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0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microwave signal generation based on SBS assisted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1
作者 LUO Qiaoxia ZHAO Zhongbin +3 位作者 HU Tianhao ZHOU Yong ZHENG Ziqi GAO Weiqing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685,共9页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In this work,the generation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SNR)single-frequency microwave signal without noise sidebands is demonstrat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tegrated all-fiber lasers.The microwave signals are generated by the interference between a narrow linewidth Brillouin pump light from a single-frequency laser and the Stokes light generated by it.Firstly,the linewidths of the Stokes lights are compressed to~43 Hz based on the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SBS)effect,which ensures that the frequency noise is as low as possible.And then,the relative intensity noise(RIN)of the first order Stokes light is reduced by 21 dB/Hz based on the noise dynamics principle in cascaded SBS effect.By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noise and the intensity noise of the coherent signals,the noise sidebands of microwave signals are completely suppressed.As result,the SNR of the microwave signal is improved from 48 dB to 84 dB at the first-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9.415 GHz.Meanwhile,a microwave signal with a SNR of 70 dB is generated at the second-order Brillouin frequency shift of 18.827 GHz.This kind of microwave signals with narrow linewidth and high SNR can provide higher detection resolution and higher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or applications on radar,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techniques fiber lasers microwave photonics optical heterodyne technology noise suppres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三支决策与熵权TOPSIS的专家反评估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余鹰 朱锋 +3 位作者 付红剑 罗逸文 钱进 郑宇超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4-1431,共8页
在科技项目评审活动中,评审专家的评审质量对于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对评审专家进行反评估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评审专家的个人基本情况、专业水平和评审业绩3个方面进行分析,构... 在科技项目评审活动中,评审专家的评审质量对于最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客观,对评审专家进行反评估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对评审专家的个人基本情况、专业水平和评审业绩3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套专家反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联合三支决策与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专家反评估模型。该模型利用三支决策理论解决由于熵权法对数据的过度依赖而造成的权重失真问题。当指标权重出现异常时,模型将根据设定的阈值将待评估专家集合划分为正域、负域和边界域,并分别实施专家入库、专家出库和延迟评价策略;当指标权重正常或者得到修正后,则采用TOPSIS对评审专家进行评分排序。通过对某企业科技项目历史评审数据的实证分析可知,所提模型可以融合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与待评专家的固有信息,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从而确保对评审专家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为构建高质量的专家库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支决策 熵权法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科技项目评审 专家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距间隔织物及其复合材料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颖 姜亚明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3,共6页
