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0年中国森林植被EVI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铭鑫 李俊 +4 位作者 同小娟 于裴洋 王雅婷 史倩 王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850-10863,共14页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优化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趋势...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持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动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优化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20年MODIS-EVI数据及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长季植被指数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2001—2020年中国森林植被EVI以0.028/10a的速率增长,显著改善区占总面积的39.63%。生长季,植被指数与气温、降水量、太阳辐射和土壤湿度均呈正相关,其中土壤湿度对其影响最为显著,在中南地区尤为突出。EVI对各气候因子响应的时滞效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六个区域EVI对气温的响应均不存在时滞效应;对太阳辐射响应的滞后期均为3个月;西北地区、西南地区EVI对降水量响应的滞后期分别为3个月、6个月,华东地区EVI对土壤湿度的响应滞后期为6个月,其余地区EVI对降水量和土壤湿度的响应均不存在时滞效应。整体上看,土壤湿度是影响生长季植被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生长季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气候因子 时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信息的喀斯特地区植被EVI模拟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燕丽 莫伟华 +3 位作者 罗永明 莫建飞 黄永璘 丁美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7-194,共8页
该研究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植被EVI拟合模型,为定量分析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综合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影响显著,植被EV... 该研究以喀斯特地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气候因子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气候因子的植被EVI拟合模型,为定量分析气候条件对植被的综合影响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喀斯特地区植被EVI影响显著,植被EVI与水汽压、平均气温、露点温度、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的相关性均大于0.8且空间一致性好。除日照时数和风速外,该地区植被EVI对其他气候因子的响应均存在显著滞后性,滞后期约16 d。对植被EVI起直接作用的主要是温度类气候因子,水分类气候因子对植被EVI的直接作用不明显,但通过其他气象因子起了较强的间接作用。根据该地区植被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建立了2个EVI拟合模型,其中基于同期气候因子的同期模型中入选的气候因子为水汽压(0期)、日照时数(0期)、露点温度(0期),基于同期、前期气候因子的混合模型入选气候因子为水汽压(-1期)、最高气温(-1期)、降水量(-1期)、露点温度(-1期)、日照时数(0期)。分别利用2001-2010年建模数据和2011年非建模数据对2个模型进行了单站点和片区两种尺度的精度验证。验证结果表明,2个模型对整个片区植被EVI的拟合精度高于单站点,且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于同期模型。2001-2010年同期模型和混合模型的片区拟合R2分别为0.843、0.892,站点拟合R2分别为0.765±0.033、0.801±0.021。2011年2个模型的片区拟合R2分别为0.797、0.873,站点拟合R2分别为0.716±0.073、0.746±0.064。对大多数站点而言,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但是由于2个模型的建模气候因子不同及各个站点植被的EVI与气候因子的综合响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期模型对部分站点植被EVI拟合精度高于混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模型 气候变化 喀斯特地区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指数研究进展:从AVHRR-NDVI到MODIS-EVI 被引量:519
3
作者 王正兴 刘闯 HUETE Alfredo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79-987,共9页
目前应用广泛的植被指数 AVHRR- NDVI仍有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 :(1 )在植被高覆盖区容易饱和 ,这除了红光通道就容易饱和外 ,主要是基于 NIR/Red比值的 NDVI算式本身存在容易饱和的缺陷 ;(2 )没有考虑树冠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3 ) N... 目前应用广泛的植被指数 AVHRR- NDVI仍有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 :(1 )在植被高覆盖区容易饱和 ,这除了红光通道就容易饱和外 ,主要是基于 NIR/Red比值的 NDVI算式本身存在容易饱和的缺陷 ;(2 )没有考虑树冠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3 ) NDVI的比值算式和最大值合成算法 (MVC)确实消除了某些内部和外部噪音 ,但最终的合成产品仍然有较多噪音 ;(4) MVC不能确保选择最小视角内的最佳像元。所有这些 AVHRR- NDVI的局限性 ,在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MODIS)”的“增强型植被指数 (EVI)”产品中 ,都有不同程度改善。MODIS- EVI改善表现在 :(1 )大气校正包括大气分子、气溶胶、薄云、水汽和臭氧 ,而 AVHRR- NDVI仅对瑞利散射和臭氧吸收做了校正 ;这样 MODIS- EVI可以不采用基于比值的方法 ,因为比值算式是以植被指数饱和为代价来减少大气影响 ;(2 )根据蓝光和红光对气溶胶散射存在差异的原理 ,采用“抗大气植被指数 (ARVI)对残留气溶胶做进一步的处理 ;(3 )采用“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减弱了树冠背景土壤变化对植被指数的影响 ;(4)综合 ARVI和 SAVI的理论基础 ,形成“增强型植被指数 (EVI)”,它可以同时减少来自大气和土壤噪音的影响 ;(5 )采用“限定视角内最大值合成法 (CV-M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AVHRR—NDVI MODIS—evi 覆盖程度 植被 植被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产品LST/NDVI/EVI的陕西旱情监测 被引量:34
