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 of niobium reaction rate for material surveillance tests in fast reactors
1
作者 Chikara Ito Shigetaka Maeda +2 位作者 Toshihiko Inoue Hideki Tomita Tetsuo Iguchi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1-495,共5页
A highly accurate and precise technique for measurement of the 93 Nb(n,n’)93m Nb reaction rate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material surveillance tests,etc.in fast reactors.The self-absorption effect on the measurement of... A highly accurate and precise technique for measurement of the 93 Nb(n,n’)93m Nb reaction rate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material surveillance tests,etc.in fast reactors.The self-absorption effect o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X-rays emitted by 93m Nb was decreased by the dissolution and evaporation to dryness of niobium dosimeter.A highly precise count of the number of 93 Nb atoms was obtained by measuring the niobium solution concentration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X-rays of 93m Nb were measured accurately by means of comparing the X-ray intensity of irradiated niobium solution with that of the solution in which stable 93 Nb was add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intensities indicates the effect of 182 Ta,which is generated from an impurity tantalum,and the intensity of X-rays from 93m Nb was evaluated.Measurement error of the 93 Nb(n,n’)93m Nb reaction rate was reduced to be less than 4%,which was equivalent to the other reaction rate errors of dosimeters used for Joyo dosimetry.In addition,an advanced technique using Resonanc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was proposed for the precise measurement of 93m Nb yield,and 93m Nb will be resonance-ionized selectively by discriminating the hyperfine splitting of the atomic energy levels between 93 Nb and 93m Nb at high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rd-10 NIOBIUM reaction rate material surveillance test fast reactor characteristic x-rays experimental fast reactor joyo resonance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hyperfin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堆钠池传热流动计算程序 FASTOR-3D 的校验计算
2
作者 李德贵 席时桐 卢万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5-118,121,共5页
为研究快堆钠池内的流动和传热,采用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和空隙率方法,建立了快堆钠池内三维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并利用SIMPLE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FAS-TOR-3D.由于钠池的结构非常复杂,任何一点的设计变... 为研究快堆钠池内的流动和传热,采用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和空隙率方法,建立了快堆钠池内三维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并利用SIMPLE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程序FAS-TOR-3D.由于钠池的结构非常复杂,任何一点的设计变动可能改变池内的传热特性,给整个快堆带来巨大的影响.选用了1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算例,从不同的侧面验证了FASTOR-3D.计算结果表明,FASTOR-3D的计算基础是正确的.对于复杂区域的三维流动和传热还有待于全真模型实验的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堆 池式堆 流动 传热 快堆钠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冷快堆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红义 周培德 +4 位作者 王明政 刘一哲 杨勇 颜寒 阿热爱·努尔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4,共14页
