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
1
作者 赵剑斌 旷全军 《林业科技情报》 2025年第2期92-94,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详细分析,我们考察了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分布、分类和现有利用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极小种群植物,其中部分尚未被记录到文献中。同... 本研究旨在探讨马关县极小种群植物资源的现状及其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详细分析,我们考察了该地区植物资源的分布、分类和现有利用现状。研究发现,该地区存在一定数量的极小种群植物,其中部分尚未被记录到文献中。同时,社会经济因素对这些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保育策略和政策建议,强调了将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纳入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性。该研究为马关县及类似地区的植物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关县 极小种群植物 资源现状 保护策略 可持续利用 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攸县麻鸭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2
作者 何旭 万伟粲 +8 位作者 刘洋 黄璇 张旭 邓萍 胡艳 燕海峰 戴求仲 蒋桂韬 李闯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95-4204,共10页
【目的】分析攸县麻鸭保种群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攸县麻鸭这一遗传资源。【方法】本研究从攸县麻鸭保种场的30个家系中各选取1只公鸭进行翅静脉采血并提取DNA,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WGS)获取遗传信息。基于30... 【目的】分析攸县麻鸭保种群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攸县麻鸭这一遗传资源。【方法】本研究从攸县麻鸭保种场的30个家系中各选取1只公鸭进行翅静脉采血并提取DNA,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WGS)获取遗传信息。基于30只公鸭的重测序数据,采用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群体近交系数(Fis)、多态信息含量(PIC)、基因多样性指数(Nei)、有效等位基因数(Ne)和香农指数(SHI)等指标评估群体遗传多样性;同时通过G矩阵、主成分分析(PCA)、群体结构分析和连续纯合性片段(ROH)分析揭示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经过检测和筛选获得攸县麻鸭采样群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18853217个;G矩阵结果显示,大部分个体间亲缘关系较远,仅少数个体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PCA将样本分为3个亚群,大部分样品较为聚集;各亚群中,亚群1与亚群3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Fst)为0.051,有中等程度的分化,其余亚群之间Fst均小于0.050;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中,当K=2时,群体被最优地分为2个群体;攸县麻鸭群体的He略大于Ho(0.299 vs.0.288),PIC、Nei和Ne分别为0.258、0.324和1.524;群体共检测出493个ROH,ROH总长度为333.80 Mb,FROH平均值为0.011。【结论】攸县麻鸭保种场群体的遗传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亲关系但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后续的保种工作需要加强外部血缘的引入,合理规划配种方案,做好内部管理,以维持较低的近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重测序 攸县麻鸭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保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地理种群野生棘胸蛙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分析
3
作者 李晗 万刚 +5 位作者 王岩峰 朱飘 郑荣泉 阳钢 朱灵红 胡晓晓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5,共10页
研究不同生活环境下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东部(浙江)、中部(广东和江西)和西部(广西和贵州)3个地理种群的棘胸蛙进行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功能分析。测序结果显示:东部、中部和西... 研究不同生活环境下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肠道微生物的差异,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东部(浙江)、中部(广东和江西)和西部(广西和贵州)3个地理种群的棘胸蛙进行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功能分析。测序结果显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共有OTU 530个,各地区特有OTU分别为48、123、118个。西部地区棘胸蛙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3个地理种群棘胸蛙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西部地理种群的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丰度显著高于其他2个地理种群,东部地理种群的小螺菌属(Mucispirillum)丰度较其他2个地理种群高。3个地理种群棘胸蛙肠道微生物功能也存在共性,主要集中于新陈代谢中的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本研究从肠道微生物角度探究棘胸蛙的环境适应性,为其生态保护和健康养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地理种群 肠道微生物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交汇区八种鱼类群体遗传结构和连通性分析
