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阳 陈福贵 温念慈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5,共7页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 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实践应用已较为普遍,但关于快车在越行站的2种越行模式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运营案例分析,通过优化并建立既定停站和越行站方案下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并结合运行图铺画验证,系统论证了2种越行模式在系统能力、运行效率及越行站设置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和适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从功能和成本角度考虑,越行站宜设置为双岛四线、高架站方案;快车不停站越行模式是慢车待避时间更短、系统能力损失更少、越行站设置数量更少的方案,适合在设计阶段采用;同时考虑到设计与实际客流特征可能存在差异,也提出在运营阶段调整为快车停站再越行模式的影响及相应措施。相关成果可为快慢车模式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模式 系统能力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慢车模式的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配线方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姚燕明 王韬 +1 位作者 宗二凯 漆天扬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4,169,共7页
[目的]为支撑宁波市域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市域空间格局的南翼重要辐射线,特对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以下简称“象山线”)开行快慢车模式下的配线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方法]依据客流预测结果,深入剖析全线断面客流及组团客流的特... [目的]为支撑宁波市域形成“一主、一副、多中心”的市域空间格局的南翼重要辐射线,特对宁波市域铁路象山线(以下简称“象山线”)开行快慢车模式下的配线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方法]依据客流预测结果,深入剖析全线断面客流及组团客流的特征,并计算长距离通勤客流在本线客流中的占比,以此为基础,研究判定开行大站快车的必要性。结合本线的行车间隔、行车对数以及慢车与快车在线路上的运行时分,科学计算越行站的设置数量及其具体位置。同时,兼顾换乘便捷性要求,以提升客流服务水平;并依据线网规划,综合考量折返功能、远期延伸需求及工程条件预留,全面规划全线配线方案。[结果及结论]遵循象山线的功能定位及规划标准,最小行车间隔设定为2.5 min,结合牵引计算结果及停站时长,确定在塘溪站与大徐站设置越行站并配备越行线。大目湾站作为初期终点站,站后配置交叉渡线以满足折返作业,并预留延伸条件。横溪站作为规划宁波轨道交通12号线与象山线的接轨站及车辆段接轨站,站前与站后均设置交叉渡线,以满足接轨、折返及存车需求。南部新城站作为停车场接轨站,站后设停车场出入线及交叉渡线,确保折返与存车功能的实现。云龙火车站增设站前单渡线,以增强运营灵活性;贤庠站站前则配置故障车停车线及单渡线,以满足故障车辆的停放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快慢车模式 配线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站型组合的市域轨交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3
作者 于策 顾保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4-923,共10页
快慢车模式下,恰当的越行有助于提高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但并非所有车站都具备越行条件。为定量把握线路通过能力与包含站型组合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关系,提出一种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在掌握各站站型、列车停站方案、列车区间运... 快慢车模式下,恰当的越行有助于提高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但并非所有车站都具备越行条件。为定量把握线路通过能力与包含站型组合在内的众多因素的关系,提出一种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在掌握各站站型、列车停站方案、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间隔时间、快慢车开行次序,明确越行发生条件的基础上,按次序逐一引入快慢车,计算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发/通过时刻并及时调整被该列车越行的列车的运行时刻,之后引入下一列车,直至线路通过能力饱和。计算案例限定了设有到发线的中间站总数,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快慢车开行比例,站型组合对线路通过能力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计算线路通过能力时应考虑到站型组合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路通过能力 市域轨道交通 站型组合 快慢车模式 越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快轨快慢车模式越行节省时间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国飞 杜港德 闫亚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3,共9页
不同于地铁制式,市域快轨是轨道交通建设为满足通勤化、大运量、快速度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式,其快慢车运营模式势在必行。为此,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营模式、越行速度、越行站站型、道岔型号等因素,对市域快轨快慢... 不同于地铁制式,市域快轨是轨道交通建设为满足通勤化、大运量、快速度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新型式,其快慢车运营模式势在必行。为此,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运营模式、越行速度、越行站站型、道岔型号等因素,对市域快轨快慢车运营模式下的越行节省时间计算方法展开研究,形成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市域快轨为基础建立仿真模型,通过OpenTrack仿真技术验证理论计算结果,得到如下结论:当越行速度介于60~120km/h之间时,追踪模式下快车跳站运营,每跳一站相比慢车停站的节省时间(含慢车停站时间)介于37~55s;越行模式下快车越行运营,每越行一站相比慢车停站的节省时间(含慢车停站时间)介于69~87s。与仿真结果相比,理论计算平均误差不超过3%。研究成果可为市域快轨快慢车运营时间效益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轨 快慢车 节省时间 追踪模式 越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客流的市域与城轨贯通运营下快慢车开行方案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任艾 孟令云 +2 位作者 王义惠 黄雯铮 任苒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63,共11页
