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7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tosecond laser micro/nano fabrication for bioinspired superhydrophobic or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surfaces 被引量:11
1
作者 ZHU Zhuo WU Jun-rui +3 位作者 WU Zhi-peng WU Ting-ni HE Yu-chun YIN K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882-3906,共25页
The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or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interface material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because of their wide application in self-cleaning, drag reduction, oil-water separation, anti-oil po... The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or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interface materials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because of their wide application in self-cleaning, drag reduction, oil-water separation, anti-oil pollution and so on. The unique wettability of organisms gives inspiration to design and create new interface material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femtosecond laser micro/nano fabrication for bioinspired superhydrophobic or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surfaces. This review starts with a presentation of the related background including the advantages of femtosecond laser and wettability theoretical basis. Then, organisms with unique wettability in nature, the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or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surfaces by femtosecond lasers on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heir related important applications are introduced. Finally,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with regard to this field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SUPERHYDROPHOBIC underwater superoleophobic BIOINSPIRED WET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of 4H-SiC substrates 被引量:4
2
作者 CHEN Jian-qiang XIE Xiao-zhu +4 位作者 PENG Qing-fa HE Zi-yu HU Wei REN Qing-lei LONG Jiang-yo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294-3303,共10页
Ablation threshold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femtosecond laser micro-and nano-machining.In this paper,the ablation experiments of three kinds of surface roughness 4H-Si C substrates irradiated by femtose... Ablation threshold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femtosecond laser micro-and nano-machining.In this paper,the ablation experiments of three kinds of surface roughness 4H-Si C substrates irradiated by femtosecond laser were carried out.The feature thresholds were systematically measured for three surface roughness Si C substrates and found in the modification and annealing regions ranging from coincidence(R_(a)=0.5 nm)to a clear demarcation(R_(a)=5.5 nm),eventually being difficult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the former(R_(a)=89 nm).Under multi-pulse laser irradiation,oriented ripple structures were generated in the annealing region,where deep subwavelength ripples(about 110 nm,Λ≈0.2λ)can be generated above substrates with surface roughness higher than 5.5 nm.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the ablation morphology,ablation threshold,and periodic structures of femtosecond laser ablation of 4H-Si C substrates,while the ablation threshold was tended to decrease and stabilize with the increase of pulse number N≥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 surface roughness ablation threshold periodic structure femtosecond la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rect microwelding of dissimilar glass and Kovar alloy without optical contact using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被引量:3