4
作者 黄红伟 张志新 +3 位作者 仲嘉 林强 郭宝英 严小军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3,共15页
印太交汇区是海洋生物多样性起源的中心,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加剧,生态系统逐渐呈现破碎化,此背景下,海洋鱼类在连通破碎化的生态系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探究印太交... 印太交汇区是海洋生物多样性起源的中心,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日益加剧,生态系统逐渐呈现破碎化,此背景下,海洋鱼类在连通破碎化的生态系统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中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探究印太交汇区代表鱼类的遗传结构和连通性将有助于明确不同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格局和扩散路径,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支撑。本研究在印太交汇区5个代表区域(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海南岛和菲律宾)收集了八种珊瑚礁栖鱼类(日本刺尾鱼Acanthurus japonicus、波纹钩鳞鲀Balistapus undulatus、尾纹九棘鲈Cephalopholis urodeta、栉齿刺尾鲷Ctenochaetus striatus、金带齿颌鲷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黑边角鳞鲀Melichthys vidua和多带副绯鲤Parupeneusmultifasciatus)共309个样本,最终获得515条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COI)基因和16S rDNA序列;为使研究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同时在GenBank下载了以上八种鱼类在中国台湾岛、南沙群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海域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共86条。基于此,研究分析了以上7个代表区域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显示八种鱼类在研究区域整体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较低的遗传分化,其中多带副绯鲤和波纹钩鳞鲀最为明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岛和南海诸岛群体同样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一步利用物种分布模型和最小成本路径模型探究了不同种群间的连通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共收集了八种鱼类133047条分布信息,使用最大熵算法(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预测当前气候下物种适宜分布的区域,并利用ArcGis 10.2软件SDMtoolbox v2.5工具计算不同种群间的连通性。种群连通性揭示了菲律宾东岸—苏拉威西岛是以上八种鱼类在印太交汇区的重要扩散路径,南海诸岛(南沙、中沙和西沙群岛)连接了中国台湾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不同群体,起到了物种扩散的连通枢纽作用。综上所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岛和南海诸岛应成为维持遗传多样性和保护连通性的优先保护区。本研究强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应综合考虑种群连通性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研究结果,以期实现更为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交汇区 遗传多样性 扩散 种群连通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合欢盆距兰种群和群落特征及保育策略
5
作者 吴齐 邓小祥 +8 位作者 亓秀金 吕浩 朱路 禹瑞敏 王秋月 陈远 周满 程瑾 罗毅波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54-167,共14页
合欢盆距兰(Gastrochilusrantabunensis)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已知种群均分布于人为干扰频繁的森林边缘,生境破碎化严重。为科学有效地推进其保育工作,通过野外调查系统解析了合欢盆距兰的生境特点、附生特性及群落特征。结... 合欢盆距兰(Gastrochilusrantabunensis)是中国特有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其已知种群均分布于人为干扰频繁的森林边缘,生境破碎化严重。为科学有效地推进其保育工作,通过野外调查系统解析了合欢盆距兰的生境特点、附生特性及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新宁县和会同县共有6个合欢盆距兰种群,种群间个体数量差异显著,总个体数约700株。各种群均位于居民区附近的森林边缘区域,种群分布范围小,且部分生境开始退化。合欢盆距兰的主要宿主为黄连木,其分布模式受宿主落叶性和健康状况影响,附生高度与宿主高度和胸径呈正相关;群落间物种相似度较低,但包含部分共有种。合欢盆距兰偏好沿水渠或溪流的森林边缘生境,可能是其适应研究区域内气候的特殊策略。人为干扰可能有助于创造合欢盆距兰适宜的生境,但持续性干扰可能产生胁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建议通过异交授粉结合种子无菌萌发技术扩繁幼苗并回归原生境,以提升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维持种群规模;以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中利于长期监测的临水森林边缘生境为试点,优先选择黄连木为宿主实施迁地保护和回归;同时需建立长期监测体系,通过保护小区设立、生境维护以及科普教育等措施系统推进合欢盆距兰的保护工作。研究能够为以单一物种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小区建设提供实践方针,并为其他极小种群物种的生态恢复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合欢盆距兰 种群调查 附生 森林边缘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阳市东江源保护区野生夏蜡梅居群的分布现状与保护对策