钠冷快堆是以液态金属钠作为冷却剂的快中子核反应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钠冷快堆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首先回顾了钠冷快堆早期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情况,探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核心技术概念,并对21世纪以来钠冷快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 钠冷快堆是以液态金属钠作为冷却剂的快中子核反应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钠冷快堆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首先回顾了钠冷快堆早期在国际范围内的发展情况,探讨了第四代核能系统的核心技术概念,并对21世纪以来钠冷快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总结了钠冷快堆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关键技术发展路线;最后对中国钠冷快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通过对钠冷快堆技术的系统性总结,揭示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为后续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代核能系统 钠冷快堆 闭式燃料循环后处理 一体化快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快堆分析方法与自主化软件的研发与验证
4
作者 吴宏春 郑友琦 +11 位作者 曹良志 杜夏楠 王学松 祖铁军 刘宙宇 贺清明 陈荣华 葛莉 杨睿 高鑫钊 王事喜 阿热爱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4-837,共14页
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核反应堆(简称液态金属快堆)是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高精度的液态金属快堆数值分析软件是提升我国快堆研发水平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仍沿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通过消化、吸收形成的数... 液态金属冷却快中子核反应堆(简称液态金属快堆)是我国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高精度的液态金属快堆数值分析软件是提升我国快堆研发水平的基础。现阶段,我国仍沿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通过消化、吸收形成的数值分析方法与计算软件,面临着计算模型近似大、适用范围窄等技术问题,亟待理论上的突破和新一代高性能数值分析软件的研发。为此,本文针对液态金属快堆研发的关键环节,提出了一套高精度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模型,并研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软件系统。通过中国实验快堆测量数据以及设计参数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计算软件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金属快堆 软件开发 堆芯物理分析 热工水力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顶层设计要求研究
5
作者 周培德 张熙司 +9 位作者 胡赟 冯伟伟 刘琳 颜寒 王凤龙 王事喜 张强 李新宇 宋英韵 薛方元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26,共12页
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是核裂变能发展的高级阶段。为确保其满足先进核能系统的定位,应基于一体化快堆的特点及用户需求,开展顶层设计要求研究,为后续设计和技术研发指明方向。国际上对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评价建立... 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简称一体化快堆,是核裂变能发展的高级阶段。为确保其满足先进核能系统的定位,应基于一体化快堆的特点及用户需求,开展顶层设计要求研究,为后续设计和技术研发指明方向。国际上对第四代核能系统的评价建立了相关方法学,本文结合第四代核能系统评价方法学关注的经济性、安全性、可持续性及防核扩散等方面,特别是与设计相关的用户要求条款,研究提出一体化快堆的顶层设计要求,为开展一体化快堆设计工作设定设计目标或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第四代核能系统 用户要求 设计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核能发展情景研究
6
作者 杨勇 周培德 +3 位作者 叶国安 杨红义 胡赟 宋英韵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7-33,共7页
核能是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低碳能源。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铀资源供应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两大挑战。为最大化利用天然铀资源,减少长寿命废物总量,实现核裂变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快堆及其先进闭式核燃料循环是首选技术路线... 核能是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低碳能源。核能大规模、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铀资源供应及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两大挑战。为最大化利用天然铀资源,减少长寿命废物总量,实现核裂变能长期可持续发展,快堆及其先进闭式核燃料循环是首选技术路线。本文基于目前我国核电发展格局及未来发展展望,绘制了压水堆和快堆匹配发展的先进核能发展情景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燃料循环 一体化快堆 核能发展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金属燃料发展现状及研发规划
