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IgY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旭旭 崔晶 +2 位作者 井丰军 王书伟 王中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8-1031,1047,共5页
目的制备抗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测定其效价及用于检测抗原的敏感性。方法 4只24w龄罗曼母鸡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经大腿外侧与胸部肌肉免疫4次(首次剂量为500μg/只,加强剂量为... 目的制备抗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的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测定其效价及用于检测抗原的敏感性。方法 4只24w龄罗曼母鸡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经大腿外侧与胸部肌肉免疫4次(首次剂量为500μg/只,加强剂量为250μg/只),每次间隔10d。取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42d的鸡蛋卵黄,用水稀释法提取IgY,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含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IgY进行分析,ELISA检测纯化后IgY的效价及检测抗原的敏感性。结果罗曼鸡经ES抗原免疫后,每枚鸡蛋经提纯后均可得到约70mg抗体,SDS-PAGE表明纯化的IgY有2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为67kDa、23kDa,Western blot与IFAT发现提纯的IgY可识别肌幼虫虫体与ES抗原。IgY的抗体效价为1∶107,IgY-夹心ELISA检测旋毛虫抗原的敏感性为1.17ng/mL。结论制备的抗旋毛虫ES抗原的IgY具有较高的效价与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IGY 排泄分泌抗原 血清学诊断 循环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株旋毛虫49 ku ES抗原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路义鑫 韩彩霞 +2 位作者 李晓云 董晓波 宋铭忻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7-101,共5页
应用RT-PCR方法从不同来源的6株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克隆49 ku ES抗原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T.spiralis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旋毛虫49 ku ES基因具有相当强的保守性,不同虫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97.2%和94.0%以... 应用RT-PCR方法从不同来源的6株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克隆49 ku ES抗原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T.spiralis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旋毛虫49 ku ES基因具有相当强的保守性,不同虫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达97.2%和94.0%以上,序列间差异很小,不能较好地区分各旋毛虫种;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抗原性很稳定,不同旋毛虫49 ku ES抗原性几乎没有差别,只要获得一个虫株的重组49 ku ES蛋白,即可用于其他不同种株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49 KU es抗原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ES抗原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D1受体通路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晓云 韩彩霞 +5 位作者 阴玥 胡静 张妍 孟诗 孟小晴 宋铭忻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解旋毛虫ES抗原对宿主巨噬细胞NOD1受体通路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将旋毛虫ES抗原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NOD1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动态。应用荧光定量PCR监测细胞内NOD1、RIP2和NF-κB m RNA... 为了解旋毛虫ES抗原对宿主巨噬细胞NOD1受体通路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将旋毛虫ES抗原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观察NOD1受体及其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动态。应用荧光定量PCR监测细胞内NOD1、RIP2和NF-κB m 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测定NOD1、RIP2、NF-κBp65、NF-κB p-p65蛋白表达量,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一定的ES抗原作用浓度和时间范围内,巨噬细胞中各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均先增高,当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超过一定值时则开始下降,作用24 h时NOD1 m RNA转录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S抗原浓度15μg/mL作用时间9 h时,巨噬细胞中NOD1、RIP2和NF-κB p-p65蛋白量显著增加(p<0.01),此时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增高(p<0.01)。结果表明,旋毛虫ES抗原在一定的作用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可以激活并调节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NOD1受体通路,上调NOD1受体通路中关键分子RIP2和下游分子NF-κB的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并且超过一定时间和浓度的ES抗原刺激可以导致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出现免疫耐受。