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小鼠的效力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建杰 陈焕春 +4 位作者 何启盖 吴斌 李冲 徐晓娟 陈汉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泌毒素ApxⅠ、ApxⅡ、ApxⅢ,提取表达产物包涵体,再加入我国流行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菌,和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菌苗,免疫 BALB/c小鼠,间隔 2 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免疫后采血检测毒... 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泌毒素ApxⅠ、ApxⅡ、ApxⅢ,提取表达产物包涵体,再加入我国流行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7型菌,和等量弗氏佐剂乳化后制成亚单位菌苗,免疫 BALB/c小鼠,间隔 2 周加强免疫1次。每次免疫后采血检测毒素Ⅰ、Ⅱ、Ⅲ的ELISA抗体和7型菌的血凝抗体,第2 次免疫 2 周后用 5LD50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型、7型菌株进行攻毒。结果发现第2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升高,用2种血清型进行攻毒后其保护力分别为83.3%和91.7%,从死亡小鼠的体内分离到了攻毒菌株,初步的动物试验表明此种新型亚单位菌苗对同型和异型的APP菌株具有较好的保护力,为进一步研制高效的亚单位菌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单位 小鼠 免疫后 菌苗 保护力 加强免疫 大肠杆菌表达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绿脓杆菌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2
作者 牛钟相 李雅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不断扩大,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动物疫病有上升趋势。近年来,有关绿脓杆菌导致的疫病主要有:规模化养狐场母狐的流产、羊群的化脓性肺炎、雏鸡的败血症等,其他动物绿脓杆菌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该菌给规模化养殖场造成了...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的不断扩大,由绿脓杆菌引起的动物疫病有上升趋势。近年来,有关绿脓杆菌导致的疫病主要有:规模化养狐场母狐的流产、羊群的化脓性肺炎、雏鸡的败血症等,其他动物绿脓杆菌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该菌给规模化养殖场造成了很大威胁。为了探讨有效控制本病的方法,特对动物绿脓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发病机理、诊断、防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绿脓杆菌病 绿脓杆菌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发病机理 诊断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基因与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雨 王晓英 +5 位作者 董浩 曲萍 胡冬梅 赵柏林 石慧 宋晓晖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58-62,共5页
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是引起气性坏疽、肠毒血症、出血性肠炎等反刍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该菌能够分泌α、β、ε、ι、γ、η、θ、κ、λ、μ、ν等多种外毒素,其中a、β、ε、ι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 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是引起气性坏疽、肠毒血症、出血性肠炎等反刍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该菌能够分泌α、β、ε、ι、γ、η、θ、κ、λ、μ、ν等多种外毒素,其中a、β、ε、ι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病急、死亡快,因此,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对a、β、ε等毒素功能研究的深入,研究毒素相关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成为研究热点,并且有望弥补传统类毒素疫苗的安全性不高、稳定性差等缺点。文章从产气荚膜梭菌的病原学特点、主要外毒素的致病机制以及毒素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产气荚膜梭菌的综合防控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核酸疫苗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 致病机制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乳制品和化妆品中绿脓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曹际娟 郑秋月 +3 位作者 孙哲平 王秋艳 裴轶君 赵昕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2,共4页
目的: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现绿脓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利用所报道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ET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等方面的考察。结果:用该方法未检测到绿脓杆菌的近源种及其他细菌的... 目的: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实现绿脓杆菌的快速鉴定。方法:利用所报道的绿脓杆菌外毒素A(ETA)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等方面的考察。结果:用该方法未检测到绿脓杆菌的近源种及其他细菌的阳性吸收峰,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CFU/ml。结论: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绿脓杆菌不仅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且快速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PLC 绿脓杆菌 外毒素A基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小鼠复制仔猪水肿病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德坤 王文秀 +1 位作者 孔庆波 雷利辉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4期79-80,共2页
