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Structure and energy abilities as a component of solid composite propellants
1
作者 Anatoly G.Korepin Natalia M.Glushakova +6 位作者 David B.Lempert Anatoly I.Kazakov Gennady V.Shilov Denis V.Korchagin Vadim M.Volokhov Elena S.Amosova Sergey M.Aldoshi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148-1155,共8页
The work addresses to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energyintensive compound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NBTAT),first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 2... The work addresses to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and crystal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 new energyintensive compound 3,6-bis(2,2,2-trinitroethylnitramino)-1,2,4,5-tetrazine(NBTAT),first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 2020.NBTAT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2(1)/n,density at room temperature 1.939 g/cm^(3).The energies of crystal packing and pairwise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in NBTAT and its unnitrated analogue BTAT were calculated,and their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BTAT molecules was calculated by quantum-chemical methods using Gaussian 09,and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NBTAT in the solid phase(618 kJ/mol)was estimated.The energy capabilities of NBTAT as an oxidizer of solid composite propellants are estimated.It is shown that in metal-free compositions NBTAT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ammonium perchlorate(AP),dinitramide ammonium salt(ADN),HMX,BTAT at all stages of rocket systems,and is comparable to the superdense CL-20 yielding to the latter at the lower stages and slightly winning at the upper s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heterocycles Quantum chemistry Enthalpy of formation 3 6-bis(2 2 2-trinitroethylnitramino)-1 2 4 5-tetrazine Crystal structure Energetic 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ression,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Mouse Talin-1 Head Δ139-168
2
作者 Sun Xing-sheng Du Jia-yang Liu Jia-f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0年第2期108-115,共8页
Talin-1 head(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is the head structure of talin protein,which contains a four-point-one-protein/ezrin/radixin/moesin(FERM)domain.Its F1 domain contains an unstructured loop of 30 amino acids(... Talin-1 head(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is the head structure of talin protein,which contains a four-point-one-protein/ezrin/radixin/moesin(FERM)domain.Its F1 domain contains an unstructured loop of 30 amino acids(139-168),which does not interact with other domains.Because TH doesn’t get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whether the unstructured loop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TH secondary structure,therefore,the truncated talin-1 headΔ139-168(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Δ)was constructed and its 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of stability after truncation were analyzed.Molecular biology and structural biology method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of TH and THΔ,explore and optimize the expression conditions of recombinants,and they were