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近期发表IF≥4.0的SCI论文摘要--ERB-041, a selective ER beta agonist, inhibits iNOS production in LPS-activated peritoneal macrophages of endometriosis via suppression of NF-kappa B activ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ang Xiu-li Cheng Wen-jun Dai Hui-hua Han Su-ping Fu Shi-lo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41-1341,共1页
关键词 SCI 论文摘要 期刊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RG2调控IRE1α-XBP1介导内质网应激逆转ER+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2
作者 王守莹 杜彦艳 +5 位作者 曹鹏 刘文宇 齐俊愉 石炜业 张春晓 周晓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9-1416,共8页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作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ER+)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使大多数患者受益,但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深入研究ER+乳腺癌TAM耐药机制,改善治疗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抑癌因...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作为雌激素受体阳性(estrogen receptor,ER+)乳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使大多数患者受益,但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问题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深入研究ER+乳腺癌TAM耐药机制,改善治疗效果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抑癌因子NDRG2(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2,NDRG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否参与ER+乳腺癌TAM耐药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明NDRG2在ER+乳腺癌TAM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和机制。通过RT-PCR与免疫印迹分析对比TAM敏感型和耐药型ER+乳腺癌细胞发现,NDRG 2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翻译水平在TAM耐药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且与耐药能力负相关(P<0.001);CCK-8细胞毒性实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证实,在耐药细胞中过表达NDRG2可显著降低TAM药物半抑制浓度IC 50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率(P<0.001),逆转耐药表型。分子机制上,X-box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mRNA剪切实验与内质网相关降解(endoplasmic-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报告蛋白的结果显示,过表达NDRG2可增强耐药细胞中剪切型XBP1s mRNA转录与ERAD报告蛋白CD3ε-YFP表达(P<0.001),引发耐药细胞内质网强应激反应;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NDRG2可显著提高耐药细胞中内质网应激感受器肌醇需要激酶1α(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IRE1α)的磷酸化水平及其下游因子,例如内质网EIP辅助因子(endoplasmic reticulum-localized DnaJ 4,ERdj4)、PKR蛋白激酶的细胞抑制剂(cellular Inhibitor of the PKR protein kinase,P58 IPK)、α甘露糖苷酶样应激蛋白(er degradation enhancingαmannosidase likeprotein,EDEM)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家族A成员5(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family a member 5,PDIA5)的表达水平(P<0.001)。小鼠异种移植瘤研究进一步证实,在耐药细胞中过表达NDRG2可增强TAM治疗效果,显著抑制耐药移植瘤生长(P<0.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耐药细胞中NDRG2表达,增强TAM治疗引发的内质网强烈应激,可逆转ER+乳腺癌细胞耐药性,改善TAM治疗效果。研究结果为解决ER+乳腺癌TAM耐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价值的潜在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N-myc下游调节基因2 他莫昔芬 耐药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形鲳鲹促性腺激素β亚基的克隆鉴定及其受雌二醇的调控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春艳 陈华谱 +3 位作者 郭煜文 王岩 杨浩 李广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促性腺激素(GtH,gonadotropin hormone)是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重要糖蛋白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和促黄体生成素(Lh,luteinizing hormone),在促进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 促性腺激素(GtH,gonadotropin hormone)是垂体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重要糖蛋白激素,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和促黄体生成素(Lh,luteinizing hormone),在促进性腺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fshβ和lhβ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序列,fshβORF长度为363 bp,lhβORF长度为447 bp。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检测,发现fshβ和lhβ基因在卵形鲳鲹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al axis)显著表达,在垂体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下丘脑和性腺。此外,通过体外实验评估17β-雌二醇(E2,17β-estradiol)对卵形鲳鲹垂体组织中fshβ和lhβ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0μmol/L E2处理6 h后,GtHβ亚基基因的表达被极显著抑制。最后,使用雌激素受体(ER,estrogen receptor)拮抗剂体外孵育卵形鲳鲹垂体组织,发现广谱性拮抗剂Fulvestrant、ERβ拮抗剂Cyclofenil和ERα拮抗剂MPP(MPP dihydrochloride)均能够消除E2对GtHβ亚基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E2对卵形鲳鲹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为卵形鲳鲹生殖调控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 促性腺激素(GtH) 雌激素受体(er) 17β-雌二醇(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和下丘脑不同核团ERβ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武密山 赵素芝 +2 位作者 任立中 王茹 