7
作者 冯伟 刘一哲 +2 位作者 任媛媛 杨勇 周培德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40,共7页
金属燃料具有增殖比高、后处理流程简单、安全性好、处置长寿命锕系核素方便、可组成一体化快堆核电站等优点,是快堆燃料的理想选择。早期金属燃料由于材料选型和元件设计上的不足,使用燃耗较低(不超过5at.%)。后来,国际上其他国家(主... 金属燃料具有增殖比高、后处理流程简单、安全性好、处置长寿命锕系核素方便、可组成一体化快堆核电站等优点,是快堆燃料的理想选择。早期金属燃料由于材料选型和元件设计上的不足,使用燃耗较低(不超过5at.%)。后来,国际上其他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韩国等)通过不断的材料选型和元件设计优化,基本可以确定金属燃料燃耗最高可到20at.%。针对我国一体化快堆U-TRU-Zr金属燃料选型和高燃耗的研发需求,调研了国内外快堆金属燃料的研发现状,提出了高燃耗金属燃料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制定了我国一体化快堆高燃耗U-TRU-Zr金属燃料的研发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燃料 高燃耗 元件设计 一体化快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胀管道正回火制度对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8
作者 韩丽青 李根 +6 位作者 李鑫 赵雷 涂凯 燕春光 赵吉庆 徐海涛 包汉生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65-172,共8页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 为满足一体化快堆60年寿命设计需要,本文开展了热处理正火(1040~1080℃)与回火(730~800℃)工艺对9Cr-1Mo系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低热胀管道组织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正火温度提高至1060℃,可以促进合金元素回溶,M_(23)C_(6)相更加弥散,室温及高温强度提高约20 MPa,但继续提高正火温度影响不大;回火温度升高,板条状马氏体合并为块状马氏体,晶界总长度减少,且马氏体板条回复加剧,位错密度下降,强度迅速降低;随回火时间延长至2 h以上,析出相充分析出导致基体强度降低、冲击功提高,组织基本达到稳定,继续延长回火时间或焊后热处理时间强度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建议采用1060℃×1 h正火、770℃×2 h回火制度进行热处理,以保障工艺管道长寿期安全服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工艺管道 铁素体-马氏体耐热钢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软件MOSASAUR的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方法研究
9
作者 张斌 王连杰 +1 位作者 娄磊 赵晨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6-665,共10页
为满足快堆堆芯稳态及瞬态分析计算,本文在铅冷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程序MOSASAUR的基础上,开展了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方法研究。MOSASAUR程序是基于确定论两步法计算策略,由截面生成、能谱修正、堆芯计算及不确定性分析4个模块组成。本文... 为满足快堆堆芯稳态及瞬态分析计算,本文在铅冷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程序MOSASAUR的基础上,开展了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方法研究。MOSASAUR程序是基于确定论两步法计算策略,由截面生成、能谱修正、堆芯计算及不确定性分析4个模块组成。本文采用刚性限制法求解三维时空动力学方程,拓展了MOSASAUR中堆芯计算中的瞬态分析能力;基于子通道程序COBRA-YT扩展了其对液态金属冷却反应堆的热工水力计算能力,并与MOSASAUR耦合,作为热工反馈模块;采用不动点迭代法耦合了物理中子场及温场,最终形成了快堆堆芯稳态及瞬态的物理热工耦合计算。本文采用LMW基准题和ORAL19棒束问题分别对三维时空动力学计算和热工水力计算进行了模块验证;基于MicroURANUS堆芯进行了堆芯稳态及瞬态耦合计算的验证。数值结果显示,基于快堆堆芯中子学计算程序MOSASAUR的多物理耦合计算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理耦合 铅冷快堆 瞬态分析 热工水力计算 MOSASAU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堆内净化用高温浸没泵性能试验研究
10
作者 李煦 耿晓 +3 位作者 姚泽文 禹春利 吴鹏 於根芳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1-119,共9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一体化快堆项目中,为实现一回路钠不出堆,防止放射性钠泄漏,采用堆内冷阱净化钠中杂质,使一回路的钠在堆容器内部完成净化。为适应堆内冷阱净化需求,需重新研发堆内钠泵送装置。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堆内冷阱的高...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一体化快堆项目中,为实现一回路钠不出堆,防止放射性钠泄漏,采用堆内冷阱净化钠中杂质,使一回路的钠在堆容器内部完成净化。为适应堆内冷阱净化需求,需重新研发堆内钠泵送装置。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堆内冷阱的高温浸没泵,浸没泵从钠池中抽钠,通过顶部出口将钠输入堆内冷阱内筒中,为钠在冷阱内的循环净化提供稳定、可调节的动力。针对高温浸没泵样机,开展了模拟堆内钠环境下的性能试验,得到了浸没泵在不同电力条件时的流量-扬程曲线、流量-效率曲线、流量-功率曲线,以及关键部件温度等试验值,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研发的浸没泵样机在高温(360℃)钠介质环境、额定工况下,能够满足流量8 m^(3)/h、扬程0.2 MPa的工程需求,同时实际绕组线圈温度低于安全运行温度(450℃),满足设计要求。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服务堆内净化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浸没泵 性能试验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热工参数研究分析
