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李玉华 马梓昆 +2 位作者 冯子攀 翟功伟 范志远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4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与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的60例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PFNA组接受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Inter Tan组接受Inter Tan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Inter Tan组负重活动时间[(60.88±8.41)周]、早期下地行走时间[(5.94±1.07)d]短于PFNA组,切口长度[(8.61±0.87)cm]小于PFNA组,术中透视次数[(4.95±0.94)次]、术中出血量[(204.15±26.22)mL]多于PFNA组,血红蛋白(Hb)[(18.56±4.74)g·L^(-1)]和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值[(4.16±0.59)%]高于PFNA组,手术时间[(123.26±23.36)min]长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及碱性磷酸酶(BALP)、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钙素(OC)较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术后24周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VAS评分低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ter Tan组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于PFNA组,内固定松动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相比,Inter Tan内固定切口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解剖复位优良率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透视次数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Inter Tan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伴股骨颈缺损的转子间骨折体外力学研究
2
作者 刘乐 王松 +1 位作者 张向 杨红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 目的评估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伴有股骨颈基底部不同部位缺损的股骨转子间骨折(IFF)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于2024年5-7月制备伴有股骨颈基底部骨缺损的IFF模型12具,根据骨缺损的具体部位进行实验分组:股骨颈基底部无缺损(A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B组)、伴股骨颈基底部中内侧缺损(C组)、伴股骨颈基底部后内侧缺损(D组),每组3具模型。4组模型制备成功后,均按标准方式采用PFNA内固定。力学测试方案:在万能试验机上模拟正常人站立姿势,施加适当力进行轴向压缩实验。比较不同载荷下4组固定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和失效载荷;记录不同载荷强度下4组模型的轴向位移情况,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图。结果A组轴向压缩刚度(48.05±0.83)N/m高于其他3组(P<0.05);B组轴向压缩刚度(35.67±1.03)N/m低于C组和D组(P<0.05)。A组失效载荷(720.67±12.51)N高于其他3组(P<0.05),B组失效载荷(535.00±12.50)N低于C组和D组(P<0.05)。当载荷在500 N时,B组轴向位移14.52 mm高于其余3组(P<0.05);当载荷达到600 N时,B组轴向位移>15 mm判定为内固定失效,而其余3组均在内固定有效范围内。结论股骨颈区骨质缺损对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IFF体外生物力学强度有明显影响,且伴有股骨颈基底部前内侧缺损对力学强度影响最大。在临床处理伴有股骨颈基底部缺损尤其是前内侧骨缺损的IFF时,采用PFNA内固定需同时重视骨缺损区域的重建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颈基底部缺损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付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疼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2)。结论:手术室护理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和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刚 刘旭卓 +4 位作者 刘竹 申意伟 包瑞 王鸿旭 张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 观察三七活骨丸联合体外冲击波(ESW)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诊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ESW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三七活骨丸,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保护素(OPG)水平。结果 对照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故剔除。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4周后VAS、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2周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2周后(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OP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OP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七活骨丸联合ESW对于改善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症状疗效良好,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气滞血瘀证 三七活骨丸 体外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温芳 杜怡斌 +1 位作者 宁仁德 刘晓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78-181,共4页
目的 观察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 目的 观察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关怀行为评价(CBM)量表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BM、GSES、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髋关节康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Watson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疼痛与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Watson理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6
作者 王挺 王华磊 郭雄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284-1287,共4页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 目的分析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收集病例展开研究,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的106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髓内钉固定治疗,研究组接受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骨折复位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开始负重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66%(3/53)]较对照组[18.87%(10/53)]低(P<0.05)。结论采用顶棒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复位效果,促进骨折愈合和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顶棒支撑法 复位 髓内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结合个体化综合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7
作者 徐定华 王智伟 赖雪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41-44,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传统中药热奄包结合个体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将行常规护理的4...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传统中药热奄包结合个体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将行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将行中药热奄包结合个体化综合护理的42例患者列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下肢功能、胃肠道功能及骨密度等指标。结果组间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更早(P均<0.05)。观察组在出院时的血清胃动素和P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在出院3个月后的胸腰段骨密度和髋部骨密度均大于对照组,在出院时及出院3个月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分量表和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较护理前更优(P均<0.05)。