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4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激光加热温度分布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研 石广丰 +2 位作者 孟巳崴 邹春阳 姚栋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在激光加热过程中,被加热材料的温度变化会对加工精度产生重大影响。为准确了解激光辐照材料引起的物理效应,根据激光加热的实际情况,建立材料表面升温的三维热传导模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材料温度场的数值模... 在激光加热过程中,被加热材料的温度变化会对加工精度产生重大影响。为准确了解激光辐照材料引起的物理效应,根据激光加热的实际情况,建立材料表面升温的三维热传导模型。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计算软件建立材料温度场的数值模型,得到在激光辐照下的温升与热变形规律,改变实验参数获得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工件温度分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GA-BP神经网络算法的温度分布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GA-BP神经网络算法的温度分布预测模型可以迅速计算改变加工参数时的工件温度并预测温度分布情况,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7.22K,相关系数为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热 热加工 温度分布 ga-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EIGA导流管伸出长度的优化研究
2
作者 郭快快 李建中 刘常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2-1257,共6页
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electrode induction melting gas atomization,EIGA)导流管不同伸出长度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导流管伸出长度对流场结构和粉末粒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导... 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electrode induction melting gas atomization,EIGA)导流管不同伸出长度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导流管伸出长度对流场结构和粉末粒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导流管伸出长度为0 mm时,回流区内的速度最大值为335 m/s,气体出口处的膨胀波簇明显变大,会出现反喷现象.随着导流管伸出长度的增加(1~4 mm),回流区的长度逐渐增加,且所制备的合金粉末的平均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导流管伸出长度为2和3 mm时,抽吸压力最大,利于液滴二次破碎.导流管伸出长度为2 mm时,粉末粒径分布均表现为单峰的正态分布形态,粉末的中位粒径d50为84μm,粒径分布最均匀,粒径范围最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EIga) 导流管 流场结构 回流区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散射及其对呼吸健康的风险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海波 杜龙飞 +3 位作者 任睿 王巍嵩 贺华波 施恒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3-731,共9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轮胎磨损颗粒物(Tire Wear Particles, TWPs)的排放已经超过尾气排放,成为道路交通“非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建立了大客车-花纹轮胎-轮胎磨损颗粒物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并探究了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轮胎磨损颗粒物(Tire Wear Particles, TWPs)的排放已经超过尾气排放,成为道路交通“非尾气”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研究建立了大客车-花纹轮胎-轮胎磨损颗粒物的气固两相流模型,并探究了不同车速下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的空间质量浓度分布特性。结果显示:TWPs的散射轨迹受车辆外部流场和车尾涡旋的影响,不同粒径的磨损颗粒物在散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分层现象;在纵向上,磨损颗粒物扩散高度呈先升高后保持稳定的现象,且扩散高度随车速差异逐渐稳定在3.45~3.76 m;在横向上,最大扩散宽度稳定在6.0 m左右;颗粒物质量浓度沿车侧方向遵循近似的正态分布,在车速为20 km/h,距车辆左右对称面宽度为4.3 m、距地面高度为0.4 m处,达到峰值85.1μg/m^(3),在距离对称面宽度为4.0~5.0 m,高度为0~1.0 m范围是呼吸健康的潜在危险区域。研究获取了大客车轮胎磨损颗粒物的空间扩散分布特性和质量浓度分布规律及对生物体呼吸健康的影响,为大客车颗粒物造成的环境问题研究及其捕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非尾气”排放 气固两相流模型 轮胎磨损颗粒物 质量浓度分布 呼吸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瑞利散射法用于喷气负载气流场分布探测
4
作者 王亮平 李沫 +1 位作者 王晟 张振荣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6-172,共7页
