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营权安全对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投入的影响——基于全国8省林业规模户的调查数据
1
作者 朱臻 王宇 +2 位作者 夏晨晨 钱文荣 刘璨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6-208,共13页
【目的】在全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的背景下,探究经营权安全对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投入的影响机制与差异,以健全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推动建立多元化的营林基础设施供给体系。【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全国有关... 【目的】在全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推动适度规模化经营的背景下,探究经营权安全对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投入的影响机制与差异,以健全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推动建立多元化的营林基础设施供给体系。【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全国有关林业规模户的调查数据,基于规模户经营权安全视角,采用面板Tobit模型从流转契约规范性、流转契约期限性、林地经营冲突性3个维度分析经营权安全对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无林权冲突的林地经营对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长期、规范的流转契约能够激励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投入。不同特征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投入结构存在差异,经营权安全对南方样本组营林基础设施投入的激励作用强于北方样本组,对普通规模组营林基础设施投入的激励作用强于大规模组。【结论】安全的经营权能够激励规模户营林基础设施投入,通过增强信贷获取能力缓解其资金流动性约束。政府部门应加强林地流转监管,鼓励林业规模户长期经营并给予一定补贴,强化绿色金融服务,提升规模户融资能力和预期收益激励其营林基础设施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权 营林基础设施 林业规模户 产权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银行竞争与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2
作者 温涛 刘正桃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9,共15页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作为农村家庭抵御风险冲击、避免陷入贫困的能力,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而县域银行竞争是否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县域银行网点数据和微观农村家庭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县域银行竞争能够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对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包容性,对低韧性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明显,能够降低韧性不平等。进一步地,县域银行竞争对中西部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区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缩小了地区之间的韧性差距,对低物质资本禀赋、低社会资本禀赋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村家庭发展韧性的提升效应更强,缩小了资本禀赋差距带来的韧性差距。机制分析表明,县域银行竞争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投资收益、促进农户非农就业提升农村家庭发展韧性。本文对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银行竞争 农村家庭发展韧性 信贷约束 农户非农就业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收益认知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何泽军 侯博超 +1 位作者 朱盼盼 刘晓永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7-357,共11页
【目的】探讨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收益认知对其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以期丰富小农户行为研究,并为促进生猪养殖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省747个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借鉴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采用Logit模... 【目的】探讨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收益认知对其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以期丰富小农户行为研究,并为促进生猪养殖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南省747个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借鉴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采用Logit模型,探索并实证检验收益认知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发生受包含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环境收益和成长收益的收益认知因素的内在驱动,受外在压力和自身资源能力的影响;收益认知因素对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效应不同,环境收益认知对投料合理化行为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外在压力的消费诉求因素对投料合理化及粪污资源化行为影响不显著,资源能力的资源禀赋因素仅对投料合理化行为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为促使生猪养殖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生产培训与教育,强化收益认知;加强绿色生产政策支持,稳定收益预期;加强监督与监管,强化外部压力传导;加强资源能力建设,强化技术装备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规模养殖户 收益认知 绿色生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数字素养对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的影响——基于CLES数据分析
4
作者 罗峦 莫登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5-315,共11页
数字素养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生产经营决策影响深远。为此,利用南京农业大学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库,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中介模型对数字素养与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 数字素养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生产经营决策影响深远。为此,利用南京农业大学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库,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中介模型对数字素养与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素养正向显著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第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机制变量后发现,农户数字素养主要通过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土地利用以及农业技术服务获得的路径来推动其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第三,数字素养在高教育水平群体与中青年群体中对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的积极作用更大。由此提出,在未来要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农户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公共信息、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户数字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保护性耕作 采纳行为 农户 土地规模报酬 农业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弱相对贫困群体的识别与时空演化分析