6
作者 傅国栋 金心滨 胡海涛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104-106,共3页
通过对东江源夏蜡梅居群分布现状、生长环境和结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东江源夏蜡梅居群目前存在着居群生境变化威胁居群自然演替,保护意识薄弱,相关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就地保护,加强宣传,提高群众意识,人工育苗造林及... 通过对东江源夏蜡梅居群分布现状、生长环境和结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东江源夏蜡梅居群目前存在着居群生境变化威胁居群自然演替,保护意识薄弱,相关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就地保护,加强宣传,提高群众意识,人工育苗造林及开展科学研究等保护和扩大珍稀植物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蜡梅 居群 分布现状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特有竹种柔毛筇竹种群现状及保护策略
7
作者 张友元 黄毅 +1 位作者 曾颖 谢刚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3期80-84,共5页
柔毛筇竹(Chimonobambusa puberula)为贵州特有方竹属竹种,分布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关寨镇。该研究调查了野生条件下的柔毛筇竹种群结构特征及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种群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在种群年龄结构中Ⅰ龄级竹株数量最多(占比32.9%),... 柔毛筇竹(Chimonobambusa puberula)为贵州特有方竹属竹种,分布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关寨镇。该研究调查了野生条件下的柔毛筇竹种群结构特征及生存现状,并提出了种群保护建议。结果表明:1)在种群年龄结构中Ⅰ龄级竹株数量最多(占比32.9%),其次依次为Ⅲ龄级(31.6%)、Ⅳ龄级(22.4%)、Ⅱ龄级(13.2%),总体上表现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地径(D)大多集中在Ⅱ级(1 cm<D≤2 cm),其株数占比为65.8%,其次为Ⅲ级(2 cm<D≤3 cm),株数占比为27.6%;种群高度(H)主要分布在Ⅱ级(2 m<H≤4 m),其株数占比为53.9%,其次为Ⅲ级(4 m<H≤6 m),株数占比为28.9%。2)柔毛筇竹野生种群存在过度采笋现象,导致竹林更新困难。3)柔毛筇竹种群保护应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和管理制度,及时掌握种群结构及竹林内伴生植物的动态变化,同时增强竹农的保护意识,实现竹林的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毛筇竹 种群结构 保护策略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郑进烜 蔡文婧 +5 位作者 郑静楠 李柱存 秦燕 王勇 余昌元 杨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151-155,共5页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 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名录(2021版)》收录的101种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为规划研究对象,分析物种数量与分布现状,总结拯救保护成效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体系和科研管理支持体系两大领域进行规划研究并提出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云南省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认识水平和关注度,将极小种群拯救保护作为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和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野生植物 拯救保护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小花老鼠簕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霆炜 童立豪 +2 位作者 钟云旭 阎冰 陈思婷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4-762,共9页
为探究导致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濒危的原因,本研究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筛选出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小花老鼠簕的4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 为探究导致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濒危的原因,本研究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方法,筛选出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对小花老鼠簕的4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在4个群体中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77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89。群体平均等位基因为3.167,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分别为0.396和0.442。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4个小花老鼠簕群体间变异为36%,群体内变异为64%,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不同的个体间。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结果具有一致性,4个群体被分为两大类,广东广州单独聚为一类,广东湛江、广西防城港和海南文昌聚为一类。4个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类结果与各群体地理位置分布基本一致。小花老鼠簕濒危并非遗传多样性低引起,可能是人类活动、繁育以及病虫害等导致的。本研究为小花老鼠簕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种群特征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分析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超 张斐斐 +5 位作者 汤翠凤 阿新祥 甘树仙 杨雅云 刘自单 戴陆园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8-38,共11页