3
作者 JI Chang-hao HUANG Yu-jia +3 位作者 CHEN Xu JIANG Ji-yan GUO Zhi-jun LONG 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422-3435,共14页
In the current microwelding process using femtosecond(fs) laser between dissimilar materials,surface polishing and pressure assistance,so-called optical contact,are believed necessary.In this paper,direct welding of s... In the current microwelding process using femtosecond(fs) laser between dissimilar materials,surface polishing and pressure assistance,so-called optical contact,are believed necessary.In this paper,direct welding of soda lime glass and Kovar alloy using a fs laser is investigated to overcome the limit of optical contact.The processing of fs laser welding is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by varying the laser power,welding velocity and the number of welding.The shear joining strength is as high as 2 MPa.The cross-section of glass-Kovar alloy joints,the elemental diffusion and the fracture behavior of welded joi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s laser irradiates the surface of Kovar alloy,micron/nanometer-sized metal particles are generated.These particles perform the role as an adhesive part in the welding process.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i atoms diffuses to Kovar alloy from the glass and partially replaces the Fe^(2+) ions on the surface of Kovar alloy,indicating that the mixing and interdiffusion of materials have occurred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Finally,the welded sample was tested and has excellent water resistance and sealing property.Furthermore,to justify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other stack ups,the glass-copper,the glass-Al6063 and sapphire-ceramic are also welded together.This work greatly simplifies the fs laser microwelding process and promotes it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such as optoelectronic devices,medical devices and M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microwelding GLASS Kovar alloy optical conta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pact of substrate on opto-thermal response of thin metallic targets under irradiation with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4
作者 TSIBIDIS G D STRATAKIS 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3410-3421,共12页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their capability to fabricate precise patterns at the micro-and nano-lengths scales. A key issue for efficient material processing is the de...