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PS及消毒剂对细菌表面附着和初期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钟疏影 余超 +2 位作者 陈国炜 蔡寅诺 刘丽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为探究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和消毒剂对细菌表面附着聚集行为的影响,文中以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和藻酸盐分泌过量的突变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氯浓度条件下细菌EPS生成及其对表面附着和初期生物膜形成的... 为探究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和消毒剂对细菌表面附着聚集行为的影响,文中以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和藻酸盐分泌过量的突变株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氯浓度条件下细菌EPS生成及其对表面附着和初期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突变型的生物膜形成优势显著,特别是当氯质量浓度≥1.0 mg/L时,强化了其形成优势;EPS也显著提高了生物膜的黏附强度以及降低其表面粗糙程度。低浓度氯促进细菌EPS的生成以及初期生物膜的形成,但高质量浓度氯(3.0 mg/L)则抑制了生物膜的形成,同时也降低了两种菌株生物膜的黏附力与表面粗糙度。对于两种菌株而言,聚氯乙烯(PVC)管材上生物膜的形成优势显著高于不锈钢(STS)管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生物膜 胞外聚合物(eps) 表面附着 生物膜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质条件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冬 田海成 +2 位作者 梁瑜海 范丹 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2,共7页
为研究水质条件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采用16个SBR反应器研究同周期内基质利用阶段与基质匮乏阶段EPS含量的变化以及总氮质量浓度、IC/TN、COD/TN对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周期内,基质利用阶段的EP... 为研究水质条件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采用16个SBR反应器研究同周期内基质利用阶段与基质匮乏阶段EPS含量的变化以及总氮质量浓度、IC/TN、COD/TN对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周期内,基质利用阶段的EPS含量不断升高,基质匮乏阶段EPS含量不断降低;总氮质量浓度为35~280 mg/L时,提高总氮质量浓度可以提高EPS的含量,总氮质量浓度>280 mg/L时EPS含量有所减少;IC/TN为0.01~0.2时,EPS及其各组分含量随无机碳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IC/TN>0.2时,无机碳质量浓度对于EPS及其各组分含量无明显影响;COD/TN<0.5时,有机物对于EPS含量具有促进作用,COD/TN>0.5时,有机物的提高对于EPS含量有抑制作用.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工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避免过长的基质利用阶段与基质匮乏阶段,总氮质量浓度应保持在150~210 mg/L,无机碳质量浓度应保持在IC/TN为0.1~0.2,有机物质量浓度应保持在COD/TN<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eps含量 影响因素 颗粒污泥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EPS对MBR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绍峰 崔崇威 黄君礼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6-269,共4页
EPS普遍存在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及表面,在细胞之间构成一种架桥作用,细胞通过这些胞外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MBR膜通量下降主要来自污泥而非上清液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EPS浓度和组成影响污泥混合液疏水性、Z... EPS普遍存在于活性污泥絮体内部及表面,在细胞之间构成一种架桥作用,细胞通过这些胞外物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MBR膜通量下降主要来自污泥而非上清液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EPS浓度和组成影响污泥混合液疏水性、Zeta电位、黏度、粒径等物理、化学特性和菌胶团的生物活性,且与膜污染程度相关关系良好;通过操作条件的调整可以改变EPS的组成和含量,在保证污泥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维持良好的膜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对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陶玉贵 倪正 +2 位作者 王文强 秦昌云 徐艳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1027,共7页
