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protective qual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ainment buildings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1
作者 郑砚国 李惠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38-243,共6页
The permeability and sorptivity properties of the two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ainment buildings (PCCBs)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in South China, which had been under operation for 5 year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th... The permeability and sorptivity properties of the two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ainment buildings (PCCBs) of a nuclear power plant in South China, which had been under operation for 5 year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the autoclam permeability system. The air permeability, sorptivity and water permeability indexes of No.1 PCCB are smaller than or equal to 0.11 ln(102 Pa)/min, 0.98×10 ^7 m3/minl/2 and 1.93×10 ^7 m3/min1/2, respectively, and the air permeability, sorptivity and water permeability indexes of No.2 PCCB are smaller than or equal to 0.17 In(102 Pa)/min, 1.6×10 ^7 m3/min1/2 and 4.43 ×10 ^7 m3/min1/2,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the protective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terms of their permeability and sorptivity properties, proposed by the research organization of the autoclam permeability system, the protective quality of No. 1 PCCB is still in very good grade and that of No.2 PCCB is not in very good grade but in good grade, and the in-service inspection of the protective quality of No.2 PCCB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power plant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ainment building permeability properties sorptivity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赋能在役桥梁安全与高效运维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丽萍 王广 +2 位作者 王力 陈云峰 李子奇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8,共8页
为了保证运维阶段桥梁结构安全,提升桥梁运维工作的效率,开展公路混凝土梁式桥运维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应用研究。在对公路桥梁现行编码体系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提出1种参数化快速建模方法,以快速完... 为了保证运维阶段桥梁结构安全,提升桥梁运维工作的效率,开展公路混凝土梁式桥运维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应用研究。在对公路桥梁现行编码体系进行扩展的基础上,提出1种参数化快速建模方法,以快速完成桥梁构件族的创建与整体模型的集成。借助Autodesk Revit软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采用C#语言,开发公路混凝土梁式桥智慧运维状态评估系统,以实际工程应用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面统一的桥梁信息编码体系,能够提高桥梁信息统计与检索效率;提出的快速建模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建模工作量,建模时间较传统建模方法可减少60%,并保证模型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运维状态评估系统能够实现养护数据的充分利用与桥梁评定工作的自动化,通过对桥梁运维信息的有效组织,实现服役性能的长期追踪,从而确保运营期桥梁结构状态安全稳定。研究结果可为公路混凝土梁式桥运维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提升桥梁运维的数字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运维状态评估系统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公路混凝土梁式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恺泽 李兰欣 +1 位作者 邢国华 陈韵如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 为实现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buckling-restrained braced reinforced concrete,BRB-RC)框架结构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引入韧性水平量化指标,建立建筑抗震韧性等级的分级,提出利用功能损失控制韧性指标的计算假定,并建立建筑多层级功能损失量化关系,提出根据建筑功能损失控制构件损伤及工程需求参数的方法。依据BRB-RC框架结构的受力机制,提出其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并建立设计流程。将设计方法应用于一幢5层的BRB-RC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分布均满足设计要求,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预期的抗震韧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韧性 防屈曲支撑(BRB)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 抗震设计 功能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网格空腹夹层板结构创新与实践最新进展
4
作者 陈红鸟 杨瑛 +4 位作者 田鹏刚 周正荣 陈靖 魏艳辉 马克俭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0,共20页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 为了解决大跨度空腹网架结构抗剪刚度不足的问题,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创新地提出了空腹夹层板结构。通过减小竖杆的高宽比,使之形成“超短柱”,即剪力键,利用剪力键连接上、下肋协同受力,从而使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剪切刚度,其整体力学特性介于密肋井字楼盖与空腹网架之间。系统回顾了空腹夹层板结构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该结构的组成和分类,总结了该结构的几何和力学特点,归纳了现有的理论分析方法与技术规程、结构优势及工程应用案例,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工程实践进展;最后,对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空腹夹层板结构具有大跨度灵活划分空间、节约层高、降低结构自重、节省建筑用材、空腹可穿越管线等诸多优势,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实际工程应用面积已达300余万平方米,节约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空腹夹层板结构体系的理论及实践创新体现了新时代的科技自立自强,采用多高层大跨度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可节约土地资源,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空腹夹层板 大跨度结构 多高层建筑 网格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泵站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5
