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eing、essence和existence——托马斯·阿奎那存在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素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0-727,共8页
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是以是(being)为中心、以本质(essence)和存在(existence)的关系学说为枢纽的存在论。阿奎那认为,形而上学或存在论所探讨的特殊的固有对象即是是(to on,esse,being)自身,或者称之为是之所以为是(esse in quantu... 托马斯.阿奎那的形而上学是以是(being)为中心、以本质(essence)和存在(existence)的关系学说为枢纽的存在论。阿奎那认为,形而上学或存在论所探讨的特殊的固有对象即是是(to on,esse,being)自身,或者称之为是之所以为是(esse in quantum esse,being as beinginjeneral)。他在论证是自身时强调实在意义上的是重于逻辑意义的是。是(being)包括本质(essence)与存在(existence);本质(essence)与存在(existence)皆为是者(beings)。而存在(existence)先于本质(essence);存在(existence)是是(being)之最具体的、个别的、实体的、独一无二的完美实现(act)。托马斯.阿奎那的存在论哲学颠覆了传统哲学中存在与本质的位置,它以一种存在主义代替本质主义,从而在形而上学历史上掀起一场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NG ESSENCE exist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OBAL EXISTENCE AND BLOW-UP PHENOMENA OF CLASSICAL SOLUTIONS FOR THE SYSTEM OF COMPRESSIBLE ADIABATIC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2
作者 刘法贵 孔德兴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3-652,共10页
By means of maximum principle for nonlinear hyperbolic systems, the results given by HSIAO Ling and D. Serre was improved for Cauchy problem of compressible adiabatic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and a complete result o... By means of maximum principle for nonlinear hyperbolic systems, the results given by HSIAO Ling and D. Serre was improved for Cauchy problem of compressible adiabatic flow through porous media, and a complete result on the global existence and the blow-up phenomena of classical solutions of these systems.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sipation is strong enough to preserve the smoothness of ‘small ’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可压缩流体力学 方程组 经典解 整体存在性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修剪机械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佳 杨莉玲 +2 位作者 马文强 买合木江·巴吐尔 沈晓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2-268,共7页
林果整形修剪对实现果园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调节果品品质、稳定果品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是果园生产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其季节性强,需要劳动力多。为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修剪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论述了相... 林果整形修剪对实现果园通风透光、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调节果品品质、稳定果品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是果园生产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其季节性强,需要劳动力多。为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修剪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论述了相关修剪机械的工作原理及现有修剪机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林果修剪机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修剪装备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施工既有隧道变形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路德春 宋涛 +2 位作者 林庆涛 孟旭 杜修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500,共16页