purifie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FPLC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Finally,a large number of stable,high-purity protein sample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proteins were investigated b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circular dichrois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Δ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truncated body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was enhanced and the resistance to guanidine hydrochloride and high temperature was stron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in-1 head talin-1 headΔ139-168 circular dichroism(CD) secondary structur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厚硬顶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强动载矿压特征及机理
3
作者 张震 黄志增 +4 位作者 徐刚 刘晓刚 刘前进 赵铁林 蔺星宇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69-3387,共19页
针对榆神矿区特厚煤层多层厚硬顶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下开采液压支架立柱急剧下缩、工作面易压架等强矿压显现问题,采用立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对工作面回采期间支架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进行了全程系统监测;对工作面矿压显现宏观特... 针对榆神矿区特厚煤层多层厚硬顶板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下开采液压支架立柱急剧下缩、工作面易压架等强矿压显现问题,采用立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对工作面回采期间支架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进行了全程系统监测;对工作面矿压显现宏观特征、近远场覆岩运移与矿压的联动性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多层厚硬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得到了多层厚硬顶板破断的空间形态及覆岩结构演化规律;阐述了矿压作用机制,建立了考虑煤壁前方弯曲变形、多层厚硬顶板各层位间受力关联下的低、中、高不同层位覆岩结构力学模型,给出了不同层位岩层破断失稳判据及支架临界支护强度。结果表明:多层厚硬顶板大采高综放开采工作面除具有“来压区域性明显、来压急增阻、大小周期来压、周期性强动载来压”的特点外,还呈现出强动载来压期间多次连续性或短距间断性大周期来压的新特征;强动载期间连续性大周期来压矿压显现程度总体呈先增大后减缓的趋势,工作面周期性强动载来压呈不规律性,每隔4~10个小周期来压,间隔120.9~241.9 m,平均161 m发生1次强动载来压,强动载来压期间矿压显现异常强烈;上覆岩层呈现“低位悬臂梁+中位非铰接梁+高位联贯破断叠合铰接梁结构”,低位悬臂梁结构位于煤层上方20 m以内,该结构的周期性回转破断造成工作面小周期来压,中位非铰接梁位于煤层上方20~70 m范围,该范围内岩层的架前拉伸破断或架后剪切破断导致工作面发生大周期来压,高位岩层位于煤层上方70 m以上,中部厚硬岩层破断后,对高位铰接梁有效接触及支撑力减小,造成高位铰接梁相继破断失稳,继而导致工作面多次连续性或短距间断性大周期来压的强动载来压;中位非铰接梁结构破断失稳时支架合理支护强度为1.897 MPa,高位联贯破断铰接梁回转变形失稳对应的支架合理支护强度为2.470 MPa,滑落失稳对应的支架合理支护强度为3.180 MPa,现有的高强度支架难以对顶板的强矿压进行有效控制,须采取顶板弱化的手段进行采场围岩控制。研究成果对特厚煤层多层厚硬顶板开采围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多层厚硬顶板 矿压显现特征 破断结构 矿压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坚硬煤层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结构耦合关系 被引量:36
4
作者 许永祥 王国法 +2 位作者 李明忠 张金虎 韩会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66-1678,共13页
针对榆神矿区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所面临的顶煤悬顶距长、冒放性差、采出率低和采放不协调等问题,探讨了机采割煤高度6.0 m以上的超大采高综放开采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在支架-围岩强度、刚度和稳定... 针对榆神矿区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所面临的顶煤悬顶距长、冒放性差、采出率低和采放不协调等问题,探讨了机采割煤高度6.0 m以上的超大采高综放开采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耦合关系,在支架-围岩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耦合的基础上,提出超大采高综放开采支架-围岩结构耦合理论。从液压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机理角度,阐释了支架-围岩支护系统“小结构”初次耦合主动支撑和“大结构”二次耦合被动承载概念和理论,分析了围岩“大、小结构”耦合对工作面围岩支护效果和适应性的影响,指出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结构设计除需满足“小结构”支护系统适应“大结构”周期性破断失稳形成的强动载矿压外,还需考虑液压支架结构(特别是放煤机构结构)对顶煤冒放运移规律和支架载荷演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支架结构与顶煤冒放结构耦合实现顶煤顺利放出,提高顶煤采出率。