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砂土地基液化特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黄春霞 张鸿儒 +1 位作者 隋志龙 靳建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98-2103,共6页
饱和砂土地基试验是研究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性能振动台试验的先导和必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单向专用振动台和大型叠层剪切变形模型箱完成了两个饱和砂土地基模型的三次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模型箱的性能和模型地基内部的... 饱和砂土地基试验是研究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性能振动台试验的先导和必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简易单向专用振动台和大型叠层剪切变形模型箱完成了两个饱和砂土地基模型的三次振动台试验,验证了模型箱的性能和模型地基内部的均匀性。通过量测振动过程中砂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得到了饱和砂土地基液化规律以及振动加密对其抗液化能力的影响。同时,探索了饱和砂土地基液化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技术,如饱和砂土模型地基设计与制备、传感器布置、试验加载方案确定等,为今后开展此类试验提供一般的研究思路,并且为后续碎石桩复合地基振动台试验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 液化 振动台试验 叠层剪切变形模型箱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软土层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强 黄宏伟 +2 位作者 张锋 叶斌 张冬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563-567,共5页
我国沿海地区大量的地铁隧道都修建在饱和软土地层,饱和软土地层中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以上海2号线某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运动模型本构模型和水土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了饱和软土中地铁列... 我国沿海地区大量的地铁隧道都修建在饱和软土地层,饱和软土地层中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以上海2号线某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循环运动模型本构模型和水土耦合动力分析方法,分析了饱和软土中地铁列车运行引起的地表振动加速度以及振动位移响应规律,采用加速度振级对地表的振动强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单次列车通过时引起的隧道下卧土层超孔隙水压力(EPWP)响应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饱和土的振动响应比干土要小得多,地表水平向与竖向的振动规律明显的不同,超孔隙水压力沿隧道下方沿向是不断减少的,在距离隧道中心的纵断面上是先增加后减少。分析饱和土中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响应规律,可为地铁沿线建筑物减隔振设计及沉降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振动荷载 循环运动模型 振动加速度 振动位移 加速度振级 超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静孔压消散的静压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伟 卢廷浩 +1 位作者 宰金珉 王旭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45-1848,共4页
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饱和软土中静压桩单桩引起的三维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的固结,考虑桩土接触面的破坏形式,获得了估算考虑时间效应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解。分析表明,在饱和软土中静... 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饱和软土中静压桩单桩引起的三维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桩周土的固结,考虑桩土接触面的破坏形式,获得了估算考虑时间效应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解析解。分析表明,在饱和软土中静压预制桩单桩在50d时的极限承载力可达到最终极限承载力的70%左右。最后,通过2个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三维超静孔隙水压力 极限承载力 时间效应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砂土地基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艳美 张旭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7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了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探讨了不同输入地震加速度、不同土性参数和不同土层构成等因素对饱和砂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的水平振动加速度沿深度方向自... 对饱和砂土地基进行了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探讨了不同输入地震加速度、不同土性参数和不同土层构成等因素对饱和砂土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的水平振动加速度沿深度方向自下而上被放大;在地震中,地基中超孔压比的分布规律基本是上下部较小,中部较大;土性参数对地基本身的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度越大,土体的抗液化能力越强;随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减弱,由粘土和砂土构成的地基,在不同深度处的超孔压比基本保持不变,没有出现明显的超孔压消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土地基 动力分析 超孔隙水压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液化地基土三维地震响应分析
5
作者 张艳美 张旭东 张鸿儒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2-97,共6页
编制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反应分析程序,对可液化地基进行三维地震响应分析,探讨了不同土性参数、不同土层构成和不同附加压重等因素对可液化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中的超孔隙水... 编制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反应分析程序,对可液化地基进行三维地震响应分析,探讨了不同土性参数、不同土层构成和不同附加压重等因素对可液化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中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深度处,超孔压峰值到达的时刻比地震加速度峰值到达的时刻要晚;随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减弱,深层处的超孔压开始消散或基本保持不变,浅层处的超孔压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这一现象与土性参数、输入地震荷载的情况等因素有关;土性参数对土体本身的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度越大,土体的抗液化能力越强;附加压重有利于地基抗液化能力的提高;随着附加压重的增大,超孔压比减小;附加压重对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复合地基 液化 超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