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 temperatur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nano-diamond as oil additive 被引量:1
1
作者 乔玉林 孙晓峰 +1 位作者 徐滨士 马世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5年第S2期181-185,共5页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nano-diamond particles including the nano- diamond and the nano-diamond modified were studied at high temperature using SRV multifunctional test system. The worn steel surfaces were a...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nano-diamond particles including the nano- diamond and the nano-diamond modified were studied at high temperature using SRV multifunctional test system. The worn steel surfac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nano-diamond particles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antiwear and friction reducing properties of the base oil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high loa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ano-diamond is very low at 200 ℃ when the test load is not more than 20 N. This tribological behaviors should attributed to the similarly to “ball bearing” lubrication action of the nano-diamond particles, so the movement between tribological pairs become sliding/rolling. The nano-diamond modified by dimer ester possesses excellent antiwear and friction reducing performance at 500 ℃ and load 500 N. The tribochemical reaction film between the nano-diamond particles and the renascent wear surface plays dominating lubrication role and the presence of the dimer ester on the rubbing surface can be propitious to form lubrication film containing nano- diamond on the worn surface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DIAMOND oil ADDITIV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TIWEAR high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胜英 鄢捷年 +1 位作者 舒勇 张洪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1期457-461,共5页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with typicall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at pressures up to 138 MPa and temperatures up to 204 ℃ using the RheoChan 7400 Rheometer.The experimental ...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with typically composition were studied at pressures up to 138 MPa and temperatures up to 204 ℃ using the RheoChan 7400 Rheometer.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an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Th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is considerable at ambient temperature.However,this effect gradually redu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The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is temperature instead of pressure in the deep sections of oil wells.On the basis of numerous experiments,the model for predict the apparent viscosity,plastic viscosity and yield point of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method of regressive analysis.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calculated data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more than 0.98.The model is convenient for use and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in drilling ope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BASED DRILLING FLUIDS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HEOLOGICAL property MatHEMa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emp(Cannabis sativa)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Using Traditional and Advanced Techniques 被引量:1
3
