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德明 亓冠圣 +3 位作者 戚绪尧 辛海会 仲晓星 窦国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39-2243,共5页
基于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是一种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但由于在实验室测试煤在绝热条件下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周期长,难以实现测试的标准化,此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方法具... 基于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是一种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但由于在实验室测试煤在绝热条件下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周期长,难以实现测试的标准化,此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确定70℃时煤样罐出气口的氧气体积分数(C70)与交叉点温度(Tcpt)是分别能体现出煤在低温缓慢氧化阶段及快速氧化阶段氧化升温特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程序升温测试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特征参数C70指标和Tcpt指标,实现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基于程序升温测试得到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与绝热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基于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 自燃倾向性 耗氧 交叉点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嘴山二矿2268综放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划分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精彩 余锋 +1 位作者 李树刚 张得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6-259,共4页
通过实验测定煤的自燃特性参数,由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确定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浮煤、漏风和氧浓度的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条件下浮煤自燃的极限参数,将采空区划分为窒息带、氧化升温带和散热带;然后根据综放工作面实际推进速度和最短自然发火... 通过实验测定煤的自燃特性参数,由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确定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浮煤、漏风和氧浓度的分布情况,根据实际条件下浮煤自燃的极限参数,将采空区划分为窒息带、氧化升温带和散热带;然后根据综放工作面实际推进速度和最短自然发火期判定出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并确定出保障综放工作面安全的最小推进速度为1 36m/d.由此为石嘴山二矿安全生产、自燃火灾的预测以及防灭火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自然发火期 采空区 窒息带 极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回撤期间自然发火防治技术 被引量:22
3
作者 文虎 程斌 +2 位作者 翟小伟 杨红革 刘少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56,87,共4页
为治理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回撤过程中由于遗煤二次氧化、漏风等问题导致的工作面自然发火,以北马坊煤矿2134下分层采煤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回撤期间CO浓度异常的原因是2114上分层工作面采空区遗煤氧化升温,发生CO涌出。通过采取工作... 为治理下分层采煤工作面回撤过程中由于遗煤二次氧化、漏风等问题导致的工作面自然发火,以北马坊煤矿2134下分层采煤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回撤期间CO浓度异常的原因是2114上分层工作面采空区遗煤氧化升温,发生CO涌出。通过采取工作面正压通风、上分层采空区注浆、架后钻孔注高分子胶体防灭火材料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抑制了自然氧化升温过程的发展,使CO体积分数下降至100×10-6以下,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分层 采煤工作面 回撤期间 自然发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自燃模拟实验 被引量:8
4
作者 景兴鹏 王亚超 +2 位作者 王伟峰 庞湘伟 许萍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以柴家沟煤矿煤样为测试煤样,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层自燃实验系统,对煤层的自燃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对煤温与供气量以及实验过程的各个指标气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柴家沟煤矿煤层自燃的临界温度、瓦斯脱附温... 以柴家沟煤矿煤样为测试煤样,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层自燃实验系统,对煤层的自燃过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根据实验测试数据,对煤温与供气量以及实验过程的各个指标气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柴家沟煤矿煤层自燃的临界温度、瓦斯脱附温度等各个指标参数,其结果对预测和防治煤层自燃火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自燃 自燃特点 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堆自然发火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张瑞新 谢和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针对地面煤体自燃的原因和特点 ,进行了煤堆自然发火的模拟试验 ,根据实验结果论述了煤体自热与自燃进程、温度场等的变化特征 .实验研究发现 :露天自然煤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煤堆内部与表面温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逆向过程 ,煤体的... 针对地面煤体自燃的原因和特点 ,进行了煤堆自然发火的模拟试验 ,根据实验结果论述了煤体自热与自燃进程、温度场等的变化特征 .实验研究发现 :露天自然煤堆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煤堆内部与表面温度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逆向过程 ,煤体的温升和延燃主要是向上 ;同一点的温度随时间呈幂指数规律变化 ,同一时刻不同部位的温度随其距热源的距离呈负指数规律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堆 自燃进程 自然发火 模拟试验 煤体温度 温度场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压浮煤自燃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春 题正义 李宗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4,共6页