本研究证明了宿主NOD1受体参与了旋毛虫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为旋毛虫病防治和理解旋毛虫对宿主的感染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es抗原 腹腔巨噬细胞 NOD1受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ES抗原对DC2.4细胞TLR4、NF-κB和AP-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畅 韩彩霞 +5 位作者 李巍 李晓云 路义鑫 王泽 唐颖 宋铭忻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旋毛虫ES抗原对小鼠DC2.4细胞TLR4、NF-κB和AP-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Q-PCR)技术对空白对照组、LPS组、ES抗原组、ES抗原+LPS/ES抗原组和LPS+LPS/ES抗原组,检测TLR4、NF-κB和AP-1基因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旋毛虫ES抗原对小鼠DC2.4细胞TLR4、NF-κB和AP-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Q-PCR)技术对空白对照组、LPS组、ES抗原组、ES抗原+LPS/ES抗原组和LPS+LPS/ES抗原组,检测TLR4、NF-κB和A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ES抗原和LPS单作用组的TLR4、NF-κB和AP-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6.14/4.09/3.63和4.68/4.71/4.11,是ES抗原和LPS预作用组的各基因相对表达量的2倍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证实,DC2.4细胞受ES抗原和LPS持续作用或者双重作用均可诱导小鼠DC2.4细胞TLR4、NF-κB和AP-1表达的降低,可能诱致DC2.4细胞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es抗原 TLR4 转录因子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ES抗原结构基因TSPG Ⅱ 重组表达质粒构建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慧君 阎玉河 +1 位作者 张改平 李健强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7-70,共4页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从克隆载体pUTSⅡ中切出一个0.988kbTSPGⅡ基因,经EcoRI和BstXI酶切鉴定,同时表达载体也用相同的酶进行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回收TSPGⅡ基因和pSV...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从克隆载体pUTSⅡ中切出一个0.988kbTSPGⅡ基因,经EcoRI和BstXI酶切鉴定,同时表达载体也用相同的酶进行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回收TSPGⅡ基因和pSV·SPORTⅠ表达载体,用T4DNA连接酶定向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重组子,经EcoRⅠ,BstXⅠ和HindⅢ酶切鉴定,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SV·TS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es抗原 结构基因 重组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头绦虫抗原特性的研究──多头绦虫节片抗原及原头节ES抗原的SDS-PAGE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付宝权 窦兰清 +2 位作者 柴忠威 朱兴全 孙晓林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1997年第4期1-3,共3页
为了探明多头绦虫成虫节片抗原及多头蚴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的多肽组分,以供今后在免疫诊断与预防脑多头蚴病的应用,本试验应用SDS-PAGE首次分析了多头绦虫成虫节片抗原及多头蚴原头节ES抗原的多肽组分。应用12.5%凝胶的连续... 为了探明多头绦虫成虫节片抗原及多头蚴原头节排泄分泌(ES)抗原的多肽组分,以供今后在免疫诊断与预防脑多头蚴病的应用,本试验应用SDS-PAGE首次分析了多头绦虫成虫节片抗原及多头蚴原头节ES抗原的多肽组分。应用12.5%凝胶的连续系统,垂直板型电泳,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的结果表明,成虫节片抗原共有16条多肽带,其分子量范围29~154kD,其中主带4条,分别为73、88、128、134kD,原头节ES抗原共6条多肽带,分子量范围33~132kD,其中主带2条,分别为33和108kD。本试验初步阐明多头绦虫成虫节片抗原和原头节ES抗原的多肽组分,为进一步研究多头绦虫抗原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绦虫 成虫 原头节es抗原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基因TSPGⅡ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慧君 闫玉河 +1 位作者 张改平 李建强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从克隆载体pUTSⅡ中切出一个0.988kbTSPGⅡ基因,经EcoRⅠ和BstXⅠ酶切鉴定;表达载体用相同的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回收TSPGⅡ基因和pSV·SPORT...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HindⅢ从克隆载体pUTSⅡ中切出一个0.988kbTSPGⅡ基因,经EcoRⅠ和BstXⅠ酶切鉴定;表达载体用相同的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回收TSPGⅡ基因和pSV·SPORTⅠ表达载体,用T4DNA连接酶定向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挑取重组子,经EcoRⅠ,BstXⅠ和HindⅢ酶切鉴定,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SV·TSⅡ。利用脂质体作载体,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48~60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显示表达产物能与猪旋毛虫病的阳性血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EC抗原 基因表达 TSPGⅡ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5在旋毛虫ES抗原刺激小鼠小肠中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何灵 那皮沙·居热提 +1 位作者 刘祥冉 白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IL-25在旋毛虫ES抗原刺激小鼠小肠中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排泄-分泌(ES)抗原刺激组与IL-25阻断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ES抗原刺激组小鼠腹腔注射旋毛虫ES抗原,每天1次,连续7 d;IL... 目的观察IL-25在旋毛虫ES抗原刺激小鼠小肠中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排泄-分泌(ES)抗原刺激组与IL-25阻断组。