作者 Saima naz Muhammad Asif Hanif +1 位作者 Tariq Mahmood Ansari Jamal Nasar Al-Sabahi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6-311,共6页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nnabis sativa(Hemp)essential constituents obtained by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Steam Distillation(SD)and Hydrodistillation(HD)is presented here.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temp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annabis sativa(Hemp)essential constituents obtained by using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Steam Distillation(SD)and Hydrodistillation(HD)is presented here.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temperatures were 130,110and 50℃for hydrodistillation,steam distillation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The essential oil of C.sativa was analyzed by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A total of 33,30and 31compon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HD,SD and SCFE respectively.Yield of essential oil using SCFE(0.039%)was more than HD(0.025%)and SD(0.035%)extraction respectively.The main component of sesquiterpenes obtained by hydrodistillation at 130℃with their percentages included caryophyllene(40.58%),trans-α-bergamotene(5.41%),humulene(10.97%),cis-β-farnesene(8.53%)and monoterpenes includedα-pinene(2.13%),d-limonene(6.46%),p-cymol(0.65%)and cineole(2.58%)respectively.The main component of sesquiterpenes obtained by SD steam distillation at110℃including caryophyllene(38.60%)trans-α-bergamotene(4.22%),humulene(10.26%),cis-β-farnesene(6.67%)and monoterpenes includedα-pinene(3.21%),d-limonene(7.07%),p-cymol(2.59%)and cineole(3.88%)whereas the more percentages of major components were obtained by SCFE at 50℃included caryophyllene(44.31%),trans-α-bergamotene(6.79%),humulene(11.97%)cis-β-farnesene(9.71%)and monoterpenes includedα-pinene(0.45%),d-limonene(2.13%)p-cymol(0.19%)and cineole(1.38%)respectively.We found yield/efficiency,chemical composition,quality of the essential oils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uperior in terms of modern,green,saving energy and a rapid approach a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nabis sativa Essential oil HYDRODISTILLatION Steam distilla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mperature PRESSURE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抗水解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评价及现场应用
4
作者 徐辉 宋倩 +2 位作者 潘斌林 孙秀芝 庞雪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4,共8页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 常规驱油用聚合物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当温度大于80℃时,酰胺根水解速度加快,水解后产生的羧酸根易与钙镁离子络合,性能大幅降低。为了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一般通过引入抗水解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等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共聚,但每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影响尚未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通过引入三种抗水解单体分别与AM共聚,合成了三种抗水解聚物P(AM-NVP)、P(AM-DMAA)和P(AM-AMPS),考察了三种单体的引入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PAM主链上分别引入质量分数为20%的NVP、DMAA和AMP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由3050×10^(4)降至720×10^(4)、1500×10^(4)和2800×10^(4),流体力学直径分别降低39.5%、27.7%和增加12.4%,AMPS的引入对HPAM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小于NVP和DMAA的,且由于AMPS中磺酸根不与钙镁离子络合,分子间排斥作用强,分子链在水溶液中更舒展,大幅提升了聚合物的增黏性能、黏弹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P(AM-AMPS)可大幅度提高高温高盐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油藏 驱油用聚合物 抗水解单体 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驱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型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5
作者 施雷庭 高红雅 +4 位作者 程亮 王晓 张言亮 李鹏 葛珊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2-1138,共7页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 为解决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高含水问题,筛选了2种聚合物、2种表面活性剂体系,在高温(87℃)高盐(17×10^(4)mg/L)条件下评价了其溶液性能,进行了三层非均质物理驱油及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1200 mg/L的聚合物13061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老化1个月后黏度仍为原油黏度的2~3倍。注入聚合物可增加高渗层流动阻力,有效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显著增加采收率,其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6.14%。3000 mg/L的表面活性剂BL05-5可将油水界面张力值降低至0.012 mN/m,将岩石表面改为亲水状态,油水比3∶7时还可形成W/O型乳液,但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主要以提高洗油效率为主,其乳化增黏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效果不明显,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2.27%。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油藏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体系的筛选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 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高温高盐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高温泡沫调驱性能研究