以幼鼠和成年鼠为试验动物 ,分别经腹腔注射细菌或外毒素。试验结果表明 ,注射细菌后能够导致成年鼠死亡的最小细菌数为 2×1 0 10 ,成年鼠注射细菌后 1 2~ 96 h死亡 ,剖检死亡鼠可见皮下、淋巴结、肝、脾和肺脏出血 ,十二指肠和... 以幼鼠和成年鼠为试验动物 ,分别经腹腔注射细菌或外毒素。试验结果表明 ,注射细菌后能够导致成年鼠死亡的最小细菌数为 2×1 0 10 ,成年鼠注射细菌后 1 2~ 96 h死亡 ,剖检死亡鼠可见皮下、淋巴结、肝、脾和肺脏出血 ,十二指肠和胃壁水肿。幼鼠注射细菌后 1 2~ 48h死亡 ,导致幼鼠死亡的最小细菌数为 3× 1 0 9,死亡鼠剖检结果与成年鼠相同 ;注射外毒素后 ,成年鼠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 ,最后死亡。致成年鼠死亡的毒素最小剂量为 1 m L,注射外毒素后 1 2~2 8h死亡。剖检死亡鼠可见皮下胶冻样水肿 ,皮下淋巴结出血水肿 ,脏器表面多汁 ,胃肠壁水肿 ,十二指肠和胃底壁尤其严重 ,积聚大量黄色黏稠液体。幼鼠注射外毒素后 4~ 2 8h死亡 ,其神经症状和死亡剖检结果与成年鼠基本相同 ,水肿病变更典型。本研究结果表明 ,细菌外毒素是引起水肿病的关键性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复制 仔猪 水肿病 诊断模型 试验 最小细菌数 神经症状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及荚膜特异性卵黄抗体联合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林会 李晓宇 +2 位作者 金礼吉 李淑英 徐永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16-2021,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oxins)及5、8、33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5、IgY-T8及IgY-T336)联合使用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乳酸脱氢酶试验表明,IgYtoxins能够有效中和外毒素对乳...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oxins)及5、8、33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特异性卵黄抗体(IgY-T5、IgY-T8及IgY-T336)联合使用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乳酸脱氢酶试验表明,IgYtoxins能够有效中和外毒素对乳腺上皮细胞MAC-T的破坏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5mg·mL-1的IgYT336可有效阻断金黄色葡萄球菌RN6390对MAC-T的侵袭。与单独使用IgY-T336相比,5mg·mL-1的IgYT336和0.5mg·mL-1的IgY-toxins联合使用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MAC-T细胞,同时显著改善细胞的生长形态。临床型乳房炎试验表明,与PBS对照相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池每天注射各20mg的IgY-T5、IgY-T8、IgYT336及IgY-toxins可显著降低(P<0.001)病牛乳汁的体细胞数(SCC),20mg的IgY-T5、IgY-T8、IgY-T336或者20mg的IgY-toxins虽然也可降低体细胞数,但是降低幅度显著低于联合治疗组(P<0.01)。所有治疗组奶牛乳汁的凝块水平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荚膜及外毒素特异性卵黄抗体联合使用比其单独使用对乳房炎的治疗效果更好,在应用卵黄抗体治疗乳房炎时应该将荚膜和外毒素都列为抗体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毒素 卵黄抗体 乳房炎 体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放线杆菌溶血性毒素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许信刚 张耀相 +3 位作者 张琪 张强哲 邢福珊 李健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1期92-93,共2页
在37℃条件下,将猪放线杆菌在胰胨酵母浸出物培养基(含10mmol/LCaCl2)上培养不同时间,离心、过滤后获得不同时间无菌滤液,检验滤液对猪、牛、山羊、绵羊、驴红细胞的溶血性,结果表明这种溶血性毒素对绵羊、牛的红细胞溶血性最强,猪次之... 在37℃条件下,将猪放线杆菌在胰胨酵母浸出物培养基(含10mmol/LCaCl2)上培养不同时间,离心、过滤后获得不同时间无菌滤液,检验滤液对猪、牛、山羊、绵羊、驴红细胞的溶血性,结果表明这种溶血性毒素对绵羊、牛的红细胞溶血性最强,猪次之,山羊、驴最差。同时对溶血性毒素理化特性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滤液经2.5g/L胰酶处理后溶血活性几乎丧失,不同温度处理后溶血活性下降,经不同pH值溶液处理后也表现出溶血活性降低和失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杆菌 溶血性毒素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工程菌的发酵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梅 黄建军 +2 位作者 饶贤才 胡金川 胡福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优化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 ,实现PEA的高效表达。 方法 :构建PEA的原核分泌型基因工程菌 ,利用摇瓶发酵研究PEA工程菌的最优表达条件 ,并放大至 3.75L发酵罐水平。结果 :摇瓶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温... 目的 :优化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EA)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条件 ,实现PEA的高效表达。 方法 :构建PEA的原核分泌型基因工程菌 ,利用摇瓶发酵研究PEA工程菌的最优表达条件 ,并放大至 3.75L发酵罐水平。结果 :摇瓶发酵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 30℃ ,摇床转速 1 6 0r/min ,在含 2g/L葡萄糖的LB培养液中培养至A60 0 ≈ 2 .5时 ,以终浓度为 1 0 0 μmol/L的异丙基硫基半乳糖 (IPTG)诱导表达 5h。 3.75L发酵罐发酵与摇瓶发酵相比 ,发酵周期缩短了约三分之一 ,PEA表达水平接近摇瓶中发酵水平 ,目标蛋白表达率达到了 2 6 .6 %。 结论 :利用摇瓶最优表达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球菌烯醇化酶与致热外毒素B成熟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珊 马超 +5 位作者 李学如 黎明 刘彦宏 江南屏 郭泰林 姚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6-892,共7页
