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氧剂协同作用机理的加速反应分子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周锐 鲍路瑶 +1 位作者 卜伟锋 周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5-336,共12页
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二苯胺类抗氧剂复配使用往往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抗氧化作用,但其详细的化学反应路线尚不明确.本文中利用1种结合元动力学(Metadynamics)与反应力场(ReaxFF)的加速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季戊四醇酯基础油添加2种典型... 受阻酚类抗氧剂与二苯胺类抗氧剂复配使用往往表现出优异的协同抗氧化作用,但其详细的化学反应路线尚不明确.本文中利用1种结合元动力学(Metadynamics)与反应力场(ReaxFF)的加速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季戊四醇酯基础油添加2种典型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BHT)、4,4'-二辛基二苯胺(4,4'-Di-iso-octyldiphenylamin,ODA)]在不同温度工况下(350和500 K)的热氧化分解过程.结果表明:酯基数量的增多、烷烃链长度的增加以及仲氢和叔氢数量的增大会导致多元醇酯基础油氧化安定性减弱;烷基过氧自由基以及烷氧自由基是加速基础油烷烃链链式反应的关键;BHT和ODA通过有效捕捉这2种自由基进而提高体系氧化安定性.2种抗氧剂优异的协同作用来源于低温下BHT苯酚脱出的氢原子有效提高了ODA以及N-羟基二苯胺的再生效率.详细反应路径表明,ODA存在多个反应活性位点是其抗氧性能优于BHT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反应分子动力学 反应力场 合成酯润滑油 抗氧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场条件下酯基绝缘油产气规律和机制的分子动力学仿真
2
作者 齐伟惟 卢武 +3 位作者 王哲铭 贾博文 许红运 王雅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7-66,共10页
酯基绝缘油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环保特性,被视为大型充油设备中传统矿物油的理想替代品,但其在放电场强下的产气规律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ReaxFF反应力场模拟方法,以矿物油为对照,研究了天然酯和合成酯在电场强度和运行时间变化时... 酯基绝缘油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环保特性,被视为大型充油设备中传统矿物油的理想替代品,但其在放电场强下的产气规律和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ReaxFF反应力场模拟方法,以矿物油为对照,研究了天然酯和合成酯在电场强度和运行时间变化时的分解特性、特征气体生成规律及关键产气路径。结果表明:矿物油放电故障产气的临界电场强度高于酯基绝缘油,而天然酯放电故障产气的临界电场强度高于合成酯。在故障初期,绝缘油的分子结构显著影响气体生成类型和比例:矿物油主要生成H₂,天然酯主要生成C₂H₂和H₂,合成酯则表现出多样化气体生成。研究揭示了关键气体的生成机制,为酯基绝缘油的优化应用和材料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强度 酯基绝缘油 产气规律 产气机制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绝缘液再填充矿物油变压器研究综述
3
作者 钱艺华 邓婷 +3 位作者 蔡玉婷 王青 赵一枫 唐桢馥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8-41,共14页
本文首先介绍酯类绝缘液再填充矿物绝缘油变压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案例,梳理目前国内外对酯类绝缘液再填充变压器的酯类绝缘液性能评估的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温度场和电场计算结果分析酯类绝缘液再填充前后变压器温升与绝缘特性的变... 本文首先介绍酯类绝缘液再填充矿物绝缘油变压器技术的发展历史与代表性案例,梳理目前国内外对酯类绝缘液再填充变压器的酯类绝缘液性能评估的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温度场和电场计算结果分析酯类绝缘液再填充前后变压器温升与绝缘特性的变化规律;给出再填充工艺流程等的技术规范;并进一步讨论酯类绝缘液再填充对矿物绝缘油变压器油纸绝缘寿命与耐过载能力的影响;最后对酯类绝缘液再填充变压器挂网运行状态监测案例进行汇总,对运行维护中溶解气体分析(DGA)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绝缘液 再填充 变压器 温升 介电强度 油纸绝缘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缘纸在矿物油与菜籽油基天然酯中的加速热老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欢欢 王思裕 +4 位作者 余武锟 刘博睿 周文豪 郑怀 关焕梅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天然酯较矿物绝缘油具有燃点高、可降解性好并且能延缓绝缘纸热老化速率等优点,作为提升变压器寿命或短时过载能力的液体绝缘介质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我国食用油中占比较大的菜籽油作为基油制备天然酯绝缘液,通过试验比较不同含水... 天然酯较矿物绝缘油具有燃点高、可降解性好并且能延缓绝缘纸热老化速率等优点,作为提升变压器寿命或短时过载能力的液体绝缘介质正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我国食用油中占比较大的菜籽油作为基油制备天然酯绝缘液,通过试验比较不同含水量绝缘纸在菜籽油基天然酯和矿物油中的加速热老化特性,并研究了氧气对绝缘纸在两种不同绝缘液中的加速热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下,含水量是影响绝缘纸热老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氧气会降低菜籽油基天然酯对低含水量绝缘纸热老化速率的抑制作用。结合绝缘纸在绝缘液热老化过程中比强度与聚合度的实测数据,导出得到考虑含水量和氧气影响的绝缘纸纤维素分解反应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可以对绝缘纸在绝缘液中的热老化过程和寿命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基天然酯 加速热老化 含水量 比强度 聚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基绝缘油: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飞鹏 李博君 延思晨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4,共9页
