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
1
作者 刘丹 许育鹏 +1 位作者 陈瀑 褚小立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5-109,共5页
快速准确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FAME)含量对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基于FAME红外特征峰强度与其体积分数的关联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 快速准确测定船用燃料油中脂肪酸甲酯(FAME)含量对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基于FAME红外特征峰强度与其体积分数的关联性,采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分析模型,所建模型准确度及稳定性良好。基于两种不同型号仪器采集光谱所建模型的回归系数均大于0.99,交互验证标准偏差分别为0.2644和0.1517,重复性偏差分别为0.08%和0.17%。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法可快速准确预测船用燃料油中FAME含量,为船用燃料油质量监控提供了具有实用价值的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化学计量学方法 偏最小二乘方法 船用燃料油 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Re/HZSM-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脂肪酸甲酯加氢脱氧
2
作者 郭效博 江文夺 +3 位作者 侯文彪 赵平 徐俊明 刘朋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9-126,共8页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 使用浸渍法制备了5 kg NiMoRe/HZSM-5催化剂,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ICP-OE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对该催化剂用于硬脂酸甲酯加氢脱氧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3种商用催化剂,NiMoRe/HZSM-5中金属Ni具有较小颗粒,且分散均匀,BET比表面积(S_(BET))更大,为239.1 m^(2)/g,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在温度260℃、0.3 g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4 h、初始H 2压力3 MPa的最优反应条件下,原料转化率和烷烃选择性均为100%,且催化剂稳定性较佳,第5次循环原料转化率仍高达96.1%,加氢脱氧(HDO)反应的选择性(S HDO/DCO),即HDO反应与脱羧脱羰(DCO)反应的比值由1.2降至0.56。将催化剂NiMoRe/HZSM-5用于脂肪酸甲酯无溶剂条件下的加氢脱氧反应放大实验后进行中试,采用2.8 L固定床对25 kg脂肪酸甲酯进行连续加氢性能评价,经过15循环后脂肪酸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中试 加氢脱氧 烃基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制备及在餐厨废油酯交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3
作者 薛媛 何水清 +1 位作者 袁红 周惠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1,176,共7页
以碗状碳微球(BHC)为载体,合成了以烷基为磺酸基键合位点的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PA-CBHC-Si)。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步改性分别逐步丰富BHC表面羧基(—COOH)、巯基(—SH)、磺酸基(—SO_(3)H... 以碗状碳微球(BHC)为载体,合成了以烷基为磺酸基键合位点的丙磺酸型碗状碳微球(PA-CBHC-Si)。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三步改性分别逐步丰富BHC表面羧基(—COOH)、巯基(—SH)、磺酸基(—SO_(3)H)官能团含量,且改性过程保留了载体的原始形貌。PA-CBHC-Si的酸密度高达8.5mmol/g,活性中心—SO_(3)H于300℃开始分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PA-CBHC-Si可作为煎炸废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催化剂,醇油摩尔比为16∶1,剂油比为0.02的催化体系于130℃反应4h,脂肪酸甲酯产率为84.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碗状碳微球 丙磺酸 酸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测定脂肪酸甲酯的响应机理与定量规律
4
作者 崔华玲 杨慧 +7 位作者 孙丽华 叶倩 丁晨红 王威利 季天荣 马蕾 曾坤宏 殷秋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9-57,共9页
针对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测定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定量方法的不足,本实验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从仪器、色谱柱、分流比、标准... 针对国内外现行标准中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测定脂肪酸甲酯(fatty acid methyl esters,FAME)定量方法的不足,本实验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从仪器、色谱柱、分流比、标准物质方面系统研究利用GC-FID分析37种FAME的响应规律、理论模型及实验干扰因素,提出“质量系数”和“关联因子”概念,揭示实验关联因子(experimental relevance factors,FF_(E))和理论关联因子(theoretical relevance factors,FF_(T))的函数关系和等值性条件,并经多个实验证实了关联因子的稳定性,发现当脂肪酸碳数大于10时,可充分利用理论质量系数(theoretical quality coefficient,QC_(T))和FFT对FAME进行相对或绝对定量;当脂肪酸碳数小于10时,可以通过现配FAME标准物质等方法精确测定实验质量系数(experimental quality coefficient,QC_(E))和实验关联因子FFE,并用此校正FAME的量进行定量,不仅能够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能够增加标准物质的使用时效以及节省标准物质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甲酯化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 质量系数 关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用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入口结构优化