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PBS;ES抗原刺激组小鼠腹腔注射旋毛虫ES抗原,每天1次,连续7 d;IL-25阻断组小鼠腹腔注射抗鼠的IL-25单克隆抗体3 d后,给予腹腔注射旋毛虫ES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验检测小鼠小肠组织匀浆IL-25、IL-13、IL-4、IL-5及IL-33水平变化,HE染色镜下观察小肠病理变化以及用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观察小肠杯状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S抗原刺激组小鼠小肠组织匀浆IL-25(t=4.675,P<0.05)、IL-13(t=5.392,P<0.05)、IL-4(t=4.275,P<0.05)、IL-5(t=4.675,P<0.05)、IL-33(t=4.644,P<0.05)含量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ES抗原刺激组比较,IL-25阻断组小鼠小肠组织IL-25(t=2.821,P<0.05)、IL-13(t=2.344,P<0.05)、IL-4(t=2.647,P<0.05)、IL-5(t=3.268,P<0.05)、IL-33(t=2.780,P<0.05)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旋毛虫ES抗原刺激小鼠小肠黏膜可能经IL-25/ILC2途径产生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5 旋毛虫es抗原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血清IgG抗体动态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楠 崔晶 +5 位作者 王书伟 李旭旭 王莉 姜鹏 蔺西萌 王中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7-839,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不同时间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5组小鼠采集尾静脉血后分别经口感染裂头蚴1、2、4、6及8条。感染后1周开始每周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至感染后18周。应用裂头蚴... 目的观察小鼠实验感染曼氏裂头蚴后不同时间血清IgG抗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1-5组小鼠采集尾静脉血后分别经口感染裂头蚴1、2、4、6及8条。感染后1周开始每周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至感染后18周。应用裂头蚴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中抗裂头蚴IgG抗体水平。结果 2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的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7.5%(7/8),感染后3周升至100%(8/8);1、4、6及8条裂头蚴感染小鼠感染后2周抗体阳性率即达100%(8/8)。5组小鼠均是在感染2~4周后血清抗体水平快速升高,感染后5~7周达峰值,之后抗体水平稍有下降,至感染后第18周抗体阳性率仍均为100%。5组小鼠感染裂头蚴后1~18周血清抗体水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296,P〈0.05),且抗体水平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小鼠感染不同剂量裂头蚴后2周即可检出血清抗裂头蚴抗体,ES抗原ELISA对不同感染度小鼠均有早期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头蚴 裂头蚴病 ELISA 排泄分泌抗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晓栩 王华俊 +5 位作者 林贤 陈汉忠 曹池 唐大运 孟盟 刘明如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制备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为大片吸虫病的免疫诊断、防治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ELISA、硫氰酸盐洗脱法等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 【目的】制备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为大片吸虫病的免疫诊断、防治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杂交瘤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为免疫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并用ELISA、硫氰酸盐洗脱法等方法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通过间接ELISA筛选及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5株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D3、6B4、7D2、7D1和7D4。经鉴定,发现5株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为90~110条,均大于亲本细胞,其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G2b、IgM、IgM、IgG1和IgM,其轻链均为κ型;5株单克隆抗体(6D3、6B4、7D2、7D1、7D4)的上清效价分别为1:400、1:3200、1:25600、1:6400和1:6400,腹水效价分别为1:104、1:104、1:105、1:107和1:106;而表位测定结果表明,5株单克隆抗体中,6D3与7D1、7D2以及7D4与7D1、7D2作用于不同表位,6D3与6B4可能识别同一表位或重叠表位,或同一表位有空间位阻,7D4与6D3以及6B4与7D4、7D1、7D2可能具有空间位阻;5株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为:6B4>7D4>7D1>6D3>7D2;5株杂交瘤细胞株均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结论】制备获得的分泌排泄抗原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大片吸虫病的诊断和免疫机理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吸虫 分泌排泄抗原 单克隆抗体 生物学特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与伪旋毛虫肌幼虫抗原的SDS-PAGE和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胜力 崔晶 +1 位作者 范清堂 王中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87-790,共4页
