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5年M_(w)7.1西藏定日地震地表破裂与同震位移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富财 潘家伟 +6 位作者 李海兵 杨少华 吴坤罡 苏强 张斯琪 Marie-Luce CHEVALIER 卢海建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703,共19页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M_(w)7.1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措果乡(28.50°N,87.45°E),震源深度10 km。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伴随左行走滑分量的正断型地震事件,发震构造为青藏高原南部申扎-...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M_(w)7.1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措果乡(28.50°N,87.45°E),震源深度10 km。震后的野外现场考察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伴随左行走滑分量的正断型地震事件,发震构造为青藏高原南部申扎-定结裂谷南段的丁木错断裂。地震沿丁木错地堑东缘和拉轨岗日山西侧谷地东缘形成了长约35 km的不连续同震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先存断层陡坎发育,整体近SN走向,以新鲜、西倾的正断层陡坎和张裂隙为主,并在部分位置具有显著的右阶雁列组合特征。根据破裂发育规模和连续性特征,自北向南将同震地表破类带分为羊母丁错姆、尼辖错北东、古荣村东和丁木错段。其中连续性较好的尼辖错北东段和古荣村东段的长度分别为~6 km和~3 km,测量获得的最大同震垂直位移量分别为2.7±0.6 m和~0.9 m,最大走滑位移量分别为~1.1 m和~0.4 m。灾区不同乡村的震害程度与发震断层上盘效应及其与破裂带的距离密切相关。此外,定日地震造成的区域应力变化可能触发了发震断层南东侧郭加断裂和日玛那穹隆的活动,因此郭加断裂、定结断裂未来强震风险增加,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W)7.1定日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同震位移 丁木错断裂 申扎-定结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玉树Mw6.9地震InSAR地表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沈强 乔学军 +3 位作者 王琪 张景发 谭凯 杨少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共5页
利用ALOS PALSAR和ENVISATASAR雷达遥感干涉像对,获取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w6.9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对形变结果的分析表明:至少有3次地表破裂;沿断层走向的形变分布范围远大于垂直断层分布范围,且对断层两侧的影响范围在10 km左右;... 利用ALOS PALSAR和ENVISATASAR雷达遥感干涉像对,获取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w6.9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对形变结果的分析表明:至少有3次地表破裂;沿断层走向的形变分布范围远大于垂直断层分布范围,且对断层两侧的影响范围在10 km左右;最大的视线向形变量达54 cm,最大水平位移达180 cm;形变分布特征与左旋走滑断层特征吻合。对比ALOS PALSAR和ENVISAT ASAR的形变测量结果,发现两种模式获取的结果非常一致。另外基于InSAR获取的宏观震中与野外考察结果也非常一致,表明InSAR是宏观震中快速定位的简单快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区 Mw6.9地震 INSAR 地表形变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8.0级强震北川、映秀地表破裂现象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志辉 杨主恩 +2 位作者 陈桂华 马文涛 孙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5-358,共4页
在汶川8.0级大地震后,通过对北川和映秀2个极震区地表破裂的初步调查发现:北川、映秀地震形变带总体上为NE-SW向展布;地震破裂带以逆冲为主,兼小量走滑位移;北川地表形变带挤压缩短量为3~4m,映秀地表破裂左旋走滑位移为0.4~0.5m。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断层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带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江娃利 肖振敏 +1 位作者 王焕贞 龚复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34,共11页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 ;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 ,公元 84 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 沿内蒙大青山山前活动断裂进行野外调查及探槽开挖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断裂西部地段及东部地段的最新活动时期在全新世中期以后及全新世晚期以前 ;中部地段在全新世晚期强烈活动 ,公元 84 9年包头地震的地表破裂沿该段展布。