喷气负载是Z箍缩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负载构型。在喷气负载中,准确诊断在施加电流之前气流场初始分布,对于控制内爆动力学不稳定性、提高X射线辐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利用平面紫外激光瑞利散射法对喷气负载气流场分布进行诊断的可行... 喷气负载是Z箍缩研究广泛采用的一种负载构型。在喷气负载中,准确诊断在施加电流之前气流场初始分布,对于控制内爆动力学不稳定性、提高X射线辐射输出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利用平面紫外激光瑞利散射法对喷气负载气流场分布进行诊断的可行性实验,获得了Z箍缩喷气负载气流壳层随时间演化的图像信息,可以得出,喷气负载在靠近喷嘴端面1 cm区域内形成低密度空心区,同时径向呈现喇叭形外扩,与弹道气流解析模型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实验中利用平面瑞利散射所获得的气体密度要高于模拟得到的密度3~4个量级,主要原因在于喷嘴气流场在低压及低温条件下形成了团簇结构,大大增强了光的瑞利散射效应。尽管如此,利用激光瑞利散射法仍可获得细节清晰的气流场相对密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箍缩 喷气负载 瑞利散射 气体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主控因素
5
作者 夏辉 王龙 +5 位作者 李娅 张道锋 张园园 朱望明 张伟 刘平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7,共10页
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复杂,制约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试气及生产数据等资料,系统开展地层水类型划分、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明确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主要赋... 庆阳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气水分布复杂,制约了气田的高效开发。针对这一问题,综合利用钻测井、三维地震、试气及生产数据等资料,系统开展地层水类型划分、气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明确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水主要赋存于山1段,盒8段产水层较局限,平面上可划分出中部高含水区以及西部、东部中含水区;地层水可划分为构造低部位滞留水、断裂破坏层间水及孤立透镜体水。构造低部位滞留水分布于研究区西部,受区域构造特征和生烃强度影响;断裂破坏层间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受断裂体系控制;孤立透镜体水分布于研究区东部,主要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及运移距离。该研究成果为复杂构造背景致密砂岩气藏气水分布及天然气成藏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也为后续气田效益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分布 控制因素 致密砂岩气藏 上古生界 庆阳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磷酸含氟尾气高效资源化利用热力学分析与工程实践
6
作者 李季 王佳才 +4 位作者 马永强 袁海斌 简路明 姜基灿 朱家骅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4-1492,共9页
针对湿法磷酸萃取-浓缩和尾气洗涤氟逸出过程,建立了H_(2)SiF_(6)-H_(2)O与H_(2)SiF_(6)-H_(3)PO_(4)-H_(2)SO_(4)-H_(2)O体系热力学平衡下的氟元素气液分配比,模型预测误差在20%之内。基于热力学分析,降低尾气洗涤温度,可增加传质推动... 针对湿法磷酸萃取-浓缩和尾气洗涤氟逸出过程,建立了H_(2)SiF_(6)-H_(2)O与H_(2)SiF_(6)-H_(3)PO_(4)-H_(2)SO_(4)-H_(2)O体系热力学平衡下的氟元素气液分配比,模型预测误差在20%之内。基于热力学分析,降低尾气洗涤温度,可增加传质推动力,有利于提高氟吸收传质速率和产出高浓度的氟硅酸溶液,但冷凝水增多,加大了系统水平衡压力。在氟吸收循环回路串联无泵循环闪蒸浓缩氟硅酸的单元操作,设计并实施了7.5万吨P_(2)O_(5)/年WPA尾气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项目,用低温、高浓度氟硅酸逆流吸收并冷却尾气低于323 K,使含氟尾气过饱和冷凝,既强化尾气氟化物吸收,又避免硅胶颗粒结块丧失流动性,使尾气氟含量≤2 mg/m^(3),尾气氟回收率≥99%,尾气总量减排20%以上,氟硅酸产品H_(2)SiF_(6)≥18%(质量),提供了一个湿法磷酸含氟尾气高效资源化利用的工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气液分配比 尾气 资源化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驱水与水驱气流体微观分布特征研究
7
作者 汪周华 张鸿宇 +2 位作者 张娟 廖浩奇 黄仕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述气水两相在相渗测试前后的微观分布,并结合前人利用可视化模型得到的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对分布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表明:2种测试方法相比,水驱气与气驱水过程中微米级(>1μm)孔隙驱替程度基本一致,但水驱气过程中亚微米级(0.1~1μm)与纳米级(<0.1μm)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高,而气驱水过程中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内水相大部分未被动用。裂缝型与孔隙型岩心相比,裂缝型岩心微米级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低,而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驱替程度则相对较高。2种测试方法下流体微观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孔隙内部毛管力的作用形式不同,而2类岩心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其主要渗流通道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渗流 核磁共振 微观分布特征 渗流机理 相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贾宏杰 +3 位作者 靳小龙 穆云飞 李敬如 胡诗尧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51,共12页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氢能利用模式,提出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多微网IES电-氢-热P2P交易框架及定价模型。