对目前国内外超距间隔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传统间隔织物和超距间隔织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研究现状着重对针织和梭织结构超距间隔织物的优缺点及研究方向进行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列举超距间隔织物复合... 对目前国内外超距间隔织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传统间隔织物和超距间隔织物的结构特点,并结合研究现状着重对针织和梭织结构超距间隔织物的优缺点及研究方向进行概括。然后,在此基础上列举超距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在家居、体育娱乐和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超距间隔织物复合材料在防护、保温、建筑和交通运输产业应用的优势,以期在更多领域深入扩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织物 超距 织造技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模式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
作者 脱颖 董愉 韩安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7-820,共4页
该研究探讨了PDCA循环法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重点分析该方法在降低医疗差错率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系统考察了常规组外检标本从签收至HE制片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深入剖析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现状。... 该研究探讨了PDCA循环法在常规病理技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重点分析该方法在降低医疗差错率方面的实际效果。研究通过PDCA循环管理方法,系统考察了常规组外检标本从签收至HE制片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深入剖析了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现状。利用“鱼骨图”分析工具,科室团队精准识别了导致医疗差错的关键因素,据此制定了针对性的改进方案和优化目标,并对各项干预措施进行了效果评估和标准化处理。数据显示,质量改进成效显著,有效规范了病理技术操作流程,提高了各工作环节的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差错发生率,为病理技术质量管理提供了可推广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病理技术 PDCA循环 全流程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区预备体边缘、修复体边缘、粘固(粘接)层及龈缘的几何位置关系——边缘位置的新分类与新方案
5
作者 于海洋 罗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当前固定修复边缘的低质量现状与边缘相关并发症高发生率高度关联,并与龈缘(G)、预备体边缘(P)、修复体边缘(R)三个边缘(简称“三缘”)的共识性定义及时空几何位置关系不明确相关。本文从现有术语“龈缘”作为表面解剖标志存在的问题展... 当前固定修复边缘的低质量现状与边缘相关并发症高发生率高度关联,并与龈缘(G)、预备体边缘(P)、修复体边缘(R)三个边缘(简称“三缘”)的共识性定义及时空几何位置关系不明确相关。本文从现有术语“龈缘”作为表面解剖标志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了符合几何学和测量学并更具表面解剖标志意义的术语“龈缘线”,明确了边缘区有预备体边缘、修复体边缘、龈缘、粘固(粘接)层、龈沟等参与方,通过对预备体边缘、修复体边缘、粘固(粘接)层等进入龈沟可能诱发各种医源性损害风险的讨论,强调了保持龈沟各种正常生理作用的重要性。进一步论证了“三缘”间及其与粘固(粘接)层间的适宜时空几何位置关系,根据边缘区“三缘”与粘固(粘接)层的空间位置关系提出了边缘位置的9型分类法([牙合]龈剖面上)、243型分类法(近远中向),克服了以往边缘位置分类纳入对象单一不全、风险因素失控等问题,具有实用性强、风控点明确、主控几何量效能好等优势。进一步定义的“RPG间距”代表牙体预备临床程序中先后出现并可以实测的预备体边缘完成线或修复体边缘完成线与龈缘线之间龈剖面上的间距,通过对龈下设计、生物导向性预备技术等不足的讨论,“龈沟/龈沟液+生物学宽度=牙周第一道保护屏障”的生理与临床意义的解析,结合现有临床循证证据提出龈上RPG200方案,即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均位于龈缘线上且与其间距小于200μm,该推荐设计方案具有裸眼隐身的美观效果,也对龈缘、龈沟等无损伤,并方便医生与患者进行清洁维护等优势。本文提出的边缘区边缘位置的新分类法以及推荐的RPG200龈上新设计方案为边缘区的修复设计与各种并发症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龈缘(线) 预备体边缘 修复体边缘 目标修复空间 龈沟生理作用 显微修复与制作 生物学宽度 生物导向性预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夏军武 周宇 +1 位作者 王玉婧 杨晗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52-3368,共17页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 随着采煤沉陷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矿山城市建设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是解决采煤沉陷区工程建设利用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采煤沉陷区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地表移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规律异常复杂及建筑结构形式多样等诸多困难,导致建筑物抗变形技术推广应用呈现起伏。首先,梳理了采煤沉陷区的地表变形特征、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分类、地基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机理、土与结构界面的本构模型、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及工程运用实例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分析了建筑抗变形的原理与技术应用。