长(OD600 nm值>0.3)。综上,酿酒酵母P1-SC3具有较强的生长特性、发酵特性及耐受性,中间驹形杆菌C1-KI1和清酒乳酸杆菌M-LS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生长特性及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优势微生物 分离鉴定 酵母菌 醋酸菌 发酵特性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Facultative Anaerobic Cellulolytic Bacteria and Nitrogen-fixing Bacteria Isolated from Cow Rumen Fluid on Rumen Fermentation and Dry Matter Degradation in Vitro
8
作者 Zhang Mei-mei Li Yan-fang Liu Da-se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1期49-59,共11页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ellulolytic bacteria(CB)mixed with nitrogen-fixing bacteria(NFB)on fermentation in vitro.Nine CB strains and seven NFB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numen fluid of th...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wa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ellulolytic bacteria(CB)mixed with nitrogen-fixing bacteria(NFB)on fermentation in vitro.Nine CB strains and seven NFB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numen fluid of three Holstein cows.Based onhigher activity of cellulose or nitrogenase,three CB types[CB-2(KT725624),CB-5(KT725623)and CB-6(KT725622)]and one NFB type[NFB-3(KT735054)]were screened out,respectively.Two par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he first part explored the optimal mixed ratio of CB to NFB through inoculating filter paper medium with the bacteria of 2×10^5 cfu·mL^-1.According to CMCase and FPase activities in the medium,the ratio of 4 to 1 was proven to be more effective.In the second part,rumen fermentation in vitro was conducted at 4:1 of CB to NFB,aiming at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mixed bacteria.Six groups were classified,namely,control group(no bacteria),Group 1(CB-2+NFB-3),Group 2(CB-5+NFB-3),Group 3(CB-6+NFB-3),Group 4(NFB-3)and Group 5(CB-6).All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had the same amount of bacteria(4×10^6 cfu·mL^-1)in the fermentation liquid.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2,4,8,12 and 24 h of incubation.Compared with the groups with CB or NFB alone,gas production,dry matter degradability and bacterial protein expressions in the mixed groups increased.However,NH3-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and p H was stable.Meanwhile,related values among three mixed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values in Group 2 were the b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EN CELLULOLYTIC bacterium nitrogen-fixing bacterium mixed culture in VITRO fermen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纹枯病拮抗菌HB-10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8
9
作者 程亮亮 叶磊 +2 位作者 王文凯 唐建林 檀根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447,共13页
为开发对小麦纹枯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对小麦纹枯病病菌有防治效果的HB-10菌株。并对菌株HB-10进行鉴定、发酵优化及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10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9.72%;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分析... 为开发对小麦纹枯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筛选出一株对小麦纹枯病病菌有防治效果的HB-10菌株。并对菌株HB-10进行鉴定、发酵优化及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B-10对禾谷丝核菌的抑制率为89.72%;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分析得出,菌株HB-10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HB-10对烟草赤星病菌、水稻恶苗病菌、稻瘟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中菌株HB-10对小麦纹枯病相对防效为69.42%。通过正交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显示HB-10菌株最适在葡萄糖10 g/L、酵母粉20 g/L、KCl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的发酵条件为转速215 r/min、温度37℃、接种量为4%、初始p H 7.3、培养时间84 h。经优化后菌株HB-10在24 h的OD_(600)平均值为5.92,比优化前提高了181.8%,对病原菌抑制率也有一定的提升。研究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HB-10生防菌剂的开发及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生防菌 发酵优化 铜绿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拮抗菌群发酵条件优化及可湿性粉剂研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奕冰 向丹东 +11 位作者 滕凯 肖志鹏 周向平 肖艳松 蔡海林 梅斯钇 李玲玲 刘索妮 伍绍龙 黄妤 唐前君 刘天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1-709,共9页