其次,考虑单一微网的电-氢-热多元耦合约束及不同微网间电-氢-热多能互济,兼顾经济性及环保性,提出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混氢天然气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次梯度法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该P2P问题,从而保护各微网的隐私。所提方法设计了动态电、氢、热P2P价格,将传统的电力共享模式拓展为DSG电-氢-热多元协同共享模式。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促进电能、氢能及热能协同共享,并降低多微网IES总运行成本及总碳排放量,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分布式智能电网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氢能 分布式智能电网 微网 综合能源系统 混氢天然气 低碳优化 端对端交易 电-氢-热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气田db1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预测
9
作者 张飞 张浪 +5 位作者 张连进 刘微 欧成华 毛正林 徐睿 黄润峰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7,共14页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 四川盆地蓬莱气田灯四段碳酸盐岩储层是中国陆上石油“十四五”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之一,年代古老,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空间分布难以预测。为此,围绕蓬莱气田db1区的地质、钻井、测井和地震特征,建立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井震一体化分类预测技术,解析深层碳酸盐岩成储特征及储层分布模式,实施储层非均质分布的反演及预测,精细刻画储层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结果表明:(1)蓬莱气田灯影组四段储层集中分布在上亚段,呈现出上下两套储层,上储层局部分布、下储层发育,仅一套储层发育等3种构型模式;(2)储层分类预测成果显示,研究区好储层和中等储层厚度较小、分布零散,差储层厚度大、纵横向分布连片性较好,平面分布在ps106井、db1井、ps11井及其邻近区域;(3)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及分布预测的成功,在验证所建技术适用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也为蓬莱及类似气田储层分布预测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气田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预测 井震一体化预测 储层分布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显式可靠性约束与燃气管存的气电联合配网分布鲁棒规划方法
10
作者 何川 周游 +2 位作者 刘绚 南璐 刘天琪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2-116,共15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升,气电联合配网(integrated electricity-gas distribution systems,IEGDS)发展迅速,其研究的必要性也随之凸显。为解决IEGDS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后的多设施规划及可靠性评估问题,提出了考虑可靠性约束的IEGDS分... 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升,气电联合配网(integrated electricity-gas distribution systems,IEGDS)发展迅速,其研究的必要性也随之凸显。为解决IEGDS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后的多设施规划及可靠性评估问题,提出了考虑可靠性约束的IEGDS分布鲁棒优化(distributionally robust optimization,DRO)规划模型。可靠性评估通过系统平均中断频率指标(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frequency index,SAIFI)与预期能源未供应指标(expectation energy not supplied,EENS)量化,给出一种显式可靠性评估模型。利用Wasserstein距离衡量的DRO规划模型来处理可再生能源出力、电与气负荷的随机性。最后经过案例分析得出,投建设施种类的增加不仅能降低总成本,还能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与灵活性,可再生能源出力与气电负荷的不确定性导致总成本提升60%以上。随着可靠性要求提升总成本也随之提高,但得到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更具价值与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电联合配网 不确定性规划 可靠性评估 分布鲁棒优化 燃气管存量 需求响应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P2G-CCS-HFC协调运行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分布鲁棒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杉 卢渊涛 王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7-101,共15页