作者 孙勇 郭鹏斐 +2 位作者 赵卫全 路威 崔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5,共11页
引调水泵站基坑开挖需在满足自身结构安全稳定的要求上,在有限空间内将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案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及减小不均匀沉降尤为重要。基于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一泵站深基坑的场地特征和水文... 引调水泵站基坑开挖需在满足自身结构安全稳定的要求上,在有限空间内将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控制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因此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案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及减小不均匀沉降尤为重要。基于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一泵站深基坑的场地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基坑开挖支护三维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采用旋喷锚索和支护桩作为围护结构进行分层开挖时,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以及开挖水位变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支护体系受力合理,变形控制效果较好,开挖完成后基坑坡顶与支护桩位移均在安全范围内;整个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最大沉降为11.6 mm,出现开裂的风险较小;开挖过程中采用600 mm厚混凝土墙可有效起到止水效果,基坑开挖后水位波动小于当地浅水层季节性水位变幅,且不会出现渗透破坏问题。三维有限元计算可以反映开挖、降水、支护等步序对基坑工程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基坑开挖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深基坑 混凝土防渗墙 三维有限元计算 开挖与支护 周边建筑物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模块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数值分析
6
作者 何庆锋 邹俊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共9页
近年来模块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本文基于刚度等效原理建立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芯柱构造模块单元的等效框架简化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有限元计算与低周往复和拟动力试验结果,... 近年来模块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建立.本文基于刚度等效原理建立了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芯柱构造模块单元的等效框架简化计算模型,并对比分析了有限元计算与低周往复和拟动力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本文提出的简化模型,利用Midas Gen对一栋六层UHPC模块建筑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其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弹性变形能力良好,基本满足“小震不坏”的设防水准要求;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破坏主要集中在模块单元连接件处,且该结构在地震作用后仍保持直立,基本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水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模块建筑 模块单元 塑性铰 非线性弹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装配式外立面设计研究
7
作者 万展志 吕家悦 +2 位作者 周铁军 黄圣翔 王子尧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6,共6页
车站外立面是构成高架车站形象与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剖析现有高架车站外立面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将装配式技术应用于高架车站建设。混凝土的可塑性为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此,分... 车站外立面是构成高架车站形象与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至关重要。通过调研剖析现有高架车站外立面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将装配式技术应用于高架车站建设。混凝土的可塑性为高架车站造型设计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基于此,分别从设计与建造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设计多样性,建造标准化”的车站装配式外立面设计策略。结合浙江金义东市域轨道交通大堰河街站和绣湖站的工程项目开展设计实践,以论证高架车站外立面设计策略的有效性,最终实现车站外立面设计多样性与装配式构件标准化之间的有机平衡。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外立面设计与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高架车站 装配式混凝土 建筑外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石山M_(S)6.2级地震青海灾区村镇建筑震害调查与分析
8
作者 胡鹏春 薛建阳 +3 位作者 张风亮 毛景琰 张振涛 胡晓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27-338,共12页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 积石山MS6.2级地震的震中区紧临青海省,使得青海省内多个市(县)的建筑也遭受了震害,其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尤为显著。调查发现:地震作用下木结构与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损伤总体上要重于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对于木结构村镇建筑,木构架与其内填充的夯土墙或砖砌墙协同变形能力普遍较差,两者间的碰撞挤压易使得木构架榫卯节点处出现劈裂、拔榫甚至脱榫现象;部分砖(土)木结构村镇建筑的木屋盖与其下部承重墙体间的连接措施不合理,屋盖存在错位坠落的风险;少量砖混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村镇建筑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设计、施工质量差等原因震害损伤也较为严重;此外,村镇建筑选址也需要得到重视,以避开潜在次生灾害的影响。结合此次震害调查结果以及历史地震资料,在标准规范制定、结构体系优化、施工质量提升、非结构构件增强以及房屋选址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青海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村镇建筑的抗震设计与修复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石山地震 村镇建筑 震害调查 木结构 砖(土)木结构 砖混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技术前瞻及路径
