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的阻塞系数与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玉贵 陈世强 +4 位作者 张明杰 闫江伟 刘操 李哲 程菂 《煤炭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068-1078,共11页
80%~90%的煤层气(煤矿瓦斯)以吸附态赋存,吸附态气体的扩散以表面扩散为主,对煤层气运移起决定性的作用。采用动力学与热力学方法,基于CHEN和YANG的表面扩散气体分子随机跳跃机制和吸附气体扩散过渡态理论,将表面扩散动力学参数与等量... 80%~90%的煤层气(煤矿瓦斯)以吸附态赋存,吸附态气体的扩散以表面扩散为主,对煤层气运移起决定性的作用。采用动力学与热力学方法,基于CHEN和YANG的表面扩散气体分子随机跳跃机制和吸附气体扩散过渡态理论,将表面扩散动力学参数与等量吸附热联合,推导了表面扩散阻塞系数(κ)的理论计算方法,建立了煤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讨论了温度、压力、等量吸附热和阻塞系数对表面扩散系数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①建立了采用等量吸附热计算阻塞系数的方法。煤吸附气体过程中,0<κ<1;吸附达到平衡,气体分子向前和向后弹跳的概率相等,κ=1;理想状态下的无限空间的表面扩散,不存在阻塞,κ=0。②构建了煤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模型并经过验证。煤吸附气体表面扩散系数仅为等量吸附热、覆盖度和温度的函数,所需参数只用常规等温吸附实验即可获得,适用于低压至高压的全过程,模型简洁实用;经验证,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度R^(2)=0.5779~0.9640,表明该模型是可靠的。③讨论了温度、压力、等量吸附热和阻塞系数对表面扩散的影响。温度与表面扩散系数呈线性正相关,压力与表面扩散系数呈Langmuir方程形式变化,等量吸附热与表面扩散系数呈指数相关性,阻塞系数与表面扩散系数呈幂函数相关性。④煤层气表面扩散在微观上是吸附气体分子的活化跳跃过程(由吸附势差引起的活化),在宏观上可视为由浓度梯度驱动。研究结果丰富了对煤层气表面扩散行为的认识,并提供了一种利用热力学参数评价煤层气表面扩散系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气体 表面扩散模型 阻塞系数 过渡态理论 吉布斯自由能 等量吸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改性碳吸附脱除黄磷尾气中的H_2S和PH_3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永 宁平 +4 位作者 王学谦 高红 徐浩东 邓春玲 户朝帅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0,18,共5页
为综合利用黄磷尾气中的CO,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酸碱改性碳吸附净化PH3和H2S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H2S在碱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23.77 kJ/mol,为负一级吸附反应,PH3在酸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61.3... 为综合利用黄磷尾气中的CO,通过钢瓶配气模拟和气相色谱GC-14C测定的方法,研究了酸碱改性碳吸附净化PH3和H2S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H2S在碱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23.77 kJ/mol,为负一级吸附反应,PH3在酸改性碳上平均吸附活化能为61.3 kJ/mol,为负二级吸附反应,吸附时以先物理吸附后化学吸附的顺序进行;TG/DTA和孔径分布初步证明吸附质主要为硫和硫氧化物或磷和磷氧化物,酸碱改性碳孔径<1.5 nm的微孔对H2S和PH3的吸附贡献较大,吸附质质量损失主要发生在0—100℃阶段;由机理推导的吸附模型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碳 吸附脱除 黄磷尾气 吸附活化能 吸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会军 朱冬生 +2 位作者 李军 王春华 程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6-98,共3页
介绍了蓄热材料的分类和特点,系统评述了相变蓄热材料和吸附蓄热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和复合吸附蓄热材料开发的创新思路,展望了复合蓄热材料的发展方向,指出首先应该开发复合蓄热材料,其次还要根据应用场合研制... 介绍了蓄热材料的分类和特点,系统评述了相变蓄热材料和吸附蓄热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和复合吸附蓄热材料开发的创新思路,展望了复合蓄热材料的发展方向,指出首先应该开发复合蓄热材料,其次还要根据应用场合研制具有特定功能的蓄热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 相变材料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设备中SF_6气体分解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1
4
作者 陈晓清 任明 +2 位作者 彭华东 丁彬 董明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0年第7期34-38,共5页