在化脓性链球菌致热外毒素B(SpeB)活性阳性菌株对数生长末期的细胞培养液中发现1个分子量约为50000的蛋白,该蛋白随后消失;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串联质谱(MS/MS)分析确认该蛋白为链球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通过基因... 在化脓性链球菌致热外毒素B(SpeB)活性阳性菌株对数生长末期的细胞培养液中发现1个分子量约为50000的蛋白,该蛋白随后消失;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串联质谱(MS/MS)分析确认该蛋白为链球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通过基因敲除方法构建eno基因缺失突变株,研究了Eno蛋白对SpeB活性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eno基因的缺失推迟SpeB成熟的时间;通过Far-Western blot分析显示,Eno与SpeB之间能发生相互作用.考虑到化脓性链球菌胞外蛋白通过同一通道分泌,推测Eno可能参与了SpeB酶原分泌到胞外的过程,为新发现的SpeB蛋白分子伴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醇化酶 链球菌致热外毒素B eno基因缺失突变株 化脓性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hTERT启动子、PE38KDEL片段质粒构建及其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宝玉 孙晋津 陈剑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4-6,共3页
目的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用双酶切法鉴定;将MiaPaCa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10%... 目的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用双酶切法鉴定;将MiaPaCa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10%FBS的DMEM;B、C、D、E组分别转染pIRES2-EGFP、phTERT-IRES2-EGFP、pPE38KDEL-IRES2-EGFP、phTERTp-PE38KEDL-IRES2-EGFP,采用TUNEL法检测MiaPaCa2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重组质粒的PCR产物及酶切后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道序列一致。A组转染24、48 h时MiaPaCa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12%±1.66%、24.86%±2.80%,B组分别为18.14%±1.61%、26.47%±2.71%,C组为19.08%±3.84%、27.42%±7.26%,D组为29.46%±2.86%、38.12%±3.19%,E组为72.16%±4.79%、86.40%±7.71%。B^E组与A组比较,P均<0.05;E组与D组比较,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该质粒可促进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启动子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建勇 王登峰 +2 位作者 杨学云 李建军 王治才 《草食家畜》 2013年第2期58-62,共5页
为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外毒素A(Exotoxin A,ETA)的原核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扩eta基因,将其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ta,并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转入BL21(DE3)中诱导表达,检测目的... 为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外毒素A(Exotoxin A,ETA)的原核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扩eta基因,将其插入pET-28a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ta,并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转入BL21(DE3)中诱导表达,检测目的蛋白大小及反应原性,然后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表达形式检测。结果表明,所扩增eta基因大小为1917 bp,与GeneBank参比序列一致性在98.70%;蛋白分析表明,rETA大小为74 KDa,具有和天然毒素相似的反应原性。目的基因在37℃、0.6 mmol/LIPTG诱导3 h获得最佳表达。该蛋白在超声波裂解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分布,但主要以包涵体为主。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ETA的批量纯化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的原核表达和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保护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8,共6页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ETA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ETA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ETA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ETA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出ETA抗血清滴度达1∶8 000;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具有...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ETA蛋白的免疫保护功能,采用分子克隆方法获得铜绿假单胞菌ETA表达菌株;利用切胶纯化获得ETA蛋白并免疫小鼠,制备ETA蛋白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出ETA抗血清滴度达1∶8 000;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表明,抗血清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ET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保护率达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免疫保护率。用DNAman软件对ETA序列同源性进行分析,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的同源性高于革兰氏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种间的同源性高于其他种类细菌的同源性;用MEGA软件对ETA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铜绿假单胞菌的亲缘关系高于其他细菌,据此可推测ETA免疫动物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能为不同种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交叉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法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人组蛋白H_4嵌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景致 欧阳红生 +4 位作者 涂长春 朱平 张国利 廖晓萍 薛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设计引物以pCDPT2质粒(含PEA全序列)为模板亚克隆获得PEA功能区Ⅰa及功能区Ⅱ基因片段(1100 bp); 提取人染色体DNA作为模板,利用一对设计引物扩增获得了人组蛋白H4基因片段(316 bp);将两基因片段连接,构建了融合基因中间载体pMD-18T-PEA... 