大青山山前台地与断层陡坎分布、洪积扇类型及河流阶地断错等地貌特征、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范围、沿断裂带探槽开挖获得的古地震事件对比 ,以及现今中小地震震中分布表明 ,全新世晚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以土左旗为界 ,该界以西全新世晚期断裂强烈活动 ,该界以东全新世晚期断裂活动不明显。全新世时期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活动显示了由东向西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 大青山 山前活动断裂带 地震破裂 地震活动 探槽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于田Ms7.3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发震构造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海兵 潘家伟 +7 位作者 孙知明 刘栋梁 张佳佳 李成龙 刘亢 CHEVALIER Marie-Luce 云锟 龚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94,共15页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境内西昆仑山东段地区发生了Ms7.3级强烈地震,震后野外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4600~5100m的地区形成了由一系列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以及挤压鼓包和裂陷等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阿尔金... 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于田县境内西昆仑山东段地区发生了Ms7.3级强烈地震,震后野外考察表明,这次地震在海拔4600~5100m的地区形成了由一系列张裂隙、张剪裂隙、剪切裂隙以及挤压鼓包和裂陷等雁行状组合而成的地表破裂带,破裂带沿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的两条近平行的分支断裂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和南硝尔库勒断裂分布,整体呈NEE走向,全长约28 km,其中,沿阿什库勒-硝尔库勒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10km,主要呈N63°~65°E走向,以左旋走滑伴随伸展性质的破裂为主,最大左旋位移约0.7m,最大垂直位移约0.4m;沿南硝尔库勒断裂展布的地表破裂带长约15km,呈N54°~60°E走向,以左旋走滑伴随逆冲性质的破裂为主,最大左旋位移约1 m,最大垂直位移约0.75m;上述两破裂带之间沿N15°E方向由零星的张裂隙和右阶雁行状分布的张裂隙或张剪裂隙组成的不连续破裂带长约5km,显示为伸展具有左旋走滑的性质;另外,在南硝尔库勒断裂北侧沿N100°~110°E方向展布一系列具有挤压、右旋走滑性质的地表破裂带长约4km,宽约2km,与NEE走向的左旋走滑破裂带构成同震共轭破裂带.这种特殊的地表破裂样式是近期发生的强地震中结构最复杂的走滑断层型地表破裂.发震断裂属于阿尔金断裂带西南段尾端分支断裂,它与郭扎错断裂和龙木错断裂构成“阿尔金断裂”向SW方向的延伸部分,它们是青藏高原西部晚新生代强烈活动断裂,其大地震活动是由于印度和欧亚板块间碰撞而产生大陆变形的应变能释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Ms7.3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带 同震位移 发震构造 阿尔金断裂 西昆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浮山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与位移速率 被引量:7
6
作者 闫小兵 周永胜 +3 位作者 李自红 扈桂让 任瑞国 郝雪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5,共11页
金大定9年(1209年)浮山县城附近发生过6½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许多专家学者推测浮山断裂可能是其发震构造,但均未进行深入研究。浮山断裂位于山西断陷带临汾断陷盆地东侧,为临汾断陷盆地和太行山断块隆起区的分... 金大定9年(1209年)浮山县城附近发生过6½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许多专家学者推测浮山断裂可能是其发震构造,但均未进行深入研究。浮山断裂位于山西断陷带临汾断陷盆地东侧,为临汾断陷盆地和太行山断块隆起区的分界断裂,前人对其研究较少。文中针对浮山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和位移速率开展定量研究。首先,对浮山断裂前交村一带进行遥感解译、开挖断裂面、采集并测试断错地貌年代学样品,获取地质地貌体的形成时代,确定该断裂最新一期的地层错断事件晚于距今7ka,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具备发生7级及以上地震的能力。浮山断裂距今17ka(晚第四纪)以来共发生2期较为明显地层错断事件:第1期发生于距今17~7ka期间,造成了2.04m的地层错断量,平均位移速率为0.2mm/a;第2期发生于距今7ka以来,造成了3.93m的地层错断量,平均位移速率为0.56mm/a。