然后,总结了目前建筑物抗变形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地表沉陷预测模型准确性有待提升;采煤沉陷区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机制不明确;地基充填材料力学及变形特性尚不能满足工程建设地基用土的要求;基础类型、基础刚度及构造等对结构抗变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构耗能和吸收地表变形的新型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待完善与研发。最后,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物抗变形技术应用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提出了一套基于物理模拟试验平台研发、框架结构抗变形的规律及机理、共同作用力学模型、框架结构抗变形技术及自适应变形技术的研究与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地表变形 抗变形技术 本构模型 力学模型 加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船舶光学经纬仪的测量误差校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7
作者 徐静 陈岩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船舶光学经纬仪能够有效提升船舶导航的精确性,在复杂海况下光学经纬仪的测量存在依赖人工经验且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PS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结合双矢量定姿技术的光学经纬仪测量误差校准系统,通过实时测量获取船舶姿态角,并将... 船舶光学经纬仪能够有效提升船舶导航的精确性,在复杂海况下光学经纬仪的测量存在依赖人工经验且精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GPS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结合双矢量定姿技术的光学经纬仪测量误差校准系统,通过实时测量获取船舶姿态角,并将其补偿到经纬仪测量结果中。设计系统整体结构,并对校准前后的测量误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校准后水平角和垂直角的误差均在10″以内,满足光学经纬仪测量误差校准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经纬仪 误差校准 实时性 双矢量定姿技术 GPS载波相位差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M技术的蕾丝3D打印面料开发 被引量:1
8
作者 程燕婷 孟家光 +1 位作者 薛涛 刘晓巧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丰富3D打印面料的花型,增加目前市面上蕾丝面料的外观、风格及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最佳打印参数为:分层厚度0.20 mm,打印速度90 mm/s,打印温度220℃。以柔性PLA为材料,采用FDM技术,在最佳打印参数下,对3ds ... 为了丰富3D打印面料的花型,增加目前市面上蕾丝面料的外观、风格及品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最佳打印参数为:分层厚度0.20 mm,打印速度90 mm/s,打印温度220℃。以柔性PLA为材料,采用FDM技术,在最佳打印参数下,对3ds Max软件中模拟的模型进行打印,开发出一款具有科技感和时尚感的蕾丝3D打印面料。对蕾丝3D打印面料的性能进行测试,得到蕾丝3D打印面料的横向拉伸强力为74 N,纵向拉伸强力为158 N;顶破强力为204 N;横向抗弯长度为30 mm,纵向抗弯长度为32 mm;透气率为3143 L/(m^(2)·s);透湿量为8251 g/[m^(2)·(24 h)]。该研究为3D打印面料的成形精度提升及蕾丝面料的花型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蕾丝 3D打印 FDM技术 面料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的发展
9
作者 纪金豹 李绅 李倩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40,共12页
为丰富结构抗震试验技术、扩大结构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构远程抗震试验将异地分布的实验室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网络化的实验室系统,是结构试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远程拟动力试验、远程实时混合试验和... 为丰富结构抗震试验技术、扩大结构实验室的影响力,结构远程抗震试验将异地分布的实验室通过互联网连接,形成网络化的实验室系统,是结构试验技术发展的方向。对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远程拟动力试验、远程实时混合试验和远程振动台试验3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基于远程试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结构远程抗震试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试验 远程协同试验 远程实时混合试验 远程振动台试验 子结构技术 远程试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敬瑶 吕辛梦 +8 位作者 周志 熊光权 汪兰 吴文锦 石柳 刘斌 黄云 钟雪芬 钱磊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05-414,共10页
2023年我国畜禽肉产量达2456万吨,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其易腐败,保质期短,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是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非热物理技术(气调包装、辐照、高压电场和冰温)和天然抗菌剂... 2023年我国畜禽肉产量达2456万吨,具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其易腐败,保质期短,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目前,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是冷鲜畜禽肉制品保鲜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非热物理技术(气调包装、辐照、高压电场和冰温)和天然抗菌剂(植物源、动物源和微生物源)的抑菌机理,及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中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综合保鲜技术对冷鲜畜禽肉制品的保鲜应用效果,并对智能保鲜在冷鲜畜禽肉制品的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非热物理技术及天然抗菌剂在冷鲜畜禽肉制品中的保鲜提供可行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鲜畜禽肉制品 非热物理技术 天然抗菌剂 联合技术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病农药制剂的特性、纳米化需求及对策