为提高低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的低碳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提出一种考虑电转气(power-to-gas,P2G)、碳捕集装置(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和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HFC)协调运行... 为提高低碳园区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的低碳性和可再生能源消纳率,提出一种考虑电转气(power-to-gas,P2G)、碳捕集装置(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和氢燃料电池(hydrogen fuel cell,HFC)协调运行的RIES低碳经济调度方法。首先,根据传统火电机组集中碳排放的特点,加入CCS打造更具灵活性的碳捕集电厂(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CCPP)。其次,在两阶段P2G中加入HFC,细化氢能使用,建立P2G-CCS-HFC整体模型,在氢能平衡约束条件下,分析不同设备决策对整体模型优化成本的影响。同时,在供能侧和需求侧分别引入绿证-碳交易和综合需求响应双重市场机制激励。最后,考虑风光不确定性,以风光历史数据为基础,构建考虑场景分析和数据驱动的、以最小化总成本为目标函数的RIES分布鲁棒调度模型。基于算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水平,促进新能源消纳,为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电厂 电转气 氢燃料电池 绿证碳交易 分布鲁棒优化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电阻率控制因素及含气分布规律
12
作者 闫建平 黄莉莎 +7 位作者 郭伟 唐洪明 胡钦红 廖茂杰 邱小雪 聂彧晗 郑马嘉 黄毅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95,共14页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 四川盆地南部长宁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地层存在测井低电阻率(<10Ω·m)、超低电阻率(<5Ω·m)异常现象,不同区域低电阻率含气层的产气量差异较大。为深入认识该区页岩低电阻率成因及对含气性的影响,基于该区页岩X射线衍射、物性、扫描电镜、激光拉曼光谱、地球化学特征测试分析结果和测井解释成果等的系统分析,明确了低电阻率成因以及电阻率与含气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页岩在不同构造单元的测井电阻率差异明显,低、超低电阻率井主要分布在双龙—罗场向斜、建武向斜西侧及叙永向斜,正常电阻率井集中分布于建武向斜;(2)双龙—罗场向斜、叙永向斜页岩低、超低电阻率主要成因受有机质石墨化和高含水饱和度的双重控制,而建武向斜以西页岩低电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质弱石墨化及部分层段黏土矿物含量高;(3)超低电阻率页岩普遍存在于大型断裂体系较发育、深埋藏(大于3 000 m)、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的地质背景下,含气性较差、勘探风险大;(4)低电阻率出现在断裂弱发育、有机质演化程度适中—略高的地质条件下,含气性相对较好;正常电阻率页岩保存条件受破坏程度弱、含气性良好。结论认为:(1)低电阻率并不意味着页岩气储层具有差含气性,保存条件及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对低电阻及含气性有重要影响;(2)双龙—罗场向斜东南、东、东北边缘,即向建武向斜过渡的低电阻率区域,以及叙永向斜NX33井区以西的低电阻率区域,含气量通常大于1.0 m^(3)/t,含气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五峰组—龙马溪组 低电阻率页岩 超低电阻率页岩 电阻率差异 含气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体倾角突变对煤与瓦斯突出及冲击演化特征影响
13
作者 唐巨鹏 黄磊 +3 位作者 潘一山 张昕 任凌冉 张众华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2,共15页
为进一步探究深部复杂地质构造煤体倾角突变对煤与瓦斯突出及冲击演化特征影响,考虑突出实际情况,设置倾角突变界面,界面上侧为原煤,下侧为型煤,分别用于模拟原生煤体与构造煤体,通过三维应力加载模拟现场真实工况,结合冲击力测试仪、... 为进一步探究深部复杂地质构造煤体倾角突变对煤与瓦斯突出及冲击演化特征影响,考虑突出实际情况,设置倾角突变界面,界面上侧为原煤,下侧为型煤,分别用于模拟原生煤体与构造煤体,通过三维应力加载模拟现场真实工况,结合冲击力测试仪、声发射检测仪、数据采集仪等监测设备,开展不同倾角(煤体倾角突变初始角度θ_(I)、突变角度θ_(M))突变条件下突出模拟试验,分析煤体倾角突变对突出强度及冲击参数(冲击力峰值、负压段最大值、急剧变化段时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10°<θ_(I)≤20°、10°≤θ_(M)≤20°的范围内存在一个煤体倾角突变临界值θ_(T),当θ_(I)与θ_(M)均大于等于θ_(T)时,易发生低指标突出;当θ_(I)一定时,临界瓦斯压力与θ_(M)成负相关关系,单位突出强度与θ_(M)成正相关关系。(2)冲击力在模拟巷道内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急剧变化阶段、波动变化阶段及平稳变化阶段。正压阶段高频脉冲A与负压阶段高频脉冲B的数量与密集度均与θ_(M)密切相关,随θ_(M)的增大,冲击力急剧变化阶段波动越发复杂,高频脉冲A、B在该段内逐渐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3)冲击力峰值和负压段最大值与瓦斯集中系数成负线性关系,急剧变化阶段时长与瓦斯集中系数成正线性关系。冲击气流峰值速度和累计AE能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与瓦斯集中系数θ_(I)成负线性关系,两者皆在θ_(M)大于等于θ_(T)时呈现较为显著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复杂地质构造 煤体倾角突变 煤与瓦斯突出 煤粉分布 冲击力 突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页岩油气甜点意义
14