5
作者 邹鹏翔 张明阳 +4 位作者 朱文杰 郭耀骏 程婕 赵妍舒 袁迎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66-173,共8页
基于过氧甲酸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湍流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反应器内脂肪酸甲酯与过氧酸的冷态混合进行研究,并利用分散相的分散均匀度量化反应器撞击流接触腔内... 基于过氧甲酸催化脂肪酸甲酯环氧化反应,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采用Eulerian双流体模型和湍流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反应器内脂肪酸甲酯与过氧酸的冷态混合进行研究,并利用分散相的分散均匀度量化反应器撞击流接触腔内两相的混合水平。研究了两相入口角度、入口上升角度和入口相对位置对混合效果的影响。通过结果可知,撞击流接触腔内两相液体受撞击流的作用在流向导流腔的过程中逐渐混合均匀。以分散均匀度为衡量标准,当两相入口角度为60°、入口上升角度为10°、入口相对位置为5mm时,反应器的混合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环氧化 液-液撞击流旋流反应器 分散均匀度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测定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脂肪酸甲酯类化合物
6
作者 张子豪 谭智毅 +4 位作者 麦晓霞 林海 李全忠 刘莹峰 肖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3,共9页
本文利用乙酸银修饰的氧化铝-硅胶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对船用残渣燃料油样品进行净化分离,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使用DB-35 MS UI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内标法定量测定酚类及脂肪酸甲酯(FAME)类化合物。对影响酚类和FAME类化... 本文利用乙酸银修饰的氧化铝-硅胶材料制备固相萃取柱对船用残渣燃料油样品进行净化分离,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使用DB-35 MS UI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控模式,内标法定量测定酚类及脂肪酸甲酯(FAME)类化合物。对影响酚类和FAME类化合物的进样方式、萃取溶剂的选择、固相萃取柱类型的选择以及淋洗和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FAME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方法在浓度0.05~2.5μg/mL范围线性良好,具有检出限(0.1~1.2 mg/kg)和定量限(0.3~4.0 mg/kg)低,稳定性好和萃取效率高,以及基质效应不显著等优势。通过用不含目标物的空白燃料油配制0.10、0.50、2.50 mg/L浓度水平的试样考察方法的可靠性,获得满意的回收率(85.5%~115.4%)和相对标准偏差(RSD≤6.2%)。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可实现船用残渣燃料油中酚类及FAME类化合物的有效检测。另外,劣质船用燃油存在不少的酚类和FAME类物质,高浓度苯酚、甲酚、二甲酚、对枯基苯酚、脂肪酸甲酯等物质可能是导致船舶油泵损坏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残渣燃料油 酚类 脂肪酸甲酯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脂肪酸甲酯快速筛选植物油中掺假地沟油 被引量:19
7
作者 赵海香 任荷玲 +5 位作者 许秀丽 张凤霞 丁罡斗 乐粉鹏 马小宁 仲维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48-152,共5页
根据植物油和地沟油中脂肪酸酯存在方式的不同,建立植物油中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筛选方法。植物油中脂肪酸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地沟油中脂肪酸以脂肪酸甲酯的形式存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的全扫描模式,结合NIST 05标准谱库检索功能,对3... 根据植物油和地沟油中脂肪酸酯存在方式的不同,建立植物油中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筛选方法。植物油中脂肪酸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存在,地沟油中脂肪酸以脂肪酸甲酯的形式存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的全扫描模式,结合NIST 05标准谱库检索功能,对37种脂肪酸甲酯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直接稀释-气相色谱-质谱全扫描分析脂肪酸甲酯,100个植物油样品中均未检出脂肪酸甲酯;20个地沟油样品中13个检出肉豆蔻酸甲酯(C14:0)、棕榈酸甲酯(C16:0)和硬脂酸甲酯(C18:0)等14种脂肪酸甲酯,检出率为65%,且70%的检出脂肪酸甲酯的地沟油样品中脂肪酸甲酯种类多、含量较高。因此,若植物油样品脂肪酸甲酯种类多、含量高,则可判定为有地沟油掺假;若脂肪酸甲酯含量低或没有脂肪酸甲酯,则可以进一步用其他指标和方法进行检测,脂肪酸甲酯的检测方法可以作为地沟油掺假的快速粗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植物油 地沟油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转化效果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英明 常杰 +4 位作者 吕鹏梅 付严 王铁军 陆继东 肖波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催化剂、工艺流程等存在多样化特点,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需要建立一种适宜、通用的测定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测定方法,提出以气相色谱测定反应产物,十七碳脂肪酸甲酯为标准物,内标法计算反应转化率和产率的... 