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楚县干旱区不稳定耕地评价体系构建与类型划分
1
作者 孙廷廷 杨志莹 +2 位作者 罗浩 贾宏涛 单娜娜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7-36,共10页
以巴楚县为研究区,基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标准,遵循综合性、层次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原则选取指标,构建不稳定耕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不稳定耕地类型。结... 以巴楚县为研究区,基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关标准,遵循综合性、层次性、代表性、可获得性原则选取指标,构建不稳定耕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rcGIS10.8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划分不稳定耕地类型。结果表明,巴楚县不稳定耕地主要受生态安全性、生产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可行性3个方面13个因素的影响;巴楚县不稳定耕地有34 827.64 hm^(2),占耕地面积的24.15%,集中分布于巴楚县西南部及中部;巴楚县不稳定耕地分为生产不稳定型、生态不稳定型、社会经济不稳定型和混合不稳定型,分别占不稳定耕地总面积的1.50%、81.70%、14.82%和1.98%;巴楚县不稳定耕地面积较大,主要受盐渍化和荒漠沙化影响,可通过完善灌排系统和农田基础设施、加强防护林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法提高耕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耕地 干旱区 评价指标 分类体系 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 巴楚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子分析
2
作者 王炎强 王悦 成驰 《农学学报》 2025年第6期32-4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耕地生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各影响因子逐年的变化情况及主要障碍因子,为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保护提供建议。依据2011—2020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河北省耕...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北省耕地生态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各影响因子逐年的变化情况及主要障碍因子,为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保护提供建议。依据2011—2020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构建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此系统评估该省在此期间耕地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制约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河北省的耕地生态安全综合水平从“临界安全”等级上升至“较安全”等级,整体上显示出上升趋势;(2)河北省耕地生态安全分为2011—2017年、2017—2020年2个阶段,第一阶段受农药、化肥和农膜的影响导致安全指数下降;第二阶段农业向高层次的绿色发展转型,安全指数上升;(3)2011—2020年主要障碍因素由有效灌溉面积比、第一产业比重及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强度转变为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第一产业比重。基于此,提出发展绿色农业、加大耕地治理投入、控制人口增长、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民众耕地保护意识等改善耕地生态安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障碍因子 影响机制 指标评价体系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城郊农田生态服务价值的中心城区生态安全网络重构 被引量:5
3
作者 彭李智 胡石元 +3 位作者 张金亭 周恒 石庆翠 吴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01-5815,共15页
针对中心城区日益凸显的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冲突问题,借鉴田园城市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利用城郊高生态价值农田细化城市生态安全网络,构建“三生”空间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的方法。利用防城港市遥感影像、国土调查和社会经... 针对中心城区日益凸显的农业、生态、城镇三类空间冲突问题,借鉴田园城市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利用城郊高生态价值农田细化城市生态安全网络,构建“三生”空间协调有序的国土空间格局的方法。利用防城港市遥感影像、国土调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在城郊耕地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评价结果修正的当量因子法评估其农田生态价值。进一步利用InVEST、MSPA及MCR模型初步构建市域生态安全网络,再将高生态价值农田作为临时生态节点完成网络重构,并进行对比分析。以重构的新网络指导中心城区的规划分区优化,并对市域和中心城区两级生态网络要素的空间管控规则及联合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1)防城港市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价值为35540元/hm^(2),高生态价值农田较均匀的环城分部。(2)重构后的网络新增34个临时节点和51条绿带,延长48.425 km,增加808.89 hm^(2)生态源。(3)新网络能有效引导中心城区形成圈层发展结构,较原网络在连通性、有效性、稳定性上均有所提升。研究结果为注重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区域空间格局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综合评价 当量因子法 生态安全网络重构 田园城市理论 临时生态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毛乌素沙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古藞山 陈皓锐 +4 位作者 鹿海员 郑和祥 田小强 敖畅 曾文治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37,共10页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 毛乌素沙地地区作为我国生态治理成功有效的典型区域,相较于其他主要沙漠、沙地而言,具有资源丰富、水热配合好等优点,同时也是受到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威胁较大的生态脆弱区,如何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协调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当地所需解决的首要难题。以内蒙古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生态安全的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投影寻踪法计算综合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值,引入障碍度模型遴选地区承载力优势指标与劣势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资源-生态-社会系统耦合发展现状。结果表明:2000年至今毛乌素沙地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总体时间上呈现曲折上升趋势,但仍有提升空间,在空间上形成了“南北高,中心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期间地下水供水能力、灌溉水利用系数和三产用水定额等是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主要“优势指标”,而人口、灌溉面积以及城镇化率则是阻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关键“劣势指标”,地区内各旗县耦合协调度从“十五”规划至今一直在中等水平范围内浮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投影寻踪法 生态安全 障碍度模型 耦合协调度模型 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艳霞 邱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8-265,共8页
