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RM的颗粒破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义豪 刘金艳 +2 位作者 左蔚然 黄岚 周子浩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106,共9页
颗粒破碎是矿业、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其能量耗散与破碎行为关乎工程设计和设备性能优化。传统实验方法在捕捉动态破碎过程与微观机制方面存在局限,且成本较高。基于颗粒替换法(particle replacement method,PRM)的数值模拟方... 颗粒破碎是矿业、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其能量耗散与破碎行为关乎工程设计和设备性能优化。传统实验方法在捕捉动态破碎过程与微观机制方面存在局限,且成本较高。基于颗粒替换法(particle replacement method,PRM)的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颗粒破碎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方法通过预设颗粒替代模式和破碎准则来模拟颗粒的破碎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系统综述了基于接触力、应力张量和能量的三类破碎准则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探讨了子代数量确定、质量守恒实现及非球形建模等替换模式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PRM在预测破碎后颗粒分布与形态方面具有较好潜力,但仍存在准则缺乏统一性、替换模式依赖经验等问题。未来应致力于构建普适性破碎准则、发展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结合机器学习与实验数据提升模拟精度与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数值模拟 PRM 破碎准则 替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取代率及粒径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伦 周荣清 +2 位作者 刘林 冷传奇 郭威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为了促进固体建筑垃圾二次循环利用,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再生粗骨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本文开展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粒径对C4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借助混凝土仪器设备,通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试验、再生粗骨料粒径(D)试验研究对... 为了促进固体建筑垃圾二次循环利用,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再生粗骨料在混凝土中应用,本文开展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及粒径对C40机制砂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借助混凝土仪器设备,通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试验、再生粗骨料粒径(D)试验研究对混凝土流动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提高,混凝土初始坍落度逐渐减小、30 min坍落度、初始扩展度、30 min扩展度均逐渐减小;7 d轴心抗压强度、28 d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逐渐降低.通过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流动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出固定粒径5~10 mm、10~20 mm、20~31.5 mm质量比1∶1∶1复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中取代率不易超过45%,即414 kg/m^(3).(2)再生粗骨料粒径变化对混凝土流动性能、力学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再生粗骨料中提高粒径D1=5~10 mm掺量能够使其颗粒级配更加近似于天然粗骨料,更好发挥“骨架支撑效应”,使混凝土性能降低幅度更小;通过试验结果得出再生粗骨料粒径最佳比例为m(D_(1)=5~10 mm)∶m(D_(2)=10~20 mm)∶m(D_(3)=20~31.5 mm)=2∶1∶1.(3)相比普通混凝土,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综合性能满足C40混凝土应用要求;再生粗骨料应用是实现固体建筑垃圾二次利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骨料 取代率 粒径 流动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置换影响左心室流场的体外实验研究
3
作者 何心怡 冯舒毅 +3 位作者 吴凡 张兴潮 王洪平 王士召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4-1514,共11页