白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和下丘脑不同核团ER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11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淫羊藿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去卵巢大鼠骨和下丘脑不同核团ERβ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11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模型组、淫羊藿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以双侧卵巢切除法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分别用淫羊藿苷小、中、大剂量给药4个月,采用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骨和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弓状核ERβ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卵巢切除后,血清E2水平、椎骨骨密度、子宫湿重、胫骨和下丘脑弓状核ERβ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ERβ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去卵巢模型组比较,淫羊藿苷50.0和100.0 mg.kg-1组治疗后,血清E2水平、椎骨骨密度、胫骨和下丘脑弓状核ERβ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ERβ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湿重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改善切除卵巢所致的骨质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对子宫无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选择性调节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下丘脑不同核团ERβmRNA表达水平有关,调节下丘脑功能活动是其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卵巢切除术 绝经后骨质疏松 下丘脑 雌激素受体β 下丘脑室旁核 视上核 弓状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VEGF及其受体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袁瑞 乐爱文 +1 位作者 姚珍薇 耿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研究,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发病机制。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前瞻性方法观察月经过少组(观察...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的研究,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发病机制。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前瞻性方法观察月经过少组(观察组)和正常月经组(对照组)患者各4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两组血清6项性激素,包括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催乳素(PRL)、孕酮(P)及睾酮(T),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测定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R、PR、VEGF、KDR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LH、E2、PRL、P及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ER、VEGF和KDR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5);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PR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VEGF和KDR的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过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下调不全流产患者蜕膜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表达 被引量:26
6
作者 诸葛听 李斌 黄紫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2009年1至...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影响。方法 60例2009年1至9月自愿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就诊的早孕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妇女,随机分为4组:A、B、C组术前分别服用米非司酮1 400 mg(100mg,bid×7d)、700 mg(50mg,bid×7d)、350 mg(25 mg,bid×7d),D组为对照组,每组各1 5例。除D组直接行清宫术,其他组于停药后行清宫术。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半定量测定残留物中β-hCG及ER、PR水平。结果 4组β-hCG在绒毛滋养叶细胞胞质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R在蜕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秩和检验(修正α=0.05):E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为A组较其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上皮细胞核中,A、B、C组较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在蜕膜间质细胞核中的表达A组较其他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C、D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残留物中β-hCG的表达影响不明显。对蜕膜细胞中的ER、PR表达有抑制作用,此抑制作用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不全流产的作用机制之一。1 400 mg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不全流产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beta beta -hCG) 雌激素受体(er) 孕激素受体(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对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细胞ER、VEGF和KDR表达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乐爱文 申旋 +4 位作者 单莉莉 肖天慧 卓蓉 熊慧娟 王中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8-50,共3页
探讨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机理。原代培养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病人的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雌激素组。免疫蛋白质斑迹法观察子宫内膜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 探讨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的机理。原代培养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病人的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细胞鉴定。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雌激素组。免疫蛋白质斑迹法观察子宫内膜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改变。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能增强子宫内膜细胞的ER、VGER和KDR表达。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提高子宫内膜组织中ER、VEGF和KDR治疗原因不明月经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因不明月经过少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与乳腺癌 被引量:12
8