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over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their capability to fabricate precise patterns at the micro-and nano-lengths scales. A key issue for efficient material processing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aser parameter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set ups. Despite a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that has been performed to highlight the impact of every parameter independently,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drawn on the role of the substrate material on which the irradiated solid is placed. In this work,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strate is emphasised for films of various thicknesses,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both the optical and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trate affect the thermal fingerprint on the irradiated film while the impact is manifested to be higher at smaller film sizes. Two representative materials, silicon and fused silica, have been selected as typical substrates for thin films(gold and nickel) of different optical and thermophysical behaviour and the thermal response and damage thresholds are evaluated for the irradiated solids. The pronounced influence of the substrate is aimed to pave the way for new and more optimised designs of laserbased fabrication set ups and processing sche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cond laser pulse ultrafast dynamics optical excitation two-temperatur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精密实验的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煦 马云灿 +10 位作者 马骁 曹柱荣 喻寅 银颖 李晶 杨靖 孟立民 李军 陶天炯 杨昊 蒋均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具备极短脉冲宽度避免或缓解热效应、极高峰值功率密度适用于任意固体材料、极小焦斑尺寸实现微区精准去除或改性等三个方面的特性,满足精密诊断/测量实验涉及的各类难加工及特种材料的安全精密加工需求。高稳定性... 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具备极短脉冲宽度避免或缓解热效应、极高峰值功率密度适用于任意固体材料、极小焦斑尺寸实现微区精准去除或改性等三个方面的特性,满足精密诊断/测量实验涉及的各类难加工及特种材料的安全精密加工需求。高稳定性高重复频率飞秒激光器的应用,弥补了低重复频率飞秒激光难以实现高速扫描的不足,这为精密实验所需各类精密样品/样件的高效精密加工提供了重要能量源。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各研究所精密实验对精密样品的安全高效精密加工需求为切入点,分别以激光X射线精密靶材及结构、炸药材料微结构、超硬材料复合折射透镜结构、微型探头光纤精密固定结构、太赫兹滤波器核心结构等典型应用场景为例,介绍了高重频飞秒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难加工材料和特种材料安全高效精密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精密加工 金属材料 炸药材料 超硬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飞秒激光脉冲诱导^(181)Ta核激发
6
作者 徐永生 贺创业 +1 位作者 兰小飞 赵保真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1,共8页
诱导核激发技术在同位素分离、新型γ激光器研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轰击固体Ta靶,对^(181)Ta的核激发现象进行研究。实验采用NaI探测器探测^(181)Ta退激发射的γ射线信号。结果显示,... 诱导核激发技术在同位素分离、新型γ激光器研发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掺钛蓝宝石激光器产生的飞秒激光脉冲轰击固体Ta靶,对^(181)Ta的核激发现象进行研究。实验采用NaI探测器探测^(181)Ta退激发射的γ射线信号。结果显示,当激光功率密度超过1016 W/cm^(2)的核激发阈值时,每个激光脉冲能诱导产生(7.51±1.07)×10^(4)个激发核,其退激的γ射线能量为(6.40±2.37)keV,与^(181)Ta的第一激发态退激能量基本一致。然而,从衰变时间看,这些γ射线发射的时间与^(181)Ta第一激发态的衰变规律并不相同,它是否来自^(181)Ta某个特定物理过程或未知亚稳态衰变,还需进一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181Ta 同核异能态 核激发 Γ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快激光3D打印无机材料技术及应用(特邀)
7
作者 廖常锐 方浩锐 +3 位作者 朱德志 何智明 陈文涛 王义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85,共22页