二尖瓣置换术是通过植入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替换病变原生瓣膜的重要外科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平台,系统探究了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对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重点关注涡流结构与压力分布的差异.实验采用基于成人心脏CT数据重建的3... 二尖瓣置换术是通过植入人工机械瓣或生物瓣替换病变原生瓣膜的重要外科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平台,系统探究了生物瓣与机械瓣置换对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重点关注涡流结构与压力分布的差异.实验采用基于成人心脏CT数据重建的3D打印的硅胶左心室模型,结合完整保留的动物原生二尖瓣、瓣下结构(包括腱索与乳头肌)和主动脉,构建了近生理条件的体外循环模拟系统.通过三维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omo PIV)对4种工况(原生瓣、生物瓣和相对于原生瓣膜平行/垂直放置的机械瓣)的流场进行高分辨率三维动态测量,并结合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的曲面动边界压力场重构技术,定量分析了不同瓣膜对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生物瓣在舒张期形成与原生瓣方向一致的完整涡环结构,但其射流速度显著高于原生瓣(0.93 vs.0.62 m/s),舒张末期心室壁面仍维持较高的压力梯度,可能增加流体对心室壁的作用力.机械瓣虽保持与原生瓣相近的跨瓣压差,但其双叶设计引发3股射流相互作用,导致涡流方向逆转且流场复杂度显著增加,尤其在垂直放置时涡量分布呈现明显不对称性.此外,两类人工瓣膜均未能使涡结构充分延伸拓展至心尖区域,可能增加血液滞留与血栓风险.原生瓣膜则表现出最优的血流效率,流体在舒张期充分冲刷心尖区域,减少了血流在心尖处停滞时间.本研究结合了Tomo PIV与PINN技术,突破了传统压力场重构方法在曲面动边界条件下的局限性,实现了人工瓣膜置换后左心室三维流场与压力场的同步动态解析.研究结果为临床瓣膜选型提供了血流动力学依据:与机械瓣相比,生物瓣更有利于维持有序流场,但需关注其高剪切应力对血细胞的潜在损伤;机械瓣虽耐久性更佳,但复杂流场可能加剧心室不良重塑.未来研究将进一步纳入个体化解剖变异与病理参数,以优化瓣膜设计并提升长期手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血流动力学 二尖瓣置换 三维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压力场重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阻尼在浮筏隔振系统中的减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晓红 杨斌 +2 位作者 刘昌斌 贾睿昊 牛军川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5,300,共6页
在船载和舰载机械设备的隔振工程实践中,浮筏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被动振动控制措施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浮筏隔振系统的减振效果,以一低内阻浮筏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子结构导纳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设计由厚壁铝壳和不同粒径钢... 在船载和舰载机械设备的隔振工程实践中,浮筏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被动振动控制措施得到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浮筏隔振系统的减振效果,以一低内阻浮筏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子结构导纳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设计由厚壁铝壳和不同粒径钢珠构成的颗粒阻尼器,将其安装于浮筏隔振系统的上平台或下平台。使用激振器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扫频激励,通过对比安装有等质量的颗粒阻尼器和配重的隔振系统振级落差,定义颗粒阻尼器的替代损失和平均替代损失,通过该指标研究颗粒阻尼安装位置、粒径、填充率、表面粗糙度等对隔振性能的影响,并对颗粒阻尼器减振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在浮筏隔振系统中颗粒阻尼器在较宽频段上都能起到良好减振效果,颗粒阻尼器平均替代损失大约能够达到4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颗粒阻尼 浮筏隔振系统 振级落差 替代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再生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峰 屈锋 +3 位作者 王功勋 程火焰 黄志 金浩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2-959,共8页
为探究遭受氯盐侵蚀钢筋再生混凝土耐久性修复路径,通过内掺氯盐方式模拟再生混凝土遭受氯盐侵蚀,开展再生混凝土电化学除氯试验,研究再生骨料特征和通电参数对电化学除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5~25 mm再生粗骨料粒径范围的钢筋再... 为探究遭受氯盐侵蚀钢筋再生混凝土耐久性修复路径,通过内掺氯盐方式模拟再生混凝土遭受氯盐侵蚀,开展再生混凝土电化学除氯试验,研究再生骨料特征和通电参数对电化学除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5~25 mm再生粗骨料粒径范围的钢筋再生混凝土电化学除氯效率是5~30 mm粒径范围钢筋再生混凝土的1.36倍;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加,电化学除氯效率增大,取代率达50%时,钢筋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较普通混凝土提高约26%;随通电电流密度增大,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增大,相较1 A/m^(2),电流密度3 A/m^(2)时的电化学除氯效率是其1.45倍,电流密度从1 A/m^(2)增大到2 A/m^(2),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增幅比普通混凝土更明显;随除氯时间延长,再生混凝土除氯效率明显增大,相对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前期除氯效率占比更大,7 d除氯效率是28 d的51%;基于电化学除氯效率开展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影响大于再生骨料粒径,但电化学除氯时间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再生混凝土 骨料粒径 再生骨料取代率 电化学除氯 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iO_(2)/KClO_(4)含能药剂的制备及反应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佟乐乐 先明春 +4 位作者 毛健 陈茂 成琦 胡建举 周杨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9-1057,共9页