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数值模拟和现场调研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坚硬顶煤冒落和放出结构以及冒放过程的成拱机理,讨论了液压支架结构高度对矿山压力显现强度、顶煤冒放结构和资源采出率的影响,研究了放煤机构结构对顶煤成拱结构的影响,以及放煤机构结构对顶煤的二次破碎作用,提出了强力放煤机构结构改进和优化策略,并对破煤机理和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相似坚硬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支架-围岩耦合提拱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结构 围岩结构 结构耦合 特厚坚硬煤层 综放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齐亚东 雷群 +3 位作者 于荣泽 晏军 刘学伟 战剑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观孔隙结构是决定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的根本性因素;当渗透率小于2×10-3μm2时,孔喉微细,储层动用难是开发面临的最核心的矛盾,但储层一旦得到有效动用,因其良好的喉道分选,开发效果会比较好;而当渗透率大于5×10-3μm2时,流体流动通道较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较为容易,开发此类储层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微观非均质性降低了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特低-超低渗透油藏 孔喉结构 应力敏感性 启动应力梯度 开发效果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西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及嵌套韵律层的分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岑况 钟玉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8-414,共7页
攀西地区层状基性 -超基性岩体从下到上具有套叠式韵律结构的特征 ,这种韵律由岩石的颜色、矿物的成分、结构等表征。在长期的地球重力作用下 ,物质的液态分异或固相结晶分异为层状岩体韵律成因的关键。提出用类似于 Cantor分形集合法... 攀西地区层状基性 -超基性岩体从下到上具有套叠式韵律结构的特征 ,这种韵律由岩石的颜色、矿物的成分、结构等表征。在长期的地球重力作用下 ,物质的液态分异或固相结晶分异为层状岩体韵律成因的关键。提出用类似于 Cantor分形集合法构筑重力分异时空分形集合 ,结果以色谱条带图和直方图表达 ,并与攀枝花层状岩体的野外岩石观察的颜色韵律以及岩体实测的矿物成分、长石的 An号码进行了对比 ,表明岩体实测数据与构筑的重力分异时空分形理论图式很相似 ,揭示了攀西层状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嵌套韵律结构 动力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AR数据的波音747-400飞机巡航报文解析研究(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瞿红春 黄远强 张兴川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0-24,66,共6页
为充分挖掘QAR数据中所包含的大量原始监控数据,检验ACARS报文的可靠性,更好地协助航空公司进行飞机和发动机的状态监控及故障诊断,对发动机稳态报文DFD的报文结构进行了解析研究,提出了一种从QAR数据中提取满足触发条件的DFD报文的研... 为充分挖掘QAR数据中所包含的大量原始监控数据,检验ACARS报文的可靠性,更好地协助航空公司进行飞机和发动机的状态监控及故障诊断,对发动机稳态报文DFD的报文结构进行了解析研究,提出了一种从QAR数据中提取满足触发条件的DFD报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丰富发动机性能监控的信息量。通过对B747-400飞机实际ACARS报文数据和所提取的报文数据进行计算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R data mining ACARS REPORT parsing Engine stable frame report DFD REPORT structure BOEING 747-4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重力坝-面板堆石坝复式结构型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静 陆希 党发宁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2-100,共9页
针对目前特高面板堆石坝存在的面板挠曲变形大、面板缝易拉开、底部面板不能检修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高面板堆石坝的新型坝体结构型式——混凝土重力坝-面板堆石坝复式结构。重点分析了施工期、蓄水期及蓄水期发生地震时,新... 针对目前特高面板堆石坝存在的面板挠曲变形大、面板缝易拉开、底部面板不能检修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高面板堆石坝的新型坝体结构型式——混凝土重力坝-面板堆石坝复式结构。重点分析了施工期、蓄水期及蓄水期发生地震时,新型复式结构混凝土重力坝的高度、上下游坡比、趾板布置等体型参数变化对大坝结构应力变形及面板挠度等指标的影响,为新型结构型式体型的选择提供参考。优选的新型复式结构型式与常规堆石坝结构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复式结构除周边缝张开变位及施工期面板应力大于常规面板坝外,其他指标均占据优势,且周边缝张开变位完全在相应规范及止水结构允许变形范围内,并具有较高的安全裕度。新型挡水结构可缩短混凝土面板长度,改善面板受力状态,减少面板挠曲变形,并有效提升面板堆石坝坝踵及趾板部位的可维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面板堆石坝 混凝土重力坝-面板堆石坝复式结构 可检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十八元环超大孔分子筛骨架拓扑结构CJU-18的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翊华 张丽萍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61-563,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十八元环超大孔分子筛的拓扑结构模型——CJU-18,它属钙霞石笼作用于六方晶系的P_(63)/mmc空间群.与VPI-5类似,具有平行于c方向的十八元环直孔道结构,但侧面有十元环孔道,通过计算该结构模型各原子间的键长、键角,认为...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十八元环超大孔分子筛的拓扑结构模型——CJU-18,它属钙霞石笼作用于六方晶系的P_(63)/mmc空间群.与VPI-5类似,具有平行于c方向的十八元环直孔道结构,但侧面有十元环孔道,通过计算该结构模型各原子间的键长、键角,认为该结构有可能存在,采用POWD-MODELING程序,计算了它的理论XRD谱图并绘制出其立体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18 超大孔分子筛 骨架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IS-树的快速最近邻查询算法