无机材料因其卓越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光学器件等领域。然而,传统无机材料制造方法因工艺复杂、精度不足等限制难以满足高性能器件需求,而飞秒激光三维(3D)打印技术凭借其适用多种材料... 无机材料因其卓越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设备、光学器件等领域。然而,传统无机材料制造方法因工艺复杂、精度不足等限制难以满足高性能器件需求,而飞秒激光三维(3D)打印技术凭借其适用多种材料的能力和出色的空间分辨率,为无机微纳结构制造开辟了新路径。近年来,基于无机材料的飞秒激光3 D打印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涵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和纯无机材料两大工艺。复合材料打印通过将无机成分掺入有机树脂光刻胶,结合双光子聚合技术(TPP)制备高性能结构;纯无机材料打印则直接利用无机前驱体或纳米颗粒,通过激光诱导反应构建无机结构。相比传统工艺,该技术在光学微器件、微机电系统(MEMS)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其在材料选择、加工效率和结构稳定性方面仍面临挑战。本报告系统总结了飞秒激光3D打印无机材料的工艺与应用进展,并深入探讨了其技术瓶颈及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新型光敏材料、共混技术和激光打印方法的发展,该技术有望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微纳制造,并在复杂光纤系统、微纳光子学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展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3D打印 无机材料 光学器件 MEMS传感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的飞秒激光液相烧蚀及其抗氧化剂检测应用研究
8
作者 袁艳萍 王文博 郭筱然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3,共5页
纳米酶具有比传统酶更高、更广泛的底物适应性以及更好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替代传统酶的生物催化剂。然而纳米酶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甚至有毒条件下制备,工序复杂、耗时且能量效率不高。羟基氧化钴纳米片是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具有... 纳米酶具有比传统酶更高、更广泛的底物适应性以及更好的稳定性,使其成为一种替代传统酶的生物催化剂。然而纳米酶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甚至有毒条件下制备,工序复杂、耗时且能量效率不高。羟基氧化钴纳米片是一种典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出色的氧化酶相似活性。在常温、常压且无需添加任何化学试剂稳定的条件下,利用飞秒激光液相烧蚀技术成功制备了晶面规则完整的羟基氧化钴纳米片,其与四甲基联苯胺在显色反应中更易结合且反应效率更高。通过显色反应检测了多种抗氧化物质,结果表明,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易观察,在生物化学检测和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 飞秒激光 液相烧蚀 抗氧化物质 纳米酶 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飞秒激光在熔融石英雕塑中加工结构色
9
作者 陈靖 周鸿溦 +1 位作者 宋云鹏 程亚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5-311,共7页
颜色是艺术家们创作时的重要艺术语言。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通过颜料在艺术品表面展示出创作的颜色。结构色是颜色显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在熔融石英材料内部,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出高精度的周期光栅,基于光栅衍... 颜色是艺术家们创作时的重要艺术语言。长久以来艺术家们通过颜料在艺术品表面展示出创作的颜色。结构色是颜色显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文中在熔融石英材料内部,利用飞秒激光加工出高精度的周期光栅,基于光栅衍射效应,实现了在某观察角度上的结构色呈现;在此基础上,展示了该结构色在雕塑领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飞秒激光加工技术不仅可以对透明石英材料表面进行3D打印雕刻,制作出雕塑;还可以在材料内部进行彩色三维结构加工,为雕塑艺术的内在表达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熔融石英材料 三维微纳加工 光栅衍射 结构色 雕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烧蚀模型与面齿轮形貌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明兴祖 李湾 +4 位作者 杨向东 伍昆军 樊滨瑞 刘金华 周旭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81,共8页
飞秒激光加工成为当今研究复杂齿轮制造的新方向。本文通过面齿轮齿面网格划分方法,利用齿面三维模型测量计算每个节点处的激光入射角θ,建立飞秒激光加工齿面材料18Cr2Ni4WA的反射率、能量密度分布等烧蚀模型,研究椭圆形烧蚀光斑面积... 飞秒激光加工成为当今研究复杂齿轮制造的新方向。本文通过面齿轮齿面网格划分方法,利用齿面三维模型测量计算每个节点处的激光入射角θ,建立飞秒激光加工齿面材料18Cr2Ni4WA的反射率、能量密度分布等烧蚀模型,研究椭圆形烧蚀光斑面积、烧蚀区面积,以及烧蚀凹坑深度等齿面形貌特征。通过模型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烧蚀光斑面积随θ的增大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烧蚀区面积随激光功率P的增加而增加,随θ的增大,先慢速减小而后呈指数函数形式加速减小;烧蚀凹坑深度随着P的增加而增加,随θ增大而呈现近似线性降低。θ对齿面质量的影响程度要大于P,较小的θ,以及P为4.9 W左右时齿面形貌较好,为提高面齿轮加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 网格划分 激光参数 齿面形貌特征 飞秒激光烧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环境下飞秒激光诱导氰基化学发光特性研究
11
作者 单沅 严浩 +5 位作者 刘旭辉 韩磊 鲁政 刘子晗 李博 高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445-2451,共7页
