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与CRP及ESR评估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心肌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庞高峰 徐敏 +4 位作者 龚明霞 刘飞 孟军 葛志祥 杨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8-75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STE)获取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对儿童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判断的价值,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68例住院KD急性期患儿的临...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STE)获取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对儿童川崎病(KD)急性期心肌损伤判断的价值,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68例住院KD急性期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冠状动脉损伤分为无冠脉损伤组53例和冠脉损伤组15例。采用Simp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QLA10.0软件对所采集的心肌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并获得GLS以分析心肌运动,并收集KD患儿急性期的CRP、ESR检测结果,与56例健康体检儿童作比较;分析KD患儿炎症指标与GLS的相关性。结果 KD急性期患儿GLS、CRP、ES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间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冠脉损伤组CRP、ESR水平明显高于冠脉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间LVEF及GL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患儿急性期GLS与急性期CRP、ESR均呈正相关(r=0.62、0.57,P均<0.05)。结论 STE获得的GLS在KD急性期显著升高,并与CRP升高有关,但与冠状动脉损伤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ESR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玉玲 张秀霜 +1 位作者 孟小征 张争鸣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6期1532-1534,1538,共4页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患儿12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另选12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 目的: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患儿12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另选120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ESR水平差异,并分析ESR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gG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ESR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hs-CRP、TNF-α、IFN-γ及ES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的ESR与hs-CRP、TNF-α、IFN-γ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5、0.398、0.417,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较为低下,炎症反应较为剧烈,且机体炎症因子与ESR表达水平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红细胞沉降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PCT、PLT、CRP、ESR和WBC对川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2
3
作者 吴立强 陈建平 何念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527-2531,共5页
目的评价5种实验诊断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其... 目的评价5种实验诊断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及其联合试验在川崎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西南医院儿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怀疑川崎病的所有儿童中,选取均检测PCT、PLT、CRP、ESR和WBC的儿童161例,以临床标准(临床症状及B超结果)作为金标准最终确诊92例为川崎病组(包括不完全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69例为疑似川崎病但最终排除川崎病诊断的其他疾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截断点。结果诊断截断点分别是PCT:0.25 ng/m L,CRP:8.04 mg/L,ESR:35 mm/h,PLT:330×109/L,WBC:15.0×109/L。5种检验方法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PCT:0.766,CRP:0.727,ESR:0.699,PLT:0.702,WBC:0.660。检验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PCT+ESR+PLT平行试验分别是96.7%、30.4%、68.3%、65.0%、87.5%、1.33、0.19,PCT+ESR+PLT系列试验分别是19.6%、95.7%、52.2%、85.7%、50.8%、4.01、0.86。结论 PCT和CRP的特异度、灵敏度、正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接近,且优于ESR、PLT和WBC,PCT+ESR+PLT联合试验对川崎病的诊断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诊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R及CRP在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岳学锋 王鹏 +4 位作者 施建党 赵晨 苏胜杰 杨宗强 何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3-839,共7页
目的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组(n=25)、对照组(n=20)。造模组于腰4、5椎间隙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H37Rv结核标准菌株混悬液0.1 ml;对照... 目的观察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新西兰兔脊柱结核模型构建中的变化规律。方法4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造模组(n=25)、对照组(n=20)。造模组于腰4、5椎间隙钻孔,填入明胶海绵,在其中浸注H37Rv结核标准菌株混悬液0.1 ml;对照组浸注生理盐水0.1 ml。观察实验兔一般状况,并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情况;观察两组实验兔术前、术后(1、3、5、7、10、14、28、42、56 d)不同时间点ESR及CRP的变化规律;探讨ESR及CRP与兔脊柱结核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术后56 d造模组21只实验兔最终完成实验,对照组为18只。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微生物学评估:造模组脊柱结核造模感染阳性率为76.19%(16/21),造模阳性兔均至少符合一项造模阳性判定标准;造模组另5只造模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均无阳性发现。动态观察两组ESR、CRP的变化规律:造模组阳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造模组阴性兔明显不同,而造模组阴性兔体内的ESR、CRP变化规律与对照组相似;造模组阳性兔术后ESR及CRP迅速升高,ESR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CRP术后5 d达高峰,至术后42 d已趋于平稳,术后56 d处死动物时ESR及CRP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造模组阴性兔及对照组实验兔ESR在术后第7天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术后42 d已降至术前水平,CRP术后第3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术后28 d降至术前水平;造模组阳性兔ESR、CRP达高峰时所测值及实验结束时(56 d)所测值均高于造模组阴性兔和对照组同时间点所测值(P<0.05);绘制术后56 d时ESR、CRP与结核造模感染相关性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ESR为0.953,CRP为0.927,均显著大于0.5,以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为最佳筛选点计算:ESR最佳筛选点为7.5 mm/h,CRP最佳筛选点为5 527.50μg/L。结论ESR及CRP可反映模型兔体内结核菌感染情况及病情进展,造模术后56 d检测值可作为筛选兔脊柱结核动物模型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动物模型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综合指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韩超 占小飞 +4 位作者 严沁 俞鑫 童燕 庞珍珍 解鸿翔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41-2246,2252,共7页