6
作者 裴海华 赵建伟 +3 位作者 郑家桢 张贵才 张菅 蒋平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6,共5页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 利用烷基胺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构建了高温泡沫体系,对其耐温耐盐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非均质填砂管实验评价了高温泡沫体系对蒸汽的调驱性能。红外光谱表征和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了烷基胺通过吸附在纳米锂皂石颗粒表面将其润湿性由强亲水变成弱亲水,使其可以吸附在气液界面上,并形成固体颗粒界面膜,增强了泡沫液膜的刚性强度,从而达到提高泡沫稳定性目的。经烷基胺表面改性纳米锂皂石的稳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质量分数1.0%改性纳米锂皂石颗粒可将泡沫的析液半衰期提高至275 min,且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在250℃和40000 mg/L的矿化度条件下能保持较好的泡沫稳定性。改性纳米锂皂石强化泡沫体系对高温蒸汽具有优异的调驱性能,在250℃条件的阻力因子在30以上,在非均质条件下可以有效调整蒸汽的吸汽剖面,扩大蒸汽的波及体积,进而大幅度提高蒸汽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泡沫 纳米锂皂石 表面改性 调驱性能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交变应力作用下固井水泥石力学性能演变规律
7
作者 冯少波 叶素桃 +4 位作者 张震 杨吕超 梁红军 王银东 庞学玉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固井水泥环作为井筒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套管、封隔不同层位地层和阻挡地层腐蚀性流体侵蚀套管的作用,长期承受着井下高温高压环境及特定工况下的交变载荷,其物理力学性能对井筒的长效封隔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针对极端服役环境下... 固井水泥环作为井筒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支撑套管、封隔不同层位地层和阻挡地层腐蚀性流体侵蚀套管的作用,长期承受着井下高温高压环境及特定工况下的交变载荷,其物理力学性能对井筒的长效封隔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针对极端服役环境下固井水泥石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损伤和变形,开展了高温高压养护后水泥石单轴和三轴循环加载疲劳损伤研究,探索了测试温压条件及循环载荷应力水平等因素对水泥石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水泥石在不同温压条件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变形特征演化规律,明确了水泥石疲劳损伤的控制机制,建立了水泥石疲劳强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测试环境显著影响水泥石的力学性能和变形特征,高温高压环境降低了水泥石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使水泥石在循环载荷作用下产生了明显的应变滞后现象以及更大的塑性应变;(2)交变应力作用下,第一周期的加载由于压实作用大幅提升水泥石的弹性模量,而且这种效应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更为明显;(3)常温常压测试环境下,持续低强度的交变应力可以通过压实效应进一步提升水泥石的弹性模量,而高强度的交变应力则会造成材料损伤降低水泥石弹性模量;(4)高温高压交变应力作用下,水泥石加载模量除高应力状态外均较为稳定,卸载模量则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认为,该认识揭示了水泥石在不同温压条件和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变形特征演化规律,为水泥环环空封隔失效机理和控制机制的深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 交变应力 高温高压 疲劳损伤 力学性能 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低温精炼预处理对临界流体萃取南瓜籽油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赵丽娜 李晋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3,共7页
[目的]为解决临界流体萃取制备的南瓜籽油(PSO)中含有较多杂质的问题,通过两种类型SiO_(2)对PSO进行低温精炼处理并研究其对油脂质量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两种临界流体制备的PSO... [目的]为解决临界流体萃取制备的南瓜籽油(PSO)中含有较多杂质的问题,通过两种类型SiO_(2)对PSO进行低温精炼处理并研究其对油脂质量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和比较了两种临界流体制备的PSO品质差异及SiO_(2)低温精炼处理对PSO质量特性的影响。[结果]两种临界流体萃取PSO的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相似,亚临界制备的PSO含有更多的α-生育酚、γ-生育酚、总酚、β-胡萝卜素,以及更高的抗氧化活性,而超临界制备的PSO的角鲨烯和甾醇含量较高。经过两种类型的SiO_(2)精炼处理后,PSO的大多数脂肪酸含量基本不变(P>0.05),但酸价、过氧化值和色泽降低。PSO中的微量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微量活性成分的损失范围为8.9%~24.6%,而OSI、DPPH和FRAP损失率范围分别为3.2%~7.4%,13.2%~26.5%,15.3%~26.4%。此外,PSO经过两种类型的SiO_(2)精炼处理后,磷脂的总量降低85%以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制备工艺和SiO_(2)低温精炼处理对PSO的质量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结论]SiO_(2)精炼处理能够显著改善临界流体萃取制备PSO的质量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瓜籽油 SiO_(2) 低温精炼预处理 临界流体萃取 质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原位开采中高温腐蚀下的选材
9
作者 杨立红 刘莹 +3 位作者 罗弋卜 曾皓 苏建政 李迎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102,共12页