飞秒激光分子标记测速是目前主流的非侵入式测速技术,在常压环境下的速度场测量方面应用广泛,尤其是在超声速及高超声速流场测量方面极具优势。目前,飞秒激光分子标记测速方法主要包括标记氮气分子的飞秒激光电子激发标记测速技术和标... 飞秒激光分子标记测速是目前主流的非侵入式测速技术,在常压环境下的速度场测量方面应用广泛,尤其是在超声速及高超声速流场测量方面极具优势。目前,飞秒激光分子标记测速方法主要包括标记氮气分子的飞秒激光电子激发标记测速技术和标记甲烷/氮气混合气的飞秒激光诱导氰基化学发光测速技术(FLICC)。与飞秒激光电子激发标记测速技术相比,FLICC技术的信号强度和持续时间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其测速范围和适用场景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该技术可以为高速风洞、航空航天推进系统等环境下的流场速度测量提供技术支持。然而,高速流场往往伴随着低压的环境,如地面的低压风洞、近地或深空等环境。因此,研究低压环境下的流场测速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FLICC技术在低压环境下测速的适用性还无法确定。由于FLICC技术是通过拍摄发光分子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获得速度信息,因此被标记分子发光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直接决定着该技术的应用可行性。在低压环境下,由于粒子数密度降低,飞秒激光与分子作用以及粒子之间的能量传递都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发光的强度和寿命。本工作主要研究从常压到低压环境下FLICC的发光特性,实验中,低压腔压力可以在10 Pa至0.1 MPa间调节,腔内为1%浓度的CH_(4)/N_(2)混合气,飞秒激光入射到低压腔中与混合气作用,诱导化学反应生成高能态的CN,通过CN(B-X)的跃迁发出荧光,利用ICCD相机和光谱仪对光谱进行成像。通过拍摄不同时间延迟下的光谱信息,获得不同压力下CN发光谱线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建立了光谱强度随压力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降低,CN的发光强度逐渐下降,在10 Pa的压力下仍保持着较好的信号强度,通过ICCD相机的延迟成像,获得其荧光寿命约为5μs,满足FLICC的测速要求。该研究为FLICC技术在低压环境下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化学发光 光谱 低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的金刚石表面飞秒激光损伤阈值自动测量方法
12
作者 张大琪 钟云 +4 位作者 陈涛 张雨 师宇斌 司金海 侯洵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6,共13页
针对金刚石等材料表面激光损伤阈值测量的需求,提出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的飞秒激光损伤阈值自动测量方法。通过对损伤结构的显微图像灰度化、二值化、傅立叶滤波去噪结合损伤区域边界自动提取算法实现损伤结构的自动识别和其面积的自动测量... 针对金刚石等材料表面激光损伤阈值测量的需求,提出基于图像识别算法的飞秒激光损伤阈值自动测量方法。通过对损伤结构的显微图像灰度化、二值化、傅立叶滤波去噪结合损伤区域边界自动提取算法实现损伤结构的自动识别和其面积的自动测量,进一步拟合损伤面积与激光功率对数曲线然后外推获得损伤阈值。利用该方法测量出单晶金刚石50 fs飞秒激光单脉冲表面损伤阈值为3.1 J/cm^(2),微晶金刚石薄膜单脉冲损伤阈值为0.55 J/cm^(2)。该方法显著提升了材料飞秒激光损伤阈值的测量效率和精度,降低了测量成本,在金刚石等硬脆材料的飞秒激光加工技术、抗激光损伤特性等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激光损伤阈值 硬脆材料 自动识别 外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光泵浦的mJ级棒状Yb:YAG飞秒激光放大器(特邀)
13
作者 冯汝毅 邹跃 +4 位作者 郝静宇 王思佳 刘博文 范锦涛 胡明列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8,I0001,共10页
高功率泵浦引入的热效应是影响固体激光放大器实现高脉冲能量、高光束质量脉冲放大输出的因素,采用脉冲光泵浦的形式能够有效缓解热效应带来的影响。基于同步脉冲光泵浦方式,结合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仅通过单级棒状Yb:YAG双通行波激光放大... 高功率泵浦引入的热效应是影响固体激光放大器实现高脉冲能量、高光束质量脉冲放大输出的因素,采用脉冲光泵浦的形式能够有效缓解热效应带来的影响。基于同步脉冲光泵浦方式,结合啁啾脉冲放大技术,仅通过单级棒状Yb:YAG双通行波激光放大,压缩后获得单脉冲能量为1.65 mJ、重复频率为1 kHz、脉冲宽度为623 fs、光束质量因子为M2X=1.13,MY2=1.14、2 h功率稳定性为0.85%(RMS)、10万个脉冲间能量稳定性为1.11%(RMS)的高光束质量飞秒激光输出。将其作为基频光注入到基于补偿板的三倍频系统中,通过优化基频光光斑尺寸以及晶体厚度,得到单脉冲能量为0.438 mJ、中心波长为344 nm的紫外飞秒激光,三次谐波的总转换效率高达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器 飞秒激光 啁啾脉冲放大 频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FLEET测速实验研究
14
作者 殷一民 陈爱国 +2 位作者 李猛 陈力 陈爽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67,共7页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试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研究至关重要,气流速度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重要参数之一.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流场具有流速快和密度低等特点,给速度测量带来很大挑战.常规测速技术在高超声速低密度流场中应用时局限较多,...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试验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研究至关重要,气流速度是其中最受关注的重要参数之一.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流场具有流速快和密度低等特点,给速度测量带来很大挑战.常规测速技术在高超声速低密度流场中应用时局限较多,而FLEET技术具有不干扰流场和无需外加示踪物等优点,且直接以风洞工作气体为示踪分子,有望在高超声速低密度流场速度测量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首先研究了不同压强对FLEET信号的影响,发现随着压强的降低,光丝中心宽度逐渐展宽;在低密度条件下FLEET信号仍具有较高强度,可用于流场的速度测量分析.随后在Φ0.3 m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中分别对Ma5.0和Ma16.0来流条件开展了FLEET测速实验,结果表明,随延迟时间的增加,光丝中心宽度保持展宽趋势,荧光信号强度逐渐降低;与Ma5.0相比,在Ma16.0条件下荧光信号强度衰减速率更慢和光丝中心宽度更宽.通过FLEET实验测得的Ma5.0和Ma16.0条件下,风洞来流速度与皮托管测量值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0.31%和0.49%,表明FLEET技术能够为高超声速和低密度稀薄流动速度测量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电子激发标记测速技术 高超声速低密度风洞 速度测量 压强 飞秒光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级固体薄片组的飞秒脉冲压缩技术