为顺应当前市域铁路与城轨线路贯通运营的发展趋势,基于市域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终点对接的衔接形式,市域铁路开行快慢车,城轨开行站站停列车的运营模式,通过路径客流分配,对贯通运营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以乘客出行成本及企业运... 为顺应当前市域铁路与城轨线路贯通运营的发展趋势,基于市域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终点对接的衔接形式,市域铁路开行快慢车,城轨开行站站停列车的运营模式,通过路径客流分配,对贯通运营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优化.以乘客出行成本及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客流出行需求、线路通过能力等约束构建双目标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合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与江跳线,从市域与城轨本线及跨线客流出行时间、列车停站及运行成本两方面,对换乘、贯通运营及快慢车等不同运营模式组合下列车开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较换乘衔接模式,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条件下开行快慢车的运营模式下的乘客出行时间降低了2.92%,企业总运营成本降低了4.88%;该模式适用于跨线出行需求较大的线路,满足跨线乘客从郊区至中心城区的快速出行需求.研究成果可以从运输组织层面为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融合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开行方案 市域铁路 城市轨道交通 贯通运营 快慢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班列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韩涛 魏玉光 +2 位作者 王怀相 夏阳 罗莹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3,共12页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系统对于改善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和提升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运化系统中,集装箱班列的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是班列运输组织计划的核心内容,前者确定各班列的停站模式,后者确定班列在...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系统对于改善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效率和提升铁路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客运化系统中,集装箱班列的停站方案与运行图是班列运输组织计划的核心内容,前者确定各班列的停站模式,后者确定班列在各车站的出发与到达时间,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决定服务质量。因此,为提升运输组织计划编制效率,有必要在基于铁路通道的运营环境下,研究考虑不同运行区段的集装箱客运化班列停站方案与运行图协同优化问题。在满足箱流需求与符合列车运力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集装箱至列车的分配,将列车停站方案约束嵌入到列车运行图编制过程中,一方面使得停站方案与箱流分配方案相协调,另一方面保证列车在站停留时间能满足集装箱装卸作业的要求。以总列车停站时间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货物运到期限、车站到发线资源的分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以及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借助优化求解器CPLEX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实际中欧班列通道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客运化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运输的优势,在仅牺牲部分列车能力利用率的前提下,具有列车开行频率高、运输集装箱数量多以及运到期限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集装箱运输 客运化模式 列车停站方案 列车运行图 中欧班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线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9
7
作者 孙元广 史海欧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7,共4页
市域线快慢车模式在国内尚无设计标准。结合国外运营线路的经验,对广州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关键技术标准,并对广州地铁14号线快慢车运营模式的主要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关键词 市域快线 快慢车 运营模式 服务标准 避让车站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越行点的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汤珏 陈福贵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93,共5页
研究目的:地铁快慢车模式中,越行点的设置与行车密度、快慢车始发间隔、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相关,同时应具备不同行车密度下的兼容性。合理确定越行点是快慢车模式研究的关键部分,本文结合以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对越行点的确定方法进行总... 研究目的:地铁快慢车模式中,越行点的设置与行车密度、快慢车始发间隔、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相关,同时应具备不同行车密度下的兼容性。合理确定越行点是快慢车模式研究的关键部分,本文结合以上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对越行点的确定方法进行总结,为工程前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从越行点的设置原则出发,分析越行点设置所受影响因素,其中快慢车始发间隔、列车开行密度对越行点的确定影响最大;(2)基于分析结论,提出在快慢车比例为1∶1且快车均匀发车的情况下,越行点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总结出越行点的设置原则公式;(3)提出快慢车比例非1∶1的情况下,越行点的设置原则;(4)通过运行图铺画,对以上理论研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研究与运行图铺画结果是一致的;(5)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前期研究和行车组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快慢车模式的相关标准、设计规范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模式 越行点 运行图铺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轨道交通快慢车组合运营的通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潘寒川 杨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8-51,共4页