9
作者 段珍华 邓琪 +5 位作者 肖建庄 庄雨潼 李俱伦 夏冰 张声军 肖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7-128,共12页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城镇化建设逐渐由追求速度与规模向注重绿色高质量转变,建筑物拆除与固体废物(固废)资源化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聚焦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过程中“拆除粗放、资源化质效水平低、拆用脱节”的瓶颈难题,...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城镇化建设逐渐由追求速度与规模向注重绿色高质量转变,建筑物拆除与固体废物(固废)资源化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聚焦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过程中“拆除粗放、资源化质效水平低、拆用脱节”的瓶颈难题,面向城市更新和建筑业低碳可持续发展需求,从“拆”“用”两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梳理出了三大关键问题:拆除工艺装备落后导致精准拆解难,拆除物料性能离散导致再生混凝土等产品高值难,以及“拆”“用”脱节导致体系化应用难。进一步,从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产业链的多个环节深入剖析了研究现状和技术短板。结合研究综述和国内建筑拆除与固废资源化的实际情况,本文以“拆解精准化、产品高值化、应用体系化”为目标提出了解决方案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基于建筑拆解的建筑固废资源化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推动相关产业升级,助力建筑业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拆除 建筑固废 固废资源化 再生混凝土 拆用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际救援因素对钢混结构耐火性能影响研究
10
作者 刘喜 王俊军 华万仁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2-808,共7页
为了研究火场救援过程中实际救援因素对建筑倒塌的响应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火灾下某三层钢混框架结构进行高温模拟,得到自动喷淋系统及消防员打水冷却、工程救援机械高频振动等因素变化条件下的温度场及位移变化规律,模拟与试验结... 为了研究火场救援过程中实际救援因素对建筑倒塌的响应机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火灾下某三层钢混框架结构进行高温模拟,得到自动喷淋系统及消防员打水冷却、工程救援机械高频振动等因素变化条件下的温度场及位移变化规律,模拟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针对各实际救援因素对建筑结构倒塌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受火时间越长,着火区域的位移变形越大,且非受火区域经过可燃物的传递过火位移也发生较大偏移,最大位移变形为7.57 mm。此外,高频振动对结构瞬间位移波动较大,最大位移波动幅度为3 mm左右。最后,通过模拟与试验验证后发现短时打水冷却(10 min以内)对火灾下建筑物的位移影响较小,位移偏移为建筑物开间距离的0.01%。因此,消防员进入火灾救援现场后,火灾荷载导致的高温对建筑结构耐火性能影响最大,大型工程机械的共振频率对结构瞬间波动影响较大,而短时打水冷却对整体建筑物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援因素 建筑倒塌 钢筋混凝土 耐火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assin滞回模型的改进及混凝土结构地震分析应用
11
作者 李正 王维 孙治国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修正了Yassin滞回模型,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给出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为骨架曲线,组成混凝土实用单轴本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非线性分析。该模型不仅对混凝土在单调加载情况下拉压异性的力学特... 修正了Yassin滞回模型,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给出的单轴应力-应变曲线为骨架曲线,组成混凝土实用单轴本构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非线性分析。该模型不仅对混凝土在单调加载情况下拉压异性的力学特征描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能对混凝土受压重复加卸载情况下的滞回特征有较合适的刻画。同时,也能较好地反应在拉压循环加载情况下,受拉裂缝闭合、受压刚度恢复效应以及受压损伤对受拉刚度劣化的影响。将所提出的本构模型通过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的用户材料子程序接口VUMAT进行了相应的编程,以集成到该软件中。然后以此为分析平台,对该本构模型的一些典型性能进行了不同荷载工况下的分析和验证。进而,利用本模型采用纤维梁柱单元对某钢筋混凝土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弹塑性损伤演化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损伤分析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直观反映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损伤演化的特征和破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本构模型 非线性分析 地震损伤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混凝土疲劳寿命智能预测模型设计
12
作者 于皓皓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建筑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的精度受到材料参数和微观结构的复杂性、外部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预测模型精准设计的难度增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随机森林的建筑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利用水泥基料与减水剂、... 建筑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的精度受到材料参数和微观结构的复杂性、外部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预测模型精准设计的难度增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随机森林的建筑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利用水泥基料与减水剂、河砂细骨料、石子颗粒粗骨料和水制备建筑混凝土试件,测量并确定混凝土试件的剥落损伤度、孔隙率、弹性模量损伤等冻融循环损伤参数。根据损伤参数对混凝土试件进行损伤状态识别。结合材料的损伤状态,筛选出关键的疲劳特征。搭建深度随机森林模型,将选取的关键疲劳特征输入至该模型中进行训练。经过多次迭代运算,模型可以逐渐学习特征与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并预测建筑混凝土的疲劳寿命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混凝土损伤状态识别准确率均值为96.55%,混凝土疲劳寿命预测效果好,时间短,可行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随机森林 建筑混凝土 疲劳寿命预测 混凝土试件 损伤参数 损伤状态 关键疲劳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13