作者 施振生 周天琪 汪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9-776,共18页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 页岩油气高效勘探开发依赖于甜点分布的精准预测,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时-空分异与耦合效应对甜点分布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通过国内外典型含油气页岩的深入分析,系统揭示了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类型、分布及其对页岩油气甜点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有生源硅、生源碳酸盐矿物、生源磷酸盐矿物、内源有机质和盆内颗粒,主要富集于陆源碎屑过路区、陆源碎屑难到达区、上升洋流发育区和近滨快速海侵区4个区域。(2)内源组分中生源硅溶解再沉淀形成的自生石英通过氢键抑制有机质降解,生源碳酸盐矿物和磷酸盐矿物通过胶结降低孔隙水渗流速率来维持还原环境,从而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3)富内源组分页岩中生源硅与有机质协同成孔、生缝,产生独特的有机孔-微裂缝网络耦合结构。生源硅骨架提供刚性支撑与孔隙网络,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膨胀应力与溶蚀作用共同驱动三维微裂缝网络的发育。(4)内源组分通过影响有机质富集、孔隙结构、气体吸附、渗流特征以及岩石脆性,来决定页岩油气甜点的分布。页岩油气的甜点一般具有高生源硅含量、高总有机碳含量、多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和高脆性矿物含量的特征。目前,细粒沉积中内源组分的成因和富集机制、内源组分与储层物性和脆性指数的定量关系以及成岩过程中内源组分对有机质保存与孔隙演化的动态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未来,需要进一步通过多尺度表征、人工智能和多学科融合等手段来识别和分析内源组分,从而为页岩油气高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生源硅 碳酸盐矿物 内源组分 甜点分布 细粒沉积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震联合的辫状河沉积微相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77井区为例
15
作者 李宏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7,共17页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杭锦旗锦77井区下石盒子组1段(简称盒1段)层序沉积特征,通过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研究岩石相测井曲线响应和地震反射特征,结合不同结构砂体地球物理正演结果,总结了盒1段沉积微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综合响应模式,划分了下石盒子组及其上、下地层各级层序界面,研究了内部沉积微相特征;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地层切片技术,井-震结合、互为约束,确定了H1-2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根据下石盒子组高频层序格架及砂体分布,将盒1段划分为4个小层。砂体主要分布在H1-1—H1-3小层,每个小层厚15~20 m。②综合盒1段岩性、沉积构造、沉积相标志、垂向组合和砂体分布特征,认为主要为低可容纳空间、物源供给充分、河道不固定的游荡性辫状河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和泛滥平原是最主要的三种沉积微相。主要目的层H1-2小层发育近南北向条带状展布的辫状河道3~4条,宽度介于1~8 km,北部河道是心滩微相发育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层序 井-震结合 地球物理正演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H1-2小层 锦77井区 东胜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温度场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郅豪 赵佳锡 +2 位作者 章荣平 覃晨 刘婷婷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8-375,共8页
依托高压气源,建立了高压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在小流量的校准实验中,标准临界流文丘里喷嘴(CFVN)阵列上游的温度场分布对测量不确定度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标准CFVN阵列上游的温度场,在喉径8.251 mm CFVN的校准实验中,分... 依托高压气源,建立了高压临界流文丘里喷嘴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在小流量的校准实验中,标准临界流文丘里喷嘴(CFVN)阵列上游的温度场分布对测量不确定度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标准CFVN阵列上游的温度场,在喉径8.251 mm CFVN的校准实验中,分析和对比了3种不同标准CFVN阵列组合方式以及不同流量下的温度场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小流量下,标准CFVN阵列上游的最大温差为1.97 K,随着管内流量增加,温度场分布不均匀性降低;3种不同标准CFVN阵列组合方式下,阵列上游最大温差在1.10~1.97 K之间变化。因此,为提高滞止温度测量精度,需要优化小流量下的温度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量 临界流文丘里喷嘴 流量标准装置 温度场分布 流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裂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及扰动机制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杰 徐浩 +6 位作者 邓虎成 何建华 李国峰 刘岩 宋威国 邓乃尔 武瑾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5-330,共16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区内断裂广泛发育,断裂带附近地应力场特征规律不明,严重制约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差应变实验、声发射实验、测井解释地应力大小、波速各向...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定北地区上古生界致密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区内断裂广泛发育,断裂带附近地应力场特征规律不明,严重制约该区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差应变实验、声发射实验、测井解释地应力大小、波速各向异性实验、古地磁实验、成像测井与偶极声波测井资料解释地应力方向、数值模拟等多方法融合开展研究区上古生界地应力场特征精细解析,以期查明定北地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扰动机制。