11
作者 杜江 唐剑锋 +5 位作者 孙攀 韩志任 赵洪海 李北兴 张大侠 刘峰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5-587,共13页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等作物根结线虫病发生与为害程度逐年加剧,对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杀线虫制剂的需求显著增加。近年来,纳米农药制剂的研究发展迅速,在提高药剂生物利用率和降低用药量方面潜力巨大。本文主要从杀线虫纳米制... 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等作物根结线虫病发生与为害程度逐年加剧,对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杀线虫制剂的需求显著增加。近年来,纳米农药制剂的研究发展迅速,在提高药剂生物利用率和降低用药量方面潜力巨大。本文主要从杀线虫纳米制剂的加工工艺、应用现状和特点等方面综述了杀线虫剂及其防治根结线虫病的纳米化需求。相较于传统制剂,纳米制剂的小尺寸效应能够显著提高其杀线虫活性;对纳米载体进行功能化修饰,还可使其具备如提高纳米制剂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改善对根结线虫表皮及植物根系的渗透性能,以及实现纳米载体对酶、pH值等特定影响因子的响应释放等诸多功能,提高综合防控效果。但杀线虫剂的纳米化目前也亟待解决以下问题:如兼顾性能与开发成本,以提高纳米杀线虫剂剂对现有商品制剂的竞争力;全面评估纳米杀线虫剂的安全和环境等风险,制定合理的生产及用药管理规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制剂 根结线虫病 杀线虫剂 加工工艺 农药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型铌酸锂超表面工艺优化研究
12
作者 姚雪盈 常文瑶 +3 位作者 郭子瑞 李健梅 郭阳 顾长志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45-650,共6页
绝缘体上的铌酸锂(LNOI)兼具铌酸锂(LiNbO_(3))晶体优秀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及易于光子器件加工和集成的特性,被认为是集成光学的潜在平台之一。研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反应离子刻蚀系统(ICP-RIE)制备了一种L型LNOI超表面结构,基... 绝缘体上的铌酸锂(LNOI)兼具铌酸锂(LiNbO_(3))晶体优秀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及易于光子器件加工和集成的特性,被认为是集成光学的潜在平台之一。研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反应离子刻蚀系统(ICP-RIE)制备了一种L型LNOI超表面结构,基于传统工艺步骤进一步提出了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修正曝光图形,精准调控L形状;降低镀膜速率,提升掩膜的致密性与均匀性;调整刻蚀气体成分,引入氢气,消除样品副产物。实验结果表明,此优化工艺使L结构表面平整度显著改善、侧壁陡直度提高,尺寸符合理论设计。其二次谐波产生(SHG)强度相比LNOI大约提高5倍。该研究将推动铌酸锂晶体光学元件制备和集成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超构原子 非线性超表面 微纳米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能场对金属材料塑性诱导提升的技术研究现状
13
作者 王新宇 霍元明 +7 位作者 王志军 严祯荣 何涛 樊晓光 余雯翰 李志伟 王昭昭 孙乐乐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共22页
电致塑性、氢致塑性、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以及脉冲磁场技术等先进加工技术在改善金属材料塑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精确控制加工参数和处理条件,这些技术能够在金属材料中引入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形状与性能的调控。这些... 电致塑性、氢致塑性、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以及脉冲磁场技术等先进加工技术在改善金属材料塑性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精确控制加工参数和处理条件,这些技术能够在金属材料中引入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实现形状与性能的调控。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改善金属的成形性,还能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延展性等,特别是在微观结构的优化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尽管这些技术展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它们仍面临着诸如能量传输效率、表面质量、加工效率和设备成本等一系列挑战。因此,未来的研究将集中于开发更加高效、可靠且具有较高性价比的加工工艺,进一步提升这些技术在金属材料塑性加工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优化技术参数和提升设备性能,这些先进加工技术有望在更多工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推动制造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塑性 氢致塑性 超声波技术 激光技术 脉冲磁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古代絁织物研究
14
