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high frequency shoot regeneration system in Himalayan poplar(Populus ciliata Wall. ex Royle) from petiole explants using Thidiazuron cytokinin as plant growth regulator 被引量:4
1
作者 G. Aggarwal A. Gaur D. K. Srivastav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651-656,共6页
Populus specie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industry and in scientific study on biological and agricul- tural systems. Our objective was to enhance the frequency of plant regeneration in Himalayan poplar (Populus cil... Populus specie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industry and in scientific study on biological and agricul- tural systems. Our objective was to enhance the frequency of plant regeneration in Himalayan poplar (Populus ciliata wall. ex Royle). The effect of TDZ alone and in combi- nation with adenine and NAA was studied on the regen- eration potential of petiole explants. The explants were excised from Himalayan poplar plants grown in glass- houses. After surface sterilization the explants were cul- tured on shoot induction medium. High percentage shoot regeneration (86 %) was recorded on MS medium sup- plemented with 0.004 mg L-1 TDZ and 79.7 mg L-1 adenine. The regenerated shoots for elongation and multi- plication were transferred to MS + 0.5 mg L-1 BAP + 0.2 mg L-1 IAA + 0.3 mg L-1 GA3. Root re- generation from shoots developed in vitro was observed on MS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0.10 mg L-1 IBA. Hi- malayan poplar plantlets could be produced within 2 months after acclimatization in a sterile mixture of sand and soil. We developed a high efficiency plant regeneration protocol from petiole explants of P. cili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 regeneration Petiole explants Growth regulator THIDIAZURON Populus cili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applied to in vitro shoot multiplication of two Eucalyptus benthamii explant sources
2
作者 Natalia Pimentel Esposito-Polesi Leandro Silva de Oliveira +2 位作者 Francisco Jose Benedini Baccarin Cristina Vieira de Almeida Marcilio de Almeid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57-869,共13页
Eucalyptus adult material requires more successive subcultures in the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phase for increased vigor and cellular activit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ndophytic manifestation and shoot multiplication... Eucalyptus adult material requires more successive subcultures in the in vitro multiplication phase for increased vigor and cellular activity.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ndophytic manifestation and shoot multiplication of one 13-year-old Eucalyptus benthamii clone under different culture conditions and used canopy branches(CB) and trunk base material as explant sources. The culture media were wood plant medium(WPM), Murashige and Skoog medium(MS) and JADS(Correia and co-authors medium).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initial multiplication experiment, further tests examined sucrose concentrations and p H. Morphophysiology, dry mass production, endophyticmanifestation and histochemical were determined. Explant source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MS and JADS media, but the WPM medium promoted homogeneous development.The responses were similar for both explant sources when sucrose concentrations varied. Shoots died in the absence of sucrose, showed high oxidation at 60 g L-1 and optimal development at 30 g L-1. Endophytes were more evident for shoots from the CB origin. Explant sources responded distinctively to treatment due to physiological and intrinsic genetic factors. Therefore, explant sources,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sucrose concentration and p H may determine micropropagation success and influence the presence and/or intensity of endophytic manifes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TISSUE CULTURE explant sources CULTURE media SUCROSE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花果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冯帅帅 乔峰 +8 位作者 贾明 魏娟 姜婷婷 黄爱玲 金志博 央宗 李爱花 韩葳 李全希 《农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为提高无花果繁殖系数,满足推广无花果优良品种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无花果离体快繁体系,文章总结了部分无花果离体快繁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外植体的建立、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等阶段,分析了无花果在离体快繁... 