5
作者 王曦璟 王文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5,共13页
基于家庭等价规模修订弱相对贫困界定标准,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测算我国城乡和不同地区的弱相对贫困程度,进而综合时空双重视角,分析其随时间转移特征和未来可能演化趋势,刻画其分布格局和集聚特征。结... 基于家庭等价规模修订弱相对贫困界定标准,依托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分层可加综合贫困指数测算我国城乡和不同地区的弱相对贫困程度,进而综合时空双重视角,分析其随时间转移特征和未来可能演化趋势,刻画其分布格局和集聚特征。结果发现:第一,现阶段农村弱相对贫困程度高于城镇,但测度指标的数值下降幅度更大。第二,现阶段各种不同程度的弱相对贫困均有显著改善的可能性,但改善至最优类型或返贫至最差类型均较为困难;马尔可夫链及核密度估计法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弱相对贫困存在两极分化的潜在可能。第三,我国弱相对贫困的空间分布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逐级递增的格局,需警惕区域内部各省差距对该分布格局的影响。同时,西部地区呈现“高-高”集聚特征,面临“空间贫困陷阱”风险。与之相对,东部地区存在“低-低”集聚特征,应关注其“脱贫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修正后的弱相对贫困界定标准可减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之间的交叉误判;现阶段面向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相对贫困治理,必然是一个阶段性和长期性的过程,亟须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相对贫困线 家庭等价规模 弱相对贫困测度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户增收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陕西省9市18县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8
6
作者 马红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基于陕西省9市18县(区)365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基于陕西省9市18县(区)365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县域,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方面,影响尤为显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缓解家庭金融约束、促进信息对称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与金融市场参与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增收 信息获取 农业经营规模 信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户组织化的影响——基于CRRS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佳 武舜臣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9,共8页
针对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小和分散化的现状,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例,探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户组织化的影响。选取“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 2019年和2021年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模型分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设... 针对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小和分散化的现状,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为例,探究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户组织化的影响。选取“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 2019年和2021年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模型分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设立对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显著提升了农户组织化程度,影响大小与政策实施效果和农户经营规模息息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降低了农户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虽然对农产品销售单价影响有限,但因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率,整体上提高了农户销售农产品的收入。研究结论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外溢效应提供了实证依据,揭示了其促进农户组织化和收入增长的内在机理,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农户组织化 农户规模化 农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
8
作者 翁飞龙 陈帅 +1 位作者 王月 霍学喜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6-345,共10页
激励农户持续投资农业对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机理,考察农业补贴在数字金融与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利用陕西省苹果主产区414户苹果规模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 激励农户持续投资农业对农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的影响机理,考察农业补贴在数字金融与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利用陕西省苹果主产区414户苹果规模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其中对于中长期投资促进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家庭抚养负担较高、组织化程度较低和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区的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提升信贷可得性和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影响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调节效应表明,农业补贴与数字金融在支持规模农户生产性投资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农业资本配置的赋能效应,加快推动涉农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创新。同时,构建动态优化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将精准化激励与长效机制相结合,有效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投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生产性投资 农业补贴 规模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细碎化、农户兼业对耕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唐宏 殷子寒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250,共9页
