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7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 and fracture behavior and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acoustic emission of sandstone before and after laser radiation
1
作者 GAO Ming-zhong LIU Jun-jun +6 位作者 LIChun-xiang YANG Ben-gao LI Fei ZHOU Xue-min YANG Lei YANG Zun-dong XIE J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264-3280,共17页
Laser technology holds significant promise for enhancing rock-breaking efficiency.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sandstone subjected to laser radiation,aiming to elucidate its response mechanism to su... Laser technology holds significant promise for enhancing rock-breaking efficiency.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sandstone subjected to laser radiation,aiming to elucidate its response mechanism to such radiation.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andstone notably decreases by 22.1%–54.7%following exposure to a 750 W laser for 30 s,indicating a substantial weakening effect.Furthermore,the elastic modulus and Poisson ratio of sandstone exhibit an average decrease of 33.7%and 25.9%,respectively.Simultaneously,laser radiation reduces the brittleness of sandstone,increases the dissipated energy proportion,and shifts the failure mode from tensile to tension-shear composite failure.Following laser radiation,both the number and energy of acoustic emission events in the sandstone register a substantial increase,with a more dispersed distribution of these events.In summary,laser radiation induces notable damage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andstone,leading to a substantial decrease in elastic energy storage capacity.Laser rock breaking technology is expected to be applied in hard rock breaking engineering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rock breaking and improve rock breaking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rock breaking efficient drilling acoustic emission mechanical damage strength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S02 emission of coking industr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被引量:1
2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I0001-I0006,共6页
关键词 《环境污染与防治》 期刊 摘要 编辑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tilization of Livestock's Dejection as Biogas Origin in 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Developing Utilization of Biogas and Promoting 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3
作者 SHEN Xueqing CUI Lijuan ZHOU Dongx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1年第1期91-96,共6页
With the startup and execution of new socialistic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transition from castoff to resource is strengthened in the countryside,aiming at neat appearance of the countrysi... With the startup and execution of new socialistic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transition from castoff to resource is strengthened in the countryside,aiming at neat appearance of the countryside,clean production and saving energy.People produce biogas and provide the countryside with new energy by means of turning livestock's dejection into resources,composting of the plant and animal's leavings in the courtyard and even in the factory.It is helpful for the countryside to conserve the energy and reduce emission of the waste.An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co-environment,beautifying homestead and developing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so on.The liquid and solid residue in the biogas production can be reused as fertilizer for crops or food for animals after pretreatment,which is propitiou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rcular econo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socialistic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composting of livestock's dejec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建龙 樊佳乐 +1 位作者 王雪婷 秦昊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7-1104,共8页
生物滞留设施是应用较广泛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量、水质的控制,而关于其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 生物滞留设施是应用较广泛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量、水质的控制,而关于其二氧化碳(CO_(2))、甲烷(CH_(4))、氧化亚氮(N_(2)O)等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实验的方法,人工配置雨水模拟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水量水质,以普通绿地作为参照,研究了传统生物滞留、倒置生物滞留与无植物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碳减排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倒置生物滞留设施的CO_(2)、N_(2)O平均排放通量均较低,分别为66.18 mg/(m^(2)·h)、2.98μg/(m^(2)·h),显著低于传统生物滞留和无植物生物滞留设施。倒置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总量最低,全球增温潜势为224.18 kg/hm^(2),较其他类型设施具有明显的碳减排优势,其在场次降雨事件中可减少CO_(2)排放量0.40 kg,表明其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实际工程应用中可优先选择倒置生物滞留设施,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通量。研究结果可为“双碳”背景下的生物滞留设施优化设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全球增温潜势 温室气体 碳减排 雨水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FA-FT路线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碳减排潜力与减排成本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利军 刘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2-1742,共11页