4
作者 闫娜 李登科 +1 位作者 杜继稳 延军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8-182,共5页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年4月的MODIS月合成产品数据MODIS11C3和MO-DIS13C3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分别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旱情等级的空... 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5年4月的MODIS月合成产品数据MODIS11C3和MO-DIS13C3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分别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从而得到了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和旱情等级的空间分布图,以监测评价陕西的旱情,同时将两者进行比较,最后结合94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距平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条件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进行陕西省旱情监测,能够较好反映当地旱情。根据地表温度以及增强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旱情监测模型与降水距平的线性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537,通过了0.05水平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陆地表面温度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与EVI的作物长势监测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白燕英 高聚林 张宝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3-161,共9页
基于2015年大气校正后的时间序列Landsat8影像,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二者监测低、中、高植被覆盖的差异,比较分析了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差异及时间序列曲线差异。结果表... 基于2015年大气校正后的时间序列Landsat8影像,研究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随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了二者监测低、中、高植被覆盖的差异,比较分析了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差异及时间序列曲线差异。结果表明:地表刚出现植被时,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最快,随着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增加,NDVI与EVI的增加速度减缓。低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大于EVI,中等植被覆盖下NDVI和EVI的增加速度接近,高植被覆盖下NDVI的增加速度小于EVI,不同植被覆盖下的NDVI值始终大于EVI值。NDVI和EVI分布频率曲线能描述不同植被覆盖度像元数量和随时间的变化。NDVI和EVI时间序列曲线能清晰反映一种作物的长势变化规律及不同作物在同一时期的长势差异。在作物生长初期或低植被覆盖下,NDVI、EVI都偏高估计植被覆盖度,NDVI估计值略高于EVI的估计值。在作物生育中期或中等植被覆盖下,二者对植被描述能力相似。在作物生育高峰期或高植被覆盖下,监测作物长势变化EVI比NDVI更敏感。综上所述,监测作物时可根据作物生育期植被覆盖度变化特点合理选取NDVI和EVI植被指数,也可同时选用NDVI和EVI两种植被指数互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长势 Landsat8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 NDVI与MODIS EVI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4
6
作者 李文梅 覃志豪 +1 位作者 李文娟 杨强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6期73-78,共6页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胶等残留做了进一步校正,采用BRDF/CV-MVC合成方法保证了合成采用最佳像元。EVI时间序列相较于NDVI时间序列季节性更明显,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植被覆盖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很少有突降现象,时间序列曲线较平滑。EVI的这些优势为高覆盖植被物候特征的季节性变化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NDVI MODIS-evi 时间序列 植被指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VI的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冰 张金钰 +1 位作者 孟勐 张秋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选取Landsat数据源,基于dNBR和EVI指数开展火烧迹地识别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方法]以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在地类划分的基础上,以dNBR为基础数据,采用K-means方法识别并提取火烧迹地,并... [目的]选取Landsat数据源,基于dNBR和EVI指数开展火烧迹地识别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方法]以1987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林业局金林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在地类划分的基础上,以dNBR为基础数据,采用K-means方法识别并提取火烧迹地,并进行轻、中、重火烈度等级划分;基于火烧迹地的EVI(增强型植被指数)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和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火烧迹地1987—2019年的植被恢复特征,探究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进程。[结果]基于dNBR得到研究区过火面积为1291.68 hm^(2),轻、中、重度火烧迹地面积占比分别为45.70%、32.16%和22.14%,重度过火区分布于火烧迹地中心,从中心向外,过火强度逐渐降低;林火对迹地EVI影响明显,轻、中和重度火烧迹地EVI值分别下降约30.0%、48.3%和68.8%;林火后,随着植被的恢复,迹地EVI值逐渐增加,与对照区的差异逐渐缩小。不同烈度林地火烧迹地EVI恢复速率表现为重度>中度>轻度,灌草地火烧迹地的EVI值在林火发生后2 a即与对照持平;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过程中,林地EVI突变点较灌草地少,林地轻度火烧迹地EVI突变点较重、中度迹地少,对照区的突变时间点均滞后于火烧迹地。[结论]dNBR可用于研究区火烧迹地和火烈度提取研究。林火使迹地EVI值明显下降,下降程度随火烈度升高而增大。植被恢复过程中,迹地EVI值逐渐增加,林地轻度和中度火烧迹地在火后6~8 a,重度火烧迹地在火后14 a左右恢复为正常植被状态;而灌草地火烧迹地在林火发生后2 a即可恢复正常。火烈度和自然环境是影响大兴安岭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火烧迹地 增强型植被指数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DVI和EVI不同植被指数表征的粤港澳大湾区植被空间格局驱动因子影响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冯娴慧 曾芝琳 +2 位作者 景美兮 高克昌 肖毅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6-124,共9页