以活性污泥中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EPS投加量及温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热力学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EPS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为:温度35... 以活性污泥中提取的胞外聚合物(EPS)作为吸附剂,考察了pH、EPS投加量及温度对Pb2+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对其吸附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热力学吸附特征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EPS对Pb2+的最佳吸附条件组合为:温度35℃,pH4.2,m(EPS):m(Pb2+)=2.5:1,在此条件下Pb2+实际去除率达到89.16%。EPS对Pb2+的吸附等温线能较好地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但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拟合,3种不同温度下(20、30、40℃)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分别为0.9229、1.0129、1.1191mg·mg-1。EPS对Pb2+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并在240min达到吸附平衡,平衡时理论最大吸附量为0.45mg·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eps) 吸附 重金属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BR中污泥的内源消化性能及EPS转化特征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以松 王晓昌 +1 位作者 孙琪媛 杨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2,共6页
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污泥产量少等众多优点,同时也存在着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水性能差、剩余污泥难于处理的问题.为此,采用2种生物技术(好氧消化和好氧/缺氧消化)处理MBR工艺剩余污泥,研究污泥的内源消化性能及胞外聚合物(EPS)的转化特征... 膜生物反应器(MBR)具有污泥产量少等众多优点,同时也存在着污泥沉降性能及脱水性能差、剩余污泥难于处理的问题.为此,采用2种生物技术(好氧消化和好氧/缺氧消化)处理MBR工艺剩余污泥,研究污泥的内源消化性能及胞外聚合物(EPS)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好氧/缺氧消化20d时MLVSS降解率可达到50%,比好氧速率(SOUR)降低到1.5mgO2/gMLVSS·h以下,完全能够满足污泥稳定处理的要求,同时比好氧消化节约曝气能耗.EPS的组分化学分析发现污泥消化后EPS中蛋白质、多糖和DNA的含量明显增加,表明消化过程中活性污泥的裂解导致胞内物质的释放,促进了EPS含量的增加与转化.同时,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及凝胶渗透色谱的分析结果认为,溶解性胞外聚合物(SEPS)与结合性胞外聚合物(BEPS)均以蛋白质、多糖、富里酸和腐植酸等组成,随着污泥的消化,BEPS增加且逐渐转化为SEPS,并导致类富里酸、类腐植酸等难降解有机物的积累和类蛋白质的降解;污泥消化前后SEPS分子量分布变化明显,呈现分子量减小的趋势,而BEPS分子量分布范围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有机物浓度的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胞外聚合物 三维荧光光谱 污泥消化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工况对膜生物反应器内EPS及污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高田 官春芬 +2 位作者 宋建华 赵军 孙佳琳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3-188,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污泥负荷Ns,曝气量及pH值等运行参数对反应器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Substances,EPS)及污泥特性的影响,并对EPS与污... 采用自行设计的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S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污泥负荷Ns,曝气量及pH值等运行参数对反应器混合液中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Substances,EPS)及污泥特性的影响,并对EPS与污泥特性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负荷或曝气量的提高会降低EPS总量以及多糖的含量,pH值的提高会同时提高多糖以及蛋白质的含量;EPS与Zeta电位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7;以pH值为运行参数时,pH值对污泥特性的表征性优于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 运行工况 胞外聚合物 污泥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胞外分泌物(EPS)对船用结构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燊 郭娜 +2 位作者 董耀华 董丽华 刘涛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86-95,共10页
目的研究微生物活性与船用钢DH32腐蚀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胞外分泌物的提取,研究分泌物浓度对材料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胞外分泌物的组成,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金属离子的含量... 目的研究微生物活性与船用钢DH32腐蚀行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胞外分泌物的提取,研究分泌物浓度对材料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胞外分泌物的组成,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分析金属离子的含量,并使用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去除腐蚀产物后的表面形貌。结果通过电化学阻抗谱的拟合分析,短期内,EPS通过阻碍溶解氧的扩散抑制腐蚀速度,EPS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即实验初期试样腐蚀的速度与EPS浓度成反比。随着时间的延长,EPS浓度低的溶液中,其EPS络合金属离子的能力很快达到饱和,所以尽管其络合行为能促进试样的阳极溶解,但影响作用有限,此时起到主要影响的还是EPS抑制溶解氧扩散。对于浓度高的EPS溶液,其过量的EPS会促进EPS的官能团与材料表面更多的Fe^(2+)/Fe^(3+)离子键合,使得沉积的EPS保护层变得疏松失去隔离溶解氧的作用,进而加速试样腐蚀。结论海洋微生物胞外分泌物对船用钢腐蚀行为的影响与胞外分泌物的结构与浓度有关,随着浓度升高,EPS从抑制腐蚀变为加速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分泌物 微生物腐蚀 电化学阻抗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造粒过程中EPS及脱氮除碳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曾天续 马娇 +4 位作者 党鸿钟 严渊 吴新波 李维维 陈永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6,共6页