背景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以早期辅助诊断该病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ISI)在SAT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 背景亚急性甲状腺炎(SAT)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多样,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寻找一种简单、准确的方法以早期辅助诊断该病显得尤为重要。目的探讨全身炎症综合指数(AISI)在SAT辅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43例成人SAT初诊患者为SAT组;同时纳入142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两组的甲状腺功能、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计算各组AIS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析SAT患者AISI与NLR、PLR、ESR和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发生SAT的影响因素,绘制AISI诊断SA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SAT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和AIS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SAT组患者AISI与NLR(r_(s)=0.772,P<0.05)、PLR(r_(s)=0.531,P<0.05)、ESR(r_(s)=0.446,P<0.05)、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r_(s)=0.369,P<0.05)、游离甲状腺素(FT_(4))(r_(s)=0.421,P<0.05)和甲状腺球蛋白(Tg)(r_(s)=0.437,P=0.029)呈正相关,AISI与促甲状腺激素(TSH)(r_(s)=-0.386,P<0.05)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SI(OR=1.006,P<0.05)、ESR(OR=1.072,P<0.05)、FT_(4)(OR=1.574,P<0.05)是患者发生SAT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AISI辅助诊断SAT的最佳截断值为223.67,灵敏度为86.01%,特异度为84.5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诊断效能优于NLR(Z=2.953,P=0.003)和PLR(Z=4.792,P<0.001),与ESR相当(Z=0.366,P=0.715)。AISI和ESR联合检测辅助诊断SAT的灵敏度为90.91%,特异度为91.55%,AUC大于AISI和ESR单独检测(Z=3.164,P<0.001;Z=2.811,P=0.005)。SAT复发患者的AISI与无复发的患者AISI[436.65(269.38,807.17)与563.97(361.51,776.9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3,P=0.279)。结论SAT患者AISI显著升高,作为一种简单、实用的新指标,AISI可用于SAT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亚急性 全身炎症综合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大承气汤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CRP、ESR、NEU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有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 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观察组给予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临床症状积分和血清CRP、ESR、白细胞计数(WBC)、NEU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29/40)(P<0.05);观察组首次通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部症状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部胀痛、口苦口干、恶心呕吐、排便排气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ESR、WBC、NEU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并可降低血清CRP、ESR、WBC、NEU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复方大承气汤 灌肠 C反应蛋白 血沉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星华 朱博雯 +3 位作者 杨晨光 赵彬元 秦晓光 杜小正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6-1078,共3页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与平补平泻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取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血海(双)和关节局部腧穴,针刺用...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与平补平泻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取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血海(双)和关节局部腧穴,针刺用热补针法;对照组取穴与观察组相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两组均1次/d,连续5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观察ESR、CRP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和CRP改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补针法治疗风寒湿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平补平泻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补针法 平补平泻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 VAS esr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青生 张红贤 +3 位作者 葛淼 刘燕 姜海艳 葛本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49-754,共6页
以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为例,收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要素间的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特征,通过5层神经... 以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为例,收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海拔高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要素间的非线性、复杂性关系特征,通过5层神经网络,经过500次及1 300次自学习建立模拟规则后,用此规则很好地模拟健康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知道中国某地的地理要素,就可用此模型估算该地区老年男性血沉参考值。人工神经网络预测血沉参考值的模型自动定义具体的结构和参数,减少血沉参考值预测中的人为性,计算方便;同时,通过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组合,模型可以寻找预测误差最低的地理要素组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沉 参考值 地理要素 人工神经网络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结核活动中的意义 被引量:34