为提高无花果繁殖系数,满足推广无花果优良品种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无花果离体快繁体系,文章总结了部分无花果离体快繁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外植体的建立、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分化、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等阶段,分析了无花果在离体快繁过程中存在的组培苗污染、褐化、玻璃化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同时展望了无花果快繁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无花果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皮青冈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雪蓉 刘茂樱 马志慧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30-36,44,共8页
赤皮青冈属于壳斗科栎属的常绿乔木,是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赤皮青冈的种子容易受虫害影响,发芽率偏低,有性繁殖速度缓慢,且难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些因素导致了赤皮青冈... 赤皮青冈属于壳斗科栎属的常绿乔木,是我国的珍贵树种之一,其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赤皮青冈的种子容易受虫害影响,发芽率偏低,有性繁殖速度缓慢,且难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这些因素导致了赤皮青冈种群数量的减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育种效率、实现物种快速且稳定繁殖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赤皮青冈组织培养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进展,涵盖了无菌体系建立、外植体选择、消毒方法及激素组合对愈伤诱导率的影响等方面,旨在为建立高效的赤皮青冈繁殖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皮青冈 无性繁殖 外植体 消毒 愈伤组织 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浩宇 贾利 +7 位作者 宋婷婷 汪胜 张于 方凌 张其安 严从生 隋益虎 江海坤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6.0 mol·L^(-1)6-BA+1.0 mol·L^(-1)IAA+5.0 mol·L^(-1)... 为了建立高效的辣椒离体再生体系,选择5种不同基因型的辣椒无菌苗,研究了添加不同激素配比的MS培养基对芽诱导分化、芽伸长增殖、生根和移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MS+6.0 mol·L^(-1)6-BA+1.0 mol·L^(-1)IAA+5.0 mol·L^(-1)Ag NO_(3)组合为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可诱导出白色松软的愈伤组织,Flamingo-bill诱导率为100.0%,子叶诱导率为86.7%。MS+3.0mol·L^(-1)6-BA+2.0 mol·L^(-1)IAA+5.0 mol·L^(-1)Ag NO3+1.5 mol·L^(-1)GA3组合为不定芽伸长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不定芽伸长率为66.7%,子叶不定芽伸长率为30.0%。MS+0.5 mol·L^(-1)NAA组合为不定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Flamingo-bill和子叶不定芽生根率均为100.0%。通过Flamingo-bill和子叶外植体均能获得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离体培养 植株再生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优化辣椒遗传转化体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董依萍 刘画 +3 位作者 刘丹 周迎佳 李峰 邓颖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103-113,共11页
【目的】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较为困难,至今仍未建立高效转化体系。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是植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报告基因,以GFP为报告基因,优化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方法】利用GFP表达系统,统计3个辣椒品种(‘HP’‘... 【目的】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较为困难,至今仍未建立高效转化体系。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是植物遗传转化中常用的报告基因,以GFP为报告基因,优化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体系。【方法】利用GFP表达系统,统计3个辣椒品种(‘HP’‘8214’和‘L55’)中3种不同外植体(子叶、下胚轴和Flamingo-bill外植体)的不定芽分化率、不定根分化率与荧光阳性率,探究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不定芽、不定根分化率及荧光阳性率的影响。【结果】3个辣椒品种的Flamingo-bill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率均显著高于下胚轴与子叶外植体,其中‘L55’Flamingo-bill外植体的不定芽分化率最高、达77.59%,故选用‘L55’Flamingo-bill外植体进行后续研究。4种农杆菌不同侵染浓度和时间组合下,‘L55’Flamingo-bill外植体均可产生不定芽、不定根及表达GFP的愈伤组织,当农杆菌侵染浓度为OD_(600)=0.05,侵染时间为30 min时,不定芽分化率和荧光阳性率最高,分别达48.39%、4.84%。在6种不同预培养与共培养时间组合处理下,Flamingo-bill外植体也均产生不定芽和不定根,预培养1 d、共培养1~2 d处理下的不定芽分化率和荧光阳性率最高,分别达48.44%、12.50%。最后对表达GFP荧光的不定根与愈伤组织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GFP、Kan和Cas9基因在荧光阳性的组织中均被检测到,表明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成功且转化稳定。【结论】辣椒的外植体类型、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均对辣椒遗传转化效率有影响。以GFP为报告基因,筛选合适的转化条件可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辣椒遗传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Flamingo-bill外植体 绿色荧光蛋白 遗传转化 农杆菌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邑甜茶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欣艳 蒙小玉 +2 位作者 冯建文 乔光 吴亚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1,共7页