15
作者 朱光毅 金尚忠 +7 位作者 吴磊 张国栋 莫云龙 尤越 薛媛元 张云龙 俞兵 董再天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4,共8页
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的产生通常是采用空芯光纤或非线性固体介质对几十飞秒的激光脉冲进行扩谱、压缩。然而,目前稳定性高、价格相对低廉的工业飞秒激光器的脉宽普遍处于百飞秒量级,因此,开展百飞秒激光脉冲的扩谱、压缩具有重要的现实... 少周期飞秒激光脉冲的产生通常是采用空芯光纤或非线性固体介质对几十飞秒的激光脉冲进行扩谱、压缩。然而,目前稳定性高、价格相对低廉的工业飞秒激光器的脉宽普遍处于百飞秒量级,因此,开展百飞秒激光脉冲的扩谱、压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脉冲宽度为145 fs的钛宝石激光为研究对象,利用固体薄片组和啁啾镜对其进行两级扩谱与脉宽压缩,采用瞬态光栅频率分辨光开关法进行脉冲波形和脉冲宽度测量。成功获得了7.5 fs的激光脉冲输出,压缩倍率达到19倍,能量转换效率>81%,压缩前后的脉冲宽度测量重复性分别为2.4%和3.4%。研究结果可为百飞秒工业飞秒激光器向少周期飞秒激光的压缩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固体薄片 脉宽压缩 光谱展宽 脉冲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镜阵列的可调谐成像及仿真研究
16
作者 顾志祥 曾露 +3 位作者 裴峰 肖轶 李建权 吴思竹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6-164,共9页
结合湿法蚀刻工艺和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在石英玻璃上制备了微孔阵列模板。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对模板进行软光刻复制,制备出了200×200(30.0μm)的微透镜阵列,通过Zemax仿真软件对微透镜的焦距及分辨率进行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数... 结合湿法蚀刻工艺和飞秒激光直写加工技术,在石英玻璃上制备了微孔阵列模板。利用形状记忆聚合物对模板进行软光刻复制,制备出了200×200(30.0μm)的微透镜阵列,通过Zemax仿真软件对微透镜的焦距及分辨率进行模拟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一致。在特定的转变温度(130℃)下,形状记忆微透镜阵列可实现微透镜尺寸、轮廓及空间分布的高度可编程性,从而赋予其形态转变能力。形状记忆微透镜阵列能够在不同形态间自由切换,当微透镜阵列处于压平状态时,经过再次加热至转变温度,能迅速恢复为最初态,实现了微透镜阵列的实时可变形功能。所提出的调谐方法为微光学器件的移动运输和光学传感等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透镜阵列 飞秒激光 形状记忆聚合物 仿真 可调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拍瓦飞秒激光与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电子加速及betatron辐射产生数值模拟
17
作者 谢波 张晓辉 +4 位作者 李天月 王子涛 齐伟 温家星 张智猛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2,共9页
针对典型拍瓦级飞秒激光装置参数,提出一种毛细管型的气室结构靶以产生百微米尺度且具有陡峭的密度上升沿的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该气室结构靶具有背压低、喷气量小的特点。由于气室壁约束,气室内,该气室靶可更加稳定产生平台状的气体... 针对典型拍瓦级飞秒激光装置参数,提出一种毛细管型的气室结构靶以产生百微米尺度且具有陡峭的密度上升沿的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该气室结构靶具有背压低、喷气量小的特点。由于气室壁约束,气室内,该气室靶可更加稳定产生平台状的气体密度分布。采用粒子模拟方法研究了拍瓦级飞秒激光与该近临界密度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电子加速及betatron辐射过程。结果表明,合适气体密度和激光脉宽有利于产生稳定的等离子体通道。在通道内,电子首先经历有效的激光尾波场加速。这些加速的高能电子与激光尾部直接作用,通过betatron共振和激光直接加速,可使其产额及截止能量进一步提升。该大电荷量高能电子束在等离子体通道内的横向振荡能够产生高亮度betatron辐射源,峰值光子能量约8 keV,亮度达到1:75×10^(20)ph·s^(-1)·mm^(-2)mrad^(-2)·(0:1%bw)^(-1)。此外,还重点研究了气体密度及激光脉宽对betatron辐射源的影响并阐述了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拍瓦飞秒激光 电子加速 betatron辐射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T-TPRK与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可预测性的研究
18