9
作者 曾林海 许家琏 陈守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 (CRP)在诊断活动性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 0 0 2年 3月至 6月住院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人 12 0例 (分为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痰结核菌阳性组与痰结核菌阴性组 ) ,非活动性结核病人 4 0例 (为对照组 ) ,分...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 (CRP)在诊断活动性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 0 0 2年 3月至 6月住院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人 12 0例 (分为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痰结核菌阳性组与痰结核菌阴性组 ) ,非活动性结核病人 4 0例 (为对照组 ) ,分析各组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1)合并感染组CRP值及红细胞沉降率值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 (P <0 .0 1)。 (2 )活动结核组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两组红细胞沉降率值无显著差异 (P >0 .0 5 )。(3)非感染组及痰菌阴性组CR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两者红细胞沉降率值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4)痰结核菌阳性组CRP值及红细胞沉降率值均稍高于痰结核菌阴性组 ,两者均统计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反应蛋白升高对诊断结核病活动性有参考意义且优于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结核 红细胞沉降率 诊断 活动性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曾婷婷 田永建 +6 位作者 谭立明 余建林 吴洋 蒋永清 陈娟娟 李华 余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8,84,共6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A)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比较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nti-CCP)、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沉降率(ESR)及骨代谢六项指标水平,探讨RA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 133例RA患者根据双能X线检测的骨密度(BMD)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低组和骨量正常组,检测各组受试者RF、anti-CCP、CRP、ESR及骨代谢六项等指标,分析比较各组受试者各指标水平差异,并比较各组患者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RA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结果①RA患者血清RF、anti-CCP、CRP及ESR水平相较于正常人群显著升高;②骨质疏松和骨量减低组CRP、ESR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两项骨代谢指标水平较RA骨量正常组显著升高,且OP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1.116(1.013-1.230)、1.775(1.191-2.645)、4.356(1.741-10.898)和9.448(1.040-85.802)。结论 RA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炎症指标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存在不同程度异常,患者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可作为判断RA患者骨质疏松风险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对RA患者疾病发展和病程进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 血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及云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影 潘卫民 +6 位作者 孙雯 王超群 严娟娟 谢权 黄莹 肖欢 颜卫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6期1237-1241,1249,共6页
目的:对比唑来膦酸及云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011年7月到2015年11月选择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23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云克组116例与唑来膦酸组116例,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治... 目的:对比唑来膦酸及云克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011年7月到2015年11月选择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患者232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云克组116例与唑来膦酸组116例,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1年1次。云克组给予云克治疗,治疗10 d为1个疗程,每3个月1个疗程,共连续观察3年,记录两组预后疗效与骨密度、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唑来膦酸组与云克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9.1%和90.0%,唑来膦酸组高于云克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腰椎与髋部骨密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唑来膦酸组高于云克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关节压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云克组明显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钙、血磷含量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e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含量都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云克组ESR含量也显著低于唑来膦酸组(P<0.05)。结论:唑来膦酸和云克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能提高骨密度,缓解关节压痛症状,降低ESR含量。但唑来膦酸提高骨密度比云克显著,云克缓解关节疼痛比唑来膦酸显著,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血钙、血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云克 骨质疏松症 红细胞沉降率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标志物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于大林 明利 +4 位作者 唐贤勇 方顕文 永星 李惠英 肖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6-52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标志物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在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第1次住院治疗的ACI患者328例为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标志物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4月在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第1次住院治疗的ACI患者32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TOAST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AO)组、心源性脑栓塞(CE)组、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UE)组。