为解决好氧颗粒污泥(AGS)在生活污水中造粒时间长、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在人工配水中逐渐添加生活污水的方式改变进水水质,研究AGS造粒过程及脱氮除碳的效果。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AGS,接种污泥均为污水厂A^(2)/O工艺二沉池污泥... 为解决好氧颗粒污泥(AGS)在生活污水中造粒时间长、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在人工配水中逐渐添加生活污水的方式改变进水水质,研究AGS造粒过程及脱氮除碳的效果。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培养AGS,接种污泥均为污水厂A^(2)/O工艺二沉池污泥。25℃时,R1进水1~17 d为人工配水,18 d后改为生活污水;R2进水分阶段改变人工配水比例,最终为生活污水;R3进水为人工配水。R4温度为15℃,进水为人工配水。结果表明,水质和温度导致R1、R4的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质(PN)和多糖(PS)波动增加,R2、R3的PN和PS呈上升趋势,且AGS的沉降速度随着PN增大而增大。25℃时,污泥沉降指数(SVI)与EPS呈负相关。两种温度下均可成功培养出AGS,25℃时,在人工配水中逐渐添加生活污水的进水方式可缩短AGS在实际生活污水中的造粒时间,且沉降性能更优。研究结果可为AGS处理生活污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好氧颗粒污泥(AGS) 胞外聚合物(eps) 脱氮除碳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铁氧化物对水稻土产甲烷微生物EPS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友臣 王进 +2 位作者 钟成 陈天虎 岳正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0-406,共7页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结晶型铁氧化物对于水稻田土壤中温室气体甲烷产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通常在微生物铁氧化物交互作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章以针铁矿和赤铁矿为代表,利用... 近年来的研究报道表明,结晶型铁氧化物对于水稻田土壤中温室气体甲烷产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通常在微生物铁氧化物交互作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章以针铁矿和赤铁矿为代表,利用化学分析、三维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铁氧化物强化水稻土微生物厌氧产甲烷过程中EPS产生及性能变化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针铁矿和赤铁矿的加入提升了产甲烷速率和底物消耗速率;化学分析表明EPS主要组成为多糖、蛋白质及少量腐殖酸;光谱分析结果表明EPS中存在类色氨酸、腐殖酸和富里酸等物质,其峰强与产甲烷速率和底物消耗速率呈现正相关线性关系;EPS电子接受能力主要来源于腐殖酸和富里酸。研究结果对于认识EPS在水稻田土壤微生物同铁氧化物直接的交互作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甲烷 胞外聚合物(eps) 铁氧化物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对水中U(Ⅵ)的吸附试验研究
10
作者 苑士超 谢水波 +1 位作者 严政 凌辉 《市政技术》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以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为吸附材料,在溶液中的pH、EPS投加量、初始铀质量浓度及透析温度等因素影响下,该EPS对水中U(Ⅵ)的吸附效果与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EPS吸附铀的最佳pH值为6,最高吸附量为0.891 mg/g EPS;当... 通过试验,探讨了以厌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为吸附材料,在溶液中的pH、EPS投加量、初始铀质量浓度及透析温度等因素影响下,该EPS对水中U(Ⅵ)的吸附效果与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EPS吸附铀的最佳pH值为6,最高吸附量为0.891 mg/g EPS;当铀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EPS投加量为56.1 g/L时,可以达到最佳去除率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厌氧污泥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纸污泥EPS抽提液处理造纸污水探讨实验
11
作者 林庆旭 夏新兴 吴朝军 《黑龙江造纸》 2013年第1期24-25,共2页
利用HCl和NaOH分别处理造纸污泥,将污泥中的胞外的聚合物(EPS)提取出来用于处理造纸废水,测处理后水样的化学耗氧量(COD),探索EPS处理造纸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用HCl提取的EPS用量为1.3×10-4 g/mL时,污水的CODCr比初始值增加了2... 利用HCl和NaOH分别处理造纸污泥,将污泥中的胞外的聚合物(EPS)提取出来用于处理造纸废水,测处理后水样的化学耗氧量(COD),探索EPS处理造纸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用HCl提取的EPS用量为1.3×10-4 g/mL时,污水的CODCr比初始值增加了20.3%;当用NaOH提取的EPS用量为3.5×10-4g/mL时,污水的CODCr比初始值增加了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泥 胞外聚合物 絮凝剂 化学需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波动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鞠鸿林 毕学军 徐杰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研究了实际污水中盐度波动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污染物去除效能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繁的盐度波动(ΔC_(Na Cl)>3.84 g/L)会显著抑制污泥颗粒化进程,系统内颗粒污泥比例最高仅为24.57%,且颗粒结构松散、易解... 