[目的]揭示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厘清其演绎规律,助力黄河流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方法]基于2012—2021年统计数据,选取黄河流域58市州为研究单元,通过PSR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黄河流域... [目的]揭示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化特征并厘清其演绎规律,助力黄河流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方法]基于2012—2021年统计数据,选取黄河流域58市州为研究单元,通过PSR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了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绎规律,运用莫兰指数揭示其空间自相关问题,最后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探究了其未来趋势。[结果](1)时间序列演化上,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整体水平不高但呈现逐年向好的发展态势,10年间经历了从“敏感级”向“良好级”的提升;(2)空间格局演化上,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呈现“大杂居,小聚集”的特征,始终表现出“下游最优、中游次之、上游最差”的阶梯状分布格局;(3)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存在明显空间正相关,集聚特征显著,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下游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中上游青海、甘肃、陕西部分地区;(4)2022—2025年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将保持平稳上升,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将保持在“良好级”。[结论]黄河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持续向好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流域沿线地区应持续促进土地生态系统治理与联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黄河流域 熵权TOPSIS模型 灰色预测GM(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高 田建林 +1 位作者 曾婷 张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60-67,共8页
为揭示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状况,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分析2010—2020年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PSR模型,选取17个指标建立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2... 为揭示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安全状况,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分析2010—2020年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运用PSR模型,选取17个指标建立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估2011—2021年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2010—2020年,耕地、林地、草地是张家界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水域、建设用地占比较少;2010—2020年,张家界市土地利用变化较明显,除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外,耕地、草地和水域用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011—2021年,张家界市土地生态安全各子系统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0.3244上升至0.7442,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变化过程,土地生态环境问题有所改善,但距离理想安全状态仍有一定差距,在未来生态环境工作中,要针对性地处理阻碍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补齐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评价 PSR模型 张家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倾角灰岩三轴力学特性分析
7
作者 魏寅平 李飞 +1 位作者 段国勇 宋妍霖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49-655,共7页
自2003年三峡库区启动蓄水工程以来,位于巴东库地段的地震频发态势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地震多集中在高桥断裂区域,经初步研究,地震活动与该地段由陡及缓的犁式断层构造密切相关。为了深入探究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对地震触发机... 自2003年三峡库区启动蓄水工程以来,位于巴东库地段的地震频发态势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些地震多集中在高桥断裂区域,经初步研究,地震活动与该地段由陡及缓的犁式断层构造密切相关。为了深入探究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对地震触发机制的影响,本文基于库区高桥断裂的构造特征,在岩样中设计了具有不同定倾角和变倾角节理的模型,并开展了室内三轴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灰岩岩样的力学特性和破坏特征受到岩样节理面形态的影响,包括单一角度倾角和变倾角节理面。通过引入变倾角节理的灰岩岩样并结合力学分析,发现沿着节理面滑动时的剪应力不断积累,导致内部应力集中,破坏时在较大倾角向较小倾角转变的地方产生明显的水平向裂纹。在岩样的“节理倾角较缓区域”更易产生次生裂纹。本文提出了计算变倾角节理面剪应力的方法。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库区高发地震区域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通节理 岩石力学 三轴试验 变形破坏分析 变倾角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
8
作者 陈知椿 彭玉玲 梁嘉毅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5-42,共8页
以湖北省为例,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法、综合指数法、障碍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湖北省2015—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分析,基于GIS对研究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2022—2027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趋... 以湖北省为例,综合运用PSR模型、熵权法、综合指数法、障碍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等方法对湖北省2015—2021年土地生态安全及主要影响因子进行评价分析,基于GIS对研究区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预测2022—2027年土地生态安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快速增长,只在2016年、2019年因经济大环境、自然灾害与突发传染病有所下降,2021年已达到较安全区间;研究期间湖北省土地结构较合理,未发生明显改变,仍有上升空间,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红线得到严守但耕地面积的保持工作仍然不容忽视;障碍度从响应层转至压力、状态层,主要限制因子转移为人口密度、城镇化率、耕地面积比重,这是今后调控的重点;2022—2027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将保持较安全,之后可能突破至安全,发展趋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预测 PSR模型 熵权法 障碍度模型 GM(1 1)模型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77
9
作者 张凤荣 郭力娜 +3 位作者 关小克 史娟 徐艳 张杰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14,共6页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忽视生态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基于生态安全性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资料论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 研究目的:针对当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偏重于可耕性而忽视生态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基于生态安全性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资料论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结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中不断出现耕地退化问题,说明目前中国耕地已开发过度,若忽视生态安全问题继续开发,新增耕地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退化威胁。对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不能只注重对耕作可行性的评价,还应考虑开发的生态可行性。因此,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中应该增加生态安全准则,确保开垦后不发生土地退化及其引发的生态问题。将生态用地作为限制性因素,不列入耕地后备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后备资源 评价指标 生态安全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 被引量:96