【目的】揭示中国云南景洪、云南元江、江西东乡、缅甸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enGriff.)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景洪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原、异位保存下变异情况。【方法】利用36对SSR标记对来自云南景洪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区、云南元江异位... 【目的】揭示中国云南景洪、云南元江、江西东乡、缅甸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enGriff.)遗传多样性,以及云南景洪和元江普通野生稻原、异位保存下变异情况。【方法】利用36对SSR标记对来自云南景洪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区、云南元江异位保护与原位保护区、江西东乡及缅甸共102份普通野生稻进行检测,开展不同地理来源及不同保存方式下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多样性比较与聚类分析。【结果】供试普通野生稻检测出等位变异(Na)110个,平均3.056个,变幅为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448。不同地理来源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大小为:缅甸(0.561)>云南景洪(0.437)>云南元江(0.236)>江西东乡(0.230),云南景洪和元江的普通野生稻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异位保护区大于原位保护区(云南景洪:0.498>0.131,云南元江:0.264>0.035)。聚类与遗传分化分析显示,供试材料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72,变幅0.260~1.0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35处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云南景洪、云南元江、江西东乡及缅甸居群。云南景洪原位保护区与缅甸的普通野生稻遗传距离较近(0.560),云南元江原位保护区与江西东乡的普通野生稻遗传距离较近(0.552);而云南元江原位保护区与景洪原位保护区的普通野生稻遗传距离为0.748,表明云南元江和景洪普通野生稻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不同地区的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有明显的地域性,云南景洪和元江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因原生境居群减少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居群 原位保护 异位保护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SNP等位基因初始频率下家畜保种群体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
11
作者 王孝义 杨永立 +4 位作者 胡伟 朱怡轩 李明丽 陈强 鲁绍雄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33,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SNP等位基因初始频率下家畜保种群体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方法】在假定遗传长度为100 cM的1对常染色体上存在1000个均匀分布的SNP基础上,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在1个规模恒定的闭锁群体内通过随机留种、随机交配连... 【目的】揭示不同SNP等位基因初始频率下家畜保种群体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方法】在假定遗传长度为100 cM的1对常染色体上存在1000个均匀分布的SNP基础上,采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在1个规模恒定的闭锁群体内通过随机留种、随机交配连续繁育50个世代的情形,分析3种SNP等位基因初始频率(0.1、0.3、0.5)下各世代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inor allele frequency,MAF)及其分布、基因组杂合度(genomic heterozygosity,H_(G))、基因组观察纯合度(genomic observed homozygosity,HOM_(obs))和等位基因丢失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无论初始频率如何,随着繁育世代的递增,群体内各SNP的平均MAF和H_(G)持续降低,而HOM_(obs)逐渐升高,MAF位于[0,0.1]区间内的SNP数量以及等位基因丢失数不断增加。相较于较低的初始频率,当SNP等位基因初始频率为0.5时,同一世代的平均MAF和H_(G)最高,HOM_(obs)最低,MAF位于[0,0.1]区间内的SNP数量和等位基因丢失数最少。【结论】SNP等位基因初始频率过低或过高均会导致群体H_(G)降低,并增加基因丢失或固定的概率;而当初始频率接近0.5时,能够有效地维持较高的H_(G),降低基因丢失或固定的风险,从而有利于维持群体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保种群体 基因组 SNP 基因频率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华木莲的种内和种间竞争
12
作者 张称称 林国江 +3 位作者 徐佳文 肖智勇 黄康 杨清培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45,共6页