研究了实际污水中盐度波动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污染物去除效能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频繁的盐度波动(ΔC_(Na Cl)>3.84 g/L)会显著抑制污泥颗粒化进程,系统内颗粒污泥比例最高仅为24.57%,且颗粒结构松散、易解体。污泥胞外聚合物(EPS)受盐度波动影响较大,尤其是紧密结合型蛋白质(TB-PN),其含量在前3次波动过程中分别下降了34.31%、12.54%和47.35%。氮去除效能受盐度波动影响较小,系统内NH^(+)_(4)-N、TIN去除率稳定在99%和50%左右,而PO_(4)^(3-)-P去除能力在盐度波动过程中几乎完全丧失。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微丝菌属(Candidatus_Microthrix)的相对丰度与颗粒比例及结构稳定性呈正相关,表明丝状菌在颗粒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盐度波动 胞外聚合物 污染物去除效能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与不同无机调理剂复配调理对填埋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安莹 唐晨 +3 位作者 幸韵欣 郗家福 周振 林莉峰 《净水技术》 2025年第3期96-105,共10页
【目的】探究聚丙烯酰胺(PAM)与不同无机调理剂复配对填埋污泥的脱水性能、流变特性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填埋污泥脱水处理提供更有效的调理方案。【方法】研究采用PAM与FeCl_(3)、PAM与Al_(2)(SO_(4))_(3)、PAM与... 【目的】探究聚丙烯酰胺(PAM)与不同无机调理剂复配对填埋污泥的脱水性能、流变特性以及胞外聚合物(EPS)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填埋污泥脱水处理提供更有效的调理方案。【方法】研究采用PAM与FeCl_(3)、PAM与Al_(2)(SO_(4))_(3)、PAM与CaO等3种脱水调理方案对填埋污泥进行化学调理,测定调理后污泥的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流变特性、粒径分布、Zeta电位、EPS以及污泥压滤后的泥饼含水率,综合评估调理效果及其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当混凝剂为Al_(2)(SO_(4))_(3)时,污泥的SRF在投加量为80 mg/(g DS)时最小,为3.88×10^(7) s^(2)/g。基于流变特性分析,3种调理污泥的极限黏度顺序为:CaO>FeCl_(3)>Al_(2)(SO_(4))_(3),填埋污泥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的差距则呈现FeCl_(3)>Al_(2)(SO_(4))_(3)>CaO的特点,当混凝剂投加量较大时,CaO调理下填埋污泥的储能模量明显高于FeCl_(3)和Al2(SO4)。在不同混凝剂投加量下,调理后填埋污泥中的蛋白质含量均呈现FeCl_(3)<CaO<Al_(2)(SO_(4))_(3)的特点。【结论】3种脱水调理方案对填埋污泥进行预处理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FeCl_(3)和Al_(2)(SO_(4))_(3)通过改善填埋污泥的流动性和黏度,显著提高其脱水性能;而CaO则主要通过增加填埋污泥粒径,从而提升其脱水效果。若从填埋污泥的混凝脱水效果角度考虑,FeCl_(3)作为混凝剂较佳。若考虑填埋污泥的传输和能耗等方面,CaO作为混凝剂更为适宜。鉴于填埋污泥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填埋污泥的脱水调理优选铁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污泥 药剂调理 污泥脱水性能 流变特性 胞外聚合物(e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钙造纸废水中添加FeO提高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振虎 吴明 +1 位作者 王凯晴 侯庆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本研究向高钙造纸废水中添加FeO,通过分析厌氧反应器中的甲烷累积产量、甲烷最大生成速率和厌氧颗粒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组分(蛋白质、多糖和腐殖质)含量变化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探讨了FeO对造纸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O对... 本研究向高钙造纸废水中添加FeO,通过分析厌氧反应器中的甲烷累积产量、甲烷最大生成速率和厌氧颗粒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组分(蛋白质、多糖和腐殖质)含量变化以及微生物群落变化,探讨了FeO对造纸废水厌氧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FeO对甲烷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在模拟高钙造纸废水中,与对照组相比,当FeO的添加量为1 g/L时,甲烷累积产量增加了59.4%;当FeO的添加量为15 g/L时,甲烷累积产量增加了82.3%。分别在实际造纸废水A和B中添加FeO,最多可使甲烷累积产量提高52.0%和85.4%。FeO可导致胞外聚合物组分含量提高,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添加FeO改变了微生物群落组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很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厌氧消化反应的稳定性。因此,添加FeO有助于提高厌氧消化产甲烷能力,可以更加高效地处理高钙造纸废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废水 厌氧消化 胞外聚合物 FEO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对泰乐菌素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