针对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在快慢车组合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方式,重点分析了快慢车组合运营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快慢车的开行比例与最大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客流条件下,改变快慢车的开行比例,可使通过能力符合客流需求,并达到一定... 针对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在快慢车组合运营条件下的运营方式,重点分析了快慢车组合运营对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了快慢车的开行比例与最大通行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客流条件下,改变快慢车的开行比例,可使通过能力符合客流需求,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速轨道交通 快慢车组合运营 通行能力 快慢车开行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损失原则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陈福贵 汤珏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00,共5页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建成,需要向外围组团或卫星城建立快速联系通道,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逐渐在轨道交通市域线中开始研究、运用。组织快慢车混合运行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其运输能力也可得到有效利用。但快慢车组合运营模式的缺点是运营组织复杂,一定程度降低了系统能力,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快慢车模式下系统能力的损失问题。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快车不停站所节约的时间可取1 min(含慢车停站时间),即快车每通过1个站,相比慢车节约1 min;(2)在传统平行成对的运行图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组合运营对系统能力损失的影响公式;(3)本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越行方案研究和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快慢车模式 系统能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玉光 夏阳 赖艺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在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参考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新思路,即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作业虚拟为列车在一个长距离闭塞分区内运行,分别求解固定闭塞和移动闭... 在分析现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参考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计算的新思路,即将列车在车站的停站作业虚拟为列车在一个长距离闭塞分区内运行,分别求解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此方法消除了列车停站作业对于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的影响,只需计算列车区间追踪间隔时间来确定线路通过能力。此外,利用这种虚拟化处理方法,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快慢车模式时快车越行慢车的问题,给出越行站位置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求解快慢车模式下的线路通过能力,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通过能力 虚拟运行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快慢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曾琼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7,共7页
主要对市域(郊)铁路跨线运营模式、快慢车开行、交路设置等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其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得出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需满足公交化、快速化、多样化、舒适化、便利化要求,... 主要对市域(郊)铁路跨线运营模式、快慢车开行、交路设置等运输组织模式进行系统研究。首先总结我国市域(郊)铁路发展现状,系统分析其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得出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需满足公交化、快速化、多样化、舒适化、便利化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市域铁路与相邻线间的运输组织模式以及单条市域(郊)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得出市域(郊)铁路网内部可适当组织跨线运营;市域(郊)铁路原则上不宜与城市轨道交通及城际铁路跨线运营,确有需求时可适当组织跨线运营;市域(郊)铁路单条线路可采用站站停、快慢车以及多交路组织模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郊)铁路 客流特征 运输组织模式 快慢车 运行交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印富 雷志厚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1年第4期59-63,共5页
大城市轨道交通的旅客列车运行组织工作 ,在建设前期按快车和慢车组织进行设计 ,会给运营单位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快慢车的分工是 ,慢车满足沿线乘客的上下要求 ,快车是为满足卫星城与卫星城以及与中心城之间“长腿”旅... 大城市轨道交通的旅客列车运行组织工作 ,在建设前期按快车和慢车组织进行设计 ,会给运营单位提高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硬件”环境。快慢车的分工是 ,慢车满足沿线乘客的上下要求 ,快车是为满足卫星城与卫星城以及与中心城之间“长腿”旅客的上下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开行快慢车 探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快速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高德辉 胡春斌 宗晶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78,共6页
在分析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结合运营的2种组织模式,并对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越行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合日本筑波快线的运营模式对金义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金义轻轨可行的快慢车运营模式... 在分析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快慢车结合运营的2种组织模式,并对区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越行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合日本筑波快线的运营模式对金义快速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模式进行分析,提出金义轻轨可行的快慢车运营模式和越行站设置方法,最后分析其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快速轨道交通 运营模式 快慢车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赵壹 谭小土 +1 位作者 陈福贵 曹世超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7,75,共4页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 为满足长途客流的快速直达需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开始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的尝试。而快慢车运营模式,与传统的轨道交通系统相比具有其显著的特点,需建立一套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拟采用的快慢车运营模式进行客观、中肯地评估,以判定其运营效果,为前期项目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快慢车运营模式的特点,提出4个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对车站投资、车辆相关投资、运营能耗、出行时间的影响,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定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大于零,则说明快慢车运营模式社会效益良好,若快慢车运营模式综合评价值小于等于零,则说明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优化方案,重新进行项目运营模式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快慢车混跑运营模式 综合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慢车组合的城市轨交走廊客流分析模型 被引量:6
