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均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敏新 肖平 张红霄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1-136,共6页
基于2006年在福建省邵武市的周源、上坪、高南、杨家墟4村,针对农户进行的半结构式访谈获取的资料,就"均山"的性质、意义、多样化实施模式等进行研究。"均山"是将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初次公平分配给农户的过程,是农民... 基于2006年在福建省邵武市的周源、上坪、高南、杨家墟4村,针对农户进行的半结构式访谈获取的资料,就"均山"的性质、意义、多样化实施模式等进行研究。"均山"是将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初次公平分配给农户的过程,是农民追求平等权利的结果,也是建立林业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前提。研究显示:"均山"是一种受当地村民欢迎的产权分配方法,实行分户经营,是当地村民长期自愿的选择;资源数量和可控程度对"均山"目标实现程度和模式有重要影响;实行"均山"的村、组,出现了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均山 初始产权 制度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对不同林权改革方式的满意度存在差异吗?——广东农户对“均股均利制”和“均山制”林改政策的评价及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自强 李锦宏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不同的林改方式会对农民间可行能力差异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行能力差异越大,农民的相对剥夺感越强,从而对改革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越低。基于"可行能力—相对剥夺—满意度"的逻辑思路,采用广东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不同林改方式... 不同的林改方式会对农民间可行能力差异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行能力差异越大,农民的相对剥夺感越强,从而对改革政策的满意度评价越低。基于"可行能力—相对剥夺—满意度"的逻辑思路,采用广东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检验不同林改方式下农民对林改政策的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民对林改政策总体评价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以"分"为主的"均山制"改革的满意度高于以"不分"为主的"均股均利制"改革,"均山制"制度安排更有利于农民可行能力的塑造;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是农民行使可行能力的基础,配套改革(包括林权抵押、林权流转等)是农民提升可行能力的关键,两者都显著地影响农民对林改政策的整体评价,且主体改革的影响更为显著。应完善"均股均利制"的利益分配方式,并通过赋能措施降低赋权不公的负面影响,积极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提升农民的可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可行能力 政策评价 政策满意度 均股均利制 均山制 明晰产权 林权抵押 林权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柯水发 李红勋 《绿色科技》 2011年第6期220-224,共5页
分析了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基于经典博弈理论构建了林管部门、村干部、农户3方动态博弈模型对其博弈关系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最优均衡解为林管部门鼓励林地使用权流转,村干部积极配合流... 分析了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基于经典博弈理论构建了林管部门、村干部、农户3方动态博弈模型对其博弈关系加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最优均衡解为林管部门鼓励林地使用权流转,村干部积极配合流转,农户积极参与流转。集体林地使用权流转是林管部门、村集体、流转农户等多元利益主体间利益关系动态博弈的过程;为激励和促进林地使用权流转,需建立公平有效的流转利益分配及奖惩机制,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完善配套改革,以及完善林地使用权流转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使用权 均衡解 博弈论 流转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