通过研究影响SF6气体分解的因素,掌握SF6气体分解机理,对于设备维护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分析了不同放电故障下影响因素(放电能量、水分、氧气、SF6气压、电极与绝缘材料和吸附剂)与SF6气体分解产物生成... 通过研究影响SF6气体分解的因素,掌握SF6气体分解机理,对于设备维护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分析了不同放电故障下影响因素(放电能量、水分、氧气、SF6气压、电极与绝缘材料和吸附剂)与SF6气体分解产物生成量的关系,初步总结了相关因素与气体分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关系,为掌握SF6气体分解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气体 GIS设备 放电能量 电流强度 电极材料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吸附床设计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明 王如竹 许煜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提出了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的新思路 .用电加热器替代真空管集热器 ,实物设计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冰箱复合机实验装置 .通过多轮实验 ,探索出一种新型、高效率的吸附床设计方法 .这种新型的吸附床以活性炭 -甲醇为工质对 ,由 30根... 提出了太阳能供热与制冷联合循环的新思路 .用电加热器替代真空管集热器 ,实物设计了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冰箱复合机实验装置 .通过多轮实验 ,探索出一种新型、高效率的吸附床设计方法 .这种新型的吸附床以活性炭 -甲醇为工质对 ,由 30根 50 mm、长 750 mm的较小圆柱体并联组成一整体结构 ,在各个吸附圆管内同心地插入 1 0 mm的不锈钢内圆管 ,并在内圆管上按一定的间距均匀打 4 mm的小孔作为制冷剂蒸汽的传质通道 .在内外管之间装入活性炭 ,将外管密封焊接、内管并联起来作为系统制冷剂气体的传质总通道 .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一个周期的循环 ,能实现制冰 1 0 .5kg/d,达到了 1 kg活性炭制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床 固体吸附式制冷循环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附质-分子探针的阴离子聚合物微球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任宏 袁萍 +1 位作者 唐省三 陈炳稔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4-519,共6页
制备了SO42-、NO3-、ClO4-和F-、Cl-、Br-、I-两种新型阴离子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微球,基于吸附质-分子探针电导法,研究了阴离子聚合物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性能,考察了阴离子类型和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时,吸附... 制备了SO42-、NO3-、ClO4-和F-、Cl-、Br-、I-两种新型阴离子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微球,基于吸附质-分子探针电导法,研究了阴离子聚合物吸附低浓度游离酸的性能,考察了阴离子类型和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时,吸附游离酸的过程,遵循单分子层机理进行吸附。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U制约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两者存在线性相关性,K、U均随阴离子的离子势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吸附过程为吸热的,吸附焓变ΔH为10.87 kJ.mol-1。吸附过程谱维数ds增大,导致表观吸附速率常数降低。吸附质对吸附剂的亲和能Ua随吸附质-吸附剂相互作用参数K2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阴离子聚合物 表观吸附速率常数 吸附剂-吸附质相互作用能 分形谱维数 吸附质亲和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器吸附剂 被引量:8
7
作者 季建刚 黎立新 蒋维钢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提供一种高效的空气取水器吸附剂,它以超大孔分子筛MCM 41为基质,复合吸湿性无机盐CaCl2而形成复合物。实验表明,该吸附剂最大吸附水能力达175%,比分子筛和硅胶高130%—150%,比硅胶和CaCl2复合物高85%,吸附速度较其也有很大提高;同时,... 提供一种高效的空气取水器吸附剂,它以超大孔分子筛MCM 41为基质,复合吸湿性无机盐CaCl2而形成复合物。实验表明,该吸附剂最大吸附水能力达175%,比分子筛和硅胶高130%—150%,比硅胶和CaCl2复合物高85%,吸附速度较其也有很大提高;同时,在较低的脱附温度约80℃,可脱附90%以上的总吸附水量,每kg吸附剂可脱附水量高达1.6kg,是理想的空气取水器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附剂 空气取水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吸附层厚度计算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曲庆文 周巧玲 +2 位作者 贾庆轩 马浩 柴山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根据流、固体表面吸附特性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流、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程度 ,以定义表面吸附性能和吸附层 ,并得出以能量表示的吸附层厚度计算公式 ;吸附层厚度对流固特性、管流问题及薄膜润滑问题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 根据流、固体表面吸附特性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流、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程度 ,以定义表面吸附性能和吸附层 ,并得出以能量表示的吸附层厚度计算公式 ;吸附层厚度对流固特性、管流问题及薄膜润滑问题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适用于以流体膜为基础进行工作的研究 ,是纳米级润滑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层 能量 流固作用 润滑理论 厚度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厂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进展 被引量:23
9
作者 宋增林 王丽萍 程璞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9,共4页
 介绍火电厂锅炉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包括:高能辐射化学法,固相吸附与再生技术,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吸收剂喷射法等。指出我国此项技术的研发方向。
关键词 火电厂 锅炉 烟气 脱硫 脱硝 高能辐射 固相吸附 吸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不同吸附工质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海宾 李明 +1 位作者 王如竹 孙长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9-594,共6页
在构建的太阳能制冰机的基础上,选用活性炭 甲醇、活性炭 乙醇作为吸附制冷工质对,在外界环境条件及辐射能量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对两种不同的吸附制冷工质对进行解吸量、吸附量和制冰量的实验。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所得... 在构建的太阳能制冰机的基础上,选用活性炭 甲醇、活性炭 乙醇作为吸附制冷工质对,在外界环境条件及辐射能量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对两种不同的吸附制冷工质对进行解吸量、吸附量和制冰量的实验。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所得出的结论是:对固体吸附式制冰机装置而言,活性炭 甲醇工质对仍是最佳的吸附制冷工质对,活性炭 乙醇工质对不适合于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制冷 工质对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驱动温度下间歇性太阳能吸附制冰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程 王如竹 +2 位作者 王丽伟 李廷贤 陈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12-115,共4页
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吸附制冰系统,主要包括制冰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及恒温油槽等。通过油槽中的电加热模拟不同太阳能辐射量的工况,得到吸附制冰机在不同驱动热源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吸附制冰机采用氯化钙/活性炭复合吸附剂,氨作为制冷... 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吸附制冰系统,主要包括制冰机、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及恒温油槽等。通过油槽中的电加热模拟不同太阳能辐射量的工况,得到吸附制冰机在不同驱动热源条件下的运行特性。吸附制冰机采用氯化钙/活性炭复合吸附剂,氨作为制冷工质。实验通过电加热模拟的太阳能驱动温度在110~155℃变化,对应的每天制冰量为10~28kg,计算得到太阳能COP为0.09~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制冷 制冰机 太阳能 复合吸附剂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惠忠 雷敏 +2 位作者 黄天厚 刘涛 张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419,425,共7页
在广泛深入了解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太阳能空气取水管、吸附剂以及取水装置三个方面详细地说明了吸附式空气取水的进展。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空气取水有为解决淡水匮乏问题提供... 在广泛深入了解太阳能吸附式空气取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太阳能空气取水管、吸附剂以及取水装置三个方面详细地说明了吸附式空气取水的进展。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空气取水有为解决淡水匮乏问题提供新思路的潜在可能,虽然空气取水的低取水率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推广应用,但随着吸附剂的吸水量、吸附脱附速率不匹配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其单位能耗以及单位质量的产水率也随之提高,在广大干旱地区将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式 空气取水 吸附剂 取水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沸石13X 和CaCl_2组成的复合吸附储能材料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军 赵肃清 朱冬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9-110,113,共3页