11
作者 丁铜伟 陈薇 王文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9-95,共7页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一体化闭式循环钠冷快堆核能系统(一体化快堆)必须突破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国内至今还没有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机组。中国实验快堆奠定了我国钠冷快堆的基础和范畴,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中国实验快...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一体化闭式循环钠冷快堆核能系统(一体化快堆)必须突破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国内至今还没有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机组。中国实验快堆奠定了我国钠冷快堆的基础和范畴,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是中国实验快堆的优化和改进,二者的热传输机理一致,因此本文借鉴经中国实验快堆验证过的传热模型,建立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的传热模型,并通过中国实验快堆及法国钠冷快堆的运行数据对其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同时,本文参考了国际上钠冷快堆的工艺系统参数,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结果,在确保反应堆安全的前提下,着重考虑了系统的可行性、设备制造成本及可靠性,研究分析了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的热工参数。确定的热工参数综合考虑了经济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实现性,可为我国发展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万千瓦级钠冷快堆 热工参数 一体化快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经济性分析方法研究
12
作者 刘琳 罗妹 付琪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4-60,共7页
目前国内核电经济分析聚焦于压水堆,而对快堆的经济性分析主要为方法分析,案例分析较少;国际上代表性权威机构和高校给出了经济评价方法,但他们侧重于成本侧分析,收益侧分析较少。本文在国内外核电经济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一体... 目前国内核电经济分析聚焦于压水堆,而对快堆的经济性分析主要为方法分析,案例分析较少;国际上代表性权威机构和高校给出了经济评价方法,但他们侧重于成本侧分析,收益侧分析较少。本文在国内外核电经济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一体化快堆的技术特点,提出了适用于一体化快堆的经济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度电成本模型和财务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初步经济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一体化快堆首堆度电成本为0.279元/(kW·h),内部收益率(IRR)为3.65%。在系列化学习效应的加持下,度电成本呈下降趋势,当一体化快堆在建设投资下降至2万元/kW时,其度电成本可与压水堆相比,项目的IRR可达到行业基准收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闭式燃料循环 经济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与发展思考
13
作者 林如山 钟振亚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53,共13页
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是指在非水介质中处理乏燃料,回收铀钚等锕系元素,并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一种化工过程。干法后处理是闭式燃料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的现实技术选择。美、俄均已掌握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 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是指在非水介质中处理乏燃料,回收铀钚等锕系元素,并妥善处理放射性废物的一种化工过程。干法后处理是闭式燃料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的现实技术选择。美、俄均已掌握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分别建立了适合本国快堆核燃料循环策略的干法后处理工艺流程,已经过工程规模热实验验证,正在开发工程化技术。