为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表征差异是否会造成有关植被研究的结果差异,分别在采用2005—2020年MODISNDVI、MODIS-EVI 2种不同遥感植被指数... 为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的表征差异是否会造成有关植被研究的结果差异,分别在采用2005—2020年MODISNDVI、MODIS-EVI 2种不同遥感植被指数表征粤港澳大湾区植被空间特征的基础上,以同时期17个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作为驱动因子,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计算各驱动因子对基于NDVI和EVI的植被空间特征的影响力。结果显示,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南亚热带-热带植被在NDVI和EVI的表征下,其结果存在差异,但在不同植被指数下,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方法计算各驱动因子影响力量化及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未受不同植被指数表征差异的影响。在驱动因子中,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均是最主要驱动因子,对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力均超过50%。因子之间均表现出双因子增强作用。土地利用类型协同人口分布因子对NDVI表征下的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力最强;高程协同人口分布因子对EVI表征下的植被空间分布影响力最强。研究结果表明,虽然NDVI、EVI在表征植被覆盖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基于不同植被指数计算的驱动因子定量分析结果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 增强植被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m年最大植被指数数据集
9
作者 曾珂 慈萌瑶 +4 位作者 朱泓恺 张淑怡 王玥 张艺玟 刘敏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555-568,共14页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 植被生长状况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自然地表和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植被面积和绿度大幅减少,对生态环境和空间资源造成压力。卫星遥感是对生态系统状况开展时空连续监测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利用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生成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984-2023年30 m分辨率年最大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核归一化植被指数(Kernel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k NDVI)数据集,以反映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及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为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线性插值和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波段进行平滑处理,有效去除光谱域中的噪音;此外,借助稳定长时间序列的影像产品MODIS13Q1对3个植被指数年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分别进行验证,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用性。本数据集的构建可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及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长江三角洲 NDVI evi kNDVI 1984-2023 遥感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及周边地区春夏EVI反演特征
10
作者 张婕 王天义 +1 位作者 冯建东 刘海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0-94,共5页
利用MODIS卫星资料通过暗像元法,对成都及周边地区1万km2范围内的光学厚度进行反演,进而得到该区域内大气订正后的地表反射率以计算增强植被指数EVI,讨论了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反演区域内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 利用MODIS卫星资料通过暗像元法,对成都及周边地区1万km2范围内的光学厚度进行反演,进而得到该区域内大气订正后的地表反射率以计算增强植被指数EVI,讨论了其在成都及周边地区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反演区域内气溶胶分布具有明显地域性,成都市及周边区域污染较重,加之扩散条件差,气溶胶光学厚度约为0.8~1.0,西岭雪山和青城山等林地地区光学厚度约为0.2~0.4.大气订正后计算的EVI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城市、耕地、草地、森林以及它们交界地带的过渡特征,以及不同地表覆盖类型条件下植被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暗像元法 气溶胶光学厚度 增强型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浪对植被生长影响的定量评估——以洞庭湖流域为例
11
作者 杨梓琪 黄一民 李河瑶 《绿色科技》 2025年第6期49-55,共7页