为了提高Al/KClO_(4)烟火药的反应性能,减小点火器输出压力散差,采用原位置换法制备了核壳结构Al@TiO_(2)含能粒子,并用湿混造粒的方法制备了Al@TiO_(2)/KClO_(4)烟火药。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热重联用仪(TG-... 为了提高Al/KClO_(4)烟火药的反应性能,减小点火器输出压力散差,采用原位置换法制备了核壳结构Al@TiO_(2)含能粒子,并用湿混造粒的方法制备了Al@TiO_(2)/KClO_(4)烟火药。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热重联用仪(TG-DSC)、量热仪研究了Al@TiO_(2)/KClO_(4)药剂的微观形貌、成分组成、热分解性能与燃烧性能。采用密闭爆发器分别测试了Al/KClO_(4)及Al@TiO_(2)/KClO_(4)药剂的输出压力,并对输出压力均值和标准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原位置换法成功制备了核壳结构Al@TiO_(2)复合颗粒,基于该颗粒制备的Al@TiO_(2)/KClO_(4)药剂表观活化能降低18%,燃烧热略低于Al/KClO_(4),TiO_(2)壳层的存在提升了Al和KClO_(4)的反应性能,Al@TiO_(2)/KClO_(4)药剂的输出压力标准差为0.13,较Al/KClO_(4)药剂的输出压力标准差0.28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O_(2)含能粒子 烟火药 原位置换法 输出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铯废水中亚铁氰化物的粒径分布及组成分析
7
作者 王光辉 王佳林 +3 位作者 李耀睿 张萌 高杨 矫彩山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8-405,共8页
亚铁氰化物是处理含Cs^(+)离子放射性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亚铁氰化物处理Cs^(+)离子时的置换机理以及基础性质,本文按照M^(2+)/Fe(CN)64-=1.33的比例投加共沉淀剂(其中M^(2+)代表了Ni^(2+)、Cu^(2+)、Co^(2+)、Cd^(2+)),在不... 亚铁氰化物是处理含Cs^(+)离子放射性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研究亚铁氰化物处理Cs^(+)离子时的置换机理以及基础性质,本文按照M^(2+)/Fe(CN)64-=1.33的比例投加共沉淀剂(其中M^(2+)代表了Ni^(2+)、Cu^(2+)、Co^(2+)、Cd^(2+)),在不同的模拟水样中制备了亚铁氰化物。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器考察了M(NO_(3))_(2)与亚铁氰化钾形成共沉淀物的粒径分布。利用高氯酸和加热装置对制备的亚铁氰化物进行溶解以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共沉淀物的粒径几乎全部处于0.1~10μm;Cs^(+)和Mg^(2+)离子主要取代K^(+)和部分取代M^(2+)离子,Na^(+)离子只取代K^(+)离子;对1.00 mg/L Cs^(+)离子的去除率高于99%;对其吸附容量高达310mg/g以上。总之,亚铁氰化物粒径较小,Na^(+)和Mg^(2+)存在不会影响亚铁氰化物对Cs^(+)离子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铁氰化物 粒径分布 组成分析 置换机理 去除率 分配系数 吸附容量 模拟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8
作者 张美晨 赵丽娟 +1 位作者 王雅东 张凯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3,共14页
【目的】复杂夹矸三维孪生煤层要实现对物理煤层的信息化描述,真实映射物理煤层的虚拟形态,构建模型是研究智能化采煤机高效截割的必要前提,同时也为实现“无人化”开采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方法】以山东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 【目的】复杂夹矸三维孪生煤层要实现对物理煤层的信息化描述,真实映射物理煤层的虚拟形态,构建模型是研究智能化采煤机高效截割的必要前提,同时也为实现“无人化”开采提供有效的数据保障。【方法】以山东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7层工作面采样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融合更多煤层地质结构条件信息的方法。采用不规则颗粒建模技术,孪生硫化铁结核;优化煤岩层颗粒填充技术;建立自定义接触模型模拟煤岩颗粒表面的粗糙度。以所构建的煤层三维孪生初始静态模型为基础,完成煤层应用插件的编译,根据地质特征为煤岩颗粒及结构体添加新属性实现孪生模型结构的修正;开展采煤机截割实验验证孪生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和结论】结果显示:(1)实现了硫化铁结核、断层、顶底板构造的添加,完成煤层工作面三维孪生初始静态模型构建。(2)获得了可实现修正替换颗粒集的动态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3)采煤机截割实验的开展验证了其物理性能与实际煤岩的接近程度,截割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过程滚筒受载与实际煤岩之间的误差更小。(4)该模型在煤岩截割双向耦合试验中投入应用后,其优化后的重构煤层工作面三维孪生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工作面煤层的形态,具有修正替换颗粒集功能的动态复杂夹矸煤层三维孪生模型可更准确快速地表达真实工作面的各种地质结构信息,提升煤岩截割数据信息获取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孪生模型 颗粒集的修正替换 虚拟映射 煤岩截割信息 离散元 复杂夹矸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乳清蛋白为基质的脂肪替代品的微粒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卢蓉蓉 李玉美 +1 位作者 高乾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9-42,共4页
