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极臭氧洞的影响因子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
8
1
作者
卞林根
林忠
+2 位作者
郑向东
马永锋
陆龙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2期90-96,共7页
利用卫星和台站观测的南极臭氧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臭氧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探讨了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臭氧突变过程与大气动力的作用。结果显示,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EESC)和平流层温度是影响南极臭氧...
利用卫星和台站观测的南极臭氧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臭氧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探讨了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臭氧突变过程与大气动力的作用。结果显示,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EESC)和平流层温度是影响南极臭氧洞面积的关键因子。臭氧总量与EESC和平流层温度均具有显著相关,表明两站虽然都位于臭氧洞边缘,EESC和平流层温度对臭氧总量的变化仍然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验证了EESC参数在东南极大陆沿岸具有适用性。EESC的年代际变化与臭氧变化趋势相似,臭氧的年际变化与平流层温度关系密切。回归结果表明,2010年后臭氧洞面积逐渐减小,在2070年左右可能恢复到1980年前的水平,但其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臭氧洞
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
eesc
)
平流层温度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消耗臭氧层物质对平流层臭氧的影响预测
2
作者
李春梅
胡建信
+2 位作者
徐建华
林伟立
赵丽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采用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雨云气象卫星臭氧全球网格资料,从中截取中国大陆主体部分(69.375°E^139.375°E、14.5°N^54.5°N)的数据,分析臭氧柱浓度变化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1979~1998年,大陆主体上空区域的臭氧柱浓...
采用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雨云气象卫星臭氧全球网格资料,从中截取中国大陆主体部分(69.375°E^139.375°E、14.5°N^54.5°N)的数据,分析臭氧柱浓度变化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1979~1998年,大陆主体上空区域的臭氧柱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柱浓度下降速度较全国水平略快.假定其他缔约国均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前提下,以1980年臭氧柱浓度情形为基准,利用臭氧柱浓度与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不履行两种情形下,2001~2050年中国上空臭氧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履约受控情形下,2050年大陆主体部分上空的臭氧柱浓度将与其1980年的水平相近;不受控情形下,柱浓度将持续下降,2050年整个大陆主体上空绝大部分地区臭氧柱浓度值均低于240D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耗臭氧层物质
等价有效平流层氯原予
臭氧柱浓度
蒙特利尔议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臭氧洞的影响因子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
8
1
作者
卞林根
林忠
郑向东
马永锋
陆龙骅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年第2期90-9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6132)
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对IPY行动计划
文摘
利用卫星和台站观测的南极臭氧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极臭氧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和影响因子,探讨了南极臭氧洞期间中山站臭氧突变过程与大气动力的作用。结果显示,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EESC)和平流层温度是影响南极臭氧洞面积的关键因子。臭氧总量与EESC和平流层温度均具有显著相关,表明两站虽然都位于臭氧洞边缘,EESC和平流层温度对臭氧总量的变化仍然可以起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验证了EESC参数在东南极大陆沿岸具有适用性。EESC的年代际变化与臭氧变化趋势相似,臭氧的年际变化与平流层温度关系密切。回归结果表明,2010年后臭氧洞面积逐渐减小,在2070年左右可能恢复到1980年前的水平,但其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南极臭氧洞
平流层氯和溴的卤化物当量(
eesc
)
平流层温度
趋势
Keywords
Antarctic ozone hole
equivalent effective stratospheric chlorine(eesc)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trend
分类号
P421.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消耗臭氧层物质对平流层臭氧的影响预测
2
作者
李春梅
胡建信
徐建华
林伟立
赵丽娟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145,共4页
基金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2001BA611B-07)
文摘
采用美国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雨云气象卫星臭氧全球网格资料,从中截取中国大陆主体部分(69.375°E^139.375°E、14.5°N^54.5°N)的数据,分析臭氧柱浓度变化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1979~1998年,大陆主体上空区域的臭氧柱浓度下降趋势明显,青藏高原上空的臭氧柱浓度下降速度较全国水平略快.假定其他缔约国均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前提下,以1980年臭氧柱浓度情形为基准,利用臭氧柱浓度与消耗臭氧层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了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与不履行两种情形下,2001~2050年中国上空臭氧柱浓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履约受控情形下,2050年大陆主体部分上空的臭氧柱浓度将与其1980年的水平相近;不受控情形下,柱浓度将持续下降,2050年整个大陆主体上空绝大部分地区臭氧柱浓度值均低于240DU.
关键词
消耗臭氧层物质
等价有效平流层氯原予
臭氧柱浓度
蒙特利尔议定书
Keywords
ozone depletion substance
equivalent
effective
stratospheric
chlorine
concentration of ozone column
Montreal Protocol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极臭氧洞的影响因子和变化趋势
卞林根
林忠
郑向东
马永锋
陆龙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消耗臭氧层物质对平流层臭氧的影响预测
李春梅
胡建信
徐建华
林伟立
赵丽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