酯基绝缘油因其低碳排放、高安全性和环保优势,被视为潜在的下一代变压器绝缘油。在人口密集的都市、高速大容量轨道交通、海上风电、水源地和森林等环保区域,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酯基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在分子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 酯基绝缘油因其低碳排放、高安全性和环保优势,被视为潜在的下一代变压器绝缘油。在人口密集的都市、高速大容量轨道交通、海上风电、水源地和森林等环保区域,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酯基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在分子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理化和电气性能有所不同。为此,综述酯基绝缘油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合成酯、天然酯与传统矿物绝缘油的对比分析,探讨酯基绝缘油在提升电气设备安全性和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潜力,并指出未来研究应关注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绝缘油 变压器 产气特性 流注放电 环保 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液两相及光电离的酯基绝缘油流注放电模拟
6
作者 王开正 王帅旗 +2 位作者 俞瑞龙 李露露 王飞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896-6907,共12页
流注放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过程,目前尚无准确的模型能描述其发展过程。相变及光电离是影响流注演变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流注放电模型很少将其影响考虑到模型内。为分析二者对流注放电的影响,该文在COMSOL中建立针/板... 流注放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过程,目前尚无准确的模型能描述其发展过程。相变及光电离是影响流注演变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流注放电模型很少将其影响考虑到模型内。为分析二者对流注放电的影响,该文在COMSOL中建立针/板放电几何模型,以酯基绝缘油为研究对象,基于电流体动力学模型,以相变温度为临界点,分别构建气相和液相下的电离机制。此外,建立了与电场阈值相关的光电离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光电离的引入促使优势流注分支的产生,且光电离主要发生在优势流注头部区域。由于高温区域主要集中在针尖处,气相区域会随着局部温度的升高而产生,在电场作用下,气相区域发生碰撞电离,在针尖处产生更多的小流注分支。气相区域对主流注的传播速度几乎没有影响,主流注的传播速度主要受场致电离和光电离的控制。光电离在流注头部产生了更多的载流子,促使改进模型的主流注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从而易实现传播模式从慢速到快速的转换。该文可为酯基绝缘油快速流注的产生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提高其击穿电压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绝缘油 光电离 气相 流注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磷酸自催化的含磷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合成和性能
7
作者 曹毅 马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5-661,共7页
以季戊四醇与亚磷酸、脂肪酸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工艺制备了含磷季戊四醇酯,利用FTIR、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酯化反应在170~185℃下,无催化剂的体系反应效果与硫酸催化反应... 以季戊四醇与亚磷酸、脂肪酸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工艺制备了含磷季戊四醇酯,利用FTIR、NMR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高温稳定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酯化反应在170~185℃下,无催化剂的体系反应效果与硫酸催化反应体系接近且优于氧化亚锡体系,说明亚磷酸在反应体系中既作底物,同时又起到了催化作用;第二步酯化反应在220~230℃下,无催化剂的亚磷酸体系与表现最佳催化效果的氧化亚锡体系的反应效果相当,进一步说明亚磷酸具有良好的自催化能力。与未进行亚磷酸改性的季戊四醇酯(典型的MIL-PRF-23699规范基础油)相比,含磷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分解温度提升约76℃,HPDSC氧化温度提升约25℃,表明亚磷酸改性可很好地提升季戊四醇酯润滑油的高温性能,使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得到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性能 季戊四醇酯 酯化反应 亚磷酸 基础油 航空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改性木质活性炭对棕榈油中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
8