10
作者 刘润涛 郝忠孝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4,共7页
以提高最近邻查询和k最近邻查询效率为目标,给出了空间对象间序关系的定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空间数据索引结构——MOIS(multi-order index structure)-树,规定MOIS-树中的中间节点的所有孩子节点按其几何位置满足某种序的关系... 以提高最近邻查询和k最近邻查询效率为目标,给出了空间对象间序关系的定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空间数据索引结构——MOIS(multi-order index structure)-树,规定MOIS-树中的中间节点的所有孩子节点按其几何位置满足某种序的关系,从而使得在中间节点中进行最近邻和k最近邻查询时可以进行快速定位。给出了新的最近邻和k最近邻查询剪枝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在进行相应的查询时减少了许多计算,有效地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过滤,加快了查询的速度。给出了最近邻、k最近邻查询算法。实验表明:最近邻和k最近邻杏询算法与现有的同类杏询算法相比查询效率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近邻查询 K最近邻查询 MOIS(multi-order INDEX structure)- 空间索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超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丁丁 孙卫 +5 位作者 杜堃 雒斌 吴育平 李冠男 孟子圆 欧阳思琪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7-164,共8页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驱替机理及导致驱油效率高低不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长8_1油藏按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可分为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微孔型3类,其驱油效率逐类降低,不同微观渗流通道类型样品的渗流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溶孔-粒间孔型样品平均驱油体积为0.010 cm^3,最终平均驱油效率高达45.60%,驱替效果最为理想。储层微观条件中,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状况对驱油效率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物性和可动流体饱和度两者对驱油效率的大小均具有较低程度的控制作用;外部实验条件中,对驱油效率产生较大控制作用的为注入水体积倍数和驱替压力。因此,在油藏实际水驱采油过程中应当采用较为合理的注水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 水驱油特征 驱油效率 特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Ni-Cr-Al合金γ'和Cr(α)析出相
12
作者 刘桂兰 巴启先 +3 位作者 支起铮 曾桂仪 陈丽华 邹宇操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1-33,共3页
Ni-Cr-3%Al-0.2%Ce合金0.3mm细丝经500~600℃时效处理,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形貌,用化学定量提取法和测定微区成分的方法确定相Ni、Cr、Al的含量,用程控图像仪测定富Cr(α)相析出颗粒大小和分布,查明γ’相沿基体{100}面共格析... Ni-Cr-3%Al-0.2%Ce合金0.3mm细丝经500~600℃时效处理,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形貌,用化学定量提取法和测定微区成分的方法确定相Ni、Cr、Al的含量,用程控图像仪测定富Cr(α)相析出颗粒大小和分布,查明γ’相沿基体{100}面共格析出并呈细小颗粒状,在γ’相周围析出的过饱和富Cr(α)相弥散分布在合金基体中。据此认为该合金是由γ’相和富Cr(α)相复合析出强化合金基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相 超结构相 镍铬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0 m级特高面板堆石坝混凝土面板顺坡向应力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芳 李国英 +1 位作者 米占宽 魏匡民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面板应力变形控制是建设250 m级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关键难题.大量工程实测案例和研究计算表明,特高面板坝压应力常处于较高水平,对于坝轴向应力来说,采用柔性缝降低压应力措施已被工程界普遍接受,然而,目前对于如何降低面板顺坡向... 面板应力变形控制是建设250 m级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关键难题.大量工程实测案例和研究计算表明,特高面板坝压应力常处于较高水平,对于坝轴向应力来说,采用柔性缝降低压应力措施已被工程界普遍接受,然而,目前对于如何降低面板顺坡向压应力尚缺少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以拟建的240 m级GS面板坝为研究对象,从特殊增模区布置、面板施工顺序、面板低高程柔性横缝、高压力区高强度混凝土材料等4个方面提出改善面板顺坡向应力的工程措施.