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methods of safety evaluation for rock/soil mass surrounding tunnel under earthquake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选生 DOWDING Charles H 田瑞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935-2943,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obtain the seismic safety coefficient and fracture surface and proceed with the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and the limitation of eval...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obtain the seismic safety coefficient and fracture surface and proceed with the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and the limitation of evaluating seismic stability is considered using the pseudo-static strength reduction.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SYS and the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new methods of 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 are put forward,such as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tatic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nd dynamic finite element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In order to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s,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examples a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seudo-static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two methods are both feasible,and the plastic zone first appears near the bottom corners; 2) the safety factor of new method Ⅱ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new method I but generally,and the difference is very small.Therefore,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two new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a tunnel.A theoretical basis is provided for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the rock mass or soil mass and the lining surrounding a tunnel and also provided for th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NNEL rock or soil mass surrounding tunnel earthquake stability safety evalu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scale Hierarchical Digital Rock Mass Models and Numerical Testing on Mechanical and Hydaulic Properties of Rock Mass 被引量:1
2
作者 Xiaoli Liu~1,Sijing Wang~2,Enzhi Wang~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88-188,共1页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megacities.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afety is alway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all p... 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is an irreversible trend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megacities.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afety is alway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in all phases,including planning,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of the underground project.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ndation rock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cale HIERARCHICAL DIGITAL rock MASS MODELS numerical test underground space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煤田稀缺炼焦用煤资源赋存特征与开发利用潜力 被引量:1
3
作者 詹润 张文永 +4 位作者 韩锋 随峰堂 顾佳一 刘桂建 赵田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6-278,共13页