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具有多种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开采效率。然而,油页岩原位开采工况条件苛刻,管材在此工况下长时间服役会发生严重的高温腐蚀。因此,油页岩原位开采工况下的选材对于油页岩安全、高效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常见油井管材... 油页岩原位开采技术具有多种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开采效率。然而,油页岩原位开采工况条件苛刻,管材在此工况下长时间服役会发生严重的高温腐蚀。因此,油页岩原位开采工况下的选材对于油页岩安全、高效开采至关重要。本文选取常见油井管材J55、P110和3Cr为研究对象,采用微观表征、截面观察和氧化动力学曲线等方法,研究其在600℃环境下的耐高温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3种样品表面氧化膜厚度增加,其中J55表面氧化膜厚度最大,3Cr最小;3种样品的氧化增重随腐蚀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J55氧化增重最大,3Cr最小;3种样品表面产物均含有Fe_(2)O_(3),3Cr表面还有Cr的氧化物。以上结果表明,3种材料3Cr的耐高温腐蚀性能最好。在油页岩原位开采高温井下环境中,Cr质量分数是选材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高温腐蚀 原位开采 J55 P110 3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温高湿环境下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冰清 李晓暄 +3 位作者 彭旭东 李运堂 陈源 金杰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宽温高湿环境下液压油受水污染而使密封处于油包水两相润滑状态,建立油包水流型下油水两相液压杆封热弹流混合润滑模型,探究宽温环境和含水率对油水两相O形液压杆封静力学特性、密封行为及密封性能的影响机制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包水流型下,含水率增大时,油水混合物黏度略增大,流体动压效应增强,净泄漏率减小,摩擦力减小,密封润滑特性及性能均提升;低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小,液膜黏度大,流体动压效应强,净泄漏率虽小但摩擦力大;高温环境下,密封挤压变形大,诱发局部应力集中,液膜黏度小,流体动压效应弱,净泄漏率大;环境温度对密封性能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高温高速或高温高压工况下,净泄漏率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杆封 油水两相流 液压系统 宽温高湿环境 密封性能 静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对稠化酸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梁钰茸 王磊 +4 位作者 王蕊 李玉龙 赖小娟 李朋 牛雅妮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5-902,共8页
以15-溴-1-十五醇、二甲胺水溶液、环氧氯丙烷和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反应和开环反应制备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TAC),采用FTIR、^(1)HNMR、^(13)C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TAC添加至稠化酸(SY)中制备了SY-x-TAC(x为... 以15-溴-1-十五醇、二甲胺水溶液、环氧氯丙烷和3-氯-2-羟基丙磺酸钠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反应和开环反应制备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TAC),采用FTIR、^(1)HNMR、^(13)C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TAC添加至稠化酸(SY)中制备了SY-x-TAC(x为TAC添加量,以SY质量的计,取值为0.2%~1.0%,下同)。通过表面张力仪、电导率仪、黏度计、流变仪、SEM对其进行了测试,考察了TAC添加量对SY-x-TAC耐温性和抗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98.15 K下,TAC最低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116 mmol/L。SY-0.4%-TAC的耐温、耐剪切性能显著提高,升温至180℃时其溶液表观黏度和继续剪切1 h后溶液的最终表观黏度分别为80.85和75.48 mPa·s,比SY(48.01和42.52 mPa·s)分别提高了68.40%和77.52%。在应力扫描范围内,SY-0.4%-TAC和SY-0.6%-TAC存在明显的线性黏弹区,表现为弹性体,体系空间结构为更紧密的网状结构。SY的疏水基团与TAC的疏水尾端相互作用,形成混合胶束。疏水基团被包裹在胶束内部,TAC的亲水基团代替SY的亲水链,实现分子间缔合,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稠化酸 疏水缔合 耐高温 耐剪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基速溶耐温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
12
作者 蔺旭杰 王磊 +3 位作者 李小玲 赖小娟 党志强 李朋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0-667,共8页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4-丙烯酰吗啉(ACMO)和非离子疏水单体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OEMA)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海水基速溶耐温聚合物(PAOAA)。采用FTIR、^(1)HNMR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 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4-丙烯酰吗啉(ACMO)和非离子疏水单体十八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OEMA)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海水基速溶耐温聚合物(PAOAA)。采用FTIR、^(1)HNMR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增稠能力和流变性能实验对PAOAA作为压裂液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OAA可在海水中2.0 min内溶解,质量分数0.8%的PAOAA溶液表观黏度为108 mPa·s,并表现出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在100、170 s–1剪切速率下终点表观黏度差别不大,不同温度下的终点表观黏度均>50 mPa·s。单体AMPS中含有的磺酸基团屏蔽了海水中的盐离子,提高了PAOAA的水溶性;杂环ACMO提高了PAOAA分子链的刚性;非离子疏水单体OEMA使PAOAA表现出缔合微区,提高了PAOAA的耐温性能,在三者的协同作用下,PAOAA表现出速溶耐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基压裂液 速溶性 耐高温 耐剪切 疏水缔合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200℃水泥石强度演化及高温衰退机制
13
作者 孙立君 郑冠一 +5 位作者 李成龙 钱钦 戴荣东 侯业贵 庞学玉 韩超 《油田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9,共8页