作者 侯杰 纪俊敏 孙尚德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以精炼棕榈油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碳纳米吸附剂(木质活性炭粉末、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和多壁碳纳米管)对3-氯丙醇(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并对最佳吸附剂进行酸碱改性,探究改性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棕榈油... 以精炼棕榈油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碳纳米吸附剂(木质活性炭粉末、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和多壁碳纳米管)对3-氯丙醇(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并对最佳吸附剂进行酸碱改性,探究改性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棕榈油中3-MCPD酯吸附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3-MCPD酯的脱除效果为木质活性炭粉末>多壁碳纳米管>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整体脱除效果欠佳;经4 mol/L H_(3)PO_(4)改性后的木质活性炭粉末,吸附性能增强,在吸附剂添加量为5.85%、吸附时间为47 min、吸附温度为103℃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对棕榈油中3-MCPD酯的脱除率可达71.82%。使用H_(3)PO_(4)改性木质活性炭可作为脱除食用油中3-MCPD酯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活性炭 酸碱改性 棕榈油 3-MCPD酯 吸附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基础油的热氧化与水解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建芳 金永亮 +1 位作者 向亚玲 钱绪政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1,共6页
热氧化和水解是造成酯类合成油衰变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影响酯类基础油的有效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在恒温箱中对3种酯类基础油进行连续老化试验,考察其在在无水、有水(铜片作为催化剂)以及有添加剂存在条件下的运动黏度和总酸值的变化,并... 热氧化和水解是造成酯类合成油衰变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影响酯类基础油的有效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在恒温箱中对3种酯类基础油进行连续老化试验,考察其在在无水、有水(铜片作为催化剂)以及有添加剂存在条件下的运动黏度和总酸值的变化,并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所测得的起始氧化温度,比较酯类油的热氧化、水解情况以及抗氧剂对酯类基础油老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酯类基础油的热氧化稳定性与其自身分子结构有关,含有芳烃或合成的醇类结构中不含β-H的基础油会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酚类和胺类抗氧剂能有效地抑制不饱和多元醇酯类基础油的热氧化速度,起到较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抑制基础油水解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基础油 热氧化 水解 运动黏度 总酸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油对PAO基础油黏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程飞 付洪瑞 +1 位作者 王本力 刘淑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70,共3页
为提高PAO(聚α-烯烃)对极性添加剂的感受性,改善PAO对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通常在PAO基础油中加入少量的酯类油。研究PAO 2c与少量酯类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的混合油样的高低温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 为提高PAO(聚α-烯烃)对极性添加剂的感受性,改善PAO对橡胶密封件的相容性,通常在PAO基础油中加入少量的酯类油。研究PAO 2c与少量酯类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癸二酸二异辛酯(DIOS))的混合油样的高低温黏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PAO 2c与酯类混合油样稳定,没有出现相分离;低温条件下,DBP与PAO 2c混合油样出现分层现象,为确保混合基础油的低温性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质量分数宜分别控制在20%以内。这对调制低温性能优良、橡胶相容性好的润滑油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O 酯类油 基础油 黏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热氧化衰变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费逸伟 郭峰 +2 位作者 郝敬团 姚婷 杨宏伟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79,91,共7页
对不同温度和反应条件下的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HS)基础油理化指标进行考察,并采用GC/MS现代分析手段测定油样结构组成,探讨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热氧化衰变规律,从分子水平揭示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衰变后颜色、黏度和酸值变化... 对不同温度和反应条件下的癸二酸二-2-乙基己酯(DHS)基础油理化指标进行考察,并采用GC/MS现代分析手段测定油样结构组成,探讨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的热氧化衰变规律,从分子水平揭示酯类航空润滑油基础油高温衰变后颜色、黏度和酸值变化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空气、氧气和抗氧剂N-苯基-α-萘胺(NPAN)对DHS黏度高温衰变影响较小,这是因为油品分子链在高温作用下既发生裂解使黏度低,也会相互聚合使黏度增大;氧气的存在会与自由基生成醇、醛和酸等含氧化合物,使油样酸值急剧增大,添加NPAN后极大地抑制了酸值升高,油样酸值的突变温度升高,表明NPAN在酯类基础油中发挥了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基础油 航空润滑油 热氧化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冲程汽油机润滑油生物降解性及其评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刚 解世文 居荫诚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3,56,共4页
