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C与EPC集成的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与调整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佩 张定华 +2 位作者 陈冰 王明微 李山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203-2208,共6页
针对质量监控与调整中噪声信息对测量数据质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集成的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与调整方法。建立了基于波动状态的统计过程控制与工程过程控制集成模型,实现了在质量监控的同时进... 针对质量监控与调整中噪声信息对测量数据质量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集成的制造过程质量监控与调整方法。建立了基于波动状态的统计过程控制与工程过程控制集成模型,实现了在质量监控的同时进行波动补偿。在质量监控阶段,首先采用Kalman滤波方法对含有噪声信息的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估计得到波动状态,再依据滤波状态建立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控制图进行质量监控,通过平均运行长度验证了该质量监控方法的性能。在质量调整阶段,基于波动状态对制造过程进行了调整。运用生产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波动状态 KALMAN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集成SPC与EPC的过程控制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崔敬巍 谢里阳 刘晓霞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不合格品经常发生在由一种水平过渡到另一种水平的暂态阶段.采用由一阶动态过程和稳态干扰ARMA(1,1)组成的系统模拟制造过程,针对当输入发生阶跃变化时过程出现的暂态阶段,设计了集成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 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不合格品经常发生在由一种水平过渡到另一种水平的暂态阶段.采用由一阶动态过程和稳态干扰ARMA(1,1)组成的系统模拟制造过程,针对当输入发生阶跃变化时过程出现的暂态阶段,设计了集成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业过程控制(EPC)的过程控制方法.以往,SPC与EPC是减少过程波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而集成控制方法是应用ARMA控制图对制造过程进行监视,同时PI控制器对过程进行调整.模拟结果表明:集成控制方法不但能减少过程输出波动,提升系统性能;并且在调整涉及成本因素时,集成控制方法更具有潜在的成本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工业过程控制 动态过程 暂态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C与EPC的集成及相关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褚崴 孙树栋 于晓义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8-230,共3页
构建了SPC与EPC的集成模型。通过对模型运转方式和各模块集成方式的分析及对模型中所采用的联合控制图技术、基于MCMC方法的过程调整技术、系列过程调整策略、模糊质量诊断技术、EPC模块起停控制规则的研究阐明了该集成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联合控制图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 模糊质量诊断 二次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C与EPC整合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黎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利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假设为观测值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然而,由于过程中某些不可消除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过程的输出观测值常常是自相关的,而工程过程控制(EPC)可以消除观测值的自相关性.在比较分析SPC与EPC的基... 利用控制图进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假设为观测值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然而,由于过程中某些不可消除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过程的输出观测值常常是自相关的,而工程过程控制(EPC)可以消除观测值的自相关性.在比较分析SPC与EPC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监测自相关过程的SPC与EPC整合的概念模型,最后运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并给出了整合应用的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相关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spcepc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SPC/EPC的集成方法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慕升 张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4,共4页
工程实践证明,工程过程控制不能预测过程的失效,且不能保证最佳的过程制造质量。采用统计公差分析(STA)、工程过程控制(EPC)和统计过程控制(SPC)集成控制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简单介绍STA、EPC和SPC在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的特... 工程实践证明,工程过程控制不能预测过程的失效,且不能保证最佳的过程制造质量。采用统计公差分析(STA)、工程过程控制(EPC)和统计过程控制(SPC)集成控制技术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简单介绍STA、EPC和SPC在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STA、EPC与SPC集成的过程控制体系结构,对系统的信息接口技术、智能集成技术及协调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一个制造过程的具体实例对其集成技术及质量控制保证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保证了个体参数值的要求,也保证了同一参数群体的分布规律,可明显提高制造过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公差分析(STA) 工程过程控制(epc) 统计过程控制(spc) 智能集成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和铁路新型列控系统工程设计与创新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27,共6页
