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模式的发展与融合
1
作者 汤尧娟 李冕 +1 位作者 谭忠林 梁素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75-379,共5页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干预与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备受关注,并随着技术发展展现出新的应用潜力。CBT主要通过识别并重构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结合行为激活策略,改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在青少年抑郁障碍干预与治疗中,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备受关注,并随着技术发展展现出新的应用潜力。CBT主要通过识别并重构个体的负性自动思维,结合行为激活策略,改善情绪调节和应对能力,从而缓解抑郁症状。传统的线下面对面CBT(face-to-face CBT,FtF-CBT)在建立治疗联盟、干预青少年重度抑郁症状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而基于互联网的CBT(internet-based CBT,i-CBT)在轻中度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中疗效可与FtF-CBT相当,并具有成本低、操作灵活等特点;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CBT(blended CBT,bCBT)则在提高可及性的同时,兼顾个体化指导与实时反馈,有望提升整体干预效果。随着数字健康、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研究有望进一步提升CB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治疗中的精准性与高效性,为临床实践和理论创新提供坚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认知行为治疗 面对面认知行为治疗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 混合式认知行为治疗 干预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负性情绪与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永东 蒲小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3-567,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方法:在澳门某高校选取大学生357名,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赌博认知偏差量表(GRCS)和南奥克斯赌博量表(SOGS)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中介效应。结果:高赌博... 目的:探讨大学生负性情绪、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方法:在澳门某高校选取大学生357名,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赌博认知偏差量表(GRCS)和南奥克斯赌博量表(SOGS)进行调查,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中介效应。结果:高赌博认知偏差大学生的DASS得分、SOGS得分均高于低赌博认知偏差大学生(P<0.01或P<0.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负性情绪对赌博成瘾的直接效应为0.14,以赌博认知偏差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05(均P<0.05),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6.3%。结论:负性情绪不仅对赌博成瘾有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赌博认知偏差 赌博成瘾 中介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逍遥散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内分泌激素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黄俊东 于林 朱志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429-2432,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内分泌激素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 目的:探讨加味逍遥散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内分泌激素和神经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加味逍遥散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分、内分泌激素水平和神经功能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 49%)高于对照组(70. 2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PANSS评分降低而LOTCA评分增加(观察组:t=45. 555、18. 928,对照组:t=16. 472、11. 048,P <0. 05);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LOTCA评分高于对照组(t=18. 893、8. 331,P <0. 05)。2组治疗后睾酮(TES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降低(观察组:t=5. 987、6. 464、4. 352,对照组:t=12. 492、14. 307、7. 998,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睾酮、FT3和FT4水平高于对照组(t=8. 939、12. 469、6. 014,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升高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降低(观察组:t=9. 022、13. 400,对照组:t=5. 725、5. 626,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t=4. 089、9. 274,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 51%)低于对照组(29. 7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奥氮平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且不会造成严重内分泌激素和神经功能紊乱,不良反应小,用药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逍遥散 奥氮平 精神分裂症 疗效 认知功能 内分泌激素 神经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葛亚力 史宏伟 +4 位作者 朱雯霏 马正良 魏海燕 顾小萍 鲍红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2-538,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127例,分为三组:大剂量乌司他丁组(1.6万U/k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就诊择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老年患者127例,分为三组:大剂量乌司他丁组(1.6万U/kg)、小剂量乌司他丁组(0.8万U/kg)和对照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在手术当日和次日晨8时测血浆皮质醇浓度,并在术前、开胸、术毕、术后6h和术后24h分别检测IL-6、IL-10、TNF—α.和S100β蛋白水平。术前1d、术后1周和3个月分别应用精神神经测试组合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判定有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计算各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且比较术后1周是否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100β蛋白水平。结果:最终93例患者完成研究,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相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24h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明显(P〈0.01),且大剂量和小剂量乌司他丁组患者术后血浆皮质醇浓度均较对照组低(均P〈0.01);三组患者术毕、术后6h和24h血浆IL-6、IL-10、TNF-α水平及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均P〈0.05);大剂量和小剂量乌司他丁组患者在术毕、术后6h和24h血浆IL-6、TNF-α水平浇以及在术后6hSlOOl3蛋白水平均比相对应时间点的对照组患者降低(均P〈0.05),但大剂量和小剂量乌司他丁组患者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和小剂量乌司他丁组患者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5.8%和23.3%)均低于对照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大剂量和小剂量乌司他丁组术后3个月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12.9%和16.7%)与对照组(28.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n=31)在术后24h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n=6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1周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性反应及脑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副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病因学 白细胞介素/血液 糖蛋白α/治疗应用 肿瘤坏死因子仅/血液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鑫 刘军 +1 位作者 汪苑苗 周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联合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广西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8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RTMS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联合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广西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8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予RTMS常规治疗,研究组予RTMS+认知行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和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对照组治疗后SCL-90评分(76.36±2.05)分低于研究组(82.47±2.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19,P<0.05);研究组治疗后HAMD评分(6.98±2.12)分、EPDS评分(8.79±1.85)分低于对照组(15.41±4.20)分、(11.68±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0,P<0.05;t=6.681,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评分(26.66±1.31)分高于对照组(18.8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57,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采用RTMS结合认知行为治疗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效果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患者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 被引量:13
6
作者 钱建军 严伟亮 +4 位作者 秦国兴 徐宝昌 董莹盈 金海龙 高赛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8期719-720,共2页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认知治疗效果。方法93例住院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采用认知治疗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各测1次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同时测评45例健康人。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失眠症患者的DBAS评分与健康人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DBAS评分和PSQI评分与对照组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认知治疗能改变失眠症患者对睡眠的错误认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治疗 失眠症 错误认知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汤加减辨治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部分机制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庞海英 杜宗攀 +2 位作者 李杰 平曼 谢秀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03-1606,1610,共5页
目的:观察菖蒲汤加减辨治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 目的:观察菖蒲汤加减辨治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菖蒲汤加减治疗,均同时治疗8周。观察2组MoCA评分、脑血流变化、氧化应激指标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比较。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MOCA、MCA、ACA、PCA、BA、VA、SOD、GSH-Px、CAT、组BVL、BVM、BVH、FIB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菖蒲汤加减能促进血管性认知障碍血液循环,提高氧化应激水平,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汤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脑血流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疗效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对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煜 郭艳红 杨丽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89-3393,共5页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认知及步态影响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帕金森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治... 目的: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认知及步态影响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帕金森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脑内神经递质、炎性反应因子、步态、认知功能、帕金森统一评分量表(UPDRS)、计时运动、折返运动变化并比较;完成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1)完成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DA、Ach、5-H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CRP、TNF-α显著下降(P<0.05)。2)完成治疗后2组步长、步速、转身角速度、Berg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完成治疗后2组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PARK7)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MoCA、MMSE显著高于对照组,PARK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运动功能、折返运动、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计时运动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完成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计时运动显著高于对照组,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通过提高PD神经元递质,抑制炎性反应,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和促进步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金森 认知功能 步态 神经递质 炎性反应因子 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7 评分量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