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DTA淋洗离心—硫酸盐还原菌固化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镉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立航 李顺群 +2 位作者 程学磊 申道明 付建宝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为研究如何分离和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镉(Cd),采取二氨基乙烷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淋洗离心与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固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污泥试验并统计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Cd的形态分... 为研究如何分离和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镉(Cd),采取二氨基乙烷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淋洗离心与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固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污泥试验并统计分析了污泥中重金属Cd的形态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离心力100 g、淋洗时间12 h、淋洗2次和离心温度30℃的条件下采用EDTA对污泥原样进行淋洗离心,污泥中Cd含量由6.793 mg/kg降至5.241 mg/kg,去除率达22.8%。然后采用SRB对淋洗离心后的污泥试样进行固化,不稳定态Cd含量由2.589 mg/kg降至1.103 mg/kg,固化后污泥中的Cd含量低于《绿化种植土壤》(CJ/T 340-2016)中重金属要求的Ⅳ级标准2 mg/kg。与传统单一修复方法相比,该联合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污泥中活性大、污染程度高形态Cd的含量,减轻了其环境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二氨基乙烷四乙酸 淋洗离心 硫酸盐还原菌 形态转化 镉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的原因及校正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严强 古月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33期20-22,91,共4页
目的探讨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的原因及校正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1例。分别采用仪器全血法、仪器稀释法、枸橼酸钠抗凝剂法和手工法在不同时间点对患... 目的探讨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的原因及校正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1例。分别采用仪器全血法、仪器稀释法、枸橼酸钠抗凝剂法和手工法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血小板进行计数。结果 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卫星现象、采血不通畅、抗凝剂不足和抗凝剂过量,发生率分别为51.2%、2.4%、22.0%、9.8%和14.6%。采血后0~5 min各种测定方法与手工法比较,血小板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5 min后,KX-21仪器法与手工法比较,血小板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稀释法在2 h内与手工法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盐抗凝法在1 h后与手工法比较,血小板测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稀释法是可作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的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依赖性血小板降低 血小板 校正方法 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抗凝剂对外周血培养的NK细胞功能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玲 吕小婷 +2 位作者 徐涛 周忠海 姚仁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572-57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经3种不同抗凝剂处理后培养的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率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集10例年龄(35±5)岁健康志愿者15 m L外周血,分别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EDTA组)、细胞保存液(细胞保存液组)和肝素钠(... 目的探讨外周血经3种不同抗凝剂处理后培养的自然杀伤(NK)细胞的增殖率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采集10例年龄(35±5)岁健康志愿者15 m L外周血,分别置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EDTA组)、细胞保存液(细胞保存液组)和肝素钠(肝素钠组)的抗凝管中。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收集单个核细胞,在NK细胞培养液中培养单个核细胞12 d,并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在第4、6、8、10、12天时,收集细胞用CCK8法检测NK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细胞增殖最明显的第12天收集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的颗粒酶、穿孔素和CD107a。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对肿瘤细胞株K562杀伤活性。结果通过细胞增殖发现,EDTA组NK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增殖明显。第12天时检测发现,肝素钠组增殖倍数为128.15±6.38,细胞保存液组增殖倍数为107.51±5.70;肝素钠组优于细胞保存液组(t=6.20,P=0.00)。肝素钠组NK细胞纯度表达为(84.49±2.35)%,也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NK细胞表达[(77.63±1.37)%]。经台盼蓝染色检测,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细胞活性率均为100%。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肝素钠组NK细胞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都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t=12.76、17.76、5.67,P=0.00、0.00、0.00)。对肿瘤细胞株K562杀伤结果显示,肝素钠组NK细胞杀伤活性(50.12%±3.42%)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41.88%±2.47%)(t=4.78,P=0.001)。结论肝素钠和细胞保存液均可用于NK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但肝素钠组NK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优于细胞保存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剂 NK细胞 细胞增殖 杀伤功能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 细胞保存液 肝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凝剂对外周单个核细胞增殖影响比较、γδ T细胞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飞 陶正中 +3 位作者 周忠海 吕小婷 陈玲 姚仁南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探讨3种抗凝剂保存的外周血对培养γδ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获得知情同意的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45岁。