文中通过三维有限元精细模拟方法分析了提出的顺坡向应力改善措施的效果,文中提出的措施可为250 m面板堆石坝面板应力控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面板堆石坝 结构应力 工程措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支卸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化敏 王文强 +1 位作者 王祖洸 孙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1,共7页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 针对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锚网索的支护难题,以塔山煤矿8204-2小煤柱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等方法,揭示了锚杆、锚索对沿空大范围塑性全煤巷道的支护机理。锚杆支护主要作用于浅部二次破碎区煤体,形成浅部连续承载结构;锚索主要作用于深部处于三向受力状态的稳定煤体,形成更大范围的连续稳定承载结构;进一步明确了锚杆、锚索有效长度的计算方法,形成了以高预紧力、高强“锚-网-索”支护为基础,以坚硬顶板井下磨料水射流切顶卸压、巷帮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槽卸压为辅的“支卸协同”小煤柱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体系。工程应用结果表明,试验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700 mm,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小煤柱 沿空掘巷 围岩控制 支卸协同 双层连续承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重车辆荷载作用下独柱墩连续箱梁弯桥抗侧倾和抗滑移分析与加固构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岚 黄福云 +2 位作者 何凌峰 池万杰 张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6,133,共8页
在分析特重车辆作用下独柱墩连续箱梁弯桥倾覆倒塌事故的基础上,提出导致连续箱梁桥发生倾覆的重要原因是主梁在特重载偏心作用下产生侧倾与滑移的共同作用.以湖北省鄂州市发生倾覆落梁事故的三跨连续箱梁弯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抗侧倾和... 在分析特重车辆作用下独柱墩连续箱梁弯桥倾覆倒塌事故的基础上,提出导致连续箱梁桥发生倾覆的重要原因是主梁在特重载偏心作用下产生侧倾与滑移的共同作用.以湖北省鄂州市发生倾覆落梁事故的三跨连续箱梁弯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抗侧倾和抗滑移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提出桥梁整体化的抗滑移加固构造.结果表明,该桥梁具有较高的抗侧倾能力,但抗滑移能力明显不足,特重载偏心作用下产生的切向力显著大于支座的最大抗力,主梁极易发生滑移而倾覆.单纯增大桥梁抗侧倾能力的加固方法对提高主梁的抗倾覆效果不佳,应同时增加桥梁的抗滑移能力.该桥梁采用整体化抗滑移加固构造后,具有较强的抗滑移和抗侧倾能力,在特重载偏心作用下主梁不会发生倾覆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重车辆荷载 独柱墩桥梁 抗侧倾 抗滑移 加固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和CNN算法的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掺假量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乌文泽 何凯 吴东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137,共5页
旨在为特级初榨橄榄油掺假快速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以掺假菜籽油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为例,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实验系统获取油样的拉曼光谱数据,运用基于Inception V2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提取拉曼光谱特征并完成光谱特征与掺假量的非线... 旨在为特级初榨橄榄油掺假快速定量分析提供参考,以掺假菜籽油的特级初榨橄榄油为例,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实验系统获取油样的拉曼光谱数据,运用基于Inception V2结构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提取拉曼光谱特征并完成光谱特征与掺假量的非线性关系映射。结果表明:特级初榨橄榄油与菜籽油的拉曼光谱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类胡萝卜素、碳碳双键、甲基和亚甲基产生的拉曼特征峰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因素;所建立的CNN模型效果较好,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的决定系数均大于0.99,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26;在低剂量掺假中,模型的预测结果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拉曼光谱结合基于Inception V2结构的CNN算法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满足特级初榨橄榄油掺假量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初榨橄榄油 拉曼光谱 掺假量化 Inception V2结构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底鼓力学特性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维波 高卫卫 +1 位作者 肖琦 王丹影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83,共9页