研究了以乳清蛋白WPC-80为基质制备脂肪替代品的微粒化工艺。用组织捣碎机分别设定不同的微粒化时间和强度组合对乳清蛋白热凝胶进行微粒化处理。粒径分布分析发现微粒化处理后,50%的颗粒在10μm左右,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微粒化处理后的... 研究了以乳清蛋白WPC-80为基质制备脂肪替代品的微粒化工艺。用组织捣碎机分别设定不同的微粒化时间和强度组合对乳清蛋白热凝胶进行微粒化处理。粒径分布分析发现微粒化处理后,50%的颗粒在10μm左右,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微粒化处理后的蛋白质凝胶表面变得光滑、柔软,可以模拟脂肪的特性。乳清蛋白脂肪替代品的最佳微粒化工艺条件为转速12 000 r/min,处理时间为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替代品 微粒化 乳清蛋白 粒径分布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脂肪替代物对软冰淇淋浆料流变特性及产品品质和口感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雯 张健 +5 位作者 姜芸云 赵笑 郝晓娜 李柳 赵娟 杨贞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共8页
分别利用浓缩牛乳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MPC)、菊粉、葡聚糖及其复合物(浓缩牛乳蛋白-菊粉(MPC-inulin,M-I)、浓缩牛乳蛋白-葡聚糖(MPC-dextran,M-D))作为脂肪替代物制作无脂软质冰淇淋。通过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其替... 分别利用浓缩牛乳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MPC)、菊粉、葡聚糖及其复合物(浓缩牛乳蛋白-菊粉(MPC-inulin,M-I)、浓缩牛乳蛋白-葡聚糖(MPC-dextran,M-D))作为脂肪替代物制作无脂软质冰淇淋。通过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分析其替代脂肪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实验组冰淇淋在p H值、滴定酸度和膨胀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葡聚糖及菊粉的添加增加了体系稳定性,MPC可以增加体系黏度并延缓融化速率。葡聚糖组冰淇淋具有与对照组冰淇淋相似的粒径分布,而MPC组、菊粉组和M-D组的粒径更小且分布更为集中。M-I组和M-D组的频率扫描和温度扫描的动态流变学参数与对照组更为接近。感官评价分析表明,M-I和M-D组具有较好脂肪类似的口感。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到整体口感与温度依赖的动态流变学参数的回归模型,为模拟低脂软冰淇淋顺滑细腻的口感提供可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脂软冰淇淋 脂肪替代品 粒径分布 动态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锆粉及包覆Fe_3O_4锆粉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琪 孙金华 +3 位作者 王秋红 尹艺 徐耀 吕宝亮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3-538,共6页
使用TG分析法分析了纯锆粉与包覆了Fe3O4的锆粉(简称包覆锆粉)的静态氧化特性,并利用高速摄像、超细热电偶等技术对纯锆粉与包覆锆粉的燃烧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TG分析显示,相同粒径的包覆锆粉的增重比相对纯锆粉有显著降低.通过对高速... 使用TG分析法分析了纯锆粉与包覆了Fe3O4的锆粉(简称包覆锆粉)的静态氧化特性,并利用高速摄像、超细热电偶等技术对纯锆粉与包覆锆粉的燃烧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TG分析显示,相同粒径的包覆锆粉的增重比相对纯锆粉有显著降低.通过对高速摄像图片分析得出,纯锆粉的火焰传播速度大于包覆锆粉的火焰传播速度;且在质量浓度为0.454,kg/m3时,二者火焰传播速度的震荡较剧烈;而在质量浓度为0.842,kg/m3时,二者火焰传播速度可以实现较为稳定的增长.经过对火焰温度的对比研究可知,在不同的质量浓度下,包覆锆粉的温升与纯锆粉的温升之间存在一个滞后过程.最后对包覆锆粉的燃烧产物进行了XPS分析,测得Fe元素的峰值为709.99,推测其燃烧过程中Fe3O4与Zr可能发生了置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粉 包覆 火焰传播 置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颗粒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超 王少卿 +1 位作者 杜建华 韩文政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14,18,共4页
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将Cu2+还原为Cu原子,在纳米SiC颗粒表面形核,实现了Cu包覆纳米SiC颗粒。SEM分析表明:复合粉体包覆完全,分散均匀,无明显团聚,大部分呈球形。EDS和XRD分析表明:复合粉体在空气中会部分氧化,生成一定量的Cu2O,应用时可... 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将Cu2+还原为Cu原子,在纳米SiC颗粒表面形核,实现了Cu包覆纳米SiC颗粒。SEM分析表明:复合粉体包覆完全,分散均匀,无明显团聚,大部分呈球形。EDS和XRD分析表明:复合粉体在空气中会部分氧化,生成一定量的Cu2O,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处理。纳米SiC颗粒表面改性后,可以改善在Cu基合金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满足了表面改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C颗粒 表面改性 置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示例深度学习目标跟踪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帅 孙俊喜 +2 位作者 曹永刚 刘广文 韩广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06-2912,共7页
