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i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n-22Al alloy after ECAP
1
作者 AZAD Bahram EIVANI Ali Reza SALEHI Mohammad Tagh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703-3714,共12页
The effect of Ti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n-22Al eutectoid alloy with 0.15 wt%Ti was investigated.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i changes the morphology of n phase in the alloy.... The effect of Ti addi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n-22Al eutectoid alloy with 0.15 wt%Ti was investigated.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i changes the morphology of n phase in the alloy.Addition of Ti to Zn-Al alloy caused the formation of Ti(Zn,Al)_(3);phase.Before applying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two times of homogenization treatment were conducted on the alloy.After secondary homogenization,the microstructure consisted of a homogeneous and fine mixture ofαand n phases and the as-cast lamellar structure removed.After homogenization,ECAP was carried out on Ti-containing Zn-22Al alloy.The fraction of high angle grain boundari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CAP passes.The average grain size reduced from 930 nm after secondary homogenization to 380 nm after 8 passes of ECAP.The texture of the alloy also changed by applying ECAP.Maximum elongation to failure of the homogenized alloy was 135%at a strain rate of 10^(-5)s^(-1)which enhanced to a maximum of 405%at a strain rate of 10^(-3)s^(-1)after 8 passes of ECAP.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by conducting ECAP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asses the hardness decreases,which indicates work-softening behavior due to dynamic recovery/recrystal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Al eutectoid alloy Zn-Al-Ti alloy ECAP process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加工及T6处理对Al-Si-Fe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陈胜迁 郑志斌 +2 位作者 宋新华 唐辉 杨壹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8-176,共9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测试等研究了搅拌摩擦加工及T6处理对Al-Si-Fe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搅拌摩擦加工后,合金中的富铁相和共晶硅由粗大的板条状转变成细小的颗粒状和短棒状。其中,富铁相的平均长...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伸测试等研究了搅拌摩擦加工及T6处理对Al-Si-Fe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搅拌摩擦加工后,合金中的富铁相和共晶硅由粗大的板条状转变成细小的颗粒状和短棒状。其中,富铁相的平均长度和长径比分别降低了96.5%和81.5%,细化效果优于共晶硅。T6处理后,富铁相和共晶硅发生了明显的圆整化和球化,基本消除了尖角、平直等轮廓,形状系数进一步提高。同时,富铁相中的Fe/Si比例降低,促进了富铁相类型的转变。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富铁相和共晶硅的长径比均略有降低,而富铁相的面积分数和长度略有降低,这是Fe、Si在基体中的溶解造成的。T6处理后,合金的强度显著提高,但塑性降低。当固溶时间为3 h时,合金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300 MPa、230 MPa和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摩擦加工 AL-SI-FE合金 富铁相 微观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强化机理及其在航空构件上的应用
3
作者 曹晓蝶 李莹华 +6 位作者 杨玉奇 丁旺旺 陈俊 吴嘉俊 赵吉宾 乔红超 赵永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5,共15页