【目的】在耕地细碎化与农业劳动力流失双重背景下,探讨西南地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驱动因素,可为丘陵地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西南地区538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有序Logit等实证模型,探... 【目的】在耕地细碎化与农业劳动力流失双重背景下,探讨西南地区农户耕地流转行为驱动因素,可为丘陵地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基于西南地区538份微观农户调查数据,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有序Logit等实证模型,探讨耕地细碎化与农户兼业对耕地流转的影响。【结果】①耕地细碎程度负向影响农户耕地转入、正向影响农户耕地转出。②农户兼业水平抑制农户耕地转入、促进农户耕地转出。③农户兼业与耕地细碎化在对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中相互调节,抵消或叠加原影响效应,低耕地细碎程度减弱农户兼业对耕地转入、转出的作用,高耕地细碎程度增强农户兼业对耕地转出的影响、覆盖其对耕地转入的影响,低农户兼业水平增强耕地细碎化对耕地转出的影响。【结论】通过劳动力转移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缓解耕地细碎程度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西南地区耕地流转率,实现耕地规模化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转 农户兼业 耕地细碎化 规模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保险体系、多层次叠加参与和家庭消费规模
10
作者 蔡瑶瑶 贾洪波 毛博书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8-117,共10页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仍不明晰,且现有研究大多只考察了单一层次养老保险政策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忽略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客观的政策现实。基于此,文章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政...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养老保险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仍不明晰,且现有研究大多只考察了单一层次养老保险政策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忽略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客观的政策现实。基于此,文章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政策组合背景下不同层次养老保险及其叠加对家庭消费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层次养老保险协同促进家庭消费规模提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存在显著的消费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养老保险体系对家庭消费规模的促进作用存在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年龄异质性。由此,提出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叠加参与 家庭消费规模 政策组合 政策协同 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协同视角下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系
11
作者 宁嘉晨 张平宇 +2 位作者 杨奇峰 马佐澎 初楠臣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4-755,共12页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目标协同视角,以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地级行政区为样本单元,测算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 基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多目标协同视角,以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地级行政区为样本单元,测算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分析其演变特征和区域差异;进而通过回归分析探索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的关系,计算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的适度规模。结果表明:(1)2010—2021年东北地区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均有所上升,其中黑龙江省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大、耕地利用效率较高,辽宁省的农户耕地经营规模较小,吉林省和蒙东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较低。(2)在此期间,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扩大、离散性增强,规模较小和效率较低的地区仍占据较大比例,农户耕地经营规模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明显,耕地利用效率的两极分化得到缓解。(3)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增长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促进作用;然而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由正变负。(4)现阶段东北地区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在不考虑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前提下为11.61~11.95 hm^(2),考虑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则为10.04~10.10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耕地经营规模 耕地利用效率 倒“U”型关系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收直调”烟叶收购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钱玭 陈志青 +3 位作者 徐勇贤 李梓瑞 宗同铠 曾雪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141-144,共4页
为推动烤烟种植减工降本、提质增效,通过开展试点,在常规收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直收直调”烟叶收购模式。该模式收购流程为下竿去青杂、专业化分级、烟农确认、包装保存、预约交售、烘烤工场移动收购、过磅称重、直调工业库;通... 为推动烤烟种植减工降本、提质增效,通过开展试点,在常规收购模式的基础上,探索了一种“直收直调”烟叶收购模式。该模式收购流程为下竿去青杂、专业化分级、烟农确认、包装保存、预约交售、烘烤工场移动收购、过磅称重、直调工业库;通过专业化分级前移,集中保管等方式,以“二维码”为核心,通过“数据流”打通烟叶收购“业务流”,进行全流程过程管控,全环节质量追溯,全链条闭环管理,实现“分、收、调”一体化作业。效益分析表明,与常规模式相比较,该模式的应用使得烟农交售成本降低27.16%,烟站收购成本降低48.75%,工业分拣效率提升15.79%,有助于实现烟叶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收购 规模化种植 诚信体系 职业烟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电商情境下新农人媒介素养量表开发与验证
13
作者 罗敏 徐生菊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13-216,255,共5页
为开发测量直播电商情景中新农人媒介素养量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结合“三农”情境,在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媒介信息素养评估框架的基础上,选取技能、知识、情感3个维度共13个题项来衡量新农人群体的媒介素养,共收集375份有... 为开发测量直播电商情景中新农人媒介素养量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结合“三农”情境,在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媒介信息素养评估框架的基础上,选取技能、知识、情感3个维度共13个题项来衡量新农人群体的媒介素养,共收集375份有效问卷数据并分成2组,分别进行量表数据的信度、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分子分析,最终形成包含12个题项的新农人媒介素养量表,旨在明确衡量新农人群体媒介素养水平,对于实现“三农”发展、乡村振兴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电商 新农人 媒介素养 量表开发与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数字化与农户家庭债务规模
14
作者 孙维远 张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66,共16页