结论中药热奄包结合个体化综合护理可改善老年股骨间粗隆骨折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骨密度、下肢及髋关节功能,促进其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药热奄包 个体化综合护理 胃肠道功能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王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44-11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FF)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IF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PFNA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多,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畸形、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Barthel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IFF效果更佳,可缩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BI评分及BBS评分,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袁廷申 李秀勤 +5 位作者 邹明 方勇 马成才 梁盼盼 方英磊 华长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 目的 探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行PFNA术,试验组在PFNA术中使用近端滑动加压技术,对照组行常规PFNA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恢复情况与骨折复位效果,分别在术前及术后3、6个月采血,检测两组血清骨形态生成蛋白-2(B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分别在术后当日及术后3、6、12个月对两组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比较两组股骨颈干角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另选取30份人工股骨标本,编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术组和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每组15份。进行相应干预后进行扭转荷载试验与压缩荷载试验,比较两组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扭矩,以及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位移情况。结果 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个月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的血清BMP-2、BALP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后当日,术后6、12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试验组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股骨颈干角均低于术后当日(P<0.05)。两组复位效果、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滑动加压技术联合PFNA术组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矩高于PFNA术组,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高于PFNA术组,压缩位移低于PFNA术组(P<0.05)。结论 在PFNA术中近端采用滑动加压技术,能促进IFF并外侧壁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壁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滑动加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置碰撞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小腿损伤特征及保护
10
作者 康巍 王刚 +2 位作者 鞠春贤 王宇 郭建保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研究了Euro NCAP正面偏置碰撞工况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大腿及小腿产生的伤害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对同一个平台上分别搭载悬挂式油门踏板和落地式油门踏板的2款车型,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脚部运动响应、伤害曲线特征进... 研究了Euro NCAP正面偏置碰撞工况中落地式油门踏板对驾驶员大腿及小腿产生的伤害机理,并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对同一个平台上分别搭载悬挂式油门踏板和落地式油门踏板的2款车型,在整车碰撞过程中的脚部运动响应、伤害曲线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试验及有限元仿真分析,制定了相应的腿部保护策略;进行了整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悬挂式油门踏板对小腿的伤害产生在小腿下部,伤害形式为脚掌外翻产生的X向弯矩;落地式油门踏板脚掌外翻幅度较小,产生的伤害在小腿上部和大腿部位,伤害形式为由小腿胫骨撞击仪表板产生的胫骨弯曲导致的小腿上部Y向弯矩和膝盖滑动位移。与优化前相比,落地式油门踏板优化后的保护策略,使膝盖滑动位移(D_(S))降低72.2%,小腿右上胫骨指数(TI)降低48.6%;相对于同平台装载悬挂式油门踏板车型的情况,D_(S)降低11.5%,TI降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正面偏置碰撞 油门踏板 小腿伤害 大腿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AS理念联合骨科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汪维芳 张雯雯 +1 位作者 罗晶晶 刘珊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66-169,174,共5页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联合骨科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联合骨科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骨科常规康复护理联合ERAS理念进行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髋关节功能、髋关节置换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髋关节置换效果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联合骨科康复护理能够缩短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和下床所需时间,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髋关节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骨科康复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构型内固定螺钉对治疗股骨颈骨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高杨博 胡泽华 +1 位作者 高伟韬 张凯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06-3314,共9页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在Pauwels II型股骨颈骨折中应用传统实心螺钉及低刚度空心螺钉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低刚度空心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基于1例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志愿者的股骨二维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股骨三维模型重...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在Pauwels II型股骨颈骨折中应用传统实心螺钉及低刚度空心螺钉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低刚度空心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基于1例老年男性股骨颈骨折志愿者的股骨二维CT影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股骨三维模型重建,采用Geomagic软件对模型进行平滑降噪处理,随后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2种内固定螺钉的三维模型,与股骨骨折模型进行装配。最后,采用Abaqus软件按照单足站立状态下的实际生物力学状态设置载荷及边界条件,完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空心螺钉和实心螺钉的内固定模型上各螺钉应力峰值的标准差分别为12.71 MPa和85.34 MPa,股骨远端应力峰值分别为78.72 MPa和79.64 MPa,股骨整体位移峰值分别为2.020 mm和2.086 mm,骨折面应力峰值分别为216.4 MPa和210.2 MPa;空心螺钉可使多螺钉间应力分配更加均匀,提高螺钉承载能力及疲劳寿命;空心螺钉组股骨具有更小的应力及位移,表明其具有更强的稳定性;采用空心螺钉组时,骨折面附近应力小幅度提高,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股骨颈骨折 空心螺钉 实心螺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树高 王淑中 +4 位作者 姜兆伟 李昊峰 张谦 李彦军 王竑昕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1.26±7.25)min、住院时间(13.54±2.63)d、术后下地时间(3.22±1.24)d短于对照组的(74.86±8.25)min、(21.03±2.68)d、(7.85±1.65)d,术中出血量(452.36±60.25)ml多于对照组的(365.82±63.22)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P<0.05)。观察组术后15 d、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85.63±5.24)、(90.36±3.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3±5.28)、(85.96±3.36)分(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常行为、休息情况、器官功能、情感状态评分相比术前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而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备较佳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改善髋关节功能,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观察
14
作者 李印鹏 王寅 +2 位作者 郝明 曹斌 李熙明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7期56-62,共7页
