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干法造粒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廖达海 朱祚祥 +2 位作者 吴南星 余冬玲 陈涛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42-1449,共8页
为研究陶瓷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与雾化液混合过程,同时对坯料颗粒流动性、颗粒级配及粗糙度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 为研究陶瓷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成形与雾化液含量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干法造粒制粉过程坯料颗粒与雾化液混合过程,同时对坯料颗粒流动性、颗粒级配及粗糙度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100 m L、200 m L、300 m L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分散性无明显差异,团聚现象不明显;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400 m L、500 m L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分散性有明显变化,团聚现象显著。实验结果表明:当雾化液含量分别为100 m L、200 m L、300 m L、400 m L、500 m L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依次为63.5%、83.0%、90.0%、77.0%、61.0%,有效坯料颗粒百分比依次为72%、83%、90%、82%、65%,粗糙度系数平均值依次为1.38、1.43、1.26、1.49、1.57。综合分析说明:数值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相吻合,造粒过程中雾化液含量为300 m L时,干法造粒制粉过程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散性较好,且基本无团聚现象;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颗粒级配最均匀、粗糙度整体最优,即造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造粒制粉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分散性 团聚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建筑陶瓷干法制粉造粒室倾斜率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涛 刘玉涛 +3 位作者 花拥斌 宁翔 徐佳杰 廖达海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4-728,共5页
针对造粒室倾斜率对干法制粉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干法造粒数学模型,简化干法造粒装置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不同造粒室倾斜率对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布情况,优化造粒室倾斜率,结合实验分析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验... 针对造粒室倾斜率对干法制粉造粒效果的影响。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建立干法造粒数学模型,简化干法造粒装置建立物理模型,模拟不同造粒室倾斜率对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分布情况,优化造粒室倾斜率,结合实验分析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验证数值仿真的正确性。数值分析表明:当造粒室倾斜角分别为5°、15°、25°、35°、45°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的体积分布依次为1/3、2/5、1/2、1/2、1/2,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最大堆积度依次为0.6、0.45、0.42、0.42、0.6,且造粒室倾斜角为25°时坯料颗粒在造粒室内分布均匀性最好。实验分析表明:当造粒室倾斜角分别为5°、15°、25°、35°、45°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指数分别为61.11、78.45、93.06、88.23、72.11,造粒室倾斜角为25°时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综上分析可知:造粒室最佳倾斜角为25°,此时造粒室内坯料颗粒的体积分布最大,堆积密度最小,分布均匀性最好,且坯料颗粒的流动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制粉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倾斜率 体积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罐体内液体晃动的双向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小民 王星 许运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0-126,共7页
针对部分充液运动罐体内液体晃动对罐车运输安全的问题,以带有单个防波板的运动罐体模型为基础,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运动罐车在刹车过程中罐体内液体的晃动现象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材料防波板在载液罐体内的受力情况,以及在... 针对部分充液运动罐体内液体晃动对罐车运输安全的问题,以带有单个防波板的运动罐体模型为基础,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运动罐车在刹车过程中罐体内液体的晃动现象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不同材料防波板在载液罐体内的受力情况,以及在刹车制动过程中罐体内气液两相分布状态,从而获得了采用单向耦合方法不能获得的罐体结构应力随时间的变化历程.研究结果表明:罐体端面受力随着充液比的增加而增大,当充液比为0.8时,罐体的总体受力最大;对于不同材料的防波板,当防波板变形较小时,其对罐体端面和罐体整体受力的影响相对较小,防波板的最大剪切应力随着材料剪切模量的增大而非线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流固耦合 液体晃动 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 载液罐体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余冬玲 花拥斌 +3 位作者 吴南星 廖达海 朱祚祥 刘玉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53-3360,共8页
为分析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陶瓷干法造粒混料过程数理模型,同时对坯料粉体粗糙度、粉体级配及粉体流动性指数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 为分析陶瓷墙地砖干法造粒过程坯料粉体成形与造粒室转速的关系。基于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模拟陶瓷干法造粒混料过程数理模型,同时对坯料粉体粗糙度、粉体级配及粉体流动性指数进行实验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0 RPM、140 RPM、160 RPM时,坯料粉体体积分布大小基本保持不变,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逐渐变好,团聚现象逐渐消失;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80 RPM、200 RPM时,坯料粉体体积分布大小仍基本保持不变,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逐渐变差,团聚现象逐渐明显。实验结果表明:当造粒室转速分别为120 RPM、140 RPM、160 RPM、180 RPM、200 RPM时,坯料粉体粗糙度系数平均值依次为1.79、1.77、1.68、1.74、1.78;粉体级配百分比依次为73%、77%、89%、80%、72%;流动性指数依次为63.54、66.95、69.75、68.32、67.21。综合分析说明:造粒室转速为160 RPM时,坯料粉体均匀性和分散性良好,且无明显团聚现象,此时坯料粉体粗糙度系数平均值最小、粉体级配百分比最高、流动性指数最大,即造粒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造粒 欧拉-欧拉双流体模型 粗糙度 粉体级配百分比 流动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evaporation cooling in a billet reheating furnace
5
作者 冯明杰 王恩刚 +2 位作者 王海 李艳东 刘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515-1524,共10页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evaporation cooling in a billet reheating furnace was simul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ubbles easily aggregate inside of the elbow and upper side of the horizontal regions in theπ...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evaporation cooling in a billet reheating furnace was simul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ubbles easily aggregate inside of the elbow and upper side of the horizontal regions in theπshaped support tubes.The circulation velocity increasing helps to improve the uniformity of vapor distribution and decrease the difference of vapor volume fraction between upper and down at end of the horizontal sections.With the increase of circulation velocity,the resistance loss and the circulation ratio both increase,but the former will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work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RNACE evaporation cooling subcooled flow boiling support tube two-fluid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