作者 刘安定 朱家雨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7,共7页
针对日本古代絁织物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文物考古二维印证的方法,对唐宋时期日本古代絁织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絁织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广泛用于皇室赏赐和官员俸禄等领域,是具有外交属性的朝廷贡物。另一方... 针对日本古代絁织物的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文物考古二维印证的方法,对唐宋时期日本古代絁织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絁织物作为一般等价物广泛用于皇室赏赐和官员俸禄等领域,是具有外交属性的朝廷贡物。另一方面,絁织物作为祭祀贡品频繁出现在神社的祭祀活动中,体现了其在宗教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此外,絁织物还大量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和服饰面料,展现了其多样化的使用功能。促成这些多重功能的关键因素在于,丰富的原料供给与絁织物简单的结构使其成为理想的一般等价物,而其特有的文化属性则使其成为神社祭祀的重要贡品。同时,絁织物相对亲民的价格也满足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古代 絁织物 织物用途 纺织技术 丝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防火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姝玭 乌日罕 +1 位作者 颜安 高英志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13-2422,共10页
草原火灾,特别是草原大火,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草原火灾防控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草原防火技术,提出以预测、监测、阻隔、灭火为核心的防控框架。预测技术通过模型... 草原火灾,特别是草原大火,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植被破坏、环境污染,并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草原火灾防控至关重要。本文系统梳理国内外草原防火技术,提出以预测、监测、阻隔、灭火为核心的防控框架。预测技术通过模型评估火灾发生概率与强度,在此基础上启动“空-天-地”立体监测网络,对高风险区域实施长期监测。基于预警信息提前规划防火隔离带形成物理屏障。当火情发生时,智能决策系统利用前期获取的火场相关数据,快速生成最优扑救方案,实现精准灭火。这四类技术通过有机整合,形成“预测预警-动态监测-物理阻隔-精准扑救”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并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平台实现技术联动与信息共享。未来研究应聚焦绿色环保、智能可控、高效精准方向。本文为完善我国草原火灾防控体系、降低火灾损失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防火 预测技术 监测技术 阻隔技术 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式技术创新、绿色新质生产力与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若英 李向荣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4,共6页
文章基于基准回归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实证考察颠覆式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并从绿色新质生产力视角探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颠覆式技术创新可显著助推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颠覆式技术创新可通过促进绿色... 文章基于基准回归模型、机制效应模型,实证考察颠覆式技术创新对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效应,并从绿色新质生产力视角探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颠覆式技术创新可显著助推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颠覆式技术创新可通过促进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间接推动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颠覆式技术创新分项指标中,颠覆式技术创新探索对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强于颠覆式技术创新扩散;颠覆式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国有企业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的赋能效应更强。因此,应打造颠覆式技术创新机制,推进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差异化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服务体系,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覆式技术创新 新能源产业经济增长 绿色新质生产力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式纱罗织物设计与三维仿真
17
作者 尚静雨 蒋高明 +2 位作者 陈钰珊 刘海桑 李炳贤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88,共8页