盾构施工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易导致既有线路变形过大,给地铁列车运营安全带来安全隐患。考虑盾构机与土体相互作用、衬砌‑注浆层‑土体相互作用,以及同步注浆硬化过程和压力消散等关键因素,发展了盾构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际工... 盾构施工下穿既有运营隧道,易导致既有线路变形过大,给地铁列车运营安全带来安全隐患。考虑盾构机与土体相互作用、衬砌‑注浆层‑土体相互作用,以及同步注浆硬化过程和压力消散等关键因素,发展了盾构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际工程建立盾构下穿既有隧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获得了盾构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变形、内力响应、围岩压力,及其周围地层应力的发展变化规律,揭示了既有隧道的变形机理。结果表明:既有隧道在纵向上发生挠曲和扭转变形,挠曲变形呈现为中部沉降两端隆起的“V”形变形,断面扭转变形呈中间大两端小的分布形式,且随盾构掘进先逆时针扭转后顺时针扭转;对于隧道横断面,在x=-0.8D~0.8D隧道断面呈现侧向压扁、竖向伸长的变形模式,在x=±0.8D之外隧道断面呈现侧向伸长、竖向压扁的变形模式,x=-0.8D~0.8D隧道断面变形由盾构开挖引起的土体卸载引起,x=±0.8D之外的隧道断面变形由中间区域隧道断面扭转和沉降变形的传递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下穿施工 既有隧道 变形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AEA辐射安全标准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及近期关注的辐射安全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立业 陈法国 +3 位作者 张金涛 拓飞 陶威锭 靳海晶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目前已经按2008年制定的长期结构(Long Term Structure)自上而下建立了由145项标准组成的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计划在2026年制定一个着眼于未来10~15年的新长期结构,以适应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新型反应堆等带来的新...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目前已经按2008年制定的长期结构(Long Term Structure)自上而下建立了由145项标准组成的安全标准体系,同时计划在2026年制定一个着眼于未来10~15年的新长期结构,以适应人工智能、气候变化、新型反应堆等带来的新需求。本文介绍了IAEA辐射安全标准委员会(RASSC)的主要工作,并讨论了RASSC近期关注的辐射安全问题:针对现存照射辨识和管理方面的挑战,RASSC正在新制定一项关于现存照射的综合性安全导则;虽然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已经更新了职业人员内照射剂量系数,RASSC不会立即修订与之相关的安全标准,同时会持续关注成员国经验反馈;随着新型放疗技术的应用,RASSC近期还关注放射性核素治疗中的辐射防护、放疗患者的第二原发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安全标准委员会 现存照射 内照射剂量系数 医疗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翟长海 丁俊男 +2 位作者 史铁花 王代玉 黄颖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建筑是维持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活功能的重要基石,是保证城市抗震韧性的基础。建筑抗震韧性不仅取决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也取决于非结构构件与设备等影响建筑功能各要素。目前既有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升方法尚处于空白。文中阐述了... 建筑是维持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活功能的重要基石,是保证城市抗震韧性的基础。建筑抗震韧性不仅取决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也取决于非结构构件与设备等影响建筑功能各要素。目前既有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升方法尚处于空白。文中阐述了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以保证结构安全、满足预定功能和能够快速恢复为目标的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方法,建立了考虑建筑使用功能和后续工作年限的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目标,构建了“五步骤”既有建筑抗震韧性提升方法。最后以某建筑的抗震韧性提升为例,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文中研究将为提升建筑及桥梁、隧道等单体基础设施的抗震韧性提供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抗震韧性提升 韧性提升等级 韧性目标 提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前提反思、现实困囿及纾解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森 陶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7,共12页
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 生态正义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为协调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利益、分配生态资源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正义目标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在利用人工智能推进生态正义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避免陷入一些价值认知误区,必须正视技术资本化与“反生态性”逻辑、算法机制与公平分配失衡、技术应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三重矛盾。