矿井采空区遗煤自燃大部分为处于受压状态下的自燃。为观察压力对浮煤自燃过程的影响,采用自制的浮煤加载自燃试验装置对受压浮煤层与自然堆积状态下的自燃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对浮煤的自燃过程确实存在一定影响。加载会加... 矿井采空区遗煤自燃大部分为处于受压状态下的自燃。为观察压力对浮煤自燃过程的影响,采用自制的浮煤加载自燃试验装置对受压浮煤层与自然堆积状态下的自燃过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载对浮煤的自燃过程确实存在一定影响。加载会加快浮煤层的升温速度,缩短自然发火期,降低最小浮煤层厚度,改变采空区"三带"的划分;加载对厚度介于0.8~1.2 m之间浮煤自燃过程影响最大;随着压力的增加,压力对浮煤自燃过程的影响逐渐减弱,当压力小于1 600 N时,压力的增加对浮煤自燃过程的影响较明显,当压力大于1 600 N时,压力的增加对浮煤自燃过程的影响变小,当压力大于2 600 N时,压力的增加对浮煤自燃过程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载 浮煤层厚度 自然发火期 自燃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高地温工作面煤自燃特点及预控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马砺 任立峰 +1 位作者 王乃国 韩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43,共5页
为解决深井开采地温高易导致煤层自燃的难题,研究了高地温工作面煤层氧化放热特性及预控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大型自然发火试验装置,分别测试了高地温对煤活性官能团和自然发火期的影响;现场观测了龙固矿井2302高地温综放... 为解决深井开采地温高易导致煤层自燃的难题,研究了高地温工作面煤层氧化放热特性及预控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大型自然发火试验装置,分别测试了高地温对煤活性官能团和自然发火期的影响;现场观测了龙固矿井2302高地温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地温为42℃时,煤自然发火期相比地温为20℃时缩短25 d;高地温使煤表面活性官能团数量及中间活性产物数量增加,氧化放热性显著增强;氧化升温带范增长。针对高地温对供氧、蓄热条件及其氧化放热性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堵漏和注氮气减少煤体氧化,阻化泡沫阻化煤体,压注液态二氧化碳和注胶抑制煤温升高结合的防火方法。通过在巨野矿区的现场应用,该方法有效控制了高地温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煤体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 煤自燃 氧化特性 自然发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高地温深井煤自燃的阻化惰泡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文虎 吴慷 +3 位作者 曹旭光 杨一帆 张铎 李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111,共4页
为预防高地温深井煤自燃,提出了灌注阻化惰泡防灭火技术,介绍了阻化惰泡的组成及防火机理,采用程序升温,对比分析了煤样经阻化隋泡溶液处理前后CO产生率与耗氧速率比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经现场工业性试验,利用预埋束管采集处理区域气体... 为预防高地温深井煤自燃,提出了灌注阻化惰泡防灭火技术,介绍了阻化惰泡的组成及防火机理,采用程序升温,对比分析了煤样经阻化隋泡溶液处理前后CO产生率与耗氧速率比值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经现场工业性试验,利用预埋束管采集处理区域气体,分析CO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原煤样氧化加速临界温度为60℃,处理后煤样氧化加速临界温度是110℃,通过拟合公式预测当煤温超过174℃时,处理后的煤样氧化性强于原煤样,在稳泡期内能够减少采空区CO的产生。因此,阻化惰泡能够延长煤自燃进入化学吸附阶段的时间,对预防高地温深井采空区煤自燃火灾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化惰泡 高地温 煤自燃 程序升温 稳泡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晓坤 李海涛 +1 位作者 王秋红 张华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34,共6页
为研究松散煤体内高温区域自吸氧过程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氧气输运类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测试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的不同粒径松散煤体温度。发现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过程中氧气运输有... 为研究松散煤体内高温区域自吸氧过程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氧气输运类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制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并利用该装置测试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的不同粒径松散煤体温度。发现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过程中氧气运输有宏观气流携带效应及氧组分浓度差引起的分子扩散效应2种类型;热源温度及孔隙率是影响松散煤体高温区自吸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能用于研究不同温度热源作用下不同粒径松散煤体内温度分布;热源温度一定时,松散煤体内同一测点的温度值随煤体粒径的增大而升高;热源对其上方松散煤体内温度的影响明显大于对下方的煤体,热对流效应对松散煤体内热量传递过程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高温松散煤体 自吸氧 试验装置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沟通条件下遗煤自燃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题正义 张春 李宗翔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7-580,共4页