以江西省玉京山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华木莲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华木莲种群受到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竞争指数为1321.96,占总竞争指数的59.48%)... 以江西省玉京山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天然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华木莲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华木莲种群受到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于种间(竞争指数为1321.96,占总竞争指数的59.48%),且种间竞争绝大部分来自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竞争指数为946.15,占总竞争指数的42.57%)。华木莲的种内、种间、总竞争强度均随胸径的增大而减小。胸径为14 cm左右时是华木莲竞争格局变化的重要拐点,在胸径小于14 cm阶段,华木莲所受竞争压力以种间竞争为主,之后则受到强度相当的种内及种间竞争。华木莲个体的相对生长速率随其承受竞争强度的增加而降低。未来应在群落内人为创造更多林窗、疏林等适生生境,增加华木莲小径级个体基数,且对群落内竞争力较强的毛竹和常绿非濒危树种进行适当择伐,缓解华木莲中、大径级个体的种间竞争压力,以促进华木莲天然种群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 极小种群 毛竹扩展 阳性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多样性匮乏的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
13
作者 刘波 涂文姬 +1 位作者 陆琳 王怡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6期132-135,209,共5页
随着栖息地的急剧退缩,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预期仍呈负面趋势。开展圈养繁殖,建立人工种群用于再引入(或放归)作为绿孔雀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逐渐得到认同。利用机器进行人工孵化是建立绿孔雀人工种群的重要途径。由于遗传多样性匮乏... 随着栖息地的急剧退缩,绿孔雀野生种群数量锐减,预期仍呈负面趋势。开展圈养繁殖,建立人工种群用于再引入(或放归)作为绿孔雀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逐渐得到认同。利用机器进行人工孵化是建立绿孔雀人工种群的重要途径。由于遗传多样性匮乏,影响了繁殖适合度,绿孔雀繁殖力及卵孵化力弱,出雏率低。基于这一现实,为快速建立并扩大人工种群,重点探索绿孔雀人工孵化策略,包括及时收集和处理卵,及时入孵,充分翻卵等,在充分利用当前珍贵的种质资源探索最佳孵化温湿度的同时,尽量避免人工孵化过程中的不当操作造成的额外损失,提高出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孔雀 人工孵化 遗传多样性 繁殖适合度 人工种群 就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测序数据评估南阳牛保种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思宇 张曼 +6 位作者 张岩 魏稚彤 祁兴磊 高腾云 刘贤 梁栋 付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76-3886,共11页
旨在通过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评估南阳牛的保种效果。本研究基于30头健康南阳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通过变异检测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信息,综合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 旨在通过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评估南阳牛的保种效果。本研究基于30头健康南阳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通过变异检测获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信息,综合分析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连续纯和片段(ROH)分布特征,对南阳牛保种群的保种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1)共检测到高质量SNPs位点数目是25929389个;2)保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9,多态性标记比例为0.8887,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861,期望杂合度为0.2749,观测杂合度为0.2557;3)世代有效群体含量在1000代前为2834头,在20代前为149头,呈逐年下降趋势;4)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南阳牛保种群没有明显分层;5)个体间的遗传距离介于0.80~0.89,平均遗传距离为0.83±0.02;6)30头南阳牛个体共分为7个家系,公牛可分为5个家系;7)共检测到ROH片段数目是4992个,平均每头南阳牛的ROH片段长度为约74.41 Mb,总长度为2.18 Gb,基于ROH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31,0.5 Mb以下的ROH片段占比最多为75.72%,2~4 Mb的ROH片段占比最少为0.16%。综上所述,南阳牛保种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没有出现明显分层,近交水平较低,但仍有个别个体近交较高。因此,未来的保种工作应加强选种和选配管理,以促进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牛 全基因组重测序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保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柄醉鱼草与大叶醉鱼草的遗传多样性解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诺 陈高 +1 位作者 申仕康 葛佳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38,共13页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 无柄醉鱼草(Buddleja sessilifolia)是狭域分布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PSESP),大叶醉鱼草(B.davidii)则是广布种,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且同为四倍体。