从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筑牢数字安全共同体、构建技术创新共同体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维度出发,科学引导人工智能的运行过程和发展方向,重塑人工智能赋能生态正义的多样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态正义 资本逻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被动式耦合的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低碳改造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景玉 霍悄 +2 位作者 姚胜 黄丽颖 刘璇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为改善我国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存量大、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本文针对寒冷地区城镇住宅建筑进行调研梳理,并选取典型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依托Grasshopper平台对主被动式节能技术展开并行优化,提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 为改善我国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存量大、能耗高、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本文针对寒冷地区城镇住宅建筑进行调研梳理,并选取典型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依托Grasshopper平台对主被动式节能技术展开并行优化,提出了适用于寒冷地区既有住区建筑的最佳低碳改造方案。结果表明:第一,低碳改造决策阶段,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热舒适性所占权重分别为24.46%、30.25%、45.28%;第二,被动式技术寻优结果中外墙保温层材质为XPS,屋顶保温层材质为岩棉板;主动式技术寻优结果中立面光伏板铺设层数为5层,屋顶光伏板面积占比为0.5。与典型模型相比,优化后全生命周期改造增量环境效益为355.06 kgCO_(2)/m^(2)、全生命周期改造增量经济效益为1197.75元/m^(2)、预测不满意百分比为16.8%,降低了10%。因此,主被动耦合并行优化方法在既有住区低碳化改造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住区 低碳化改造 主被动式耦合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管理者角度对结构鉴定与加固的思考
9
作者 邹煜良 韩晓冬 保海娥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7,共5页
以管理者的视角,从工程实践出发,总结、分析了既有建筑更新改造中所发现的结构鉴定与加固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对既有建筑结构鉴定及加固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既有建筑 鉴定 结构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下穿引起围压改变对既有盾构隧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纲 蔡浩然 +2 位作者 齐永洁 冯国辉 徐天宝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8-718,共11页
为研究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环向受力变形的影响,在考虑隧道开挖应力释放效应、环间剪切力和环间拉力的情况下,改进既有隧道的围压重分布模型,求出既有隧道环向荷载。结合工程案例,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三环管片模型,模... 为研究盾构下穿对既有隧道环向受力变形的影响,在考虑隧道开挖应力释放效应、环间剪切力和环间拉力的情况下,改进既有隧道的围压重分布模型,求出既有隧道环向荷载。结合工程案例,利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精细化三环管片模型,模拟围压重分布后既有隧道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盾构近距离下穿会引起既有隧道环向围压减小,在考虑环间剪切力和环间拉力条件下,既有隧道环向附加围压分布不对称,呈偏向穿越侧上小下大的歪“8”字形。2)沿既有隧道前进方向,距离穿越中心越远,附加围压绝对值越小,既有隧道附加收敛值越小;在距离穿越中心约Z_(0)处趋于0(Z_(0)为既有隧道埋深),既有隧道在210°和330°位置处变化最大,附加围压减小值分别为28.11 kPa和25.54 kPa,变化率分别为10.96%和11.84%。3)随着土体损失率增大,附加围压绝对值越大,既有隧道附加收敛值越大;在土体损失率达到1.5%时,附加收敛值为13.7 mm,变化率为48.9%。4)随着隧道间距增大,附加围压绝对值越小,既有隧道附加收敛值越小;在隧道间距为7.6 m时,附加收敛值为13.3 mm,变化率为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下穿 附加围压 数值模拟 附加收敛值 既有盾构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Minkowski空间中平均曲率方程Dirichlet问题正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
11
作者 苗亮英 滕文懿 何志乾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在相对论状态下的质点运动状态研究以及在非线性电动力学理论中的Born-Infeld模型等重要问题,均与一类Minkowski空间中的平均曲率方程Dirichlet问题直接相关。利用分歧方法研究了这类问题存在正解的ε-型连通分支,进而得到相应正解的存... 在相对论状态下的质点运动状态研究以及在非线性电动力学理论中的Born-Infeld模型等重要问题,均与一类Minkowski空间中的平均曲率方程Dirichlet问题直接相关。利用分歧方法研究了这类问题存在正解的ε-型连通分支,进而得到相应正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所得结论推广和改进了已有文献的相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分支 平均曲率方程 正解 存在性 多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台湾低碳社区建设的制度设计探析
12
