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病毒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及其对寄生蜂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伟松 钟国华 胡美英 《昆虫天敌》 CSCD 2001年第2期70-79,共10页
本文综述了昆虫病毒,包括核多角体病毒(NPV)、昆虫痘病毒(EPV)和颗粒体病毒(GV),在防治农林害虫中的应用及其对寄主寄生蜂影响的研究进展,同时也介绍了昆虫杆状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及基因工程研究的近况。
关键词 核多角体病毒 昆虫痘病毒 颗粒体病毒 寄主-寄生峰-昆虫病毒关系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衰减关系拟合的新两步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国新 陶夏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根据地震动衰减的理论分析结果和强震观测记录,提出了一种新的拟合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两步法,并用新近补充、完善的美国西部强震记录,对PGA、EPA和EPV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建议的方法能反映近场强震地震动饱和... 本文根据地震动衰减的理论分析结果和强震观测记录,提出了一种新的拟合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两步法,并用新近补充、完善的美国西部强震记录,对PGA、EPA和EPV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建议的方法能反映近场强震地震动饱和的效应和大震远场衰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 衰减关系 地震危险性 PGA 拟合 EPA e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蝗虫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生长发育和产卵力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红珍 任钢 王丽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0-64,共5页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 ,蝗虫痘病毒除对黄胫小车蝗有显著致死作用外 ,使感病寄主在接种 1 3~ 33d后 ,食量比对照减少 2 8.73%~ 70 .40 %。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接种后 1 3~ 1 8d,对照组生长率为 36.3mg/d,而处理组则分别为 1 4.9、1 4.5和 ... 试验观察结果表明 ,蝗虫痘病毒除对黄胫小车蝗有显著致死作用外 ,使感病寄主在接种 1 3~ 33d后 ,食量比对照减少 2 8.73%~ 70 .40 %。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接种后 1 3~ 1 8d,对照组生长率为 36.3mg/d,而处理组则分别为 1 4.9、1 4.5和 9.6mg/d,仅为对照的 1 /4~ 1 /2。寄主羽化极不整齐 ,对照组整个历期只有 5d,而处理组则为 1 6~ 46d,随着接种剂量的加大 ,这种“拖延”趋势越发明显。寄主产卵量明显降低 ,甚至根本不能产卵。处理组寄主“畸形”和“自相残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痘病毒 生长发育 产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室内杀虫效果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思芳 王丽英 李永丹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 本文测定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室内杀虫效果及用黄胫小车蝗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对黄胫小车蝗的致死中量为7.4×103OBS/头。用2×106、1×107和5×107OBS/mL的包涵体悬浮液接种黄胫小车蝗3龄若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31.8%、54.2%、83.0%。用黄胫小车蝗4龄若虫增殖该病毒的最适接种剂量为5×104OBS/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痘病毒 致死中量 杀虫效果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田间杀虫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高灵旺 王丽英 +4 位作者 谢克勉 张详 巴特尔 张卓然 杨珍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4期157-158,共2页
1994~1996年间在内蒙古利用亚洲小车蝗痘病毒防治草原蝗虫的初步试验结果:田间罩笼试验用5×107OBS/ml的病毒包涵体悬浮液喷雾,24~26天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2.9%~73.3%;虫口减退进程曲线呈S型... 1994~1996年间在内蒙古利用亚洲小车蝗痘病毒防治草原蝗虫的初步试验结果:田间罩笼试验用5×107OBS/ml的病毒包涵体悬浮液喷雾,24~26天校正虫口减退率为72.9%~73.3%;虫口减退进程曲线呈S型;处理10天后虫口减退率即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处理后20天虫口减退趋势逐步减缓,田间小面积试验用7.5×109、7.5×108和7.5×107OBS/hm2分别与麦麸l.5kg配成饵剂撒施,处理后38天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8.0%、42.0%和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痘病毒 蝗虫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业务上应用条件对称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3
6
作者 章丽娜 周小刚 夏扬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4-832,共9页