新型列控系统作为CTCS列控体系的新成员,具备卫星定位、移动闭塞、列车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特征,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构建了标准体系,完成了成套装备研制,并在若和铁路全线试用。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应用的重难点,... 新型列控系统作为CTCS列控体系的新成员,具备卫星定位、移动闭塞、列车完整性检查等技术特征,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构建了标准体系,完成了成套装备研制,并在若和铁路全线试用。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分析新型列控系统在若和铁路应用的重难点,研究提出新技术应用、多种应用场景适应性设计、无线通信系统配套设计等创新方案,梳理总结在工程设计及实施流程方面的创新举措,并开展技术经济效益分析,旨在为新型列控系统推广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科研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列控系统 若和铁路 列控联锁一体化 工程设计 实施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过程监测中低阶EPC控制器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飞 史荣珍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观测值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是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某些不可消除因素,实际过程的输出观测值常常是自相关的。采用SPC与EPC整合,消除过程自相关,实现对自相关过程的监控。将状态空间分析法引入到EPC控制器的设计... 观测值相互独立并服从正态分布是应用统计过程控制(SPC)的基本前提,然而由于某些不可消除因素,实际过程的输出观测值常常是自相关的。采用SPC与EPC整合,消除过程自相关,实现对自相关过程的监控。将状态空间分析法引入到EPC控制器的设计中,通过极点配置方法来分析EPC控制器的性能,研究平均运行链长(ARL)与极点配置的关系。最后对均值发生阶跃型故障的自相关ARMA(1,1)过程进行仿真实验,得到EPC控制器极点的较优配置范围。仿真结果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控制器 状态空间 自相关过程 统计过程控制 工程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算法和SPC的软件过程度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涛 黄健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76-2479,共4页
目前,软件过程度量理论和方法还不够完善,而高效准确的过程定量管理是成功进行软件过程改进的保障,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分析(AHP)算法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软件过程度量新方法。方法遵循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构架,从软件过程角... 目前,软件过程度量理论和方法还不够完善,而高效准确的过程定量管理是成功进行软件过程改进的保障,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分析(AHP)算法和统计过程控制(SPC)的软件过程度量新方法。方法遵循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构架,从软件过程角度对软件项目进行度量。最后以实例证明本方法能有效支持软件过程的度量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 软件度量 层次分析算法 统计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C技术在导弹厚膜混合电路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平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2,81,共6页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国外企业被广泛采用,目前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开始推行。分析了实施SPC的重要性,根据SPC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给出了导弹厚膜混合电路生产中SPC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关键工序节... SPC(统计过程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在国外企业被广泛采用,目前国内也有众多企业开始推行。分析了实施SPC的重要性,根据SPC技术在推广应用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给出了导弹厚膜混合电路生产中SPC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关键工序节点和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参数数据的采集、控制图的使用、工序能力评价以及所采用的控制技术等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c技术 厚膜混合电路 并行工程 关键工序 工艺参数 工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关键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光杰 李晓璇 +1 位作者 刘奕杉 张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208,共14页
