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法(ELISA)对体内25(OH)D3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9
1
作者 毛旭东 吴彦 +4 位作者 盛宏光 刘志文 王春平 李水军 王洪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体内25(OH)D3水平,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50例住院患者,对同一血清样本分别用LC-MS/MS法和ELISA法测定25(OH)D3水平,同时用LC-MS/MS法测定25(OH)D2的水... 目的同时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和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体内25(OH)D3水平,分析两者结果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50例住院患者,对同一血清样本分别用LC-MS/MS法和ELISA法测定25(OH)D3水平,同时用LC-MS/MS法测定25(OH)D2的水平。结果 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均数为14.99±6.51 ng/mL,酶联免疫法测定的均数为20.91±9.70 ng/mL,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25(P<0.01),线性相关方程为维生素D3(LC-MS/MS法)=4.829+0.486×维生素D3(ELISA法)。LC-MS/MS法组25(OH)D3浓度高于20 ng/mL的比例17%,酶联免疫法组为52%,LC-MS/MS法组的25(OH)D2和25(OH)D3总浓度高于20 ng/mL的为24%。25(OH)D2占25(OH)D总量的8.4%。结论 LC-MS/MS法测定的维生素D3的数值明显低于ELISA法,两者正相关性较高,可经方程互换。酶联免疫法低估了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检测25(OH)D3的同时需测定25(OH)D2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MS)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25(OH)D3 25 (OH)D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123人工抗原的合成及抗体的酶联免疫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庭欣 赵志磊 李小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1-213,共3页
为建立罗丹明B(rhodamine B)的免疫分析方法,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罗丹明123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R123-B S A和包被抗原R123-OVA。经动物免疫实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并制备抗罗丹明123的多克隆抗体,... 为建立罗丹明B(rhodamine B)的免疫分析方法,采用戊二醛法,将半抗原罗丹明123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R123-B S A和包被抗原R123-OVA。经动物免疫实验证实人工抗原合成,并制备抗罗丹明123的多克隆抗体,此抗体同时能够检测食品中的罗丹明B,且最低检测限为0.001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123 罗丹明B 戊二醛法 人工抗原 酶联免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类掺假鉴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王守云 袁明美 +2 位作者 封聪 冯雪松 姜泓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61,共6页
随着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肉类掺假鉴别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包括感官鉴定技术、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及生物质谱技术等。在这些... 随着现代分析检测技术的发展,肉类掺假鉴别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主要包括感官鉴定技术、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及生物质谱技术等。在这些技术中,感官鉴定技术操作简单,但准确度还有待改进。ELISA技术已有商品化试剂盒,由于受蛋白活性的影响,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PCR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结果重复性好等优势,但操作繁琐耗时。生物质谱技术通过多肽鉴定肉类掺假成为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常见肉类成分的检测技术,并对各种肉类掺假鉴别技术进行总结与分析,期望为肉类食品安全监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类掺假 鉴别技术 感官鉴定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 聚合酶链式反应 生物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半抗原分子设计及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秀兰 金萍 张银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5-700,共6页
运用分子模拟软件Hyperchem 7.5,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6种不同连接臂修饰后的DON衍生物的分子构型进行量化计算,通过对其结构参数以及分子轨道的计算比较,获得高特异性、高生物活性的DON半抗原结构,避免了半抗原设计方面的盲... 运用分子模拟软件Hyperchem 7.5,对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6种不同连接臂修饰后的DON衍生物的分子构型进行量化计算,通过对其结构参数以及分子轨道的计算比较,获得高特异性、高生物活性的DON半抗原结构,避免了半抗原设计方面的盲目性。同时合成了其中的3种半抗原,通过碳二亚胺(EDC)法与BSA进行偶联免疫Bal b/c小鼠,制备多抗血清,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间接竞争ELISA法进行抗体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分子模拟计算结果与免疫实验的结果相一致,分子模拟对半抗原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Hyperchem7.5 奥斯汀模型1(AM1)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连接臂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