稀缺炼焦用煤是钢铁与化工行业基础保障能源,因具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被认为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徽省淮北煤田作为国家首批设立的稀缺炼焦煤重点矿区之一,资源量丰富且煤质优良,是华东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炼焦煤资源... 稀缺炼焦用煤是钢铁与化工行业基础保障能源,因具有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被认为是一种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徽省淮北煤田作为国家首批设立的稀缺炼焦煤重点矿区之一,资源量丰富且煤质优良,是华东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炼焦煤资源产地。为系统认识研究区稀缺炼焦用煤赋存特征与开发利用潜力,利用以往钻孔资料与井下补充采样测试,通过煤岩分析、工业煤质指标测试、综合制图、资源评价等方法,揭示了本区稀缺炼焦煤赋存的时空差异特征、形成控制因素与资源潜力。结果表明:淮北煤田稀缺炼焦煤煤类发育齐全,洗选后的浮煤总体表现为特低-低水、特低-低灰、特低-低硫、特低-低固定碳、中高挥发分的煤质特点,并具有中-强黏结性和结焦性、低钾钠含量与较好机械强度和热强度的工艺性质。本区稀缺炼焦用煤受区域构造与煤层沉积展布控制,下石盒子组7、8煤层最为发育,煤田北部稀缺炼焦煤多呈零星状分布,煤田南部成连续带状分布,由西南向北东方向煤变质程度呈变高趋势。成煤期后燕山期不同方位断裂活动与岩浆耦合作用联合控制了稀缺炼焦煤的形成与时空展布。从清洁绿色开发角度将稀缺炼焦用煤划分为为低灰-特低硫煤、特低灰-低硫煤、低灰-低硫煤3个等级,空间上分别呈现集中式、广泛式、零星式分布特点。分类、分级、分区估算了-1 500 m以浅稀缺炼焦煤保有资源量约有101.65亿t,占煤田总保有资源量的78.13%,资源潜力巨大。通过建立稀缺炼焦用煤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模糊评价法+“一票否决”因素,将各矿井、勘查区划分为有利、较有利、一般、不利4类开发区,针对不同类型开发区提出了保护限制性开发、总量控制性开发、禁止性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煤田 稀缺炼焦煤 赋存特征 煤岩煤质 开发利用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岩体质量非均匀性表征及其在巷道差异化支护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飞跃 杨科 +5 位作者 杨天鸿 朱万成 解联库 邓文学 孙东东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9-1107,共9页
考虑岩体质量的非均匀性进行矿山巷道分级分区差异化支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支护费用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使用深度学习从岩体内部钻孔岩芯照片中自动计算RQD,结合摄影测量与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从岩体表面图像中识别结构面迹线,实现... 考虑岩体质量的非均匀性进行矿山巷道分级分区差异化支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支护费用具有现实的工程意义。使用深度学习从岩体内部钻孔岩芯照片中自动计算RQD,结合摄影测量与最短路径搜索算法从岩体表面图像中识别结构面迹线,实现快速准确的岩体质量评价;利用地质统计学理论挖掘实测岩体质量的空间相关性,获取各向异性实验半变异函数,空间插值建立非均匀岩体质量块体模型;以甲玛铜矿为例,根据巴顿岩体质量Q设计巷道分级分区差异化支护方案。结果表明岩体质量在同一岩性上是非均匀的也是连续的,但在岩性分界面处体现较强的变异性;根据岩体质量进行巷道的分级分区差异化支护,可以合理选择巷道位置、支护方式与支护参数。研究旨在建立一套矿山岩体质量非均匀性表征及巷道差异化支护的方法体系,实现巷道支护降本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 非均匀性 块体模型 巷道围岩 差异化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损伤的大型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研究
5
作者 柯旭昊 孙宁 +4 位作者 曹学兴 王如宾 刘渊泽 许晓逸 徐卫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共7页
围岩分类在水工建筑物的勘察设计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澜沧江GX水电枢纽区地质条件复杂,天然状态下地应力较高,常用的水力发电系统围岩工程地质分级方法(简称HC法)以围岩的强度应力比为依据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进行降级.本文在工程地质... 围岩分类在水工建筑物的勘察设计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澜沧江GX水电枢纽区地质条件复杂,天然状态下地应力较高,常用的水力发电系统围岩工程地质分级方法(简称HC法)以围岩的强度应力比为依据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进行降级.本文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基础上,开展了三轴力学实验,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损伤的围岩分类方法来量化计算高地应力条件对围岩质量的影响,即:在HC法初分类的基础之上,计算岩体的统计损伤值作为围岩评分的折减系数,从而替代HC法中直接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进行降级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对GX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进行分类,得到了基于损伤力学的GX地下洞室围岩分类结果,并将该结果与原分类结果对比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体现出地应力增大与围岩质量劣化之间的正相关性,而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准确高效地完成高地应力地区的围岩分类工作,对高地应力地区的岩体质量评价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围岩分类 岩体损伤 统计损伤 地下洞室 围岩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易劣化硬岩巷道的岩体质量评价及支护对策研究
6
作者 宋新涛 王贻明 +4 位作者 王少勇 张敏哲 刘树龙 杜召龙 高杨轶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4,共11页
为解决深部易劣化硬岩巷道稳定性控制难题,以胶东半岛某金矿-1480 m深井的易劣化硬岩巷道为工程背景,对易风化和泥化的劣化硬岩巷道的破坏机理、质量分级和支护技术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和松动圈测试,总结了围岩劣化机理及巷... 为解决深部易劣化硬岩巷道稳定性控制难题,以胶东半岛某金矿-1480 m深井的易劣化硬岩巷道为工程背景,对易风化和泥化的劣化硬岩巷道的破坏机理、质量分级和支护技术展开了研究。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和松动圈测试,总结了围岩劣化机理及巷道失稳原因。其次,采用改进的层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该金矿深部易劣化硬岩巷道的岩体质量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及时初喷和“锚网喷+锚索”的支护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易劣化硬岩巷道的失稳是围岩自身属性、围岩赋存环境及支护方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构建的岩体质量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工程现状相符,提出的优化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深部易劣化硬岩巷道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劣化 巷道支护 岩体质量评价 支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围岩和支护刚度的TBM隧洞纵向变形分析
7
作者 朱宝强 石毅鹏 +4 位作者 于晓旋 彭浩 郭法旺 沈春勇 周海祚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6,共8页
