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北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的定量评价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伟 李岩 丛欣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采用受威胁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和名录现状系数构成的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东北濒危植物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到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值并确定其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60种,... 采用受威胁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利用价值系数、保护现状系数和名录现状系数构成的优先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东北濒危植物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到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值并确定其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共有濒危植物60种,隶属于25科42属,优先保护值范围在0.853 8 0.318 4之间。依据优先保护值将濒危植物划分3级,一级保护有17种,隶属于11科15属,二级保护有18种,隶属于11科14属,三级保护有25种,隶属于13科17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 濒危植物 优先保护值 优先保护等级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程度与优先保育评价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建瑞 刘宇 图力古尔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7-848,共12页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保育的研究报道。山东省为经济真菌资源大省,但是对于大型真菌濒危物种评价与保育研究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山东省共发现大型真菌64科166属435种(包括种...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保育的研究报道。山东省为经济真菌资源大省,但是对于大型真菌濒危物种评价与保育研究的研究未见报道。通过野外调查、市场调查、民间调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山东省共发现大型真菌64科166属435种(包括种下等级),其中野生食药用真菌182种,隶属于39科,80属,其中食用菌123种,占总种数的28.28%,药用菌90种,占总种数的20.69%,其中野生贸易真菌有60种,占总种数的13.79%,占食用菌总数的48.78%,如:白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icola、林地蘑菇Agaricus silvaticus、灵芝Ganoderma lingzhi、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亚绒白乳菇Lactarius subvellereus、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白蜡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fraxinea、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黏盖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ellus chrysenteron、长根干蘑Xerula radicata等。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大型真菌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建立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物种濒危评价和优先保育评估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个评价层次的目标权重。对分布在该地区的175种物种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育物种进行了评价,最终获得了山东省大型真菌珍稀物种的濒危等级(V1≥0.650,濒危种;0.650≥V1≥0.550,为脆危种;0.550≥V1≥0.440,敏感种;0.440≥V1,安全种)和优先保护级别评价标准(V1≥1.900,一级保护;1.900≥V1≥1.700,二级保护;1.700≥V1≥1.600,三级保护;1.600≥V1暂缓保护),结果发现该地有濒危种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0.92%,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脆危种34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7.82%;敏感种74种,种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7.01%;安全种6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数的14.48%。一级保护物种有7种,占该区总种数的1.61%,其中灵芝Ganoderma lingzhi、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等4个种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药用菌,其中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橙黄红菇Russula aurea、是外生菌根菌,尚不能够人工栽培;淡玫瑰红鹅膏Amanita pallidorosea、淡紫鸡油菌Cantharellus amethysteu、中国十字孢Crucispora sinensis、山东粉褶菌Entoloma shandongense是中国特有种和该地区特有种;二级保护物种有25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5.75%;三级保护物种有33种,占该区大型真菌物种总种数的7.59%;暂缓保护物种有110种,占该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25.29%。通过此项研究了解了该地区大型真菌物种的生存状态,对大型真菌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濒危等级 优先保护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鼠尾草属植物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文林 张利 +3 位作者 杨在君 杨瑞武 丁春邦 周永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以2006—2009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查阅的标本资料和文献研究,应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结果表明:四川鼠尾草属植物有14个分类群处于濒危状态,9个分类群处于渐危状态,11个分类群处... 以2006—2009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查阅的标本资料和文献研究,应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结果表明:四川鼠尾草属植物有14个分类群处于濒危状态,9个分类群处于渐危状态,11个分类群处于稀有状态,17个分类群处于安全状态;对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保护级别,由此确定了四川鼠尾草属植物中一级优先保护有4个分类群,二级优先保护有31个分类群,暂缓保护有16个分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草属 DELPHI法 层次分析法 濒危评估 优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珍稀濒危竹种优先保护序列定量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蔚漪 辉朝茂 +1 位作者 范少辉 史正军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系统,构建了云南省竹类优先保护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评价体系包括物种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3个评价系统层和7个评价指标层。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系统,构建了云南省竹类优先保护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评价体系包括物种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和利用价值系数3个评价系统层和7个评价指标层。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确定各个系统层和指标层的权重。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程序计算,分别度量了云南省竹类受威胁状况和优先保护序列状况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系数。评价结果划分为3个保护等级,第一等级,重点保护对象包括巨龙竹、贡山竹、针麻竹等14个种;第二等级,紧急保护对象,包括55个种;第三等级,特殊保护对象,包括86个种,多为方竹属、箭竹属和玉山竹属等小型竹种。本研究结果为云南竹类珍稀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优先保护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珍稀濒危竹类 定量评价 濒危等级 优先保护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苦苣苔科植物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葛玉珍 辛子兵 +2 位作者 黎舒 符龙飞 温放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1-1504,共14页
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已知广西现存分布的苦苣苔科24属236种珍稀特有植物(截至2018年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计算各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其濒危等级及优... 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已知广西现存分布的苦苣苔科24属236种珍稀特有植物(截至2018年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计算各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其濒危等级及优先保护次序。结果表明:236种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中有58种处于极危状态(CR),70种处于濒危状态(EN),72种处于易危状态(VU),31种处于近危状态(NT),5种处于无危状态(LC);优先保护值范围为0.429~0.952,其中被划为I级保护植物107种,Ⅱ级保护植物75种,Ⅲ级保护植物28种,Ⅳ级保护植物26种。该研究结果与国家级、省级植物保护的种类和级别以及根据文献和IUCN物种红色名录所综合得出的濒危等级情况在部分种类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与目前广西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所受保护与受破坏的现象基本一致,大部分苦苣苔科植物在广西所遭受的威胁程度在进一步加强,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苦苣苔科 评价 濒危程度 优先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邦俊 李亭亭 +2 位作者 汪正祥 杨启池 徐玉洋 《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4期171-178,209,共9页
采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3个组合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计算出综合评价值,以此来确定保护区内珍稀濒危保... 采用样地法和样线法,对湖北省保康县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资源状况和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3个组合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计算出综合评价值,以此来确定保护区内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优化保护等级。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3种,其中濒危物种16种,稀少物种23种,安全物种4种;属于一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0种,二级19种,三级11种,四级3种,其结果与国家所确定的保护植物的保护等级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在800~1600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最多且特有性高,占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总种数的72.09%,是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的集中区域;高海拔段(1600m以上)分布有较多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群落,原生性明显,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优先保护 保护等级 分布特征 濒危系数(Ct)值 综合评价(Vs)值 五道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季拉山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研究
7
作者 汪书丽 罗建 +2 位作者 郎学东 苏建荣 张炜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7-182,共6页
以西藏色季拉山16科、49属、8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了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的87种植物中... 以西藏色季拉山16科、49属、8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了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的87种植物中有1种处于极危状态,13种处于濒危状态,55种处于易危状态,18种处于近危状态。(2)西藏色季拉山有一级保护植物23种,二级保护植物53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3)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植物在本区受威胁程度加强,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濒危等级 优先保护等级 色季拉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