货币数字化时代,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交易门槛的大幅降低引发农户家庭消费决策转变,并由此导致其债务规模出现波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移动支付使用对农户家庭债务规模的影响及... 货币数字化时代,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交易门槛的大幅降低引发农户家庭消费决策转变,并由此导致其债务规模出现波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三期面板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移动支付使用对农户家庭债务规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移动支付使用会显著增加农户家庭的债务规模;第二,移动支付中交易的非现金特征和信用透支功能会导致农户家庭债务规模出现非理性扩张;第三,移动支付使用对女性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家庭成员和西部地区的农户家庭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更大。据此,提升农户家庭的金融素养,帮助其树立健康消费观能够有效防控债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支付 货币数字化 农户家庭 债务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小规模农户农业代际继承的影响
15
作者 王士海 范超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1-2362,共12页
【目的】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小规模农户农业代际继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小规模农户家庭人力资本与家庭经营模式的更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通过Probit模型量... 【目的】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小规模农户农业代际继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小规模农户家庭人力资本与家庭经营模式的更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数据,通过Probit模型量化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小规模农户农业代际继承的影响,从家庭农业劳动力投入与外来农业经营规模专业户2个角度入手构建OLS模型探析其机制作用,并依据父代年龄与家庭农用机械禀赋程度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对农业代际继承的异质性影响。【结果】(1)基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的提高会抑制小规模农户农业代际继承,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后这种抑制作用仍然存在。(2)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的提高有效降低小规模农户家庭播种和用药环节劳动力投入的同时,还能吸引外来农业规模经营专业户的介入,进而减少村内流转给普通农户的耕地面积,且在改变样本容量和缩尾处理后这些作用仍然存在。(3)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程度的提高对高龄(60岁以上)父代与家庭农用机械禀赋程度较高的家庭农业代际继承有明显抑制作用。【建议】重新审视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小规模农户三者间的关系,并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实现小规模农户的新内生性发展:(1)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全面拓展;(2)拓宽非农就业信息获取渠道,提高农民非农就业稳定性;(3)加强小规模农户间利益联结,大力发展村集体合作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发展程度 小规模农户 农业代际继承 家庭农业劳动力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对城乡融合的影响
16
作者 孙小涵 李宽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26,共16页
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基于2006—2023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讨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这一组织模式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对城乡融合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 城乡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基于2006—2023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讨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这一组织模式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对城乡融合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在全国三大地区均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在西部地区的影响比较突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较弱;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显著高于非粮食产区。机制检验表明,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影响城乡融合的重要中介变量。合作社通过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通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第二、第三产业,加速人口城镇化进程,继而间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此外,农村数字化水平发挥出单重门槛效应,使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分析揭示出,通过示范效应机制和产业带动机制,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小农户不仅对本地区城乡融合具有积极影响,还对周边地区城乡融合起到推动作用,且地理区位越接近,溢出效应越明显。为此,要充分发挥好合作社在城乡融合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从多维度构建制度支持体系:一是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投入,优化合作社发展环境;二是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保障农民权益与土地高效利用;三是加快农村数字化建设,提升信息可及性与服务效能;四是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与资源共享,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 非成员小农户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福祉的影响跨尺度解析——以环江县为例
17
作者 高小艳 王强 陈田田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5-2242,共18页
最大化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在促进农户福祉中的作用,同时确保生态功能定位,是实现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福祉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或微观单一尺度上,较少关注其跨尺度关联效应,导致对农户福祉影响机... 最大化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在促进农户福祉中的作用,同时确保生态功能定位,是实现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福祉影响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或微观单一尺度上,较少关注其跨尺度关联效应,导致对农户福祉影响机制的片面理解,并限制了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为此,以典型喀斯特区———环江县为例,基于估算的生态系统服务及677名农户调研数据,构建农户⁃乡村双层线性模型,明晰区域宏观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福祉时空特征,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对农户福祉跨尺度直接和间接影响,并针对性提出优化对策。结果显示:(1)2012—2020年环江县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农户福祉均值为3.51,其中,安全福祉得分最高(4.30),收入福祉得分最低(2.68),空间上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格局。