航空构件因服役环境恶劣、应力条件复杂等因素,常常发生疲劳断裂,这严重影响了航空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因其具有在材料表层引入超过1 mm的微观组织形变层和残余压应力层,并能极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金属零部件... 航空构件因服役环境恶劣、应力条件复杂等因素,常常发生疲劳断裂,这严重影响了航空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因其具有在材料表层引入超过1 mm的微观组织形变层和残余压应力层,并能极大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金属零部件的疲劳寿命等特点,自诞生之日起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生产和修理中实现了批量化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首先概述了激光冲击强化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激光冲击强化对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的影响,揭示了激光冲击强化在提升金属零部件残余压应力、硬度、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和微观组织演变主要得益于激光冲击强化过程中等离子体诱导冲击波的应力效应,并就其微观组织演变过程总结激光冲击强化机制。此外,将深入讨论激光冲击强化在典型航空零部件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航空结构件的激光冲击强化特点与研究进展,探讨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提升航空发动机系统安全可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旨在为进一步提升航空部件的综合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强化 航空构件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级电子发射用Cu-2.8Be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
4
作者 方希悦 陈诗典 +8 位作者 赵志雅 韩坦 朱戴博 邓战满 唐超 刘芷瑞 万筑 侯倩 朱文铭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通过热压缩试验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次级电子发射用Cu-2.8Be合金在680~830℃以及0.01~10 s^(-1)范围内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和组织演变。基于Arrhenius本构方程和动态材料模型构建了热加工图,得到合金最佳加工区间为:温度770... 通过热压缩试验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次级电子发射用Cu-2.8Be合金在680~830℃以及0.01~10 s^(-1)范围内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和组织演变。基于Arrhenius本构方程和动态材料模型构建了热加工图,得到合金最佳加工区间为:温度770~830℃、应变速率对数值-1.0~0.25。合金热激活能Q为231.17 kJ/mol。EBSD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再结晶晶粒生长时间缩短,导致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加工硬化程度和位错密度逐渐增大,促进粒子激发形核,动态再结晶程度增加,导致变形后合金组织中高角度晶界比例上升,平均位错密度下降,核平均取向差(KAM)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铜合金 次级电子发射 Arrhenius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热变形 组织演变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特性的12Cr1MoVG钢早期蠕变损伤诊断
5
作者 张皓琦 沈正祥 +5 位作者 张月莹 王杜 俞鑫 徐佳敏 余志远 孔凡玉 《材料科学与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87,共10页
材质劣化是锅炉主蒸汽管道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快速定量化表征以蠕变损伤为主的性能劣化问题,明确性能退化遵循的规律,是主蒸汽管道高温蠕变损伤检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主蒸汽管道12Cr1MoVG钢在580℃、110 MPa条件下出现的高温... 材质劣化是锅炉主蒸汽管道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快速定量化表征以蠕变损伤为主的性能劣化问题,明确性能退化遵循的规律,是主蒸汽管道高温蠕变损伤检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主蒸汽管道12Cr1MoVG钢在580℃、110 MPa条件下出现的高温蠕变损伤问题,采用磁矫顽力测定法和磁巴克豪森噪音法对不同损伤程度的蠕变试样进行检测,获取不同蠕变状态下相对应的磁参量特征值,并结合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EBSD)技术分析了不同蠕变状态下12Cr1MoVG钢的微观组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磁参量特征值对12Cr1MoVG钢组织微尺度损伤变化非常灵敏,可作为预测材料早期蠕变损伤的判断指标,将磁信号突变位置视作可能率先发生蠕变断裂的位置,并以此对后期出现的蠕变裂纹提前预警,为主蒸汽管道高温损伤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蠕变损伤 主蒸汽管道 磁矫顽力测定法 磁巴克豪森噪音法 微观组织演化 损伤状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奥氏体不锈钢流变行为预测及热加工性研究
6
作者 黄健 庞宗旭 +3 位作者 张建平 王勇 赵宝纯 王铁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190,共10页
为了使高碳奥氏体不锈钢轧制后晶粒分布均匀,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范围为90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真应变为0.69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得到高温变形时的软化机制,通过Johnso... 为了使高碳奥氏体不锈钢轧制后晶粒分布均匀,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范围为900~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真应变为0.69条件下进行压缩试验。根据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得到高温变形时的软化机制,通过Johnson-Cook(JC)模型实现流变应力的精确预测,并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理论建立了该钢的热加工图,得到最佳的热加工工艺窗口。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低于1050℃时,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共同控制材料的软化,变形温度高于1050℃时材料的软化由动态再结晶主导。基于修正JC模型构建了316H不锈钢本构模型,预测值的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AARE为6.1%,相关系数R为0.977,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不同真应变建立的热加工图表明,材料的失稳区位于高温高应变速率和低温全应变速率区域,且随着应变量的增加,低温失稳区面积减小。大应变(0.69)下的最佳热加工区域对应于温度范围为1057~12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2 s^(-1),在1100℃-0.01 s^(-1)时的峰值效率为0.422。在该区域中,原来锻后的粗大晶粒可以被均匀细小再结晶粒取代,说明动态再结晶造成了高的功率耗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卡传动轴用高强7075铝合金热流变行为及径向锻造微观组织演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超 赵升吨 +3 位作者 邢轲 郑文浩 李坤 王永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35,共12页