作者 李刚 刘骁 王世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中国台湾于2010年启动低碳社区建设,已形成广泛实践,本文以制度设计为切入点,从示范、推广及县市实践三个方面探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台湾地区层面,低碳社区建设以里、村为单元,经历从示范到推广,示范阶段以政府主导推动,“自上而下”... 中国台湾于2010年启动低碳社区建设,已形成广泛实践,本文以制度设计为切入点,从示范、推广及县市实践三个方面探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台湾地区层面,低碳社区建设以里、村为单元,经历从示范到推广,示范阶段以政府主导推动,“自上而下”规划实施,推广阶段走向“自下而上”申请认证;2)新北实践以公寓大厦为单元,通过“自下而上”申请补助或标章得以广泛实施;3)从中辨析制度设计的经验在于三个方面:①根植于完整的基层治理单元,里、村是行政治理的基层单元,公寓大厦管理委员会是法定的基层社会自组织;②建立完整的社会行动共同体,包括政府、里/村(长)、公寓大厦管理委员会及“区分所有权人”、社区民众、低碳社区规划师;③强调技术与社会双重价值导向,低碳社区建设不仅是技术导向的直接减碳,也是一项提升社会福祉的社区营造.最后结合我国内地区域实践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社区 社区营造 制度设计 既有社区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年马克思用“斗争”回答了什么问题:一个澄清
13
作者 马天俊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7,196,197,共14页
马克思1880年在一次访谈中据说被提问“什么是存在”?他答以“斗争”。这个问答看来具有存在论上或一般哲理思辨上的特殊重要性。在汉语学界,不少哲学发挥由此而生。但是,越过汉语翻译,溯及原文,可见由“斗争”所回答的问题并非一个确... 马克思1880年在一次访谈中据说被提问“什么是存在”?他答以“斗争”。这个问答看来具有存在论上或一般哲理思辨上的特殊重要性。在汉语学界,不少哲学发挥由此而生。但是,越过汉语翻译,溯及原文,可见由“斗争”所回答的问题并非一个确切明了的提问。实际上,这一提问在表述上含混不清,简直不成句。它先被访谈者和记者斯温顿郑重报道,不久以后又被略去不提。基于这一问答的权威翻译,衍生不少哲理思辨或社会问题思考,恐为无源之水。而其他方式的翻译径直就是诠释,虽引人感悟崇高心性,亦恐为无源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斯温顿 存在 斗争 翻译 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之生存意蕴——一种生存论字源学考释
14
作者 李章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7,228,229,共12页
中国古代的“地”既不同于现代自然科学中对象化的“地球”和现代宗教信仰中人格化的土地神,也不同于现代社会生活中资本化的“土地”,而具有丰富的生存意蕴。“地”字构形所指乃承载和陈列万物者,由这种构形意义引出的生存史本义就在... 中国古代的“地”既不同于现代自然科学中对象化的“地球”和现代宗教信仰中人格化的土地神,也不同于现代社会生活中资本化的“土地”,而具有丰富的生存意蕴。“地”字构形所指乃承载和陈列万物者,由这种构形意义引出的生存史本义就在于生存世界之中的承载和陈列万物者。这种原初生存意蕴意味着“地”实乃生存之依寓,与生存本身一样具有时间性和历史性。一方面,作为生存之依寓的“地”后发于作为生存空间的“天”,并且“顺”“天”、“助”“天”和“法”“天”;另一方面,相对于万物而言,“地”既是生存世界中的万物之本原,又是生存世界中的万物之归宿。在人-地关系上,中国古人通过“地理”“地祇”等,而“事地”和“亲地”,以“报本反始”,不忘大地的生养、承载和庇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意蕴 生存依寓 构形意义 生存史本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存在本体论看卢卡奇晚期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
15
作者 涂成林 魏德阳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3,F0002,共8页
卢卡奇晚期在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同时,继续反思和清算了黑格尔本体论哲学的错误与局限,并基本实现了对其早期信奉的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卢卡奇以马克思劳动范畴为基础,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实现了从黑格尔哲学本体论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 卢卡奇晚期在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同时,继续反思和清算了黑格尔本体论哲学的错误与局限,并基本实现了对其早期信奉的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卢卡奇以马克思劳动范畴为基础,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实现了从黑格尔哲学本体论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转向。卢卡奇一生的思想演进历程基本上沿着不断反思和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路径来展开。卢卡奇晚期通过清算和超越黑格尔哲学观并转向马克思哲学的思想经历,对我们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黑格尔哲学 社会存在本体论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型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与稳定性
16
作者 张鲁潮 刘锡平 +1 位作者 贾梅 宇振盛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6,共10页
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和Banach压缩映射原理,研究一类具有时滞的适型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建立了其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并基于此得到了Ulam-Hyers稳定性和Ulam-Hyers-Rassias稳定性的结论,最后给出一个实例验证理论结果.