条件对称不稳定(CSI)理论常常被用来作为倾斜对流的发展机制之一,在业务上常用来解释与锋面相联系的一条或多条中尺度雨带、雷达图像上观测到的带状雨带的成因等。条件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包括CSI斜率判据、斜升对流有效位能(SCAPE)、湿对... 条件对称不稳定(CSI)理论常常被用来作为倾斜对流的发展机制之一,在业务上常用来解释与锋面相联系的一条或多条中尺度雨带、雷达图像上观测到的带状雨带的成因等。条件对称不稳定的诊断包括CSI斜率判据、斜升对流有效位能(SCAPE)、湿对称不稳定(MSI)、相当位涡(EPV)等判据。业务预报人员存疑较多的问题是这些方法是否具有一致性并在业务上如何使用。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通过与业务预报人员较熟悉的条件不稳定类型作类比,来说明条件对称不稳定两种判据与条件不稳定两种判据的相似性。但在业务使用上,判别条件对称不稳定时多使用CSI斜率判据,即等动量面的坡度大于等位温面坡度而小于等湿球位温面坡度。由于条件对称不稳定通常出现在大气处于几乎饱和的情况下,此时的CSI斜率判据则演变为湿对称不稳定判据,即等动量面坡度小于等湿球位温面坡度。为判别相当位涡与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是否具有一致性,文中的推导和实例分析均表明,二维相当位涡实际上是湿对称不稳定判据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湿对称不稳定判据需主观去比较等相当位温面与等动量面斜率大小,而二维相当位涡则可通过其是否小于0进行客观判断。需注意的是,在与推导条件对称不稳定斜率判据相同的二维坐标下,相当位涡与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才具有一致性,将相当位涡扩展到常规坐标下使用三维相当位涡作为湿对称不稳定判据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对称不稳定斜率判据 斜升对流有效位能 湿对称不稳定 相当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蝗痘病毒一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永丹 王丽英 +3 位作者 阿不都.外力 余晓光 阿依加玛力 巴哈提亚尔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07-112,共6页
电镜观察意大利蝗痘病毒的包涵体大多数为椭圆形,少数为近圆形,大小相差极为悬殊。病毒粒子呈卵圆形,表面桑椹状。病毒粒子髓核呈圆筒状,其纵切面内绳索结构折叠2~3次,横切面可以看到2~3个圆点,侧体也圆筒状,均匀包围在核... 电镜观察意大利蝗痘病毒的包涵体大多数为椭圆形,少数为近圆形,大小相差极为悬殊。病毒粒子呈卵圆形,表面桑椹状。病毒粒子髓核呈圆筒状,其纵切面内绳索结构折叠2~3次,横切面可以看到2~3个圆点,侧体也圆筒状,均匀包围在核衣壳外面。DNA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酶切产生16个DNA片段,据此求得DNA分子量为1357×106D。意大利蝗痘病毒包涵体的裂解释放病毒速度快,在相同条件下比亚洲小车蝗痘病毒包涵体裂解释放病毒粒子快。当温度恒定(37℃),在一定的pH值内(pH90~115),随pH值的升高包涵体裂解释放病毒粒子速度加快。当pH值恒定(11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25~40℃),随温度的升高包涵体的裂解释放病毒粒子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虫 意大利蝗痘病毒 限制性内切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胫戟纹蝗痘病毒形态及理化性质研究
8
作者 王丽英 杨红珍 +2 位作者 余晓光 阿不都.外力 巴哈提亚尔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00-106,共7页
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krausi是新疆草原优势种蝗虫。1989年首次从新疆玛纳斯红胫戟纹蝗上分离到痘病毒Dociostauruskrausientomopoxvirus(DkEPV),1992年又在新疆... 红胫戟纹蝗Dociostauruskrausi是新疆草原优势种蝗虫。1989年首次从新疆玛纳斯红胫戟纹蝗上分离到痘病毒Dociostauruskrausientomopoxvirus(DkEPV),1992年又在新疆巴里坤发现,自然流行率达233%。显微镜观察表明该病毒主要感染脂肪体。病毒球状体为圆球状,直径为2~7μm,大小差异悬殊,病毒粒子砖形或椭圆形,表面呈桑椹结构,大小平均为144nm×269nm。病毒DNA具有典型的核酸紫外吸收光谱。根据热变性曲线测得DkEPVDNA的Tm值为790,(G+C)%为237%。病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I、BglII和HindII酶切后,分别得到29、21和18个片段。以λDNAHindII酶切片段为标准分子量,计算出各酶切片段的分子量为15545×106、15569×106和15540×106D,由此得出DkEPVDNA总分子量为1555×10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胫戟纹蝗痘病毒 DNA 限制性内切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体积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方文超 刘传喜 +4 位作者 苟斐斐 秦学杰 蒲军 宋文芳 吴军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81-1689,共9页
压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计算是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效果评价、生产动态预测等的关键环节。通过中外文献调研,梳理了SRV的概念、内涵以及目前主流的SRV计算方法,基于此总结了目前SRV计算方法在工业应用中的不适应性... 压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计算是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效果评价、生产动态预测等的关键环节。通过中外文献调研,梳理了SRV的概念、内涵以及目前主流的SRV计算方法,基于此总结了目前SRV计算方法在工业应用中的不适应性,并针对这些不适应性介绍了目前业界提出的SRV替代指标,即有效支撑体积(effective propped volume,EPV)和动态生产体积(active production volume,APV)。介绍了目前通过改进微地震监测手段确定EPV和APV的方法及其在现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方法现状和不足。同时,对解决目前SRV计算方法不适应性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压裂改造体积 有效支撑体积 体积压裂 微地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与化学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及对寄主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新华 李永丹 +2 位作者 田兆丰 史雪岩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8-503,共6页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Oedaleus asiaticus entomopoxvirus,OaEPV)作为一种增效剂,分别与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亚洲小车蝗若虫,统计致死中浓度LC50和其混合使用后的增效比;测定虫体内与...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Oedaleus asiaticus entomopoxvirus,OaEPV)作为一种增效剂,分别与马拉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亚洲小车蝗若虫,统计致死中浓度LC50和其混合使用后的增效比;测定虫体内与抗性有关的两种重要酶---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比活力。