研究目的:隧洞开挖纵向变形曲线是收敛约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挖过程中隧洞围岩位移发展规律的直观反应。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基于弹性、弹塑性理论推导或基于特定工程监测数据拟合纵向变形曲线,缺乏对不同围岩质量和支护情况的考虑... 研究目的:隧洞开挖纵向变形曲线是收敛约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挖过程中隧洞围岩位移发展规律的直观反应。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基于弹性、弹塑性理论推导或基于特定工程监测数据拟合纵向变形曲线,缺乏对不同围岩质量和支护情况的考虑,隧洞纵向变形曲线的适用范围有限。本文基于数值模拟构建隧洞开挖变形数据库,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可量化不同围岩质量和环形衬砌支护刚度下开挖面空间效应的隧洞纵向变形表达式,并基于误差分析和工程实测数据验证其准确性。研究结论:(1)对于掌子面前方和后方,围岩质量指标值相同时,隧洞纵向变形曲线发展速率随支护刚度的减小明显降低;而支护刚度保持不变时,随围岩质量指标值的减小隧洞纵向变形曲线发展速率明显升高;(2)掌子面处归一化径向位移变形值是围岩质量和支护刚度的函数,且同样随围岩质量指标值的减小和支护刚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3)通过对拟合公式分析显示,两个因素中掌子面处归一化径向位移值对围岩质量指标值的变化更为敏感;(4)本文成果可用于隧道工程领域,通过构建不同围岩质量和支护条件下响应面,可为现场初期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变形曲线 围岩质量 隧洞工程 支护刚度 多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不同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特征对比
8
作者 汪勇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5-1163,共9页
为进一步评价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落实不同凹陷烃源岩品质的差异性及成因,为油气勘探提供方向,通过采集不同凹陷11口钻井的116块岩心样品,开展岩石热解、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实验,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 为进一步评价准噶尔盆地东部隆起区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落实不同凹陷烃源岩品质的差异性及成因,为油气勘探提供方向,通过采集不同凹陷11口钻井的116块岩心样品,开展岩石热解、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实验,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烃源岩评价,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凹陷区烃源岩品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烃源岩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弱氧化—弱还原的微咸水—半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均具有较高的成熟度,以成熟烃源岩为主;吉木萨尔凹陷与吉南凹陷烃源岩有机母质为混源,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石树沟—石钱滩凹陷与古城凹陷烃源岩有机母质主要是混合来源,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Ⅱ2型为主;木垒凹陷烃源岩有机母质以陆生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为Ⅲ型。除木垒凹陷烃源岩发育于浅湖沉积环境外,其它几个凹陷烃源岩均发育于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且吉木萨尔凹陷与吉南凹陷烃源岩受到火山作用的影响较明显。吉木萨尔凹陷与吉南凹陷烃源岩品质最佳,石树沟—石钱滩凹陷烃源岩品质次之,木垒凹陷烃源岩品质较差。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东部隆起区有利勘探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二叠系平地泉组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形成环境 烃源岩品质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蚀变辉绿岩类型划分及隧洞围岩分级模糊评判
9
作者 李健辉 沈军辉 +3 位作者 燕俊松 粟宇 吴章雷 陈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蚀变辉绿岩是中国西部工程建设中一种较常见的岩体,其蚀变程度对工程岩体的性状影响极大。以在建的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蚀变辉绿岩为研究对象,根据蚀变辉绿岩的宏观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力学试验成果对其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引入模... 蚀变辉绿岩是中国西部工程建设中一种较常见的岩体,其蚀变程度对工程岩体的性状影响极大。以在建的大渡河硬梁包水电站蚀变辉绿岩为研究对象,根据蚀变辉绿岩的宏观地质特征、岩石矿物学特征及力学试验成果对其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引入模糊数学理论对蚀变辉绿岩进行围岩分级。研究表明: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造就了工程区内分布广泛的辉绿岩蚀变带;蚀变辉绿岩可分为微蚀变辉绿岩、碎裂化辉绿岩、碎裂辉绿岩、辉绿角砾岩、片理化辉绿岩和泥化辉绿岩6类;随着蚀变程度增强,辉绿岩的碎裂化及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化程度逐渐增高,相应其力学强度逐渐降低。根据辉绿岩蚀变特征,选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黏聚力、完整性系数、结构面特性参数、蚀变指数作为围岩分级依据,建立了蚀变辉绿岩围岩分级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得到了岩质类型与围岩等级的对应关系。最后以该电站开挖的两条引水隧洞内的多条蚀变辉绿岩带为例,对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围岩评判结果与现场情况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辉绿岩 蚀变特征 围岩分级 蚀变指数 模糊评判 硬梁包水电站 大渡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岩体质量评价方法间的相关性研究:以兰坪铅锌矿边坡岩体为例
10
作者 顾岩 雍睿 +2 位作者 章莹莹 许汉华 宋佳敏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7,共9页