15
作者 聂红丽 成琪璐 +3 位作者 孙万春 马进川 林辉 马军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16-2327,共12页
抗生素是一类典型的新兴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微藻作为自然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尤其是污染物暴露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微藻对泰乐菌素(tylosin, TYN)胁迫的响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选用模式藻种小球藻(... 抗生素是一类典型的新兴污染物,对水生生物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微藻作为自然水体的初级生产者,极易受到环境变化尤其是污染物暴露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微藻对泰乐菌素(tylosin, TYN)胁迫的响应研究还十分有限。本研究选用模式藻种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材料,从细胞生长、生理、代谢、基因表达等层面研究TYN处理下微藻的胁迫耐受性。结果表明,TYN对C.vulgaris的生长呈典型的hormesis效应:即低质量浓度(≤0.5 mg·L^(-1))促进藻的生长;随着TYN处理浓度的升高,其对C.vulgaris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并导致细胞形态改变、质壁分离、类囊体降解等不同程度的氧化损伤。转录组测序发现,高质量浓度TYN处理8 d后,C.vulgaris中光合作用、核糖体生物合成、抗氧化等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进一步表明高质量浓度TYN对微藻细胞有抑制效应。值得注意的是,C.vulgaris可通过增加胞外多糖和蛋白质含量提高TYN与胞外聚合物中-OH、-COOH、-NH等官能团的结合水平,以应对高质量浓度TYN对细胞的胁迫效应。研究系统揭示了C.vulgaris对TYN的胁迫响应与耐受性,相关结果可以为抗生素的水体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污染物 微藻 胁迫响应 转录组学分析 胞外聚合物 逆境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性能研究
16
作者 钮劲涛 邓伟玲 +5 位作者 杜静雨 古家宇 周贤明 陈鑫 吉建涛 金宝丹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6,共9页
为研究含盐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的性能,将不同盐度(NaCl)引入实验室模拟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选择厌氧/缺氧/好氧(A/A/O)的运行方式,考查处理系统中化学需氧量(COD)、NH_(4)^(+)-N、NO_(3)^(-)-N、NO_(2)^(-)-N、PO_(4)^(3-)-P等理... 为研究含盐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的性能,将不同盐度(NaCl)引入实验室模拟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选择厌氧/缺氧/好氧(A/A/O)的运行方式,考查处理系统中化学需氧量(COD)、NH_(4)^(+)-N、NO_(3)^(-)-N、NO_(2)^(-)-N、PO_(4)^(3-)-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污泥性质和功能微生物菌群结构揭示不同盐度对食品工业废水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引入盐度既能提高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COD去除率从84.08%增大至90.33%,还能促进厌氧阶段除磷菌释磷及硝化作用,NH_(4)^(+)-N去除率从95.79%增大至98.85%,但会抑制除磷菌好氧吸磷性能;低盐度(0.5g/L)能够促进系统反硝化性能,但当盐度升高至3.0g/L时,会降低系统反硝化性能;随着盐度的升高,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增大,当盐度为3.0g/L时,EPS含量为38.81mg/gVSS;引入盐度还会增加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改变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Chloroflexi、Actinobacteriota和Planctomycetota等反硝化菌门富集,同时随着盐度的升高,Caldilineaceae、Ferruginibacter、Kouleothrix等功能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大,而Candidatus_Competibacter的相对丰度降低,这保证了含盐系统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食品工业废水 脱氮除磷 胞外聚合物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氯消毒后供水管网生物膜的应激反应研究
17
作者 李成卓 《科技通报》 2024年第1期110-116,共7页
为研究供水系统中紫外线与氯顺序消毒(UV-氯)后管网生物膜的应激反应,本文搭建消毒至供水管网的连续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剂量的UV-氯消毒单元,探索和比较消毒后管网生物膜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 为研究供水系统中紫外线与氯顺序消毒(UV-氯)后管网生物膜的应激反应,本文搭建消毒至供水管网的连续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剂量的UV-氯消毒单元,探索和比较消毒后管网生物膜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成和代谢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UV-氯消毒较单独氯后生物膜微生物表现出明显的团聚现象。生物膜中微生物以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为主,余氯量对生物膜优势菌群的影响要高于紫外剂量带来的影响。EPS含量受到余氯及紫外剂量的共同作用,其中蛋白质比例高于多糖。代尔夫特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鞘脂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等是影响EPS合成的重要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具有耐氯性,假单胞菌属、代尔夫特菌属不耐紫外。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管网中生物膜情况,并可为UV-氯消毒对饮用水微生物安全问题的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消毒 氯消毒 管网生物膜 群落结构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价铁活化过硫酸盐破解污泥及脱水效果研究