10
作者 曹新向 郭志永 雒海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和体系,介绍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生态... 生态安全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核心和基础,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构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研究内容和体系,介绍了土地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土地生态安全维护与管理、土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等方面提出了区域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土地资源 持续利用 生态安全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区县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72
11
作者 曲衍波 齐伟 +1 位作者 商冉 李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4,共7页
研究目的: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TM遥感数据和各种调查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基于栅格对栖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为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探索一种精确的评价方法。研究方法:首先建立栖霞市地形、土壤和... 研究目的: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TM遥感数据和各种调查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基于栅格对栖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为山区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探索一种精确的评价方法。研究方法:首先建立栖霞市地形、土壤和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然后结合区域特征选取评价因子,并进行空间量化处理和赋值;最后以地形为主导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完成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划分。研究结果:栖霞市土地生态系统可划分为安全、较安全、预警和中警4个状态级,各级别面积分别占22.62%、49.82%、20.51%和7.05%,土地生态安全级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部的倾斜平地和山间泊地,土地生态较安全级广泛分布于低山丘陵区,西北和东南部的山地区域处于土地生态预警和中警等级。研究结论:栖霞市土地生态状况整体上良好,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果园集约化管理,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保证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土地生态安全 综合评价 GIS 栅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31
12
作者 张小虎 雷国平 +2 位作者 袁磊 李辉 田庆昌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3,共6页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 土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生态安全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鉴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熵值理论和物元理论相结合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根据此模型从宏观上对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2000-2006年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均处于较安全水平;②2000-2003年黑龙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为负值,2004-2006年为正值,说明其土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土地生态安全环境不断改善;③同时存在水土流失治理率、耕地有效灌溉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偏低及万元GDP能耗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偏高等不安全因素,威胁土地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安全评价 熵权系数法 物元模型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38
13
作者 黄昌硕 耿雷华 +2 位作者 王立群 王淑云 卞锦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6,共3页
从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我国的地域状况,根据水资源的丰、平、缺情况和经济水平(发达、欠发达)的6种任意组合,分别筛选评价指标,提出了分区域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以31个省... 从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的内涵出发,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考虑我国的地域状况,根据水资源的丰、平、缺情况和经济水平(发达、欠发达)的6种任意组合,分别筛选评价指标,提出了分区域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以31个省级行政区为单元,对中国水资源及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水资源及水生态状况没有安全的,良好的有10个区,一般的有10个区,较差的有10个区,极差的有1个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生态 安全评价 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139
14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张凤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9-1044,共6页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3年的0.134(敏感级)升高至2006年的0.269(临界安全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现有土地生态问题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分析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安全 评价 指标体系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悦 张合兵 +3 位作者 张小虎 陈宁丽 孙江锋 刘明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2-247,共6页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事关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信阳市为例,从资源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灰色预测模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6-2012年信阳市城...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事关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以信阳市为例,从资源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3个方面构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灰色预测模型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2006-2012年信阳市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并对信阳市2013-2016年的土地生态状况进行了预测,构建障碍度模型诊断识别信阳市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表明:(1)2006-2012年信阳市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呈增加态势,由2006年的不安全等级发展到2012年的较为安全等级;(2)资源环境协调性指数和社会可接受性指数快速增加,经济可行性则呈现波动增长;(3)人口密度高、工业用地比重大、人均建设用地大、城乡收入差距大等因素阻碍了信阳市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4)2013-2016年信阳市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生态安全 灰色预测模型 熵值法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TER的中国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7