作者 廉馨 史丹 李洪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标志和靶点.雌激素受体包括ER-α和ER-β,其中ER-α有ER-α66、ER-α46和ER-α36三种亚型.ER-α36作为新型雌激素受体,参与膜起始的雌激素信号或非基因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肿...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是诊断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标志和靶点.雌激素受体包括ER-α和ER-β,其中ER-α有ER-α66、ER-α46和ER-α36三种亚型.ER-α36作为新型雌激素受体,参与膜起始的雌激素信号或非基因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胃癌、子宫内膜腺癌、前列腺癌、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ER-α36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ER-α36的结构域特点,ER-α36介导的信号通路及ER-α36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α36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 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侯新新 赵萌 +1 位作者 王红霞 张贵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PPARγ、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ARγ、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PPARγ在子宫内膜癌... 目的:探讨PPARγ、ERα和ERβ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高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ARγ、ERα和ERβ的表达。结果:PPARγ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明显降低,且随病理分级的进展,呈递减趋势;ERα在正常子宫内膜及高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中、低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降低(P<0.05);ERβ表达量仅在低分化子宫内膜癌降低,在正常子宫内膜及高中分化子宫内膜癌中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ERα与PPARγ在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而ERα与ERβ、ERβ与PPARγ间无相关性。结论:PPARγ及ERα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相关,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免疫组化指标的列线图预后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莹 洪晏 +2 位作者 谢轶群 李曦洲 刘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 目的:探讨改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阴性(-)(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满足目前的临床实际需求。方法:选取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335例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将97个变量纳入模型,采用SCAD变量选择的方法,在充分考虑协变量是否存在对数线性关系、非对数线性关系(分段线性关系)临界值的合理确定、共线问题后,构建一个新的ER/PR^+、HER2-型乳腺癌患者传统免疫组化指标的Cox回归预后模型,并进一步建立其列线图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并通过比较模型的区分度(discrimination)和校准度(calibration)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通过乳腺癌预后建立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患者的预后与组织级别、淋巴结转移、Ki67、PR和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组织级别和淋巴结转移对风险比的影响呈对数线性关系,Ki67、PR和年龄对风险比的影响呈非对数线性关系,其合理临界值分别为Ki67(60%)、PR(20%)和年龄(55岁)。该模型术后1、3和5年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均高于0.8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该模型Gr?nnesby-Borgan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值为1.37、对应的P值为0.5,说明该Cox回归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结论:通过改良ER/PR^+和HER2-型乳腺癌患者的传统预后模型,建立患者术后1、3和5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能准确、直观、有效地预测患者的生存概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传统免疫组化指标 列线图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β1影响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和侵袭迁移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宗贝歌 周艳 +8 位作者 杨新华 张毅 范林军 张帆 陈莉 齐晓伟 杜俊泽 陈庆秋 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1(estrogen receptorβ1,ERβ1)能否通过调控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发生,ERβ1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1(estrogen receptorβ1,ERβ1)能否通过调控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发生,ERβ1在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脂质体法将ERβ1真核表达质粒和特异性siRNA-ERβ1转染至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干预细胞中ERβ1的表达,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观察干预ERβ1后对E-cad表达的影响,进行体外侵袭迁移实验,观察干预细胞中ERβ1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结果过表达ERβ1后,ERβ1及E-cad在mRNA[(0.823±0.028)vs(0.554±0.044),P=0.025;(0.944±0.04)vs(0.724±0.28),P=0.026]和蛋白[(1.331±0.019)vs(0.463±0.019),P=0.001;(1.428±0.005)vs(0.500±0.010),P<0.01]水平均表达升高,侵袭[(45.8±7.4)vs(70.4±13.3),P=0.039]迁移[(75.6±8.8)vs(111.8±15.1),P=0.021]力显著下降,干扰ERβ1表达后,ERβ1及E-cad在mRNA[(0.314±0.029)vs(0.554±0.044),P=0.030;(0.444±0.042)vs(0.724±0.28),P=0.001]和蛋白[(0.353±0.017)vs(0.463±0.019),P=0.032;(0.397±0.034)vs(0.500±0.010),P=0.024]水平均表达降低,侵袭[(193±22.6)vs(70.4±13.3),P<0.05]迁移[(264.2±53.7)vs(111.8±15.1),P=0.002]力显著增强。结论ERβ1可能参与乳腺癌的EMT过程,进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β1 E-钙粘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力竭运动对大鼠卵巢ER、PR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付燕 熊若虹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104,121,共4页
