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渤海海域新生代褶皱作用 |
陈书平
吕丁友
汤良杰
王应斌
孙萌思
屈冬萌
杨先范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2
|
下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的挤压变形与伸展改造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李海滨
贾东
武龙
张勇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4
|
|
3
|
张性环境中与断裂相关的褶皱类型及特征 |
岳云福
李三忠
高振平
郝德峰
单业华
许淑梅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4
|
东营凹陷伸展断弯褶皱的构造几何学分析 |
贾东
陈竹新
张惬
张逸昆
王良书
陆建军
陈小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5
|
大杨树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变形期次 |
刘志宏
吴相梅
朱德丰
崔敏
柳行军
李晓海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5
|
|
6
|
渤海湾地区断层相关褶皱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杨克基
漆家福
余一欣
平英奇
张晨
高强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7
|
|
7
|
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古近纪伸展断层转折褶皱作用 |
王胜利
卢华复
李刚
陈建文
陈国威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8
|
传递带及其在砂体发育中的作用 |
陈发景
贾庆素
张洪年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05
|
|
9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伸展断层转折褶皱作用及其对沉积作用的制约 |
刘志宏
梅梅
柳行军
吴相梅
万传彪
林东成
高军义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0
|
东濮凹陷盐滑脱变形构造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
侯艳平
孙向阳
任建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4
|
|
11
|
东濮凹陷濮城断展褶皱形成演化及与油气关系 |
陈书平
邹宇轩
韩煦
黄新文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2
|
伸展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分析及其在车镇凹陷中的应用 |
苏金宝
朱文斌
贾东
杨彦峰
王志强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3
|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隆起带形成机制分析 |
任建业
张青林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42
|
|
14
|
下扬子区伸展拆离构造 |
丁道桂
罗开平
刘光祥
吕俊祥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15
|
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伸展构造的几何学分析 |
龙根元
吴世敏
曾广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6
|
伸展断层传播褶皱研究现状 |
祁鹏
张俊霞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7
|
伸展褶皱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汪新文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18
|
苏北东海地区超高压变质带内的斜卧褶皱 |
索书田
钟增球
周汉文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9
|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中的伸展断层转折褶皱分析 |
田继强
贾承造
段书府
李本亮
张荣虎
吴兴宁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20
|
伸展褶皱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海拉尔盆地贝中次凹为例 |
张莹
|
《岩性油气藏》
CSCD
|
2012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