为研究重型卡车轻量化传动轴用高强7075铝合金在径向锻造时的热变形行为,将大直径7075铝合金挤压棒料预热退火后,取样进行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等温压缩试验。分别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对应变强化及软化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中大型7075铝合... 为研究重型卡车轻量化传动轴用高强7075铝合金在径向锻造时的热变形行为,将大直径7075铝合金挤压棒料预热退火后,取样进行了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等温压缩试验。分别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对应变强化及软化的影响,构建了适用于中大型7075铝合金传动轴热加工的改进Hansel-Spittel本构模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理论获得了7075铝合金的热加工图,并据此分析了7075铝合金棒料在典型径向锻造工艺中的组织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改进Hansel-Spittel模型能更准确地模拟预热退火态7075铝合金的峰值和稳态流变应力,预测值与试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2.71%;7075铝合金在温度为350~450℃、应变速率为0.01~10 s^(-1)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热加工稳定性,高温及低应变速率的变形条件有利于材料的微观组织演化;预热退火态7075铝合金棒料在经过截面收缩率为55.6%的径向锻造工艺和T6热处理后,原始板条晶粒转变为细化大转角晶粒组织,抗拉强度提高至651 MPa,延伸率提高至12.5%,综合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卡车轻量化 7075铝合金 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径向锻造 微观组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ot compression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purity silver
8
作者 YAO Ying-jun WEN Jing +3 位作者 YAN Shuai-jiang WANG Ri-chu PENG Xiang CAI Zhi-y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6期2051-2070,共20页
High-purity silver(Ag)is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electronics,aerospace,and other advanced industrie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electrical conductivity,and machinability.However,the prohibitive material... High-purity silver(Ag)is extensively utilized in electronics,aerospace,and other advanced industries due to its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electrical conductivity,and machinability.However,the prohibitive material cost poses substantial challenges for optimizing therm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through repetitive experimental trials.In this work,hot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on high-purity silver were conducted using a Gleeble-3800 thermal simulator.The high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behaviors,dynamic recovery(DRV)and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DRX)of high-purity silver were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an Arrhenius constitutive equation and developing thermal processing maps.The results show that plastic instability of high-purity silver occurs at high strain rates and the optimized hot processing parameters are the strain rate below 0.001 s^(−1) and the temperature of 340−400℃.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exhibit that DRV prefers to occur at lower deformation temperatures(e.g.,250℃).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low stacking fault energy of high-purity silver,which facilitates the decomposition of dislocations into partial dislocations and promotes high-density dislocation accumulation.Furthermore,DRX in high-purity silver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nounced with increasing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hes saturation at 3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urity silver deformation behavior dynamic recovery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processing map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合金塑性加工成形与组织调控方法综述