另选取同期在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146例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测定血浆标志物水平,对ACI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后计算神经功能好转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各组DD、Hcy、Fib、CRP和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42、18.725、6.752、32.890、35.634,P<0.05)。LAA组神经功能好转率为49.8%,Fib、CRP和ESR与神经功能好转率呈负相关(rs=-0.345、-0.352、-0.348,P<0.05);CE组神经功能好转率为32.9%,DD、Fib、CRP和ESR与神经功能好转率呈负相关(rs=-0.479、-0.487、-0.481、-0.485,P<0.05)。Logistic回归显示,Hcy〔OR=2.031,95%CI(1.O41,3.051),P<0.001〕、Fib〔OR=1.680,95%CI(1.068,2.742),P<0.001〕和CRP〔OR=1.430,95%CI(1.035,2.078),P=0.012〕是LAA的危险因素,Fib〔OR=1.390,95%CI(1.016,2.352),P=0.005〕和CRP〔OR=1.920,95%CI(1.008,2.956),P<0.001〕是CE的危险因素。LAA组mRS评分≥3分患者的Fib、CRP和ESR水平高于mRS评分<3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评分mRS≥3分患者的DD、Fib、CRP和ESR水平高于mRS<3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高水平的Hcy、DD有助于ACI的病因学诊断,Hcy、Fib、CRP是LAA的危险因素,Fib和CRP是CE的危险因素,不同血浆标志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质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对判断肺结核病情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洪云 冯永红 +1 位作者 邹丹凤 肖和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了解外周血小板计数增高对结核病患者病情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6月住院初治肺结核进展期80例(进展期组)、治疗后好转期43例(好转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9名(对照组)。采用血常规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 目的了解外周血小板计数增高对结核病患者病情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6月住院初治肺结核进展期80例(进展期组)、治疗后好转期43例(好转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89名(对照组)。采用血常规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同日送检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进展期组ESR及CRP分别明显高于好转期组(P=0.006 5,P=0.007 3);进展期组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者占41.94%,均值亦明显高于好转组及对照者(分别为P=0.001 4,P=0.0000);且血小板计数分别与ESR及CRP呈正相关。而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升高,对判断病情的活动性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血小板 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自体血与库存血对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崔波 赵平 王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输注自体回输血与保存时间短于2周的库存血对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滑脱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估计出血量多于500ml的骨科患者40例。其中20例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即为回收血组(A组),20例患者单... 目的探讨输注自体回输血与保存时间短于2周的库存血对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腰椎滑脱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手术,估计出血量多于500ml的骨科患者40例。其中20例患者应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即为回收血组(A组),20例患者单独输注短于2周的库存血即为库存血组(B组)。检测两组患者Hb、Hct、pH、K+、ATP含量和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及输血后患者的WBC、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结果 A组患者的pH值、K+、Hct、ATP、2,3-DPG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1、3dWBC,术后1、3、5dCRP、ESR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3、5dB组的CRP、ESR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自体血的质量明显优于库存血,输注自体血的患者术后CRP、ESR明显低于输注库存血的患者,提示输注自体血的炎症反应发生率较库存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 库存血 2 3-二磷酸甘油酸 C-反应蛋白 血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血沉、C反应蛋白对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瑶 王毅 于湘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8-101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1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颅脑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1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颅脑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PCT、ESR、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体重质量指数、颅脑手术疾病种类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95.24%、80.95%、90.48%;对照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4.76%、14.29%、4.76%;两组血清PCT、ESR、CRP平均浓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ESR、CRP及PCT+ESR+CRP在诊断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0.95%、90.47%和95.61%;特异性分别为95.23%、85.71%、95.23%和89.37%。结论 PCT、ESR及CRP联合检测有助于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对及时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C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水平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杜姣 王鹿杰 +3 位作者 薛庆亮 陈伟 肖永久 杜建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82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9例作为感染组;以同期无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非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社区获得性肺炎82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9例作为感染组;以同期无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非感染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常规,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留取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REM-1水平。