将动情周期正常的24只SD雌性大鼠(3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2只),模型组大鼠每日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直到其动情周期抑制,然后定量分析卵巢ER、P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致动情周期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 将动情周期正常的24只SD雌性大鼠(3月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2只),模型组大鼠每日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直到其动情周期抑制,然后定量分析卵巢ER、PR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致动情周期抑制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上ER、PR表达都明显降低。结论:长期力竭运动对卵巢ER、PR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卵巢颗粒细胞、黄体细胞上ER、PR的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运动性月经失调的发生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月经失调 卵巢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虫对药对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肌瘤模型ERα、ERβ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丽红 袁欢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56-215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黄、虫对药对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虫小剂量组、大黄虫中剂量组、大黄虫大剂量组、大黄虫丸组、桂枝... 目的:探讨大黄、虫对药对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肌瘤模型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7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虫小剂量组、大黄虫中剂量组、大黄虫大剂量组、大黄虫丸组、桂枝茯苓胶囊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用SABC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ERα、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ERα、ERβ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各治疗组的ERα、ERβ较模型组均下降(P<0.01)。结论:大黄、虫对药可抑制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ERα、ERβ的表达,这可能是该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虫 子宫肌瘤模型 免疫组化 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2α对大肠癌细胞侵袭生长及ER-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叶平 苗晋华 +1 位作者 徐丽萍 武春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基因(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对大肠癌SW620细胞侵袭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雌激素受体β基因(estrogen receptor-β,ER-β)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基因(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or protein-2α,AP-2α)对大肠癌SW620细胞侵袭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对雌激素受体β基因(estrogen receptor-β,ER-β)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pcDNA3.1(+)-AP-2α与空质粒pcDNA3.1(+)转染入SW620大肠癌细胞,采用基质胶黏附实验与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体外黏附、侵袭生长与迁移能力,采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检测细胞中AP-2α和ER-β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以电泳迁移率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方法检测转染AP-2α基因后肿瘤细胞中AP-2α的DNA结合活性及其与ER-β的结合能力。结果:AP-2α转染SW620细胞后抑制了细胞的体外黏附、侵袭与迁移能力(均P<0.05);同时细胞中ER-β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EMSA结果显示,AP-2α转染的SW620细胞中表达的AP-2α蛋白与ER-β基因启动子区域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AP-2α转染SW620细胞可显著抑制大肠癌SW620细胞体外黏附、侵袭与迁移能力,其分子机制很可能与AP-2α直接作用于ER-β基因启动子区域从而影响ER-β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SW620细胞 转录因子激活蛋白-2α(AP-2α) 雌激素受体β(er-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抗原MAGE-A11促进ER介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 被引量:1
15
作者 桑梅香 连易水 +2 位作者 刘飞 谷丽娜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572,共7页
目的:探讨黑素瘤抗原(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11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介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ER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模式细胞,采用基因转染、RT-... 目的:探讨黑素瘤抗原(melanoma antigen gene,MAGE)-A11对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介导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ER表达阳性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作为模式细胞,采用基因转染、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AGE-A11对17β-雌二醇(17β-E)诱导的ER下游靶基因Efp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MCF-7细胞中MAGE-A11和ER蛋白的相互作用,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AGE-A11及17β-E处理对MCF-7细胞生存率和细胞克隆形成数的影响。结果:ER阳性MCF-7细胞经17β-E处理24 h后,下游靶基因Efp的mRNA(2.97±0.16 vs 1.71±0.09,P<0.05)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65±0.12 vs 0.92±0.06,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 24 h处理后,其Efp的mRNA(4.01±0.19 vs 2.97±0.16,P<0.05)及蛋白表达(3.52±0.15 vs 2.65±0.12,P<0.05)更显著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外源性MAGE-A11与ER之间存在相互作用。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显著增加[(152±6.7)%vs(108±4.8%),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增殖率更显著增加[(181±8.6)%vs(152±6.7)%,P<0.05];17β-E处理后MCF-7细胞克隆形成数显著增多[(77±5)vs(18±2)个,P<0.05],转染MAGE-A11的MCF-7细胞经17β-E处理后细胞的克隆形成数更显著增加[(125±6)vs(77±5)个,P<0.05)。结论:在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中,MAGE-A11可通过与ER的相互作用增强ER介导的Efp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MAGE-A11可能成为ER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黑素瘤抗原A-11 雌激素受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在脑肿瘤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顺和 王光辉 +1 位作者 李园园 杨慧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73-675,68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星形细胞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β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铮 李亚里 +2 位作者 宫庭钰 晏红 高贞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探讨雌激素β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利用雌激素β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自体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应用人不同的组织在SCID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注射雌激素β受体激动剂WAY-200070,观察... 