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作为砧木,被广泛应用于苹果生产。为进一步提高平邑甜茶的离体快繁效率,以平邑甜茶春季幼嫩新梢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建立平邑甜... 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作为砧木,被广泛应用于苹果生产。为进一步提高平邑甜茶的离体快繁效率,以平邑甜茶春季幼嫩新梢带芽茎段为外植体,探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组培苗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建立平邑甜茶离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平邑甜茶新梢带芽茎段用75%酒精处理30 s+2%次氯酸钠溶液处理12 min的消毒效果较好,成活率达81.11%。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IBA,增殖系数为7.09;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15 mg/L NAA,该处理下的生根率为75.55%,平均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为3.23条、3.57 cm;生根后的组培苗在蛭石∶珍珠岩∶营养土质量比为1∶1∶1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为90%。该离体快繁体系,为周年培育平邑甜茶砧木苗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邑甜茶 离体快繁 外植体消毒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铃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汇然 郭尚敬 +3 位作者 张演义 隋超 王德颖 吕陆佳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78-80,共3页
为了优化建立悬铃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本研究以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茎段作为外植体,考察不同的灭菌方法和激素配比对外植体灭菌、启动、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悬铃木茎段的最佳灭菌方法是75%乙醇灭菌30 s+0.1%HgCl2消毒17 min... 为了优化建立悬铃木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本研究以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茎段作为外植体,考察不同的灭菌方法和激素配比对外植体灭菌、启动、增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悬铃木茎段的最佳灭菌方法是75%乙醇灭菌30 s+0.1%HgCl2消毒17 min,污染率可降至20%;最适宜的启动培养基为MS+ZT 4 mg/L+IAA 1.0 mg/L,启动率可达到65%;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ZT 3 mg/L+IAA 1.0 mg/L,增殖系数可达到1.95;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0.1 mg/L,生根率可达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 组织培养 外植体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杜鹃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9
作者 南雅琪 刘娟 +6 位作者 齐宇 董飞 王成鹏 马蕾 王烨楠 吕晓惠 朱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2期42-46,共5页
以高山杜鹃品种“23XXL”“5RE”及“6GR”的叶片、茎段、苞片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外植体生理年龄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山杜鹃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山杜鹃外植体在WPM培养基和MS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愈... 以高山杜鹃品种“23XXL”“5RE”及“6GR”的叶片、茎段、苞片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外植体生理年龄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山杜鹃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山杜鹃外植体在WPM培养基和MS培养基上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诱导阶段,添加2.0~3.0 mg/L TDZ诱导愈伤效果好,其中外植体生理年龄为2W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生长较好,愈伤诱导率最高为100%;愈伤分化阶段,最适宜的愈伤组织分化激素配比为ZT 2.5 mg/L+NAA 0.5 mg/L和TDZ 1.5 mg/L+NAA 1.0 mg/L,其中外植体生理年龄为1M叶片在Z7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较好,平均芽分化数为0.92;生根阶段,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IBA 0.5 mg/L+NAA 1.0~1.5 mg/L均适合高山杜鹃的3种品种。该研究结果为构建高效、稳定的高山杜鹃组培快繁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实现高山杜鹃产业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组织培养 外植体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核白’葡萄多倍体的化学诱导及鉴定
10
作者 潘冬妮 陶小青 +3 位作者 胡颖 许腾飞 房玉林 孟江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以‘无核白’葡萄分生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材料,分别通过秋水仙素与安磺灵浸渍法进行诱导,比较不同外植体材料成苗后的存活率和诱变率差异,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成苗倍性。结果显示,秋水仙素浸渍法诱导‘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 以‘无核白’葡萄分生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为外植体材料,分别通过秋水仙素与安磺灵浸渍法进行诱导,比较不同外植体材料成苗后的存活率和诱变率差异,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成苗倍性。结果显示,秋水仙素浸渍法诱导‘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分别在浓度为100 mg·L^(-1)处理48 h和250 mg·L^(-1)处理24 h获得嵌合体苗,前者诱变率为2%,后者诱变率为4%,且经组培方式纯化获得纯合四倍体;利用安磺灵浸渍法诱导‘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获得了7株嵌合体苗,1.73 mg·L^(-1)处理48 h的试验组获得最高存活率为80%,1.73 mg·L^(-1)处理72 h的试验组获得最高诱变率为8.0%;采用秋水仙素浸渍法对‘无核白’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加倍处理,未获得成苗;采用安磺灵浸渍法对‘无核白’胚性愈伤组织进行加倍处理,当处理浓度及时间为5.19 mg·L^(-1)、24 h时,获得成苗4株,其中2株为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葡萄 多倍体 外植体 化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照祖 黄红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为了建立金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以金柑胚根、子叶、茎段、叶片等不同外植体为材料,采用器官发生型以及短枝扦插型为主要培养途径,进行金柑组织培养,研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柑快速繁殖体系建立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诱导和分... 