参照欧洲CEC标准创新性地建立了二冲程汽油机油生物降解性能评定方法,该方法所得实验结果与国外已公布的类似方法评定结果相比,具有良好相关性,且方便、可靠、重复性好、更符合我国的实际。考察了二冲程油基础油和商品二冲程油的生物降... 参照欧洲CEC标准创新性地建立了二冲程汽油机油生物降解性能评定方法,该方法所得实验结果与国外已公布的类似方法评定结果相比,具有良好相关性,且方便、可靠、重复性好、更符合我国的实际。考察了二冲程油基础油和商品二冲程油的生物降解性能,为评估二冲程油对环境的影响和开发国产生物降解二冲程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油 生物降解性 评定方法 合成酯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高温抗氧剂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唐红金 梁宇翔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87,共7页
以N-烷基苯基-1-萘胺、烷基化二苯胺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30~180℃、反应时间为5~10h的条件下,合成了低聚物抗氧剂。采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低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204℃氧化与腐蚀安定性... 以N-烷基苯基-1-萘胺、烷基化二苯胺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130~180℃、反应时间为5~10h的条件下,合成了低聚物抗氧剂。采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合成低聚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204℃氧化与腐蚀安定性评定,多元醇酯润滑油氧化前后总酸值变化为0.945mgKOH/g,40℃运动黏度变化率为10.025%,沉积物含量为2.537mg/(100mL),与常规抗氧剂相比,合成抗氧剂显著提高了多元醇酯润滑油的高温抗氧化、抗腐蚀性能,满足AS-5780A国际民用航空发动机油规范和MIL—PRF-23699F美国海军航空发动机油规范要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多元醇酯航空润滑油高温抗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剂 氧化安定性 航空润滑油 多元醇酯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的组分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费逸伟 彭兴隆 +2 位作者 姚婷 郭峰 杨宏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4-1449,共6页
用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油样模拟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裂解反应,考察了油样的酸值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DIOA的结构组成随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温度为100℃时,DIOA油样中已有小分子的单酯和... 用己二酸二异辛酯(DIOA)油样模拟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在高温下进行氧化裂解反应,考察了油样的酸值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检测了DIOA的结构组成随工作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工作温度为100℃时,DIOA油样中已有小分子的单酯和双酯产生,随工作温度的升高,酯含量不断增加;当工作温度为170℃时,油样中有小分子的酮、酸等化合物生成,油样呈淡黄色;当工作温度为300℃时,油样中酮和酸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605%和0.020%,酸值(每g油样消耗KOH的质量)高达12.597 mg/g,油样呈深黄色,且出现胶质状沉淀。该方法可用于分析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的热氧化安定性和主滑油性能变化,以确定合理的换油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航空润滑基础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己二酸二异辛酯 高温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DDP与MoDTC在含酯类油的PAO基础油中的抗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稳 李国良 +2 位作者 刘宏亮 李维 赛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5-69,共5页
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分别加入聚ɑ-烯烃(PAO)、PAO与分散剂、PAO与酯类油3种试样中,进行四球机抗磨试验,考察ZDDP和MoDTC对不同试样的感受性。将ZDDP和MoDTC两种添加剂进行复配试验,并通过扫描... 将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分别加入聚ɑ-烯烃(PAO)、PAO与分散剂、PAO与酯类油3种试样中,进行四球机抗磨试验,考察ZDDP和MoDTC对不同试样的感受性。将ZDDP和MoDTC两种添加剂进行复配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磨斑形貌。试验结果表明:酯类油能够很好地提高PAO基础油的抗磨性能,其质量分数为5%~10%时即可达到较好的抗磨效果;PAO与分散剂试样中,增大ZDDP的加入量不能有效地降低磨斑直径,增大MoDTC的加入量可降低磨斑直径;PAO与酯类油试样中,随着ZDDP加入量的增加,磨斑直径减小,ZDDP的抗磨效果优于MoDTC;两种添加剂复配后与单剂相比无明显的增效作用。磨斑形貌分析结果表明:加入MoDTC的基础油试验测得的磨斑表面平整,对摩擦表面修复作用更佳;同时添加ZDDP与MoDTC的基础油试验测得的表面磨痕不规则,两剂具有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酯类基础油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酸酯胺盐官能团硼酸酯衍生物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令国 王永刚 +1 位作者 张立 李久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5,共4页