为了满足大温差井下环境井筒完整性的需要,需厘清更宽温度、压力范围影响下油井水泥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分别以水泥净浆、硅砂水泥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30~200℃长温度区间内温度、压力、硅砂加量对油井水泥强度演化规律的影响,并... 为了满足大温差井下环境井筒完整性的需要,需厘清更宽温度、压力范围影响下油井水泥力学性能演化规律。分别以水泥净浆、硅砂水泥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30~200℃长温度区间内温度、压力、硅砂加量对油井水泥强度演化规律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水泥强度发展驱动机制及高温强度衰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30~110℃内,水泥净浆体系的抗压强度随温度、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温度由110℃升高至150℃时,水泥石发生高温强度衰退。110~200℃内,硅砂水泥体系的超声波强度不是随着温度的变化单调变化,但增压可以加超速声波强度的发展;200℃时,硅砂水泥体系发生强度衰退和体积膨胀现象。增加硅砂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早期强度衰退速率。物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早期强度的发展主要与C-S-H凝胶和氢氧化钙的生成有关;130℃下,造成水泥净浆高温强度衰退的主要原因是α-C_(2)SH的生成;200℃下,造成硅砂水泥体系强度衰退的主要原因是非晶C-S-H向晶体逐渐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水泥 高温强度衰退 体积膨胀 物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酸热预处理-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葡萄酒粕油的抗衰老活性评价及成分分析
14
作者 邹晓君 郭朝万 +3 位作者 肖杰 杨锦玲 曹庸 刘晓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2-243,共12页
为同步提高葡萄酒粕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保留率以及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酸热(acid-thermal,AT)预处理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low-temperature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LCPE)技术结合制备葡萄酒粕油,通过测定葡... 为同步提高葡萄酒粕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保留率以及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酸热(acid-thermal,AT)预处理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low-temperature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LCPE)技术结合制备葡萄酒粕油,通过测定葡萄酒粕油提取率、理化指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其提取效果,进一步利用4种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模型明确葡萄酒粕油的抗衰老活性,并通过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全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CPE、溶剂浸提以及AT-溶剂浸提相比,AT-LCPE制备的葡萄酒粕油提取率高达96.70%,且总酚、总黄酮和总甾醇含量分别提高104.68%~184.78%、32.74%~186.46%和75.76%~129.09%,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降低68.48%~84.29%。AT-LCPE制备的葡萄酒粕油在H_(2)O_(2)、百草枯、热和光诱导的应激模型中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平均寿命最高延长了33.09%(P<0.001)。进一步通过2种质谱技术分别鉴别出103种和123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脂肪酸和酯类,其次为萜类和萜烯类。葡萄酒粕油的物质种类丰富,含有亚油酸、齐墩果酸、β-生育三烯醇和β-谷甾醇等典型活性物质以及角鲨烯、神经酰胺等稀有成分,同时大豆皂醇E、灵芝酸F和灵芝醇I等成分首次在葡萄酒粕油中发现。综上,AT-LCPE是实现油脂和活性成分同步高效提取的有效措施,其制备的葡萄酒粕油品质高、功效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葡萄酒粕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粕油 酸热预处理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 抗衰老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膦酸盐缓凝剂异常增稠油井水泥浆作用机理
15
作者 邹亦玮 代丹 +3 位作者 王义昕 耿晨梓 朱思佳 姚晓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有机膦酸盐是延长油井水泥浆中高温稠化时间的常用缓凝剂。通过讨论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EDTMPS)缓凝剂对G级高抗硫(HSR)油井水泥浆稠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EDTMPS掺量对4种不同厂家水泥稠化性能的影响。使用水化热、XRD和溶解度实验研究... 有机膦酸盐是延长油井水泥浆中高温稠化时间的常用缓凝剂。通过讨论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钠(EDTMPS)缓凝剂对G级高抗硫(HSR)油井水泥浆稠化性能的影响,研究了EDTMPS掺量对4种不同厂家水泥稠化性能的影响。使用水化热、XRD和溶解度实验研究了EDTMPS缓凝剂在不同厂家油井水泥浆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EDTMPS缓凝剂抑制了二水石膏的溶解,同时促进了C_(3)A溶解。失去二水石膏缓凝作用的C_(3)A快速水化,导致水泥浆初始稠度上升;而EDTMPS缓凝剂促进了半水石膏溶解,释放的SO_(4)^(2-)延缓了C_(3)A的水化作用。通过调整G级HSR油井水泥中C_(3)A和二水石膏/半水石膏的含量匹配关系,可以改善水泥与EDTMPS缓凝剂的配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水泥 高温 有机膦酸盐 稠化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车用高速电机循环冷却油温集总参数模型
16
作者 鲁岩松 朱翀 张希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0-930,939,共12页
为适应车用高速电机高功率密度和极端工况下的高热负荷,目前电机冷却多采用直接接触式油冷散热方式,建立一个适合热控制方法研究的电机油温模型十分必要。现有方法主要基于有限元仿真标定,无法满足实时应用需求,而复杂油水换热回路的多... 为适应车用高速电机高功率密度和极端工况下的高热负荷,目前电机冷却多采用直接接触式油冷散热方式,建立一个适合热控制方法研究的电机油温模型十分必要。现有方法主要基于有限元仿真标定,无法满足实时应用需求,而复杂油水换热回路的多物理场耦合使油温在线重构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种强化时序循环过程并考虑强自相关性的2阶集总参数油温模型。根据标定建立油路单元模型,并基于台架实测确定电机损耗响应。提出采用时序卷积方法描述换热过程,建立高低油温耦合的循环动态递推模型,并引入油温敏感参数提升工况适应能力,解决了流道内油温分布描述难题。最终通过路谱工况在线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油冷液温度平均绝对估计误差在1℃以内,可支撑电机精细化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冷电机 温度估计 电动汽车 参数辨识 车用高速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AE(堆叠自编码器)与温振融合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轻微故障诊断方法
17
作者 徐潇 宋冬利 王梓帆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237,共7页