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催化剂、工艺流程等存在多样化特点,为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需要建立一种适宜、通用的测定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测定方法,提出以气相色谱测定反应产物,十七碳脂肪酸甲酯为标准物,内标法计算反应转化率和产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转化率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在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李长秀 杨海鹰 +1 位作者 王丽琴 田松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综述了气相色谱法在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反应产物和生物柴油产品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和分布的测定,单脂肪酸甘油酯、二脂肪酸甘油酯和三脂肪酸甘油酯含量的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微量甲醇含量的测定等。讨论了进样... 综述了气相色谱法在生物柴油生产工艺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反应产物和生物柴油产品中脂肪酸甲酯含量和分布的测定,单脂肪酸甘油酯、二脂肪酸甘油酯和三脂肪酸甘油酯含量的测定,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测定以及微量甲醇含量的测定等。讨论了进样方式、色谱柱类型、硅烷化等因素对反应产物组成测定的影响;提出了一种采用双柱压力反吹的方式测定生物柴油产品中微量甲醇含量的方法:采用正丙醇作内标,甲醇与内标通过预切柱进入分析柱后,通过压力变化,将其余组分通过分流出口反吹出色谱系统;采用极性聚乙二醇色谱柱测定了8种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甲酯的含量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甲酯结构对生物柴油十六烷值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秀 袁银南 +2 位作者 孙平 梅德清 崔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1-484,共4页
从分子层次,应用杂化轨道理论研究了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及其对十六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柴油主要由饱和脂肪酸酯(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组成,其十六烷值随着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 从分子层次,应用杂化轨道理论研究了生物柴油的分子结构及其对十六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柴油主要由饱和脂肪酸酯(棕榈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和不饱和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组成,其十六烷值随着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综合组成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和氧化安定性影响,生物柴油中饱和脂肪酸甲酯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含量都应尽量低。提出降低生物柴油NOx排放的新途径:采用减压蒸馏、调合、结晶分馏等措施调整生物柴油的组成,可有效降低生物柴油的NO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十六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中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瞿文川 王苏民 +2 位作者 吴瑞金 张平中 陈践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5-250,共6页
在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检测出丰度较高的一系列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采用标准图谱与质谱解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有类似正构烷烃的分布型式,碳数分布范围为C_(14)-C_(34),主峰碳为C_(16),具有明显的... 在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检测出丰度较高的一系列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采用标准图谱与质谱解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有类似正构烷烃的分布型式,碳数分布范围为C_(14)-C_(34),主峰碳为C_(16),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对太湖沉积物中长链脂肪酸甲酯化合物的来源、存在的地球化学环境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沉积物 脂肪酸甲酯 酸碱度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单玉华 邹爱群 +4 位作者 纪艳芬 王兴华 李卫东 钱三鸿 毛翠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9,共4页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 提出一步法由棉籽油酸甲酯与二乙醇胺缩合高选择性地合成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工艺。适宜的一步法工艺条件是:07%KOH、70℃、稍减压(残压约73kPa)、反应2h。实验室制备的1∶16型棉籽油酸二乙醇酰胺接近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的去污力,它与TX10及烷基苯磺酸钠共用可使0#柴油形成微乳液,它能使普通碳钢耐5mol/L盐酸的锈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籽油酸 二乙醇酰胺 合成 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甲酯结构对生物柴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秀 袁银男 +1 位作者 王利平 来永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39,共5页