9
作者 张士宏 刘家旭 +4 位作者 张海燕 甘洪岩 叶能永 宋鸿武 程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91,共18页
针对高温合金零部件的精密成形制造由于工艺复杂、成形效率和精度低,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成形精度难以协同控制的问题,采用组织调控和成形工艺优化作为实现高温合金零部件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高温稳定相,δ相常... 针对高温合金零部件的精密成形制造由于工艺复杂、成形效率和精度低,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成形精度难以协同控制的问题,采用组织调控和成形工艺优化作为实现高温合金零部件成形成性一体化制造的有效手段。作为一种高温稳定相,δ相常出现于塑性变形及热处理过程中,其析出量与形貌影响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因为零件结构及服役条件的差异,所要求的组织、性能和采取的制备工艺也不尽相同。介绍了环类、盘类及叶片类3类典型的GH4169合金零件的塑性加工技术,同时引出δ相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继而对δ相的析出、球化和溶解等演化行为及其对合金变形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4169合金 塑性成形工艺 组织演化 Δ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锻造工艺对航空用钛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海燕 储双杰 +1 位作者 张启飞 毛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2,共20页
钛合金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等领域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但因其冷塑性能差、加工难度大,故常采用热加工来成形钛合金,如模锻等。净成形或近净成形技术是获得高性能钛合金部件的重要成形方法,并已在飞机大型结构件加工生产中得到了良好的... 钛合金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等领域的高性能结构材料,但因其冷塑性能差、加工难度大,故常采用热加工来成形钛合金,如模锻等。净成形或近净成形技术是获得高性能钛合金部件的重要成形方法,并已在飞机大型结构件加工生产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系统综述了航空用钛合金不同锻造成形工艺间的差异,归纳了锻造工艺参数对钛合金微观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明确了钛合金在锻造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机理、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拉伸及疲劳断裂机理,结合不同锻造成形工艺的特点及现存的不足,展望了钛合金在热加工方面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钛合金锻造工艺的开发与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锻造工艺 工艺参数 微观组织演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热轧过程中组织演变和性能控制机理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美晨 储双杰 +3 位作者 梁高飞 张启飞 赵海燕 毛博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共22页
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轧件特点,将TC4钛合金产品分为板带箔材和管棒材,归纳了这些产品常见的加工技术;综合评述了晶粒细化、织构演变和相组分再分配等行为对TC4钛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总结不同的热轧温度及变形量等轧制工... 以TC4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轧件特点,将TC4钛合金产品分为板带箔材和管棒材,归纳了这些产品常见的加工技术;综合评述了晶粒细化、织构演变和相组分再分配等行为对TC4钛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总结不同的热轧温度及变形量等轧制工艺对TC4钛合金组织的影响,评估了性能、组织匹配性较好的相关参数;围绕TC4钛合金板材在热轧过程中出现的轧制变形不均匀、裂纹和塑性流动失稳等缺陷,阐述了这些缺陷的形成机理;考虑到数值模拟在钛合金热加工成形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TC4钛合金不同尺度下数值模拟特点;展望了TC4钛合金热轧工艺及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热轧 组织演变 工艺参数 缺陷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82-T1铝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
12
作者 钱成 张庆彪 +2 位作者 单强超 李祖来 肖寒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58,共11页