目的鉴定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与伪旋毛虫(T.pseudospiralis,T4)肌幼虫的差异蛋白。方法应用SDS-PAGE和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对T1、T4肌幼虫的可溶性抗原与培养24h的ES抗原的蛋白组分进行分... 目的鉴定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T1)与伪旋毛虫(T.pseudospiralis,T4)肌幼虫的差异蛋白。方法应用SDS-PAGE和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对T1、T4肌幼虫的可溶性抗原与培养24h的ES抗原的蛋白组分进行分析。结果SDS-PAGE显示,T1肌幼虫可溶性抗原有22条蛋白带(221.62kDa~14.88kDa),其中6条为T1特异性蛋白带(59.72、44.37、23.66、22.36、18.26、16.34kDa);T4可溶性抗原蛋白有18条带(185.28kDa~14.27kDa),其中4条为T4特异性蛋白带(132.60、119.30、35.26、31.02kDa)。T1的ES抗原有10条蛋白带(113.21kDa~14.37kDa),T4的ES抗原有9条蛋白带(104.71kDa~14.51kDa),T1、T4肌幼虫ES抗原的蛋白带均不相同。2-DE显示,T1可溶性抗原有193±12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1kDa~22kDa、25kDa~64kDa及100kDa~144kDa,所对应的等电点(pI)分别为4.7~8.2、4.5~6.5及5~7;T4可溶性抗原有175±9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2kDa~21kDa及25kDa~90kDa,所对应的pI分别为4~9.5与4.5~9.6。T1的ES抗原具有82±6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3kDa~16kDa、18kDa~22kDa及40kDa~55kDa,所对应的pI分别为4~7、3.8~6.2及5~9;T4的ES抗原具有69±5个蛋白点,分子量主要为10kDa~15kDa、17kDa~25kDa及29kDa~55kDa,所对应的pI分别为4.7~6.5、4.6~6及5~7。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及ES抗原的蛋白组分与伪旋毛虫的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伪旋毛虫 肌幼虫 可溶性抗原 es抗原 SDS-PAGE 双向电泳(2-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sCTLA-4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立波 姜怡 +4 位作者 姜维洁 李和根 许玲 田建辉 刘苓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0-67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olubl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sCTLA-4)的表达,探讨其与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oluble 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 4,sCTLA-4)的表达,探讨其与晚期NSCLC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集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经病理证实的58例晚期NSCLC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运用ELISA法检测血中sCTLA-4含量,通过电话随访或上海市疾控中心获得患者生存期数据,分析sCTLA-4表达与NSCLC生存期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sCTLA-4表达率高于正常人(70.7% vs 6.7%, χ2=32.44,P〈0.01),外周血sCTLA-4增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较短(41.63个月vs 31.57个月, χ2=7.765,P〈0.01),死亡风险高于其他患者(RR=305, χ2=8.01, P〈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中sCTLA-4高表达,sCTLA-4可能成为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免疫逃逸 预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及材料检测大片吸虫感染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维义 张为宇 BenBrahimAli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8年第3期3-6,共4页
为片形吸虫病诊断提供高效、简便的新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用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琼脂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ig-ELISA)、免疫胶体金滴渗法(DIGFA)检测动物体内的大片吸虫(Fasciolagigant... 为片形吸虫病诊断提供高效、简便的新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用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琼脂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ig-ELISA)、免疫胶体金滴渗法(DIGFA)检测动物体内的大片吸虫(Fasciolagigantica)感染。通过检测血清、血纸、牛奶等几种材料,多重试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均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可靠等优点,并各有特长,如操作简便快速、费用低廉,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等,同时证明用血纸和牛奶检测抗体效果同样可靠。本试验首次报道用Dot-ELISA、DIGFA在奶中检测片形吸虫抗体,为该寄生虫病普查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吸虫 分泌排泄抗原 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重组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辉 闫玉河 +2 位作者 李晓雯 马增全 许威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100-102,共3页
获取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并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首先采用RTPCR技术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获取目的基因,经酶切分析后与融合表达载体pEX31C、pEX31B及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 获取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S)抗原的部分结构基因并进行了克隆、鉴定和表达。首先采用RTPCR技术从旋毛虫肌幼虫总RNA中获取目的基因,经酶切分析后与融合表达载体pEX31C、pEX31B及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20连接,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结果: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的重组蛋白,经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可与旋毛虫病猪阳性血清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基因重组 es抗原 排泄 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排泄-分泌抗原的制备及在免疫学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苑淑贤 任科研 +2 位作者 杨金生 董冬梅 姚新华 《农业与技术》 2006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将排泄-分泌抗原用于Dot-ELISA免疫学诊断试验,检测其抗原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经培养24h、48h、72 h排泄-分泌抗原ES1、ES2、ES3,对38头份猪旋毛虫病阳性猪血清、98头猪旋毛虫阴性血清、26头猪囊虫阳性血清、35头猪蛔虫阳性血清... 