针对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底鼓难以治理的难题,以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曹家滩煤矿”)122110回采巷道作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观测得到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区段煤柱上覆关键层破断结构及巷... 针对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底鼓难以治理的难题,以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曹家滩煤矿”)122110回采巷道作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观测得到特厚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特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区段煤柱上覆关键层破断结构及巷道底鼓机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底鼓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巷道两侧非对称集中应力导致底板产生非对称底鼓,特厚煤层回采覆岩破断形成不同的承载结构。基于关键层破断特征构建了特厚煤层“下位台阶上位铰接”结构力学计算模型,得到区段煤柱上方载荷计算式;根据滑移线理论建立了巷道非对称底鼓的力学模型,得到了底板破坏深度及位置计算式。由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出切槽卸压的底鼓治理措施并计算了切槽参数。通过在曹家滩煤矿现场试验表明,采用3 m×0.5 m(深×宽)切槽方案后,底板平均底鼓量为128.4 mm,较未切槽前减小了81.8%,能够满足综放工作面正常回采需求,可为类似地质工况条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下位台阶上位铰接”结构 非对称巷道底鼓 切槽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刀盘安装焊缝疲劳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帆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4-789,共6页
面向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刀盘安装焊缝的疲劳寿命评估需求,建立了盾构刀盘推力、转矩参数的外部激励载荷方程;采用弹性有限元和子结构技术获取焊缝焊趾的多轴结构应力数据;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不同应力比(R=0.1,0.3,0.5)的焊接接头疲劳寿... 面向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刀盘安装焊缝的疲劳寿命评估需求,建立了盾构刀盘推力、转矩参数的外部激励载荷方程;采用弹性有限元和子结构技术获取焊缝焊趾的多轴结构应力数据;采用等效结构应力法对不同应力比(R=0.1,0.3,0.5)的焊接接头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研究发现:焊接安装盾构刀盘疲劳寿命最小位置在中心刀盘和主臂连接焊缝焊趾处,其最小循环次数为N=3.236×10^(7),安全掘进寿命97.26 km。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刀盘结构设计合理、焊接工艺规范、焊接质量达到质检要求,刀盘安装焊接能满足刀盘整体疲劳性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疲劳 超大直径盾构 子模型技术 等效结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超深基坑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54
19
作者 罗耀武 凌道盛 +2 位作者 陈云敏 胡琦 陈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7-622,共6页
结合上海世博500kV变电站超深基坑实际工程,采用平面应变及轴对称弹性地基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基坑围护结构的空间效应进行简化,分析了环形基坑空间效应、内衬墙以及水土压力模式对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结合上海世博500kV变电站超深基坑实际工程,采用平面应变及轴对称弹性地基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基坑围护结构的空间效应进行简化,分析了环形基坑空间效应、内衬墙以及水土压力模式对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环形基坑围护结构的空间效应对其受力变形特性影响很大,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考虑围护结构环向刚度对径向刚度的贡献;内衬墙作用类似于环形支撑,对地下连续墙受力及变形是有利的;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实测值最接近于侧压力系数1.0的轴对称有限元分析结果;地下连续墙环向应力和弯矩实测值位于按规范水土分算与侧压力系数1.0的轴对称有限元计算结果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超深基坑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应力状态对岩石熔融程度的影响——以黑云母片麻岩的动、静态熔融对比实验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马瑞 刘正宏 +1 位作者 吕古贤 张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8-341,i003-i004,共6页
以河北省平山县阜平群的黑云片麻岩为实验样品,有差应力条件下的动态实验,围压10MPa,温度800℃条件下,施加相当于差应力为0~25MPa,且以每5MPa为间隔进行了天然块状岩石样品的动态熔融,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温度由800~900℃每20℃为间隔... 以河北省平山县阜平群的黑云片麻岩为实验样品,有差应力条件下的动态实验,围压10MPa,温度800℃条件下,施加相当于差应力为0~25MPa,且以每5MPa为间隔进行了天然块状岩石样品的动态熔融,在相同的围压条件下,温度由800~900℃每20℃为间隔,进行了无差应力条件下天然块状岩石的静态熔融实验,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岩石的熔融程度随着差应力的增加明显增高,当差应力达到25MPa时,800℃条件下岩石的熔融程度与900℃静态熔融条件下岩石的熔融程度相当。实验力学分析计算表明,动态实验中构造附加压力增加了围压,差应力每增加5MPa相当于1.67MPa的增压,其与静态实验中温度升高20℃的效果一样。该实验结果对研究岩石深熔作用的深度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应力状态 对比实验 黑云母 动态实验 应力条件 差应力 实验样品 岩石样品 围压条件 熔融实验 对比研究 温度条件 熔融条件 力学分析 附加压力 温度升高 静态实验 深熔作用 20℃ 900 阜平群 平山县 河北省 计算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