岩体质量评价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种类繁多,但其相关性研究较少。建立不同岩体质量评价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评价结果互通以及方法间的比较验证,对于解决复杂岩体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性差异、结构面发育程... 岩体质量评价是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种类繁多,但其相关性研究较少。建立不同岩体质量评价系统之间的联系,实现评价结果互通以及方法间的比较验证,对于解决复杂岩体工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岩性差异、结构面发育程度等因素选取32个典型台阶边坡为研究对象,使用RMRb、CoSMR、[BQ]、Q_(slope)、GSI等方法进行岩体质量评价,建立不同方法间的关联模型,并分析其相关性。研究发现:RMRb和GSI、CoSMR和[BQ]、Q_(slope)和CoSMR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拟合优度分别达到0.596、0.595、0.678;不同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岩体类型,[BQ]、Q_(slope)相对于CoSMR系统更为保守,适用于比较差的岩体,CoSMR系统适用于中等岩体,GSI、RMRb系统适合用于结构较为完整、节理发育不严重的岩体。该研究在实现岩体质量综合评价、促进方法间的交叉应用及结果间的验证互通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岩质边坡 相关性分析 地质强度指标 拟合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WO-RF模型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国彦 胡凯译 +2 位作者 李洋 刘雷磊 王猛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9,共10页
岩体质量分级是地下工程初期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开展岩体质量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白鲸优化(BWO)随机森林的岩体质量评价模型——BWO-RF模型,同时构建了麻雀搜索算法优化随机森林(SSA-RF)、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PSO-RF... 岩体质量分级是地下工程初期设计和施工的基础。为了更加高效准确地开展岩体质量评价,提出了一种基于白鲸优化(BWO)随机森林的岩体质量评价模型——BWO-RF模型,同时构建了麻雀搜索算法优化随机森林(SSA-RF)、粒子群优化随机森林(PSO-RF)和未优化随机森林(RF)的岩体质量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在模型构建前,建立了包含131组工程实例数据的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最终完成了4种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基于模型测试结果,采用准确率、查准率、召回率、F1值和AUC值5个评价指标对模型进行对比优选。研究结果表明:BWO-RF模型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其余3种模型,具有更优的评价性能;经过工程实例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BWO-RF模型预测准确率达90%,可为实际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具备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岩体质量评价 岩体质量分级 白鲸优化 随机森林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BM掘进大数据和特征参数的引水隧洞塌方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裴成元 张云旆 +2 位作者 刘军生 刘立鹏 曹瑞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2-963,共12页
针对TBM掘进过程中缺乏对围岩质量和塌方风险快捷、精准的预测预警方法,通过对TBM掘进大数据的深入挖掘,结合对实际工程塌方数据的剖析,提出潜在塌方风险的辅助判断依据。首先,对冗杂、连续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高质量的分析数... 针对TBM掘进过程中缺乏对围岩质量和塌方风险快捷、精准的预测预警方法,通过对TBM掘进大数据的深入挖掘,结合对实际工程塌方数据的剖析,提出潜在塌方风险的辅助判断依据。首先,对冗杂、连续的原始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高质量的分析数据;然后,基于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围岩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围绕特征参数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通过理论推导、室内试验和现场原位掘进试验进行论证;最后,结合实际的TBM塌方案例分析特征参数与围岩地质情况的相关性,提出塌方风险快速判断依据。结果表明:基于TBM掘进数据获取的围岩特征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围岩质量,其数值与围岩质量正相关,当其数值显著降低、变幅超过69.2%时,当前的掘进循环极大可能存在塌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水隧洞 TBM 大数据 围岩质量 特征参数 塌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隶属度矩阵的岩体质量优化分级及支护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福佳 刘艳章 +3 位作者 秦绍兵 于佳兴 张迪 叶涛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巷道围岩质量分级是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合理支护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提高分级结果的准确性,是提升支护效果和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途径。以RMR法为基础,以某一测点的分级因素指标值为例,构建RMR法各分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再结合熵值法... 巷道围岩质量分级是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合理支护设计与施工的基础。提高分级结果的准确性,是提升支护效果和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关键途径。以RMR法为基础,以某一测点的分级因素指标值为例,构建RMR法各分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再结合熵值法确定分级指标的权重,得到加权隶属度矩阵,构造优化后的评分公式,进行指标优化评分和围岩质量分级,然后根据围岩质量分级结果及松动圈监测结果设计支护参数,利用FLAC3D进行模拟计算以巷道围岩塑性区体积和顶底板收敛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优化前后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指标评分和围岩等级更加准确,巷道支护参数设计更加合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其能有效地提升围岩的稳定性,并将优化后的支护设计参数应用于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有效解决巷道围岩分级因素指标值位于分级边界或分级跨度大的问题,为矿山岩体质量分级与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隶属度 熵值法 岩体质量分级 围岩稳定性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隧道勘察现状分析与总结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营旭 张广泽 +3 位作者 许胜 李有贵 刘小莎 吴西峰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0,15,共6页