提出一种以沸石13X 为骨架支撑 CaCl_2组成复合吸附剂用于储能。介绍了这类复合吸附储能材料的实验配制方法,将沸石13X 与5个不同质量分数的 CaCl_2溶液复合得到复合吸附剂,分析了其吸附储能的原理。用静态重量法测定了其平衡吸附量和... 提出一种以沸石13X 为骨架支撑 CaCl_2组成复合吸附剂用于储能。介绍了这类复合吸附储能材料的实验配制方法,将沸石13X 与5个不同质量分数的 CaCl_2溶液复合得到复合吸附剂,分析了其吸附储能的原理。用静态重量法测定了其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度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最大平衡吸附量为0.553g/g,蓄热量为1408.7kJ/kg。复合吸附剂较纯的吸附剂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储能 复合吸附剂 平衡吸附量 CACL2溶液 储能材料 沸石 组成 配制方法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制备及其吸附机理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崔群 陈海军 姚虎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以乙醇为吸附质,选取13X分子筛、凹凸楱土和氯化锶等为主要吸附材料,通过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有着优良吸附能的复合吸附剂。测定了乙醇在主要吸附材料和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量,用TG DTA法对主要吸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自制吸附剂DTA脱... 以乙醇为吸附质,选取13X分子筛、凹凸楱土和氯化锶等为主要吸附材料,通过混合法制备了一系列有着优良吸附能的复合吸附剂。测定了乙醇在主要吸附材料和自制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量,用TG DTA法对主要吸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自制吸附剂DTA脱附乙醇峰端温度进行了分析。对吸附剂原料复合比例和扩孔剂种类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制复合吸附剂比单一吸附材料对乙醇有着更大的吸附能力;DTA分析的脱乙醇峰端温度明显低于单一吸附材料;加入扩孔剂E1或E2,可增加自制复合吸附剂孔容和孔径,改善其吸附性能;自制复合吸附剂对乙醇的吸附量显著高于活性炭。其中,M4 0003和M1 0001复合吸附剂对乙醇的平衡吸附量约为活性炭的2 5~4倍;M1 0001—乙醇工质对的吸附制冷量是活性炭—乙醇的2~6倍。对吸附剂复合的机理初步探讨表明:增加复合吸附剂弱吸附中心数,可降低其脱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制冷 复合吸附剂 热分析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吸附层厚度及位能界面的划分 被引量:5
15
作者 曲庆文 朱均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95-897,共3页
根据流体吸附性能及流体粒子在固体表面的分布规律,应用能量的观点可以得出流体位能的分布规律,由此可知液体的性能,在薄膜润滑条件下表面作用尤其重要。应用能量的观点把液体的分布密度忽略,将使公式计算简化。
关键词 位能 界面 吸附层 薄膜润滑 润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3
16
作者 卜宪标 王令宝 马伟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66-1372,共7页
为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太阳能吸附制冷的高性能吸附剂,利用浸泡的方法制作了硅胶/氯化钙复合吸附剂,并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与硅胶相比,复合吸附剂不论是吸附量还是吸附速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在相对湿度20%,吸附20min... 为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太阳能吸附制冷的高性能吸附剂,利用浸泡的方法制作了硅胶/氯化钙复合吸附剂,并对吸附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与硅胶相比,复合吸附剂不论是吸附量还是吸附速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在相对湿度20%,吸附20min时,硅胶的吸附量为1.96g/100g吸附剂,而复合吸附剂的吸附量为8.08g/100g吸附剂。用制备的复合吸附剂制作一台小型吸附制冷机并进行测试,当热源温度为90℃,冷却水温度为35℃时,在整个循环周期内(15min),制冷功率为1.03kW,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功率(SCP)为128.3W/kg,COP为0.27,说明复合吸附剂用于太阳能吸附制冷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吸附制冷 复合吸附剂 硅胶 氯化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空气取水5A分子筛开式吸附性能环境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惠忠 葛晓洁 +1 位作者 贾少龙 闫坦坦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开式吸附性能是指吸附剂在空气中吸附水蒸气的能力。