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井工程作为其核心部分正面临一系列关键技术挑战。为此,聚焦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从气化工艺选择、井筒完整性研究、高效点火与可控... 开展煤炭地下气化关键技术研究对于推动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井工程作为其核心部分正面临一系列关键技术挑战。为此,聚焦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从气化工艺选择、井筒完整性研究、高效点火与可控燃烧、井筒温度场预测与控制方面回顾了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了井工程面临的问题和技术新进展,提出了促进井工程技术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气化工艺优化、井筒完整性、高效点火及燃烧、井筒温度场预测与控制是煤炭地下原位气化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②煤炭气化工艺由有井式向无井式、单口垂直井向多口水平井的方向发展,其对井筒完整性与耐腐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③点火可控燃烧系统逐渐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还需深化气化过程的温度场分布规律认识,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精准预测和调控气化工艺参数;④加速多场耦合条件下的理论研究,积极研发耐高温高压腐蚀的相关材料及工具,完善多目标优化的煤炭气化工艺优选方法,结合人工智能预测将是未来深层煤炭地下气化井工程的关键发展方向。结论认为,强化煤炭地下气化与多领域融合发展,能够为煤炭地下气化先导试验和天然气增储上产提供技术支撑,并加速煤炭资源向绿色、清洁、高效利用转型,助力能源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井工程 气化工艺 井筒完整性 可控燃烧 温度场预测 余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车体装配尺寸偏差控制技术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来新民 林忠钦 陈关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基于偏差流理论 ,针对夹具的优化设计及鲁棒设计、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与综合、制造过程在线测量、故障诊断和偏差在线补偿 ,从设计和制造并行角度对车体偏差控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论述了面向设计和面向制造的偏差控制的辩证统一关系。结... 基于偏差流理论 ,针对夹具的优化设计及鲁棒设计、柔性件装配偏差分析与综合、制造过程在线测量、故障诊断和偏差在线补偿 ,从设计和制造并行角度对车体偏差控制进行了系统综述 ,论述了面向设计和面向制造的偏差控制的辩证统一关系。结合所提出的偏差流库和偏差流检测站的概念 ,给出了偏差流控制的系统模型 ,丰富了偏差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车体装配 尺寸偏差控制 偏差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质量控制与质量功能展开的集成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同淑荣 彭炎午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2-125,共4页
质量功能展开 (QFD)和统计过程控制 (SPC)分别是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重要质量控制工具。为了获得产品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最优化结果 ,提出了基于 QFD和 SPC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的集成思想 ,建立了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 QFD的集... 质量功能展开 (QFD)和统计过程控制 (SPC)分别是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重要质量控制工具。为了获得产品生命周期质量控制的最优化结果 ,提出了基于 QFD和 SPC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质量控制的集成思想 ,建立了产品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与 QFD的集成原理和模型。经过应用 ,集成模型能够及时地根据制造质量状况的变化 ,优化和调整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制造质量的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质量控制 质量功能展开 spc QFD 统计过程控制 spc 集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装置级优化控制与厂级调度优化集成的过程模型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小永 江永亨 黄德先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105-5111,共7页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炼油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方法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炼油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现有方法远未有效解决过程模型准确描述问题,直接导致系统工程应用效果欠佳;过程模型的准确描述成为阻碍过程系统工程... 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炼油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方法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普遍关注。由于炼油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现有方法远未有效解决过程模型准确描述问题,直接导致系统工程应用效果欠佳;过程模型的准确描述成为阻碍过程系统工程成功应用的关键。从困扰过程模型准确描述的症结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装置级优化控制与厂级调度优化集成策略的模型描述方法,意在打破当前装置级底层控制系统和上层过程系统工程应用相互孤立情况下带来的系统间互为排斥、相互抑制的困局。在炼油生产过程装置分类的基础上,基于装置级优化控制的操作运行大数据所蕴含的多个最优操作模态信息,提出分装置类别和分操作模式的多模型描述方法,解决变化原料及操作工况的影响;基于该模型描述机制,将能够为智能炼油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 系统工程 过程控制 大数据 炼油生产过程 过程模型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工艺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信明 崔玉兴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0-523,共4页