探讨了高温热浪事件对洞庭湖流域植被生长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高温热浪强度、干旱情况与植被生长状态之间的时空关系。利用气象数据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以及总初级生产力(GPP)数据,通过对高温热浪事件的识别... 探讨了高温热浪事件对洞庭湖流域植被生长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高温热浪强度、干旱情况与植被生长状态之间的时空关系。利用气象数据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以及总初级生产力(GPP)数据,通过对高温热浪事件的识别和分析,揭示了高温热浪、干旱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上,2003年、2013年和2022年为典型高温热浪年,流域内高温热浪强度显著上升。在研究年份中,SPEI值明显降低,反映出洞庭湖流域内的干旱情况严重,且植被的生长状况受到抑制。但受湿润气候的滞后性影响,如2022年上半年,流域的部分植被生长得到恢复,GPP值和EVI值有所回升。空间上,中部和北部地区植被生长受高温热浪与干旱的复合影响较大,EVI值和GPP值降低,东南部和西部反之,呈现出北部、中部低,东部、南部、西部高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浪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增强型植被指数 总初级生产力 洞庭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EVI的重庆植被覆盖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林富 谢世友 +1 位作者 杨华 马明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992-7002,共11页
利用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结合距平百分率、变异系数和分布指数对2000—2015年重庆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植被年际、夏、秋季和2008—2015年春季以中覆盖度为主,冬季以及2000—2007年春季以... 利用MODIS-EVI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结合距平百分率、变异系数和分布指数对2000—2015年重庆植被覆盖度变化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重庆植被年际、夏、秋季和2008—2015年春季以中覆盖度为主,冬季以及2000—2007年春季以低覆盖度为主。(2)植被覆盖年际变化不明显;劣覆盖度在2000、2002、2003年春季,2001、2006年秋季以及2011年冬季异常偏多;低覆盖度在2000、2001年秋季异常偏多;高覆盖度在2000、2008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异常偏少。(3)植被的波动变化除了冬季以中度为主外,年际、春、夏、秋季均以轻度为主;稳定比例最高为夏季,轻度比例最高为秋季,中度和重度比例最高为冬季。(4)稳定和轻度波动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森林和草地区,中度和重度波动类型主要是城镇、水域及其周边区域。在400m以下,植被变化为重度波动;在400—800m,植被年际和夏季趋于稳定分布,而春、秋、冬季为轻度波动;在800—1300m,植被年际和夏季为中度波动,春、秋、冬季为稳定分布;在1300m以上,植被年际和夏季呈现轻度波动,春季为中度波动,秋、冬季为稳定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MODIS-evi 像元二分模型 变异系数 分布指数 时空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时序数据的贵州气候指标与EVI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旭 王力 +2 位作者 朱红春 张苗苗 牛铮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50,共8页
文章利用2008至2011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250 m空间分辨率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作为检测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参数,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地区与非石漠化地区植被对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石漠化地区还是非石漠化地... 文章利用2008至2011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辐射计(MODIS)250 m空间分辨率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作为检测植被覆盖程度的指标参数,分析了岩溶石漠化地区与非石漠化地区植被对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石漠化地区还是非石漠化地区,EVI在干旱时期和非干旱时期,与气候因子——气温(T)的相关系数rEVI-T均大于0.5(rF=0.235,α=0.05),二者表现为显著相关;(2)在非石漠化地区,EVI在干旱时期和非干旱时期与气候因子——降水量(P)的相关系数rEVI-P为0.234、0.212,两者表现出不显著相关,但在石漠化地区则表现为相反的情况;(3)在干旱发生之后的一年时间,EVI在石漠化和非石漠化地区都与降水量有显著相关性,其相关系数rEVI-P分别为0.516和0.4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气候因子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植被EVI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戴强玉 徐勇 +2 位作者 赵纯 卢云贵 黄雯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92-4304,共13页
以四川盆地为研究区,基于MOD13A3EVI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VIF)、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20年四川盆地植被EVI时空变化及... 以四川盆地为研究区,基于MOD13A3EVI时间序列、气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VIF)、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探究2000~2020年四川盆地植被EVI时空变化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2000~2020年四川盆地83.81%的植被EVI呈上升趋势,集中分布于四川盆地中部和东部;呈下降趋势的面积仅占16.19%,集中分布于成都城市圈和重庆城市圈,其他地区零星分布.城市尺度上,除成都市植被EVI呈下降趋势外,四川盆地各地级市植被EVI均呈上升趋势.四川盆地植被EVI变化受不同气候因子的调控,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整体上,四川盆地植被EVI与最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与气压呈负相关,且植被EVI与降水的相关性最高.最低气温和降水对四川盆地植被生长呈促进作用的面积大于呈抑制作用的面积,而气压对四川盆地植被生长呈抑制作用的面积大于呈促进作用的面积.四川盆地植被EVI变化受最低气温、降水和气压弱驱动的影响大于其他气候驱动类型.人类活动对植被EVI变化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且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城市扩张所引起的建设用地的大量转入和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引起的林地向耕地的大量转入是导致四川盆地植被EVI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四川盆地生态工程推进所引起的林地的大量转入和农林业综合发展所引起的草地向耕地的大量转入是导致植被EVI上升的主要原因.