为了解决复杂沟通条件下遗煤自燃的防治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数学模型,并对复杂沟通条件下的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深部内部漏风边界有高氧... 为了解决复杂沟通条件下遗煤自燃的防治问题,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数学模型,并对复杂沟通条件下的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深部内部漏风边界有高氧浓度时,采空区自燃位置有两处,当考虑老空区内部瓦斯浓度很高和老空区耗氧情况,采空区自燃位置只有一处.只有注氮与阻化联合使用,才能避免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发生.遗煤自燃发火期与工作面推进速度成正比关系,与工作面风量、遗煤氧化速度常数成反比关系.该研究对放顶煤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采空区 数值模拟 复杂沟通 遗煤自燃 自然发火期 边界条件 氧化速度 漏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华 文虎 葛岭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0,共5页
煤自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的建造解决了煤自然发火的实验模拟问题。实验台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煤体温度、气体浓度、环境温度和设备状态的自动检测和监测,数据的采集量和精度大幅度... 煤自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的建造解决了煤自然发火的实验模拟问题。实验台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煤体温度、气体浓度、环境温度和设备状态的自动检测和监测,数据的采集量和精度大幅度提高,为实现煤自燃过程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现场实际条件下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然发火 实验台 实验模拟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源及空隙率对上部松散煤体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晓坤 李海涛 +1 位作者 王秋红 张华威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1-495,共5页
为研究热源及空隙率在松散煤体内自卷吸供氧过程中对上部松散煤体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测试了热源温度分别为30℃、60℃、90℃、120℃、150℃、200℃时,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10 mm、10~15 mm... 为研究热源及空隙率在松散煤体内自卷吸供氧过程中对上部松散煤体的影响,利用自制的高温松散煤体自吸氧试验装置,测试了热源温度分别为30℃、60℃、90℃、120℃、150℃、200℃时,粒径分别为1~3 mm、3~5 mm、5~7 mm、7~10 mm、10~15 mm的松散煤体的内部温度,计算了不同热源强度下松散煤体内部的浮升力。结果表明:1)当热源温度及煤体空隙率一定时,各测点温度分布基本呈线性变化规律,但是随着热源温度不断升高,线性变化规律减弱;2)空隙率一定时,随热源温度升高,松散煤体内各测点温度增大,各测点的温度梯度也增大;3)当热源温度值一定时,随煤体空隙率的增大,同一测点的温度值整体增大;4)随热源温度升高,煤体内各相邻测点区间浮升力大致呈指数规律变化;浮升力随热源升高而增大,不同测点区间的浮升力影响因素不同;当热源温度一定时,距离热源区间越远,煤体浮升力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自燃 高温松散煤体 自吸氧 试验装置 浮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M(0,N)模型的煤自然发火期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砺 雷昌奎 +1 位作者 张志鹏 袁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2-907,共6页
为科学准确预测煤自然发火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选取煤样工业分析中的灰分、挥发分和元素分析中的C、H、O、S含量作为系统相关因素,建立了预测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GM(0,7)模型,经后验差检验,模型精度为优;通过与多元线... 为科学准确预测煤自然发火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选取煤样工业分析中的灰分、挥发分和元素分析中的C、H、O、S含量作为系统相关因素,建立了预测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GM(0,7)模型,经后验差检验,模型精度为优;通过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对比,GM(0,7)模型预测煤自然发火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的相对误差为10.35%.经外来数据回代检验,GM(0,7)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在2%左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结果相对误差达26.27%,说明GM(0,7)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取适当参数建立GM(0,N)模型能够较好预测煤最短自然发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 自然发火期 灰色理论 灰色关联度 GM(0 N)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马常村矿煤样自燃倾向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精彩 郑学召 +1 位作者 王占榜 李莉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9-401,405,共4页
利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模拟自燃过程的各种条件,向其中通入空气,使煤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煤氧复合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热量引起自然升温,最终引起自燃。通过测定耗氧速度、热释放速率,可算出实际自燃的极限参数。根据这些实验参数可... 利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模拟自燃过程的各种条件,向其中通入空气,使煤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煤氧复合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热量引起自然升温,最终引起自燃。通过测定耗氧速度、热释放速率,可算出实际自燃的极限参数。根据这些实验参数可以推算出义马常村矿煤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最短自然发火期、煤特征温度和其他自燃特性参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倾向性 最短自然发火期 煤特征温度 煤层自燃火灾 义马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达煤田煤层自燃动态变化和产生原因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浩森 胡社荣 +4 位作者 杜婷 许嘉珊 汪恩满 陈培科 席晋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通过对乌达煤田煤火燃烧历史和燃烧面积的动态变化分析,划分出了煤火产生和治理的四个阶段:1961~1980年,煤炭开采遗留煤井下自燃为主阶段;1980~2006年,小煤窑滥采和忽视煤火治理导致煤火蔓延阶段;2006~2009年,煤火不恰当治理导致再... 