目的探究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采用1∶1∶1配对原则分为3组各34例,其中行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患者... 目的探究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2例,采用1∶1∶1配对原则分为3组各34例,其中行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患者作为微创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关节置换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患者作为内固定组。比较3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Harris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再入院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创组和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关节置换组缩短或减少(P<0.05)。术后1 d及术后3 d,微创组、内固定组ACTH、NE、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3组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肢体畸形评分比较:微创组>内固定组>关节置换组(P<0.05)。术后12个月,3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内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均低于关节置换组(P<0.05,P<0.01)。结论相较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新型组合微创半髋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术能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再入院风险,并可减轻应激反应、促进骨折愈合,且前者改善髋关节功能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人工关节置换术 微创半髋置换术 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DVT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剑华 《天津药学》 2024年第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IFF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别于入...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股骨转子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2例IFF患者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分别于入院至术前12 h、术后6 h采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 100 IU/次],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于入院至术前12 h口服利伐沙班,10 mg/次,1次/d,并于术后2~12 h继续口服用药,10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至出院。比较两组凝血功能、DVT形成率、感染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出血性事件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PTT和PT较治疗前明显增长,FIB水平明显增高,D-D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DVT形成率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WBC、IL-6、PCT和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WBC和IL-6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CT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性事件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在IFF患者术后治疗中效果确切,二者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利伐沙班的整体疗效优于低分子肝素,在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感染指标、减少DVT形成率等方面作用更为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凝血功能 下肢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LI腿型行人保护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国洋 王月 +2 位作者 王淼 芦莲 王鹏翔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本文通过对aPLI腿型的理论研究,总结出对其结果影响的主要因素,基于对不同因素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规律:机罩前端X向越向后,腿部整体得分越高;机罩前端刚度越低,腿部得分越高。通过实际车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分析及优化,大腿... 本文通过对aPLI腿型的理论研究,总结出对其结果影响的主要因素,基于对不同因素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规律:机罩前端X向越向后,腿部整体得分越高;机罩前端刚度越低,腿部得分越高。通过实际车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分析及优化,大腿的弯矩及韧带的变形量明显得到改善,证明了理论研究结果的正确性,为其他车型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LI 大腿弯矩 机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刘保军 周文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FNA内固...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总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后,疗效良好56例(73.68%),疗效欠佳20例(26.32%)。年龄>80岁、不稳定型骨折、重度骨质疏松、有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复位质量差及下地负重时间>30 d是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较好,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程度、股骨外侧壁骨折情况、骨折复位质量、下地负重时间是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晓强 王小伟 程国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1-374,共4页
目的:研究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TF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 目的:研究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TF)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ITF患者96例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骨痂生成、术后负重、住院、骨折愈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肿胀值、凝血功能、骨代谢指标、炎性因子。结果:试验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骨痂生成时间、术后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试验组肿胀值、VAS评分更低,试验组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幅度更大,试验组骨代谢指标水平更高,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更低(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剂辅助手术治疗老年ITF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疼痛、肿胀程度,调节机体凝血功能,改善骨代谢,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代谢 凝血功能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骑行姿态对自行车与乘用车碰撞事故中的骑车人股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刘念松 石亮亮 崔淑娟 《时代汽车》 2024年第14期188-190,共3页
基于一例自行车与乘用车碰撞的交通事故,在MADYMO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碰撞车速、自行车曲柄长度和踏板相位对骑车人股骨损伤的影响。研究发现,车辆碰撞速度越大,骑车人股骨损伤越严重。曲柄长度和相位通过影响骑行人姿... 基于一例自行车与乘用车碰撞的交通事故,在MADYMO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碰撞车速、自行车曲柄长度和踏板相位对骑车人股骨损伤的影响。研究发现,车辆碰撞速度越大,骑车人股骨损伤越严重。曲柄长度和相位通过影响骑行人姿态影响股骨的损伤程度,曲柄越长、姿态越伸展,伤情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事故 骑行姿态 事故重建 股骨损伤 MADY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
20
作者 廖善军 李文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2200-2203,共4页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同意进行...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微创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同意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单纯行PFNA微创内固定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治疗组(83.17±6.17)高于对照组(80.07±5.5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13.80±1.65)较对照组(15.32±0.87)短,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6.7%低于对照组30%,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微创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理想,有效的改善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微创内固定 中药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