介绍了GaAs MMIC(GaAs 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工艺运用监测技术控制工艺过程,实时掌握工艺状况,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针对薄层电阻和接触电阻的阻值以及器件的栅阻和栅长等工艺过程中关键的参数,分... 介绍了GaAs MMIC(GaAs microwave monolithic integrated circuit)工艺运用监测技术控制工艺过程,实时掌握工艺状况,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靠性。针对薄层电阻和接触电阻的阻值以及器件的栅阻和栅长等工艺过程中关键的参数,分别用范德堡结构、开尔文结构和十字桥结构进行监测。采用范德堡结构测得薄层电阻Rs=(π/ln 2)V14/I23,开尔文结构得到接触电阻Rc=V13/I24,十字桥结构可以了解栅阻和栅长。然后通过运用统计过程控制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MMIC 工艺监测 薄层电阻 十字桥 统计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性波动的自相关过程能力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黎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70-172,共3页
针对随机性波动的自相关过程,提出了一种过程能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的整合来消除数据的自相关性并判断过程稳态,应用回归和方差分析估计过程均值和方差。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通过一个实例... 针对随机性波动的自相关过程,提出了一种过程能力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统计过程控制(SPC)与工程过程控制(EPC)的整合来消除数据的自相关性并判断过程稳态,应用回归和方差分析估计过程均值和方差。给出了该方法的具体步骤,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质量控制 过程能力分析 spcepc整合 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抗扰控制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康涛 潘凤萍 万文军 《广东电力》 2016年第12期1-5,共5页
在火力发电厂中,以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为主的控制策略对大惯性、大迟延、多扰动回路的控制效果难以同时满足抗扰性和鲁棒性的要求。针对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 在火力发电厂中,以常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为主的控制策略对大惯性、大迟延、多扰动回路的控制效果难以同时满足抗扰性和鲁棒性的要求。针对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技术的抗扰性强、跟踪快速无超调特点,研究其工程化实现方法和参数整定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某1 000 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低压加热器水位控制回路和某300 MW亚临界火电机组磨煤机出口风温控制回路。结果表明:采用ADRC技术控制后,闭环系统的抗扰特性要明显优于原来的PID控制,同时也证明了所提的一阶ADRC参数整定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控制 自抗扰控制 参数整定 比例-积分-微分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适应新型电力系统深度调峰快速调频的工程最速控制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军 黄卫剑 +5 位作者 陈锦攀 王朋 周永言 朱亚清 潘凤萍 李德波 《广东电力》 2021年第8期110-119,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志是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亟需快速增加调峰、调频能力,要求现有火电机组能够大幅提升深度调峰和快速调频性能;但常规积分器(conventional integrator,CI)作用存在跟踪常值扰动效率不高的本质缺陷,导致目前火电机组... 新型电力系统的标志是绿色能源的快速发展,电网亟需快速增加调峰、调频能力,要求现有火电机组能够大幅提升深度调峰和快速调频性能;但常规积分器(conventional integrator,CI)作用存在跟踪常值扰动效率不高的本质缺陷,导致目前火电机组过程控制普遍采用的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integral-differential,PID)控制性能不足以继续满足这种要求。鉴于此,发明一种工程最速跟踪滤波器(engineering fastest tracking filter,EFTF),采用EFTF构造出一种工程最速控制器(engineering fastest controller,EFC),解决CI作用的本质缺陷,实现工程上的最速控制性能。通过将EFC与最优PI/PID控制进行对比,验证了EFC的控制性能显著优于最优PI/PID控制。所给出的典型商业应用案例证明:与PID控制相比,EFC能够保证重要的过程参数不超标,大幅提升综合调频性能指标,可应用于PID控制难以胜任的场合,有效提高火电机组过程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过程控制 比例积分微分 工程最速跟踪滤波器 工程最速控制器 新型电力系统 深度调峰 快速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模型的残差控制图在MAP中的应用
18
作者 丁宸宇 岳瑞华 +1 位作者 李远东 顾凡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0-103,107,共5页
针对在MAP中,测控设备高频率地采集数据导致数据呈现时序依赖性,难以满足传统控制图要求的数据间相互独立的问题,提出根据时间序列原理用受控状态下观测数据估计模拟出自回归模型AR(p),求出服从独立同分布的观测值残差,建立控制图。为... 针对在MAP中,测控设备高频率地采集数据导致数据呈现时序依赖性,难以满足传统控制图要求的数据间相互独立的问题,提出根据时间序列原理用受控状态下观测数据估计模拟出自回归模型AR(p),求出服从独立同分布的观测值残差,建立控制图。为进一步说明残差控制图的有效性,通过真实数据求出残差控制图并与休哈特控制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残差控制图的虚假警报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 导弹综合测试设备 残差控制图 时间序列 自相关过程 s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