晚更新世以来,浮山断裂的位移速率有增大的趋势,未来的地震危害性值得关注。之后使用陆基LiDAR扫描获取浮山断裂乔家坡村基岩断面(与前交村断面相距4.5km)的形貌数据,采用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计算了断层面形貌的分维值并划分了形貌风化条带,确定浮山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2期地层错断事件造成的断错量由老到新分别为3.18m和2.51m。研究表明,基岩断层面分形法是研究基岩区古地震事件期次的有效方法,其地层错断事件划分和第四系断裂面错断事件的划分结果一致。最后,文中对1209年浮山6½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进行了探讨,认为浮山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浮山断裂的可能性最大。但由于缺少年代下限且仅有的上限年代与历史地震时间相距甚远,需要对该断层开展更为详细的调查研究,以确定是否存在年代更新、震级相当的古地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山断裂 基岩断层面 滑动速率 1209年浮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中央断裂北段地表破裂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乔宝成 李勇 +3 位作者 董顺利 闫亮 陈浩 马博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338,348,共7页
研究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龙门山构造带的北段,即北川-南坝-林庵寺断裂的地表破裂。通过黄家坝、桂溪、平通、南坝、石坎子等地的考察和测量,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断裂带连续分布,走向为N45°~65°E。垂直位错与水平位... 研究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龙门山构造带的北段,即北川-南坝-林庵寺断裂的地表破裂。通过黄家坝、桂溪、平通、南坝、石坎子等地的考察和测量,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断裂带连续分布,走向为N45°~65°E。垂直位错与水平位错比值从西南段黄家坝的2.8:1逐渐降低到北东段南坝、石坎子的0.9:1。地表破裂特征表明,断裂以右旋走滑分量为主,并具有较高的逆冲分量。余震分布表明,青川断裂与北川-南坝-林庵寺断裂之间可能存在隐伏活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龙门山构造带 中央断裂 地表破裂 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散斑相关法测量水下物内层界面位移 被引量:3
8
作者 褚俊 沈磊 +3 位作者 罗志华 胡莉莉 胡鹏 朱鸿茂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6-420,486,共5页
超声散斑相关法可应用于水下物体内层界面的位移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所建立的测量实验系统,对位于水中的有机玻璃试件内层界面的面内位移和离面位移进行了实测,测量误差一般在7%以内。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刚体... 超声散斑相关法可应用于水下物体内层界面的位移测量,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所建立的测量实验系统,对位于水中的有机玻璃试件内层界面的面内位移和离面位移进行了实测,测量误差一般在7%以内。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刚体位移情况下,一般经粗磨、粗刨和粗铣加工或砂模铸造后的粗糙外层界面对超声散斑相关法内层界面位移测量结果的影响极小;当外层界面发生应变时,其变形前后内层界面上的散斑场的相关性将随应变量的增加而减弱,但外层界面应变小于0.05ε时,内层界面上超声散斑相关系数的减小不超过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散斑 相关法 内层界面 位移测量 粗糙度 退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下开采断层活化监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国彦 代俊成 +3 位作者 李振阳 陈英 梁伟章 王恩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0,共6页
针对海底大型金属矿山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矿体上盘赋存F1断层在高强度开采下受到不同程度扰动而存在活化失稳可能性的问题,以弹性力学和最小势能原理为基础,推导出了加锚断层面活化的力学模型.采用MGJY锚杆截面应力计和单点位移... 针对海底大型金属矿山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翼矿体上盘赋存F1断层在高强度开采下受到不同程度扰动而存在活化失稳可能性的问题,以弹性力学和最小势能原理为基础,推导出了加锚断层面活化的力学模型.采用MGJY锚杆截面应力计和单点位移计对断层应力、位移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数据,综合判断断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监测点处断层未发生活化.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其他断层的稳定性评价和后续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下开采 断层活化 加锚结构面 应力位移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层划分与氯离子分布的表征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智山 魏荟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8,共7页