从分子结构出发,根据结晶理论,应用气质联用仪和低温性能测试仪研究生物柴油的组成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为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生物柴油是伪二元混合物(高熔点的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低熔点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观... 从分子结构出发,根据结晶理论,应用气质联用仪和低温性能测试仪研究生物柴油的组成对低温流动性的影响,为改善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提供理论指导,并提出生物柴油是伪二元混合物(高熔点的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低熔点的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观点.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柴油主要由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花生酸甲酯、山嵛酸甲酯、木焦油酸甲酯、棕榈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二十碳烯酸甲酯、芥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等组成.生物柴油的低温流动性主要取决于饱和脂肪酸甲酯,饱和脂肪酸甲酯尤其是长碳链质量分数越高,低温流动性越差.高品位的生物柴油应尽量少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饱和脂肪酸甲酯,尤其是三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烷基碳链在20个碳以上的饱和脂肪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低温流动性 气质联用仪 脂肪酸甲酯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绝缘油的制备及电气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大贵 杨凤 +3 位作者 刘作华 陶长元 张占龙 胥江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6-39,共4页
以菜籽油和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离子液体[Bmim]BF4为增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制备菜籽油甲酯,并对其电气性能与矿物绝缘油进行了对比。菜籽油甲酯的击穿电压是64.0 kV,相对介电常数是矿物绝缘油的1.4倍;运动黏度为矿物绝缘油的0.6倍;... 以菜籽油和甲醇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离子液体[Bmim]BF4为增溶剂,在微波辐射下制备菜籽油甲酯,并对其电气性能与矿物绝缘油进行了对比。菜籽油甲酯的击穿电压是64.0 kV,相对介电常数是矿物绝缘油的1.4倍;运动黏度为矿物绝缘油的0.6倍;闪点大于170℃,主要性能指标较矿物绝缘油更好。植物绝缘油可完全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是矿物绝缘油的良好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油 微波 菜籽油甲酯 电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产物中C_(16)和C_(18)脂肪酸甲酯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苗 马美湖 +3 位作者 杨湄 蔡朝霞 熊伟 付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6-531,共6页
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物中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甲酯,为农产品涂膜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原料。重点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用量、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尿素用量、95%乙醇用量、包合温度为三因素,C16脂肪酸甲酯... 采用尿素包合法分离棕榈油甲酯化物中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酸甲酯,为农产品涂膜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原料。重点考察了尿素用量、溶剂用量、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以尿素用量、95%乙醇用量、包合温度为三因素,C16脂肪酸甲酯和C18脂肪酸甲酯的纯度为二指标,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利用Designexpert7.0.1软件分析优化了分离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在棕榈油甲酯化物用量为20g,尿素用量为35g,95%乙醇用量为120mL,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16h的条件下,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6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78.5%,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相中C18脂肪酸甲酯的含量达93.1%,分别比原料提高36.4%和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包合法 分离 C16脂肪酸甲酯 C18脂肪酸甲酯 棕榈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法——一种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的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科 李翔宇 +3 位作者 蒋剑春 聂小安 曾凡洲 刘扬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油脂的酯交换反应体系的质量变化和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并以大豆油甲酯化为例加以论证。在油脂、甲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30∶0.8,温度65℃,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转化率为96.5%,与其他方法比较,误差在0... 以油脂的酯交换反应体系的质量变化和油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油脂甲酯化转化率,并以大豆油甲酯化为例加以论证。在油脂、甲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00∶30∶0.8,温度65℃,反应时间1.5 h的条件下转化率为96.5%,与其他方法比较,误差在0.5%以内。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法具有可行性,为一种简便、准确的转化率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甲酯 质量 油脂 生物柴油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含量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祥华 刘灿明 +2 位作者 吴苏喜 曾凡佳 胡秋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1-592,共2页