为获得防治烟草赤星病高效生防菌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烟草赤星病拮抗菌群发酵工艺,筛选载体、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验证其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胰蛋白胨2.5 g/L、酵母粉2.5 g/L、NaC... 为获得防治烟草赤星病高效生防菌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烟草赤星病拮抗菌群发酵工艺,筛选载体、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验证其田间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 g/L、胰蛋白胨2.5 g/L、酵母粉2.5 g/L、NaCl 1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8.0、发酵温度35℃、接种量7%、装液量125 mL/250 mL;可湿性粉剂最佳配方为载体白炭黑(15%)、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1%)、润湿剂吐温80(10%)、稳定剂K2HPO4(2%)、保护剂羧甲基纤维素(0.1%)。田间小区处理7和14d后,可湿性粉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效分别为51.58%和52.81%,生防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群 发酵条件优化 可湿性粉剂 烟草赤星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乳酸菌饮料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欣 相君 +3 位作者 邓梅 杨颂 李文刚 林秋叶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03,共8页
该研究以葛根为原材料,以酶解率和异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法处理葛根的酶解条件;以酶解液为发酵基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DA5为发酵菌种,制备葛根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试... 该研究以葛根为原材料,以酶解率和异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法处理葛根的酶解条件;以酶解液为发酵基质,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STDA5为发酵菌种,制备葛根乳酸菌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对其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葛根最佳酶解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1.2%、酶解pH 6.5、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240 min;葛根乳酸菌饮料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10^(5)CFU/mL、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12 h、蔗糖添加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葛根乳酸菌饮料乳酸菌活菌数为6.89×10^(8)CFU/mL,还原糖含量为17.37 g/L,总酸含量为43.50 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10%,异黄酮含量为0.71 g/L,葛根素含量为27.6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酶解条件 发酵条件 异黄酮 乳酸菌 葛根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高效产氢细菌的筛选及其耐酸性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任南琪 林明 +2 位作者 马汐平 王爱杰 李建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0-84,共5页
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 18株发酵产氢细菌 ,并从中优选出 1株高效产氢细菌B4 9。通过间歇试验 ,B4 9获得最大比产氢速率QH2 为 2 5 .0mmol/g·h ,单位体积产氢量YH2 为 1813.8mL/L ,氢气含量为... 采用厌氧Hungate技术 ,从生物制氢反应器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 18株发酵产氢细菌 ,并从中优选出 1株高效产氢细菌B4 9。通过间歇试验 ,B4 9获得最大比产氢速率QH2 为 2 5 .0mmol/g·h ,单位体积产氢量YH2 为 1813.8mL/L ,氢气含量为 6 4 .15 %。B4 9菌株为乙醇型发酵产氢细菌 ,具有良好的耐酸性 ,在 pH3.3仍能生长。发酵产氢和细菌生长的最适 pH值约为 3.9~ 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 发酵细菌 乙醇型发酵 耐酸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栾同青 李志军 +4 位作者 钟其顶 孟镇 熊正河 李艺 李敬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7-180,共4页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rDNA基因V3高变异区,扩增产物进行DGGE,获得表征细菌群落结构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浸米水、麦曲和酒母的细菌群落结构各不相... 