18
作者 殷凤双 王梓萌 +4 位作者 汪碧涵 薛骏 谢雨伶 周长风 刘翠云 《市政技术》 2024年第8期215-220,270,共7页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机质含量高、脱水困难的现状,该研究采用二价铁(Fe^(2+))活化过硫酸钾调理污泥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研究了Fe^(2+)投加量、过硫酸钾/Fe^(2+)摩尔比、pH、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Fe^(... 针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有机质含量高、脱水困难的现状,该研究采用二价铁(Fe^(2+))活化过硫酸钾调理污泥来提高污泥的脱水效果,研究了Fe^(2+)投加量、过硫酸钾/Fe^(2+)摩尔比、pH、搅拌速度和反应时间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Fe^(2+)活化过硫酸钾破解污泥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e^(2+)活化过硫酸钾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性能,脱水后污泥的含水率由调理前的87.32%降至调理后的80%左右;上述考察因素对污泥脱水效果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Fe^(2+)投加量为60 mg/g DS,采用过硫酸钾/Fe^(2+)摩尔比为1.4,pH为中性或酸性范围时,活化和破解的效果最好,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为76%^78%;调理后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表明,Fe^(2+)活化过硫酸钾产生的SO_(4)^(-·)使部分紧密型EPS(TB-EPS)转化为松散型EPS(LB-EPS)和溶解型EPS(SL-EPS),促进了结合水的释放,有利于污泥脱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活化 过硫酸盐 破解污泥 脱水效果 胞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过滤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臧倩 孙宝盛 +1 位作者 张海丰 齐庚申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41-44,共4页
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运行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与膜过滤特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EPS在反应器和膜表面均积累,引起混合液粘度和过滤阻力的增加;膜表面吸附的EPS质量随着悬浮EPS浓度变化而变化;周期性排放污泥可减少反应器内悬... 考察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运行中胞外聚合物(EPS)含量与膜过滤特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EPS在反应器和膜表面均积累,引起混合液粘度和过滤阻力的增加;膜表面吸附的EPS质量随着悬浮EPS浓度变化而变化;周期性排放污泥可减少反应器内悬浮EPS浓度和膜表面EPS含量,从而降低膜的过滤阻力;膜生物反应器中悬浮EPS浓度与过滤阻力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R=7×10~5×P^(3.3385)_v;单位膜面积吸附EPS质量与过滤阻力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为:R=3.1525×10^(13)×P_u-2.201×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 胞外聚合物 膜污染 过滤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H下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洪晨 邢奕 +2 位作者 王志强 司艳晓 周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0-857,870,共9页
为了提高污泥脱水效果,对酸碱联合表面活性剂调理下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调理污泥,探讨表面活性剂投加量、pH值对污泥滤饼含水率(w(H2O))和比阻(rSRF)的影响.通过分析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 为了提高污泥脱水效果,对酸碱联合表面活性剂调理下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进行研究.利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调理污泥,探讨表面活性剂投加量、pH值对污泥滤饼含水率(w(H2O))和比阻(rSRF)的影响.通过分析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上清液有机酸、流变性的变化,阐明不同pH下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导致污泥上清液中EPS质量浓度ρ(EPS)发生变化,促进EPS水解,有效降低污泥表观黏度,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在强碱性条件下,污泥上清液中ρ(EPS)大幅增加引起rSRF快速升高,w(H2O)增大,表观黏度增大,污泥脱水性能恶化;酸性条件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效果较好,污泥滤饼含水率(w(H2O))明显降低.当pH值为3、表面活性剂投加量(w(表面活性剂))为93.75mg·g-1时,w(H2O)和rSRF可分别降至61.12%、0.59×1013 m·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表面活性剂 酸碱预处理 胞外聚合物 脱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