预测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的减排潜力与成本对推动SAF行业的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基于国际可比和自主可控原则,构建脂类和脂肪酸类加氢处理(hydroprocessed esters and fatty acids,... 预测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SAF)的减排潜力与成本对推动SAF行业的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基于国际可比和自主可控原则,构建脂类和脂肪酸类加氢处理(hydroprocessed esters and fatty acids,HEFA)和费托合成(Fischer-Tropsch,FT)两条技术路径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模型,预测2025—2060年中国民航SAF的减排量和减排成本。结果表明:适合在2025—2030年阶段部署的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的HEFA路线相比于传统航空煤油减少的碳排放量、减排贡献、减排成本分别为61.3 kgCO_(2e)/GJ、84.4%、0~1025.9 CNY/tCO_(2e)。在2030—2060年主要发展的FT路线中:以城市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路线其减少的碳排放量最大,为68.4 kgCO_(2e)/GJ;以农业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减排成本低于以林业废弃物为原料。鉴于中国国情,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FT路线由于其丰富的原材料及较低的减排成本,更适宜在2030年以后作为主要SAF生产技术路线进行发展。同时预计2060年中国民航SAF减排量大体在17177~19819万t。2025—2060年,可能情景下累计碳减排成本分别达到11063~45828亿元,边际碳减排成本为220~697 CNY/tCO_(2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航空燃料 减排成本 减排潜力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策及减排效果评估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冰 林晶晶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于防控与缓解危害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依据主管部门公开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等5种运输方式的统计数据、可持续发展报告、污染防治规划,分别设定了铁水联运、中欧班列... 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对于防控与缓解危害人类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依据主管部门公开的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城市等5种运输方式的统计数据、可持续发展报告、污染防治规划,分别设定了铁水联运、中欧班列、高铁客运、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用燃料质量提升、港口效率提升、海运能效提升、船舶燃油质量提升、固液散货码头污染治理减排、民航节能减排能力提升、电动公交、轨道交通等12种关于清洁低碳发展的对策情景,提出了基于燃料法-运输能耗-排放因子-替代运输量的空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排量计算模式和基于类比及统计分析等方法的12种对策情景减排量估算方法,根据估算的2013年以来的燃油及空气污染物和CO_(2)的减排量,对综合交通清洁低碳发展的成效进行了回顾,针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对综合交通清洁低碳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清洁低碳发展 减排量 空气污染物 温室气体 减排对策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生物制造与“碳中和”目标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应汉杰 柳东 +3 位作者 王振宇 沈涛 庄伟 朱晨杰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构建现代丰富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埋藏数亿年的化石资源的大量释放,造成了严重的碳失衡所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生物制造是一种以碳循环的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物质制造技术,践行“阳光经济”的... 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构建现代丰富的物质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埋藏数亿年的化石资源的大量释放,造成了严重的碳失衡所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生物制造是一种以碳循环的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物质制造技术,践行“阳光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本文从制造原料、生产模式及产品使用等角度探讨了生物制造在助力“双碳”战略实施方面的几种途径。生物制造可通过原料置换、技术迭代和产品替代的方式减少碳排放。秸秆等生物质碳利用、非粮蛋白的制造、生物基三苯三烯产业格局等的构建是生物制造减碳的重要途径;天然产物的高效生物制造和食品的生物制造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大量土地资源,为实现“碳置换”提供土地资源;通过生物技术和产品优化未来农用产品是减少面源污染、增强农业碳汇能力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碳减排 秸秆利用 细胞工厂 土地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据中心碳中和路径情景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峰 王芮敏 +1 位作者 马国远 晏祥慧 《制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5,共7页
数据中心低碳转型减排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数据中心总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中国关键年份CO_(2)排放和强度目标,引入能效提高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负排放技术强度3个变量,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数据中心CO_... 数据中心低碳转型减排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数据中心总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基于中国关键年份CO_(2)排放和强度目标,引入能效提高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负排放技术强度3个变量,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数据中心CO_(2)排放总量。研究结果表明:数据中心的耗电量逐渐增加,而碳排放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PUE)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种情景的碳达峰时间均为2030年,碳中和的时间分别为2059、2057、2055年。展望2060年碳中和目标,数据中心行业应进一步提高能效利用率、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加强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创新和提升碳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碳中和 情景分析 减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邢会 霍晓谦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57-1673,共17页
基于中国2003~2022年2383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之后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探究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结合XGBoost算法和S... 基于中国2003~2022年2383个区县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之后利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探究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时空演变特征,最后结合XGBoost算法和SHAP值解释算法识别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水平总体上呈提升趋势,特别是2020年后提升幅度相对较大;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县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分布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呈现南北方向向心集聚、东西方向空间发散的趋势;能源强度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产生负向影响.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整体上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和金融发展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呈现复杂非线性特征;相较于东部地区,能源强度对中西部地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 时空演变 XGBoo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能否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一项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兴强 张心舒 +2 位作者 谢裕慧 曾泉 章永奎 《管理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38,共17页