研究目的:艰险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勘察期间难以详尽查明艰险山区隧道的工程地质问题,导致施工期间揭示的地质情况与勘察成果存在一定差异,勘察精度不能满足艰险山区隧道建设的需要。依托艰险山区5条铁路隧道工程已有勘察成果与施工资料,... 研究目的:艰险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勘察期间难以详尽查明艰险山区隧道的工程地质问题,导致施工期间揭示的地质情况与勘察成果存在一定差异,勘察精度不能满足艰险山区隧道建设的需要。依托艰险山区5条铁路隧道工程已有勘察成果与施工资料,通过分析隧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围岩变更、重大地质条件变化、工期延误与投资超概问题,对艰险山区复杂地质铁路隧道地质勘察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提高艰险山区复杂地质铁路隧道勘察精度。研究结论:(1)导致隧道施工期间揭示地质情况与勘察成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勘察原因是勘察周期设计不合理、勘探点布置不合理、地下水以及软岩大变形识别精度不足;(2)基于此提出了调整勘察周期、优化勘探点布置、高压富水带精细化评价以及高地应力环境软岩大变形分级的对策;(3)本研究成果可为艰险山区复杂地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总结 围岩变更 投资超概 精细化评价 软岩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块体的井巷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建海 李福佳 +1 位作者 刘艳章 黄诗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4-311,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关键块体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通过关键块体分析进行支护措施的设计。以蒙库铁矿地下开采某一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现场测试工作,对围岩节理裂隙统计与分段,并进行岩块强度试验和岩体的波速测试,获得了... 为了进一步研究关键块体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通过关键块体分析进行支护措施的设计。以蒙库铁矿地下开采某一巷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现场测试工作,对围岩节理裂隙统计与分段,并进行岩块强度试验和岩体的波速测试,获得了岩体完整性参数,依据此进行了详细的岩体工程分级,给出不同岩体的分级力学参数,再通过Unwedge进行关键块体分析,对不稳定岩块进行划定,确定了锚喷支护的参数及重点支护位置,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开挖过程并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应力应变变化情况,最后进行现场采动应力的监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关键块体分析,更准确地辨别出可能导致巷道失稳的不稳定岩块,针对关键块体分析结果提出稳定性支护措施,并应用于现场,进行采动应力监测与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围岩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稳定性分析 关键块体 巷道支护 有限元法 岩体质量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开式TBM开挖隧洞围岩变形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登学 孔勇斌 +2 位作者 寇甲兵 黄书岭 张雨霆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187,共6页
当TBM开挖隧洞遭遇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围岩大变形地质灾害时,通常会造成卡机或侵限等风险。开展TBM开挖隧洞围岩变形安全评价工作对降低卡机或侵限等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敞开式TBM开挖隧洞围岩变形特点,建立了敞开式TBM开挖... 当TBM开挖隧洞遭遇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围岩大变形地质灾害时,通常会造成卡机或侵限等风险。开展TBM开挖隧洞围岩变形安全评价工作对降低卡机或侵限等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敞开式TBM开挖隧洞围岩变形特点,建立了敞开式TBM开挖隧洞围岩变形安全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采用三维数值分析和围岩变形现场监测手段,可获得围岩在护盾区间以及出露护盾后的变形,从而实现敞开式TBM开挖隧洞围岩变形安全性判别。在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的工程应用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判别不同支护方案下的围岩变形安全性,从而为敞开式TBM开挖隧洞施工期支护方案实时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围岩变形 安全评价 卡机 侵限 香炉山隧洞 滇中引水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工业发展关键技术突破与超级煤矿建设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为了发展煤炭领域先进生产力,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采动应力演化规律及围岩断裂失稳过程,创新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断裂失稳力学模型、控制准则及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计算方法... 为了发展煤炭领域先进生产力,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了近年来我国采场围岩控制技术发展历程,分析了采动应力演化规律及围岩断裂失稳过程,创新提出了超大采高工作面围岩断裂失稳力学模型、控制准则及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计算方法。系统阐述了我国综采技术装备发展历程,研发了最大采高10 m的超大采高综采成套装备,以及最大支护高度7.0 m的超大采高综放成套装备,解决了西部矿区浅埋深、坚硬、厚及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技术难题。