为了建立金柑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以金柑胚根、子叶、茎段、叶片等不同外植体为材料,采用器官发生型以及短枝扦插型为主要培养途径,进行金柑组织培养,研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金柑快速繁殖体系建立的影响以及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最适条件,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与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金柑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为幼嫩的茎段,诱导金柑子叶形成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5 mg/L+NAA 1.0 mg/L+3%蔗糖+0.7%琼脂,诱导子叶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1 mg/L+3%蔗糖+0.7%琼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柑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文天崇 乾朝阳 李布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72-76,共5页
外植体污染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外植体灭菌效果直接关系着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启动。本文从影响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因素、外植体灭菌方法、纳米粒子在外植体灭菌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 外植体污染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极难解决的问题,外植体灭菌效果直接关系着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启动。本文从影响外植体灭菌效果的因素、外植体灭菌方法、纳米粒子在外植体灭菌中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技术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在干旱季节或连续的晴朗天气条件下采集外植体,污染率最低;在外植体表面灭菌之前先进行流水冲洗、洗涤剂(消毒液)浸泡、黄化、水培、热水浴等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率;外植体表面消毒可使用氯化汞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当外植体有严重的内生菌时,可使用四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抑制。此外,纳米粒子也越来越多地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物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外植体 灭菌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菀组织培养技术优化研究
13
作者 韩飘 储转南 +3 位作者 彭星星 熊瑞 梁华 李卫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1期53-56,共4页
为建立完善的紫菀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解决种苗退化问题,以采自亳州的紫菀为试验材料,开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紫菀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和紫菀最佳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并观察紫菀组培苗炼苗移栽后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 为建立完善的紫菀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解决种苗退化问题,以采自亳州的紫菀为试验材料,开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筛选出紫菀外植体最佳消毒时间和紫菀最佳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并观察紫菀组培苗炼苗移栽后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用0.1%升汞处理8 min,紫菀外植体污染与褐化水平较低,成活率为46.67%;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为4.5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IBA 0.3 mg/L+NAA 0.5 mg/L,生根率为96.67%;紫菀组培苗移栽60 d的生长状况优于移栽1、30 d,叶片数较多,叶片宽较宽,叶片长和叶柄长均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外植体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System of Populus tomentosa 被引量:7
14
作者 杜宁霞 李云 +2 位作者 于海武 林善枝 张志毅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2年第2期48-51,共4页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system is a foundation for Agrobacterium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is work,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regeneration of pla...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 frequency regeneration system is a foundation for Agrobacterium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In this work,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iciency of regeneration of plants, such as concentr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leaf explant orientation, leaf growth sequence and leaf segment,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iation rate of adventitious shoots was 90% on basal MS medium only supplemented with 1 5?mg·L -1 BA (6 benzyladenine) and reached the highest level(95%) when 1 0?mg·L -1 BA and 0 3?mg·L -1 NAA (naphthaleneacetic acid) were added to MS medium. 90% of differentiation rate of adventitious roots were obtained when 0 3?mg·L -1 NAA was only added to MS medium. It was also found that more adventitious shoots were regenerated from the lower segment of leaf (with petiole) than the other segments, the number of adventitious shoots decreased from top to base of leaf growth sequence and the percentage of adventitious shoot induction with adaxial side downward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adaxial side up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leaf explant REGEN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叶丁香优良单株无菌苗培养基的筛选