作者 张欧阳 李彦 +3 位作者 杨华 闫海波 严泽宇 王保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09,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 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基质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激光手术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SPT-TPRK组(21例37眼)和FS-LASIK组(18例32眼),测量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UCVA)、眼压、角膜厚度和角膜上皮厚度并计算切削偏差值,同时观察基质厚度变化,分析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的相关性。结果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U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周UCVA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周FS-LASIK组患者眼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术后各时间点实际基质切削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预测基质切削量相比,术后各时间点SPT-TPRK组患者角膜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1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均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FS-LASI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实际基质切削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T-TPRK组相比,术后1个月FS-LASIK组切削偏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3个月FS-LASIK组患者切削偏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与FS-LASIK组患者各组内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PT-TPRK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周相比,FS-LASIK组患者术后1个月基质厚度变化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患者基质厚度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SPT-TPRK组患者预测基质切削量与切削偏差值呈正相关(P<0.05),术后1、3个月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FS-LASIK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两者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SPT-TPRK与FS-LASIK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良好效果;两种手术患者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FS-LASIK在矫正屈光不正方面较SPT-TPRK预测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脉冲技术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飞秒激光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基质厚度 可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旋切叶片气膜孔锥度及孔口形貌研究
19
作者 孙旭东 倪祥云 +3 位作者 董理 陈根余 王长清 李明全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5,共8页
针对直径0.6 mm以上高温合金孔研究了基于道威棱镜旋切头的旋切光束逐层扫描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研究了反射镜偏移量、棱镜角度和旋切电机转速等旋切头相关参数,激光脉冲频率和功率,以及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等机床... 针对直径0.6 mm以上高温合金孔研究了基于道威棱镜旋切头的旋切光束逐层扫描加工工艺。通过试验研究了反射镜偏移量、棱镜角度和旋切电机转速等旋切头相关参数,激光脉冲频率和功率,以及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等机床运动参数对孔径和孔加工质量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切缝宽度、圆周扫描速度和圆周扫描半径间隔实现了高温合金孔的高质量加工,孔口表面几乎无烧蚀显色。旋切光束两步逐层扫描法可显著提高孔口加工质量,减少孔边毛刺,显著提高孔口圆度,并可获得锥度为0°的深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钻孔 旋切头 飞秒激光 孔径 重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窗口材料飞秒激光加工研究进展
20
作者 冯杰才 徐瑞 +3 位作者 董晓浩 李诚 卢正欣 陶龙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24-133,共10页
金刚石、硫化锌和碳化硅等光学窗口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和光学特性,是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关键材料。超短脉冲、高瞬时功率的飞秒激光已成为金刚石等光学窗口材料的加工利器,解决了机械加工、化学刻蚀和微放电加工等传统加工技术存在的机... 金刚石、硫化锌和碳化硅等光学窗口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和光学特性,是红外成像制导系统的关键材料。超短脉冲、高瞬时功率的飞秒激光已成为金刚石等光学窗口材料的加工利器,解决了机械加工、化学刻蚀和微放电加工等传统加工技术存在的机械损伤、裂纹、粗糙度和残余应力高等问题。梳理了飞秒激光与宽禁带光学窗口材料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能量吸收、非平衡态能量传递与转移机理和材料去除机制。分析了金刚石、硫化锌和碳化硅等光学窗口材料飞秒激光工艺研究及其典型应用。最后,总结了金刚石等光学窗口材料飞秒激光加工仍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硫化锌 碳化硅 飞秒激光 激光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