To develop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in biodiesel by GC,tridecanoic acid methy1 ester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The recoveries are determined to be from 97.59% to 101.42%(m=5)... To develop an accurate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fatty acid methyl esters in biodiesel by GC,tridecanoic acid methy1 ester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The recoveries are determined to be from 97.59% to 101.42%(m=5)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ange from 1.32%to 2.89%(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脂 菜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制备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许家胜 阴翔宇 +2 位作者 张杰 钱建华 刘连利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7-111,116,共6页
综述了生物柴油的特性及其生产方法,介绍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及其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生产工艺,包括超临界法、生物催化法、超声波法、离子液体法等,指出了生物柴油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 脂肪酸甲酯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氧化前后成分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法社 倪梓皓 +4 位作者 杜威 包桂蓉 王华 李明 苏成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分别以地沟油、橡胶籽油和小桐子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测定了3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GC-MS分析氧化前后此3种生物柴油的成分。结果表明,地沟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分别... 分别以地沟油、橡胶籽油和小桐子油为原料制备生物柴油,测定了3种生物柴油的氧化稳定性,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GC-MS分析氧化前后此3种生物柴油的成分。结果表明,地沟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小桐子生物柴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1.61、0.81、1.05 h,远不能达到我国生物柴油国家标准的6 h;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甲酯,氧化后脂肪酸甲酯中CC—H基团基本消失;地沟油生物柴油、橡胶籽油生物柴油和小桐子生物柴油主要由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及硬脂酸甲酯组成,氧化前3种生物柴油中此4种脂肪酸甲酯总含量分别为93.07%、95.82%和97.68%,氧化后分别降为77.23%、84.51%和63.66%。氧化后生物柴油成分十分复杂,含有不同的醛、酸、酮、醇及小分子的酯等物质,且亚油酸甲酯的含量大大降低,证实了生物柴油氧化主要是含有不饱和双键或三键的脂肪酸甲酯的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氧化 成分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改善低硫柴油的润滑性能 被引量:12
20
作者 梅德清 罗演强 +2 位作者 沈学峰 陆大勇 袁银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93-197,共5页
生物柴油可作为改善低硫柴油润滑性能的天然添加剂。该文将豆蔻酸甲酯(C14:0)、棕榈酸甲酯(C16:0)、硬脂酸甲酯(C18:0)、油酸甲酯(C18:1)、亚油酸甲酯(C18:2)、亚麻酸甲酯(C18:3)、蓖麻醇酸甲酯(C18:1 OH)及蓖麻油甲酯和餐饮废油甲酯按... 生物柴油可作为改善低硫柴油润滑性能的天然添加剂。该文将豆蔻酸甲酯(C14:0)、棕榈酸甲酯(C16:0)、硬脂酸甲酯(C18:0)、油酸甲酯(C18:1)、亚油酸甲酯(C18:2)、亚麻酸甲酯(C18:3)、蓖麻醇酸甲酯(C18:1 OH)及蓖麻油甲酯和餐饮废油甲酯按照0.5%、1.0%、1.5%和3.0%的体积分数添加到低硫柴油中,在高频往复试验机(high-frequency reciprocating rig,HFRR)上进行润滑性能测试,探究脂肪酸甲酯的碳链长度、不饱和度及含羟基等结构特征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碳链脂肪酸甲酯一般比短链润滑效果好;碳链长度为十八的脂肪酸酯中,不饱和程度即碳碳双键数目越高则润滑性能越好;而在相同碳链长度和不饱和度条件下,含羟基的蓖麻醇酸甲酯的润滑改善效果优于油酸甲酯。由多种脂肪酸酯构成的混合物生物柴油的润滑性能要优于某单一的纯脂肪酸甲酯。在低硫柴油中,当某饱和脂肪酸甲酯的体积分数比例达3.0%时,或不饱和酯的体积分数达到1.5%时,或生物柴油的体积分数达1.0%时,可使低硫柴油的润滑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标准。研究脂肪酸甲酯的各种结构特征对其润滑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有助于筛选合适的生物柴油组分及其添加浓度作为低硫柴油的润滑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生物柴油 润滑 脂肪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