16
作者 狄迪 杨东援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3,共6页
构建的客流分析模型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随机用户均衡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确定乘客选择路径的原则和客流分配的基本依据;其次,以轨道行程时间、车内拥挤度及平均候车时间作为影响乘客出行成本的主要因素建立乘客出行... 构建的客流分析模型由三部分组成,首先在随机用户均衡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乘客路径选择模型,确定乘客选择路径的原则和客流分配的基本依据;其次,以轨道行程时间、车内拥挤度及平均候车时间作为影响乘客出行成本的主要因素建立乘客出行成本模型;再次,通过建立弹性需求模型,考虑乘客出行意愿与服务水平的相互影响.最后运用案例,对客流分析模型进行验证,并得出快慢线组合运营对轨道交通走廊运营效率的影响效用及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车组合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走廊 客流分析 弹性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快慢车模式运行图自动生成与CAD实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先明 陈荣武 +1 位作者 蔡哲扬 王方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0-1195,1204,共7页
根据人工手动绘制快慢车运行图的思路,提出将快车与慢车不同比例模块化的思路,保证不同时段行车对数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不同模块之间添加过渡和调整以满足列车正常出入库,使自动生成的运行图最大限度地符合设计者的需求,能够在快慢车... 根据人工手动绘制快慢车运行图的思路,提出将快车与慢车不同比例模块化的思路,保证不同时段行车对数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在不同模块之间添加过渡和调整以满足列车正常出入库,使自动生成的运行图最大限度地符合设计者的需求,能够在快慢车特定对数比例下完成不同线路的不同全日行车计划的绘制。而且能将运行图的数据用CAD脚本命令的格式导出,在CAD软件中实现运行图的自动铺画。最后以成都地铁18号线为例实现了快慢车模式下全日运行图的自动生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慢车运行图 比例模块 自动调整 列车出入库 CAD脚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福贵 赵壹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5,共5页
为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出行选择,开行快慢车模式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需求已经显现,但仍然没有应用先例。因此,有必要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 为了提供更为人性化的出行选择,开行快慢车模式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需求已经显现,但仍然没有应用先例。因此,有必要对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理论,提高市域快线规划和设计水平,为相关部门决策、建设、运营提供参考。结合运行图模拟铺画,提出通过采用列车模拟牵引计算的方式来确定快、慢车运行时间差,以获得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系统能力损失;提出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系统能力计算公式及计算步骤。本文提出的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系统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能有效指导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不等速快慢车模式的行车组织设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等速快慢车模式 不等速快慢车模式 越行站 行车组织 系统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铁18号线行车组织模式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福贵 赵壹 谭小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6-219,共4页
成都地铁18号线是通往远郊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传统行车组织模式会导致远郊出行时间超过通勤时限要求,因而需要研究既能吸引客流又能提供旅行速度的行车组织方案。从成都地铁18号线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2种行车组织模式的应对方案,... 成都地铁18号线是通往远郊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采用传统行车组织模式会导致远郊出行时间超过通勤时限要求,因而需要研究既能吸引客流又能提供旅行速度的行车组织方案。从成都地铁18号线的功能定位出发,提出2种行车组织模式的应对方案,即快慢车模式(服务相同线路不同出行目标的需求)和跨线运营模式(服务不同线路相同出行目标的需求),以构建一线多功能的快线系统,实现线网效率的最大化。此外,还提出了跨线运营的主要技术要求、行车组织模式的概念,以及应对功能复杂、客流需求差异化的行车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行车组织模式 快慢车模式 跨线运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快慢车模式车站辅助配线方案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缪道平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1,105,共6页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已陆续有城市研究采用"大站停"与"站站停"列车相组合的运行组织模式(俗称"快慢车"运营模式),"站站停"列车通过在越行站停站避让快车,快车不停车过站以提高过站速度和减少停... 研究目的:目前我国已陆续有城市研究采用"大站停"与"站站停"列车相组合的运行组织模式(俗称"快慢车"运营模式),"站站停"列车通过在越行站停站避让快车,快车不停车过站以提高过站速度和减少停站时间来实现快速到达的目的,使得快车具有解决组团间长距离出行需求乘客的快速送达需求。为确保快、慢车运行安全、准时、快捷和经济,需对车站辅助配线方案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本文针对快慢车运营模式下对车站配线的要求,提出了快慢车模式下的全线车站辅助配线设置原则;(2)分别对普通越行车站辅助配线方案提出了多个设计方案,并针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从确保运营功能角度出发,提出越行站配线优选双岛正线外侧、双岛正线内侧方案;(3)通过多方案比选,推荐起终点折返站配线优选站前交叉渡线双折返模式;(4)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今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行车组织 快慢车混跑 车站辅助配线 越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