我国干法后处理技术路线选择遵循国际先进技术和我国快堆燃料循环整体策略,重点发展了熔盐电解技术,可兼容处理氧化物和金属等多种类型的快堆乏燃料,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本文概述了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典型流程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围绕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研发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干法后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快堆核能系统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快堆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技术发展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堆乏燃料 干法后处理 熔盐电解 氟化挥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堆多群截面处理程序MGGC2.0的验证与确认
14
作者 马续波 马隆霄 +2 位作者 马旭东 张腾 陈相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40,共8页
基于多群截面的确定论计算方法一直都是反应堆工程设计的重要方法,多群截面精度直接影响着反应堆物理计算的精度。为了产生快堆高精度的截面数据,华北电力大学开发了高精度截面处理程序MGGC2.0,对该程序进行了基准验证和确认。基于ENDF... 基于多群截面的确定论计算方法一直都是反应堆工程设计的重要方法,多群截面精度直接影响着反应堆物理计算的精度。为了产生快堆高精度的截面数据,华北电力大学开发了高精度截面处理程序MGGC2.0,对该程序进行了基准验证和确认。基于ENDF/B-Ⅶ.1库计算无限大均匀混合介质UO_(2)、MOX、U-TRUZr燃料,将MGGC2.0与MCNP产生的宏观截面对比验证,验证了程序产生多群截面的精度,超细群宏观多群总截面与MCNP的参考解的相对偏差基本在5%以内。然后对俄罗斯快堆实验BFS97-1进行了计算,提出了针对多种燃料排布形式的燃料少群截面均匀化方法,利用MGGC2.0的碰撞概率法计算了燃料的少群截面数据,利用DIF3D程序进行堆芯计算,同时还对比了不同截面均匀化方法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对于BFS97-1,如果直接采用临界搜索产生的截面,DIF3D计算的有效增殖因数(k_(eff))结果与MCNP计算的k_(eff)的绝对偏差为2.541×10^(−2),通过改进燃料轴向不均匀计算方法,使得偏差降到了5.0×10^(−4)以下。针对BFS97-1、BFS97-2、BFS97-5和BFS97-6的计算结果与MCNP结果的偏差都在3.0×10^(−3)以内,验证了程序产生多群和少群截面具有较高精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群截面 MGGC2.0 一维均匀化方法 BFS实验基准题 快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悬臂式换料机防组件跌落设计研究
15
作者 刘志芳 郭晓娴 +2 位作者 于团结 张威 王浩仲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4-139,共6页
一体化快堆是世界核能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具有最高的核燃料循环效率。一体化快堆首次采用直拉式换料系统,即悬臂式换料机、直拉式提升机和平移式转运机的组合方式。对换料机而言,组件跌落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事故。对该事故的发生原因... 一体化快堆是世界核能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具有最高的核燃料循环效率。一体化快堆首次采用直拉式换料系统,即悬臂式换料机、直拉式提升机和平移式转运机的组合方式。对换料机而言,组件跌落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事故。对该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有2种情形会导致组件跌落:抓手套发生严重塑性变形或断裂以及操作流程错误。可通过提高抓手套的机械强度来提高可靠度;通过全自动控制换料并设置必要的连锁来避免操作流程错误。对于人因导致的操作流程错误无法彻底避免,通过合理地设计导向管运动行程可将组件跌落高度降至最低,从而减小跌落产生的危害性。因此,换料机发生组件跌落的概率极低,即使发生跌落,也不会影响反应堆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料机 组件跌落 一体化快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钠火事故后气溶胶的控制
16
作者 崔春盛 陈然 +3 位作者 汪传高 庞洪超 骆志平 黄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4-110,共7页
为避免一体化快堆钠工艺间发生钠火事故产生的大量钠气溶胶及其他放射性气溶胶对人体造成伤害,方便对钠火产物进行处理,对工艺间内的钠气溶胶进行抑制以减少气溶胶再悬浮和扩散,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 为避免一体化快堆钠工艺间发生钠火事故产生的大量钠气溶胶及其他放射性气溶胶对人体造成伤害,方便对钠火产物进行处理,对工艺间内的钠气溶胶进行抑制以减少气溶胶再悬浮和扩散,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单体,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成膜型气溶胶固定剂。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过程中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最佳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1.25wt%和乳液总质量的1.5wt%;3种不同单体比例的固定剂样品中,St∶BA=1.75∶1的样品具有最高的气溶胶捕集率,6 h可达99.43%;经过雾化固定后,气溶胶颗粒的再悬浮得到了有效控制,相比自然沉降的16.15%再悬浮率,雾化固定后气溶胶颗粒再悬浮率仅为0.19%。因此,苯丙乳液雾化固定剂可应用于一体化快堆钠火事故后的放射性气溶胶控制,有效捕集气溶胶并阻止其再悬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控制 钠气溶胶 钠火事故 一体化快堆 雾化固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的物理特性与设计逻辑