设计引物以pCDPT2质粒(含PEA全序列)为模板亚克隆获得PEA功能区Ⅰa及功能区Ⅱ基因片段(1100 bp); 提取人染色体DNA作为模板,利用一对设计引物扩增获得了人组蛋白H4基因片段(316 bp);将两基因片段连接,构建了融合基因中间载体pMD-18T-PEA-H4;融合基因经NcoⅠ及XhoⅠ酶切,以正确阅读框架插入相同酶切的pET-28A中,经酶切分析及PCR扩增检测,筛选到阳性克隆,其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毒性基因缺失的PEA与人组蛋白H4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并获得大量的融合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载体 绿脓杆菌外毒素A 组蛋白H4 嵌合蛋白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诺维氏梭菌产毒素主要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生庆 张西云 +5 位作者 范玉霞 李志宁 王亭亭 胡国元 黄荣 刘怀新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4年第6期18-19,共2页
为了掌握B型诺维氏梭菌同宝菌株(TB05)产毒特性,应用不同培养基、不同pH和不同培养时间进行最佳产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含1.0%葡萄糖的VF培养基中37℃72h产毒达最高点,碳原比例及pH对本菌的生长及产毒具有较大的影响,1... 为了掌握B型诺维氏梭菌同宝菌株(TB05)产毒特性,应用不同培养基、不同pH和不同培养时间进行最佳产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在含1.0%葡萄糖的VF培养基中37℃72h产毒达最高点,碳原比例及pH对本菌的生长及产毒具有较大的影响,1%葡萄糖、pH8.0—8.4最适于本菌产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诺维氏梭菌 影响因素 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提高IL-4免疫毒素对淋巴瘤的选择性和杀伤活性
15
作者 崔京霞 纪剑飞 +1 位作者 吕安国 吴文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4-879,F006,共7页
采用软件分析选择与IL-4分子结合与活性相关的重要位点13T,121R,通过定点突变得到IL-4突变基因cpIL4(13D121E),将其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突变基因PE38KDEL融合,成功地构建了编码免疫毒素cpIL4(13D121E)-PE38KDEL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在原核表... 采用软件分析选择与IL-4分子结合与活性相关的重要位点13T,121R,通过定点突变得到IL-4突变基因cpIL4(13D121E),将其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突变基因PE38KDEL融合,成功地构建了编码免疫毒素cpIL4(13D121E)-PE38KDEL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细胞全蛋白的30%以上.表达产物经亲和色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后,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其对表达型IL-4受体的淋巴瘤细胞Daudi具有良好的细胞毒作用,活性是同类型IL-4免疫毒素的2倍,而对表达型IL-4受体的内皮细胞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白细胞介素-4(IL-4) 绿脓杆菌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16
作者 孙月庭 张方东 +2 位作者 谭红 甘秋玲 刘燕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 建立含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DNA片段的克隆株。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的特异引物 ,用PCR方法从标本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 ,并将该片段纯化后与T载体连接 ,转化到大肠埃希菌 ,筛选出含有插入... 目的 建立含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DNA片段的克隆株。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序列设计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的特异引物 ,用PCR方法从标本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 ,并将该片段纯化后与T载体连接 ,转化到大肠埃希菌 ,筛选出含有插入片段的克隆。结果 阳性克隆株经DNA序列测定 ,证实与已报道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DNA序列 ,在399个碱基中仅有 3个碱基不同 ,但编码的氨基酸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的克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基因克隆 DNA片段 序列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线虫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忠勇 刘勇 +2 位作者 成飞雪 张德咏 程菊娥 《湖南农业科学》 2013年第6期69-71,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杀线虫苏云金芽胞杆菌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介绍了杀线虫Bt菌株的发现及其活性成分,阐述了Bt对植物寄生线虫的作用机理以及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线虫 伴胞晶体蛋白 外毒素 CRY基因 微生物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和pcrV基因质粒的构建及真核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明子 冯旰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4-697,共4页