混凝土表面渗透性的研究与评价,均与表面层的次级层量化及其性能表征有关.阐述了混凝土中部分与层有关的参数,提出距表面断距x、距表面单位断距中值z和距表面单位断距层z这3个主要概念,建立了混凝土中层的划分方法、表征方法及其分... 混凝土表面渗透性的研究与评价,均与表面层的次级层量化及其性能表征有关.阐述了混凝土中部分与层有关的参数,提出距表面断距x、距表面单位断距中值z和距表面单位断距层z这3个主要概念,建立了混凝土中层的划分方法、表征方法及其分布模型与单位横断层性能参数cns(单位横断层氯离子质量分数)及其分布的表征方法,通过该表征方法分析研究了CHS的试验值,结果表明:影响混凝土渗透性的表层厚度为2.0~3.0mm,Z3=2.5±0.5是一个特殊断层,分层取样断距量级宜为亚毫米级,表面渗透层厚度可仅限于10mm;CHS表观分布模型CHS,b-z(x)呈指数函数分布,表面渗透层内表面和外表面处的CHS其基准不同,数值也不同.给出了单位横断层的位置与分布模型和部分与层有关的结构层分布模型,同时标示CHS及其分布的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表面渗透层 距表面断距 氯离子 结构层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倾斜多煤层顶板岩体变形移动特征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志平 仇圣华 +1 位作者 胡欣雨 李瑛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1-474,共4页
针对某缓倾斜多煤层复杂的采矿地质条件,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分析,建立三维地质概化模型时考虑了断层的影响,对不同开采条件所引起的煤层顶板岩体移动和地表沉陷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开采条件下地表、煤层顶板基准点的下... 针对某缓倾斜多煤层复杂的采矿地质条件,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分析,建立三维地质概化模型时考虑了断层的影响,对不同开采条件所引起的煤层顶板岩体移动和地表沉陷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不同开采条件下地表、煤层顶板基准点的下沉移动分布曲线,煤层顶板基准点的最大、最小沉降、沉降差,以及煤层开采后顶板的主应力、剪应力值.研究结果表明:同时回采3101、3102工作面和错时开采3101或3102工作面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和沉降差均变化不大,分别为520 mm、498 mm、515 mm及59 mm、78 mm、81 mm.该矿开采区域缓倾斜煤层引起的地表变形状况提供定量依据,为缓倾斜煤层以及类似条件下中小矿山合理、安全、经济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 煤层开采 地表位移 顶板位移 主应力 剪应力 断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型显示的隐伏弯曲断层同震地表位移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竹琪 陈涛 +1 位作者 任治坤 王伟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2-460,共9页
余震精定位资料显示,芦山7.0级地震破裂面可能为弯曲程度较高的三维弯曲断层。相关研究显示,这种弯曲断层的位错方式和破裂面同震应力加卸载模式与普通平直断层有明显不同。文中采用无限半空间位错模型模拟显示,隐伏弯曲断层和平直逆断... 余震精定位资料显示,芦山7.0级地震破裂面可能为弯曲程度较高的三维弯曲断层。相关研究显示,这种弯曲断层的位错方式和破裂面同震应力加卸载模式与普通平直断层有明显不同。文中采用无限半空间位错模型模拟显示,隐伏弯曲断层和平直逆断层引起的地表位移特征相似,但是弯曲断层引起的地表水平位移更接近区域整体的地壳缩短方向,缩短方向水平位移的量明显高于同等规模的平直逆断层,因此能更好地传递断层上盘大范围物质的水平运动。相对于平直断层,弯曲断层下盘水平位移随距离衰减十分明显。同等规模的弯曲断层导致的同震地表抬升小于平直逆断层或左旋逆断层引起的同震抬升,但能造成更明显的地表下降。由于地震规模较小,GPS等低密度空间分布的形变观测可能无法有效分辨芦山地震震源结构是否为弯曲断层。对震源结构的细节研究,还有待于利用高空间密度和高分辨率的形变观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7 0级地震 弯曲断层 隐伏断层 逆断层 地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端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殷娜 李莹甄 +4 位作者 纪同娟 余中元 万飞 王艳萍 贾建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8-1293,1302,共7页