由相对作用分析结果可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驱动是四川盆地植被EVI上升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对植被EVI上升的影响要大于人类活动,而人类活动对植被EVI下降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四川盆地植被动态监测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估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植被evi 多重共线性检验 相对作用分析 驱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EVI的2000—2019年吉林省耕地生产力时空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超 陈婉铃 +3 位作者 马佳妮 郧文聚 高璐璐 王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6,共9页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全面、客观地揭示吉林省近20年耕地生产力水平,对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推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2000—2019年吉林...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全面、客观地揭示吉林省近20年耕地生产力水平,对挖掘区域增产潜力,推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提取2000—2019年吉林省MODISEVI数据,结合变异系数和SenMann Kendall趋势检验,构建耕地生产力时空分析方法,研究吉林省20年耕地生产力时空变化、稳定性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在20年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中西部耕地集中连片区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好于东部较为破碎耕地片区,西部耕地与东部耕地生产力差距逐渐缩小。吉林省东部山区的耕地生产力高于西部平原区,耕地生产力低值区位于城镇周边和西北部盐碱泡沼分布密集的低洼地带;高值区集中在河流附近耕地连片区域。不同地貌类型成因中,湖成地貌、风成地貌条件下耕地生产力低于流水地貌和火山熔岩地貌。耕地生产力稳定性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其中水田的生产力稳定性优于旱地和水浇地。利用时序遥感数据监测吉林省耕地生产力,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工程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产力 增强型植被指数 时序分析 谷歌地球引擎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9年台风干扰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植被抵抗力和恢复力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一凡 舒浩然 +5 位作者 李安洁 王佩尧 代欣哲 耿一琳 张琦悦 刚成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02-3813,共12页
台风是影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对东南沿海地区植被具有明显的干扰效应。为深入了解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植被的影响及其响应,基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叶面积指数(Leaf A... 台风是影响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对东南沿海地区植被具有明显的干扰效应。为深入了解台风对我国沿海地区植被的影响及其响应,基于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和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分析了2001—2019年间不同等级的台风对植被EVI和LAI的影响,评估台风登陆时植被的抵抗力及台风过后植被的恢复力。结果表明:(1)2001—2019年间,共有70个台风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台风(TY)、强台风(STY)与超强台风(SuperTY)的数量分别为35、26和9个。我国台湾省的台风登陆次数最多,为26个,其次为广东省(20个);(2)在整个研究区范围内,台风(TY)、强台风(STY)与超强台风(SuperTY)登陆后的EVI净变化率分别为4.88%、-7.48%、-1.85%,LAI净变化率分别为22.28%、-65.70%、-17.60%;(3)在经历台风干扰后,沿海地区大部分植被可在3个月之内得到恢复,其中浙江省与广东省植被的恢复时间较长,海南省与台湾省植被的恢复时间较短。研究结果对我国沿海地区森林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 叶面积指数(LAI) 植被抵抗力 植被恢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的库布齐沙漠2000—2023年沙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17
作者 姜志伟 杨智博 +4 位作者 杨清 左合君 王召明 王君芳 田磊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目的]探究库布齐沙漠2000—2023年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支持。[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特征,采用EVI遥感指数灰度分割,土地沙漠化程度分级、土地利用动态度、多度指数... [目的]探究库布齐沙漠2000—2023年沙漠化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旨在为库布齐沙漠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基础数据支持。[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特征,采用EVI遥感指数灰度分割,土地沙漠化程度分级、土地利用动态度、多度指数和重要度指数,研究了库布齐沙漠及其周边地区2000—2023年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库布齐沙漠的沙漠化总面积从2000年的10694.6 km^(2)下降到2023年8837.56 km^(2)。极重度沙漠化面积已由当初的6272.11 km^(2),缩减为1461.15 km^(2),重度沙漠化面积由2000年的1773.97 km^(2),上升到2874.48 km^(2),中度沙漠化面积由2000年的1372.16 km^(2)上升到1965.84 km^(2),轻度沙漠化的土地面积由1276.35 km^(2)上升到2535.58 km^(2)。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来看,2000—2023年间极重度沙漠缩减速率为3.33%,重度沙漠化增加速率为2.70%,中度沙漠化增加速率为1.88%,轻度沙漠化缩减速率为4.29%。极重度沙漠土地类型面积从2000年的6272.11 km^(2)下降到2023年的1461.65 km^(2),合计流失面积为4949.72 km^(2)。从空间角度分析,极重度沙漠类型随时间变化由分布分散变为分布集中,在2000—2010年内在沙漠中占据主导地位;重度和中度沙漠化类型的多度指数处于7.69%~16.15%之间,说明重、中度沙漠化类型长期分布较为集中;轻度沙漠化类型随时间变化分散且较为广泛。[结论]2000—2023年库布齐沙漠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未来该区域生态修复重点关注极重度沙漠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齐沙漠 Landsat数据 evi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火烧迹地识别与恢复效果评价