为了深入探究6082-T1铝合金热变形的微观机制,如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微观机制、晶粒细化行为以及其对最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82-T1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420~510℃,应变速率0.1~10 s^(-1... 为了深入探究6082-T1铝合金热变形的微观机制,如动态再结晶过程的微观机制、晶粒细化行为以及其对最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082-T1铝合金进行热压缩试验,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420~510℃,应变速率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基于Arrhenius双曲正弦本构关系建立本构方程,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建立了热加工图,并研究了微观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6082-T1铝合金在合适变形温度区间中,随着温度升高,小角度晶界逐渐转变为大角度晶界,为再结晶提供形核场所,从而增加再结晶晶粒的含量,再结晶的形核和长大消除了合金的晶格畸变,晶粒取向更有利于滑移,从而导致变形抗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82-T1铝合金 本构方程 热加工图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成型工艺对制约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观点
13
作者 闫钊鸣 张治民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4-1091,共8页
镁及其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结构金属,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以及3C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国家“双碳”战略、保障经济建设与国防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加工成型工艺是镁产品制备与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镁及其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的结构金属,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交通运输以及3C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促进国家“双碳”战略、保障经济建设与国防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加工成型工艺是镁产品制备与镁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常用的镁合金加工方法主要包含了液态成形、固态成形、增材制造、焊接等,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着能耗高、经济性低、稳定性与均匀一致性差的问题,如何从源头解决成分均匀控制难题、提升加工经济性与稳定性是获得高品质镁合金的关键,而其内在科学问题是掌握加工过程中的微纳组织演变规律、强韧化机制,明晰成形缺陷的成因、演化规律,掌握合金成分高效检测及精准调控方法,基于此,可有效实现镁产品的高效低成本制造,并建立相关的测试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产业发展 加工成型 低成本制造 均匀控制 组织演变 强韧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饱水软化过程微观结构演化的临界判据 被引量:51
14
作者 刘镇 周翠英 +1 位作者 朱凤贤 张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1-666,共6页
针对红层软岩遇水软化问题,在已开展的粉砂质泥岩饱水软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从建立软岩微观结构模型出发,定量化研究软岩软化的力学机制。首先将描述粉砂质颗粒特性的结构元件引入到M.Tuller、D.Or提出的黏土矿物微结构模型中,提出了软... 针对红层软岩遇水软化问题,在已开展的粉砂质泥岩饱水软化试验结果的基础上,从建立软岩微观结构模型出发,定量化研究软岩软化的力学机制。首先将描述粉砂质颗粒特性的结构元件引入到M.Tuller、D.Or提出的黏土矿物微结构模型中,提出了软岩微观结构组合元件;然后结合软岩饱水软化试验中微观结构测试结果,考虑天然状态软岩微观结构的基本类型特征,建立了描述粒状结构与致密条块状结构软岩的两类典型微观结构单元;在此基础上,采用重整化群方法,分别建立了两类软岩软化的重整化模型,并基于重整化原理,分析了软岩软化过程微观结构演化的临界判据,搭建了软岩微观结构与其力学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对比软岩饱水软化过程力学性质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开展软岩软化全过程定量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软化过程 微观结构 演化 临界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胶结砂岩遇水软化过程细观结构演化及断口形貌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纪洪广 蒋华 +4 位作者 宋朝阳 刘志强 谭杰 刘阳军 武亚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3-999,共7页
对西部鄂尔多斯红庆河矿区的弱胶结砂岩采用饱水实验、SEM扫描电镜、QEMSCAN扫描电镜和力学实验等试验手段,分析其软化过程细观结构演化及其细观断裂形貌和断裂机理。研究表明:弱胶结砂岩的成岩特性决定了其遇水软化、崩解的特性与其矿... 对西部鄂尔多斯红庆河矿区的弱胶结砂岩采用饱水实验、SEM扫描电镜、QEMSCAN扫描电镜和力学实验等试验手段,分析其软化过程细观结构演化及其细观断裂形貌和断裂机理。研究表明:弱胶结砂岩的成岩特性决定了其遇水软化、崩解的特性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密切相关;证实了弱胶结砂岩遇水软化过程中细观结构破坏的主要方式为胶结物质的破坏,且发生破断的位置为物颗粒与颗粒的接触界面或者颗粒与胶结物质之间界面;弱胶结砂岩的宏观力学行为主要由颗粒间接触决定,当边界荷载发生变化时,砂岩的最终断口发生在黏土胶结物上及其与矿物颗粒的交界处,少数发生在矿物颗粒上,颗粒体系内部结构的变化总体上可以分为颗粒破碎、颗粒或颗粒簇脱离母体结构、沿颗粒裂纹扩展及微裂隙呈弥散分布、胶结物质破坏等四大类;胶结物质力学性质是其破坏形式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研究弱胶结砂岩变形破坏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砂岩 软化过程 细观结构 演化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组织特征对充型过程中初生相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谭建波 李增民 +4 位作者 郭莉军 樊金玲 侯文杰 胡映勇 邢书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16-1223,共8页