目的:将排泄-分泌抗原用于Dot-ELISA免疫学诊断试验,检测其抗原特异性和敏感性。方法经培养24h、48h、72 h排泄-分泌抗原ES1、ES2、ES3,对38头份猪旋毛虫病阳性猪血清、98头猪旋毛虫阴性血清、26头猪囊虫阳性血清、35头猪蛔虫阳性血清和21头猪细颈囊尾蚴阳性血清进行了Dt-ELISA免疫学方法检测并于粗抗原进行比较。结果排泄-分泌抗原的特异性为ES1(99.44%)、ES2(96.11%)、ES3(92.77%),敏感性ES1(97.36%)、ES2(92.11%)、ES3(84.21%)。结论排泄-分泌抗原ES1(培养24小时)抗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用于旋毛虫病的免疫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排泄-分泌抗原(es) 斑点免疫试验(Dot-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囊尾蚴排泄分泌抗原M13h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分析
16
作者 赵光辉 鲁琨 +5 位作者 张改平 宁长申 王选年 张龙现 菅复春 宋海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172,共5页
根据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序列,从pMDM13h中扩增带酶切住点和His—tag的基因序列;用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PCR扩增产物和pcDNA3.0载体,连接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3M13h,利用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其正确性;重组质粒pc... 根据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设计并合成引物序列,从pMDM13h中扩增带酶切住点和His—tag的基因序列;用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PCR扩增产物和pcDNA3.0载体,连接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3M13h,利用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其正确性;重组质粒pc3M13h转染COS-7细胞,瞬时表达的转染细胞(96孔板)在转染36.48h后,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细胞化学,分别检测pc3M13h在COS-7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内的表达.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引物成功扩增了带有酶切位点和His—tag的基因序列;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3M13,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pc3M13h重组质粒不但能够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而且能够进行微量的分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排泄分泌抗原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旋毛虫抗原PAPS诊断液的效果比较试验
17
作者 张北民 钱应娟 张惠英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0年第3期6-8,共3页
将几种旋毛虫抗原以同一浓度 ( 0 .6mg/m L)与 PAPS微球交联 ,制成诊断试剂 ,进行旋毛虫阳性血清检测效果比较试验。结果显示 ,成虫、成虫 ES、新生幼虫、肌幼虫 B峰 4种抗原均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而肌幼虫、肌幼虫 ES、肌幼虫 A峰抗原... 将几种旋毛虫抗原以同一浓度 ( 0 .6mg/m L)与 PAPS微球交联 ,制成诊断试剂 ,进行旋毛虫阳性血清检测效果比较试验。结果显示 ,成虫、成虫 ES、新生幼虫、肌幼虫 B峰 4种抗原均出现非特异性反应 ,而肌幼虫、肌幼虫 ES、肌幼虫 A峰抗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三者效价均达 1∶ 640。将此 3种抗原所制得的诊断试剂对几种寄生虫阳性血清进行交叉试验 ,显示肌幼虫 ES抗原对血吸虫、锥虫、弓形虫、肺吸虫、牛肝片吸虫、羊肝片吸虫阳性血清均不出现交叉反应 ,而肌幼虫 A峰抗原、肌幼虫抗原对牛、羊肝片吸虫均出现交叉反应 ,对其他血清则不出现。表明肌幼虫 ES抗原效果最佳 ,特异性最好 ,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抗原 PAPS免疫微球 诊断试剂 检测效果 交叉反应 肌幼虫es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诊断早期旋毛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文慧 胡晨曦 +7 位作者 王李昂 王涵 刘春颖 宋艳艳 刘若丹 姜鹏 王中全 崔晶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评价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诊断早期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感染后6~11d的小鼠血清及19d的早期旋毛虫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与感染后35d的晚期旋毛虫病人和其他... 目的评价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诊断早期旋毛虫病的价值。方法应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感染后6~11d的小鼠血清及19d的早期旋毛虫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与感染后35d的晚期旋毛虫病人和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肌幼虫ES蛋白中的2条蛋白带(41.5、55kDa)可被旋毛虫感染后7~11d的小鼠血清识别,6条蛋白带(41.5、44.1、45、55、61和65.2kDa)能被早期和晚期旋毛虫病人血清识别,阳性反应率均为100%(15/15);这6条蛋白带与裂头蚴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无交叉反应,但与其他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棘球蚴病及囊尾蚴病)患者血清具有明显的交叉反应(19.12%~38.23%)。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中的41.5kDa^65.2kDa蛋白带可与旋毛虫感染早期血清反应,但与其他蠕虫病患者有明显的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旋毛虫 肌幼虫 排泄分泌抗原 Western BLOT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