目的外毒素A(toxA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最强的因子之一,PcrV(pcrV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重组toxA和pcrV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核酸疫苗,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方法 PCR法... 目的外毒素A(toxA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最强的因子之一,PcrV(pcrV基因编码)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文中旨在构建重组toxA和pcrV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核酸疫苗,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方法 PCR法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基因中扩增出toxA和pcrV基因,点突变法对toxA基因进行减毒优化,随后将突变的toxAm基因和pcrV基因分别插入pIRES真核表达质粒的2个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双表达重组质粒pIRES-toxAm-pcrV。脂质体法将pIRES-toxAm-pcrV瞬时转染入HEK-293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oxAm及pcrV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toxAm-pcrV,经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后,在其细胞内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IRES-toxAm-pcrV表达载体并在转染的真核细胞中得以有效的表达,为研究铜绿假单胞菌预防性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毒素A 核酸疫苗 pcrV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 of TGF_α-PE40 on neointimal proliferation follow injury to the rabbit common carotid artery
19
作者 王兵 关战军 +3 位作者 李玉莉 张国元 吴宗贵 徐永华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4期280-284,共5页
To investigate inhibitory effect of recombina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pseudomonas exotoxin fusion protein (TGFInhibitory effect of TGF_α-PE40; TP40) on neointimal proliferation following arterial injury.Methods... To investigate inhibitory effect of recombinant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pseudomonas exotoxin fusion protein (TGFInhibitory effect of TGF_α-PE40; TP40) on neointimal proliferation following arterial injury.Methods: Forty-eight male rabbits fed with rich cholesterol diet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n= 24)and the control group (n=24). The rabbi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local adiministration of TP40 (30 μg) 24 h after arterial injur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saline. LM and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rabbit arterial segments 2, 4 and &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Irregular thickening of the arterial intima. large amounts of smooth muscle cells within the neointima, and stenosis of the arterial cavity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intimal proliferation and no stenosis of the arterial cavit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served microscopically.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eointimal area and the ratio of neointimal/medial area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t 2, 4 and 8week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P<0. 01 ).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P40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neointimal proliferation following carotid arterial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_α PSEUDOMONAS exotoxin balloon INJURY vascular INTIMA CYTOTOXIC therapy
全文增补中
C、D型二价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血清的制备及保护效果评价
20
作者 李课 刘雪慧 +1 位作者 王海荣 柴同杰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共4页
为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研究制备了产气荚膜梭菌多价高效抗毒素血清。试验采用C、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制备了高浓度外毒素和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多次免疫绵羊,通过间接ELISA法监测绵羊抗体水平变化,采用小鼠中和试验检... 为治疗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研究制备了产气荚膜梭菌多价高效抗毒素血清。试验采用C、D型产气荚膜梭菌标准菌株,制备了高浓度外毒素和灭活疫苗,作为免疫原多次免疫绵羊,通过间接ELISA法监测绵羊抗体水平变化,采用小鼠中和试验检验绵羊抗毒素血清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高效价抗C、D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血清每0.1 m L血清能中和400个C型毒素对小鼠的MLD和600个D型毒素MLD,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型产气荚膜梭菌 外毒素 抗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