结果感染组sTREM-1水平、ESR、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WBC、N和sTREM-1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sTREM-1水平、ESR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TREM-1水平可以作为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红细胞沉降率 下呼吸道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血清降钙素原、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国华 陈荣春 +1 位作者 吴琼 蒋满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4025-4029,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15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52例发生脊柱手术后感染的病人划分为感染组,106例未发生脊... 目的:探讨中老年脊柱手术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158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52例发生脊柱手术后感染的病人划分为感染组,106例未发生脊柱手术后感染的病人划分为非感染组。调查病人一般资料及术后血清PCT、ESR水平。结果:术后3 d、5 d和7 d时感染组病人PCT、ESR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且均为术后3 d时最高[PCT为(7.24±1.57)μg/L,ESR为(62.84±3.69)mm/h]。术后3 d的PCT、ESR联合预测脊柱手术病人术后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果(PC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4,E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5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中出血量≥300 mL、术后3 d的PCT≥3.29μg/L、术后3 d的ESR≥41.65 mm/h是中老年脊柱手术病人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脊柱手术后感染病人术后PCT、ESR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术后3 d时达到峰值,联合检测术后3 d的PCT、ESR水平对于预测中老年脊柱手术病人术后感染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脊柱手术 术后感染 降钙素原 红细胞沉降率 预测价值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丽敏 秦理 +3 位作者 邵丰 杨孝兵 龙小琴 蔡慧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9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给予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参苓白... 目的探究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9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给予秋水仙碱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观察治疗2周后两组疗效、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关节肿胀及疼痛状况、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疾病相关指标[血尿酸(UA)、血沉(ESR)]水平、药物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中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VAS评分及关节肿胀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IL-6、TNF-α、CRP水平及UA、ES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4.89%(7/47)、6.25%(3/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年随访中对照组出现9例复发,复发率19.14%(9/47),观察组出现2例复发,复发率4.17%(2/48),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可有效助益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减轻疾病相关中医证候,改善关节肿胀及疼痛状况,降低机体炎症,不良反应较少,远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痛风性关节炎 血尿酸 血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手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与血沉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苏宁 陈长玉 +2 位作者 赵红军 邹晓波 韩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为4种腰椎术式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提供临床反应参数,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做对比,探讨二者在腰椎术后体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开窗髓核摘除组(43例)、侧椎管减压组(28例)、全椎板切除组(13例)... 目的:为4种腰椎术式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提供临床反应参数,并与红细胞沉降率(ESR)做对比,探讨二者在腰椎术后体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开窗髓核摘除组(43例)、侧椎管减压组(28例)、全椎板切除组(13例)和后路减压植骨组(9例)四种常用腰椎术式病人术后血清CRP进行1~35d动态监测,并与血沉做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术后CRP值均升高,2~3d达到峰值,10d后回落至正常水平。各组术式CRP值存在差异(P<0.01)。与ESR相比,CRP高峰出现早,回落周期短,稳定性好。结论:腰椎术后CRP持续性或二次升高者要考虑感染存在。与ESR相比较,CRP具有灵敏性高,准确性强之优点,可望作为早期判断腰椎术后感染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腰椎手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亲环素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志祥 邓伟明 +3 位作者 谭锦辉 曾昭球 邱可为 李天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亲环素A(CyPA)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活动性指标的联系。【方法】纳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新诊断A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于空腹状态采集血样,并记录患者的毕氏AS疾病活动指数...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亲环素A(CyPA)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活动性指标的联系。【方法】纳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新诊断A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于空腹状态采集血样,并记录患者的毕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毕氏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Western blot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中CyPA蛋白及mRNA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AS患者PBMC中CyPA蛋白水平与病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患者PBMC中CyPA蛋白及mRNA半定量值分别为0.98±0.28及0.77±0.10,均显著高于HV的0.30±0.21及0.17±0.11(P<0.05)。Pearson相关分析则提示AS患者PBMC中CyPA蛋白与ESR(r=0.521,P<0.05)及CRP(r=0.39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AS患者PBMC中CyPA表达较HV上调,且与ESR及CRP密切关联,提示CyPA可能在AS发病及炎症活动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亲环素A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