将磷酸酯胺盐官能团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硼酸酯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常用的HVIH200加氢基础油,在四球试验机上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硼酸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 将磷酸酯胺盐官能团引入到硼酸酯结构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硼酸酯衍生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择常用的HVIH200加氢基础油,在四球试验机上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硼酸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水解稳定性,在加氢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油溶性;该添加剂在加氢基础油中具有优异的抗磨减摩性能,可以明显提高基础油的承载能力。磷酸酯胺盐官能团化学活性较强,可与金属表面形成易剪切的吸附层,且摩擦过程中所产生磷酸盐的层状结构也保证了其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磷酸酯胺盐 硼酸酯 摩擦学性能 加氢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评定技术及其基础油的降解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刚 吴照毅 +2 位作者 张文美 解世文 居荫诚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62-65,共4页
为解决车用润滑油的污染问题,参照欧洲CEC标准创建了适于国情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以及读方法采用的菌种.以读方法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的降解性能和不同类基础油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酯的化学结构更容易转化成... 为解决车用润滑油的污染问题,参照欧洲CEC标准创建了适于国情的润滑油生物降解性试验方法以及读方法采用的菌种.以读方法考察了润滑油基础油的降解性能和不同类基础油生物降解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合成酯的化学结构更容易转化成脂肪酸,故生物降解率高于矿物油和PAO(聚α-烯烃);同一类型的基础油随油品黏度的增大,降解性能下降.这些研究为评价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及开发可降解型润滑油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生物降解性 评定方法 基础油 合成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润滑剂的特点及发展 被引量:48
18
作者 叶斌 陶德华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3-76,共4页
阐述了绿色友好润滑剂的生物降解性和摩擦化学特点 ,提出了环境友好润滑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关键词 环境友好润滑剂 生物降解性 基础油 合成酶 植物油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籽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固体碱催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35
19
作者 陈和 王金福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3-597,共5页
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可以由棉籽油与甲醇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本实验通过高温煅烧氢氧化镁、碳酸钙及镁-铝水滑石得到了相应的固体碱催化剂MgO、CaO及MgO-Al2O3,并对催化剂活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CaO及MgO-Al2O... 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可以由棉籽油与甲醇在碱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得。本实验通过高温煅烧氢氧化镁、碳酸钙及镁-铝水滑石得到了相应的固体碱催化剂MgO、CaO及MgO-Al2O3,并对催化剂活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CaO及MgO-Al2O3具有较高的酯交换反应活性:在230℃,醇油摩尔比12:1及催化剂用量为棉籽油2%(wt)的条件下,反应3h后,甲酯的收率达到90%以上。CO2-TPD实验结果表明,CaO及MgO-Al2O3具有较强和较多的碱性位,而催化剂的活性与碱强度及碱性位数量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碱 生物柴油 脂肪酸甲酯 棉籽油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润滑基础油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锐涛 王越 +1 位作者 刘登辉 高新蕾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0-73,共4页
在UYIT-2型微J挛擦试验机上分别测定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在5~98 N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载荷下,随着试验... 在UYIT-2型微J挛擦试验机上分别测定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在5~98 N载荷下的摩擦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载荷下,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6种酯的摩擦因数都呈现下降趋势;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平均摩擦因数在各载荷下都最小,但是在低载荷下(5 N左右)波动较大;同一载荷下,直链酯的平均摩擦因数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降低,支链酯的平均摩擦因数变化无明显规律;同种酯的磨斑直径随载荷的升高而增加;同一载荷下,不同碳链长度的酯的磨斑直径变化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醇碳链的延长并不能有效地控制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摩擦学性能 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