为解决多示例跟踪算法中外观模型和运动模型不足导致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多示例深度学习目标跟踪算法。针对原始多示例跟踪算法中采用Haar-like特征不能有效表达图像信息的缺点,利用深度去噪自编码器提取示例图像的有效特征,实... 为解决多示例跟踪算法中外观模型和运动模型不足导致跟踪精度不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多示例深度学习目标跟踪算法。针对原始多示例跟踪算法中采用Haar-like特征不能有效表达图像信息的缺点,利用深度去噪自编码器提取示例图像的有效特征,实现图像信息的本质表达,易于分类器正确分类,提高跟踪精度。针对多示例学习跟踪算法中选取弱特征向量不能更换,难以反映目标自身和外界条件变化的缺点,在选择弱分类器过程中,实时替换判别力最弱的特征以适应目标外观的变化。针对原始多示例跟踪算法中运动模型中仅假设帧间物体运动不会超过某个范围,不能有效反映目标的运动状态的缺点,引入粒子滤波算法对目标进行预测,提高跟踪的准确性。在复杂环境下不同图片序列实验结果表明,与多示例跟踪算法及其他跟踪算法相比,该文算法具有更高跟踪精确度和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跟踪 多示例学习 深度学习 弱特征更换 粒子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武器目标分配问题的改进粒子群算法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欣然 樊永生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8-61,共4页
在建立多种类型武器目标分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解该模型的改进粒子群算法。首先,定义粒子聚焦距离变化率,使惯性权重依据聚焦距离变化率自适应调整;其次,采用速度最大值线性递减的策略平衡算法收敛精度与全局寻优能力之间的矛盾... 在建立多种类型武器目标分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解该模型的改进粒子群算法。首先,定义粒子聚焦距离变化率,使惯性权重依据聚焦距离变化率自适应调整;其次,采用速度最大值线性递减的策略平衡算法收敛精度与全局寻优能力之间的矛盾;最后,粒子替换策略使算法改善了因自适应惯性权重的引入而造成收敛速度变慢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模型和算法合理有效,算法收敛快,适合求解各种种群规模的武器目标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 聚焦距离变化率 自适应惯性权重 速度最大值线性递减 粒子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橡胶混凝土柱轴压试验研究及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炯丰 蒋丽忠 +1 位作者 吴华英 顾连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完成了16个钢管橡胶混凝土柱轴压试验,考虑再生橡胶取代率、再生橡胶粒径大小为变化参数,对其进行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试件最终的破坏形态呈腰鼓状斜剪压破坏;橡胶的掺入使试件的延性增强;随着橡胶替代率的增加,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的承载... 完成了16个钢管橡胶混凝土柱轴压试验,考虑再生橡胶取代率、再生橡胶粒径大小为变化参数,对其进行静力试验。试验表明:试件最终的破坏形态呈腰鼓状斜剪压破坏;橡胶的掺入使试件的延性增强;随着橡胶替代率的增加,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的承载力不断降低;橡胶粒径越大,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越小。通过现有规范或规程来计算承载力,并与钢管橡胶混凝土柱实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橡胶混凝土 取代率 粒径大小 承载力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再生塑料颗粒自密实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宣卫红 杨果 陈育志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165,共6页
将塑料废物制成塑料颗粒掺入混凝土中,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减低能耗,而且能提高混凝土的韧性。为探究含塑料颗粒自密实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通过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研究了塑料颗粒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峰... 将塑料废物制成塑料颗粒掺入混凝土中,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减低能耗,而且能提高混凝土的韧性。为探究含塑料颗粒自密实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通过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研究了塑料颗粒掺量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变、动态抗压强度以及能量耗散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颗粒自密实混凝土的破坏形态更加有韧性,应力应变曲线有更大的峰值应变和更长的峰后反应,动态抗压强度随塑料掺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能量耗散密度随塑料颗粒掺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但存在最优塑料掺量,使得塑料颗粒自密实混凝土相对普通混凝土有更高的冲击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颗粒 混凝土 取代率 动态力学性能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路组搜索方式及分环替代策略相结合的配电网重构 被引量:18