关键词 适型分数阶导数 脉冲 时滞 存在唯一性 Ulam-Hyers稳定性 Ulam-Hyers-Rassias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前提决定论及其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形态
17
作者 肖士英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前提是事物演化及人行动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决定是一事物限定另一事物,使后者统一于前者的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命题,把“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判定为在全部人类历史中... 前提是事物演化及人行动的先决条件与基础。决定是一事物限定另一事物,使后者统一于前者的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的命题,把“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判定为在全部人类历史中居于统摄性、总揽性、贯穿性地位的决定力量,把生成该历史前提判定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内涵,把该历史前提得以可能的内在要求及其满足活动的范围判定为全部人类历史的外延,从而基于此建构起了作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本然形态的历史前提决定论,有效地消解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被误解和攻击的诱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入新时代,以“人民至上”统摄其全部内容和过程,把“人民的存在发展”确立为新历史时代得以可能的前提,建构起了“人民的存在发展”取向的历史前提决定论,形成了马克思历史前提决定论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历史前提决定论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的存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隧道并行下穿影响下既有管线纵向变形响应研究
18
作者 傅金阳 孙前辉 +3 位作者 杨州 夏祎倩 阳军生 肖超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94,共13页
为评估盾构隧道下穿对既有管线的影响并制定保护方案,基于半无限空间Mindlin解及统一土体移动模型,建立考虑盾构推力、刀盘摩擦力、盾壳摩擦力、注浆压力和地层损失的土体位移计算模型并得到解析解;将既有管线简化为Euler-Bernoulli梁,... 为评估盾构隧道下穿对既有管线的影响并制定保护方案,基于半无限空间Mindlin解及统一土体移动模型,建立考虑盾构推力、刀盘摩擦力、盾壳摩擦力、注浆压力和地层损失的土体位移计算模型并得到解析解;将既有管线简化为Euler-Bernoulli梁,建立3参数Kerr地基模型下的管线纵向受力平衡微分方程并计算;通过依托工程进行验证并开展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较有限元法和Pasternak地基模型,所提计算方法得到的管线纵向变形与监测数据吻合更好,管线纵向弯曲应变结果偏于保守;增大盾构隧道与并行管线的水平净距和纵向净距会使既有管线变形与弯矩减小,当水平净距小于1倍盾构隧道直径、竖向净距小于2.5倍盾构隧道直径时,既有管线的变形与弯矩均显著增大;两者间水平夹角增加会导致既有管线的纵向变形减小,但相比垂直下穿,盾构隧道并行下穿将导致管线竖向变形增大6倍,弯矩最值增大4倍;管线的竖向倾角对其纵向受力变形影响较小,可以最小竖向净距为基本条件简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并行下穿 既有管线 解析解 MINDLIN解 Kerr地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生命之境:自在、自觉与自律
19
作者 余乃忠 宫曼露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8,199,共17页
在图灵和冯·诺伊曼的研究基础上,数字生命已通过模型被证实存在,并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度、单一主体和碳基实体的状态发展。在实与虚的复合变量下,数字生命通过语言、物像与自组织性所体现出的时空自由度、意识承载度和意义叠加度也... 在图灵和冯·诺伊曼的研究基础上,数字生命已通过模型被证实存在,并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度、单一主体和碳基实体的状态发展。在实与虚的复合变量下,数字生命通过语言、物像与自组织性所体现出的时空自由度、意识承载度和意义叠加度也使其在本体意义上重新建构了关于生命的存在形式、认知界域及意义世界。从数字生命的跨时空自我存在阐释其基于硅基中介的数字基元,从自我迭代到与物化生命交互解构其意识的自觉性,从自然生命的系统性衰减揭示数字生命的抗耗散结构的自律意义,都在展示“数字自己构成自己”的独特进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生命 存在 时空 意识 负熵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后结构体系地震易损性分析
20
作者 包超 吴巧智 +4 位作者 杜姣燕 马肖彤 杜永峰 谭伏波 冯琥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3-222,共10页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 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是提升老旧建筑抗震性能和实现城市更新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既有建筑隔震改造过程中下部结构尺寸对隔震改造后串联体系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从整体结构的串联特征入手,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下支柱截面面积未改变及增大不同尺寸后各部分子结构与整体串联隔震体系的地震易损性及结构超越概率,并确定了结构倒塌裕度比。研究结果表明:下支柱截面面积大小会对串联隔震体系结构地震易损性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下支柱截面尺寸增加,串联隔震体系倒塌裕度比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最高倒塌裕度比未必出现于下支柱截面尺寸最大的工况,最优下支柱截面尺寸需通过计算确定。既有建筑隔震改造时,通过串联隔震体系地震响应与易损性分析确定下支柱最优截面尺寸,可以有效提高结构体系安全冗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串联隔震体系 增量动力法 地震易损性 下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