结果表明:OaEPV与化学杀虫剂混合饲喂亚洲小车蝗,OaEPV与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混用对亚洲小车蝗无明显的增效作用,OaEPV与马拉硫磷混用,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比为1.42倍。混剂感染亚洲小车蝗,除与溴氰菊酯混用外,虫体的中肠部位CarE的比活力都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OaEPV与马拉硫磷混用下降了4.21倍,抑制作用最大。当OaEPV与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化学杀虫剂混用后,中肠部位GSTs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其脂肪体部位CarE和GSTs的变化无一定的规律性。结果提示痘病毒与农药混合处理时,病毒主要通过抑制中肠部位CarE比活力而增加了农药的杀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 化学杀虫剂 增效作用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东方粘虫痘病毒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洁 郭巍 +1 位作者 李长友 李国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5-368,共4页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sisvirus,AcMNPV)能够增强粘虫痘病毒(Pseudaletia separata entomopoxvirus,PsEPV)的侵染力。将两种病毒的混合悬液滴于50mg的饲料上,接入3龄末东方粘... 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sisvirus,AcMNPV)能够增强粘虫痘病毒(Pseudaletia separata entomopoxvirus,PsEPV)的侵染力。将两种病毒的混合悬液滴于50mg的饲料上,接入3龄末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的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当每头幼虫接入1.0×10~4 OBs的AcMNPV和1.0×10~7 OBs的PsEPV的混合液时,幼虫的死亡率为95.00%,而单独用1.0×10~7 OBs·虫^(-1)AcMNPV处理时,则幼虫不感染;单独用1.0×10~7 OBs·头^(-1)PsEPV处理时,只获得46.33%的死亡率。将AcMNPV多角体蛋白与病毒粒子分离,进一步测定,单独用1.0×10~6 OBs·虫^(-1) PsEPV侵染3龄末幼虫时,幼虫不被感染,而用同样浓度再混以AcM- NPV多角体蛋白或病毒粒子时,则会有41.67%和36.67%的死亡率,说明多角体蛋白或是病毒粒子的包涵体蛋白是产生增效作用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MNPV 增效因子 昆虫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思芳 李桂舫 王丽英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的形态,超微结构及在寄主体内的形态发生过程。该病毒的病毒粒子椭圆形,表面呈现桑椹状结构;侧体为圆筒形,髓核内绳索状结构有2折,在横切面上表现为2个圆点。包涵体之间能形成“嵌合体”。病...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亚洲小车蝗痘病毒的形态,超微结构及在寄主体内的形态发生过程。该病毒的病毒粒子椭圆形,表面呈现桑椹状结构;侧体为圆筒形,髓核内绳索状结构有2折,在横切面上表现为2个圆点。包涵体之间能形成“嵌合体”。病毒粒子在寄主脂肪体中形成,其形态发生过程可分为4个主要阶段;病毒发生基质的出现、非成熟病毒粒子的形成、侧体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痘病毒 形态发生 电子显微镜
全文增补中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梁文聪(综述) 陈仰昆 肖卫民(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1-557,共7页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指围绕在脑小血管周围充满液体的间隙直径扩大,随着对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EPVS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早期影像学标志,但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 脑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是指围绕在脑小血管周围充满液体的间隙直径扩大,随着对脑小血管病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提高,EPVS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早期影像学标志,但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血管搏动、呼吸运动、睡眠觉醒周期、脑部淋巴系统和水通道蛋白-4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EPVS对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有影响。本文就脑EPVS的解剖特点、影像学评估、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和抑郁症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 脑小血管病 病理生理机制 认知功能障碍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虫痘病毒重组增效蛋白的增效活性
14
作者 黄哲 潘雪义 +1 位作者 袁哲明 胡松奇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6-509,共4页
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粘虫痘病毒(PsEPV)重组增效蛋白P39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初步纯化的P39对HaNPV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显示了极显著的增效活性,感染后11 d,HaNPV+P39组的LC50(... 采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了粘虫痘病毒(PsEPV)重组增效蛋白P39对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棉铃虫幼虫的增效作用.结果显示:初步纯化的P39对HaNPV感染棉铃虫3龄幼虫显示了极显著的增效活性,感染后11 d,HaNPV+P39组的LC50(1 082 PIBs/mL)比HaNPV组(13 831 PIBs/mL)降低了92.18%,增效倍数达12.8;HaNPV为1.6×103~1.6×106 PIBs/mL时,P39可缩短LT50 0.5~2.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痘病毒 重组增效蛋白 增效作用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