18
作者 张吕成 孙志超 董灵波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6,共9页
为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识别和火后植被恢复状况,基于2006—202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编写代码,以2006年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那源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以差分归一化燃烧指数(dNBR)为基础数据进行火烧迹... 为研究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识别和火后植被恢复状况,基于2006—202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编写代码,以2006年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那源林场森林火灾为研究背景,以差分归一化燃烧指数(dNBR)为基础数据进行火烧迹地识别,并对火烧烈度进行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的等级划分;基于火烧迹地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值,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用于气候诊断与预测的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和用于做趋势分析的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火烧迹地2006—2020年的植被恢复特征,探究大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进程。结果表明,1)基于dNBR得到研究区过火面积为2488.7 hm^(2),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火烧迹地面积占比分别为23.5%、9.6%、35.2%和31.7%,重度和极重过火区分布于火烧迹地西部和东部,过火强度从中部向南部和北部逐渐降低,其EVI值与火烧前相比分别下降了约30%、40%、58%和67%;2)不同烈度林地火烧迹地EVI恢复速率由大到小表现为极重、重度、中度、轻度,植被恢复过程中,迹地EVI值逐渐增加,其中,轻度和中度火烧迹地可在火后6~8 a恢复,而重度火烧迹地的恢复则需14 a;3)火烧迹地恢复过程中,林地EVI突变点较灌草地少,说明森林生态系统较灌草地稳定性强。不同烈度林地火烧迹地的突变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且对照区的突变时间点滞后于火烧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遥感 谷歌地球引擎 火烧迹地 增强型植被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资料的宁夏LST反演方法新探索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学艺 张晓煜 +2 位作者 卫建国 李剑萍 韩颖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65,共5页
为快速、宏观、全面地获取陆面生态重要参数陆面温度(LST),避免分裂窗算法中诸多参数的估计和参数的适用范围限制,加快计算速度,更好地利用中国气象局"三站四网"的建设成果,利用宁夏2005—2007年13个时次过境晴空地表MODIS资... 为快速、宏观、全面地获取陆面生态重要参数陆面温度(LST),避免分裂窗算法中诸多参数的估计和参数的适用范围限制,加快计算速度,更好地利用中国气象局"三站四网"的建设成果,利用宁夏2005—2007年13个时次过境晴空地表MODIS资料及对应过境时17个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筛选、优化引入对LST影响较大的水汽通道、NDVI和EVI参数,建立基于MODIS遥感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反演陆面温度(LST)的统计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引入相关参数后,宁夏各季及全年模式的相关性和精度有较大提高,且水汽通道和EVI的参数组合最优。与分裂窗算法相比,省去了对大气透过率的估算以及对地表比辐射率估计的繁琐计算,与地面自动站观测真实值误差70.1%能够控制在4.0℃以内,计算速度快,能够满足一般业务的需求,易于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陆面温度 evi 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植被指数的西北农业灌溉区生物量估算 被引量:11
20
作者 于嵘 蔡博峰 +1 位作者 温庆可 王长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144,314,共5页
利用新疆艾比湖农业灌溉地区MODIS EVI遥感影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获得的75个样方生物量数据,对比分析了EVI与地表生物量多个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进而建立了EVI与农作物生物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地表农作物生物量与EVI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大... 利用新疆艾比湖农业灌溉地区MODIS EVI遥感影像数据和同期野外调查获得的75个样方生物量数据,对比分析了EVI与地表生物量多个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进而建立了EVI与农作物生物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地表农作物生物量与EVI拟合方程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幂函数>指数方程>三次多项式方程>一元线性拟合方程,同时采用13个独立样方采样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证明幂函数模型拟合精度最高。因此采用幂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农作物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在人工灌溉地区,作物生长茂盛,生物量分布于1~10 kg/m2区间;而在非浇灌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多为耐旱耐盐碱植物,地表生物量多在1 kg/m2以下。西北农业灌溉地区地表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人工灌溉是影响地表农作物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灌溉区 植被指数 生物量 evi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