通过比较濒危物种与近缘广布种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了解濒危物种的演化历史,为制定保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过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分子标记对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126个个体)和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206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解析,并提出对无柄醉鱼草的保护建议。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各居群的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分别为0.606、0.775,Shannon′s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分别为1.162、1.729,两个物种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广布种大叶醉鱼草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狭域种无柄醉鱼草;无柄醉鱼草和大叶醉鱼草遗传分化系数(F ST)分别为0.043和0.024,两个物种居群间遗传分化程度均较低。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无柄醉鱼草5个居群可划分为2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不存在相关性;大叶醉鱼草14个居群可划分为3个集群,居群间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相关。结合野外居群现状,建议对无柄醉鱼草划分保护单元,重点对丹珠居群和独龙江隧道口居群开展就地保护,同时采取种质资源收集、人工繁育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濒危物种 无柄醉鱼草 大叶醉鱼草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中国地方鸡的群体结构和保护优先权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超群 蔡钊 +5 位作者 胡晓玉 魏梦雅 王克君 赵姝灿 李文婷 康相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91-95,共5页
[目的]旨在对中国本土鸡品种群体结构和保护优先权进行分析,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收集了8个品种、共96个个体的重测序数据。通过主成分PCA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及近交和遗传距离分析来了解群体结构,计算去除每个品种后总... [目的]旨在对中国本土鸡品种群体结构和保护优先权进行分析,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方法]收集了8个品种、共96个个体的重测序数据。通过主成分PCA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及近交和遗传距离分析来了解群体结构,计算去除每个品种后总体基因和等位基因多样性的增减、模拟计算品种对具有最大基因多样性和最大等位基因多样性合成群体的贡献占比,进而系统评估品种保护优先权。[结果]所研究的品种可分为4个集群,其中藏鸡与其他品种分化最高,其自身分为2个亚群,其他品种则分为南北2个集群。藏鸡对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文昌鸡和瑶鸡,此三者应考虑作为优先保护的品种。[结论]该研究结果将可为地方鸡品种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保护优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0K SNP芯片评估广东省四类地方猪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 被引量:1
17
作者 程昕琰 王诗媛 +6 位作者 吉叶标 黄思秀 杨杰 孟繁明 张茂 蔡更元 刘琅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64-5477,共14页
旨在揭示广东省4类重点保护地方猪种的保种情况,评估其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信息,辅助保护和利用地方猪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2023年采集自6个保种场的广东省4类地方猪共488头(新丰板岭大花白猪92头、新丰板岭蓝塘猪34头、紫金东瑞蓝塘猪6... 旨在揭示广东省4类重点保护地方猪种的保种情况,评估其保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信息,辅助保护和利用地方猪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2023年采集自6个保种场的广东省4类地方猪共488头(新丰板岭大花白猪92头、新丰板岭蓝塘猪34头、紫金东瑞蓝塘猪68头、乐家庄小耳花猪77头、壹号食品小耳花猪109头、北礤粤东黑猪108头)。使用50K SNP芯片对比了包括欧洲野猪、瘦肉型猪、其他华南地方猪以及其他中国地方猪在内的41个地方猪品种,共2144头。质控后保留20590个SNPs位点。对广东4类地方猪种保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血缘纯度、亲缘关系以及家系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新丰板岭大花白猪的近交系数(F值)为0.409,观测杂合度(Ho)为0.181,期望杂合度(He)为0.172,连续纯和片段(ROH)长度为475.81 Mb,连锁不平衡(LD)长度为467.88 kb,平均F_(ROH)值为0.212,保种场内分为5个家系;新丰板岭蓝塘猪的F值为0.316,Ho为0.210,He为0.189,ROH长度为441.76 Mb,LD长度为475.78 kb,F_(ROH)值为0.201,分为4个家系;紫金东瑞蓝塘猪的F值为0.239,Ho为0.233,He为0.218,ROH长度为224.13 Mb,LD长度为463.53 kb,F_(ROH)值为0.100,分为5个家系;乐家庄小耳花猪的F值为0.319,Ho为0.208,He为0.221,ROH长度为262.62 Mb,LD长度为460.88 kb,F_(ROH)值为0.117,分为7个家系;壹号小耳花猪的F值为0.435,Ho为0.173,He为0.171,ROH长度为113.41 Mb,LD长度为418.59 kb,F_(ROH)值为0.051,分为6个家系;北礤粤东黑猪的F值为-0.028,Ho为0.314,He为0.300,ROH长度为247.47 Mb,LD长度为467.88 kb,F_(ROH)值为0.110,分为5个家系。对各保种群体血缘组成进行分析,除粤东黑猪群体血缘仍大量受瘦肉型猪血缘影响,平均中国猪血缘比例为69.37%,其他4个群体均受瘦肉型群体血缘影响较小,血缘较纯,平均中国猪血缘比例大于90%,保种情况较好。