地震地表破裂端部的几何结构与运动学特征研究有助于科学认识断裂的破裂传播与终止过程。夏垫断裂是华北平原区最为重要的隐伏强震构造之一,于1679年发生了三河—平谷M8历史大地震,但其同震地表破裂长度及端部变形特征仍存争议。基于前... 地震地表破裂端部的几何结构与运动学特征研究有助于科学认识断裂的破裂传播与终止过程。夏垫断裂是华北平原区最为重要的隐伏强震构造之一,于1679年发生了三河—平谷M8历史大地震,但其同震地表破裂长度及端部变形特征仍存争议。基于前人研究结果,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地表破裂端部布设了2条浅层地震勘探剖面,研究断裂端部的新活动特征。结果显示,断裂端部的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运动方式以走滑为主兼正断,且呈现出明显的滑动亏损特征。结合同震垂直位移分布等数据,分析认为该次地震的地表破裂仅长10余公里,与8级地震不匹配,其发震构造和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垫断裂 浅层地震勘探 地震地表破裂 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 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倾滑断层上覆土层影响的地表位移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文文 聂登攀 +2 位作者 王丽萍 程印 何亚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6,共9页
地铁隧道等长线性工程结构因功能需要,不可避免地跨越活动断层,一旦断层错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断层错动引发的地表位移可作为近地表长线性工程结构抗断设计的输入依据。其中,覆盖土层对地表位错量的影响不可忽略。鉴于此,采用有限元... 地铁隧道等长线性工程结构因功能需要,不可避免地跨越活动断层,一旦断层错动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断层错动引发的地表位移可作为近地表长线性工程结构抗断设计的输入依据。其中,覆盖土层对地表位错量的影响不可忽略。鉴于此,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基于试验校准模型,研究了基岩断层错动下上覆土层厚度和土体性质等因素对地表位移的影响,提出了考虑倾滑断层上覆土层影响的地表位移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跨断层近地表长线性工程结构抗断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错动 上覆土层 地表位移 地震危险性 抗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M7.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军 闫纪元 赵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5-950,共6页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M7.8级地震,在Hatay省形成地表破裂带。通过对Hatay省Karatas和Hassa地区地表破裂带的初步野外调查,发现断破裂带走向为N5°E至N20°E,延伸长度大于40km,性质为左旋逆冲,最大同震位错的逆冲量为50~6...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M7.8级地震,在Hatay省形成地表破裂带。通过对Hatay省Karatas和Hassa地区地表破裂带的初步野外调查,发现断破裂带走向为N5°E至N20°E,延伸长度大于40km,性质为左旋逆冲,最大同震位错的逆冲量为50~60 cm,走滑量为2m左右。此次地震始于Narlı断裂,并向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南北双向传播,从而使得研究区断裂走滑位错自北向南有减小的趋势,并逐渐尖灭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7.8级地震 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 地表破裂带 同震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断层影响的煤层开采沉陷三维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志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2-705,共4页
为了解决山东某煤矿的煤层开采对周边俱乐部沉降的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不同开采方案的三维地质模型,同时考虑断层的影响,计算出煤层开采后俱乐部四角的地表下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回采3101工作面时俱乐部地表下沉最大... 为了解决山东某煤矿的煤层开采对周边俱乐部沉降的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不同开采方案的三维地质模型,同时考虑断层的影响,计算出煤层开采后俱乐部四角的地表下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回采3101工作面时俱乐部地表下沉最大值达到382 mm,因此建议对俱乐部进行加固保护处理。