系统分析了我国主要煤炭产区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关键技术、取得的建设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能化超级煤矿的定义、特征及内涵,研究了典型超级煤矿建设成效与经验,并从标准体系、数据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未来煤炭工业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控制 煤机装备 智能化煤矿 高质量发展 超级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宝山铜矿非稳固巷道岩爆倾向性与楔形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建华 高永 +2 位作者 秦绍龙 曹学文 赵兴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44,共8页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确保矿石安全高效开采至关重要,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是确保安全开采的关键。聚焦多宝山铜矿不稳固巷道,针对岩爆倾向性和围岩楔形体2个因素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综合运用人工测量法与三维激光数字测量... 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确保矿石安全高效开采至关重要,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是确保安全开采的关键。聚焦多宝山铜矿不稳固巷道,针对岩爆倾向性和围岩楔形体2个因素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综合运用人工测量法与三维激光数字测量法,对特定区域进行岩体结构面产状测量,获取了节理裂隙的详细信息。经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获得了矿岩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弹性能量法和脆性系数法判定其岩爆倾向性较弱或无。采用Q系统分级、RMR分级和GSI这3种方法,对其岩体质量进行评估,确定其围岩为中等稳固。利用Unwedge分析巷道楔形体的稳定性,发现不同区域楔形体形态、尺寸各异,其稳定性受节理裂隙分布、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地应力等多因素影响,部分楔形体需进行加固处理。研究表明:多宝山铜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中应充分考虑各因素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采取加固、监测及定期评估等工程措施,以保障矿山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稳定性 工程地质调查 岩爆倾向性 岩体质量分级 楔形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炭质板岩隧道开挖支护结构受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涛涛 高咸超 +2 位作者 王青松 谢江胜 涂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89-1698,共10页
为探究高应力下炭质板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支护结构内力变化规律,依托渭武高速木寨岭公路隧道,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下炭质板岩隧道的数值模型,提出强、中、弱3种支护方案;分析开挖距离对围岩位移、支护... 为探究高应力下炭质板岩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位移、支护结构内力变化规律,依托渭武高速木寨岭公路隧道,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下炭质板岩隧道的数值模型,提出强、中、弱3种支护方案;分析开挖距离对围岩位移、支护结构内力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支护设计参数合理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围岩累计沉降和收敛变形量比较:强支护<中支护<弱支护;开挖相同距离下,随着支护强度上升,支护提供的弹性抗力越强,围岩沉降和收敛变形减小;以强支护为例,支护结构轴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最终轴力不断上升但趋势变缓的特征,开挖距离50 m趋于稳定;支护设计参数评价时,开挖距离(50 m)结束,强、中、弱3种方案钢架受压安全系数最小值分别为3.903、3.718、3.264,#1拱顶处强支护钢架较喷射混凝土先破坏,混凝土安全系数最小值分别为3.491、2.987、2.666,#2左拱腰处喷射混凝土较钢架先破坏,故选择中支护方案,材料I25b×C25、初衬厚度26 cm、钢架距离0.8 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软岩隧道开挖和支护结构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质板岩 围岩位移 支护结构内力 数值模拟 合理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磷矿山岩体质量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凡奥奇 王万禄 +3 位作者 李树建 张斌 刘映辉 吴浩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为解决岩体质量评价相邻等级之间指标参数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引入可拓学理论,提出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岩体质量分级模型,对昆阳二矿磷矿山地下开采的岩石进行质量评价。首先,根据矿山地质特征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 为解决岩体质量评价相邻等级之间指标参数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引入可拓学理论,提出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岩体质量分级模型,对昆阳二矿磷矿山地下开采的岩石进行质量评价。首先,根据矿山地质特征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节理间距(Jd)、结构面条件(Jf)、地下水状态(W)和地应力影响系数(Z)6个影响指标,将每个指标划分为5个等级;然后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指标的主观和客观权重,引入矩估计法对主客观权重进行优化组合;最后应用修正的RMR法和Q系统法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将分级结果与基于优化组合赋权的可拓学岩体质量分级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5个待评价岩体中,除上矿体N3的模型分级结果与修正RMR法存在差异之外,其余岩体的分级结果与修正RMR法相同,使用Q系统法的评价结果整体偏低。此外,该模型可得出岩体质量等级偏向于相邻等级的程度,分级结果符合昆阳二矿磷矿山生产勘探地质报告岩体质量范围,比修正RMR法和Q系统法更加准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为地下矿山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质量评价 可拓学 物元模型 矩估计法 RMR法 改进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