常规无菌抽取新鲜外周血15 mL。将其外周血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钠、细胞保存液(枸橼酸... 目的探讨3种抗凝剂保存的外周血对培养γδT细胞的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获得知情同意的6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5~45岁。常规无菌抽取新鲜外周血15 mL。将其外周血标本分别置于肝素钠、细胞保存液(枸橼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剂中(即肝素钠组、细胞保存液组、EDTA组),并立即处理培养细胞,用CCK-8法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第10天,行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γδ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结果在外周血细胞培养过程中,EDTA组细胞增殖不明显;肝素钠组和细胞保存液组细胞增殖明显,在第14天细胞增殖倍数最大分别为137.00%±1.44%和99.00%±1.45%,且肝素钠组优于细胞保存液组(t=2.72,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肝素钠组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表达都明显高于细胞保存液组(t=3.871,P=0.003;t=2.744,P=0.021;t=2.261,P=0.047)。结论肝素钠和细胞保存液均可用于γδT细胞培养的血液抗凝,但肝素钠保护γδT细胞的杀伤功能明显优于细胞保存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剂 ΓΔT细胞 细胞增殖 杀伤功能 肝素钠 细胞保存液 乙二胺四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天青S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烷氧化菌素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林林 韩可 +2 位作者 李伟 吴嘉树 辛嘉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48-153,共6页
目的:建立由M.trichosporium OB3b发酵获得的甲烷氧化菌素(Mb)在发酵过程与发酵成熟阶段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CuSO4、HDTMA、磷酸缓冲液添加量以及络合时间等因素对铬天青法检测Mb含量的影响;在铬天青S法对发酵后冻干粉Mb含... 目的:建立由M.trichosporium OB3b发酵获得的甲烷氧化菌素(Mb)在发酵过程与发酵成熟阶段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分别考察了CuSO4、HDTMA、磷酸缓冲液添加量以及络合时间等因素对铬天青法检测Mb含量的影响;在铬天青S法对发酵后冻干粉Mb含量确定的基础上,为调控Mb的发酵过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发酵前4d每24h的Mb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CuSO4、HDTMA、磷酸缓冲液添加量分别为1.2、4.0、2.0mL及络合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铬天青S法测得纯化的1L发酵液中Mb的含量为26.91μmoL,最低检测限为0.042μmoL/L。通过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合,确定在发酵24、48、72、96h时发酵液中Mb含量分别为1.008、1.336、3.125、7.500μmoL/250mL。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Mb在发酵不同阶段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素 铬天青S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枸橼酸铋钾胶囊中铋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皓 张默涵 陈锐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枸橼酸铋钾胶囊中铋含量的不确定度,从而找出影响因素,减少测量带来的误差,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个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枸橼酸铋钾... 目的分析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枸橼酸铋钾胶囊中铋含量的不确定度,从而找出影响因素,减少测量带来的误差,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个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枸橼酸铋钾胶囊中铋含量结果为ω=(262.73±0.99)mg/g(k=2,置信水平95%)。结论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主要有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样品称重、滴定管消耗滴定液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定 不确定度 edta 枸橼酸铋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纺丝浴中硫酸锌含量的新方法
7
作者 陈立冬 刘初锋 张瑞文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3-34,39,共3页
针对铁氰化钾法测定纺丝浴中硫酸锌浓度时存在的问题 ,尝试使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 )法进行测定 ,并对相同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EDTA法具有准确度高、化验成本低、操作方便、无毒无害等优点 .
关键词 测定 纺丝浴 硫酸锌含量 新方法 粘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助剂作用下山桐子油的软脱胶工艺研究
8
作者 易分 胡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7,共6页
山桐子油是一种营养及其丰富的食用油,但因含有较多磷脂类胶溶性杂质,容易使其酸败变质,在高温下发黑发苦,降低其品质。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螯合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和碳酸钠为助剂的软脱胶工艺脱除山桐子油中的胶体物质,考察... 山桐子油是一种营养及其丰富的食用油,但因含有较多磷脂类胶溶性杂质,容易使其酸败变质,在高温下发黑发苦,降低其品质。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螯合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乳化剂和碳酸钠为助剂的软脱胶工艺脱除山桐子油中的胶体物质,考察螯合脱胶剂的体积比、脱胶温度、脱胶时间和离心分离时间对山桐子油脱胶效果的影响,得到山桐子油的最佳脱胶工艺:螯合脱胶剂的体积比为2∶3∶3,脱胶温度为35℃,脱胶时间为10 min,离心分离时间为3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胶率达到96.93%。同时,建立的分析方法可有效地测定山桐子油中磷脂含量。与传统脱胶工艺相比,不仅其脱胶率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脱胶后的山桐子油色泽也更加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油 乙二胺四乙酸 软脱胶工艺 碳酸钠 脱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水—铜试剂分离法测定球铁中镁
9
作者 郭睿 杨百勤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31-134,共4页
本文采用了与常规(容量法)相反的方法测定球铁中的镁,并克服了其它方法的弊端,进一步找到了在工业上分析镁的适宜条件。
关键词 氨水—铜试剂 沉淀 铬黑T 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