17
作者 霍兴凯 宋英韵 +2 位作者 莫不 冯伟 胡赟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61-70,共10页
为实现高效的核燃料循环,充分利用铀资源,一体化快堆采用金属燃料及与之配套的干法后处理和新燃料制造。金属燃料能谱硬,有利于提高增殖比和燃耗深度,为降低乏燃料量提供了必要条件。能谱越硬则辐照损伤截面越高,因此包壳辐照损伤成为... 为实现高效的核燃料循环,充分利用铀资源,一体化快堆采用金属燃料及与之配套的干法后处理和新燃料制造。金属燃料能谱硬,有利于提高增殖比和燃耗深度,为降低乏燃料量提供了必要条件。能谱越硬则辐照损伤截面越高,因此包壳辐照损伤成为一体化快堆燃耗深度的限制因素。较高的内增殖使燃耗反应性降低,无需添加过多的剩余反应性,可大幅减少控制棒数量,对安全性和经济性均有提高。金属燃料还因其膨胀率高、导热性好带来固有安全性上的显著提升。尽管较硬的能谱一般会带来较大的正钠空泡效应,但其他固有安全特征可在事故初期提供足够的负反馈,避免燃料及冷却剂过热发展出钠空泡效应。一体化快堆为安全高效地利用核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燃料 一体化快堆 增殖 钠空泡反应性 堆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主泵水力部件轻量化技术研究
18
作者 浦恩山 翟晓 +2 位作者 谷继品 刘思敏 张旭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20-127,共8页
为满足我国核能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求,以实现国家碳中和及能源安全需求为目标,需全面突破和掌握一体化核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一回路主泵作为一体化快堆的重要能动设备,目前虽已实现自主化,但其重量偏重,为提高其经济性,需开展轻量... 为满足我国核能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要求,以实现国家碳中和及能源安全需求为目标,需全面突破和掌握一体化核能系统的关键技术。一回路主泵作为一体化快堆的重要能动设备,目前虽已实现自主化,但其重量偏重,为提高其经济性,需开展轻量化研究。本文通过中俄主泵结构方案对比分析,明确一体化快堆主泵水力部件轻量化研究的方向,根据一体化快堆主泵的水力设计要求,明确水力部件轻量化优化思路,通过CFD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吸入口数量(10个、6个和4个)的水力性能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其分析结果,确定了6个吸入口的水力方案为最终方案,相较于示范快堆的10个吸入口方案,水力部件重量降低约15%,实现了水力部件轻量化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主泵 水力部件 减重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核岛厂房基底隔震对比分析研究
19
作者 苗鑫 张博韬 +1 位作者 刘一哲 刘林顶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0-147,共8页
为提高一体化快堆的极限安全地震动设计能力,拓宽其厂址适用范围,引入了基底隔震技术。针对一体化快堆核岛厂房整体质量大、刚度大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本项目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利用该系列隔震支座进行了核岛厂房的基底隔震设计。隔... 为提高一体化快堆的极限安全地震动设计能力,拓宽其厂址适用范围,引入了基底隔震技术。针对一体化快堆核岛厂房整体质量大、刚度大的特点,研制了适用于本项目的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并利用该系列隔震支座进行了核岛厂房的基底隔震设计。隔震设计以将极限安全地震动从0.2g提高至0.4g为目标,基于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分析了隔震核岛厂房结构的安全性,同时研究了整体隔震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核岛厂房隔震层的安全性能满足规范要求,水平向隔震效果显著,当频率大于1 Hz时,抗震结构的水平向楼层反应谱可包络隔震结构的楼层反应谱。竖向地震动在0.4g输入地震动和隔震层的作用下被二次放大,需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一步实现提高竖向极限安全地震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核岛厂房 基底隔震 减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物理-热工耦合分析计算研究
20
作者 李昊田 吴明宇 +3 位作者 吴宗芸 周志伟 霍兴凯 肖宇白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6-103,共8页
一体化快堆在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实现高放废物最小化等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多物理耦合、精细化计算,开展反应堆高精度数值模拟,减少传统计算方法中的各种简化和近似,能够更好地反映反应堆实际运行情况,为反应堆设计方案提供验证。本文采... 一体化快堆在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实现高放废物最小化等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多物理耦合、精细化计算,开展反应堆高精度数值模拟,减少传统计算方法中的各种简化和近似,能够更好地反映反应堆实际运行情况,为反应堆设计方案提供验证。本文采用外耦合模式,基于RMC和VERSA程序开展核热耦合研究,对一体化快堆功率和冷却剂温度进行精细化模拟计算,验证VERSA子通道传热模型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开展核热耦合迭代计算,采用就近原则为燃料栅元匹配最接近的温度库。结果表明:经过3轮核热耦合迭代计算,燃料中心温度变化在1%以内,实现收敛。使用匹配截面库计算与900 K截面库相比,计算得到的燃料中心温度整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核热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