本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一项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宏观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对微观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2010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数据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本研究发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的节能减排... 本研究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构建了一项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宏观层面的碳排放权交易对微观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基于2010年-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节能减排数据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本研究发现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企业的节能减排绩效显著更高,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有助于企业的节能减排.进一步,CEO的海外经历强化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与企业节能减排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在污染行业和市场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中更为突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的绿色创新和产业链的环保协作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抑制公司层面的碳排放.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治理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 企业节能减排 CEO海外经历 准自然实验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对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影响及减污降碳效果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龙 苏笑冰 +2 位作者 王雪婷 秦昊辰 樊佳乐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5-1111,共7页
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广泛应用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质净化和水量调控效果,而关于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的排放特性及其填料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 生物滞留设施作为广泛应用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之一,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雨水径流水质净化和水量调控效果,而关于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的排放特性及其填料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采用实验室柱状模拟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沸石、中砂、细砂填料对生物滞留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累积排放量、全球增温潜势(GWP)和碳减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料类型对生物滞留设施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存在显著影响,以细砂为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的CO_(2)和CH_(4)平均排放通量最低,分别为254.85 mg/(m^(2)·h)、9.06μg/(m^(2)·h),以沸石为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最低,为7.72μg/(m^(2)·h)。以沸石、中砂、细砂为填料的生物滞留设施的GWP分别为472.83、213.96、137.60 kg/hm^(2)(以CO_(2)计)。生物滞留设施可通过对雨水径流中COD削减实现碳减排,以沸石、中砂、细砂为填料的生物滞留在场次降雨中可减少CO_(2)排放量分别为0.0517、0.0506、0.0506 kg。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径流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方面综合考虑,生物滞留设施可优先选择细砂作为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滞留设施 全球增温潜势 填料 温室气体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绿色财政政策的碳生产率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玉焕 樊顺安 刘思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84,共17页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 在“双碳”目标下,提高城市碳生产率是政府制定绿色财政政策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考量。以两部委开展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试点为准实验,使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和塔皮奥(Tapio)脱钩指数模型,考察绿色财政政策对城市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显示,绿色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城市碳生产率,并推动了城市低碳发展。具体而言,实施该绿色财政政策能够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改善城市创新环境、提高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等提升城市碳生产率。同时,在非资源型、非工业型、环境信息公开和地方政府环保意识强的城市中,政策效应更显著。拓展研究发现,除铁岭市和铜川市外,其他试点城市在政策实施期间经济增长速率均高于碳排放增长速率,表现出明显的碳生产率提升趋势。绿色财政政策在推动城市减碳、促增长、提升碳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城市低碳发展应以绿色财政为抓手制定因应之策,以实现经济发展和减污降碳双重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财政政策 碳生产率 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减污降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和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5)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科 吕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6,共18页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在推动企业降碳、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自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6.3亿... 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在推动企业降碳、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自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6.3亿吨,成交额超430亿元,碳市场已成为中国落实“双碳”战略目标的主要政策工具。系统回顾2024年全球和中国碳市场发展运行情况,根据官方监测数据与研究文献系统分析不同碳市场的直接减排效果和协同减排效益。结果显示,基于总量控制的碳市场有效降低了区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而基于强度管理的碳市场在不约束企业发展的情况下起到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作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实施碳交易也具有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效益。预计未来全球碳市场总量机制持续完善,强度模式迅速发展,全球合作持续深化,监管透明不断强化。建议全国碳市场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采取增强政策预期、完善配额机制、强化减排约束等方式提升市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碳市场 试点碳市场 配额成交价 减排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军平 董志强 +5 位作者 鲜学福 旷年杰 徐程浩 彭毅凡 李森圣 薛元杰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6,共12页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 在页岩气井开采后期,将CO_(2)注入页岩气藏可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SGR),但目前对于CO_(2)-ESGR技术减碳潜力尚缺乏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进行的研究。为此,分别以重庆市双槐电厂、涪陵页岩气田作为CO_(2)源和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建立了CO_(2)-ESGR技术全过程CO_(2)排放量核算模型,进而基于多场耦合作用下CO_(2)、CH_(4)渗流数学模型得到了CO_(2)封存量及页岩气产量,并系统核算了CO_(2)-ESGR全过程CO_(2)排放量,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页岩中CO_(2)相对CH_(4)的吸附选择性系数(α_(CO_(2)/CH_(4)))等参数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CO_(2)注入压力和α_(CO_(2)/CH_(4))对于CO_(2)净减排量具有重要影响,α_(CO_(2)/CH_(4))越大,CO_(2)净减排量越大,CO_(2)注入压力增加,CH_(4)累计产量、CO_(2)封存量、CO_(2)净减排量均越大,不同CO_(2)注入压力条件下CO_(2)净减排量为0.85~2.06 tCO_(2)/tCH_(4),而在不同α_(CO_(2)/CH_(4))条件下可达1.59~5.45 tCO_(2)/tCH_(4);②CO_(2)捕集、运输、注入环节是影响CO_(2)-ESGR技术全生命周期CO_(2)净减排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考虑不同行业组合、源汇匹配情况对CO_(2)净减排量的影响,进而对全流程CCUS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优化。