采用电磁搅拌法制备具有不同微观初始组织特征的半固态合金熔体,利用半固态挤压铸造法铸造螺旋线试样,使用定量金相技术分析试样的初始组织、成形的螺旋线试样不同长度上的初生相微观组织特征参数(固相率、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研究半... 采用电磁搅拌法制备具有不同微观初始组织特征的半固态合金熔体,利用半固态挤压铸造法铸造螺旋线试样,使用定量金相技术分析试样的初始组织、成形的螺旋线试样不同长度上的初生相微观组织特征参数(固相率、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研究半固态合金熔体充型过程中初生相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初生固相率在充型的沿程流动过程中变化较小;初生相的晶粒尺寸、形状因子沿充型长度呈现波浪形变化,波峰和波谷出现的位置与充型长度没有明确的关系;充型后初生相晶粒尺寸的变化幅度与充型前半固态合金熔体初生相晶粒尺寸的大小有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组织 组织演变 半固态 充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尔格冷轧无缝钢管成形过程组织演变过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楚志兵 张铎 +3 位作者 魏栋 双远华 黄庆学 刘人怀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3-170,共8页
皮尔格冷轧技术作为冷轧无缝金属管材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截面累积变形量大及加工精度高等特点,以LG–60皮尔格冷轧管机轧制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皮尔格冷轧成形的影响规律。结... 皮尔格冷轧技术作为冷轧无缝金属管材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具有材料利用率高、截面累积变形量大及加工精度高等特点,以LG–60皮尔格冷轧管机轧制304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分析不同轧制工艺参数对皮尔格冷轧成形的影响规律。结合轧制实验,截取管材不同的变形段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仪分析研究了皮尔格冷轧过程中钢管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所使用工艺参数条件均可以满足管材的塑性变形要求,但在轧制过程中极有可能形成裂纹或其他缺陷。因此通过对皮尔格冷轧仿真过程中轧制力、管材等效应力、残余应力以及外径回弹量等关键参数分析,获得基于送进量、回转角和Q值最优工艺参数,同时,发现轧制过程中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试样内部产生了大量位错,晶粒发生了碎化,晶粒尺寸减小,轧制过程中有奥氏体γ相转变为-马氏体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 工艺参数 数值仿真 微观结构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有限元法在金属轧制过程中组织演化模拟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璐 王照旭 +1 位作者 王辅忠 鄂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2,共5页
介绍了塑性有限元法在金属轧制过程中组织演化模拟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包括刚塑性有限元法和弹塑性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通过物理冶金模型有限元模拟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与有限元结合进行轧制过程多尺度综合模拟;利用晶体塑... 介绍了塑性有限元法在金属轧制过程中组织演化模拟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包括刚塑性有限元法和弹塑性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通过物理冶金模型有限元模拟轧制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元胞自动机与有限元结合进行轧制过程多尺度综合模拟;利用晶体塑性有限元研究轧制过程中成形极限、取向织构和空洞长大行为等。最后展望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有限元法 轧制过程 组织演化 仿真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锻成形过程微观组织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君 刘郁丽 +1 位作者 杨合 高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5,共3页
介绍了金属热锻成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的数学模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金属热锻成形过程中微观组织模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热锻成形 微观组织演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变形材料薄壁筒形件强力旋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刚要 张冉阳 +3 位作者 郭正华 涂善俊 王恩乐 冯占荣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85-90,共6页
高强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比强度高的难变形材料薄壁筒形件是航空、航天和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高强、轻量化结构件。然而,此类薄壁壳体零件强力旋压成形是一个多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集三维连续局部变形、非均匀变形及非稳态等... 高强铝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比强度高的难变形材料薄壁筒形件是航空、航天和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高强、轻量化结构件。然而,此类薄壁壳体零件强力旋压成形是一个多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集三维连续局部变形、非均匀变形及非稳态等特点于一体的复杂成形过程。从难变形材料的可旋性、变形行为与制件的缺陷分析、组织性能和工艺模具的优化设计几个方面综述了薄壁筒形件强力旋压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变形材料 筒形件强力旋压 可旋性 组织演变 工艺模具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