15
作者 魏文龙 马光花 毛英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以花叶丁香优良单株春季萌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设置基本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6BA)、吲哚丁酸(IBA)、α-萘乙酸(NAA)不同浓度,开展最佳诱导培养基、芽增殖培养基和无菌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2... 以花叶丁香优良单株春季萌发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设置基本培养基类型,细胞分裂素(6BA)、吲哚丁酸(IBA)、α-萘乙酸(NAA)不同浓度,开展最佳诱导培养基、芽增殖培养基和无菌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2.0 mg/L;最佳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 mg/L+IBA0.5 mg/L;无菌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NAA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叶丁香 外植体 无菌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茎叶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高亦珂 赵勃 +1 位作者 丁国勋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以地被菊‘矮黄’、‘玉龙’和传统菊花‘金背大红’的叶盘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对相同激素水平的反应是不同的 :传统的大菊‘金背大红’的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都远远低于两种地被菊 ;在相同条件下以茎段... 以地被菊‘矮黄’、‘玉龙’和传统菊花‘金背大红’的叶盘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 .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对相同激素水平的反应是不同的 :传统的大菊‘金背大红’的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都远远低于两种地被菊 ;在相同条件下以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率高于叶盘 ,但是叶盘的直接分化率高于茎段 .‘玉龙’和‘矮黄’的最适再生培养基组成为MS +NAA 0 .1mg/L + 6 BA 1mg/L和MS +NAA 0 .2mg/L + 6 BA 2mg/L ,‘金背大红’为MS +NAA 1mg/L + 6 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外植体 再生体系 茎段叶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1
17
作者 姚洪军 罗晓芳 田砚亭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8-84,共7页
该文结合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从酶促褐变的底物和多酚氧化酶出发,论述了组织培养外植体的影响因子,生产过程中克服褐变的方法,目前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褐变机理的假说.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含量、多酚氧化酶的类... 该文结合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从酶促褐变的底物和多酚氧化酶出发,论述了组织培养外植体的影响因子,生产过程中克服褐变的方法,目前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褐变机理的假说.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含量、多酚氧化酶的类型和活性、生物膜的透性以及外植体的种类、基因型都是决定材料是否发生褐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外植体 酚类物质 多酚氧化酶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污染原因分析及外植体的消毒 被引量:62
18
作者 胡凯 张立军 +2 位作者 白雪梅 崔玉娜 阮燕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0-681,共2页
归纳了组织培养中污染原因及不同污染原因所造成的表观现象,并概括了解决外植体引发污染的方法。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 污染 外植体 灭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静 张彦明 +6 位作者 仝钢 刘芳宁 周宏超 何雷 杨小云 徐彦召 洪海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更快捷地进行猪肠道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及细胞永生化的研究提供便利,本研究使用多种酶消化法及其他培养法尝试分离培养肠上皮细胞。结果,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能成功建立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株,获得的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22 h内... 为更快捷地进行猪肠道病毒性、细菌性疾病及细胞永生化的研究提供便利,本研究使用多种酶消化法及其他培养法尝试分离培养肠上皮细胞。结果,利用组织块培养法能成功建立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株,获得的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22 h内贴壁并发生细胞分裂,6~7 d明显增殖,10~12 d汇合成单层,连续传代培养至12代,细胞基本失去上皮样特征。倒置显微镜下观察,10代前培养细胞为多角状或卵圆形,单层生长不重叠,呈铺路石状排列,11~12代细胞发生变形,间隙增大。细胞角蛋白18鉴定二者均为阳性。电镜下,纹状缘整齐,紧密连接结构清晰可见。结果表明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获得能够连续传代、活力较好的猪小肠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 组织块培养 原代培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幼叶丛生芽的诱导和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艳 李少雄 +3 位作者 周桂元 洪彦斌 林坤耀 梁炫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7期14-16,共3页
以花生种子无菌条件下萌发4天、7天、10天、27天的幼叶作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加有不同激素配方的芽诱导培养基上,1周后叶片伤口处膨大并有黄绿色愈伤组织出现,3周左右可以看到丛生芽点的出现,芽诱导率达85%以上;继代培养4周后转至高浓度BA... 以花生种子无菌条件下萌发4天、7天、10天、27天的幼叶作外植体,分别接种于加有不同激素配方的芽诱导培养基上,1周后叶片伤口处膨大并有黄绿色愈伤组织出现,3周左右可以看到丛生芽点的出现,芽诱导率达85%以上;继代培养4周后转至高浓度BA(10 mg/L)的MS培养基上促进芽伸长;当小苗长至3 cm左右时,移入NAA(1 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根,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再生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离体培养 诱导 丛生芽 外植体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