该成果为研究最佳开采方案及周边俱乐部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浅埋煤层以及类似条件下中小矿山合理、安全、经济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煤层开采 沉降 有限元分析 三维地质模型 地表位移 断层 浅埋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和形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桂芳 屈春燕 +2 位作者 单新建 刘云华 宋小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7,共7页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 通过对SPOT卫星影像上地表破裂的目视解译,以及对ALOS PALSAR卫星数据进行D-InSAR形变提取和分析,结合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动构造等资料,确定了发震断层空间分布、断层性质和同震形变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玉树地震发生在甘孜玉树断裂带上,总体走向约为300°,断层近乎直立.根据相干性强弱将Ⅰ区地表破裂划分为三段:北段长22 km,中段长5 km,南段长6 km,破裂带总长度约33 km.Ⅱ区内非相干带长约10 km.同震形变场分布在78 km×55 km范围内,主震所在的形变Ⅰ区断层两侧视线向相对位错约为0.78 m,转换成水平位错约为1.5 m;余震所在的Ⅱ区形变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差分干涉测量 地表破裂带 同震形变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移动和断裂受控于岩体结构
18
作者 杨硕 《有色金属》 CSCD 1992年第3期24-28,共5页
山体下多工作面(包括3个采7m厚的放顶面)开采时,地表并非按常规移向采区中央,也不垂直等高线向山下滑移,而是沿岩体结构面移向山下采动源;当最大下沉是2m时,整个上覆山体也沿结构面向山下移动2m多;水平移动常远大于下沉量;没有一个点的... 山体下多工作面(包括3个采7m厚的放顶面)开采时,地表并非按常规移向采区中央,也不垂直等高线向山下滑移,而是沿岩体结构面移向山下采动源;当最大下沉是2m时,整个上覆山体也沿结构面向山下移动2m多;水平移动常远大于下沉量;没有一个点的移动只在主断面内进行,因此这里不存在主断面。地表裂缝没有平行开采边界的,它们只遵循两个方向——本区共轭断裂方向;放顶面的地表断裂最具破坏性,它是地构物下开采的-大地质灾害,因而断裂预测已上升为地面井下构筑物开采的首要问题。本文对此做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断裂 放顶面 断裂地堑 岩体主体结构面 地表移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长输油(气)管道抗震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正茂 冯启民 高惠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3期24-31,共8页
概述了输油(气)管道跨断层抗震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总结了判断地表断裂位移的两种经验统计方法和覆盖上层场地地表断裂的分析判断方法,评述了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对常用的跨断层管道抗震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列举了我国管道工程中... 概述了输油(气)管道跨断层抗震研究与实践的现状,总结了判断地表断裂位移的两种经验统计方法和覆盖上层场地地表断裂的分析判断方法,评述了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对常用的跨断层管道抗震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并列举了我国管道工程中可行的抗震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断层位移 跨断层管道分析 抗震措施 位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兰-伊通断裂方正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及其地貌表现 被引量:7
20
作者 疏鹏 闵伟 +1 位作者 刘玉刚 余中元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方正断陷是位于依兰-伊通断裂中北部的一级负向构造单元,依兰-伊通断裂构成盆地边界的控堑断裂,在盆地中部发育走滑断裂(伊汉通断裂),与边界断裂一起构成统一的断裂系统。该中部断裂的最新活动在地貌上具有明显的表现,在卫星影像上显示... 方正断陷是位于依兰-伊通断裂中北部的一级负向构造单元,依兰-伊通断裂构成盆地边界的控堑断裂,在盆地中部发育走滑断裂(伊汉通断裂),与边界断裂一起构成统一的断裂系统。该中部断裂的最新活动在地貌上具有明显的表现,在卫星影像上显示出清晰的线性。笔者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观察测量等手段,分析认为此断裂为一长期活动断裂,普遍错断河流一级阶地,并有连续的断层陡坎展布,最新的活动时代为全新世,应该曾发生过7级以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现今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具垂向滑动分量,并且垂向上表现为枢纽断层的运动特征。这些结果与前人认为的依兰-伊通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极弱,东北地区是我国构造最稳定的地区的结论似乎不甚相符。笔者认为还需要更深入的工作,以分析该断裂与盆地边界断裂的关系,并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依兰-伊通断裂活动特征,充分认识其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兰-伊通断裂 方正断陷 伊汉通断裂 地貌面 陡坎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