通过对乌达煤田煤火燃烧历史和燃烧面积的动态变化分析,划分出了煤火产生和治理的四个阶段:1961~1980年,煤炭开采遗留煤井下自燃为主阶段;1980~2006年,小煤窑滥采和忽视煤火治理导致煤火蔓延阶段;2006~2009年,煤火不恰当治理导致再生煤火,煤火更加扩张阶段,和2009年至目前的再次煤火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火产生的四大原因:开采遗留煤和煤柱煤自然氧化,瓦斯爆炸着火,小煤窑开采引发煤火和煤火治理期发生再生煤火。这一研究对乌达煤田的煤火治理及其对其他矿区的火灾治理提供了参考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达煤田 煤自燃原因 煤火燃烧动态变化 治理期再生煤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体积分数对煤炭自燃诱导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永刚 李培 +2 位作者 倪世安 钱海平 赵虹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1-426,共6页
利用热天平缓慢升温法及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氧体积分数对蒙混煤低温氧化反应不同阶段的作用效果及活化能的变迁特性,并从反应能垒角度研究氧体积分数对煤炭自燃影响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失水失重阶段受氧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小;在氧体积分... 利用热天平缓慢升温法及化学动力学理论研究氧体积分数对蒙混煤低温氧化反应不同阶段的作用效果及活化能的变迁特性,并从反应能垒角度研究氧体积分数对煤炭自燃影响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失水失重阶段受氧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小;在氧体积分数为5%~15%时氧化反应阶段和着火燃烧阶段对其变化不敏感,当氧体积分数从15%增大到20%时反应活性增强;5%氧体积分数下着火燃烧阶段的最大反应速率和燃烧放热量分别约为20%氧体积分数下的11%和60%;氧化反应初期5%、10%和15%氧体积分数下的反应活化能分别为20%氧体积分数下的2.40倍、2.11倍和1.56倍;当氧体积分数为15%~20%时,煤样氧化反应的活化能随反应的进行持续减小,其自燃过程具有氧化自加速性;当氧体积分数为5%~10%时,氧化反应末期的活化能大于氧化反应中期,氧化反应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自燃 氧化反应 氧体积分数 活化能 诱导过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筒仓储煤自然发火期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江石 王建豪 +1 位作者 闫波 周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16,共4页
针对黄骅港三期大型筒仓储煤自燃问题,选取所储神优、外购、神混3个具有代表性煤样进行绝热氧化实验,通过计算模型获得各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研究发现,煤体氧化前期发展较为缓慢,温度超过70℃后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氧化加剧;初温30℃时3... 针对黄骅港三期大型筒仓储煤自燃问题,选取所储神优、外购、神混3个具有代表性煤样进行绝热氧化实验,通过计算模型获得各煤样最短自然发火期。研究发现,煤体氧化前期发展较为缓慢,温度超过70℃后短时间内迅速升高,氧化加剧;初温30℃时3种煤样自然发火期约分别为8.2d、10.6d、15.5d,增大初温,发火期骤减。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的计算可为筒仓储煤周期及入仓煤温的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筒仓 储煤 绝热氧化 自然发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初采期防灭火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伟 杨胜强 鹿存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9,73,共5页
针对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从开切眼形成到工作面开始推进经历时间过长、工作面推进速度较慢、风量过大,采空区出现CO浓度异常的现象,采取了调节风量、工作面采空区上下隅角附近建立密闭墙、喷洒阻化剂、采空区注氮等4种防灭火措施。从措... 针对元堡煤矿1901工作面从开切眼形成到工作面开始推进经历时间过长、工作面推进速度较慢、风量过大,采空区出现CO浓度异常的现象,采取了调节风量、工作面采空区上下隅角附近建立密闭墙、喷洒阻化剂、采空区注氮等4种防灭火措施。从措施实施后的效果可以看出前3种措施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采空区CO浓度异常现象,而采空区注氮则可以消除采空区自燃危险。通过对注氮后采空区主要气体浓度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O2体积分数从10%降至6%阶段是注氮效果最好的阶段,可以据此开展防灭火工作,以避免因工作面推进速度较慢造成的自燃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堡煤矿 综放开采 初采期 自燃 防灭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自燃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景兴鹏 王亚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0-112,共3页
分析煤层自燃的特点,对煤层的自燃过程进行试验模拟;利用实验测试数据,对煤样的发火特性进行规律性研究和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结果,对分析和预测煤层自燃的过程、防治煤层自燃火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煤层自燃 自燃特点 模拟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堡煤矿1901综放面初采期采空区一氧化碳超限原因分析及防火措施 被引量:10
20
作者 鹿存荣 杨胜强 +1 位作者 李伟 严家诚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01,共3页
分析了元堡煤矿初采期采空区CO超限原因,并提出了降低采空区漏风风量、注氮气稀释采空区O2浓度、加快回采等措施。通过多种措施的实施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采空区漏风风量的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但效果不好,鉴于元堡煤... 分析了元堡煤矿初采期采空区CO超限原因,并提出了降低采空区漏风风量、注氮气稀释采空区O2浓度、加快回采等措施。通过多种措施的实施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降低采空区漏风风量的措施能够起到一定的防火作用,但效果不好,鉴于元堡煤矿推进速度难以再提高的现状,采用注氮防火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采期 一氧化碳超限 综放工作面 煤炭自燃 注氮防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