【研究结果】定北地区上古生界三向应力具有垂向主应力>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的特征,区域地应力场大小主要受断裂带控制,应力扰动程度与断裂部位、断裂规模、断裂成因等因素有关,其中溶塌型断裂带区域三向应力相对最低。区域主应力场方向为N35°E~N45°E,储层地应力方向主要受区域主应力场方向和断裂带控制,不同类型断裂带引起的地应力扰动范围和扰动程度存在差异,其中地应力扰动范围主要受断裂走向与断层长度所影响。【结论】基于地应力场特征研究,本文明确了定北地区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分布特征和扰动规律,探讨了不同成因断裂带对地应力大小的扰动机制,并建立了研究区地应力方向扰动宽度预测模型,对后续井网部署及压裂改造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断裂 岩溶 分布特征 扰动机制 数值模拟 油气勘查工程 定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综合能源系统的分布式最优调度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晓荣 杨宇 +2 位作者 刘勇 刘森 文福拴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6,74,共8页
电-气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并支撑可持续能源转型。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通常隶属于不同的运营主体,这制约了IES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多能互济协同。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各能源子系统独立优... 电-气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并支撑可持续能源转型。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通常隶属于不同的运营主体,这制约了IES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多能互济协同。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各能源子系统独立优化的分布式最优调度方法。建立了电力网络潮流约束、天然气网络管网约束、电-气耦合约束下的IES集中式控制模型,并利用凸松弛技术和大M法对非凸约束进行了转化;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对集中式控制模型进行解耦,使其转化为电力网络和天然气网络独立优化的分布式协同控制模型,并给出了电-气IES分布式控制方法的实施流程;用算例系统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做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集成 综合能源系统 最优调度 集中式控制 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配电网线损的GA与BP结合的新方法 被引量:55
19
作者 辛开远 杨玉华 陈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2,共4页
为了克服常规BP算法而陷入局部极小及基本遗传算法GA过早收敛的缺点 ,该文提出一种将神经网络BP算法与GA算法结合的新算法 ,用于计算配电网线损。对于有代表性的配电线路的线损与特征参数 (如线路某时段内通过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供电... 为了克服常规BP算法而陷入局部极小及基本遗传算法GA过早收敛的缺点 ,该文提出一种将神经网络BP算法与GA算法结合的新算法 ,用于计算配电网线损。对于有代表性的配电线路的线损与特征参数 (如线路某时段内通过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供电量 )的样本数据 ,先作标准化处理 ,再进行分群 ,然后用GA与BP结合的新算法映射 (拟合 )线损与特征参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 6 8条配电线路数据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线损计算 遗传算法 常规算法 ga BP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水平井温度分布特征及流量测试实验研究
20
作者 黄云龙 许剑 +2 位作者 刘通 元昕彤 徐强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622,共11页
明确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对于利用井温数据解释天然气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水平段多相参数测试实验装置,发现水平段温度分布特征与孔眼进气量、含水率以及相邻孔眼的温降密切相关,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差的流量及含水率预测关联式。实验结果... 明确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对于利用井温数据解释天然气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水平段多相参数测试实验装置,发现水平段温度分布特征与孔眼进气量、含水率以及相邻孔眼的温降密切相关,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差的流量及含水率预测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气体流入量越大,孔眼下方温度越低,而含水率增大会减弱气体通过孔眼时的温降,气体的节流温降效应在体积含水率达9%时消失。当多孔同时进气时,下游温降受上游温降影响显著,并随相邻孔眼间进气比增大而呈线性增强趋势,说明在纯产气阶段,利用温度数据计算射孔段产量时需要考虑射孔段间的温降干扰。但当下游孔眼流入气液两相时,随含水率的升高,上游温降对下游温降的影响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分布 水平气井 焦耳-汤姆逊效应 气液两相流 天然气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