结论认为:①该CO_(2)-ESGR工程CO_(2)封存量大于CO_(2)捕集、运输、注入及页岩气生产与利用环节的CO_(2)总排放量,可实现CO_(2)-ESGR全过程CO_(2)负排放,说明CO_(2)-ESGR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②下一步研究应综合考虑CO_(2)注入时机、压力、速率等工程参数以及页岩气储层条件等地质因素对于CO_(2)封存量和净减排量的影响,对CO_(2)-ESGR系统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CCUS CO_(2)封存潜力 碳中和 全生命周期评价 CO_(2)-ESGR CO_(2)净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AI技术推动造纸工业节能减碳:基于大系统思维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焕彬 李继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造纸工业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碳减排压力和环保要求。而工业AI技术则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本文以造纸工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系统思维和“数实融合闭环系统”的理念,探讨工业AI技术在碳减排中的应用,从... 造纸工业作为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碳减排压力和环保要求。而工业AI技术则为低碳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本文以造纸工业为研究对象,基于大系统思维和“数实融合闭环系统”的理念,探讨工业AI技术在碳减排中的应用,从数据价值化、工艺AI技术到大系统思维的实践,分析其对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和碳排放的影响。分析表明大系统思维和工业AI技术的结合,可显著提升造纸工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助力造纸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业 工业AI技术 碳减排 大系统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价值意蕴、转型路径与实施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宏春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7,共10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成果,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导向,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成果,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方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抓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能源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重点领域探索转型路径,在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四个方面构建实施机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绿色转型 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 碳达峰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改革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碳排放的“减量增质”?——基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建江 程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5,共9页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 “双碳”目标既是我国对世界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举措。稳妥推进“双碳”目标,需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论文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城市为准自然实验,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市2010—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试验区对城市碳排放“量”与“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试验区通过提高城市绿色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水平并提高城市碳生产率,在老工业基地城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效果更明显。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扩大试验区的设立以推动城市碳减排可持续发展,并为碳减排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碳减排 减量增质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节能减排、固碳增汇对黄河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业锦 叶思雨 +1 位作者 刘潇忆 仝昭媛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7,共12页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落实到各大战略区域是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黄河流域58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利用2010—2017年碳排放和社会经济面板数据,结合... 碳排放增多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推动碳减排政策落实到各大战略区域是中国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黄河流域58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利用2010—2017年碳排放和社会经济面板数据,结合探索性空间分析以及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探究环境规制、节能减排、固碳增汇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二氧化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性特征;②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碳排放存在“绿色悖论”以及“倒逼减排”效应;③节能减排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能源替代以及居民消费水平和模式的改变;④固碳增汇起到的减排效果微弱,表明城市扩张中植被面积的增长少于建筑用地面积的增长,植被不能中和因建设所造成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环境规制 节能减排 固碳增汇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愿减排-绿证”双市场下新能源发电企业演化博弈交易策略
19
作者 李彦斌 林张帆 +1 位作者 李赟 刘畅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市场与绿证(GEC)市场并行引发了绿色价值重复计算问题。为此,首先构建了新能源发电企业、控排企业及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其次,分析了影响新能源发电企业市场参与策略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多目标决策分析进...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CCER)市场与绿证(GEC)市场并行引发了绿色价值重复计算问题。为此,首先构建了新能源发电企业、控排企业及政府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其次,分析了影响新能源发电企业市场参与策略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多目标决策分析进一步量化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的协同效应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能源发电企业倾向于参与CCER交易以获得最大利润,企业对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的决策权重分配、政府对CCER和GEC的政策支持,显著影响了企业的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减排 绿证 新能源发电企业 策略选择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不对称下考虑供应链主导结构的产品定价及绿色推广决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建华 解雯倩 +1 位作者 孙艺源 刘玉莹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I0042-I0052,共8页
碳减排信息不对称和主导结构在低碳供应链制造商产品定价和平台绿色推广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Stackelberg博弈和信号博弈方法,构建并求解不对称信息下平台主导与制造商主导、完全信息下平台主导与制造商主导四种决策模... 碳减排信息不对称和主导结构在低碳供应链制造商产品定价和平台绿色推广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Stackelberg博弈和信号博弈方法,构建并求解不对称信息下平台主导与制造商主导、完全信息下平台主导与制造商主导四种决策模型;对比不同情形下的制造商产品定价和平台绿色推广策略,得出信息结构和主导结构对企业决策、利润和信息共享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商产品定价和平台绿色推广决策在两种不同主导结构下均有可能受碳减排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而偏离最优。一方面,主导企业的先动优势可能会受信息不对称影响而消失,制造商和平台均有可能在作为市场跟随者时获取更高的利润。另一方面,主导地位对制造商私有信息优势的影响取决于其减排技术水平和市场规模。对于平台主导下的高减排技术水平制造商,与平台共享碳减排信息才能达到利润最优。而对于具有主导地位的低减排技术水平制造商和低市场规模下的高减排技术水平制造商,是否与平台共享信息不影响企业利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主导结构 碳减排 信号博弈 均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