目的通过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探讨雌激素β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方法利用雌激素β基因敲除小鼠建立自体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应用人不同的组织在SCID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后,注射雌激素β受体激动剂WAY-200070,观察其对异位病灶生长的影响。结果比较30只雌激素β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及22只同源未敲除小鼠异位病灶生长及组织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雌激素β受体激动剂WAY-200070对不同类型的SCID小鼠内异症病灶生长影响无明显差异(P>0.1)。结论雌激素β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形成影响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β基因敲除小鼠 内异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骨样细胞和前破骨样细胞ER亚型、OPG/RANKL/RANK系统、IL-6及其受体以及破骨细胞标志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越 朱雅琴 +2 位作者 吴健 孙维甲 李灵芝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人成骨样细胞系(U2-OS、MG-63)和两种人前破骨样细胞系(U937、HL-60)ER亚型、OPG/RANKL/RANK系统、IL-6及其受体以及破骨细胞标志基因表达的差异,为今后研究雌激素与IL-6等细胞因子在骨组织中相互关系提供适宜的细胞模...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人成骨样细胞系(U2-OS、MG-63)和两种人前破骨样细胞系(U937、HL-60)ER亚型、OPG/RANKL/RANK系统、IL-6及其受体以及破骨细胞标志基因表达的差异,为今后研究雌激素与IL-6等细胞因子在骨组织中相互关系提供适宜的细胞模型。方法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ERα、ERβ的表达,ELISA法测定IL-6的分泌,OPG、RANKL、RANK及IL-6受体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TRAP、MMP-9则采用RT-PCR技术进行分析。结果(1)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证实四种细胞均表达ERα和ERβ;(2)四种细胞不同程度地表达OPG和RANKL,而RANK则仅见于U937细胞表达;(3)四种细胞均表达IL-6受体(IL-6Rα、gp130),除U2-OS细胞外其余三种细胞均组成型分泌IL-6;(4)破骨细胞标志基因TRAP在两种人前破骨样细胞U937、HL-60中均表达,且表达水平相近;而MMP-9仅在U937细胞中弱表达;两种人成骨样细胞U2-OS、MG-63未见有这两种基因表达。结论筛选出用于研究雌激素与IL-6等细胞因子在骨组织中相互关系的细胞模型,同时也为今后深入阐明骨靶向和其他新型抗骨质疏松雌激素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样细胞 前破骨样细胞 雌激素受体 OPG/RANKL/RANK系统 IL-6及其受体 骨细胞标志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苷原(DA)对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E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调节作用及其受雌激素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立芳 徐小雅 +5 位作者 周轶 王金凤 金慰芳 王洪复 张绍芬 高建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7,24,共7页
目的研究大豆苷原(daidzein,DA)对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的调节作用,并观察雌激素对这种调节的影响。方法小鼠成骨细胞MC... 目的研究大豆苷原(daidzein,DA)对成骨细胞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表达的调节作用,并观察雌激素对这种调节的影响。方法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体外低血清(α-MEM,含2%FBS)培养,分别用0.1和10μmol/L的DA处理,采用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分析细胞ERα、ERβ和PPARγ的表达变化。加入浓度均为0.1μmol/L的ER拮抗剂ICI182780或PPARγ拮抗剂GW9662,观察ER和PPARγ在DA调节中的作用。为观察雌激素的影响,采用无血清培养,在10nmol/L 17β-雌二醇(E2)条件下研究DA对细胞受体表达的作用。结果 DA抑制体外培养成骨细胞ER表达,而刺激其PPARγ表达。0.1和10μmol/L的DA分别下调ERα蛋白水平44%和38%(P<0.05),下调ERβ蛋白水平50%(P<0.05)和31%(P<0.05),上调PPARγ74%和78%(P<0.05)。ICI182780可阻断DA对ERα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DA对成骨细胞ERβmRNA水平的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087 4);GW9662可阻断DA对PPARγ表达的上调作用,提示成骨细胞ER和PPARγ参与自身表达调节。在10nmol/L 17β-雌二醇条件下,DA对无血清培养的成骨细胞ERα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由28.0%~29.6%(P<0.05)增强至74.0%~82.8%(P<0.01),其对ERβ表达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增强,而对PPARγ的上调作用几乎丧失。结论 DA可通过调节ERs和PPARγ等受体表达间接影响成骨细胞的药物反应,雌激素可明显影响DA的受体调节作用。DA对细胞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对成骨细胞时间相关双相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大豆苷原(DA) 雌激素受体(er)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P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中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形态学变化及HOXA11、ER-α和ER-β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洁 黄向华 +6 位作者 张琳 杜彦芳 李晓冬 李雅钗 赵金钗 尹桂然 王振海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骶韧带局部组织中同源盒基因A11(HOXA11)、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及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形态的改变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24例(POP及非POP各12例,分别为... 目的:探讨子宫骶韧带局部组织中同源盒基因A11(HOXA11)、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及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形态的改变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24例(POP及非POP各12例,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子宫骶韧带组织中HOXA11、ER-α、ER-β的表达,应用间苯二酚品红法和丽春红酸性品红法分别对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进行染色。结果:①HE染色显示研究组子宫骶韧带组织有胞浆水肿、空泡变性及淀粉样变等不同程度的变性。②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胶原纤维染色较浅,弹力纤维弯曲度和密度减低,纤维碎裂、崩解或聚集成团块状,排列相对不规则。③研究组HOXA11、ER-α和ER-β表达均减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P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发生变性,其弹力纤维的形态遭到破坏,胶原纤维的含量减少。HOXA11、ER-α和ER-β在POP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中的表达均降低,提示均参与PO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子宫骶韧带 同源盒基因A11 雌激素受体α和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