综上,广东省各地方猪保种场后期应加强对地方猪的扩繁和选育工作,在保持血缘纯度稳定的情况下,降低近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方猪 SNP芯片 保种 遗传多样性 群体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资源冷杉种群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美玲 刘其武 +4 位作者 杨相伦 陈鹏 张荣华 罗至柔 肖化顺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掌握资源冷杉野生种群生长现状,是制定种群保育措施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样地和样方调查方法,对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种群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了现存资源冷杉种群的数量分布、生境特征、群落结构... 掌握资源冷杉野生种群生长现状,是制定种群保育措施与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用样地和样方调查方法,对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种群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了现存资源冷杉种群的数量分布、生境特征、群落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胸径树高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结果表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生态区的资源冷杉野生植株数量为106株(不包括幼苗);其分布区域的海拔1 450~1 900 m,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年平均温度9.5~14.5℃,年均降雨量1 218~2 018 mm,年均相对湿度79.2%~85.6%;现有种群的群落结构完整,具有明显的乔灌草分层;年龄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不同种群的胸径树高差异显著(P<0.05)。结合现存资源冷杉存在的更新繁育问题,从增加种群数量、改善种群群落结构与年龄结构三个方面提出了资源冷杉种群的保育对策,为南方地区资源冷杉种群的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冷杉 种群 年龄结构 保育对策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昭通杜鹃种群状况初步调查
19
作者 钱颖 吴太平 +1 位作者 赵子蛟 马永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71-72,116,共3页
昭通杜鹃(Rhododendron tsaii)于2021年列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新分布记录,为掌握该保护区内昭通杜鹃的种群及分布状况,于2022年3—8月采用访问、踏查、实地调查及面积测量等方法,初步查... 昭通杜鹃(Rhododendron tsaii)于2021年列入《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名录》,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新分布记录,为掌握该保护区内昭通杜鹃的种群及分布状况,于2022年3—8月采用访问、踏查、实地调查及面积测量等方法,初步查清昭通杜鹃在该地的分布及种群状况。结果显示:昭通杜鹃空间上分布于大山包集镇南侧的4个地块;种群分布面积3022.24 m 2;种群数量共计550丛,其中健康223丛,亚健康207丛,不健康120丛,单株幼树2株;成苗率低、种群面积狭小,鼠害、干旱等是昭通杜鹃繁衍的主要威胁因子;受限于空间分布狭窄,且处于人为干扰较频繁的区域,严重威胁着昭通杜鹃的生存,急需采取相关保护措施;现有文献资料表明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昭通杜鹃已知种群数量最大的分布地。基于上述结果,建议相关部门采取就地、近地保护措施,在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昭通杜鹃保护示范小区,进行严格保护,以恢复其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昭通杜鹃 数量分布 保护示范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假韶子种子发芽特性及迁地保护的生长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洪文君 刘俊 +1 位作者 王炳宇 曾德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为了解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e的适生区域,培育种子苗,并把野外自然种群更新小苗迁至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保护地块,观测种子苗和野外更新苗生长及进行物候监测。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200 mg·L^(-1)植物生长调... 为了解海南假韶子Paranephelium hainanense的适生区域,培育种子苗,并把野外自然种群更新小苗迁至三亚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保护地块,观测种子苗和野外更新苗生长及进行物候监测。结果表明,(1)质量浓度为200 mg·L^(-1)植物生长调节剂双吉尔GGR提高海南假韶子种子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为43.3%和92.31%。(2)6 a生的生长监测结果显示,迁地保护的两种类型苗木成活率均在95%以上,野外林下更新幼苗和种子苗的苗高和地径净生长量均随着苗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者的平均苗高年生长量为54.81 cm,平均地径年生长量为5.89 mm;后者的平均苗高年生长量为48.75 cm,平均地径年生长量为3.72 mm。在第3年—第6年期间,海南假韶子保持着较高的高增长、冠幅增长和地径增长。(3)通过物候观察,海南假韶子2个自然种群幼苗已经在迁地保护区开花结果,始花年龄为5年,花期2月底—4月,果期5—7月,其花期和果期均比野外植株早一些。基于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假韶子的迁地保护取得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小种群 海南假韶子 迁地保护 种子发芽特性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