16
作者 张甘霖 吴运金 赵玉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F0004,共9页
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能够为保证粮食安全而进行的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以1︰100万SOTER数据库为基础,将全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评价对象,选取了气候、地形和土壤3个方面的9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层... 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能够为保证粮食安全而进行的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文以1︰100万SOTER数据库为基础,将全国的耕地后备资源作为评价对象,选取了气候、地形和土壤3个方面的9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评价因子模糊化处理和权重的确定。利用极限条件和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全国有56.6万km2耕地后备资源具有不同适宜程度的自然质量,其中,一等级的占15.9%,二等级的占19.5%,三等级的占25.8%,四等级的占19.1%,五等级的占19.7%;全国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可以重点关注黑龙江、吉林、辽宁、陕西、河北、贵州、广西、山东和江西等省;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具有区域分布特征,并随着适宜等级的降低,由土壤条件逐渐转变为气候和地形条件;模糊函数以及极限条件和综合指数模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评价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级 隶属度函数 SOTER 耕地后备资源 适宜性评价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赛明 徐跃通 张邦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25-328,共4页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济南市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建立了由20项指标构成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用数学模型计...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以济南市为例,从自然、经济、社会3个方面建立了由20项指标构成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值,将生态安全划分为5个判别等级,对济南市2004年和2007年的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为:济南市2004年和2007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6755和0.6818,2007年比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虽稍有好转,但仍处于"一般"的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AHP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丰雷 郭惠宁 +1 位作者 王静 黄晓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共7页
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资源经济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1999-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和2008年达到"基本安全"水平。从各准则层来看,质量安全和效率安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8... 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资源经济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1999-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经济安全呈现上升趋势,2007年和2008年达到"基本安全"水平。从各准则层来看,质量安全和效率安全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均达到"安全"水平;数量安全、结构安全和价格安全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长期处于"不安全"甚至"高度不安全"状态。从各指标来看,单位播种面积产值、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等质量安全指标,以及单位面积土地固定资产投资、单位面积土地GDP、复种指数等效率安全指标的评价值显著提高;不利因素是:人均耕地面积分值逐年下降,2008年接近"绝对不安全";土地开发复垦面积、人均未利用土地面积得分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森林覆盖率偏低;住宅用地、商业用地价格近年来波动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分析 层次分析法 土地资源 经济安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与限制因素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飞 郭良珍 +1 位作者 陈士银 吴雪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206,211,共6页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1996-2008年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分析了影响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1996-2008年,湛江市土... 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1996-2008年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各评价指标的安全指数,分析了影响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1996-2008年,湛江市土地资源状态子系统总体状况较好,但处于缓慢退化之中,压力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生态安全状况处于逐步改善之中,但总体状况较差,因此湛江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状况一般。(2)人口增长和不合理的化肥施用是湛江市土地资源压力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较低和农田水利设施差是状态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和教育科技发展滞后是响应子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生态安全评价 限制因素 湛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的分区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祥义 许皞 赵文廷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7-211,共5页
为充分认识河北省的土地生态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选取28个评价指标,构建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 为充分认识河北省的土地生态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选取28个评价指标,构建河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区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河北省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各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差距较大。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良好状态,廊坊市、沧州市、石家庄市、承德市、唐山市、保定市和邢台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预警状态,邯郸市、衡水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处于中警状态。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土地生态 评价分区 生态安全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