开式吸附性能是影响空气取水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开式吸附状态下,利用恒温恒湿箱来控制环境的温、湿度,并研究了各环境参数对5A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环境含... 开式吸附性能是指吸附剂在空气中吸附水蒸气的能力。开式吸附性能是影响空气取水效率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开式吸附状态下,利用恒温恒湿箱来控制环境的温、湿度,并研究了各环境参数对5A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恒定环境含湿量条件下,5A分子筛的平衡吸附量、累积吸附速率均与环境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均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当环境温度从25℃降低至10℃时,5A分子筛的平衡吸附量增加了56%。在恒定环境相对湿度条件下,5A分子筛的累积吸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5A分子筛的平衡吸附量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当环境温度由10℃升高到80℃时,5A分子筛的平衡吸附量减少了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取水 开式吸附 5A分子筛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数型粘度修正模型的提出及实用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曲庆文 都光珍 +2 位作者 赵又群 柴山 姚福生 《机械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9-581,共3页
根据吸附理论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表面相互作用程度 ,以此可定义吸附层 ,得出吸附层厚度的分析计算公式。根据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流体力学的基本定义得出指数型粘度修正的表达式 ,用于确定微小间隙内流体粘度的变化规律 ... 根据吸附理论和分子间能量的变化规律来确定表面相互作用程度 ,以此可定义吸附层 ,得出吸附层厚度的分析计算公式。根据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流体力学的基本定义得出指数型粘度修正的表达式 ,用于确定微小间隙内流体粘度的变化规律 ,用此修正模型对薄膜润滑条件下轴承的性能计算 ,同时与实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层 粘度模型 能量 薄膜润滑 润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能吸附式制冷中的新型吸附床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兰青 夏朝凤 +1 位作者 李明 唐润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3-156,共4页
该文对新型吸附床的结构做了设计说明,采用太阳光直接照射吸附床加热活性炭,用蜂窝状结构增强吸附床的传热。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活性炭可使吸附床内部在接受13.59M J的能量后最高温度可达到117℃,使用蜂窝状传热结构吸附床内的最大温差小... 该文对新型吸附床的结构做了设计说明,采用太阳光直接照射吸附床加热活性炭,用蜂窝状结构增强吸附床的传热。结果表明,直接加热活性炭可使吸附床内部在接受13.59M J的能量后最高温度可达到117℃,使用蜂窝状传热结构吸附床内的最大温差小于5℃,实测系统COP(系统制冷性能系数)为0.157。通过对吸附床建立数学模型,对吸附床内的温度随太阳辐射能变化建立了计算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床 太阳能 热力循环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树脂吸附剂在烃-醇二元溶液中的吸附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丽萍 陈静德 戴晓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6,共6页
研究了DOO1和TS -TR树脂在非水烃 -醇溶液中的吸附 ,考察了不同水含量的两种树脂在正丁醇 -正庚烷、乙醇 -正己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用NBP -a模型建立了相应的等温吸附数学模型 ,并就树脂水含量对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 研究了DOO1和TS -TR树脂在非水烃 -醇溶液中的吸附 ,考察了不同水含量的两种树脂在正丁醇 -正庚烷、乙醇 -正己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中的等温吸附特性 ,用NBP -a模型建立了相应的等温吸附数学模型 ,并就树脂水含量对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 ,用Stieltjes变换法对树脂表面能量非均匀密度函数给出了分析解 .结果表明 ,吸附剂表面能量非均匀性及溶液非理想性是影响等温吸附的重要因素 ,极性的DOO1树脂水含量增加 ,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增强 ,非极性TS -TR树脂水含量变化 ,其表面能量非均匀性也有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吸附剂 含水量 等温吸附模型 表面能量 非均匀性 二元溶液 吸附 吸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