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的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细菌通用引物扩增16SrDNA基因V3高变异区,扩增产物进行DGGE,获得表征细菌群落结构的指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浸米水、麦曲和酒母的细菌群落结构各不相同,其中麦曲的细菌群落多样性较为丰富;前酵和后酵阶段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同一阶段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类似。测序结果显示,存在于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细菌主要有乳杆菌(Lactobacillus)、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布丘氏菌(Buttiauxella)等种类,同时,黄酒酿造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可培养(Uncultured bacterium)的优势细菌。PCR-DGGE技术是研究黄酒酿造过程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黄酒 酿造过程 细菌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LC-04菌株的抗菌蛋白产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李术娜 杜红方 +2 位作者 袁洪水 张元亮 朱宝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3-237,共5页
LC-04菌株是从棉花叶部组织中分离出的一株类芽孢杆菌,其发酵液上清液的硫酸铵沉淀物对大丽轮枝菌V-190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实验证明发酵液中含有蛋白质类抗菌物质。LC-04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在pH7的LBG培养基中于30℃,180 ... LC-04菌株是从棉花叶部组织中分离出的一株类芽孢杆菌,其发酵液上清液的硫酸铵沉淀物对大丽轮枝菌V-190菌株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实验证明发酵液中含有蛋白质类抗菌物质。LC-04菌株的适宜发酵条件为:在pH7的LBG培养基中于30℃,180 r.min-1摇床振荡培养48 h,用70%硫酸铵对LC-04菌株发酵液上清液进行盐析,可以沉淀最多的抗菌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发酵 抗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许能祥 丁成龙 +2 位作者 顾洪如 侯晓静 程云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08-1312,共5页
为探讨水稻秸秆饲料化的可行性,以中粳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研究了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将新鲜稻草切碎后加入添加物,设乳酸菌组、米糠组、乳酸菌+米糠组,乳酸菌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0.02 g 1.6×105CF... 为探讨水稻秸秆饲料化的可行性,以中粳水稻秸秆为青贮原料,研究了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水稻秸秆青贮料品质的影响。将新鲜稻草切碎后加入添加物,设乳酸菌组、米糠组、乳酸菌+米糠组,乳酸菌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0.02 g 1.6×105CFU/g乳酸菌制剂,米糠添加量为1 kg鲜稻草中加入100 g米糠,同时设对照组(无添加物)。原料装入聚乙烯袋青贮,45 d后开袋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乳酸菌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分别提高了60.63%、3.82%、134.78%和332.64%,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53.74%、36.68%,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米糠组稻草青贮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乙酸值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1.06%、17.08%、157.10%和349.31%,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值分别降低了44.90%、46.68%,且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乳酸菌+米糠组的青贮料发酵品质最佳,除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P<0.05)。pH与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呈较强的正相关性,而与乳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值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综合各测定指标结果表明,同时添加乳酸菌和米糠能更好地改善稻草青贮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米糠 稻草 发酵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Bacillus sp.H-TP2岩藻多糖酶的生产和酶学性质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鹏 蔡敬民 +4 位作者 秦松 吴茜茜 吴克 王锐 徐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1,共5页