17
作者 薛毓强 吴小雁 魏文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63-269,共7页
配电网重构是多约束、非线性、组合优化的NP难题。为提高配电网重构效率,以有功网损最低为目标函数,基于最小生成树确定基本环路组,提出基于环路组搜索方式及分环替代更新策略相结合的编码策略,并优化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求解配电网重构... 配电网重构是多约束、非线性、组合优化的NP难题。为提高配电网重构效率,以有功网损最低为目标函数,基于最小生成树确定基本环路组,提出基于环路组搜索方式及分环替代更新策略相结合的编码策略,并优化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求解配电网重构问题。最后,通过IEEE-33算例,与不同算法进行横纵向对比,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降低搜寻空间、提高寻优成功率和增加寻优效率上都有明显优越性,该算法的搜索方式和更新策略为配电网重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重构 二进制粒子群优化算法 编码策略 环路组 分环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削峰填谷的配电网集中型充电站选址定容规划 被引量:60
18
作者 所丽 唐巍 +1 位作者 白牧可 张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2-1060,共9页
采用电池租赁和建立集中型充电站是电动汽车产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根据规划区各类型电动汽车日行驶距离概率分布,建立了电动汽车日换电需求模型。以此为基础,将集中型充电站的规划与配电网调度相结合,建立了考虑削峰填谷作用的集... 采用电池租赁和建立集中型充电站是电动汽车产业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模式。根据规划区各类型电动汽车日行驶距离概率分布,建立了电动汽车日换电需求模型。以此为基础,将集中型充电站的规划与配电网调度相结合,建立了考虑削峰填谷作用的集中型充电站选址定容二层规划模型。利用改进遗传算法与自适应粒子群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进行求解,并将加权伏罗诺伊图应用于集中型充电站服务区域的划分,实现了集中型充电站负载率的均衡。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中型充电站规划 电动汽车换电需求 削峰填谷 改进遗传算法 自适应粒子群优化 二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车间内AGV最优替换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云琴 叶春明 曹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38-3343,共6页
针对柔性车间内AGV最优替换比问题,建立了员工、AGV共同搬运的柔性车间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完工时间最小、成本最少为目标,从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两方面求得最优替换比。静态分析部分主要采用线性规划完成,动态分析部分采用粒子群算法进... 针对柔性车间内AGV最优替换比问题,建立了员工、AGV共同搬运的柔性车间调度模型。该模型以完工时间最小、成本最少为目标,从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两方面求得最优替换比。静态分析部分主要采用线性规划完成,动态分析部分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针对动态分析部分,提出启发式规则分配AGV、员工搬运操作。通过算例得出AGV最优替换比的帕累托最优解集。并发现AGV最优替换比和AGV价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JSP AGV 粒子群算法 替换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钢管橡胶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试验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艳华 梁力 任庆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8-1201,1209,共5页
为了研究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对8个方钢管橡胶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探讨橡胶粉体积取代率和橡胶粉粒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方钢管橡胶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体积取代率的增加,方钢管橡胶... 为了研究钢管橡胶混凝土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对8个方钢管橡胶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探讨橡胶粉体积取代率和橡胶粉粒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方钢管橡胶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粉体积取代率的增加,方钢管橡胶混凝土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均有下降的趋势;随着橡胶粉粒径的增大,方钢管橡胶混凝土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也有所下降;由本文给出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总体上较为吻合,可用来预测方钢管橡胶混凝土的截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橡胶混凝土 短柱 轴压承载力 方形截面 橡胶粉取代率 橡胶粉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