[目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服役环境复杂多变,其单源信号对微弱故障的诊断精度不足。为了提高轴箱轴承早期微弱故障的诊断精度,有必要结合轴承温度、振动多源故障信息,研究一种温振特征融合驱动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轻微故障诊断方法。[方法... [目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服役环境复杂多变,其单源信号对微弱故障的诊断精度不足。为了提高轴箱轴承早期微弱故障的诊断精度,有必要结合轴承温度、振动多源故障信息,研究一种温振特征融合驱动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轻微故障诊断方法。[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AE(自编码器)驱动的轴承温度特征提取方法,以获取轴承异常温度特征,并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有效振动IMF(本征模态函数)分量的统计特征。然后,通过优化基于SAE(堆叠自编码器)的降维算法,提出了一种温振特征有效融合方法,以实现温度特征与振动特征的非线性融合与降维。最终,结合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了基于温振特征融合的轴箱轴承轻微故障诊断模型。并利用高速列车滚动轴承试验台采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及结论]相较于基于单源信号特征的故障诊断方法,基于温振特征融合的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故障诊断精度,平均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9%以上。相较于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温振模型,采用所提的温振融合轴承诊断模型更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轴箱轴承 轻微故障诊断 特征提取 温振融合 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地塔科1井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金声 王建华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深地塔科1井是我国深地勘探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盐等一系列极端工况,这些复杂条件给钻井液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钻井液作为钻井过程中的“血液”,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钻井的成败。系统介绍... 深地塔科1井是我国深地勘探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其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超高温、超高压、超高盐等一系列极端工况,这些复杂条件给钻井液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钻井液作为钻井过程中的“血液”,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钻井的成败。系统介绍了万米深层钻井液技术,在揭示钻井液关键处理剂耐超高温高盐机理及堵漏材料提高缝洞漏层承压能力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研制新材料、构建新体系、开发新软件,形成了抗温240℃抗盐水基钻井液、抗温240℃油基钻井液和恶性缝洞漏失堵漏3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钻井液高温性能恶化、井壁失稳、减摩降阻和恶性漏失等难题,在深地塔科1井四开、五开成功应用,为深地塔科1井顺利钻至10910 m完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米深层 超高温 高盐 水基钻井液 油基钻井液 防漏 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劣化润滑脂对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许荣滨 田恒 +2 位作者 张迅雷 张文虎 邓四二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为研究不同劣化时期润滑脂对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性能的影响,并选取合适的润滑脂,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两种候选润滑脂及其对轴承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静态热劣化法获得了21组不同劣化时期的润滑脂样品,并分析了润滑脂样品的锥入度、... 为研究不同劣化时期润滑脂对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性能的影响,并选取合适的润滑脂,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两种候选润滑脂及其对轴承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静态热劣化法获得了21组不同劣化时期的润滑脂样品,并分析了润滑脂样品的锥入度、分油率等特性变化;然后,在考虑轴承工况的基础上,利用高速轴承漏脂温升性能试验机等设备试验研究了不同劣化时间润滑脂对轴承漏脂、温升、振动和噪音等性能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了润滑脂的劣化及其对轴承性能的影响,为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选择了合适的润滑脂。研究结果表明:A型润滑脂的性能更稳定,其非工作锥入度变化率为32.53%,分油率在0~0.053%范围内波动,其特性变化均小于B型润滑脂;两种劣化润滑脂均导致轴承外圈温度升高、轴承振动速度和噪音增大,但B型润滑脂对轴承振动速度和噪音的影响较大,其部分高频增加900%、噪音升高27%。因此,综合考虑润滑脂的分油率、锥入度,以及润滑脂对轴承温升、振动和噪音等使用性能的影响,推荐A型润滑脂为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润滑介质。该研究结果对新能源汽车电机轴承润滑介质的选择具有较为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热劣化法 高速轴承漏脂温升试验 振动和噪音 服役性能 锥入度 分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低温萃取小米糠油的工艺条件优化
20
作者 李俊超 秦学磊 +2 位作者 蔡佳峻 任春明 刘梁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9,共4页
旨在促进小米糠资源利用,采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提取小米糠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对小米糠提油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小米糠提油率为指标,运用响应面试验对亚临界低温萃取小米糠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 旨在促进小米糠资源利用,采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提取小米糠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料液比对小米糠提油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小米糠提油率为指标,运用响应面试验对亚临界低温萃取小米糠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亚临界低温萃取小米糠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5 min、萃取温度35℃、料液比1∶4,在此条件下小米糠的提油率为95.3%。综上,该工艺可用于小米糠油的有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低温萃取 小米糠油 响应面法 提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