研究了海洋细菌Bacillussp H TP2液态发酵生产岩藻多糖酶的条件 ,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氮源、碳源、起始pH、温度、盐浓度和添加物等对产酶的影响。培养基组成为 :岩藻多糖 3g/L、尿素 5g/L、NH4 NO32g/L、CaCl2 ·... 研究了海洋细菌Bacillussp H TP2液态发酵生产岩藻多糖酶的条件 ,并对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包括氮源、碳源、起始pH、温度、盐浓度和添加物等对产酶的影响。培养基组成为 :岩藻多糖 3g/L、尿素 5g/L、NH4 NO32g/L、CaCl2 ·2H2 O 0 0 5g/L、MgSO4 ·7H2 O 2g/L、Na2 HPO40 5g/L、葡萄糖 0 4g/L、蛋白胨 4g/L。菌种在 2 0℃ ,起始pH 7 0 ,1 2 5倍海水盐度下 ,培养 2 4h ,酶活力可以达到 1 2 9IU/mL。另外 ,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 5 0℃ ,最适反应pH为 6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BACILLUS sp.H-TP2 液态发酵 岩藻多糖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对产氢发酵细菌发酵途径及产氢能力影响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勇 任南琪 孙寓姣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经过对 2 0株产氢发酵细菌的静态发酵试验 ,结果发现加入Fe的培养液中细菌发酵由原来的丁酸型发酵过程向乙醇型发酵过程转化 ;在有机物发酵产氢的两个主要途径中 ,Fe为必要成分之一 ,其参与促进酶促反应的进行。在相似培养条件下 ,单质F... 经过对 2 0株产氢发酵细菌的静态发酵试验 ,结果发现加入Fe的培养液中细菌发酵由原来的丁酸型发酵过程向乙醇型发酵过程转化 ;在有机物发酵产氢的两个主要途径中 ,Fe为必要成分之一 ,其参与促进酶促反应的进行。在相似培养条件下 ,单质Fe与Fe2 + 均可诱导细菌代谢向乙醇型发酵转化 ,其中单质Fe的作用能力优于Fe2 + ;在细菌代谢过程中 ,单质Fe具有提高细菌发酵产氢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氢发酵细菌 丁酸型发酵 乙醇型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12-34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术娜 姜军坡 +4 位作者 朱莹 李佳 李红亚 王树香 朱宝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6,共6页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适宜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优化了培养... 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合的方法,优化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适宜碳源、氮源和无机离子,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并对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时间、装瓶量、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摇床转速和发酵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5%,牛肉浸膏3%,CaCl20.10%,KCl 0.05%;B.subtilis12-34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9.0,种子液按10%接种量接种至50 mL/250 mL三角瓶中,200 r/min,37℃培养48 h。优化后表征抑菌蛋白产量的抑菌圈直径增大了1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拮抗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 抗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L-乳酸脱氢酶1的上下游DNA序列鉴定Lactobacillus sp.DMDL 9010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冬梅 费永涛 +4 位作者 王盼 陈谷 肖性龙 吴晖 唐语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从发酵蔬菜中分离到乳杆菌DMDL 9010,将此菌与LCR 719、LB 1.83、ST 1.204和LP 8140等4株乳酸菌用于MRS培养基体系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24h后发现,DMDL 9010的降解效果最好并具有显著性(P≤0.001).利用16S rDNA将鉴别的范围缩小到植物... 从发酵蔬菜中分离到乳杆菌DMDL 9010,将此菌与LCR 719、LB 1.83、ST 1.204和LP 8140等4株乳酸菌用于MRS培养基体系中亚硝酸盐的降解,作用24h后发现,DMDL 9010的降解效果最好并具有显著性(P≤0.001).利用16S rDNA将鉴别的范围缩小到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或戊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生理生化实验将DMDL 9010鉴定为戊糖乳杆菌.但在后续的PCR中无法得到戊糖乳杆菌的特异性条带.通过分析两种菌的基因组序列,发现它们都具有编码L-乳酸脱氢酶1的同源DNA序列(ldhL1),序列相似度达到90%.同时这段同源序列上下游片段序列相似度较低,其序列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别依据.对DMDL 9010的L-乳酸脱氢酶1基因上下游900bp左右的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DMDL9010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鉴定 DNA序列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剁辣椒发酵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博涵 吴晖 +1 位作者 赖富饶 徐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4,70,共5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种高盐发酵制品进行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并对乳酸菌的培养备件进行优化,获得混合发酵剂发酵鲜红辣椒制备剁辣椒产品。结果表明;获得两株乳酸菌L1和L2,能在含盐24%的基质中正常生长,而且在最优配方为3%葡萄糖、1... 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各种高盐发酵制品进行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并对乳酸菌的培养备件进行优化,获得混合发酵剂发酵鲜红辣椒制备剁辣椒产品。结果表明;获得两株乳酸菌L1和L2,能在含盐24%的基质中正常生长,而且在最优配方为3%葡萄糖、1.5%牛肉膏、0.3%K2HPO4、15%番茄汁的培养基中生长好。将L1和L2按2:1比例混合,以6%接种量接种至含盐为11%~16%的红辣椒中,在28℃发酵9d,制成的剁辣椒酸味柔和、味道鲜美、质地爽脆,具有农家风味剁辣椒的特殊香气,筛选出的乳酸茵能运用于剁辣椒工业化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乳酸菌 剁辣椒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