为实现花式纱罗织物的快速设计和结构的可视性,通过深入分析花式纱罗织物的织造原理,总结其设计及仿真特点。构建了上机图数学模型,建立了组织图、穿综图、纹板图、绞经穿综图和绞经纹板图之间的数学关系,将织物结构数字化储存;并依据... 为实现花式纱罗织物的快速设计和结构的可视性,通过深入分析花式纱罗织物的织造原理,总结其设计及仿真特点。构建了上机图数学模型,建立了组织图、穿综图、纹板图、绞经穿综图和绞经纹板图之间的数学关系,将织物结构数字化储存;并依据绞经结构特点,通过绞经穿综图计算出绞经偏移系数。基于对花式纱罗织物结构特点的深入探究,结合不同组织结构型值点的数量与位置,建立基本组织经纬纱几何模型和绞经几何模型。采用Visual C#和JavaScript语言进行编程,通过结合THREE.js库中的TubeGeometry三维样条曲线,借助WebGL技术根据型值点空间坐标绘制并渲染了花式纱罗织物结构。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不仅能够简化设计流程、降低设计难度,同时还可较为准确地描述花式纱罗织物特点和模拟织物外观效果,实现三维仿真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织物 纱罗组织 几何模型 三维仿真 WebGL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弹光的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设计
18
作者 郭浩杰 张瑞 +3 位作者 薛鹏 徐承雨 吕健宁 王志斌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2-379,共8页
针对高精度、高重复性、快速实时的椭偏测量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弹光椭偏参量的稳定测量技术。对弹光调制型椭偏参量测量系统进行原理介绍,设计了一种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利用多速率处理方法(即降采样方法),在减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针对高精度、高重复性、快速实时的椭偏测量需求,研究了一种基于双弹光椭偏参量的稳定测量技术。对弹光调制型椭偏参量测量系统进行原理介绍,设计了一种椭偏参量稳定测量系统。利用多速率处理方法(即降采样方法),在减少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硬件资源使用的同时,能够达到窄带低通滤波的效果。对降采样中使用的CIC滤波器与FIR滤波器进行设计,采用数字锁相技术对双弹光调制光载波信号进行解调,获得椭偏参量的初始信息。随后设计了实验系统,并对已标定的Si基SiO_(2)标准样品进行2000次的测量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将采样时间设置为20 ms时,椭偏参量幅值比和相位差的重复性精度均优于0.001°,测量样品的薄膜厚度重复性精度为0.001 nm,验证了该设计具有较好的测量重复性和较高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光调制 椭偏技术 多速率处理技术 锁相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TDR的弹簧式光纤应变传感器研发与测试
19
作者 段文聪 李英明 +3 位作者 陶强胜 乔斌 刘少泽 安俊鹏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2,共6页
为精确监测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变变化动态规律,基于光时域反射(OTDR)测量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研制了一种以弹簧式光纤螺旋缠绕结构为核心传感元件的应变传感器,并完成结构封装、标定与准分布式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传感... 为精确监测沥青路面结构的应变变化动态规律,基于光时域反射(OTDR)测量技术,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研制了一种以弹簧式光纤螺旋缠绕结构为核心传感元件的应变传感器,并完成结构封装、标定与准分布式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损耗和灵敏度主要与弹簧的节距、直径和缠绕圈数有关,初始损耗随着弹簧的节距和直径增大而减小,初始灵敏度表现出一种双重趋势:一方面随着初始直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另一方面随着初始节距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之趋势;当弹簧直径10.5 mm、节距13.5 mm、有效圈数3圈时,灵敏度和初始损耗分别为2.104和1.373 dB;在“加—卸载”标定试验中,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此外,传感器串联可实现准分布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时域反射技术 传感器研制 分布式光纤 弹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技术的宋锦小花楼织机数字虚拟复原及效果评价
20
作者 张金宇 李鸿宇 朱剑鸣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为了更好地实现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技艺与织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建模对宋锦小花楼织机的数字虚拟复原的方法。首先,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宋锦小花楼织机各项数据进行实地勘测,并运用AUTO CAD软件对宋锦小花... 为了更好地实现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技艺与织造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文章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建模对宋锦小花楼织机的数字虚拟复原的方法。首先,运用实地调查法对宋锦小花楼织机各项数据进行实地勘测,并运用AUTO CAD软件对宋锦小花楼织机的形制、结构及联动机构进行绘制;其次,运用基于Autodesk 3dsmax三维建模技术对该织机进行数字建模及其制作、织造工艺的数字化动态复原,并运用VRay软件对复原的宋锦小花楼织机进行材质及场景渲染;最后,将宋锦小花楼织机数字复原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基于3D技术对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与织造工艺的数字动态复原,可以有效解决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古织机制作技艺与传统织造技艺传播的难题。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完成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与织造技术的高精度数字化复原,可以有效还原出宋锦小花楼织机及其制作与织造过程的动态展示,为纺织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数字技术 宋锦小花楼织机 制作技艺 织造技艺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