作者 侯鸿杰 陈志华 王秀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9-1158,共10页
为推广村镇装配式钢结构,提升农居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轻钢框架结构。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3榀单层单跨的轻钢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轻质复合墙板及其连接件对轻钢... 为推广村镇装配式钢结构,提升农居整体抗震性能,本文提出了适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的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轻钢框架结构。采用1∶2缩尺比例设计3榀单层单跨的轻钢框架,通过低周往复试验研究了轴压比、轻质复合墙板及其连接件对轻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适用于该轻钢框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结果表明:由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和H型钢梁组成的轻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应用于村镇低层建筑。纯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节点焊缝开裂及裂缝不断发展的过程。内嵌轻质复合墙板的轻钢框架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墙板及连接件的破坏。竖向荷载、轻质复合墙板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初始刚度等指标。本文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够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研究结果能为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柱-H型钢梁框架 抗震性能 轻质复合墙板 轴压比 恢复力模型 低周往复试验 连接件 低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矸石活化的煤矸石混凝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东升 孙泽敏 +2 位作者 任东东 邢震 马政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8-187,共10页
为了减轻煤矸石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以煤矸石作为建筑材料生产混凝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近年来煤矸石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煤矸石的活化方法,主要包括机械研磨、高温煅烧、化学改性、微波活化以及复合... 为了减轻煤矸石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以煤矸石作为建筑材料生产混凝土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近年来煤矸石在建筑材料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煤矸石的活化方法,主要包括机械研磨、高温煅烧、化学改性、微波活化以及复合活化等,并研究活化后的煤矸石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结构构件及工程应用的影响。对不同煤矸石活化方法试验展开综述研究,对比不同活化方法(水泥包裹、高温煅烧、高温煅烧水泥包裹复合)对煤矸石粗骨料基本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活化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展望了创新煤矸石活化技术、降低活化成本及拓展活化煤矸石作建筑材料的应用前景,为煤矸石大宗化固废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活化方法 煤矸石混凝土 建筑材料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区域建筑群实时震害模拟的LSTM-FC组合深度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海 徐晓君 +3 位作者 邢启航 张孝伟 姜慧 阮雪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9,共14页
建筑物破坏在地震灾害中往往会导致巨大损失,对城市建筑群进行灾前灾时的震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网络和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在进行震害预测时多集中于提取建筑物信息。然而,... 建筑物破坏在地震灾害中往往会导致巨大损失,对城市建筑群进行灾前灾时的震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BP(back propagation)网络和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在进行震害预测时多集中于提取建筑物信息。然而,这些方法在处理地震波的时序数据方面有所不足,导致其在整合和分析对地震灾害预测至关重要的时序相关因素时效果有限。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耦合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和FC(fully connected)神经网络的震害预测方法。LSTM网络擅长处理具有时间序列特性的地震波信息,能够捕捉和分析随时间变化的地震波动模式。同时,全连接网络可用于综合分析所有相关的震害因子。通过对云浮地区265栋典型钢混建筑进行指标量化并确定输入指标(震害影响因子)和输出指标(震害指数),利用LSTM-FC组合深度网络、CNN网络和BP网络模型对数据进行训练并优化。通过将LSTM-FC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发现该模型在拟合效果和精度方面优于传统的BP和CNN模型。拟合效果提升了36.8%和10.6%,精度分别提升了77.6%和91.7%,表明LSTM-FC网络在地震损害预测上更为有效。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广东省云浮市钢混结构群震害预测,构建的易损性矩阵与华南地区的易损性矩阵均值进行了对比,显示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该模型不仅理论上可行,在实际应用中也能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害预测 LSTM网络 全连接网络 钢混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相变混凝土的研发及物理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秀丽 李威龙 徐晶晶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20-5027,共8页