(2)个体特征中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曾是否为贫困户对农户福祉具有显著影响;村域层面粮食生产、科学教育和空气净化功能的提升会直接增强农户福祉,且空气净化的作用更明显,表明农户对物质需求的满足和对高层次需求的追求。(3)固碳会对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个体特征施加影响,进而对农户福祉产生正向的跨尺度关联效应,突显了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作用;而粮食生产会对年龄施加影响,进而对农户福祉产生负向调节作用,揭示了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和空心化等区域性社会问题;与供给、文化服务相比,调节服务对区域农户福祉提升的跨尺度间接作用更显著。在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应重点关注和改善关键调节服务,制定有效措施缓解农村人口流失和农户文化水平低的问题,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最优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农户福祉 跨尺度关联 双层线性回归 环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农户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的组织模式及实现机制
18
作者 梁伟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49,共14页
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小农户如何有效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具有重要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小农户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存在多重困境,主要表现为生产端个体化生产与标准化品控的冲突,流通端小规模生产与流通链高成本的张力,以及销... 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小农户如何有效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具有重要价值。在实践过程中,小农户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存在多重困境,主要表现为生产端个体化生产与标准化品控的冲突,流通端小规模生产与流通链高成本的张力,以及销售端小农户与中间商的不平等市场交易关系。云南花卉产业的典型案例表明,通过政府引领、企业下沉、主体联动等组织模式,能够促进小农户组织化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对于克服小农户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的多重困境具有显著效果。研究发现,小农户组织化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依托三重实现机制:市场约束的应对机制,即不同主体通过有效整合产业发展所需的市场资源与物流资源,提升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能力;市场利益的分配机制,即不同组织主体通过与小农户建立正式的分成合约与非正式的风险分担合约,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组织成本的分摊机制,即不同主体通过集中承担小农户组织化的成本,有效降低小农户对接农产品电商市场的交易成本。鉴于此,应当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电商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的电商市场参与积极性,在推动农产品电商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小农户与多元主体之间的产业关联,并构建小农户与多元主体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与合理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小农户与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有效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电商市场 组织成本 交易关系 小农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契约属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王岩 李静爽 王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7-285,共9页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阻碍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契约作为稳定农地流转的核心保障,会助推农地经营行为的改变,进而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探析农地流转契约属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机理,有助于为...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阻碍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契约作为稳定农地流转的核心保障,会助推农地经营行为的改变,进而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潜在的影响。因此,探析农地流转契约属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机理,有助于为破解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题提供新思路。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CRRS),使用OLS、PSM、中介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农地流转契约属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强度和路径机制。研究发现:契约形式书面化、契约期限明确化、契约签订时第三方介入均会对农业面源污染产生较强治理效果,回归系数分别为-0.073、-0.070和-0.050,且分别在1%、1%和5%统计水平上显著,同时这种效果在农地遭受过自然灾害、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区域更为显著。此外,农地经营规模在契约属性影响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此,提出持续推进农地市场化改革,着力强化农地流转契约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稳定性,精准制定区域异质化管理策略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地流转契约 转入户 农地经营规模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0
作者 宾幕容 《湖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基于对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水产养殖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识别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显著因素,运用增强回归树模型量化各影响因素对意愿与行为的相对重要性,从而解释... 基于对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水产养殖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识别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显著因素,运用增强回归树模型量化各影响因素对意愿与行为的相对重要性,从而解释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提出促进意愿向行为转化的策略建议,推进水产生态养殖产业发展。研究发现,该区域的水产养殖农户有一定的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但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较低;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显著因素为环境规制、水产养殖规模、政治身份、水产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水产生态养殖认知、养殖环境影响认知、融资容易程度,其皆产生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水产生态养殖意愿与行为的显著影响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意愿和行为的主要因素分别为经济特征、养殖特征,其主要贡献率分别为53%、61.4%;这体现了养殖特征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意愿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养殖 农户 养殖意愿 养殖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