以SiO_(2)气凝胶粉末为基体材料,低温相变石蜡为相变材料制备定型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及扩散-渗出圈测试对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及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石蜡吸附质量为75%时制备... 以SiO_(2)气凝胶粉末为基体材料,低温相变石蜡为相变材料制备定型复合相变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同步热分析仪及扩散-渗出圈测试对定型复合相变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及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石蜡吸附质量为75%时制备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最为稳定,SiO_(2)气凝胶与石蜡之间仅为物理吸附,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26.52℃,相变潜热为56.2 J/g。将其掺入EPS混凝土,水泥净浆流动度实验限定定型复合相变材料掺加量在16%附近时,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最佳。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测试,发现随着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掺入,试件抗压、抗折、抗劈裂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通过热箱储热性能试验,掺加定型复合相变材料的试件升降温曲线斜率及峰值均有降低现象,表明轻质相变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温控性能,可用于节能建筑围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混凝土 建筑节能 表征分析 物理力学性能 温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聚乙烯在新型建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雪丽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2,86,共5页
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为新型建材的使用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机遇。综述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LDPE/木质素复合建材、透光储能混凝土、隔热保温材料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LDPE在隔热保温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建议加强LDPE在新型建材中的应用研... 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为新型建材的使用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机遇。综述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在LDPE/木质素复合建材、透光储能混凝土、隔热保温材料中的应用,重点综述了LDPE在隔热保温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建议加强LDPE在新型建材中的应用研究,加强材料降本研究,尽快实现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聚乙烯 木质素 复合建材 透光储能混凝土 保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铁尾矿制备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小平 王长龙 +9 位作者 Hidayati Asrah Lim Chung Han 平浩岩 齐洋 马锦涛 荆牮霖 刘治兵 郑永超 翟玉新 刘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15-124,共10页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 钒钛磁铁矿是以铁、钒、钛为主的多金属元素共生的复合矿,在世界分布不均衡。中国是该矿石的主要产出国之一,该矿石分布在五个主要矿带。钒钛铁尾矿是钒钛磁铁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工业废弃物,是一种多金属伴生的铁尾矿。该尾矿在中国的堆存量巨大,富含很多有用化学组分,也被称为人工矿床。该尾矿以硅酸盐为主,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氧化铁等,主要矿物是脉石矿物。国内外学者对其在绿色建筑材料综合利用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总体来看,这些研究更多停留在实验室里。主要原因是(1)不同尾矿库甚至同一尾矿库的钒钛铁尾矿理化性能可能有较大差异,尾矿原料的稳定性不足;(2)受尾矿原料不稳定的理化性能影响,中试结果经常出现较大差异,难以实现规模化利用;(3)钒钛铁尾矿库大多地处偏僻,运输成本高,且缺乏高附加值的尾矿产品,规模以上企业因投入大产出小望而生畏。本文综述了钒钛铁尾矿在中国的地域分布和堆存量,重点研究了其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分布和重金属浸出,分析了其作为主要原料在绿色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存在问题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 钒钛铁尾矿 绿色建筑材料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理论的装配式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结构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晓涵 李秀领 +2 位作者 马锐 孙昊东 苏振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5-91,共7页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与新型绿色建材环境影响评估是研究建筑业减碳路径的重要内容。本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构建含再生循环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了符合绿色建材生产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公... 装配式建筑碳排放与新型绿色建材环境影响评估是研究建筑业减碳路径的重要内容。本工作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理论构建含再生循环过程的装配式建筑碳排放计算模型,提出了符合绿色建材生产方式的环境影响评估公式,并运用排放因子法定量计算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High Ductility Recycled Powder Concrete,HDRPC)结构物化阶段的碳排放以及相较于C30混凝土结构全生命周期的减碳量。经计算得出1 m 3的HDRPC与C30混凝土碳排放强度分别为0.104 kgCO_(2)e/(MPa·a)和0.193 kgCO_(2)e/(MPa·a),证明了应用HDRPC相较于C30混凝土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当HDRPC回收率取零时,基于核算案例的HDRPC结构仍可比C30混凝土结构节约31.86 kgCO_(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高延性再生微粉混凝土(HDRPC) 碳排放 全生命周期评价(L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国文 曾开华 +2 位作者 谢帮华 田海 邱智坚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38-10046,共9页
相变混凝土(phase change concrete,PCC)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相变温度范围内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体现了优异性能。首先综述了相变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概况;其次分析了相变混凝土材料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 相变混凝土(phase change concrete,PCC)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相变温度范围内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体现了优异性能。首先综述了相变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应用概况;其次分析了相变混凝土材料性能、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总结了相变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实际应用,并提出了基于相变混凝土复合材料的智能化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混凝土材料 建筑节能 相变材料性能 力学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